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現在位置】
回首頁
〉〉
智慧經典電子書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06》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101-120集
【01】
1-20
集【02】
21-40
集【03】
41-60
集【04】
61-80
集【05】
81-100
集
【07】
121-140
集【08】
141-160
集【09】
161-180
集【10】
181-200
集
【11】
201-220
集【12】
221-240
集【13】
241-260
集【14】
261-280
集【15】
281-300
集
【16】
301-320
集【17】
321-340
集【18】
341-360
集【19】
361-380
集【20】
381-400
集
【21】
401-420
集【22】
421-440
集【23】
441-460
集【24】
461-480
集【25】
481-508
集
【來源】
社團法人中華華藏淨宗學會
~淨空法師 。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註
。
2014淨土大經科註參考資料
。
索引
101-110
第101集
。
第102集
。
第103集
。
第104集
。
第105集
。
第106集
。
第107集
。
第108集
。
第109集
。
第110集
111-120
第111集
。
第112集
。
第113集
。
第114集
。
第115集
。
第116集
。
第117集
。
第118集
。
第119集
。
第120集
101。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0一集)【日期】2014/8/31【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三十
頁倒數第三行,從第一句看起:
「
《法華譬喻品》曰: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不盡能受。
」前面學到此地。要補充一句的,就是如來通指一切眾生的自性;換句話說,經上講如來有無量智慧,世尊在《
華嚴經
》上明白的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在佛法裡頭,一切法是平等的,如來跟我們平等,我們跟如來平等,如來所有的智慧我們統統都有。為什麼?我們跟如來同一個自性,換句話說,根本就是一體。這個一體顯示在常寂光中,學佛終極的目標是回歸常寂光。淨宗四土常寂光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常寂光就是自性,回歸常寂光,回歸自性。自性具有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的相好,無論是哪一法都是無量無邊際。
佛法是平等法,他們回歸常寂光了,我們還在搞六道輪迴,這什麼原因?他們覺悟、明白了,我們迷惑了、糊塗了,變成這個樣子。我們有分別、有執著,如來與法身菩薩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學佛沒有別的,回歸自性,真的回歸了,像《
楞嚴經
》上所說的,「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你所得到的原來是本有的,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自性本有的。完全恢復,起作用了,起作用就是能夠以無量無邊的分身,救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那些眾生還沒有回頭的,幫助他回頭,這就是佛陀的事業。佛菩薩來到這個世間幹什麼?就這麼一樁事情。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演,做榜樣,歷代的祖師大德給我們做榜樣,現前在世間,真正修行、真正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也在給我們做榜樣。榜樣做得最好、最圓滿的,來佛寺的海賢老和尚,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決定往生淨土。往生淨土就是圓滿菩提,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保證我們一生回歸常寂光,這一點都不假。
所以佛有能力幫助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但是眾生根性不平等,略分為上中下三根。上根裡頭有上中下,中根裡頭也有上中下,下根裡頭還有上中下,這就九等,九個等級。九個等級裡面每個等級又有九個等級,八十一個等級,八十一個等級裡頭每個等級裡頭又有八十一個。所以眾生很不齊,我們自己要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根性,知道之後,要認真努力向上提升。覺悟得快,真回頭了,提升也快。在中國,惠能大師二十四歲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很稀有;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給我們表演,三十歲大徹大悟。一切的表法全是為眾生,不是為自己,完全是契眾生的根性,自自然然的感應,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我們要會看才能看出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會看的看門道,看出他是用什麼方法,怎樣契入境界,我們如何學習,這就是門道。
今天我們再往下看。「
舍利弗,以是因緣,當知諸佛方便力故,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三,就是從一乘法裡頭說多乘,三代表多,不是數目字。佛教傳到中國,大乘小乘十個宗派,不是說三,說十。每個宗裡面還分很多派,派裡面還有小派,愈分得多愈難提升,這個道理一定要懂。那怎麼學?他分我不分,這就對了。他是指什麼?是指這些祖師大德們。佛沒有分,我們要學佛,這最穩當、最可靠。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教學,沒有分門派;門派是佛滅度之後,佛的弟子們他們分的,這一分,有的有成就,有的沒有成就。古時候成就多,沒有成就少;一千年之後,提升的人少了,上不去的人多了。在今天,可能許許多多宗派都沒有辦法提升,唯獨淨土一門,只要你真信,沒有懷疑,死心塌地一門深入,只需要具備四個字,蕅益大師說的「信、願、持名」,你就能提升。真信、切願,沒有絲毫懷疑,我就這一條路。
早年我在香港講經,黃忠昌居士,我講過很多遍,有些同學對這個名字很熟悉,他才三十出頭,三十二、三歲。聽我講淨土講到這些事情,他來告訴我他想閉三年關,真的來試驗一下,三年能不能往生。向小莉給他護關,三年還差兩個月,也就是兩年十個月,他預知時至往生了。我相信那是個聰明人,肯定他不只這個壽命,也是向阿彌陀佛要求,我的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聰明人,到極樂世界多好!真去了。這讓我們看到的,信願持名。他剛剛閉關心裡也是很雜亂,妄念、妄想很多,完全用一句佛號來克服。到第三年,心地漸漸清淨,妄想少了,雜念少了。只要到功夫成片,阿彌陀佛必定現前,大勢至菩薩不會騙我們,說「憶佛念佛」,憶佛是想佛,心裡頭真有佛,口裡頭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能夠見到阿彌陀佛。現前是現在,活在這個世間,你見到阿彌陀佛,當來是往生極樂世界,你有緣分跟阿彌陀佛天天在一起。這個機會非常非常難遇到,我們今天遇到了,遇到了還沒見佛,這方法懂得了,道理搞明白、搞清楚了,要真相信。世間人會騙人,佛菩薩不會騙人,不能有絲毫懷疑。
所以一定要曉得,諸佛方便力故,於一佛乘,《
法華經
》說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所以一佛乘分別說三,這就是方便。「
又《法華文句》曰
」,經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文句》是註解,智者大師註的,大師給我們解釋說,「
方便者,門也
」。門道,道是路,成佛之道,成佛之門,從這個門進去,你就能成佛,這稱之為方便。「
為真實作門
」,真實就是自性,真實的名字,釋迦牟尼佛說了七、八十個,一樁事情說這麼多名字,為什麼?不要執著名字相。只要懂得是這個意思,怎麼說都可以,不要說這個對那個不對,樣樣都對,你喜歡用哪個就用哪個,佛法多自在,絲毫拘束都沒有。執著就錯了,執著全錯了,沒有一個對的;不執著樣樣都對,沒有一個是錯的,沒有這個好、那個壞,我的好、別人壞,沒有這個。
聖人教學都是那麼樣的活潑生動,我們在《論語》裡面看到,孔子教學生,學生問仁,什麼叫仁?孔子給每個人答覆不一樣;學生來問孝,夫子答覆的時候也不一樣,十幾個人問,十幾種不同的說法。那是什麼?應機施教,回答這個人的,決定契這個人的根性,他在生活當中可以做到。所以說法有深有淺、有偏有圓,無非是契機,他能做到多少給他說多少,他歡喜;他做不到的別說,說了他生煩惱,他做不到。我們就明白了,根器深的人深說,根器淺的人淺說,沒有定法可說,叫應機說法。像大夫看病,兩個人都是感冒,有輕重不同,大夫處方,處方好像都一樣,分量不一樣。沒有相同的,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今天我們抓到這部經,這部經是圓滿的,妙極了,我程度淺我解得淺,淺顯道理我懂了,我程度深,看到字字句句都深,你看一百年,你看一千年,不會厭煩。為什麼?愈看愈深入,愈看意思愈廣,到最後圓滿,佛知佛見,自己的佛知佛見跟諸佛的知見相應了,真妙!
所以,真實必須要有方便門,它才能顯,「
功由方便
」。佛為什麼說阿含、說四諦、十二因緣?統統都是把他帶進佛門,帶進真實的第一步,沒見真實,提升了,接近了。所以我們看世尊當年在世教學,大分,阿含十二年,小學,勸他遠離輪迴,接近無上菩提;十二年之後方等,方等離真實近了一步,方等八年;八年之後般若,般若入門了,二十二年;最後法華、涅槃,那就是回歸一乘。你看,從三乘,小乘、中乘、大乘,最後一乘。一乘法是佛的圓滿法,佛希望你成佛,不希望你作菩薩、作羅漢。羅漢好比小學畢業,緣覺好比中學畢業,般若好比大學畢業,還不是佛的願望,佛一定要教你一乘,研究所拿到博士學位,佛的教學就圓滿了。我們明白這種事理,對佛感恩的心自然就生出來,我們要報佛恩,不辜負佛對我們的期望。
這個通途的門我們行不通,為什麼?時間太長,要真斷煩惱,我們沒有能力斷煩惱,也沒有那麼長的壽命,這開特別法門。這個特別法門,阿彌陀佛開的,十方一切諸佛響應,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弘揚淨土法門。什麼經是一切諸佛示現成佛一定會講的?就是《
無量壽經
》、《
觀無量壽佛經
》、《
阿彌陀經
》,這三部經是必定要講的,而且講很多次的,不是講一次。為什麼?這部經普度一切有情眾生,不論你什麼樣的根器,統統得度,平等得度,圓滿得度,這還得了嗎?這一句名號裡頭具足一切法,是佛法裡頭的大總持法門,總一切法,持一切義。我們有幸遇到,遇到決定不能辜負,一定在這一生當中早一天成就。
下面這幾句話是念老說的,「
依此釋
」,就是根據《
法華經
》《法華文句》的解釋,「
則小乘為入大乘之門
,
故謂之方便教
」。阿含、方等都是方便教,有這個基礎才能入般若,才能入法華。「
又三乘為通於一乘,故亦名方便教
」,連般若,二十二年般若也是方便教,法華才是一乘。「
以上經論,正顯善立方便,顯示三乘之旨
」,把佛為什麼要講經,由淺而深分成好多階段,像現在學校一樣,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佛也是這樣的,因為這個方便才能把他提升到一乘。淨土是一乘法,無比殊勝的一乘法。到這個地方,「第七相轉法輪竟」,這是八相成道第七轉法輪。這是世尊出現在世間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所以說得多,說得詳細。
下面第八相「
入涅槃
」。入涅槃,釋迦牟尼佛把這一個階段教化眾生任務圓滿,他要離開世間,這叫入涅槃。請看經文:
【於此中下。而現滅度。】
這句話意思很深,我們看註解。解裡頭說,「
中下據《魏譯》磧砂藏本與高麗藏本
」,這「中下」兩個字,說明這兩個字從哪裡來的。《磧砂藏》裡頭,魏譯本有中下,高麗藏本子裡頭也有「於此中下」,有這句。黃念老用這個方法來給我們解釋經,說明這個經字字句句都是真經,都是從梵文直接譯過來的,沒有譯錯。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非常用心、非常謹慎,十年的時間完成這部善本,這是他到這個世間來,對淨土宗做出最大的貢獻。為什麼?世尊末法一萬年,第一個一千年過去了,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咱們中國人記載是用甲子來計數的,中國人對這樁事情,對歷史非常認真、非常謹慎,不允許錯誤。在中國歷史上記載,釋迦牟尼佛出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釋迦牟尼佛屬老虎的,他老人家滅度入般涅槃是在周穆王五十二年。照這個計算,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天是三千零四十一年,外國人講的二千五百五十七年,跟中國記載相差五、六百年。我們相信老祖宗,我們老祖宗做事情非常認真,非常小心謹慎,我們對他要有信心。照中國記載,正法一千年過去了,像法一千年也過去了,末法一萬年第一個一千年過去了,今年是第二個一千年前面四十一年。往後,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哪一個法門能真正幫助我們成就?只有淨土。
淨土在中國翻譯,所有的譯本出入很大,沒有一個完美的經本。所以古大德,都是居士作的,宋朝的王龍舒,第一個會集本他作的,第二個會集本,清朝咸豐年間魏源作的。非常可惜,裡面多多少少有幾個字他們換了,不是原來經文,換得是不錯,很好,但是那不是佛說的。所以,古來的大德不贊成這種做法,為什麼?經如果隨便換字,我看不懂,我用我的話來寫幾句,你看不懂,也寫幾句,到最後這個經本就不能看了,就面目全非了。所以古人謹慎,明明那裡有錯字,不能改動,在旁邊註明,可能是某個字的錯誤,決定不能改動。所以典籍保存千年萬世,能保持它原來的樣子。
中國的文字好,比梵文還好,梵文是拼音文字,表音的,中國文字是表意,不是表音的。表意的文字不受言語變化的影響,也就是說你懂得文言文,認識中國漢字,二千五百年前翻譯的這個本子,你看跟古人所理解的完全一樣。所以英國羅素、湯恩比他們對於中國漢字、文言文非常讚歎,認為中國的漢字、文言文應該變成世界的語文,凡是好東西,能夠傳到後代千年萬世,一定要用這種文字來書寫,它不會變質。我們中國人對不起老祖宗,不知道中國文字的可貴,全世界千萬年來許許多多的發明,首推中國的漢字、文言文,最了不起的發明!這種工具能把古聖先賢他們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用這種手段傳給後代,傳給千年萬世,不會變意思,這還得了!所以黃念老有智慧,字字句句從哪個本子上來的,你去對照,沒有一個字沒有來歷的。這給我們說清楚中下這兩個字,磧砂藏、高麗藏。
「
此是八相成道中之第八般涅槃相
」,般涅槃就是入般涅槃。「涅槃」,梵語,「舊譯」,這個舊對新來說的,舊譯是玄奘大師以前翻譯的,玄奘大師他翻譯的稱為新譯,玄奘以後都叫新譯,舊譯是玄奘大師之前,翻成「滅度」,玄奘大師把它翻成「圓寂」。「
滅度者,滅生死之因果
」,滅是這個意思。度呢?「
渡生死之瀑流
」,是比喻。生死的因是什麼?是業,業有善業、有惡業、有無記業,你造這個因,自自然感得六道輪迴的果報。善因感三善道,惡因感三惡道,無記的業,有這麼回事情,有這個業,它力量非常微弱,它要跟著善惡一起受報,不跟著善惡一起,它沒有報。因滅掉了,我不造業了。每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是善就是惡,怎麼能不造業?能。一切所作所為,做完了就算了,別放在心上,就沒有業,放在心上就有業。一面做一面了,這是大修行人,他這個方法妙,你看,一面造一面就了。怎麼了?心上沒有,心上只有阿彌陀佛,沒有善惡業。因沒有了,果沒有,果是什麼?六道輪迴。他這一生壽命終了,他到極樂世界去了,永遠脫離六道輪迴,永遠脫離十法界,這叫滅度。把六道輪迴比喻作瀑流,瀑布,水流得非常急,所謂後浪追前浪,永遠不停,形容六道輪迴可怕。永遠不再有生死,往生極樂世界,生死就沒有了,那你真的是無量壽。
「
《涅槃經》曰:滅諸煩惱,名為涅槃。離諸有者,乃為涅槃
」,涅槃的意思很明顯的給我們說出來了。滅諸煩惱,這個煩惱,大乘經上叫見思煩惱。見,看錯了,把它當真。譬如說,我們頭一個把身體當真,佛說你看錯了。怎麼看錯了?哪一個不把身體當自己?整個六道裡所有眾生都是這樣看法。對,眾生的看法,不是佛菩薩的看法。佛菩薩怎麼看法?這身是假的,根本就不存在。現在有人給他做證明,誰?量子力學家。我看到的是普朗克博士的報告,德國人,愛因斯坦的老師,這個人一生專門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東西?用了幾十年時間,把這個宇宙的奧祕揭穿了。他用的方法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就是將物質分裂,分成最小,小得不能再小。只要這個物質現象,不管小到什麼程度,你把它打開,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看它最後到底是什麼。最後怎麼樣?沒有了,空的。在佛法裡也是這樣的,講的牛毛塵、羊毛塵、兔毛塵、水塵、金塵、微塵、色聚極微、極微之微,佛這樣講法,跟他那個分法意思一樣。
八十年前,科學家發現原子,那個時候認為原子是物質最小的,不能再分。隨著科學進步,儀器的進步,居然把原子打破了,原子打破了,原子是什麼東西?原子是原子核、電子、中子組成的,它不是單純的。再把這些東西原子核、電子、中子再分,各個打破再分,看到什麼?小的東西出來,叫它做粒子,粒子有五、六十種。這些東西再打破,叫做微中子,微中子再把它打破,沒有了。那麼微中子就是最小的,佛經上講的極微色,極微之微,佛說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也叫鄰虛塵,它跟虛空做鄰居,這一分就是虛空。科學家很厲害,把微中子打破,打破之後沒有了,物質現象沒有了,看到是什麼?念頭波動的現象。恍然大悟,原來物質是念頭在高頻率振動之下產生的幻相。跟佛經又合了,佛經說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質,物質從哪裡來的?念頭來的,被科學證明了。相由心生,色由心生,色、相都是代表物質。佛又說,境隨心轉,境是物質環境,跟著念頭轉變的。
這個發現可了不起,為我們解決多少問題。這個發現大概才二十年,現在全世界的科學家還沒有完全承認,所以它現在的地位叫前衛科學,好像打仗一樣,這是先鋒隊,不是主力。探測出來了,要蒐集證據,將來證據證明是真的,人的觀念不一樣了。什麼是宇宙的主宰?念頭。生病的,病是細胞裡面帶著病菌,細胞是物質,病菌也是物質,從哪來的?念頭來的。什麼念頭?不善的念頭,不善的念頭累積在一起就變成病毒,病毒侵犯細胞,這人就會生病,就這麼回事情。那我們把念頭糾正過來,都是淨念,都是善念,細胞裡頭的病毒自然恢復正常,不需要醫藥,不需要打針,念頭轉過來,身心健康。有念頭生滅就有壽命長短,生滅念頭斷掉了,人就無量壽。科學家講得通。所以我估計二、三十年之後,佛教在這個地球上它不是宗教,是什麼?高等科學、高等哲學。科學跟哲學研究的命題大乘經上統統有答案,而且比科學家講得更詳細、更透徹。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懂。
科學家發現之後,向全世界宣布,這個世間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的存在。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念頭波動產生的幻相,它存在的時間太短太短了。這樁事情,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有一段問答,對現在量子力學家很有啟發性。佛問彌勒菩薩,說心有所念,我們心裡起個念頭,這個念頭裡頭,我們不知道,就是一個念頭,佛說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念、有幾相、有幾識?原文是,「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這一個問題裡頭問了三樁事情,有幾個念頭?我們覺得一個念頭,實際上不是一個念頭,很多念頭湊在一起,有幾念?幾相?相是物質現象,識是心理現象,受想行識,佛法講的五蘊,相是色,識是受想行識,有幾個?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不是拍手是舉手,舉手彈指之間。舉手彈指之間,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念頭,你說念頭多微細!我們一秒鐘,現在計算時間用秒做單位,一秒鐘能彈幾次?年輕,體力好,那些運動員他們彈得快,有力量,一秒鐘可以彈七次,三七二十一,二千一百多兆,一秒鐘。一秒鐘二千一百多兆的生滅,前念滅後念生,這裡頭一個生滅,我們怎麼會知道?事實真相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絲毫感覺都沒有,眼看不見,耳聽不見,摸不到,連想都想不到。
身是假的不是真的,身是物質現象,有思想,有受想行識,有心理現象、生理現象,生理現象是色身,物質;精神,有心理現象,全是假的,根本就不存在。我們自己不知道,還要爭名逐利,還要搞貪瞋痴慢疑,你說冤不冤枉?為誰搞的?真正把事實真相搞明白、搞清楚了,你才真肯放下。這一放下,天下本無事,六根在六塵境界上再不起心動念了,那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成佛需要多少時間?一念,這一念轉過來。為什麼轉不過來?不知道是假的,知道是假的,他就肯放棄,轉過來了,轉過來就成佛了。所以佛法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放下。放下見煩惱,我剛才講的身見、邊見,邊見是對立,二邊對立,沒有對立的;戒取、見取,中國人講成見,我自己以為是怎樣怎樣,根本錯了;末後一個邪見,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用一個總的名詞來說,邪見。這五種見惑統統斷了,恭喜你,你證須陀洹果,小乘初果。智慧有那麼一點點了,不至於把東西看錯,知道什麼事情都是假的,萬法皆空。
小乘知道空,空是體,一切法沒有自體,自體是法性,法性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現象。但是這三種現象,法性遇到緣會現這個現象,現物質現象,現精神現象,現自然現象。所以它什麼都沒有,不能說它無;它能現的相,不能說它有,相是假相,幻相,不是真的。這個事情佛怎麼知道的?佛從禪定裡頭知道的。禪定,依《
華嚴經
》,淺深有五十二個等級,下面五十一個是菩薩,最高的那個是佛陀。五十二個等級,愈往上去定功愈深,他知道的真相愈完整。究竟圓滿,佛說八地以上,就見到真相。定中沒有空間維次,也就是說沒有時間、沒有空間,那是真相。定中是一片光明,遍照法界,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淨土宗稱它作常寂光,常是不生不滅叫常,寂是清淨,從來沒有染污、沒有波動,也就是清淨平等覺。這叫性德,一切眾生平等的,沒有哪個多哪個少。
須陀洹剛剛證得,有定功,小定,證的小果,往上提升,二果、三果,四果證阿羅漢,出離六道輪迴,要很長的時間。為什麼?斷煩惱,證菩提。淨土宗的殊勝,不要斷煩惱,叫帶業往生,帶著業因業果,帶著業因往生。生到極樂世界之後,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一加持,你就等於證得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什麼?叫不退轉,三種不退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什麼人證到的?明心見性的人證到的。我們沒有明心見性,見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加持我們,我們等於證得明心見性。這個便宜可佔大了,八萬四千法門,要修多少劫才能修成,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一年、二年當中就可以證得。
我勸同學的,學海賢,死心塌地學海賢老和尚,真信切願,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念一年。把他老人家的光碟一天看三遍,一年看一千遍,佛號一天念一萬聲,一年念三百六十萬聲。能不能往生?能,功夫成片你決定證得,不難。走別的路難,這叫易行道,別的難行道,不容易。我在難行道裡頭浪費了幾十年的時間,到八十五歲徹底回頭,不幹了。所有一切經論翻都不翻了,別人悟那是別人的事情,與我不相干,我就是一部《
無量壽經
》,一部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一句佛號。往生重要,老和尚說得好,「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我搞清楚、搞明白了,八十五年徹底回頭。
跟老和尚學習一點都不錯,你決定會成就。要相信這一句佛號,在顯教裡面講,是一切諸佛如來的總名號,念這個名號,所有一切諸佛如來全部念到,一個都沒漏。在密宗裡面講神咒,這一句佛號是神咒裡頭的大總持法門,全念到了,也是一個不漏。教下講,這一句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經教,都在這名號之中,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你不肯念,是你不知道它是寶,你不認識它,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認識了,你能不念嗎?不吃飯不睡覺也要念。念這個佛號得的利益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法想像,為什麼不幹? 我的老師對得起我,我在三十幾歲的時候老師就勸我修淨土,念佛,我那個時候好高騖遠,認為淨土是老太婆教。對大經大論非常嚮往,學《
華嚴
》、學《
法華
》、學《
楞嚴
》、學《般若》、學《大智度論》,搞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搞了幾十年,知識,佛學知識,能不能斷煩惱?不能。能不能叫心定下來?不能。所以這真正認錯,真正知道那個法門是大根器人修的,我不是大根器的人,我修念佛這個法門,信願持名,我有把握,搞別的沒把握。往生要學海賢老和尚,自在往生,不必要人助念,助念那是沒有信心,那是不可靠。不要再搞六道輪迴了,六道這個人道這次來,看到做人多辛苦!來生得人道很不容易,五戒十善修得好才能得人身,這一句佛號念得好,生極樂世界,為什麼不去?
