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最新六法〉〉法規目錄【法規名稱】
。相關子法
志願士兵服役條例
【修正日期】民國110年12月24日
【公布日期】民國111年1月19日
【法規沿革】
1‧中華民國四十八年八月八日總統制定公布全文10條
2‧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二月六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200019240號令修正公布全文16條;並自公布日施行
3‧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400199371號令修正公布第3、4、6、8條條文;增訂第3-1、5-1條條文;並刪除第13條條文
4‧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十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800141591號令修正公布第3-1~5-1條條文;並增訂第6-1條條文
5‧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一月二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100290791號令修正公布第3、4、5-1條條文;並增訂第5-2條條文
6‧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五月三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600053501號令修正公布第3、3-1、5-1、6、6-1條條文
中華民國一百零七年四月二十七日行政院院臺規字第1070172574號公告第3條之1第2項、第6條之1第8項所列屬「海岸巡防機關」之權責事項原由「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及所屬機關」管轄,自一百零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起改由「海洋委員會及所屬機關(構)」管轄
7‧中華民國一百零九年五月十三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900049631號令修正公布第5-2、11條條文
8‧中華民國一百十一年一月十九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100002531號令修正公布第6-1、16條條文;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中華民國一百十一年二月九日行政院院授人培字第11130242441號令發布定自一百十一年二月十日施行
【法規內容】
第1條(立法依據)
﹝1﹞本條例依兵役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規定制定之。
第2條(適用其他法律)
﹝1﹞志願士兵服役,依本條例之規定;本條例未規定者,適用兵役法及其施行法有關常備兵役之規定。
第3條(志願士兵之甄選對象)
﹝1﹞因國防軍事需要,下列人員得依其志願參加甄選,接受基礎訓練期滿合格,服志願士兵:
一、徵集入營服常備兵役或服替代役。
二、常備兵後備役或替代役備役。
三、其他適齡之國民。
﹝2﹞大陸地區人民及香港、澳門居民在臺灣地區應設籍滿二十年,始得參加志願士兵之甄選。
﹝3﹞志願士兵之甄選,應考量軍事所需專長;其甄選條件、程序及入營程序,訓練、考核及退訓,繼續留營服役條件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辦法,由
國防部定之。
--106年5月3日修正前條文--
﹝1﹞因國防軍事需要,下列人員得依其志願參加甄選,接受基礎訓練期滿合格,服志願士兵:
一、徵集入營服常備兵役或服替代役。
二、常備兵後備役。
三、其他適齡之國民。
﹝2﹞大陸地區人民及香港、澳門居民在臺灣地區應設籍滿二十年,始得參加志願士兵之甄選。
﹝3﹞志願士兵之甄選,應考量軍事所需專長;其甄選條件、程序及入營程序,訓練、考核及退訓,繼續留營服役條件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辦法,由國防部定之。
