【現在位置】
最新六法
〉〉
法規目錄
【晚上10點停車場的『氣音邀約』? MeToo翻車現場!下場慘到哭出來!】
【法規名稱】。
簡讀版
。
相關題庫
公益勸募條例
【修正日期】民國108年12月13日
【公布日期】民國109年1月15日
【法規沿革】
1‧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五月十七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500069731號令制定公布全文32條;並自公布日施行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七月十九日行政院院臺規字第1020141353號公告
第4條
所列屬「內政部」之權責事項,自一百零二年七月二十三日起改由「
衛生福利部
」管轄
2‧
中華民國一百零九年一月十五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900003921號令修正公布
第4條
條文
【法規內容】
第1條(立法目的)
﹝1﹞
為有效管理勸募行為,妥善運用社會資源,以促進社會公益,保障捐款人權益,特制定本條例。
第2條(名詞定義)
﹝1﹞
本條例所用名詞定義如下:
一、公益:指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
二、非營利團體:指非以營利為目的,從事
第八條
公益事業,依法立案之民間團體。
第3條(適用範圍)
﹝1﹞
除下列行為外,基於公益目的,募集財物或接受捐贈之勸募行為及其管理,依本條例之規定。但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一、從事政治活動之團體或個人,基於募集政治活動經費之目的,募集財物或接受捐贈之行為。
二、宗教團體、寺廟、教堂或個人,基於募集宗教活動經費之目的,募集財物或接受捐贈之行為。
第4條(主管機關)
﹝1﹞
本條例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
衛生福利部
;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109年1月15日修正前條文--
自動比對
內 容
﹝1﹞
本條例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
內政部
;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第5條(勸募團體)【相關罰則】
§24
﹝1﹞
本條例所稱勸募團體如下:
一、公立學校。
二、行政法人。
三、公益性社團法人。
四、財團法人。
﹝2﹞
各級政府機關(構)得基於公益目的接受所屬人員或外界主動捐贈,不得發起勸募。但遇重大災害或國際救援時,不在此限。
第6條(勸募收據)【相關罰則】
§28
﹝1﹞
各級政府機關(構)應依下列規定辦理前條第二項之勸募:
一、開立收據。
二、定期辦理公開徵信。
三、依指定之用途使用。
﹝2﹞
前項政府機關(構)有上級機關者,應於年度終了後二個月內,將辦理情形函報上級機關備查。
﹝3﹞
勸募團體基於公益目的,向會員或所屬人員募集財物、接受其主動捐贈或接受外界主動捐贈者,依第一項規定辦理,公立學校並應於年度終了後二個月、其他勸募團體於年度終了後五個月內,將辦理情形及收支決算函報許可其設立、立案或監督之機關備查。
第7條(勸募申請)
﹝1﹞
勸募團體基於公益目的募集財物(以下簡稱勸募活動),應備具申請書及相關文件,向勸募活動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許可。但勸募活動跨越直轄市或縣(市)者,應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許可。
﹝2﹞
前項申請許可及補辦申請許可之程序、期限、應檢附文件、
許可事項
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8條(勸募用途)
﹝1﹞
勸募團體辦理勸募活動所得財物,以下列用途為限:
一、社會福利事業。
二、教育文化事業。
三、社會慈善事業。
四、援外或國際人道救援。
五、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之事業。
第9條(勸募不予許可或登記之事由)
﹝1﹞
勸募團體於最近三年內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應不予勸募許可:
一、違反第
十三
條、第
十四
條、第
十九
條、第
二十一
條或第
二十二
條規定。
二、有
第十條
第一款規定情形,經主管機關廢止其勸募許可。但其負責人或代表人經無罪判決確定者,不在此限。
三、有
第十條
第二款、第三款或第
十一
條規定情形,經主管機關廢止或撤銷其勸募許可。
第10條(勸募許可之廢止)
﹝1﹞
勸募團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得廢止其勸募許可:
一、勸募團體之負責人或代表人因進行勸募涉犯罪嫌疑,經提起公訴。
二、依第
十六
條規定開立之收據,記載不實。
三、違反會務、業務及財務相關法令,情節重大。
第11條(撤銷事由)
﹝1﹞
勸募團體申請勸募活動許可之文件有不實之情形者,主管機關得撤銷其勸募許可。
第12條(勸募活動期間)
﹝1﹞
勸募團體辦理勸募活動期間,最長為一年。
第13條(設立捐款專戶)【相關罰則】
§26
﹝1﹞
勸募團體應於郵局或金融機構開立捐款專戶,並於勸募活動開始後七日內報主管機關備查。但公立學校開立捐款專戶,以代理公庫之金融機構為限。
第14條(勸募行為)【相關罰則】
§25
﹝1﹞
勸募行為不得以強制攤派或其他強迫方式為之。亦不得向因職務上或業務上關係有服從義務或受監督之人強行為之。
第15條(出示許可文件及工作證)【相關罰則】