《涅槃經》裡頭說的這個滅,滅煩惱的因,滅煩惱的果,就是六道輪迴的果,超越六道輪迴,這叫涅槃,小乘涅槃。「
又《賢首心經略疏》
」,這都是年輕時候學過的,賢首國師《
心經
》的註解,為我們解釋涅槃,「
涅槃,此云圓寂
」,圓是圓滿,寂是寂滅。下頭有解釋,「
謂德無不備稱圓,障無不盡曰寂
」,所有的障礙都沒有了。障是講煩惱,見思煩惱斷盡,證阿羅漢,塵沙煩惱斷盡,證菩薩,無明煩惱斷盡,就是起心動念沒有了,證法身菩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不動念;菩薩,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分別;阿羅漢、辟支佛,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執著。換句話說,六根在六塵境界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有,這叫六道凡夫,他天天在製造六道輪迴,他怎麼能超越六道輪迴?所以曉得六道輪迴怎麼來的,十法界怎麼來的,見思煩惱造作的業,六道;無明煩惱造的業,就是起心動念,就十法界。破無明出十法界,破無明就見性了,所以明心見性超越十法界,我們得走這個路。你們年輕,還可以慢慢走,我不行,我要快快走。道理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下面是引用《甄解》,日本淨宗的大德祖師,他說「
義充法界,德備恆沙為圓
」,大圓滿;「
體窮真性,妙絕相累為寂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大乘經上常有。體究、體會,窮盡真性,這就明心見性;放下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的幻相,不再為這些相生煩惱,這叫寂。解釋得好!「
上之經論
」,上面所舉的經、舉的論,註解就是論,「
表法身大士專志佛果
」。明心見性的菩薩叫法身大士,他們專心求無上道,他們的目標妙覺。「
不住灰滅
」,灰滅是小乘,灰身滅智,小乘證阿羅漢果,出六道輪迴。不住,灰滅就是小乘涅槃,不住小乘的涅槃,他一直向上提升。「
善巧方便,而示現入滅之相
」,這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是大乘菩薩們做的,表法、示現的,不是小乘。
「
如《法華.壽量品》曰: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於憶想妄見網中
」。這是佛如果為我們示現佛無量壽,不生不滅,常住在世間,對人有沒有好處?對上上根人有好處,對上中下根人都沒有好處。為什麼?德薄,不種善根。我是千辛萬苦到台中去拜老師,跟李老師學習,不是台中人,在台中作客,每一天的時間都當寶貝。台中人不學,為什麼不學?老師常住台中,不要緊,今年沒有還有明年,明年不學還有後年,慢慢來,他不著急。不像我們,我們在台中能待多久的時間不知道,所以每天的光陰都非常寶貴,心理不相同。我在台中住了一年五個月,學了十三部經,十三部經我都能講,而且講得很好,講得不錯,進度好快,一個月學一部。台中人不行,他不著急,他不知道時節因緣的可貴。我是生怕會離開台中,在它那裡沒有根,每天都當寶貝。我是十五個月出家的緣成熟了,可是我出家也不忘記台中,我跟我的剃度老師說,每個月我要到台中住一個星期。他同意,而且給我旅費。出家在廟裡面住了一年,我就又回到台中去,在台中長住,前後總共住了十年,學些大乘經論。
這就是佛常住在這個世間,上上根人度完了,中下根人都不能得度,所以一定要示現般涅槃。示現般涅槃,老師走了,大家著急了,有一部分人認真努力,奮發向上,成就了;不能用心的人,不能用功的人,他就退轉。這個現象都是我們親眼看到,親身體會到的。章嘉大師教了我三年,他走了,他要不走,我絕對不會想到戒律很重要。那個時候他老人家走了,我很感恩,我說他是為我走的,讓我認真反省,要重視戒律。因為我入門是跟方老師學哲學,佛經哲學是當作一門課來上的,不是修行,真正認識了佛教本來面目。我這三個老師少一個都不能成功,後面還帶個韓館長,沒有韓館長三十年的幫助,幫助我有一個安定的居住的所在,再小都沒有關係,有個安定的環境你才能向上提升。沒有安定的環境,心裡沒有著落,學什麼都有障礙。所以古人說得好,環境影響人,心安則道隆,身心不安定沒有辦法學東西,環境比什麼都重要。方向搞清楚了,目標搞清楚了,自己真正努力,後援的就是你安定的環境。我這四個人,少一個都不能成就,永遠感恩戴德。
前些年來,許許多多人對會集本批評,也勸我放棄這個會集本,學康僧鎧的本子。康僧鎧本子我學過,李老師在台中講過一遍,這個夏蓮居的本子也講過一遍,那時候我不認識他,很早。我到台中去之後,他講第二遍,第二遍用康僧鎧的本子。可是這個本子,李老師自己有眉註,他把這個本子給我。我一看就歡喜,他的註解我能看得懂,我拿到這個註解我就能講,講的跟他比,我相信我能達到百分之九十,有這個能力。我講過十遍,在國外、在台灣。這個本子在我手上,李老師往生的時候,別人沒有看到,我印了一萬本,現在超過百萬本都不止。原本我交給胡小林居士,讓胡小林居士認真去學習,弘揚這個法本。我在八十五歲以後回頭了,專門學習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講這部集註、學這部集註,更深入了。這個集註講一遍,標準的時間是一千二百個小時,一天四個小時,講滿三百天。但是這一次的講,我又講得特別詳細,可能時間要加一倍,要兩千個小時。愈詳細愈有受用,怎麼落實、怎樣真修,將我們自己的體會留給後人做學習參考。我們自己真正有把握,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不再走冤枉路。
《甄解》上說得好,所以念老在此地的註解,幾句話,「
法身大士專志佛果,不住灰滅
」,不住小乘,「但為饒益中下二乘」,中乘跟下面小乘,「
善巧方便,而示現入滅之相
」。釋迦牟尼佛最後給我們表演這個相,那一年他八十歲,中國人算虛歲,外國人算實足年齡,釋迦牟尼佛七十九歲圓寂的。「
如《法華壽量品》曰
」,下面這是引用《
法華經
》一段經文,「
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於憶想妄見網中
」,這就是妄想,憶是想,妄想、憶念,妄想、邪見,就是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太多太多了!晚上睡覺都不老實,作夢,作夢是妄想,沒有妄想就沒有夢境,妄想多、妄想雜就常常有惡夢。從作夢能見到自己的境界,頭一個夢中境界沒有邪惡,都是正念,這個好,有進步;慢慢夢一天比一天少,那就有一點定功了;念到功夫成片,夢境很少,會夢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會給信息給你,有功夫成片就有這個可能,事一心、理一心就更不必說了。
「
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
」。這就是為什麼佛、菩薩要示現般涅槃,讓你常常有警覺心,你會想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遇到這一次好不容易。這個機會失掉了,要經無量劫又無量劫,才會再碰到一次,所以要非常珍惜。如果如來常住在世,這個心就起不來,常常見佛會生起驕慢,貢高我慢,會生這個心。對於修行會厭倦、會懈怠,這都是往後退轉,不能生起難遭遇的想法,不能生起恭敬心。只有真正難得、難求,那個恭敬心是真的。
下面,「
是故如來雖不實滅
」,這是講真話了,如來有沒有滅度?沒有,如來證得不生不滅,他怎麼會滅度?滅度是他的示現,是他在表演,不是真的,真的是不生不滅。下面說,「非滅現滅,故云示現。作此示現,為度中下之機故」。就是來度人的,要不是為度人,多住幾年、少住幾年他統統可以做得到。
「若是上根,則見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本離生滅,何有涅槃
」。上上根人,他見到佛菩薩,佛菩薩沒有一定的相,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不是自己起心動念,自己沒有起心動念。那能現種種是什麼?種種根機不一樣,什麼樣的根性,自自然然現這個相,讓他生歡喜心。如果說佛菩薩想想我要用什麼相,那他是凡夫,為什麼?他起心動念了。
諸位一定要曉得,佛菩薩跟我們感應道交,我們起心動念,他沒有,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從哪裡來的?當下就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楞嚴經
》上說的。為什麼?他的法身遍法界,沒離開我們。法身沒有形相,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像燈的光一樣,他雖然這個光跟一切諸佛菩薩的法身,光光融在一起,雖然融在一起,它又不亂。像我們電燈,十幾盞燈都打開了,光光相融,關掉一盞,它不礙別的,不礙別盞燈;成佛入常寂光,就是這個樣子的。所以在哪裡,法身在哪裡?無處不在,我這裡跟他有感,他就有應,他就現身。我們現在為什麼沒有應?我們的心太亂、太雜了,清淨心就有感應,平等心感應就更多。
我們曉得這個道理,知道這些真相,我們敢斷定,海賢老和尚一生見阿彌陀佛、見極樂世界,決定超過十次以上,他時間長,九十二年,這是我們能相信的。慧遠大師,我們這裡供的是祖師的像,遠公大師傳記裡面記載,他一生,現前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四次。海賢壽命長,超過遠公大師很多,所以十次不多。他跟佛見面,到極樂世界,他不告訴人,他師父教的,他聽話。師父教他,明白了,什麼是明白了?見到佛明白了,見到極樂世界明白了,明白以後怎麼樣?不能亂說,不能說。這有別人問他,天機不可洩露。他在我們世間表法,遊戲人間,我們看到他好像很辛苦,他一點也不苦。他修行在哪裡?六根在六塵境界裡修行,修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真信真願,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他就修這個。末法時期只有這一招,真中之真,圓中之圓,決定沒錯誤。
所以說上根人知道,如來、法身菩薩「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沒有來去,只有隱現,我們有感他現,我們的感沒有了,他就沒有,就不現,隱了,有隱現,沒有生滅。所以雖然講空,空不是無,空不當無講,空是隱的狀態,有是顯的狀態,顯不能說它有。十法界依正莊嚴,假的,就是剛才講的,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這個頻率所產生的幻相,根本不可得。所以經典裡面講,這個有,有是什麼?夢幻泡影。影,現在我們把這個影不說影子,電視、電影,這個影像,假的,大家知道。它在什麼頻道之下出現的?老式的電影是動畫組成的,這是動畫片,在放映機裡頭一秒鐘二十四張,就把我們欺騙了,我們以為它真有。如果是這二十四張我們只看一張,一張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它是什麼樣子?我們把二十三張抹黑,留一張,讓它在放映機裡放出來,我們有沒有看到?有。看到什麼?光一閃,光裡頭有什麼沒看見。其實光裡頭完整的畫面,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就看不見了,只感覺到有道光。
現在電視,電視是電影的多少倍?過去的電視是這個動畫的五十張,這是一秒鐘二十四張,電視是一秒鐘五十張;現在進步了,用數碼,數碼比以前的舊的電視又加了一倍,一百張,一秒鐘一百張。百分之一秒,我們只看到光,什麼都看不到,它就在面前。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連光都看不到,什麼都沒看到,它就在你面前。我們面前所有一切現象,包括我們的身體,都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這個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不是實在的,實在的什麼都沒有。所以,相是假有,空叫真空,真空不空,假有非有,佛講得清楚、講得明白。
末後念老引用一個公案,智者大師讀《
法華經
》讀到「藥王品」,「
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
散」。這是他讀經,妄想止住了,雜念沒有了,真正是清淨平等覺的心,在讀經。讀到這一品,入定,定中在靈鷲山,他到靈鷲山去,釋迦牟尼佛還在靈鷲山講《
法華經
》,他參加了一會。出定之後告訴人,釋迦牟尼佛靈山一會沒散,現在還在講。有沒有散?沒有,一時頓現,你有這個緣,感應現前,你見到了。這不是幻化,不是妄想,是真的,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我們一定要了解這些事實真相,真的不能執著,假的應該放下,讓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恢復。清淨平等覺是真心,清淨平等覺是性德,是自性根本的德能。本來清淨,本來平等,本來是覺而不迷,覺而不迷就是你什麼都知道,你什麼都明瞭,世出世間事,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你不知道的。知道了不說,給你說的,你能接受幾分說幾分,不會超過。為什麼?超過你不懂,你不能接受,你會產生疑惑,對你不利。現身、說法都沒有一定,無有定法可說,也沒有一定的形相可現,妙在這裡。這一小段我們就學到此地,今天時間到了。
回索引
〉〉
102。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0二集)【日期】2014/9/1【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0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諸位同學,今天我們戒律學習班這前夕,大家聽我講經,在開經之前沒有念開經偈,早年我們都會念開經偈,現在用三皈代替開經偈。這是前年我在斯里蘭卡講經一個月,那邊的法師給我建議,希望我帶著大家在每堂課前做一次三皈傳授。這個意思很好,我接受了。為什麼?三皈的授受實在講是一種形式,縱然傳授三皈的老師,把三皈的義理說清楚、說明白,我們現代的眾生很善忘,記不住,根本就沒有三皈的概念。所以他們的建議,我聽了之後很有道理。學佛從哪裡學起?從三皈,沒有三皈就沒有五戒、就沒有十善,三皈是根本,應當時時刻刻不能把它忘掉。我初學佛的時候二十六歲,跟章嘉大師,大師舉了一個比喻,告訴我三皈依的重要性。那個時候我在台灣,台灣從台北到高雄主要交通工具是火車,那個時候普通車大概要十三、十四個小時,快車八個小時。從台北到高雄,三皈就像我們乘火車的車票一樣,你要想上車,先要把車票準備好,而且車票一時一刻不能離開,在車上有人查票,到終點站還要交回。這個意思就是說明,三皈依像我們乘車,我們皈依三寶,票拿到手了,時時刻刻有人檢查,可不能丟掉,到終點站就是成佛,圓滿成佛。
皈依,皈是回頭,依是依靠。從哪裡回頭?回到什麼地方?第一個是皈依佛,我們有沒有皈依佛?佛是什麼意思?三皈很多種講法,最重要的是皈依自性三寶,不是我們形式上所謂住持三寶,不是的。但是住持三寶起很大的作用,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覺,自性三寶是自性覺,自性本來覺而不迷,我們現在是迷而不覺。你看看《
六祖壇經
》裡頭,這是一千三百年前,惠能大師他傳授三皈,他沒有說皈依佛法僧,他說的是皈依覺正淨,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我初讀《
壇經
》的時候,看到這個句子我就想,他為什麼把佛法僧改成覺正淨?那個時候佛法傳到中國大概七百年,六、七百年的樣子,時間久了,愈傳愈訛,大家都把泥塑木雕的那個佛像當作真佛。是要當作真佛,那是我們修恭敬心,沒錯。可是你真把它當作佛,錯了,不是這個意思。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覺,這就對了,要皈依自性三寶才管用,才能夠明心見性,才能夠成佛作祖,這個要曉得。看到經典,乃至於看到所有的書籍,都能提醒我們要皈依正。經典指什麼?正知正見,這是法,不是邪知邪見,不是偏見,你說這個多重要。所以看到書本就想到自性正。看到出家人,不管出家人是不是持戒,修行怎麼樣,不能問這個,那是他的事情。見到出家人,提醒我們什麼?淨,皈依淨。淨是什麼?六根清淨,一塵不染。要求自己,不要求別人,我們才能成就。如果我不要求自己,要求別人,就全染污了。
三皈依就在我們經題上,你看皈依佛,自性覺,清淨平等覺,法呢?法是平等,僧代表的是清淨。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經題上有三寶。經題上有三學,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戒定慧三學。要明白這個道理,學佛時時刻刻記住,世尊給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是什麼?是覺正淨;修行修什麼?就是修覺正淨。戒是修淨,定是修正知正見,覺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所以覺是佛寶,正是法寶,淨是僧寶,這要不搞清楚,我們學什麼?那我們就要問,我學戒有沒有得到清淨心?如果學戒,清淨心不能現前,這個戒叫白學了。為什麼心不能清淨?著相了。諸位要記住,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薩,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這是佛教教育,要求的是什麼?要求的是清淨心。初果就得清淨心,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了。所以戒律的作用就在此地,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佛為了教學方便起見,將八十八品見惑分為五大類,好說話,第一個身見,第二個邊見,第三個見取見,第四個戒取見,第五個邪見。這五種錯誤的見惑要把它斷乾淨,統統放下了,證須陀洹果。全靠放下。大乘把五種見惑斷盡,是十信位裡面初信位,正式入門,是佛法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如果我們沒有達到這個境界,我們還在念幼兒園,小學一年級還沒分,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自己知道了,那就是傳戒師教海賢老和尚的那句話,你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你把戒的道理、精神都明白了,那個人他破戒,他沒有持戒,你可不可以說他?不能說他,各人生死各人了。如果你要說他、勸他,沒有第三個人在旁邊,這個可以;有第三人在旁邊,看他錯了,也不能說。他有些做對的地方讚歎他,做錯的地方不說他,這就對了。海賢老和尚,我們說他的運氣真好,老師是真善知識。老師到什麼境界?我們猜想是明心見性的境界,要不然他不認識人。他看到賢公老和尚是個法器,法器就是他這一生能夠證果,能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要什麼樣的眼光才能把人給看出來。這個人的長處,我們講天賦、天性,老實、聽話、真幹。我們現在在這個世界上找這樣的人找不到,誰老實?連自己都不老實,你怎麼會遇到老實人?自己都不聽話,你能夠找到聽話的人嗎?不可能。這就講到什麼?業因果報,因果的道理,我們用什麼心態對別人,將來必定遭這個果報。你不孝父母,你的兒子將來不會孝順你;你欺騙朋友,將來你的朋友會欺騙你。自古至今,中國、外國,都在面前,細心觀察。所以中國老祖宗教後代,「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太有道理了。我們遭遇到困難,回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災難?我們自己造的因,業因,現在承受果報。知道了,改,懺悔、改過,來得及,只要這一口氣還沒斷,你能回頭,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你就成佛去了。千萬不能夠隨著迷惑顛倒走,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這是什麼?這是三途,迷邪染。
這個道理深,擺在講經之前把三皈依複習一次,好事,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也提醒真正想往生、想成就的同學。他對這個世間名聞利養,我們常說財色名利這四大魔王,幾個人能夠跳出他的掌心?為什麼修行人多,成功人太少?他不認識這是魔王,他受魔王的影響,他受魔王的干擾,不知不覺變成魔子魔孫,外面穿著袈裟像個佛弟子,實際上他是魔子魔孫。我們要有這個智慧,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最重要的回光返照,看自己。學海賢老和尚,一生不造罪業,一生不敢輕慢別人。他的性格非常溫和、柔和,不與人競爭,你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你也不要,我要覺正淨,你要迷邪染,我們兩個沒有衝突,各行其道。對任何人要尊重,為什麼?他本來是佛。成佛只有早晚不一樣,必定成佛。有人這一生成佛,有人來生後世成佛,有人無量劫以後成佛,為什麼?他有佛性。所以對一切人要尊重,對一切人決定不能夠輕慢,這個道理要懂,一定要學海賢老和尚。這是前面三皈的大意,是我們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無論修哪個法門,都不能離開這個原則,離開這個原則,你所修的就是迷邪染。如果與指導原則覺正淨相應,你決定是正知正見,決定是正信,這是菩薩道。所以南傳法師給我這個建議,我感覺得很有道理,比開經偈有意義。
我們現在看經文,《大經科註》
三百三十二
頁第四行,科題,「
德用無方
」。德用裡頭分兩科,
「庚一、自利德
」,第二段就是「
利他德
」。自利利他,一定是自利在前面,有自利才能利他,沒有自利怎麼會能利他?這個裡頭的意思非常深廣,不能隨便看待。沒有自利要去利他,都把別人帶壞,帶入邪道,偏離正法,自己要背因果責任,這個責任是斷人法身慧命。古人跟現在人不一樣,古人什麼時候出來講經?不開悟不能出來講經,不開悟不能寫作、註疏,為什麼?知見不正。到近代,我所看到的,方東美先生,這是一代的大哲學家,他著作很多,沒有一本出版。為什麼?怕裡面有錯誤,出版之後誤了別人,對不起人;還有一個也照顧自己,怕自己有沒有見到的地方,後人笑話你。什麼時候出版?過世之後,學生替他出版。這個態度謹慎,正確。
李炳南老居士,我的老師,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八十歲以前沒有出過東西,我知道,我跟他那一年他七十歲,離開的時候八十歲,我跟他十年。老師著作等身,都是好東西,問他為什麼不能出版?他說怕人笑話,那麼樣的謹慎。除非迫切教學,不得已,那是幫助學生,有幾樣東西,不多,都是初級的,正式的著作也是老人家往生之後,學生替他出版的。蓮池大師在生的時候著作等身,沒有一本印出書來,往生之後他的學生把它出版,蕅益亦如是。看看古來祖師大德,他們人在世的時候決定不求名聞利養。這些東西是他一生學習的心得報告,可以留給後世做參考資料的,自己還那麼謙虛,還不敢拿出來,要自己往生之後學生們替他做這個事情。
我這一生沒有東西出版,外頭有一些東西,是別人照著錄音帶、光碟寫出來的,我看都沒有看過。這是便利於他們初學。他們有沒有做錯?做錯了,沒有告訴我就把書印出來,印的分量很多。自己參考可以,不能流通,流通是大笑話,別人以為我好名好利,這對我不是尊重,這替我找麻煩。這就是今人不如古人的地方。現在科學技術發達,每一次講演都有錄像,不但錄音,連像都錄下去。這個東西不要大量流通,他想看,拷貝一套送給他,給他做參考,大量流通就是錯誤。我沒有明心見性,真正明心見性的人他自己也不肯說。海賢明心見性,一生記住老師的教誨,他沒有背師叛道。老師教他,他真聽話,明心見性之後什麼都知道,不說。別人要是問他,笑而不答,很有味道,不承認也不否認,明白人一看這個樣子就知道。