--102年1月2日修正前條文--
﹝1﹞因國防軍事需要,下列人員得依其志願參加甄選,接受基礎訓練期滿合格,服志願士兵:
一、適齡之男子或女子。
二、常備兵後備役。
三、在營常備兵。
﹝2﹞大陸地區人民及香港、澳門居民在臺灣地區應設籍滿二十年,始得參加志願士兵之甄選。
﹝3﹞志願士兵之甄選,應考量軍事所需專長;其甄選條件、程序及入營程序,訓練、考核及退訓,繼續留營服役條件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國防部定之。
--94年12月14日修正前條文--
﹝1﹞因國防軍事需要,下列人員得依其志願,服三年至五年之志願士兵:
一、尚未履行兵役義務之役齡男子,經甄選後徵集入營,受基礎訓練期滿合格者。
二、常備兵後備役,當年不在召集之列,經甄選合格應召入營者。
三、在營常備兵受基礎訓練期滿,經甄選合格者。
﹝2﹞志願士兵在營服役期滿,申請繼續留營服役者,國防部得因國防軍事需要,以一年至三年為一期,核定繼續留營服役。
﹝3﹞大陸地區及香港、澳門來臺役男,在臺灣地區應設籍滿二十年,始得參加志願士兵之甄選。
﹝4﹞志願士兵之甄選,應考量軍事所需專長;其甄選條件、程序及入營程序,訓練、考核及退訓,繼續留營服役條件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國防部定之。
第3條之1(起役日及核定機關)
﹝1﹞前條第一項各款人員服志願士兵,自國防部核定服志願士兵之日起役。
﹝2﹞前項志願士兵服役之核定權責,國防部得委任各司令部或委託海岸巡防機關及國家安全局辦理;受委託機關於核定時,應副知國防部及所屬司令部。
--106年5月3日修正前條文--
﹝1﹞前條第一項各款人員服志願士兵,自國防部核定服志願士兵之日起役。
﹝2﹞前項志願士兵服役之核定權責,國防部得委任各司令部或委託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及國家安全局辦理;受委託機關於核定時,應副知國防部及所屬司令部。
--98年6月10日修正前條文--
﹝1﹞前條第一項各款人員服志願士兵,自國防部核定服志願士兵之日起役。
第4條(志願士兵等級及服役年限)
﹝1﹞志願士兵等級及任本級最少時間如下:
一、二等兵:六個月。
二、一等兵:一年。
三、上等兵。
﹝2﹞常備兵後備役人員自起役之日起,按原等級計任本級時間。
﹝3﹞上等兵服現役最大年限十年,自晉級之日起算。
﹝4﹞志願士兵留職停薪期間,不計入第一項、第三項任本級之最少時間及上等兵服現役之最大年限。
﹝5﹞志願士兵之俸級及其俸點,依軍人待遇條例
第四條第二項
附表志願役現役軍人俸表之規定辦理;晉任士官換敘俸級對照表如
附表。
--102年1月2日修正前條文--
﹝1﹞志願士兵等級及任本級最少時間如下:
一、二等兵:六個月。
二、一等兵:一年。
三、上等兵。
﹝2﹞上等兵服現役最大年限十年,自晉級之日起算。
﹝3﹞志願士兵留職停薪期間,不計入前二項任本級之最少時間及上等兵服現役之最大年限。
﹝4﹞志願士兵之俸級及其俸點,依軍人待遇條例
第四條第二項
附表志願役現役軍人俸表之規定辦理;晉任士官換敘俸級對照表如附表。
--98年6月10日修正前條文--
﹝1﹞志願士兵等級及任本級最少時間如下:
一、二等兵:六個月。
二、一等兵:一年。
三、上等兵。
﹝2﹞上等兵服現役最大年限十年,自晉級之日起算。
﹝3﹞志願士兵俸表如附表一;晉任士官換敘俸級對照表如附表二。
--94年12月14日修正前條文--
﹝1﹞志願士兵等級及任本級最少時間如下:
一、二等兵:六個月。
二、一等兵:一年。
三、上等兵。
﹝2﹞前項上等兵服現役最大年限十年,自晉級之日起算。
第5條(退伍)
﹝1﹞志願士兵在營服役期滿,應予退伍。但於戰時或非常事變時,或因同時退伍之人數影響國防安全時,國防部得以命令核予繼續留營服役,或分期退伍。
﹝2﹞依前項規定繼續留營服役者,於原因消滅時,應予退伍。
﹝3﹞志願士兵除役年齡,為屆滿四十五歲之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98年6月10日修正前條文--
﹝1﹞志願士兵在營服役期滿,應予退伍。但於戰時或非常事變時,或因同時退伍之人數影響國防安全時,國防部得以命令核予繼續留營服役,或分期退伍。
﹝2﹞依前項規定,繼續留營服役者,於原因消滅時,應予退伍。
第5條之1(不適服志願役之辦理規定)
﹝1﹞志願士兵年度考績丙上以下、因個人因素一次受記大過二次以上、於核定起役之日起三個月期滿後,經評審不適服志願士兵,或依
陸海空軍懲罰法所定於一年內累計記大過三次者,由國防部或各司令部於三個月內,分別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未服滿現役最少年限,且尚未完成兵役義務者:
(一)應徵集服常備兵現役之役齡男子,依兵役法第
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所定役期,直接轉服常備兵現役,期滿退伍。
(二)應徵集服替代役人員,尚未徵集入營者,應廢止原核定起役之處分,並通知戶籍地直轄市、縣(市)政府依法辦理徵兵處理;已徵集入營者,直接轉服替代役,期滿退役。
(三)停止徵集常備兵現役後,屬停止徵集服常備兵現役年次前之役齡男子,應廢止原核定起役之處分,依兵役法第
二十五條第三項規定,改徵集服替代役,期滿退役。
(四)停止徵集服常備兵現役年次後之役齡男子,應予退伍。
二、未服滿現役最少年限,且已完成兵役義務或無兵役義務者,解除召集或退伍。
三、已服滿現役最少年限者,解除召集或退伍。
﹝2﹞前項人員,未服滿志願士兵現役最少年限者,應予賠償;其賠償範圍、數額、程序、分期賠償、免予賠償條件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辦法,由國防部定之。
﹝3﹞曾受志願士兵基礎訓練期間,得折算尚未完成兵役義務之應服役期。
--106年5月3日修正前條文--
﹝1﹞志願士兵年度考績丙上以下、因個人因素一次受記大過二次以上或於核定起役之日起三個月期滿後,經評審不適服志願士兵者,由國防部或各司令部於三個月內,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未服滿現役最少年限,且尚未完成兵役義務者:
(一)應徵集服常備兵現役之役齡男子,依兵役法第
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所定役期,直接轉服常備兵現役,期滿退伍。
(二)停止徵集常備兵現役後,屬停止徵集服常備兵現役年次前之役齡男子,應廢止原核定起役之處分,依兵役法第
二十五條第三項規定,改徵集服替代役,期滿退役。
(三)停止徵集服常備兵現役年次後之役齡男子,應予退伍。
二、未服滿現役最少年限,且已完成兵役義務或無兵役義務者,解除召集或退伍。
三、已服滿現役最少年限者,解除召集或退伍。
﹝2﹞前項不適服志願士兵人員,未服滿現役最少年限者,應予賠償;其賠償範圍、數額、程序、分期賠償、免予賠償條件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辦法,由國防部定之。
﹝3﹞曾受志願士兵基礎訓練期間,得折算尚未完成兵役義務之應服役期。
--102年1月2日修正前條文--
﹝1﹞志願士兵年度考績丙上以下、因個人因素一次受記大過二次以上或於核定起役之日起三個月期滿後,經評審不適服志願士兵者,由國防部或各司令部於三個月內,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未服滿現役最少年限,且尚未完成兵役義務者,依兵役法第
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所定役期,直接轉服常備兵現役,期滿辦理退伍。
二、未服滿現役最少年限,且已完成兵役義務或無兵役義務者,辦理解除召集或退伍。
三、已服滿現役最少年限者,辦理解除召集或退伍。
﹝2﹞前項不適服志願士兵人員,未服滿志願士兵現役最少年限者,應予賠償;其賠償範圍、數額、程序、分期賠償、免予賠償條件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辦法,由國防部定之。
﹝3﹞曾受志願士兵基礎訓練期間,得折算尚未完成兵役義務之現役應服役期。
--98年6月10日修正前條文--
﹝1﹞志願士兵年度考績丙上以下或因個人因素一次受記大過二次以上,經考核不適服志願士兵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未服滿現役最少年限者,由國防部廢止其服志願士兵之核定。男子並依兵役法第
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所定役期,服常備兵現役。
二、屬
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人員,由國防部辦理解除召集。
﹝2﹞依前項第一款規定服常備兵現役者,其曾受之志願士兵基礎訓練期間,得折算常備兵現役應服役期。
第5條之2(除役及停役之規定)
﹝1﹞志願士兵現役期間,因病、傷、體質衰弱經檢定不適服現役,應予退伍;因病、傷、身心障礙經檢定不堪服役者,應予除役。