§26
﹝1﹞
勸募團體所屬人員進行勸募活動時,應主動出示主管機關許可文件及該勸募團體製發之工作證。但以媒體方式宣傳者,得僅載明或敘明勸募許可文號。
第16條(開立收據)【相關罰則】
§26
﹝1﹞
勸募團體收受勸募所得財物,應開立收據,並載明勸募許可文號、捐贈人、捐贈金額或物品及捐贈日期。
第17條(活動支出支應範圍)【相關罰則】
§26
﹝1﹞
勸募團體辦理勸募活動之必要支出,得於下列範圍內,由勸募活動所得支應:
一、勸募活動所得在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者,為百分之十五。
二、勸募活動所得超過新臺幣一千萬元未逾新臺幣一億元者,為新臺幣一百五十萬元加超過新臺幣一千萬元部分之百分之八。
三、勸募活動所得超過新臺幣一億元者,為新臺幣八百七十萬元加超過新臺幣一億元部分之百分之一。
﹝2﹞
前項勸募所得為金錢以外之物品者,應依捐贈時之時價折算之。
第18條(勸募活動期滿公告事項)【相關罰則】
§26
﹝1﹞
勸募團體應於勸募活動期滿之翌日起三十日內,將捐贈人捐贈資料、勸募活動所得與收支報告公告及公開徵信,並報主管機關備查。
﹝2﹞
前項勸募活動所得金額,開支新臺幣一萬元以上者,應以支票或經由郵局、金融機構匯款為之,不得使用現金。
第19條(勸募活動所得財物使用限制)【相關罰則】
§26
﹝1﹞
勸募團體辦理勸募活動所得財物,應依主管機關許可之勸募活動所得財物使用計畫使用,不得移作他用。
﹝2﹞
如有賸餘,得於計畫執行完竣後三個月內,依原勸募活動之同類目的擬具使用計畫書,報經主管機關同意後動支。
﹝3﹞
前項之賸餘款項再執行期限,不得超過三年。
第20條(勸募活動應踐行之程序及其期限)【相關罰則】
§26
﹝1﹞
勸募團體應於勸募活動所得財物使用計畫執行完竣後三十日內,將其使用情形提經理事會或董事會通過後公告及公開徵信,連同成果報告、支出明細及相關證明文件,報主管機關備查。但有正當理由者,得申請延長,其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
﹝2﹞
勸募團體應將前項備查資料在主管機關網站公告,主管機關並定期辦理年度查核。
第21條(主管機關檢查權限)【相關罰則】
§27
﹝1﹞
主管機關得隨時檢查勸募活動辦理情形及相關帳冊,勸募團體及其所屬人員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第22條(勸募所得財物之返還)【相關罰則】
§26
﹝1﹞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將勸募所得財物返還捐贈人:
一、非屬
第五條
規定之勸募主體發起勸募。
二、勸募活動未經許可。
三、勸募活動之許可經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但於撤銷或廢止前,已依原許可目的使用之財物,經查證屬實者,不在此限。
四、逾許可勸募活動期間而為勸募活動。
五、違反第
十四
條規定。
﹝2﹞
前項財物難以返還,經報請主管機關認定者,應繳交主管機關,依原勸募活動計畫或相關目的執行,並得委託相關團體執行之。
﹝3﹞
勸募團體辦理勸募活動所得之賸餘財物,因勸募團體解散或未依第
十九
條規定辦理者,依前二項規定辦理。
第23條(核定資料上網公告)
﹝1﹞
主管機關應將已核定之勸募活動、其所得及使用情形等資料予以上網公告。
第24條(罰則)
﹝1﹞
有下列情形之一,經制止仍不遵從者,處新臺幣四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告其姓名或名稱、違規事實及其處罰;經再制止仍不遵從者,得按次連續處罰:
一、非屬
第五條
規定之勸募主體發起勸募。
二、勸募活動未經許可。
三、勸募活動之許可經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仍為勸募活動。
四、逾許可勸募活動期間,仍為勸募活動。
﹝2﹞
前項罰鍰,於勸募團體或其他法人、團體,併罰其負責人或代表人,並公告其姓名。
第25條(罰則)
﹝1﹞
違反第
十四
條規定,經制止仍不遵從者,處新臺幣四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鍰,經再制止仍不遵從者,得按次連續處罰;情節重大者,並得廢止其勸募許可。
第26條(罰則)
﹝1﹞
違反第
十三
條、第
十五
條至第二十條或第
二十二
條規定者,得予以警告並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連續處罰。
第27條(罰則)
﹝1﹞
規避、妨礙或拒絕主管機關依第
二十一
條規定之檢查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並得強制檢查;情節重大者,並得廢止其勸募許可。
第28條(罰則)
﹝1﹞
違反
第六條
規定者,由其上級機關、許可其設立、立案或監督之機關予以警告並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連續處罰。
第29條(罰則)
﹝1﹞
違反本條例規定者,除依本條例處罰外,其有犯罪嫌疑時,應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30條(罰鍰之處罰機關)
﹝1﹞
本條例所定之罰鍰,除第
二十八
條規定者外,由主管機關處罰之。
第31條(施行細則)
﹝1﹞
本條例
施行細則
,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32條(施行日)
﹝1﹞
本條例自公布日施行。
回頁首
〉〉
【編註】本超連結法規檔提供學習與參考為原則;如需正式引用,請以政府公告版為準。
如有發現待更正部份及您所需本站未收編之法規,敬請
告知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