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修德,修德成就之後自利,自利之後才能夠利他。自利德裡面分兩科,第一小科,「定慧等持」。什麼叫功德?定慧是功德。定慧從哪來的?從持戒來的。持戒有總、有別,別的是末,細末,就是有條文的,一條一條的,像三皈、五戒,三皈依三條,五戒五條,《沙彌律儀》戒律十條、威儀二十四條,這是別;總,總就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看破、放下,這就是真正持戒。看破是什麼意思?了解事實真相。放下是什麼?心裡不能有這個東西,梵網菩薩心地戒品。老師又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形式重不重要?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內容、是實質。有外表裝得像,有模有樣,裡頭不是,那是舞台表演,後台看就不一樣。真的呢?前後台都一樣,那就是真的。所以真的,真的要放下,放下見思煩惱你就證阿羅漢果,得清淨心,自利,放下妄想分別你就證菩薩果位,定慧的功夫比阿羅漢高太多了。剛才我說過,經題上,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慧裡面有戒、有定,定裡面有戒、有慧,戒裡面有定、有慧。那是真的戒,龍天善神、諸佛菩薩都讚歎的戒,戒裡頭有定、有慧。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演得淋漓盡致,表演得太好了,我們從光碟、文字上要看得出來就得受用,看不出來你不得受用。看得出來,法喜充滿,真的常生歡喜心,這個碟片百看不厭,愈看愈有味道。所以我勸人一天看三遍,我一天超過六遍。真難得,對於佛教的貢獻、對於淨土宗的貢獻達到登峰造極。我們依照他的這個方法去修行,沒有一個不成功,沒有一個不往生,沒有一個不成佛。
現在我們看經文:
【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羅尼門。隨時悟入華嚴三昧。具足總持百千三昧。】
這經文還得了,究竟這是什麼德?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放下,性德現前,世尊八相成道最後的圓滿現般涅槃之德。我們看念老註解,註解得非常豐富。「
三摩地,梵語
」,古印度的語言。「
舊稱
」,凡是舊或者是舊譯(翻譯的)、舊稱,都是玄奘大師以前佛門裡通用的。叫「
三昧、三摩提、三摩帝
」,用這些字樣,這是音,意思「翻為定」,三昧就是定。或者翻為「
正定
」,揀別它不是邪定。「
正受
」,受是受用,不是錯誤的受用,是正確的受用。或者翻為「
調直定
」,調是調順,直是沒有彎曲,這個定與自性相應就叫直。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最重要是會調,定在什麼地方?六根定在六塵境界之中,眼見色,眼識在色相裡頭入定,這個叫調直定。定是什麼?沒有染污,沒有分別。見色見得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那是慧,照見。凡夫這一見,跟著就起念頭、起分別、起執著,那就是六道,六道眾生的見。佛菩薩的見、小乘人的見跟我們不一樣,小乘人的見沒有執著,大乘人的見沒有分別,法身菩薩的見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你看戒定慧融在一起,沒有分別的,這叫「正心行處」,也翻作「等持」,等是平等,持是保持。諸佛菩薩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
我們的大毛病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分別、執著,堅固的執著,錯了。為什麼放不下?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
金剛經
》上講得最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要是真正明白、真正覺悟了,夢幻泡影怎麼執著?睡覺的時候有夢,醒來的時候夢的痕跡都找不到,自然放下,若無其事。這是佛法的修行,行是行為,修是修正,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起心動念錯誤,無明煩惱,要放下;分別,塵沙煩惱,要放下;執著,見思煩惱,更要放下。六道輪迴是見思煩惱造成的,十法界是無明煩惱造成的。只要你放下無明,十法界沒有了;放下執著,六道沒有了。要明白這個大道理,這叫看破。看破之後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沒看破,你習氣很重,你不得受用。所以看破之後一定放下,放下表示你真看破,看破放不下那是假的,沒有真正看破。這在大乘佛法裡頭,佛教的名詞叫「止觀」,觀是看破,止就是放下。
這是一般大乘法裡面的翻譯,黃念祖老居士引用的,不是他自己說的。下面舉《
智度論
》,《大智度論》上怎麼說,「
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
」。中國傳統文化裡頭,第一德就是孝,孝養父母,五倫裡頭父子有親,父母對子女的親愛,第一德,一切善法都從這裡生的。如何能把孝永遠保持,一生都不改變,那就叫三昧。什麼三昧?孝親三昧。你說我沒有聽說過,今天聽說了。對老師要敬,孝是傳統文化的根,敬是傳統文化的本。像一棵大樹,根是在地下,你看不到,能生,長在外面,這個樹的幹,這個本,我們稱本,主幹,幹再生枝,枝再生條,條再生葉,樹葉、花果。根是孝,本是敬,中國傳統文化就這兩個東西。孝用父母來表法,敬用老師在表法,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智慧、慧命得自於老師。
我們這個小講堂,我對面懸掛著我老師的照片。我三個老師、一個護法,這四個人少一個我都沒有今天,也可能早就離開人間了。方東美先生引導我入佛門,不是他,任何一個人想拉我入佛門幾乎不可能。為什麼?我有邪見,很深的邪見,認為佛教是宗教,認為佛教是迷信,邊都不會碰它。我跟方老師學哲學,不是跟他學佛教的,他給我講一部哲學概論,特別為我講的,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當時他提出這個名稱我就懷疑,向老師請教,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多神教、是泛神教,多神教、泛神教在宗教裡面是低級宗教,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真神,哪有那麼多神的?方老師告訴我,你還年輕,你不知道,我們學哲學,他告訴我「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我沒聽說過),大乘佛法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些我聞所未聞,真的是這樣嗎?我留意觀察,因為我上課是星期天,每一個星期天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我到方老師家裡上課,學生就我一個,我們一個學生、一個老師。所以我就很注意,看老師書房書桌上擺的是什麼書,真的看到佛經,而且桌上從來沒有少過佛經,我才曉得他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是這樣入佛門的。
入佛門之後我就認識章嘉大師,我佛法的基礎、根基,章嘉大師奠定的。我跟他三年,也是像方老師一樣,每個星期天他給我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單獨給我的,根在那裡紮的。到李老師那裡十年,學什麼?學講經。講經要長時期的觀摩,去琢磨,沒有辦法教的,為什麼?活的,它不是死的。原理原則只有幾條,但是如何能活學活用,那就不是教的了,要你會看、會聽。在台中十年觀察老師,看他把佛經在講台上靈活運用,那一種方法要心去體會,沒有法子教的。能教規矩、教方圓,那個善巧沒法子教,完全在個人。必須求感應,李老師教我「至誠感通」,真誠到極處,跟佛菩薩就通了,感應就通了,得到三寶加持。你看我們講經,在講前備課,預備很多資料,可是到講的時候一句都用不上,不知道怎麼講出來的,講完之後你問我,我不曉得我講些什麼。我講的句句都是老實話,這怎麼學?活學活用。
跟老師的時間愈長,不離開老師,在身邊慢慢潛移默化,不知不覺的你學會了,你感染了。一定時間要長,時間短了學不到東西。古人最短的時間是五年,十年是最正常的,跟一個老師十年,親近他,不離開他。不但在佛法裡面你得到受用,世間法得的受用更多,幫助你處事待人接物,如何運用你的戒定慧,把戒定慧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落實在待人接物,你成功了。海賢的榜樣做得太好了,完美、圓融、自在,絕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這就是真正的德行、學問、智慧。從哪裡來的?從三昧來的。最怕的心浮氣躁,心一浮躁,你學東西再多也是浮躁的,也是表面的,沒有契入,沒有深度,學得再好,膚淺。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大智度論》上說,「
善心一處住不動
」。我舉這個善心就是孝敬,在中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因果教育、聖賢教育,都是用這兩個字做為根本,也就是統統從孝敬裡面衍生出來的。我們要想自己成就,要在這兩個字上下功夫,認真下功夫。海賢老和尚所以有成就,就是這兩個字做得很圓滿,諸位自己細心去看、去聽,你就明白了。這是三昧。「又」,還是《智度論》上說的,「
一切禪定亦名定,亦名三昧
」。禪定是佛教的術語。禪是什麼意思?定是什麼意思?禪是把意念集中,定是定在一處。這個方法傳到中國來,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變成儒釋道修學最高指導原則。中國人把禪定換了一句話,大家更好懂,換成什麼?「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深入就是禪,長時薰修就是定,不能學太多,不能學太雜。海賢老和尚一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他沒有學過《
無量壽經
》,他也沒有學過《
阿彌陀經
》,什麼《金剛般若》,什麼都沒學,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掌握到總持法門。
諸位如果問我,這是淨土法門,淨土法門修行的成就也有三個階段,第一個功夫成片,第二個事一心不亂,第三個理一心不亂,海賢老和尚這三個階級在什麼時候完成的?我跟他沒見過面,我只看到這個光碟,跟你們一樣,只看到這個小冊子。我的判斷,這個人的稟性好,就是他具足老實、聽話、真幹,這種根器非常難得,只要有這六個字,沒有一個不成就的。他是真的,不是假的,老實、聽話、真幹,老師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他用什麼心來念?他用真誠心,他用清淨心,他用恭敬心。這麼好的心態,念到功夫成片頂多三年,他二十歲開始念,我估計他二十三、四歲的時候,他得功夫成片,得功夫成片就有資格往生淨土。換句話說,得功夫成片他就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定現身,一般所說為他授記,給他透露消息,會告訴他,你還有多久的壽命,等到你命終的時候我來接你往生。極樂世界註冊了,真有把握,他能不歡喜嗎?剩下來還有那麼多時間,加緊努力,我想三年五載,他就得到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見思煩惱斷掉了,功夫跟阿羅漢平等,事一心。他還沒有往生,再來個三、五年,他就可以提升到理一心不亂。所以他證得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應該在三十到四十歲這個中間,真難得。
我相信他的壽命沒那麼長,應該是在七、八十。他的母親八十六歲過世的,多瀟灑,多自在。所以他到明心見性,理一心不亂,應該在四十前後,他證得了。證得之後,阿彌陀佛告訴他,讚歎他修行得不錯,修得很好,希望他多住幾年,給佛弟子、給淨宗同學做個好榜樣,所以那個壽命阿彌陀佛替他延長的。到什麼時候他離開?到他必須拿到一本書,這本書就是《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你見到這本書了,阿彌陀佛說我就來接引你往生。在沒看到這個書之前十幾天,阿彌陀佛就告訴他做準備,告訴他最近我要來接你往生。所以他到處去辭行,去看看老朋友、老同修,都見見面打打招呼。看到這本書,真有人把這本書送給他,他拿到手上如獲至寶,為什麼?阿彌陀佛要來接他往生了。拿到這個書,穿袍搭衣,要求大家給他照相。報告裡頭說明,老和尚一生從來沒有一次主動要人給他照相的,就這一次。表法圓滿,第三天他就走了。走的當天他在菜園工作一天,從早到晚,晚上就走了。真正是做到活一天做一天,沒有說我今天晚上走,我今天要休息一下,沒有,表演得多好!什麼是道場?生活是道場,工作是道場,待人接物,一切時、一切處無不是道場。心裡面只有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也沒有,念佛三昧圓滿成就。
下面說,這都是《大智度論》上的話,「
諸行和合,皆名為三昧
」。我們住在這個小城,我十三年前走到這個地方,看到這個地方我很歡喜,我在這裡買了一棟房子,我現在住的精舍。接著就打聽這邊有沒有辦法買個道場,正好就現在我們這個地方是個基督教教堂,這個教堂人丁興旺,信徒很多,容納不下,他們要別的地方去建一個大道場,這個道場賣給我。很便宜,好像五十幾萬。我把它整修,整修花了一百萬。買來的時候,連土地帶房子五十多萬,好像五十七萬,太便宜了。我們整修好了之後搬進來,我們正式的前一天發請帖,邀請我們的街坊鄰居,兩條街,靠近我們的兩條街,正式發請帖給他,請他來參加我們的開幕,中午我們有素食免費招待。他看到我們歡喜,為什麼?我們沒有破壞他的文化,他這個教堂怎樣建築沒有改變。我們整修,它原來是什麼材料,我還是用這個材料,不改變,原來是什麼顏色,還是漆一樣的顏色,只是把十字架換成阿彌陀佛,其他的全沒有改變。所以這地方的人對我很好,愛護他們的文化,沒有破壞他們的文化。這麼多宗教,這麼多年來他對我很信任,什麼原因?我不拉信徒。我如果說我這個教好,你們不如我,你到我這來信我這個,我們早就被人趕走了。我們讚歎所有宗教創教人就是一個真神,我們是一家人。真神為什麼創這麼多不同的教派?因為交通不方便,沒有資訊,在那個時代神要教化眾生,必須要現同樣的身,說同樣的語言,所以才有這麼多教。現在科學技術發達,萬教要歸一,那個時候一分為萬,現在萬要歸成一,我們都是一家人。所以不管信什麼教,我都非常尊重他們、愛護他們、稱讚他們。
我在新加坡用這個方法團結新加坡九個宗教,他們非常喜歡跟我往來,第一句話就說淨空法師不拉信徒,淨空法師尊重別人。所以我們幹這個。在新加坡的時候,新加坡曾士生先生,他是高級部長,有一天到居士林來看我,中午在一起吃飯,他就問我,你用什麼方法把宗教團結起來?新加坡有個宗教理事會,成立五十年了,每一年過年的時候,幾個宗教領導人在一起吃一餐飯,平常沒有任何活動。所以,五十年都這樣的,都沒有能團結起來。為什麼我到那個地方去,兩年,就把它統統搞得熱火火的,他說你用什麼方法?我說我沒有方法,釋迦牟尼佛有方法。他非常驚訝,釋迦牟尼佛什麼方法?四攝法,團結起來。什麼叫四攝法?我說四攝法就是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公共關係法,就是交際法,就講這個東西的。四樁事情,第一個「布施」,這個布施跟六度的布施名詞一樣,意思完全不相同。六度布施是度自己的貪心、貪婪、慳吝,這個煩惱斷掉那是用布施,那是完全自利。這個不是的,這個布施,四攝法裡的布施,就是教你常常送禮、常常請客,這大家就歡喜了,多送禮、多請客。所以我對於每個宗教經常送禮、經常請客,大家在一塊就變成兄弟姐妹。第二個「愛語」,言語真正愛護他,不是欺騙他。這不是甜言蜜語,真正愛護他的言語,決定不能傷害他,不可以破壞他,對他讚歎。第三個「利行」,我們無論做什麼,對他有好處,對他有利益,他就明白了。第四個「同事」,我們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願望,我們認真努力去做。
把宗教變成一家人,在圖文巴做到了,比新加坡還做得圓滿、還做得徹底。我有一個非常好的得力助手,漢尼夫先生,他是哈比哈山的學生,哈比哈山長老跟我是老朋友,他是伊斯蘭教。他到我這來,幫助我專門做團結宗教、團結族群這個項目,做得非常成功。我們今年、去年兩年在聯合國做報告,圖文巴的聲名已經出去了。我聽說明年春天,大使團他們要組成一個團,到這個地方來考察、來參觀,他們來的時候我一定會在此地接待他們。這些大使大半跟我都認識,對我一些概念、想法、看法他們都認同。這好事情,一個城市做好了,這是個示範城市。所以這個城市是此地十多個各個宗教領導人,去年的時候我回來,他們跟我見面,告訴我,我們大家聯手,把這個小城打造成全世界第一個多元文化示範城市。我們想了多少年,二00六年、二00七年、二00八年,我在中國湯池用一個小鎮做實驗,做成功了,我們在聯合國做了詳細報告。小鎮擴大,一個城市,更理想!沒有想到因緣在此地,在這個地方做成功。難得,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可以像兄弟姐妹一樣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照顧、互相關懷、互助合作,造成一個太平盛世。一個小城做成功了,別的就可以照這個模式去做。所以,宗教教育比什麼都重要,一般人疏忽了。只有宗教教育能夠做得成功,沒有宗教教育,這個地方有八十多個族群,你怎麼團結?一百多種不同的語言,人不多,十二萬人,十幾個宗教,所以宗教帶頭。我們宗教是一家人,我們宗教領導人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什麼話都說,沒有忌諱。真正是同心同德,知道我們這個小城真正做成功了,這是世界上最和諧、最安定、最興旺的一個城市,可以做為全世界城市的模範,他們得認真來學習,這個世界就和諧,災難自然就化解。希望宗教團結的成果,是帶給世界永續的安定和平。
中國傳統文化會復興,今年聯合國有不少大使告訴我,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信心。我說信心從哪來的?習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做了一次講演,他們是現場聽眾,聽了之後非常歡喜,覺得世界和平有指望。因為必須有個大國帶頭領導,中國是個大國,論人口是第一大國,有這麼好的一個領導人回歸傳統文化,現在最重要是建立堅定的信心、堅定的願望。中國對世界的貢獻是文化,不是武力,不是政治,也不是經濟貿易、科學技術,都不是,是中國傳統倫常道德,是儒釋道三家的精華。我們要認真努力學習,也能夠配合整個世界潮流,做出最好的貢獻。就在自己的本位上,不要超過自己的本分,這個非常重要。超越自己本分,一事無成。出家人幹什麼?就是講學,弘法利生,學釋迦牟尼佛。不但要教,還要表演,表演是做出榜樣來給別人看,叫演教。演是身教,教是言教,我所說的就是我所幹的,我所幹的就是我所說的,心口是一不是二。
《
智度論
》裡又說,「
諸行和合,皆名為三昧
」。所有一切行都能夠和睦、都能夠合作,這就對了。千萬不要獨斷獨行,那就錯了。跟淨宗和,跟大乘佛法和,跟釋迦所傳的各個不同的派系和,再擴大,跟所有一切宗教和,所有一切族群和,整個世界是一家,人跟人都像兄弟姐妹一樣,大公中正。就怕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就完了。沒有私心,人多快樂、自在。有私心就造業,這行為有罪惡感。諸行和合,大公無私,他的行為快樂,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所以和合要緊,念念都要想到和睦相處、平等對待。肯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對人那個敬才能做到,敬能做到孝就能做到。孝這個字的意思很深,你看這個字的形狀,上面是個老,下面是個子,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這叫孝。如果上一代跟下一代不是一體,叫斷層,孝就沒有了。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是一個整體,這中國孝表法表的意思。這是講關係,我跟人有什麼關係,我們跟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信仰什麼關係?一體,一定要認清楚,我們要回歸一體。他分我不分,他們分是搞六道輪迴,我不分我回極樂世界,怎麼會一樣?這不會一樣。聰明的、有智慧的一聽就懂,他就回歸孝敬。回歸孝敬是回歸自性,自性無量無邊的德能,這是第一德,要好好的抓住、牢牢的抓住。
「
一切禪定攝心,皆名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處。
」這個秦是姚秦時代,《
金剛經
》就是那個時候翻譯的,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秦言就是中國的言語,中國言語裡面的意思正心行處,著重在正。心要正,行就正。心是體,行是起用。起心動念是心的行為,言語是口的行為,身體動作是身的行為,行為無量無邊,總不出身、口、意這三業。心行不正就是六道,心行正了就超越世間,這個正的標準在這個地方;至少小乘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正心。不能超越六道輪迴,無論在三善道、三惡道,在大乘佛法裡都不用正字,這偏邪。三善道是偏,不正;三惡道是邪,偏得太過分,往下墜落。統統叫三昧。
「
又《法華玄贊》曰:梵云三摩地,此云等持。平等持心而至於境,即是定也。
」《法華玄贊》裡頭所說的,這個也說得很好,等持,等是平等,持是保持,永遠保持平等。平等什麼意思?有執著不平等,有分別不平等,換句話說,我們經題上前面「清淨平等」,這四個字就是等持,你要永遠保持。這就是《大智度論》裡面所說的正心行處。正念是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叫正念。正念無念,有念就不正。但是也不能有個無念,有個無念還是有一念,什麼念?有個無念。無念也沒有,難,這個法子太難了。那怎麼辦?阿彌陀佛有辦法,阿彌陀佛教導我們,把你的心裡只供養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也算是正念。好!你能夠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除阿彌陀佛之外,生活當中、工作當中確實沒有一個念頭放在心上,事情幹,幹完就完了,不放在心上。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只有一個阿彌陀佛的相,這是淨宗無比殊勝的法門,全都歸阿彌陀佛。將來你到哪裡去?肯定是極樂世界,決定親近阿彌陀佛,不能不知道,殊勝無比。修行,你懂得這一句的意思,你就會修了。
等持,等到什麼程度?海賢老和尚入這個境界,他看到遍法界虛空界統統都是阿彌陀佛,這叫等持。我們看到這是善人、那是惡人,不平等,還在分別,還在執著。老和尚也見到,晚上念佛的時候,床上、床下,房子裡頭、房子外面全是眾生,在聽我念阿彌陀佛。這些都是境界現前,自己要更精進,不放在心上,才真正利益眾生,放在心上,對眾生的利益很有限。不放在心上,功德的利益是圓滿的,為什麼?你跟性德相應。放在心上,你跟阿賴耶相應,跟末那、跟意識相應,那就是輪迴心,輪迴心造輪迴業,輪迴業就是善有善果、惡有惡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你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感覺得太可怕,為什麼不念佛?為什麼不把佛放在心上?對於任何人不能批評,批評是批評你自己,為什麼?你心裡先有這個念頭,不善的念頭,你才說別人不善。你看看,說別人不善,自己心已經變成不善,還在說話之先。換句話說,你已經造三惡道的業,為什麼?心裡有三惡道,有貪瞋痴慢疑就是有三惡道。必須心裡沒有,心裡只有阿彌陀佛,你才能往生極樂世界。念念跟極樂世界相應,念念跟阿彌陀佛相應,這還得了!諸位能把我這一句聽懂了、聽明白了,你這次到圖文巴沒有白來。
所以《
玄贊
》上說,「
平等持心而至於境
」,眼對色、耳對聲,以聲為境,鼻聞香、舌嘗味,六根在六塵境界當中修定。
「天台曰
」,就是智者大師說的,「
若以空慧,照諸禪定種種法門,出生乃至無量三昧。
」這句話說得好。空,空慧是什麼?我們常說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是什麼境界?這是自性現前。起心動念是無始無明煩惱,是煩惱的根;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多,是分別心,分別的那個念頭無量無邊,像塵沙一樣;見思煩惱是執著,自以為是,喜歡批評別人,意見很多,不好,這個煩惱製造六道輪迴。如何能在境界裡頭如如不動,功夫。聽別人說話說得對的,跟佛講的是相應的,不說話,點頭笑笑;說得不對的,如如不動,像在禪定當中,沒聽到。這是海賢老和尚表的,我們要學。不要一聽到馬上就發表意見,要能沉得住氣,該說的時候說,不該說的時候不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己先要想到,要負因果責任。就是我常講的,你在製造輪迴,六道就這麼出來的。所以這個空慧,好,什麼都不執著。這個空是真空,就是真心。真心為什麼叫空?真心沒有物質現象,沒有念頭的現象(就是心理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它在哪裡?它無處不在,它無時不在,我們對它毫無感觸。有空慧的人,他契入境界。他為什麼能契入?因為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自然跟它融成一片,就是法身菩薩。