﹝2﹞前項檢定,準用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病傷退伍除役檢定標準之規定。
﹝3﹞志願士兵現役期間,有兵役法第
二十條第一項第三款至第六款情形之一者,應予停役。
﹝4﹞前項停役原因消滅時,得按其情節及軍事需要予以回役或免予回役。停役原因消滅免予回役者,應予退伍。
--109年5月13日修正前條文--
﹝1﹞志願士兵現役期間,因病、傷、體質衰弱經檢定不適服現役,應予退伍;因病、傷、殘廢經檢定不堪服役者,應予除役。
﹝2﹞前項檢定,準用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病傷退伍除役檢定標準之規定。
﹝3﹞志願士兵現役期間,有兵役法第
二十條第一項第三款至第六款情形之一者,應予停役。
﹝4﹞前項停役原因消滅時,得按其情節及軍事需要予以回役或免予回役。停役原因消滅免予回役者,應予退伍。
第6條(役期)
﹝1﹞志願士兵服現役不得少於四年,由國防部依軍事需要,於甄選時明定之。但依規定考選入軍事校院,接受軍官、士官基礎教育畢業,轉服軍官役或士官役,或常備兵後備役申請志願再入營者,不在此限。
﹝2﹞志願士兵在營服役期滿,申請繼續留營服役者,國防部得因軍事需要,核定繼續留營服役,除有死亡、失蹤、被俘或其他不可歸責於該等人員之事由,經該部核定不足整年辦理者外,以年為單位,每期最長為三年。
--106年5月3日修正前條文--
﹝1﹞志願士兵服現役不得少於四年,由國防部依軍事需要,於甄選時明定之。但依規定考選入軍事校院,接受軍官、士官基礎教育畢業,轉服軍官役或士官役者,不在此限。
﹝2﹞志願士兵在營服役期滿,申請繼續留營服役者,國防部得因國防軍事需要,以一年至三年為一期,核定繼續留營服役。
--94年12月14日修正前條文--
﹝1﹞志願士兵服現役不得少於三年,由國防部依軍事需要,於甄選時明定之。
﹝2﹞前項服現役最少年限,自志願士兵服現役之日起算。其所受基礎訓練期間,得合併計算之。
第6條之1(留職停薪)
﹝1﹞志願士兵有下列情形之一,得申請留職停薪,除第一款不得拒絕外,由國防部考量任務需要辦理:
一、服志願士兵現役滿六個月以上,為養育滿三歲前子女者。
二、配偶應軍事任務需要,派赴國外工作之期間在一年以上,擬隨同前往者。
﹝2﹞前項第一款留職停薪期間至該子女滿三歲止,但不得逾二年。
﹝3﹞同時撫育子女二人以上者,其育嬰留職停薪期間應合併計算,最長以最幼子女受撫育二年為限。
﹝4﹞依
家事事件法、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相關規定與收養兒童先行共同生活者,其共同生活期間得依第一項第一款及前二項規定申請留職停薪。
﹝5﹞第一項第二款留職停薪期間,以配偶實際派赴國外工作之期間為限。
﹝6﹞留職停薪期間屆滿或屆滿前留職停薪原因消滅者,應予復職。
﹝7﹞留職停薪期間,不計入服現役之最少年限。
﹝8﹞第一項志願士兵留職停薪、第六項留職停薪人員復職及前條第二項志願士兵繼續留營服役之核定權責,國防部得委任所屬機關(構)、部隊、學校,或委託海岸巡防機關及國家安全局辦理。
--111年1月19日修正前條文--
﹝1﹞志願士兵有下列情形之一,得申請留職停薪,除第一款不得拒絕外,由國防部考量任務需要辦理:
一、服志願士兵現役滿六個月以上,為養育滿三歲前子女者;其申請以本人或配偶之一方為限。
二、配偶應軍事任務需要,派赴國外工作之期間在一年以上,擬隨同前往者。
﹝2﹞前項第一款留職停薪期間至該子女滿三歲止,但不得逾二年。
﹝3﹞同時撫育子女二人以上者,其育嬰留職停薪期間應合併計算,最長以最幼子女受撫育二年為限。
﹝4﹞依
家事事件法、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相關規定與收養兒童先行共同生活者,其共同生活期間得依第一項第一款及前二項規定申請留職停薪。
﹝5﹞第一項第二款留職停薪期間,以配偶實際派赴國外工作之期間為限。
﹝6﹞留職停薪期間屆滿或屆滿前留職停薪原因消滅者,應予復職。
﹝7﹞留職停薪期間,不計入服現役之最少年限。
﹝8﹞第一項志願士兵留職停薪、第六項留職停薪人員復職及前條第二項志願士兵繼續留營服役之核定權責,國防部得委任所屬機關(構)、部隊、學校,或委託海岸巡防機關及國家安全局辦理。
--106年5月3日修正前條文--
﹝1﹞志願士兵有下列情形之一,得申請留職停薪,除第一款不得拒絕外,由國防部考量任務需要辦理:
一、服志願士兵現役滿一年以上,為養育三足歲以下子女者;其申請以本人或配偶之一方為限。
二、配偶應軍事任務需要,派赴國外工作之期間在一年以上,擬隨同前往者。
﹝2﹞前項第一款留職停薪期間至該子女滿三歲止,但不得逾二年。