所以能出生乃至無量三昧。幻相無量,諸法無量,惠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無量,萬法當中任何一法都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出生無量三昧。也就是說,你對於無量無邊,佛家講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境界,你看到、聽到、聞到、接觸到,都沒有起心動念,這就叫無量三昧,真功夫。為什麼生無量三昧?你知道所有的現象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從哪裡來的?自性生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的自性,真空,所生的萬法叫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為什麼?它能生。妙有全是假的,沒有一樣真的,所以要放下。放得乾乾淨淨,你得大自在,你快樂無比,智慧現前。這個智慧是從心性流出來的,不是學的。從什麼地方表現?無論人家問你什麼問題,你都能解答,還解答得滿有道理,不管你有學沒有學,這是智慧。學得來的東西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不是學來的,是從三昧裡頭生的。你看,「
出生乃至無量三昧
」,然後三昧出生無量智慧。
所以佛家重視禪定,禪定不是盤腿面壁,盤腿面壁那是初學,幼兒園小朋友學的禪定,有模有樣的。禪定是什麼?六根在境界裡不動心叫禪定。眼在色上不動心,眼根在色塵上入定;耳聽到音聲不動心,不起心、不動念,耳根在聲塵上入定;鼻聞香、舌嘗味,鼻在香塵裡頭入定,舌在味塵裡頭入定,吃東西味平等,沒有酸甜苦辣鹹。如果沒有酸甜苦辣鹹,人麻木了,那有病,舌頭有病;有酸甜苦辣鹹,沒有酸甜苦辣鹹的分別執著,這個厲害,具足戒定慧三學,眼具足、耳具足、鼻具足、舌具足、身具足、意具足,真有味道,那個味道究竟圓滿在極樂世界。所以你真搞清楚,巴不得現在趕快就去,還有什麼好等的。海賢念念都想往生,他不想住,是佛逼著他。他跟阿彌陀佛見面,我估計十次以上,跟阿彌陀佛很熟了,常在一起。為我們做證明,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四十八願接引眾生不是假的,讓我們堅定信心、堅固願心,非去不可。到這個地方就算成佛了,這是成佛的一個跳板、一個中途站,在這個中途站你整裝出發,就是無上菩提。
我們再看下文,「
今經於而現滅度下
」,接著說,「
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
」,經文緊接著,這個意思很深,都在表法。「
表諸大士
」,這個大士就是十六正士,經前面說的,十六大士是代表參加法會的那些在家菩薩們統統包括在其中,這個諸字。「
雖示涅槃之相
」,看到釋迦牟尼佛示現般涅槃的相,而實實在在釋迦牟尼佛不生不滅,「平等常住之如如法身」,這誰知道?沒人知道,法身菩薩知道。真正修學淨宗的淨宗學人知道,知道怎麼?沒證得。法身菩薩不但知道,他證得了,確實沒有生滅,確實平等常住。如如法身就是常寂光,常就是不生不滅,寂就是平等常住,平等就沒有染污、沒有波動,如如不動,這是清淨法身。
「
是諸大士咸是德遵普賢,從果向因者也
。」這個法門跟其他法門意思不一樣,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修因證果,是從因到果,淨土法門不是的,淨土法門是從果到因,為什麼?阿彌陀佛是果,所以那麼快。我就用阿彌陀佛做為我的因,一心稱念,絲毫懷疑都沒有,萬緣放下,一心嚮往,很快就成就了。而且這一句佛號一切具足,戒定慧三學具足,菩薩三慧具足,諸佛名號具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無量劫所說的一切經藏,這一句名號裡頭也具足,你只找著一句佛號全都有了,不要再麻煩。誰相信?海賢老和尚相信。誰成就?老和尚成就。誰證明?老和尚證明。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遇到夏蓮居老居士會經,黃念祖老居士集註,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法,這種殊勝的緣到哪裡去找?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聞佛法不稀奇,能遇到這部經、遇到這部註解才叫真正稀奇。為什麼?它把西方極樂世界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了,講得叫我們這些人不能不相信、不能不學習,這就是它的成功。
特別是在此地講的諸大士,個個都是德遵普賢。普賢行十大願不好修,為什麼?他用真心修。妄心不能修,妄心心量小。真心的心量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真心看一切眾生平等的,跟我是一體。今天誰把別人看成跟自己是一體,誰能做到?再跟諸位同學說,真正把一切眾生、一切萬物看成一體是正確的,一點都沒看錯。為什麼?跟六祖惠能講的相應,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生的,一體,所以他沒有看錯。我們看錯了,我們現在要趕快回頭,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切時、一切處看一切萬法是一體。常常作如是觀,觀個十年、二十年自然形成,心量拓開了,不再小心眼,不再有貢高我慢,不再有嫉妒障礙,統統沒有了,惡的沒有,善的也沒有,這才真正契入境界。現在時間到了,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0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0三集)【日期】2014/9/2【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0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三十三
頁第一行,最後一句看起:
又「
陀羅尼,梵語
」,梵語音譯的,「
此翻為持
」,翻成中國的意思,持,保持的意思,翻為「
總持、能持、能遮
」。總持是從體上說的;能持、能遮是從作用上說的。總持的意思很重要,它總一切法、持一切義,所以大乘教裡頭常常稱讚為大總持法門。從經上講,哪一部經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總持法門?古大德公認的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
》,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教都離不開《
華嚴
》。《
華嚴
》是總綱領,一切經是細目,好比樹,《
華嚴
》是根本,一切經是這棵大樹的枝幹枝條、花果樹葉,沒有離開根本。我們說到修行的大總持法門,有沒有?有。章嘉大師只教了我四個字,看破放下,放下看破,這是佛法無論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都不超過這個原則。特別是放下,放下什麼?虛妄。什麼是虛妄?心是虛妄。什麼心?妄心,會起心動念的心、會分別執著的心,全是虛妄的。放下虛妄,真心就現前了,真心是本有的。
我們舉個比喻說,佛在經上常常將心用水做比喻。所以我們供佛,供養佛,什麼是真供養?要用心去供養,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滅都是假的,不生不滅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們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不清淨了。水本來是清淨的沒有染污,水本來是不動的,現在風吹著波浪,風吹起浪了,浪是動的。用染污、波浪代表什麼?妄心。它乾淨了,不起風浪了,水的樣子是什麼?是平的。水平、乾淨,這是真心,沒有波浪、沒有染污,這是真的。大總持法門就是水,阿賴耶、末那、意識,相宗所說的八識五十一心所是染污的、是波動的,它起浪了。四聖法界,小風小浪;六道輪迴,大風大浪;三惡道,颶風,動盪最明顯的,動盪形相是巨浪,時間長遠,佛這個比喻比喻得很好。
我們供佛,供佛是表法,供具裡頭什麼東西最重要?諸位就明白了,一杯水。水代表我的心,我的心像水一樣的清淨沒有污染,像水一樣的平靜沒有波動。這杯水是代表,表法的,代表我的真心清淨不動,就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平等就是不動,清淨就是沒有染污,這是真正的供佛。絕對不是說我早晚供一杯水給佛菩薩喝,那就錯了。佛菩薩不用這個,是給自己看的,時時刻刻覺察到我的心清不清淨。有念就不清淨,無論你這個念是善念、是惡念,不清淨,有念就不平等。修行,把真心修出來就成功了,就成佛了。這個話要記住,要深深去體會。為什麼?我們從早到晚起心動念全是妄心,妄心在製造輪迴,念念不斷在製造輪迴,你怎麼能出得了輪迴?要想出離輪迴,首先把製造輪迴的因要放下,要把它止住,這就是說能遮。
總持有能持、能遮的意思,遮就是禁止、防範。總持,抓到總持它就起作用。在淨土法門,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總持當中的總持。《
華嚴
》也不例外,《
華嚴
》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一句佛號是不是《
華嚴經
》的總持法門?是,一點都沒錯。總一切法,一切法歸納為戒定慧,這句阿彌陀佛是總持法門,總一切法。阿彌陀佛裡頭有沒有戒?有。什麼叫戒?防非止惡。心裡念阿彌陀佛,心裡頭有沒有是非?沒有了。有沒有惡念?沒有了。所以這句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無法想像,無法稱說,只要老老實實一直念下去,念久了總持法門就現前了。現前什麼樣子?無論你學過沒有學過的,全都明白了,全都覺悟了,像佛一樣,像法身菩薩一樣,像惠能大師一樣,像現代的海賢法師一樣,這些人都得到總持、能持、能遮的修學妙法。能遮,能止一切惡;能持,能持一切善;一切善法沒有離開,一切惡法永遠不起,它不會生起來,一切善法在一切時一切處都能現前,自行化他。
《大智度論》說,是鳩摩羅什,羅什大師翻譯的,「
秦言能持
」,鳩摩羅什那個時代是姚秦,或者是說能遮。「
能持者,集種種善法
」。自自然然的心善言善行善,沒有一樣不善,這能持。表現在你生活裡頭,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這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樣樣都善。善有標準,十善業道,決定與十善業道相應,與經論裡的教誨相應。「
能持令不散不失
」,不會丟失,這是定,持戒得定,令一切善法不散不失,令一切惡法不起不生。「
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
」。器是器皿,我們茶杯,這個茶杯沒有破壞,完整的,水放在裡面不會漏掉;如果這個底下有個洞,這個器就有漏了,裝水就漏掉了。把它比喻我們的心,我們這個心是妄心,功德全漏掉了;如果我們用真心,功德圓圓滿滿保存在心裡頭,不會漏失,取這個意思。「能遮者,惡不善根心生」,不善根是貪、瞋、痴這三種不善的根,惡不善的根心生,「
能遮不令生
」。惡念才起來,不善的言論、不善的行為才生起來,就有能力把它壓住,不讓它生起來。淨宗妙,妙在哪裡?就用一句佛號。不善的念頭起來了,不善的言論、行為,他警覺心很高,第一念不善,第二念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萬法之善根,海賢老和尚告訴人,老佛爺,他口裡的老佛爺就是阿彌陀佛,「老佛爺是我老和尚的根!」他知道了,他明白了,我們不知道。現在社會上很多人,你去問問,你去調查調查,什麼是你的根?這個話可能他聽不懂,換句話說,什麼是你最需要的?他一定會告訴你,錢。現在世間人的根是財富,不是阿彌陀佛。財富是不是真的是他的根?他在作夢。為什麼?他得不到。佛說得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意思是什麼?這意思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東西,生你帶來了,死你也帶去,那是真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你把它當作根,它必定陷你永遠在輪迴裡面打轉,生生世世永遠離不開輪迴,那是輪迴的根,我們要覺悟。佛在經上說得好,「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哪一個人沒有這個根?不把這個當作根有幾個?什麼最重要?財色名食睡重要,這個根深,這個根廣大,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怎麼辦?這一生的日子不好過,時時刻刻都提心吊膽,沒有安全感。我們怎麼辦?要學海賢老和尚。我們自以為的那個根全錯了,完全不是,老和尚把根找到了,非常明顯坦白的告訴我們,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根,是我老和尚的根,也是你的根,也是他的根,他是一切眾生真正的根。
心裡面起不善的念頭,一聲阿彌陀佛回歸純淨純善。只要心生煩惱,無論是什麼煩惱,第一念它可以生,第二念就是阿彌陀佛。決定不能隨順妄念,隨順妄念就造輪迴業,善念,三善道,惡念,三惡道。善念惡念製造輪迴,染業、惡業;淨業、善業,製造四聖法界,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佛要我們用真心。我們懂得什麼叫真心,不會用,用有一定的難度,必須得明心見性才真正的知道體用,要到八地菩薩才能像如來果地不思議的妙用,我們心中所嚮往的。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就能成就,成就不可思議的功德,成就你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這殊勝果德不可思議。
下面說,「
若欲作惡罪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違背倫理,違背五常、四維八德,違背十善、六和、四攝、普賢十願,這句佛號提起來了,「
持令不作
」。身口意不造三惡業,也能令不執著三善業,念頭善、言語善、身造作的行為善也不放在心上,心裡面沒有善惡叫純淨純善,這叫總持法門,「
是名陀羅尼
」。「
又云
」,還是《智度論》上說的,「
菩薩得是一切三世無礙明等諸三昧
」。三世指時間,過去、現在、未來,這叫三世。陀羅尼是菩薩所得的,菩薩「
得無量阿僧祇陀羅尼,如是等和合,名為五百陀羅尼門,是為菩薩善法功德藏
」。藏就是倉庫,這個倉庫裡是存的什麼?存的是善法,菩薩修積的善法統統在這裡頭,叫善法功德藏。我們接著往下面看,
「蓋三昧,定也
」。三昧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叫正定,不是邪定。如是等和合,名為五百陀羅尼門,菩薩所修的,菩薩所成就的。凡夫散亂心,菩薩清淨心,前一念跟現在一念,現在一念跟未來一念,念念相續,無有間斷。所感得的果報殊勝,因為他用真心,所以感得的土地是淨土,法性土、法性身,法性不生不滅,真正的無量壽。九法界裡面無量壽都不是真的,只有法性裡面無量壽是真實的。
《大智度論》又說:「
是三昧修行,習久後能成陀羅尼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
是諸三昧,共諸法實相智慧,能生陀羅尼
」。三昧是定力發慧所得,佛教的名詞叫陀羅尼。這些三昧,共諸法實相智慧,能生陀羅尼,產生總持、能持、能遮的作用,都是從清淨平等覺裡面生出來的。清淨平等覺是我們的真心,一切眾生本來有的,像水一樣,無論在哪個地方,你觀察水都是乾淨的、都是平等的,沒有波浪,那叫水。但是今天我們的水被染污、被動搖了,大風大浪,今天的社會就是大風大浪,我們生活在這個裡面能不受干擾嗎?我們沒有三昧,沒有定功。菩薩的大定,法身菩薩到我們這個地球上來,我們地球上這些風浪他沒有干擾。為什麼?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是真的,他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心就沒有了,那是什麼心?妄心,阿賴耶。
阿賴耶是資料庫,我這個資料庫裡頭不放東西,所有資料不放進去,阿賴耶就轉變成真心了,就是自性清淨平等覺,就轉了。常常把資料往裡面放,那就不然了,它是名符其實的資料庫。咱們別存在裡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斷惡不著斷惡的相,心裡頭沒有斷惡的念頭,真斷了;修善不著修善的相,雖修一切善,心裡頭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個人叫修淨業。淨業的果報在極樂世界,染業的果報在六道輪迴,這不搞清楚不行。斷惡修善可別著相,著相虧就吃大了,著相是輪迴業,就是阿賴耶裡頭有落謝種子,有檔案、有資料。這些檔案資料不是真實的,假的,所以六道輪迴是假的,十法界是假的。阿彌陀佛是真的,極樂世界是真的,極樂世界去作佛是真的,極樂的終極目的是常寂光,跟實相相應。
《智度論》裡面說的,三昧修行,習久,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能著急。著急,把你修學的時間拉長,不能成就。不著急,一切都是自然的好,自自然然隨它去,為什麼?心沒有被染污。一著急,心染污了,起分別執著念頭就被染污,很容易被染污,阿賴耶裡面落謝種子。能做得到嗎?做不到,沒有人能做到,這真的不是假的。想到這些地方,認識極樂世界、認識淨土,你就不能不對阿彌陀佛生起感恩的心,真正能救拔我們了生死出三界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個法門,非常有效果,萬修萬人去,對彌陀的誠敬、對彌陀的恭敬自自然然生起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生起來之後,這句佛號就像賢公老和尚一樣,一切時一切處無論自己幹什麼都不曾丟失,這叫念佛的功夫到家了,這是真的。老和尚常說:「老實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啥都是假的。」要記住這句話。
幫助社會穩定,幫助世界和平,這裡頭有無量功德,為什麼說無量?因為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才能成就許許多多修行人的功夫。動亂環境當中無法修行,在這樣的社會裡頭修成功的人不是凡人。凡人都會染、都會著,都有執著,他在這個社會裡頭沒有染污、沒有執著,他有智慧,智慧把世界的真相看破了,所以他能徹底放下,他在現前環境裡頭得大自在,這個人就不是普通人,海賢為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這次我們在此地辦的活動,一個月,我勸同學們把海賢老和尚最後表法這張照片到處懸掛,你在任何地方你都看到它,為什麼?幫助我們提高警覺。我們紀念他,用什麼紀念?向他學習。他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佛菩薩的樣子,是我們的模範,是我們的典型,我們跟著他走,效法他、學習他決定沒有錯。他能做到的,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常常想想,多想想,想通了你就肯放下了。
我們的毛病習氣太重了,學佛學了幾十年,愈學愈執著,愈學煩惱愈多。沒學佛之前世俗的煩惱多,學了佛之後學佛煩惱也不少,我們沒有學智慧,得到的是煩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錯了!所以一定要記住,三昧修行,習久自然就成陀羅尼。陀羅尼是什麼?你就抓到修學的總綱領了,總綱領就一句名號,一句名號之外統統放下。我現在在這裡學戒律,戒律在佛號之中,戒律沒有在佛號之外。名號是佛法大總持法門,這句佛號裡頭圓滿融會一切佛法,一樣都不漏,這就是學久了成就陀羅尼法門,你掌握住總綱領。掌握到之後,我們相信你不會太久,你會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陀羅尼是明心見性的前方便,陀羅尼裡頭有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意思在裡頭,所以它共諸法實相智慧。
又說:「
三昧但是心相應法也。陀羅尼亦是心相應,亦是心不相應。
」下面說,「
陀羅尼是心不相應者
」,為什麼說不相應?「
如人得聞持陀羅尼,雖心瞋恚亦不失,常隨人行,如影隨形。
」這說明陀羅尼是心不相應者,舉個比喻說,如人得聞持陀羅尼,怎麼得的?從學習經教當中得到,理事你能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下面說,雖心瞋恚亦不失,這是什麼?習氣,貪瞋痴慢疑的習氣沒斷。見思煩惱,思惑就是貪、瞋、痴、慢、疑五大類,見惑: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見思合起來十種煩惱,每一種煩惱都有嚴重的習氣,你不是不知道,知道。遇到有人毀謗你、羞辱你、批評你,你有陀羅尼的智慧,聽到了你還能保持鎮定,可是心裡頭還是有瞋恚習氣,你能控制得住不發作而已,這已經算相當好的修養了。
到法身菩薩就不然了,法身菩薩心平和、念慈悲,他遇到這個境界,不是表面裝出來的忍辱波羅蜜,不是,他心裡頭確確實實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苦厄是煩惱,煩惱習氣都不生,這是法身菩薩。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不行,他習氣沒斷,但是他的戒定慧功夫得力,可以控制不發作,不是沒有,不發作,所以從外表看很像菩薩、很像佛,內裡頭還不行。一定要到證得法身,真正體會得、體會到一切萬事萬物的真相,就是諸法實相,他明白了,這才能如如不動,連習氣都化解了。最後最難斷的習氣,無始無明習氣,這不好斷,因為無始無明習氣沒法子斷,它除了障礙你不能回常寂光之外,它只障礙這個,其他的沒有障礙。必須要把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斷乾淨,他才能回歸常寂光,證妙覺果位。這是什麼樣的菩薩?等覺菩薩,十地做不到。等覺斷最後一品無始無明的習氣,這個習氣一斷,實報土不見了。我們就曉得實報土從哪裡來的?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習氣斷了它就沒有了。
十法界,四聖法界是無始無明煩惱變現的,六道輪迴是見思煩惱變現的,不能把煩惱放下怎麼會成就?說來說去說到最後,還是章嘉大師的四個字,看破、放下。看破,了解事實真相;放下,不放在心上了。事可不可以做?可以,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總不著相,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讓自己的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真心,清淨平等是自性的本體,覺就是無量智慧,是它的起用、它的作用。清淨平等何等的重要!你這一開口、一動念就被染污,就不平等,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知道,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練,那就叫修行。知道是明白了,練功夫是什麼?就是練放下,就是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統統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心上完全沒有,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能放在心上。修淨土的人,只許可心裡有阿彌陀佛,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了,對的,沒錯。阿彌陀佛以外,任何東西都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被污染了,你念這阿彌陀佛的功德被障礙了一分。如果雜念多、妄念多,什麼也放不下,雖念佛,沒效果,跟阿彌陀佛不能相應,為什麼?你的念是雜念,不是淨念。淨念相繼才產生效果,雜染的念頭不能感應,這就是我們在事實當中,為什麼有人念有感應,有人念沒感應,心不一樣。有感應的,真心成分多、妄心成分少,有感應;妄想雜念超過真心起用,真心就不能現前,不能起感應道交,這些不能不知道。
下面念老說,「
蓋《智度論》之義
」,《智度論》所說的,「
三昧者,只在心相應時現前。如瓶坯未燒,雖有瓶相,不能盛水
」。這個比喻也是《大智度論》裡頭的,瓶是陶器,是用泥做的,沒有經過燒,它是軟的,盛水的話這個坯會壞掉,不能盛東西。必須要經過火燒,它才有瓶的作用,才能盛水。「
陀羅尼如經火燒成後之瓶器
」,用它來做比喻陀羅尼,經過火燒後的瓶它起作用了,「
故能持菩薩無量功德。雖心不相應時(例如心生煩惱),亦常隨人行,如影隨身
」。這就是說它能帶得去,縱然跟心不相應的時候,有時候不相應、有時候相應,比喻說心生煩惱,它也常隨人行。《
智度論》裡頭又說:「陀羅尼世世常隨菩薩,諸三昧不爾,或時易身則失。
」陀羅尼跟三昧的意思不一樣,說明什麼?陀羅尼也能含藏在阿賴耶識裡頭,變成善因的種子,它隨著你去的;三昧不行,三昧換個身體,三昧就沒有了。前世修禪定,功夫很好,再經過一投胎,又到人間來了,全失掉了,必須從頭又幹起,幹得會快一點、會順利一點;不像陀羅尼,陀羅尼經過投胎轉世,遇到緣它生智慧。所以我們同樣是個人,有人智慧高,有人智慧就差很遠,不一樣;但是禪定就不一樣了,過去修得再好,一轉生、一投胎全沒有了。「
故知陀羅尼一得永得,勝於三昧
」,跟三昧不一樣,三昧是定。
我們再看下面,下面一段說,「
華嚴三昧
」。『隨時悟入華嚴三昧,具足總持百千三昧』,什麼叫華嚴三昧?念老註解裡頭說,「
乃佛華嚴三昧之異稱
」,諸佛如來所修得的,佛華嚴三昧簡稱華嚴三昧。「
以一真法界無盡緣起為理趣
」,理論的根據。惠能大師在《
壇經
》裡面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華嚴三昧是自性,能生萬法。不但能生萬法,還能「
莊嚴佛果
」。華嚴是比喻,這個華就是花,古時候花跟華是一個寫法,嚴是莊嚴,美不勝收,「
一心修之謂之三昧
」。《淨影疏》裡頭說:「
如《
華嚴
》說,彼一三昧
」,就是華嚴三昧,「
統攝法界,一切佛法悉入其中。
」這個意思,我們跟能大師的話合起來看,「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彼一三昧,統攝法界,一切佛法悉入其中,跟六祖所說的,六祖講得簡單,義趣完全相同。
《八十華嚴》裡面說:「爾時普賢菩薩入廣大三昧,名佛華嚴
。」這個三昧誰能得到?《
華嚴經
》上普賢菩薩得到了。不但他能入,入這個三昧,自性裡頭圓滿的智慧德相完全現前,不但自受用,而且能幫助法身菩薩,讓法身菩薩都能得到華嚴三昧。
「又《六十華嚴》
」,最早傳到中國來的,「
普賢菩薩正受三昧,其三昧名佛華嚴
。」
《法界記》
裡頭有一段解釋說,「
言華嚴三昧者,解云,華者,菩薩萬行
」。這是佛門裡面的表法,供花表這個意思,表菩薩修行。供果表菩提涅槃,菩薩證得的究竟果位,成佛了,圓滿法身,法身就是常寂光,法身不生不滅。報身雖然也是不生不滅,但是它有隱現不同。沒有緣的時候他隱,隱就是什麼也沒有,就是常寂光。法身如來遇到眾生有感,他能應,應的時候就現相、就起作用。現什麼?現實報莊嚴土。所以實報莊嚴土是法身如來應法身菩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的感,佛有應,這個應就是現實報土、現報身。報身報土裡面沒有生滅的現象,所以叫一真,跟十法界不一樣。十法界裡頭有阿賴耶識、有妄心,真心跟妄心和合在一體,所以有染淨、有善惡,這麼個報土,跟實報土不一樣。
實報土是法性身、法性土,沒有生滅現象,只有隱現這個相,沒有生滅的現象,所以那個地方真正是無量壽,沒有時間的障礙,沒有空間的障礙。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極樂世界人要想到我們地球上來,是不是要從那邊到這邊來?不是的,地球跟它在一起,合在一起。我們地球上看他現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沒有來去。他跟我們從來沒有分過,我們不知道。他的體是什麼?他的體是常寂光,常,不生不滅;寂,一絲毫沒有染污、沒有動搖,叫寂;光,光明遍照,一切時一切處都在他光照之中。他這個光是無量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哪個地方有感,哪個地方即應,全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妙不可言。這是真正的自己,真正自己這麼自在。哪像我們現在背著這個身,這個身像監牢獄一樣,處處都是障礙。回歸常寂光,圓滿解脫了,什麼障礙都沒有了,真得大自在。
自性裡頭本具的大神通、大智慧、大圓滿,有能力、有慈悲心。慈悲是性德裡頭的第一德,就是愛心。一切眾生愛心是相同的,你要不相信,你細心去觀察。從哪裡看?從嬰兒。小孩出生一百天,我說過這個話,「人生百日」,這一百天,「體露真常」,他表現真常給你看,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他沒有起心動念,任何人逗他,他都是用真心來回報你,歡喜,笑咪咪的。一百天還不認識他的父母,不認識,他跟一切眾生接觸,平等心、清淨心,我們從這看出來真心。我們相信千萬年前老祖宗有智慧,看出來了,看出來心裡就會想到,如何把這種真誠、清淨永遠保持下去。能不能?太難了。用什麼方法來保持?於是乎就興起了教育這個念頭。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無非是想方法,把他這種真常、真心,盡可能的不受外面的影響、染污。所以中國教育是聖賢教育,教學的目的是幫助他成聖成賢,成為君子。
幾千年來教育的宗旨沒有改變,現在沒有了,社會就亂了。古時候教育,社會上聖賢君子多,他們給社會大眾做出最好的榜樣,把五倫五常做出來,把四維八德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待人接物,所以社會長治久安,把人都教好了。現在人崇尚科技,倫理道德都不要了,認為那個東西那是障礙科技的。殊不知道那個東西重要,這兩個合起來才圓滿。不能合起來,寧願要倫理道德,要捨棄科技。科學家自己也知道,科技要發展到一定的限度,對人類產生負面的作用。現在我們感受到了,對人類沒好處,會幫助人類走向毀滅。
像湯恩比這些人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說中國科學技術落後,有好處沒有壞處。科技的腳步太快了,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災難;步調慢一點,看到這些災難自己認真反省,才有節制,得科學技術的器用而避免災難。這不是沒有原因,原因是中國老祖宗千萬年來以倫理道德因果教人,雖然科學四百年在地球上的發展,中國人舊的這些概念還沒有完全失掉,比全世界其他的族群、其他的文化,比較上來說容易回頭。我們現在知道,我們回到老祖宗的教誨有難度,但是外國人要回到老祖宗教誨更難,我們比他好多了,至少我們能聽得進去,善根深厚一點,他能生起信心。不信的人沒有關係,看到相信的人做,做個十年、二十年,這相信的人的生活比我們過得快樂、比我們過得幸福,我們就會開始認真反省,然後決定要不要學習,回過頭去接受老祖宗的教誨。
華嚴,花代表菩薩萬行,修行,果代表菩提涅槃,修因證果。為什麼用這個表示?下面有問,「
何者
」,何者就是為什麼。「
以華有生實之用
」,實就是果實,開花之後會結果,有這個作用,「
行有感果之能。雖復內外兩殊,生感力用相似
」,產生感應的力用有相似的部分。下面說,「
今即以法托事,故名華也
」。用花來做比喻,花能生果,菩薩修行能證無上菩提,能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果。
嚴這個字,「
嚴者,行成果滿
」,嚴是莊嚴,比喻果熟了,果成熟了。
「契合相應,垢障永消
」,垢是染污、煩惱障,障是所知障,兩種障礙都斷盡了。「
證理圓滿
」,理是自性、是法性,證得究竟圓滿的自性。
「隨用贊德
」,用是業用,無量的因緣隨順眾生,讚歎眾生與德相應的行為,就是他所修行的與性德相應。性德的核心就是孝敬,從孝敬生出無量的善德,一一善德都不離孝敬。學中國傳統文化從哪裡學?孝順父母,奉事師長,這真學,我做出好榜樣,讓天下人都跟我學。你看海賢,出家了,出家還要上墳,還要去祭祀祖先,有沒有這個必要?沒有必要了。為什麼要這樣做?做給現在社會大眾看的,大家都不要祖先了,都不要父母了。他在清明、中元、冬至一定要上墳,一定要拜老師,老師不在了墳墓在。這是表什麼?表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根本,孝親尊師,做出樣子來給人看。海賢年歲這麼大了,兄弟姐妹都過世了,沒有他壽命長,如果兄弟姐妹在,這世俗的事情,兄弟姐妹們應該要上墳祭祖;不在了,不在自己幹,念念不忘父母祖宗,這我們不能不知道。給一切人做好榜樣,注意,一切人,各種不同的人,應機說法,不是一個法能度一切眾生的。一法能度一切眾生,只有念佛法門。除念佛法門都不行,可以度一類的眾生,某一類的,不能度一切眾生。只有這一句佛號,六字洪名,求生淨土,這個門能度一切眾生,這特別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之外的。所以隨用贊德,這叫嚴。
下面再說三昧,「
理智無二,交徹熔融,彼此俱亡,能所斯絕,故云三昧
」。三昧是正定,三昧是正行,理是智之體,智是理之用,體用是一不是二,體裡頭有用,用裡頭有體,交徹熔融,像光一樣融成一片。戒定慧三學,一就是三,三就是一,古大德告訴我們,三學一體,佛法就興旺了。一體是什麼?釋迦牟尼佛在世,三學都是佛所傳的、佛所教的。佛滅度之後,不是上上根人,根性差一點的,都在佛法裡頭取一門深入,行不行?行,沒錯。但是一門深入要深入到大徹大悟,就又回歸圓融了。沒有大徹大悟,就有成見,我這個法門很有受用,這法門好,我要勸別人。但是自己沒有開悟,不認識根機,那個人不是這個根性,可能你把路就指錯了,他一生不能成就,你要負因果責任。最好的法門介紹給別人,什麼人都可以用,就是念佛,念佛有百利而無一害,人人能成就,什麼人都行,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這個決定沒有過失。傳法多難。
在古時候,人都有德行、厚道,雖然學的不同的法門,還互相尊重,沒有毀謗,沒有批評。我們年輕時候跟著李老師,李老師常常教導我們,菩薩戒經重戒,自讚毀他,這是什麼?這是消滅佛法。我的好,別人不如我,我這個法門行,別的法門都不行,這個話不能講。三學鼎立,三學就是現在講的律宗戒律,禪宗禪定,教下包括,那兩宗之外統統叫教下。教下有天台宗、有賢首宗、有三論宗、有法相唯識宗、有密宗、有淨土宗,這是大乘;如果連小乘,還有成實宗、還有俱舍宗,教下全包了,教下是講經教學。戒是佛身,佛的外表;禪是佛心,是佛的心;教是佛的言論、佛的言語,一而三,三而一。戒裡面有定、有慧,就是有禪、有教;教裡面有戒、有定;定裡面有戒、有教,一而三,三而一,離不開,是一體。承認是一體,整個佛法是一體,我愛我,我愛別人。我愛我,我愛我的手足,我愛我的眼耳鼻舌,這叫一體。一體,佛法就興旺。
今天不但佛法我們承認是一體,所有宗教都是一體,為什麼?世界才會有和諧,衝突才能夠化解,社會安定和平。如果每個宗教都獨立、都排斥,我的好,你的不好,天天打架,這個社會亂了,社會永遠沒有和諧,絕對不是神的意思。為什麼?神都是仁慈的,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伊斯蘭真主確實是仁慈的,佛法大慈大悲。所以,慈悲、愛是性德裡頭的第一德,從用上說,從體起用第一個就是愛,要學會愛一切眾生沒有私心。
有私心就完了,有私心就有派別,那就三學鼎立。鼎立就衰了,佛法就衰了。佛法到滅的時候現象是什麼?起鬨。起鬨就是鬥爭,內部鬥爭,爭名逐利,這是消滅佛法。排斥跟我不同的,甚至同修淨土,都是淨土法門,為了拉信徒,為了求供養,總是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人。信徒拉來了,供養得到了,將來的果報在阿鼻地獄。為什麼?你這種行為讓社會大眾看到,有些真有不少人看到,你們自己跟自己都打架,自己排斥自己,算了,不學了。把人學佛的善根斷掉了,這佛法就消滅了。這些現象我們都遇到過。
早年,我那是在學講經的時候,台中鄉下有個寺廟請我講經,講了不到一半,這寺廟裡頭出家人打架。為什麼?爭。這寺廟建成的時候,老和尚帶頭的,老和尚幾個徒弟,大家都去化緣、募化,當然有人化得多,有人化得少。化得多的說我要做當家師,那個人說我要做,都是要搶位置、要做知客師,鬧得不像話。我回去把這個事情告訴李老師,李老師說別去了。我說沒講完。沒講完也別去。我親身遇到的,為爭名位。老和尚死了,個個想做住持,怎麼能不打架?老和尚沒有死的時候,裡頭就分派了,我都親眼看到,他哪些人一派,那個哪些人又是一派。如果這個廟大,將來一個人獨霸一方。
所以我才想到,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建道場,有道理,一生沒有道場。但是他非常活潑,他也不墨守成規,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供養他,請他到精舍,到他們的庭園去住一個時期講經教學,佛也同意。祇樹給孤獨園、竹林精舍他都去住過,講完了,講完就走了。這方法好,自己沒有道場,沒道場大家不爭了。有道場就有人爭,他跟你出家,目的不是真正出家,是要想據有這個道場,他為這個來出家的,所以他想盡方法要爭取繼承這個權力。我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我一生不建道場。
這個道場建立,是為了這些悟字輩的出家同學,他們沒地方去。我在這掛個名,掛個名是什麼?辦事方便。我來澳洲的時候,澳洲聯邦政府、地方政府,我們的關係都處得很好。這些年住在這個地方,還算平安無事,大家好好用功。外面護持做得好,我們跟此地居民有很好的關係,族群有好關係,宗教有更好的關係。所以我們有一個心願,把這個小城造成世界上第一個多元文化示範城市。所有的宗教都有這個心,共同一個目標、一個理念,我相信我們會做到。去年跟今年在聯合國提出報告,許多國家代表聽到都很歡喜。有人告訴我,明年春天他們會組團到此地來考察、來參觀我們是怎麼做成的。我們介紹全世界的人,到這來住一段時期,認真考察。世界上這樣的城市愈多愈好,我們對社會的安全、社會的平穩、世界和平做出一點真正的貢獻。佛法第一個真實貢獻是什麼?是講經,一定要把自己宗教經典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然後我們就曉得我為什麼選擇這個宗教,為什麼依照這個修行,我想得到什麼結果。我們的結果,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這個人間,人間天上都不能求,不究竟,這比什麼都重要。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04。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0四集)【日期】2014/9/5【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0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三十四
頁,第七行最後一句看起:
「
《
華嚴經
》又云:一切自在難思議,華嚴三昧勢力故。
」《
華嚴經
》上這兩句經文,一切自在是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的境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四十一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些人他們居住在實報莊嚴土。三德祕藏,法身、般若、解脫都證得,所以一切自在,他沒有不自在的。難思議是不可思議,我們無法想像。這種自在從哪來的?是華嚴三昧勢力,他得到的。三昧是梵語,也就叫三摩地,翻成中國文字,正定,正受。在這個地方,用正受來解釋容易懂,受是受用,享受。什麼是正受?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六道凡夫享受不正常,七情五欲的享受。為什麼說不正常?所有享受的都是虛幻,不是真的。真妄,大乘用什麼來界定它?大乘教裡頭凡是不生不滅的,這是正常的,有生有滅就不正常。心,受,重要是心。你看看,我們的心就是念頭,前念滅後念生,叫生滅心。生滅心就不正常,生滅心造成的現象就是六道、十法界,十法界裡頭包括六道,是生滅心變現出來的。《
華嚴經
》上告訴我們,真心能現能生。惠能大師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宇宙一切法是自性,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所生所現,這就是一真法界,《
華嚴經
》上說的華藏世界。
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往生在那邊的人,身沒有生滅,整個宇宙的環境就是佛經上所說的萬法。萬法也沒有生滅,所以叫一真法界。在這個時候一真法界就出現。現在這個一真法界變質,我們生活的環境是一真法界的變形、扭曲了。為什麼會扭曲?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妄想是阿賴耶的業習種子,分別是第六意識,執著是第七末那識,換句話說,我們是生活在八識五十一心所當中。八識五十一心所它有能力把一真法界扭曲,把它變成十法界,把它變成六道輪迴,六道跟十法界是這麼來的。如果我們不用八識五十一心所,十法界就沒有了,這叫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四智是菩提。怎麼轉過來?真的是大道至簡,簡單到極處,放下就轉過來了。放下什麼?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是法身大士,實報土現前,十法界沒有了,不但六道沒有,十法界都沒有,不起心不動念。如果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實在講,我們對它無可奈何,為什麼?沒有感覺,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
這個東西要什麼人才能發現?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權教菩薩,天台家的三乘菩薩,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他們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他們沒有出十法界,在十法界佛法界裡頭、菩薩法界裡頭,有分別、有執著,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這兩樣東西他斷掉,無明煩惱是起心動念,他有,所以他還轉不過來。到十法界的佛法界,塵沙、見思煩惱同習氣全斷了,在十法界成佛,天台大師稱這尊佛叫相似即佛,六即佛裡頭他是相似即佛。他在這個位次上斷無明,也就是在這個地方練習,練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他見到無始無明了,見到才有辦法斷它。無始無明斷了,十法界沒有了,十法界是唯識所變的,這個就說明相宗講的轉八識成四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所以一切自在難思議。用什麼方法轉的?華嚴三昧。
我們今天修淨土,我們用什麼方法?也是華嚴三昧。但是沒有用華嚴宗的方法,用什麼方法?一句佛號。《
華嚴
》有沒有說?有,《
華嚴
》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這一句名號。所以《
華嚴
》到最後,圓滿歸心淨土,特別是在五十三參,表法非常明顯。五十三參,第一位善知識德雲比丘,他修什麼法門?般舟三昧,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看最後一個,一頭一尾,最後一位善知識,第五十三位,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一個頭一個尾,徹始徹終就是信願持名,五十三參表這個法,要能把它看出來。名號功德真正不可思議,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切法,《
華嚴
》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展開來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回歸來就一法,這一法就是信願持名。這一法以後還有沒有?還有,用這個方法用到極處,淨宗所謂的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有念跟無念畫成等號,平等了,那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華嚴經
》稱為妙覺如來。
這個時候實報土不見了,實報土沒有生滅,它有隱現不同。這個隱現怎麼造成的?無明煩惱斷了,真斷了,不起心不動念,真斷了,但是習氣沒斷,習氣不好斷。見思的習氣、塵沙的習氣好斷,為什麼?它有相。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有相,你要起心動念斷它,你就往下墮落,他不起心不動念,你起心動念就是十法界裡面的三乘菩薩,你退轉了。所以他怎麼斷?不理它,不要去照顧它,隨它去,時間久了自然就斷掉,用這個方法。多長時間?經上告訴我們,三個阿僧祇劫。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不是對普通人說的,是對初住以上,圓教初住以上菩薩說的,他們破了無明,無明習氣不能破。三大阿僧祇劫之後,習氣自然沒有了,他就證得妙覺如來。妙覺,實報土不見了。由此可知,實報土怎麼來的?無始無明習氣所感的,他們見思、塵沙習氣統統斷乾淨,無明也斷了,就是習氣還有,習氣不能斷。大乘經佛常用酒瓶做比喻,盛酒的酒瓶,把酒倒乾淨,瓶擦乾淨,真的一滴酒也沒有,再聞一聞還有味道,那個味道就比喻習氣。這個味道沒法子辦,酒瓶打開,放在那裡,放半年、放一年,再去聞沒有了,就這麼個意思。它需要放多久?三個阿僧祇劫。所以實報土的菩薩無量壽,三大阿僧祇劫叫無量壽,有量的無量。但是到等覺的時候,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了,他就圓滿,這個時候實報土不見了,常寂光土現前,證得妙覺果位,融入常寂光。
常寂光裡面什麼也沒有,惠能大師開悟,前面四句是描繪常寂光。常寂光是法身,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梵語,什麼意思?遍一切處,遍一切時,這就是法身。法身沒有相,法身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是從它所生所現,只要你轉八識成四智,你就住實報土。這有一定的難處,不是我們想轉就能轉,想放下就放得下,不行,真修、真幹才曉得,怎麼辦?如果他有幸,他很幸運,他有這個福報,他碰到淨土,對淨土深信不疑,信願持名,在這一生當中就能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不是靠自己,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功德的加持,它管用。什麼時候轉的?就在往生那一刻的時間。往生,你坐上蓮花,蓮花是自性變現的,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的,我們這裡發心發願念佛求生,七寶池裡面就生一朵蓮花,蓮花沒開。我們念佛功夫到了,往生的緣成熟,這花開了,阿彌陀佛拿這個花來接引你,往生的人坐上蓮花,蓮花合起來,佛把這個蓮花帶到七寶池,放在七寶池上,花再一打開就轉識成智,所以轉識成智就在花苞裡面。我們要感恩阿彌陀佛,這是阿彌陀佛幫我們的大忙,即使我們自己功力不夠,過去造的業很深也不要緊,只要生到極樂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薩,因為極樂世界是平等的世界,雖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它平等。不像其他世界四土三輩九品不平等,十法界不平等,極樂世界平等。有這些階級,但是這裡面的菩薩,智慧、神通、道力幾乎跟佛是平等的,跟哪一尊佛?跟阿彌陀佛。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他看到十方剎土修行人地位不平等,證得果位高的很少照顧地位低的菩薩,地位低的有自卑感,地位高的就有傲慢的感覺,雖然他沒有,他不起心不動念,可是讓三賢菩薩會起這些念頭。所以佛慈悲,彌陀慈悲,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完全平等,沒有這些外緣讓你生起妄想雜念。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十方剎土裡頭沒有,只有這一家,所以十方諸佛尊稱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其實完全平等,哪有極尊、哪有王?諸佛用這些方法,也無非是表法,激勵我們這些凡夫,讓凡夫看到生仰慕之心、起往生之願,是這個意思。