﹝3﹞同時撫育子女二人以上者,其育嬰留職停薪期間應合併計算,最長以最幼子女受撫育二年為限。
﹝4﹞第一項第二款留職停薪期間,以配偶實際派赴國外工作之期間為限。
﹝5﹞留職停薪期間屆滿或屆滿前留職停薪原因消滅者,應予復職。
﹝6﹞留職停薪期間,不計入服現役之最少年限。
﹝7﹞第一項志願士兵留職停薪、第五項留職停薪人員復職及前條第二項志願士兵繼續留營服役之核定權責,國防部得委任所屬機關(構)、部隊、學校,或委託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及國家安全局辦理。
第7條(退除給與之發給)
﹝1﹞志願士兵退伍、除役時,其退除給與之發給,準用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及其相關規定辦理。
﹝2﹞志願士兵之退除給與,應於退伍除役時發給。但未領退除給與轉任公職者,得依其志願,將軍職年資併同公職年資,辦理公職人員退休。
第8條(共同撥繳費用)
﹝1﹞志願士兵退除給與及撫卹金,由政府與現役人員共同撥繳費用,設立基金負責支付之,並由政府負最後支付保證責任。
﹝2﹞前項共同撥繳費用之標準,準用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及
軍人撫卹條例之規定辦理。
﹝3﹞不合發給退除給與之志願士兵,得申請發還其本人已繳付之基金費用,並以臺灣銀行之存款利率加計利息後,一次發還。
﹝4﹞志願士兵接受基礎訓練期間,得合併計算退伍除役年資,自志願士兵服現役之日起三個月內,由服務機關與現役人員依第二項標準補繳基金費用本息。
--94年12月14日修正前條文--
﹝1﹞志願士兵退除給與及撫卹金,由政府與現役人員共同撥繳費用,設立基金負責支付之,並由政府負最後支付保證責任。
﹝2﹞前項共同撥繳費用之標準,準用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及
軍人撫卹條例之規定辦理。
﹝3﹞不合發給退除給與之志願士兵,得申請發還其本人已繳付之基金費用,並以臺灣銀行之存款利率加計利息後,一次發還。
﹝4﹞依
第六條第二項規定合併計入現役年資之基礎訓練期間年資,自志願士兵服現役之日起三個月內,由服務機關與現役人員依第二項標準補繳基金費用。
第9條(退除給與之計算基數)
﹝1﹞志願士兵退除之給與,依退伍除役生效日現役同等級人員之本俸加一倍為基數。
﹝2﹞前項人員本俸未達下士一級本俸標準者,按下士一級本俸標準計算,差額部分,由政府編列預算支付之。
第10條(考績)
﹝1﹞志願士兵考績,於每年年終考核其當年一月至十二月服役期間之成績。同一考績年度內,服役未滿一年,而連續服役已達六個月者,辦理另予考績。
﹝2﹞志願士兵因故未服役逾六個月者,不予辦理考績。
﹝3﹞志願士兵考績項目,分忠誠、品德、才能、績效、體格五項。
﹝4﹞志願士兵考績事項,本條例未規定者,準用陸海空軍軍官士官考績條例及其相關規定辦理。
第11條(撫卹)
﹝1﹞志願士兵服役期間身心障礙或亡故時,其撫卹事項,依
軍人撫卹條例及其相關規定辦理。
﹝2﹞志願士兵撫卹金給付之基數,依
軍人撫卹條例所定士兵給付標準計算。
--109年5月13日修正前條文--
﹝1﹞志願士兵服役期間成殘或亡故時,其撫卹事項,依
軍人撫卹條例及其相關規定辦理。
﹝2﹞志願士兵撫卹金給付之基數,依
軍人撫卹條例所定士兵給付標準計算。
第12條(保險)
﹝1﹞志願士兵之保險,依軍人保險條例及其相關規定辦理。
﹝2﹞志願士兵保險給付之保險基數,依軍人保險條例所定士兵給付標準計算。
第13條(臨時或動員召集)(刪除)
--94年12月14日修正前條文--
﹝1﹞志願士兵在營服役已逾五年者,依法退伍後,平時除點閱召集外,得免受其他召集;戰時應受臨時召集或動員召集。
﹝2﹞志願士兵在營服役已逾十年者,依法退伍後,平時免受各種召集;戰時應受臨時召集或動員召集。
第14條(請假)
﹝1﹞志願士兵之請假事項,依常備士官請假之相關規定辦理。
第15條(女子志願服役)
﹝1﹞適齡女子志願服軍事輔助勤務者,依其志願。
第16條(施行日)
﹝1﹞本條例自公布日施行。
﹝2﹞本條例中華民國一百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修正之條文施行日期,由
行政院定之。
--111年1月19日修正前條文--
﹝1﹞本條例自公布日施行。
回頁首〉〉
【編註】本超連結法規檔提供學習與參考為原則;如需正式引用,請以政府公告版為準。
如有發現待更正部份及您所需本站未收編之法規,敬請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