能大師告訴我們,自性是清淨的,決定沒有污染,永遠清淨。我們今天的自性有沒有染污?沒有。我們天天講染污,什麼染污?阿賴耶染污,妄心。妄心有染污,真心沒有染污。妄心是假的,只要你能夠捨棄它,關鍵在此地。你能夠放下,我們常說放下妄想、放下雜念、放下執著,放下就是!千經萬論都是這樣教導我們。我初學佛的時候跟章嘉大師,頭一天見面他就教我看破、放下。看破,了解真相,經上講的諸法實相。實相是什麼?實相空,自性空。自性不是物質現象,沒有物質,也沒有念頭,也沒有所謂自然現象,它什麼都沒有,所以叫空。這個空不是無,為什麼?它能現相,沒有這三種現象,能現三種現象,隱現自在。它沒有起心動念,為什麼現?感應,法身菩薩有感,它就有應。法身菩薩證得究竟圓滿,這個相就隱,就不見了。這個法身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圓教從初住到等覺,這四十一個位次,就感得實報莊嚴土。實是真實,真實就是沒有生滅,實報土裡面的有情眾生、人,這些菩薩們不生不滅,無量壽。三個阿僧祇劫,這是有量的,三個阿僧祇劫到,他提升了,融入常寂光,就變成真正無量壽,無量的無量。所以他的有量跟無量是接著的、銜接的,當中沒有脫節。這些事實真相我們搞清楚、搞明白,對經教一絲毫懷疑都沒有。
我們日常這個受用、享受,看到三昧就要想到要正常的享受。什麼叫正常?眼見色,眼在色塵裡面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正受。跟法身大士完全平等,法身大士見色不起心、不動念,耳聞聲不起心、不動念,這真修。真正不起心、不動念,成佛了,就是《
華嚴
》講的法身大士。他住在哪裡?住在華藏世界,念佛人住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跟華藏世界是一不是二。有沒有差別?沒有差別。為什麼?都是不起心、不動念,還有什麼差別。這樣的菩薩,也得阿彌陀佛報身的加持。所以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實報土裡面現報身,在同居土、在方便土見到的阿彌陀佛也是報身,這就很特殊。
我們在娑婆世界,在十法界裡頭人法界,六道裡頭人道,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一道示現的是應身,示現八相成道,住世八十年,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老人家一生完全是表法,是不是真的在我們這邊,好像是十九歲離開家修行,三十歲成道,是不是這樣?這是舞台表演。實際上,彌陀、釋迦久遠劫前早就成佛了。大經上佛自己說,他這一次到這邊來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也就是到這個地球上來示現成佛八千次了,是來度眾生的。在這個階段,地球上有不少人根成熟了,根熟他就要用應身;少數人,一個、二個人根熟,他用化身,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像虛雲老和尚,四十七歲那一年,發心朝五台山,去拜文殊菩薩。他從普陀拜到五台山,三步一拜,三年才走到。三年當中兩次生病,都遇到一個乞丐照顧他。生病時候都在曠野,附近沒有人家,遇到一個討飯的乞丐,乞丐照顧他,找些草藥把他病治好。這個乞丐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跟他住差不多半個月,身體調好,他去拜山去了,乞丐不見了,走了。過了一個多月又發病,又遇到這個乞丐,兩次,他們住在一起,住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化身。虛老和尚不知道,以為真的是乞丐,到五台山去打聽。他問乞丐叫什麼名字,乞丐告訴他,他說我姓文,文章的文,名叫吉,吉祥的吉,叫文吉,我就家住五台山,你到五台山去,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到五台山去問這個乞丐,文吉這個乞丐,沒有人曉得。到寺廟裡頭把這個事情告訴大家,有人告訴他,那是文殊菩薩化身,他恍然大悟。菩薩現身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虛老和尚一發心,他發這個心拜山,希望把拜山的功德迴向給他媽媽,媽媽過世了,這一念,文殊菩薩那邊就有應。他一動念頭是感,那就有應。感有心,應無心,沒有起心動念。他要起心動念,他就變成凡夫,他退轉了。何況這些大菩薩,確實果地上早就成佛,為了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示現為菩薩,弘法利生,圓滿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的大事因緣。
所以我們看到華嚴三昧,就要想到我們正受,我們只要沾一點點邊就有好處。我們沾什麼邊?不要執著。不分別我們都做不到,我們從不執著下手,不要執著這個身相。佛法修行頭一關就是破身見,五種見惑斷了,證小乘須陀洹果。雖然這個地位很低,小小聖,他是聖人。為什麼?他不會退轉,他在這個世間,在人道有期限的,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就證阿羅漢果,就超越六道輪迴。所以須陀洹,壽命到了他生天,天的壽命到了到人間,他不墮三惡道,他也不會墮到阿修羅,人天兩道七次往返,證得阿羅漢,永遠超越六道輪迴,但是沒有超過十法界。他生在十法界的聲聞法界,四聖法界最低的一層,在這個裡面他要斷習氣,就是見思煩惱的習氣。習氣斷盡就提升為辟支佛,就是緣覺。緣覺這個果位上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盡他提升了,他是菩薩,十法界的菩薩。菩薩,在他這個位次上要斷塵沙煩惱的習氣,習氣斷盡他在十法界成佛。十法界的佛,我們知道,見思、塵沙煩惱包括習氣統統斷乾淨,他要修的就是破無明,要斷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斷了,十法界沒有了。
十法界是假的,夢幻泡影,你在這裡醒過來,夢中的境界全沒有了。醒過來是什麼境界?實報土,實報土現前,十法界不見了。十法界有生有滅,都是念頭變的,前念滅後念生,念念不斷,念頭非常複雜、非常多,多得像塵沙一樣,無法計算。所以天台大師稱他為相似即佛,十法界的佛,很像佛的樣子。為什麼不是佛?他用的是妄心,就是還是用阿賴耶,沒有能轉識成智。如果在這個時候轉識成智,十法界就不見了,一真法界現前,進入到一真法界,天台大師稱之為分證即佛。六即,就是分證,沒有達到究竟圓滿,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真的是無量壽,永遠擺脫生滅,在那個地方修行的諸菩薩不生不滅,居住的環境不生不滅,人沒有生老病死,樹木花草沒有生住異滅,山河大地沒有成住壞空。我們這個世間所有的現象,在極樂世界統統不存在。極樂世界雖然有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的人是法性身,凡聖同居土的一切萬法都是從自性變現的,是法性,不是法相。所以極樂世界好修行,到極樂世界就得到保障。持戒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持戒就是放下,放下身心世界,對於身心世界這些假相再沒有貪染,這才容易超越。如果五欲六塵、財色名利、七情五欲還是放不下,能持淨戒,沒有放下,這變成人天福報。如果能把這些煩惱習氣統統放下,完全變成無比殊勝的功德,這個功德幫助你往生提升品位,全在自己一念之間。所以必須看破,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知道一切是假的,對它毫無留戀,不會分別,如果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就成功。這就是華嚴三昧,這就是念佛三昧,說什麼樣的三昧都可以,三昧就是正常的享受。
我們再看下面,「
又《合贊》曰:法界唯心,名佛華嚴。以因行華,嚴果德相,令顯著故。入此三昧,現見十方佛及佛土。
」我們知道,淨宗初祖慧遠大師,在一生當中四次見佛,見極樂世界。他怎麼見到的?入此三昧,他要不入此三昧,他見不到。這個三昧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華嚴三昧,沒有兩樣。修《
華嚴
》五止、六觀,《還源觀》上說的,就叫華嚴三昧。海賢老和尚一句阿彌陀佛,叫念佛三昧,沒有兩樣。三昧是一樣的,無量三昧就是一個三昧,正常享受。正常享受,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都沒有起心動念,大定,自性本定。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我們現在回歸到自性本定,無論用哪一種方法都一樣,跟自性本定相應。
見十方佛太容易,見阿彌陀佛一點都不難,遠公一生見四次,我們相信海賢老和尚絕對不止十次,我覺得他見阿彌陀佛、見極樂世界十次以上,他時間長,九十二年。第一次跟阿彌陀佛見面,我相信他二十幾歲,得功夫成片佛就給他加持。功夫成片是什麼意思?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叫功夫成片。這個時候阿彌陀佛就為你現身,你有這個能力,這是感,佛自然有應。佛應的時候會告訴你,你還有多長的壽命,到你命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你往生;等於說極樂世界註冊了,報名註冊,你的信心堅定,不會再動搖。這個時候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我壽命不要了,現在就去往生,佛會答應你,佛很慈悲;第二個選擇,我延長壽命,還有這個壽命我還要,繼續努力。為什麼?這個時候比極樂世界修行快,這個世間難修,逆緣太多,你順逆境界都能不動心,你有這個把握,可以在這裡修,三年五載就可以提升到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事一心不亂是清淨心得到了。再從事一心提升到理一心,理一心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需要多少時間呢?三、五年就成就,真快。所以我們估計海賢老和尚,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應該在什麼時候?我的看法四十前後,他就到這個境界。壽命阿彌陀佛延長的,佛給他的使命叫他表法,表什麼法?怎樣做一個標準的佛門弟子,這第一個;第二個,怎樣做一個淨宗阿彌陀佛的弟子,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淨土,滿你自己的大願,來表這個法的。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真有,他跟阿彌陀佛多次見面,怎麼會沒有?他不會騙人,這個人是個老實人,一生沒有說過假話,一生沒有發過脾氣。身心世界徹底放下,活在這個世間給念佛的人、給學佛的人做一個最好的榜樣,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從老人一生的行誼,我們看清楚、看明白了,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的信心再不會動搖,再不會有絲毫懷疑,一個目標永遠向前進,我們的願心堅定,不會再改變。
蓮池大師在晚年徹底放下,真正做到「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你喜歡學哪一部經教、喜歡修什麼法門,你們各人學各人的,都好,他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蓮池、蕅益大師著作都很豐富,晚年全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得到究竟圓滿的成就。這是祖師大德、古聖先賢做榜樣給我們看,我們要能看得懂、要會看,真正看明白、看清楚,死心塌地絕無動搖。我要發願教化眾生,我不涉獵經教,無法普度一切不同根性的眾生。這個說法也滿有道理的,合情合理。可是你忘掉了,古時候弘法利生的人,不是凡人,宗門沒有見性,教下沒有大開圓解,不許講經,大開圓解就是明心見性。所以統統都要求大徹大悟之後,才能講經,才能教學,你的著作才能傳給後世,為什麼?真正是佛知佛見。現在沒有了,我們上一代也沒有了,上一代再上一代的可能有,很少很少了。我在台中親近李老師,我到那裡去學教的,去聽經,不是學講經,不敢。老師勸我,勸我學講經,勸了很多次,我不敢嘗試。他辦了個經學班,教講經的,班上有二十多個學生,帶我去看,他說你去看看。我這一看才發現,他那些學生比我高的不多,大多數都還比不上我,他們都敢上台講經,把我這個念頭帶動了。老師告訴我,我們確確實實沒有能力講經,講什麼?講註解,註解講錯的時候,註的人負責任,我們沒有責任。所以這我才接受,我才願意出來。
真正開悟了,講的是自性的,自性流露出來的,跟佛流出來沒有兩樣。諸佛如來從自性流出千經萬論,菩薩亦如是,包括羅漢也是從自性流出來的,不同凡夫。我們是凡夫,只能講古人的註解,看得懂的講,看不懂的念過去就好,沒有錯。強不知以為知,要負因果責任。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是正當的、正確的。遇到淨宗那就太方便,淨宗絕對正確,決定沒有兩樣,跟阿彌陀佛說的、跟釋迦牟尼佛說的都相同,勸人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哪裡有錯?決定沒有過失。尤其是大乘所承傳的,學習的理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學習的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目標是在自見,自見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之後再去廣學博覽,為什麼?用經典、用古聖先賢的註疏來印證,我開悟了,我這個悟是真的悟、是假的悟。如果與經所講的相應,與古大德的註疏講的相應,正知正見,沒錯誤,用它來跟自己在經裡面的悟處對比。如果不一樣,我所悟出來跟經上所說的,跟古大德註疏裡所講的不一樣,那就應當把自己的悟處放下,再加功用行。那是什麼?這一千遍不夠,我再讀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四千遍,到一萬遍,肯定有悟處出來。念經的時候,沒有雜念,沒有妄想,一直念下去,不要想經上這什麼意思,那一句什麼意思,不要去想,沒有意思,唯有沒有意思能出無量義。到你用的時候,你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各種不同根性的人,你一音所說,大家都能得利益、都能理解。
這世間沒有,科學裡頭沒有,古聖先賢裡頭有,不但中國有,外國也有。穆罕默德不是中國人,阿拉伯人,他開悟了,他能講一部《古蘭經》。他不認識字,他口述,別人記錄,伊斯蘭教的根本大經。所以,開悟不一定是佛經,我讀基督教《聖經》能不能開悟?能。所以讀書千遍萬遍,沒有別的,就是把你心裡的妄想雜念念掉,恢復清淨平等,清淨平等是真心,這就是三昧,真心起作用就是覺、就是智慧。所以別人不問你,沒有,什麼都沒有,般若無知;有人問你,隨問隨答,沒有通過考慮,沒有通過我想一想,沒有,自自然然答覆出來,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如果我們讀經,句句段段都求它的意思,悟門堵塞了,你所學到的知識,甚至於把經搞錯了,這非常可能。所以佛法是心法,要用真心去感應。種種方法,總而言之,它一個目標,把妄心伏住,再功夫深一點,妄心斷掉,真心現前。
持戒就非常重要,持戒幫助我們恢復真心。從哪裡做?五戒十善。佛在《
無量壽經
》上,跟我們講三種淨業,他把口業擺在第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在一般大乘經裡頭,講到這個問題都是身口意,是這個順序,在我們這個經裡頭不是的,口身意,為什麼?口是最容易造業的,從這下手。口業清淨,則身業清淨,不殺、不盜、不淫,身業清淨。講求的什麼?念頭都不生,真清淨。根是意業,不貪、不瞋、不痴。貪瞋痴是三毒煩惱。貪裡頭最難斷的是情執,情執裡頭最難斷的是親情。這是煩惱的根,貪裡面的核心,要從這裡下手。瞋恚,瞋恚的根是傲慢,有時候傲慢自己不覺得,要細心去觀察,把傲慢的習氣斷掉。愚痴的根是懷疑,對自性不能懷疑,對聖賢教誨不能懷疑,對祖宗留下來的教訓不能懷疑。累積懷疑就是愚痴,累積驕慢就是瞋恚,累積親情就是貪欲,你不能不認識它,真正認識它,遠離它,它障礙我們的道業。真正放下,菩提道上一帆風順,沒有障礙,才能得大自在。
真正持戒念佛,要持之以恆,永遠不改變,我們會跟海賢一樣常常見佛。這個事情不能說,如果見了,常常在別人面前誇耀,你看我都見佛了,你們還沒見到。常常給你看到的佛不是佛,魔,變佛身來誘惑你,你上當了。為什麼?你想想,貪瞋痴慢疑全跑出來,從這個地方揀別。佛為我們示現的,絕對不連帶煩惱。我們貪瞋痴慢疑這個心沒斷,佛不現前,為什麼?現前造成障礙。貪瞋痴慢疑真斷了,見,沒有歡喜心,沒有傲慢心,不值得向人道。你看,海賢老和尚人家師父教給他,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所以有人問老和尚念佛的境界,老和尚笑而不答。這就是答覆你,從他的表情你要會看,你能看得懂。沒有絲毫誇張,這就是道在平常,平常心就是道。仔細觀察,道在穿衣吃飯,在生活當中,在工作當中。他的工作是農耕,點點滴滴你去看,細心去觀察,妙不可言,一句佛號從來不中斷。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度眾生,眾生的成熟時節因緣他看得清楚,沒有成熟的時候別去動,不找麻煩,緣成熟了,很好教。修自己,自己修成了,得一切諸佛威神加持,眾生緣熟才能普度眾生。所以度自己才是真正度眾生,自己不認真幹,假的,不是真的。
《合贊》的這幾句,我們要怎麼去學習?「
法界唯心
」,法界就是全宇宙,全宇宙是心現的,真心現的,妄心變的,真心是自性,妄心是阿賴耶,這都叫佛華嚴。所以《
華嚴經
》也是相宗六經之一,它有六經十一論。「
以因行華,嚴果德相
」,這一句我們在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行業當中展現無遺,「
令顯著故。入此三昧
」,海賢老和尚入的是念佛三昧,跟華嚴三昧是一不是二。用念佛的手段叫念佛三昧,用華嚴止觀的手段叫華嚴三昧,是一不是二,入此三昧,現前就見到十方佛、見到佛土。為什麼他能見到阿彌陀佛?為什麼他能見到極樂世界?我們就搞清楚、搞明白,人家見到了一句話不說,這是我們要學的。見到之後到處說,佛就不來了,為什麼?著相,你退轉了。著相是六道凡夫,小乘就不著身相,須陀洹不著身相,身見、邊見、見取、戒取,他都放下了。見取、戒取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講的成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非常執著自己的見解,不能夠和融他人見解,就是自己成見太深,非得依我這個做法,這叫成見。須陀洹沒有了,何況羅漢、菩薩。
「
又《嘉祥疏》曰:此三昧皆飾法身,故云華嚴。
」飾是裝飾,這個三昧裝飾法身,法身沒有形相,這個意思很深很廣,要細心去體會。有心去想它,不行,愈想愈亂,距離就愈遠,不想,老實念佛,念佛三昧現前,華藏世界也現前。「
因此三昧,莊嚴法身故。以上諸說皆明華嚴三昧之義。其中《合贊》所謂法界唯心名佛華嚴,此表一真法界唯是自心,于此了達即華嚴三昧
」。這句話非常重要,《合贊》上所說的,法界唯心。為什麼?能大師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是法界唯心。一定要知道,全宇宙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全宇宙裡頭任何一法,乃至於一粒微塵,都是自性。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你從體上看它平等,它沒有差別,相有差別,性沒有差別。見性不著相,這是菩薩。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性相二邊都不著,這是法身菩薩,在一切法裡頭得大自在,這才是真正的圓滿,這是真實的受用。所以一定要知道,一真法界唯是自心。自心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隨拈一法,明白人點頭。隨便拈一法,真誠到極處,用真心,證實相。
「
如《嘉祥疏》
」,嘉祥大師說的,「
此三昧皆飾法身
」,這要體會它的意思,為什麼?法身沒有相,法身有無量無邊的功德,統統是從三昧來的,所以正受重要。譬如我們吃飯,蔬菜酸甜苦辣鹹,我們要是吃的時候,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酸甜苦辣鹹都不知道、都沒有,算不算開悟?不算。為什麼?你是白痴,怎麼酸甜苦辣鹹都不知道。那知道呢?知道,你是凡夫。那你怎麼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智慧;如如不動,不被酸甜苦辣鹹所轉。轉是什麼?我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能夠把酸甜苦辣鹹看作平等法,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心現識變,這真懂得了。入到口裡有沒有產生變化?有,不是我們的變化,我們是隨著物質酸甜苦辣鹹起念頭;他不是的,他這裡是生平等心,起喜悅相,法喜充滿。我們嘗到的味道是酸甜苦辣鹹,他嘗到的是妙法,不一樣。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並不難懂。飲食起居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不要挑剔。老和尚生日,大家給他做了一桌素菜,他一口都沒吃,這是不是執著?不是的,這是憐憫眾生,做這個示現。希望大家把這種嗜好放下,恢復平常,平常心是道,教我們這個,做的人沒做錯。
老和尚的表情,一生都是歡歡喜喜,只有這一次很不歡喜,為什麼?人走奢侈是險道,會增長貪心,貪心沒有邊際,那個麻煩就大。所以持戒要精嚴,生活愈簡單愈好,養心。心好,身體就好,精神就好,養心,不要重視物質,這個連現在的科學家都懂得。最近的這一、二十年,量子力學家提出來以心控物,我們的念頭可以控制物質環境。這個在佛法裡頭,就是經上常說的「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都是講這個道理。只要心善,只要心正,真誠,就能轉動所有物質現象,最貼近的,自己的身體,然後我們生活周邊的環境。這個道理,科學家到最近這十幾年、二十年才發現,佛在經上三千年前就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現在人看不懂。古人看得懂,為什麼?古人心清淨,現在人心的欲望超過古人千倍萬倍,這是事實。古人心沒有欲望,隨遇而安,什麼都歡喜,得到沒有歡喜相,失去也沒有悲傷,心永遠保持在平靜。儒家雖然沒有佛家這麼嚴格,他有禮,希望愈接近平靜愈好,不要距離太遠,因為儒沒有出六道輪迴,他修福報,人天福報。佛家是要修出離輪迴,出離輪迴一定要斷,伏不行,要斷。我們想往生極樂世界,永遠脫離六道輪迴,永遠超越十法界,戒定慧太重要了。
古大德跟我們說,三學一源,佛法就興旺。三學是說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化眾生教什麼?教戒律,教禪定,教經典,這三門。戒律成為一個宗派,佛的身就是清淨身、平等身;禪是佛的心,清淨心、平等心;教是言語,純淨純善。教裡面包括很多宗派,除了禪宗,除了律宗,全屬於教下,有賢首宗、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淨土宗也在裡頭,密宗,包括小乘,中國在過去,唐朝時代有俱舍宗,屬於小乘,教下很多。所以宗門教下,一就是三,三就是一,不能分的。戒裡面有禪、有教,教裡面有戒、有禪,一而三,三而一,統是世尊所傳。世尊滅度之後,祖師大德有專弘一樣的,所以三學鼎立。這是個衰相,還看不到衰,為什麼?大家都尊重,學禪的並沒有說我禪最高,你們都不如我。如果有這個念頭起來就衰了,流向自讚毀他,這就不好。所以可以分科,像學校教學一樣,中國古聖先賢的教學,典籍全部都收在《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就像我們佛教的《大藏經》一樣,統統歸在一起,是一不是二。分,愈往後分就產生成見,自讚毀他,自讚毀他就是衰敗的相。更嚴重的,現在我們看到了,現在的話叫內部鬥爭,佛法叫起鬨,一個道場彼此互相爭論,彼此不服,這是什麼?這個佛法就要滅了。所以中國有一句諺語說「家和萬事興」,決定不能不和。
今天世界社會動亂,人在這個世間沒有安全感,你說多可憐,多悲傷。我們是學了佛,感受比別人輕一點。怎樣能恢復到安定和平,像古時候太平盛世?我們在這麼多年當中只看到一個人,英國人,湯恩比博士。八十五歲過世的,一九七五年他八十五歲。晚年曾經三次到日本,他也到過中國。他一生研究文化史,他是個歷史學家,偏重在文化。人非常慈悲,有智慧。因為他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特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現核武,他對這個事情非常關心。核武戰爭沒有勝負,是人類自相殘殺、自相毀滅,如何來挽救?他想的一套方法,是從中國歷史上得到的啟示。他知道中國周朝晚年,周朝八百年,但是五百年是亂世,春秋戰國,民不聊生,人民痛苦。孔子生在春秋時代,孟子生在戰國時代。主權國家多了,很容易引發戰爭,為了利益衝突。所以他就想到,中國結束春秋戰國的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在行政上真正統一,雖然壽命不長,只有十五年。漢取而代之,在漢朝出現過盛世。唯有統一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就想到,今天整個地球要統一,核武戰爭就會避免。用什麼方法統一?什麼人來統一?他是英國人,他說用文化統一,用聖賢教學來統一,什麼人?中國人。
八十以後到八十五,這五年,他的信心非常堅固。有人問他,中國現在還很亂,在那個時代。他說不要緊,畢竟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它會回頭。他說這麼一句話。為什麼?一切法走不通了,回過頭來一看,老祖宗東西現成的。在他著作裡頭,訪問、談話、報章雜誌上都有刊載,討論全世界的古代文明,他看到全世界最優秀的中國,他叫東亞文化。東亞是以中國為主,還有三個衛星文化,韓國、日本、越南,他們在兩千年前就跟中國往來,就學習中國文化,而且非常有成就。他說中國、韓國、日本、越南,這四個要變成一個核心,同心同力,就能影響到全世界。中國統一,中國人心量大,在周朝那個時候就普遍能看到,中國人對國家說得很少,一開口就是天下。所以中國那個時候,八百諸侯統一成一個大國,就叫統一天下,一直到今天還保持統一,大一統。雖然改朝換代,文化沒中斷,教學的理念跟方法沒中斷,這個非常難得。
他的那些言論,我們看了,幫助我們對於中國傳統的信心生起來了。講得頭頭是道,稱讚中國的漢字、文言文,他們主張,漢字、文言文將來一定要變成世界共同的語文。如果好東西保存到後世,千年萬世,一定要用這個工具,這個工具是世界獨一無二,只有中國這種方法能夠保存。他舉個例子,譬如孔老夫子,二千五百年的人,現在如果跟毛主席見面,言語不通,寫字都能通、都能懂得,這個文字好!中國幅員這麼大,人口這麼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語言,但是文字統一了,語言不同,寫出來的字意思完全一樣。所以希望將來漢字、文言文,變成全世界通用的語文,世界語文。他說的,我們今天看到這個跡象了。他是英國人,我最近聽說,英國已經開始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統統學中文。有人問,英國主管教育的這些官員,你們為什麼這樣做?他們的回答,中文將來是世界語言,就像現在的英語一樣,如果你要不學,就跟不上時代。印度尼西亞上個月開始,七月,全國中小學學生,學中國的《
弟子規
》,正式列入課程,我們看了歡喜。回教大學要開漢學院,校長(也是印尼的回教大學校長)兩次到香港來看我,告訴我這個事情,還要建一個四庫圖書館,不可思議。我今天中午接待我們的市長,還有一位部長、有一位是國會議員,中午來訪問我們,我接待他中午在一起吃飯。我希望圖文巴宗教團結起來,將來對於世界和平會有很大的貢獻。這三位都歡喜,這是好事情。
中國的典籍是真實智慧,《四庫全書》、《大藏經》要認真努力專學一門,一門通了,開悟了,再廣學多聞。為什麼?不費力氣,全通了,一部書翻幾頁完全明瞭。過去龍樹菩薩開悟了,明心見性,他用三個月的時間,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全部讀完,我們相信。你看《
六祖壇經
》,惠能大師所說的,法達禪師一生專攻《
法華
》,見面向他請教,六祖說他不認識字,沒有看過這個經,你念給我聽。《
法華經
》二十八品,很長的一個分量,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就說:行了,不必念了,我全明白。人家學《
法華
》,學了十年還沒通,他只聽幾句他就明白,講《
法華經
》的大意,法達就開悟了。這種方法來學,一部《大藏經》三個月夠了。你沒有開悟學多難,三十年你都學不到,開悟之後三個月全通了。所以中國傳統教學,大乘佛法的教學,是以開悟為主要的目標,不開悟怎麼行!悟從哪裡來?從定來的。所以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佛法教學總綱領。我們走這個路子。我們學一部經、學一部論,目的是什麼?目的是得定。一門深入,讓心定下來,除這一樣東西之外統統放下,開悟之後再廣學多聞,跟四弘誓願裡面所說的意思完全相同。希望我們同學,尤其年輕同學要多想一想,真正能夠接受這個方法,沒有一個不成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智慧、德相都是平等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05。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0五集)【日期】2014/9/8【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0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三十四
頁倒數第三行,從第二句開始:
「
如《嘉祥疏》云:此三昧皆飾法身
」,此三昧就是說的華嚴三昧。下面是念老的話,
「蓋謂此三昧悉莊嚴法身
」。什麼是法身?「
法身即本妙明心
」,說得白一點,就是自心,就是自己的心。這個心廣大沒有邊際,確實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兩句話來形容它非常恰當,《
華嚴經
》上說得非常詳細。「
故知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出,復又會歸此法界也
」。這個法界就是今天科學家所說的全宇宙,它太大了,沒有邊際,宇宙之間所有一切萬事萬物都是它所生所現。《
華嚴經
》上所說的,遍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從心想生。心能生能現,想能變,想就是識,所以宇宙從哪來的?心現識變的。心是真心,識是妄心,用真心的是佛菩薩,用妄心的是六道凡夫。凡夫成佛,大乘經上說得很清楚,只要念頭一轉,就成佛了。把妄心放下,真心就現前,這個人就成佛了。
妄心是什麼?我們在講席裡頭講得很多,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起心動念。雖然說出了起心動念,我們有沒有概念?沒有。我們的概念完全錯了,以為我現在起個心、動個念頭,不是的。這是大乘經上所說的最初一念不覺,這個一念我們也沒有概念。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有這麼一段,世尊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佛這句話問了好幾個問題。我們凡夫心有一念,起一個念頭,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念頭,概念當中的念頭。佛就問,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念?那個幾念是微細的念頭,就是一念不覺。有多少個一念不覺,你才有一個念頭的概念,我起了個念頭。有多少個念頭,微細的念頭,這是幾念。幾相?相是物質現象,有幾個相。還有幾識?幾相識耶,相就是五蘊裡頭的色,識是受想行識,合起來就是五蘊。一念當中,我們動一個念頭,一念當中,有幾念?幾相?幾個識?
彌勒菩薩的回答,佛跟彌勒菩薩這個問答是說給我們聽的,說出宇宙的真相,諸法實相。也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句話要記住。萬法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佛法也在內,沒有一法是例外的。這一切法從哪裡來的?是自性生的,自性就是此地講的自心,自己的真心。禪宗所說的明心見性,見的性是什麼?就是自心,你真的明白了,真的覺悟了,一切法是我自心變現的。故知一切法,一切法裡頭有佛法,沒有一法是例外的,無不從此法界流出。法界就是真心,現在科學家稱作零點,畫一個零,自零點出生,就是一念不覺。一念不覺非常難懂,宇宙出現了。如果諸位讀過賢首大師的《妄盡還源觀》,你會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概念。從一體起二用,一體就是自性,就是真心,也叫法界。一切法就是惠能大師講的萬法,世出世間一切法,這一切法無量無邊,無有數字,太大了,太多了,說不盡。不但我們說不盡,諸佛如來共同來給我們演說,演無量劫也演不盡,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這是真相。但是所現的這些現相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六道、十法界的相是幻相,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而是八識五十一心所把一真法界扭曲了,變成這個幻相。佛在《
金剛經
》上用夢幻泡影來做比喻,比喻得好,說明這個現相是假的,了不可得。這個現相從哪裡來的?一念不覺而來的。
這一念裡頭有幾個微細念頭?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一彈指,一彈指時間很短,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你記住這個數字。單位是百千,百千就是十萬,一百個千,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乘出來,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細念,微細的念頭。菩薩接著說的是「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現象,五蘊裡頭的色相。我們經教裡面所講的六根六塵,六根六塵就是相,每個念頭都有色相,就是有六根六塵的相。同時,「形皆有識」,形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裡頭統統有受想行識。我們今天這個世間科學,在時間上來說,是用秒做單位,諸位想想,一秒鐘我們能彈幾次?年輕人,體力好的,可以彈幾次?可以彈七次。三百二十兆乘七,三七二十一,你們自己好好算算,三百二十兆乘七,一秒鐘,二千一百多兆,一秒鐘。這說什麼?生滅,前念滅後念生,這個念頭裡頭有物質現象、有精神現象,就是它具足了色受想行識。大乘經上講的科學。
今天中午電台的記者來訪問我,問我佛經裡頭有沒有科學?有,這是物理現象。我們這種生滅就在我們眼前,我們看不到,我們聽不到,我們連意根想都想不到。為什麼?它太微細了,一秒鐘的頻率,前念滅後念生,這個生滅的頻率,一秒鐘,記住,二千一百多兆次。這是佛在經上說出來的,被現代的量子力學家證明了,我看的是德國普朗克博士的報告。普朗克有個學生很出名,比他還出名,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老師。這個人一生專門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研究這個問題有四百年了,一代一代接著去研究,到他手上把謎底揭穿了。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假相。所以他看到真相,告訴大家,這個世間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這是真的,跟《
金剛經
》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得出相同的結論。
物質到底是什麼回事情?是念頭產生的幻相。這又跟佛經對上號了,佛經上所說的「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從念頭來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這都是大乘經上說的,被他證實了。他用什麼方法發現的?方法跟佛經上講的一樣。佛經上是把這物質把它分,分成七分,從牛毛塵,牛毛塵分成七分,七分之一,羊毛塵;羊毛塵再分七分之一,兔毛塵;兔毛塵再分成七分之一,水塵;水塵再分成七分之一,就是金塵。分,分到最後不能再分了,再分怎麼?沒有了,就叫做鄰虛塵、極微色、極微之微,這些名詞佛經上的。他們就用這個方法。
八十年前,科學家發現原子,以為原子是物質最小的。隨著以後科學技術的進步,儀器,精密的儀器把原子打破,原子打破發現原子裡頭有原子核、有電子、有中子,它不是最小的。這八十年,科學進步可以說突飛猛進,把原子核、電子、中子統統打破來看,發現更小的物質組成這些東西的,科學叫它做粒子,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有幾十種。這個東西還不是最小的,還能把它打破,打破之後看到了微中子。微中子再打破,就沒有了,這就是佛經上講的極微色、鄰虛塵,找到了。這個東西打破之後,物質現象沒有了,看到什麼?看到念頭波動的現象。這才恍然大悟,物質從哪裡來?從念頭產生的。產生這種現象,它存在的時間多久?那就剛才跟諸位說了,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它生滅已經是二千一百多兆次,一秒鐘。就在我們眼前,我們完全不能覺知,這叫什麼?迷。這個迷我們才有個概念了,什麼叫迷?就在你眼前,包括我們身體這個現相,都是在二千一百多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鐘它生滅已經有二千一百多兆次,我們怎麼能知道?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再過三十年,差不多,這個時間,科學再往前進一步,把這個事實真相完全證明了,科學家都承認了,科學家就提出一個理論,叫「以心控物」。這就是佛法講的神通,從科學證明我們念頭可以控制物質。頭一個控制身體,可以能叫人長生不老,可以讓人永遠不生病,可以讓人永遠不需要飲食,就跟極樂世界的人一樣。但是他還沒有能夠發現真心裡面有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能量、無量相好,科學家沒發現。這些東西能不能發現?我們要看往後的發展,也許能發現。雖發現,得不到受用,為什麼得不到受用?煩惱沒斷。
這樣的境界大乘經上有,經上佛告訴我們,什麼人能夠看見?不要用機器,這些儀器不用,你肉眼就能看見,什麼人?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的人他真得受用,了解事實真相,自性的德用他完全恢復,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第一個壽命無量,他把無明煩惱,就是起心動念放下了,分別執著放下了,證無上菩提,智慧、功德、能量統統現前。舉一個例子,分身,他能像阿彌陀佛一樣分無量無邊身,幹什麼?拜佛去,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有多少剎土他就分多少身,每一尊佛那裡,他都能夠到那裡去供養、去禮拜,去聽經聞法,有這個本事。真身呢?真身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講堂裡頭沒動,佛在那裡說法,他坐在那裡聽,沒動。但是分身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去做佛事去了,這個佛事就是供佛修福,聞經開智慧,福慧雙修。
那我們首先就想到,我們幾時才能證到八地?大概要無量劫。證得小乘初果,從初果提升到四果阿羅漢要多長時間?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人間壽命短,天的壽命長。忉利天距離我們不遠,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間一百年,壽命是一千歲。忉利天的一千歲,也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就想想忉利天人的壽命比我們,無法相比,他太長了。不稀奇,夜摩天比他長一倍,兜率天又比夜摩天長一倍。那你就曉得,須陀洹命終之後生天,天上命終之後又到人間,七次往返才能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沒有出十法界。他在十法界聲聞法界,上面緣覺、菩薩、佛。
十法界的佛斷無明,也就是六根接到六塵境界,真的不起心不動念了。看得清楚是智慧照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剎那剎那在換片子,不是真的。像我們看電視一樣,電視一秒鐘生滅多少次?現在的電視是數碼,一百次,一秒鐘一百次,我們完全沒有覺察到。那我們自性,這個宇宙自性生滅的真相,一秒鐘是二千一百兆次,我們怎麼會知道?今天最好的電視是一百次,一秒鐘一百次的生滅,我們看到非常逼真。過去的老的電影是用動畫做的,不曉得諸位有沒有這個印象?現在沒有了,現在淘汰掉了。這是電影的底片,幻燈片,這個在放映機裡面的速度,一秒鐘是二十四次。也就是一秒鐘,鏡頭打開,這一張幻燈片影像打在銀幕上,再把它關起來,再打開,放第二張,速度很快,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看到就很逼真。今天的電視比這個東西進步,今天電視是一秒鐘一百張,我們完全看不出來。這個東西被科學家證明了,所以佛法裡頭有高等科學、有高等哲學。
佛法普世的教育是教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人要懂得這三種教育,不敢作惡,他會行善積德。我們今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是業,起個念頭,阿賴耶裡面就含藏一個種子。阿賴耶識種子有多少?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如果阿賴耶的種子有相,再小再小的現相,像極微之微這麼大,小到不能再小,盡虛空法界都容納不下,你就知道這個東西多可怕!輪迴從哪裡來的?就從這兒來的。善念、善行結的善種子,感得的是三善道的果報;不善的念頭、行為,結的是惡種子,感得的是三惡道的果報,六道輪迴就這麼來的。要知道六道輪迴根本沒有這個東西,完全從自己業報裡頭產生的。雖然產生的,它剎那生滅,一秒鐘生滅二千一百兆次。
真相只有佛說出來,今天科學家對佛教另眼相看,科學家努力四百多年才發現微中子,就是佛經上講的極微色。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講得比他還清楚,這能不佩服嗎?所以一切法是從自心,這個自心就是自性,惠能大師講的自性,流出來的,真心流出來的。成佛之後又回歸到此法界,成佛是什麼?回歸到自心,明心見性。回歸自心之後,還會不會再迷?《
楞嚴經
》上有,有這麼一段,這些菩薩們向佛請教,成佛之後會不會還再有一念不覺,又起了無明?佛舉的比喻很好,舉比喻金礦,經過開採提煉,提煉出真金,真金不會再回到金礦,佛用這個比喻來告訴我們。佛陀的教育是教我們明心見性,要懂得。
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古人把它分作三大類。第一類是戒律,戒律是佛身,佛的威儀、舉止,就是有規矩。第二個是禪,禪定是佛心。為什麼?因為自性本定,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為什麼要修定?因為你的真心是定的,你的妄心是動的,起心動念是妄心,不起心不動念是真心,真心是禪。第三類就是教,教就是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在中國大乘分成八個宗,八個宗裡頭,除律宗、除禪宗其他的都屬於教,淨土也屬於教。如果加上小乘成實宗、俱舍宗,這兩宗唐朝時候有,唐朝末年就沒有了,宋以後就斷了,南洋小乘傳的是這個。所以中國古時候是十個宗,現在佛法要興起來,我們也希望十個宗統統能興起來。唐朝這些祖師大德把小乘放下有他的道理,因為中國的儒跟道可以代替,是中國自己東西,學起來方便。用儒跟道的基礎再接大乘,這一千多年的實驗做得很成功。這一千多年當中,在家出家,高僧高士,有可觀成績的人很多,證明儒跟道確實能夠代替小乘。
在中國,這是古時候,現在沒有了,方東美先生告訴我,兩百年前,這兩百年前是六十年前說的,現在要把這六十三年加進去,那就是兩百六十三年之前,寺院庵堂沒有不講經、不教學的,佛教是教育,哪有不教學的?經律論三分,三分是一體,都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所以,戒裡面有禪有教,教裡面有戒有禪,禪裡面也有戒也有教,一而三,三而一,三學一源,源就是自性,就是真心,不能分的。為什麼要這樣分?身口意三業,戒是身,禪是心、是意,言是教,佛用這三種東西幫助眾生回歸自性。不能獨立,三個都獨立,彼此不相往來,古大德告訴我們,佛教就衰了。如果再要自讚毀他不能相融,佛教就危險了。到內訌的時候,彼此不服,個個都以為自己對,別人不對,佛法就滅了。所以我們很冷靜的觀察,今天佛法是往下存還是滅絕?就在這個時代,我們也可以說最近的十年,十年不能回歸,佛法就消失了,就沒有了。
佛法的東西真好!古聖先賢,中國、外國,留存下來的文化寶藏,這是純真無妄,從自性流出來的,不是從妄想流的。從妄想流出來的是知識,從真性流出來的是真實智慧,要真正有發大菩提心,續佛慧命,弘法利生。身表的是戒,心表的是禪,開口言論表現的是教,這個人是什麼?這個人就是真佛,這不是假佛。
末法的成就,我們非常客觀的態度來看,我學佛六十三年了,二十六歲開始學的,三十三歲出家就教學,教佛學院,在台灣各地方講經。這個淨宗是難信之法,我跟諸位說了多少,我是學佛三十年才相信這個法門,不容易。早年沒出家之前,懺雲法師把淨宗教給我,我沒有接受。我入佛門是從哲學入的,那個時候認為看作這是高等哲學。以後親近李老師十年,十年當中老師勸過我好幾次,不止三次,勸我學淨土,我都陽奉陰違。這是受方東美先生的影響還存在,方老師介紹我的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
》,他喜歡,我也歡喜。
《
華嚴
》講過兩遍,可惜兩遍都沒有講圓滿,它太大了。我第二遍講的時候講了四千多個小時,只講到五分之一。照那個進度估計,這部經從頭到尾講完,講一遍要兩萬個小時,真不容易。那裡頭真是其味無窮,《
華嚴
》,華藏世界,華嚴性海。古大德都肯定、都承認《
華嚴
》是一切經的根本,叫根本法輪,一切經都是《
華嚴
》的枝枝葉葉,《
華嚴
》是總的根本。我學了三十年,是第一次講,第一次我記得我講了十七年,講了一半,《八十》講一半,《四十》也講了一半,我相信淨土了。在《
華嚴經
》上看到文殊、普賢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成就的,當時我看到這個經文寒毛直豎,非常感動。文殊、普賢是我心目當中最崇拜的菩薩,他們修什麼法門?結果一看,原來是修極樂世界念佛法門。我這才真正回過頭來,感謝懺雲法師,感謝李老師,他們苦口婆心教我,我現在真的接受了,看到文殊、普賢學這個法門。
今天在這個時代,我非常非常感謝海賢老和尚為我表法,他這個一百一十二歲,九十二年一句阿彌陀佛不拐彎。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沒有讀過一部經,沒有拜過一次懺,也沒有聽過一次經,就一句佛號。我看這個《永思集》,《永思集》一開頭介紹他,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幹。凡是有這個條件的人,在大乘教裡頭上上根人,為什麼?他一定會成就。不能成就的是什麼?不老實、不聽話,也不肯真幹,常常換題目。我在前面三十年就是這樣的人,好在我涉獵的不太多,為什麼?我學東西的時候都要向李老師報告,得到李老師的同意。他看我十年,我要選擇錯誤,他會告訴我。歸心淨土之後,我看一些淨宗的典籍,其他的我就放下了。看到海賢老和尚,那時候他還沒有往生,我八十五歲的時候,他還在世,他是去年往生,我八十七歲。八十五歲就真回頭了,為什麼?想一想來日不多,你們年輕有時間,可以慢慢學,我沒有時間了。所以徹底放下,把《
華嚴
》放下了,專門攻《
無量壽經
》這個會集本。這個本子李老師傳給我的,我沒有辜負他,我把它傳遍全世界,流通超過百萬冊。
早年在美國,一九八0年代,遇到黃念祖老居士。在沒有遇到之前,我知道有這個人,老師跟我提過,李老師提過。他是梅光羲的外甥,夏蓮居的門生,梅光羲老居士是李老師的老師,梅老居士跟夏蓮公是同學,是師兄弟,兩個都有很高的成就。《
無量壽經
》前面有一篇長序,是梅光羲寫的。我們在這個時代,遇到這部經,遇到這部註解,遇到賢公給我們表法,福報太大了!
我們無數次的給諸位做報告,淨宗法門往生條件只有三個:真信、真願,不能有絲毫懷疑,不能有絲毫虛偽;持名,就是這一句佛號念下去。諸位要曉得,一專,二就分心了,再三、四那就很難了,跟佛結個緣。一定要相信,這是一切諸佛的讚歎,不是一尊佛,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的,一切諸佛如來稱讚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什麼意思?這一句佛號裡統攝一切諸佛佛號,都在裡頭了,你一個都不漏。我們過年,過去在台灣,寺院裡頭習慣拜萬佛,《萬佛懺》,《萬佛懺》裡面有多少佛名?一萬二千多,佛的名號。十方諸佛無量無邊,拜萬佛漏掉多少沒拜,不圓滿。怎麼圓滿?拜這一尊阿彌陀佛就圓滿了。為什麼?這個名號是一切諸佛的通號,是一切諸佛的總名號,念阿彌陀佛全都念到了,十方三世一尊佛都不漏。我把這個搞清楚、搞明白了,我每天念佛阿彌陀佛,遍法界虛空界全念到了;我拜佛就拜阿彌陀佛,我現在每天是拜佛一個小時,早晨五點到六點。用心要專,天下無難事,就怕心不專,心不專、心不一,你怎麼能得三昧?你怎麼能開悟?
這種教學的理念、方法都是自古傳下來的,佛如是,中國傳統亦如是,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定要一門,目的?目的是開悟,就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個書裡頭意思豁然開悟,都明白了,是要這樣學法。開悟之後,看別人註解,你這一看就曉得哪個註得對,哪個地方註錯了,哪個人他的境界到什麼地方你全曉得。一定是以悟為宗,宗就是最重要的,不能不開悟。悟從哪裡來的?清淨、平等。所以經題好,修什麼?修清淨心、修平等心。到清淨、平等是定,後面那個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是成佛,你看目標就在經題上。得清淨平等覺,那個果報是什麼?經題上半段,「大乘」,大乘是究竟圓滿的智慧,自性裡本有的統統開發了,你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量壽」是自性第一德,真的無量壽,不是假的。後面「莊嚴」,莊嚴就是美好,相好莊嚴,這個相是自己的身相,是居住環境境界相。為什麼?統統是性德流露,裡頭不摻雜阿賴耶,叫一真法界,叫清淨法身。
我們多幸運,無量劫來你修的是什麼樣的福報,你今天能夠聞到這個法。聞到這個法的時候,要有善根,你決定成就,善根就是真信、真願、老實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往生沒有一個不成佛。成什麼樣的佛?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阿彌陀佛是究竟圓滿佛。機緣就在我們面前,不能錯過,錯過就太可惜了。我到八十五歲完全回頭了,我心裡嚮往的是極樂世界,其他的事情,學海賢老和尚,什麼都好。事,正面的好,負面的也好,善的好,惡的也好,為什麼?都等於零,都不是真的。迷悟在人,計較、分別、執著那是迷得深,統統放下,那是迷得淺。所以我介紹給同學們,把海賢老和尚的光碟當作《
無量壽經
》來學習,每天看三遍,不能少過三遍。每天不間斷,一年,一年就是一千遍,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每天念佛號一萬聲,把這個看三遍,一年之後,往生極樂世界你就有把握了。海賢老和尚告訴我們的,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我們能不相信嗎?
傳統文化的復興不容易,佛法振興也不容易,要什麼人來做?要菩薩來做,凡夫做不出來的。菩薩,像海賢那樣,那是菩薩,一定專攻一門,三年五載的時候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像什麼?全通了,一經通一切經通,任何經論拿到你面前你全通了,一點障礙都沒有,這叫徹悟,明心見性。這樣的人能出幾個,學術界的人他就覺悟了,這是求智慧,不是求知識。知識要靠記憶,廣學多聞,但是知識有侷限性,有後遺症。今天世界問題,知識不能解決,要智慧,智慧沒有侷限性,智慧沒有後遺症。所以希望大家遵守佛的教誡,你就能開慧。
不用佛的方法,自己搞一套方法,不可能,你自己可以試試看。還年輕不要緊,花個十年、二十年時間實驗,如果實驗不成功,趕快回頭,老實念佛,就學我這個樣子。我是做了三十年實驗,知道這個路我走不通,我不能說別人走不通,我承認我自己不行,不是上上根人。我要走一條穩當的路,穩當的路無過於念佛。念佛人縱然造作五逆十惡,這經上講得很好,臨命終時一口氣還沒有斷,這個時候回頭懺悔都來得及,我見過。我在美國,跟諸位報告多次,周廣大居士,在馬里蘭州,一九八四年是八五年我碰到的,癌症末期,沒有宗教信仰。到臨終的時候,家裡人求佛、求神仙,希望有奇蹟出現,找到我們。我們派幾個同學去看,這一看才知道病確實嚴重,不可能好了。我們就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勸他往生。他一聽就歡喜,馬上就接受,告訴他太太、小孩,不要再去找醫生找藥了,念阿彌陀佛,幫助他往生。三天三夜,他走了,全身柔軟,瑞相很好,火化有舍利。
在美國我看到往生的好幾個,真的,不是假的。有兩個是預知時至,自在走的,跟海賢一樣,沒有人助念,因為她沒告訴人。她遺囑裡頭寫得很清楚,阿彌陀佛三個月,大概三個月的時候就通知她,所以她自己知道哪一天走。自己準備後事,不讓家人操心,是一位老太太,七十多歲。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
總持
』,就是梵語「
陀羅尼
」。陀羅尼中國人把它翻作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我們要說,整個佛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法,包括阿彌陀佛,包括釋迦牟尼佛,究竟的總持是什麼?給諸位說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究竟總持。為什麼?一切法都從阿彌陀佛延伸出來的,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這一切法的根,源頭。你搞別的,枝枝葉葉。
佛慈悲,世間有一類眾生,可能包括我們自己,對什麼?對神通好奇,對占卜好奇,希望知道未來的事情,求籤、問卦,搞這個。地藏菩薩慈悲,你們不是喜歡嗎?他也搞一套占察方法,《占察業報經》,恆順眾生,滿足你的願望。那準不準?不一定,在一個字,誠,誠則靈,你的心真誠就靈;心不真誠,用這個方法也不靈。這個東西我也搞過,剛剛到台中來研學,周家麟,我的同學,他還將《占察善惡業報經》講了一遍,他有講義流通,我們在一起學習。現在我用不用這個?現在我用阿彌陀佛,那個感應比這個高一萬倍都不止,不能比。這些東西要放棄,海賢老和尚講的,什麼稀奇、感應不要求,一切都是自然的好,這話說的是真言。
前清慈雲灌頂法師,這在佛教裡頭很有名氣,他的著作非常多,日本《卍續藏》收了大概將近有三十種。我講《
大勢至圓通章
》,還有講一部什麼經的時候,我參考他的註解,好像是《
觀經
》,參考他的註解。註解裡頭有句話,我們凡夫造作罪業極重,所有一切懺法都失了效,所有一切經都沒辦法救你,最後他說還有一法,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能幫助你,能救你,灌頂法師說的。看看時間久了我都不記得了,《觀經直指》,大概《觀經直指》裡頭,我講《
觀無量壽經
》參考他的,說的是真話。
我講《
大勢至圓通章
》我就用他的註解,他有《疏鈔》。《疏鈔》裡面最後一頁,他列舉出念佛人一百種果報,第一條就是無間地獄,一百條最後一條上品上生。我看到這個,不懂,我向老師請教,我說老師,念佛這還能錯嗎?念佛怎麼能念到地獄?老師一聽到這個話說,這是大問題,這不是小事,我不跟你一個人講,他說你交給我,我講經的時候給大眾講。問題是你用的是什麼心?打著佛教的幌子,欺騙一切眾生,搞名聞利養,這是無間地獄,這是欺騙眾生,拿著佛法欺騙眾生,這罪很重。老師這麼一講,我們才明白。回歸到經教,佛法是心法,完全在用心,你日常生活用什麼心,工作用什麼心,處事待人接物用什麼心。海賢老和尚就是一個念頭阿彌陀佛,吃飯穿衣,阿彌陀佛;工作,阿彌陀佛;待人接物,阿彌陀佛。一句佛號不拐彎,念到底,所以他能夠得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阿彌陀佛很熟,常常見佛,臨走的那些天,他就講,常常見佛,佛又來叫我了,叫我準備這幾天就要走了。我們相信老和尚不會騙人,老和尚說的話句句是實話。他的表法,在這個時候表僧讚僧的法,佛法將要滅亡了,僧讚僧能救佛法,我們要救佛法,就要互相讚歎。
以前我們不懂,接觸佛教少,很多事情都不知道。李老師在台中,我跟他十年,凡是經過台中這個地區的高僧大德,老師一定供養,請他們吃飯,我都在座,不請他們講經說法。我向老師請教,為什麼?老師講了,過去請過一次,我們自己的這些蓮友,聽了一次,心都動了。他用了半年的時間把他們再拉回來,以後再不敢了。所謂「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我這個法好,你們的法不行,聽眾一聽心就亂掉了。所以這個我們就從他這學到的。
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講經,香港禪宗大德聖一法師,他聽我講經,我講《
楞嚴
》,每天都來聽。聽了一個多星期,通知他所有的信徒,勸他們有時間都要來聽。法師裡頭勸信徒來聽我講經只有他一個,沒第二個。他邀請我到他的道場去結緣,我說好。禪宗道場,他還有四十多個人坐禪,每天坐香,其中還有兩個外國人,非常難得。他那個地方叫寶林寺,在寶蓮寺的後面,走路,車開不進去,這是小路,羊腸小道,要走半個多鐘點,一般人不肯走路的就不會進去,環境非常優雅。請我在禪堂裡面跟大家講開示,好在我還有點口頭禪,我講過《
六祖壇經
》、《永嘉禪宗集》、《證道歌》,這我都講過。我讚歎道場,讚歎聖一法師心胸開闊,能夠接納不同宗派的法師來講開示,非常難得。讚歎法師,讚歎大家跟他修行,這叫僧讚僧。讓他的信徒,對他們修學的這個宗派、對他們的老師信心增長,這是正當的。這是什麼?這是李老師教的,我們才懂得。
所以以後別的道場請我講經,他是哪個宗派我就讚歎這個宗派。為什麼?全是佛說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金剛經
》上說的。眾生根性不相同,所以佛開無量法門,每個法門都是好的,都是教你成無上道。所以法門不需要比較,平等法。比較是我們自己妄想、分別、執著在作祟,不是好東西,怎麼能傳得下來?歷代祖師大德高人太多了,他們能讓你留下來嗎?愈是古老東西,那東西就愈有價值,這是我們不能不懂的。老和尚講,有幾個人到他來佛寺,來的時候你們要守我的規矩,告訴大家,到哪一個道場要守那個道場的規矩。你不守那個規矩,你破壞了規矩,那你是來破和合僧,你是來破佛法。你在佛門裡一點功德都沒有了,你是魔,你來破佛法的,你來滅佛法的,這就錯了。所以要懂得尊重別人,對人基本的禮貌要有。我們要介紹一個法門,自己學得很好,介紹給大家,要向這個道場的住持,先要向他報告,他同意、歡迎,好。他要不同意,不可以說,這對人尊重。
現在道場規矩沒有了,學戒到哪裡學?學禪、學教都沒有地方。我在台灣不得已,跟李炳南老居士在家道場學,出了家之後再回去,住滿十年。老居士慈悲,對於後學愛護,不容易。我這三個老師,缺一個我都不能成就。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不是他,我總認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根本就沒有意思接觸。我跟他學哲學,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讓我認識佛教,讓我對佛教生起敬仰的心。接著章嘉大師,跟他三年,也是每個星期見一次面,至少給我一個小時時間;他要沒有客人,沒有重要事情,他給我兩個小時。三年如一日,奠定基礎,以後到台中十年才有這麼點成就。如果沒有前面的基礎,根基,不可能,很難。
所以,緣分很重要,跟自己發心有關係。章嘉大師告訴我,真正發菩提心,捨己為人、為教,你的一生佛菩薩替你安排,你不要操心。我完全接受,我一生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都是佛菩薩安排。我要是想自己怎樣做,佛菩薩不安排了,那我得操心了。這樣我一點都不操心,樂得自在。佛菩薩安排的順境,在順境學不貪戀,順境貪戀不能離輪迴;逆境沒有怨恨,不跟人結冤仇,冤家宜解不宜結。無論是毀謗或者是其他的傷害、障礙,統統接受,歡喜接受,消自己的業障,增福慧。總而言之,生活在平常心,平是平等,常是永遠保持清淨平等,決定不受外界影響,菩提道才會一帆風順。
小小境界現前就受干擾,就受影響了,這個很不容易。如果有這樣情形怎麼辦?有這種情況的人非常之多,現在有辦法,以前問我,我也沒辦法,現在有辦法。專聽海賢老和尚的光碟,這個法子太妙了,有很多人給我打電話,寫信告訴我好!他們一天有聽十遍的。自從我勸導大家之後,已經有念幾百遍的,聽幾百遍的,愈聽愈歡喜,愈聽遍遍都有悟處。那個悟處有沒有止境?沒有止境。為什麼?從自性流的。只要是從自性流的,就無量無邊,無有限量,所以你會法喜充滿,你會常生歡喜心。真正抓到佛法的總持法門,一切諸佛的總持法門,那就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千萬不要忘記這一句,太難得、太難得了。
下面說,「
陀羅尼有四種
」,第一種「
法陀羅尼,又名聞陀羅尼。於佛之教法,聞持而不忘也
」,學了之後永遠記在心上。初學的人切忌多,貪多嚼不爛。實在講,佛法在修學指導的原理原則上,四弘誓願,就是最高的指導原則,告訴我們怎麼做法。首先要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度眾生你就不會害眾生,要發這樣的大願。發這個願之後要有行動,行動從哪裡開始?從持戒下手,「煩惱無盡誓願斷」。持戒是斷煩惱的,如果持戒生煩惱,你就顛倒了,哪有這個道理,戒是清涼的。持戒生煩惱,馬上懺悔自己錯了,不是戒錯,不是經典錯,不是佛錯,你自己錯了。戒是幫助我們斷煩惱、證菩提的,所以因戒得定。定是什麼?就是《
無量壽經
》上的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平等也分三輩九品,像佛說的八地以上,那是上上品的清淨、上上品的平等,那個覺跟如來果地上覺非常接近;也有下下品,我們真正肯修的話,下下品能得到,從下下品希望年年上升,有進步。到功夫純的時候,煩惱真的少了,月月上升,這個時候真的法喜充滿。
不但是佛經是一,世間所有宗教經典都是一樣的,你一門通了門門都通,我們講他們的經典,他歡喜聽。我講《古蘭》,不少穆斯林喜歡聽,我講《新舊約》、講《玫瑰經》,天主教、基督教人都喜歡聽。所以一門悟了,門門都悟了,要求這個。不重知、解,不重,重在自見,其義自見,自見一定是清淨平等心。心不清淨、不平等,不生智慧,生煩惱;心清淨、心平等,生智慧,不生煩惱,這個要知道。
根本,佛的根本、中國儒道的根本,都是在孝,都是在敬。孝是什麼?一體,整個宇宙一切眾生跟我什麼關係?一體,一個自性變現的,這孝。知道孝,敬自然而生,表現在外面,恭敬,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沒有不恭敬。對事認真負責,是恭敬;對物,把它都放得端正,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對它的恭敬。這些全都在海賢老和尚身上看到,這能不看嗎?他的表法是阿彌陀佛囑咐他的,他不辜負阿彌陀佛,真正把《
無量壽經
》這上面無論是理是事,點點滴滴他統統落實了。我勸大家把光碟當作《
無量壽經
》來看待,這個話是真話,不是假話,是實實在在的老實話,真能幫助我們這一生往生淨土,圓滿成佛。聽一千遍,聞持而不忘,法陀羅尼你拿到了。
第二個「
義陀羅尼
」,義是什麼?裡面講的義理,講的道理,「
於諸法之義,總持而不忘也
」。
第三個「
咒陀羅尼,於咒總持而不忘
」。這個咒就是南無阿彌陀佛,你們想想,這一句是不是咒語?咒語,無上的咒語。藏傳裡面很多仁波切他們接受了,很難得,這些接受的人都是佛的代表,來為我們表法的。下面跟我們說明,「
咒者,佛菩薩從禪定所發之秘密言句,有不測之神驗,名為咒陀羅尼
」。彌陀名號深廣無盡,這一句裡頭含無量義,確確實實是第一總持法門。照字面上看,你看,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這從字面上翻。為什麼不翻出來?尊重不翻,用梵文的原音音譯,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念阿彌陀佛,都行,都一樣的。阿彌陀佛是什麼?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是我們自己的本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他怎麼不理解萬法,對於諸法的義理一定通達明瞭。所以只要見性就全通了,走這個路子是捷徑。「
義翻之名,有四
」:有翻作「
明
」,光明的明,有翻作「
咒
」,有翻作「
密語
」,有翻作「
真言
」,這統統是一般講的咒,咒是密語,是真言。
第四「
忍陀羅尼。安住於法之實相,謂之忍,持忍名為忍陀羅尼
」。忍是禪定的前方便,所以在六度裡頭,忍辱波羅蜜後面就是禪定波羅蜜,後面是忍辱、精進、禪定。《
金剛經
》上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海賢老和尚能忍辱,人家打他兩耳光,不計較。旁邊人看到不服氣,要去找他來理論,老和尚說不必了,出家人要有度量,要能包容。什麼都能忍,造謠生事、毀謗,能忍,沒有辯別,那是謠言,不是事實,何必去辯別。時間久了,真相自然大白,那個時候明瞭了,才讚歎老和尚,忍辱功夫真好。六度萬行,在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跟任何人,看什麼都好,沒有不順眼的,沒有不高興的。一生沒發過脾氣,沒有跟誰紅過臉,你怎麼樣侮辱他、對待他,他對你都是笑咪咪的。為什麼?他知道一切相是假的,不是真的,就能忍了。像科學家所說的,這個世界上有沒有物質這個東西?沒有,物質是假的,剎那生滅。一秒鐘,這個現相,整個宇宙的幻相,已經換了二千一百兆次,一秒鐘,哪一個是真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你明白這個道理,才能夠徹底放下,放下就是。
末後這一段,『
百千三昧
』。「
《會疏》曰:百千三昧者,眾生無量,心行不同,有利有鈍
」,這是心行,「
於諸結使
」,結使是煩惱、習氣,「
有厚有薄。是故菩薩行百千種三昧,斷其塵勞
」。這就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菩薩教化眾生,對症下藥。症狀很複雜,不是一種方法能治好的,所以菩薩要行百千種三昧。菩薩沒有一樣不知道,沒有一樣不通,你現在需要什麼,他現在給你;過幾天之後,他又換個方法給你,他幫助你,提攜你,他的善巧方便很多,對症下藥。
方東美先生叫我學《
華嚴
》,《
華嚴
》最適合知識分子。我到台中去了之後,學小部經,一個月學一部,法喜充滿,這一部我就能夠從頭到尾講得還不錯。我講老師聽,同學聽,老師聽。沒有出家之前,住十五個月,學十三部經。出家之後,再回去學大經,我很想學《
法華經
》,老師正好講《
楞嚴經
》,他說你就學《
楞嚴
》好了,《
楞嚴
》跟《
法華
》分量差不多,都是大部經。他講了三年,他星期三晚上講經,第二天星期四我複講,所以他講一遍,我也講一遍,老師、同學認定沒講錯,所以到外面敢講大經。
我第一次離開台灣到香港,一九七七年,那一年我五十歲,在香港講《
楞嚴
》,四個月,每天兩個小時。前面兩個月,在倓虛老法師的佛教圖書館講,後面兩個月,在壽冶老和尚藍塘道的光明講堂接著講,跟香港結了法緣。以後,就是每年到香港去講一個月。我記得到澳洲也是講一個月,當中還加新加坡,這是在這個地區。《
楞嚴
》我記得前後大概講過七遍,還是念念不忘《
華嚴
》,講《
華嚴
》的時間最長,有十幾年。
這個地方告訴我們,這第四個,「真言」。「
《秘藏記》云:凡夫二乘不能知,故曰密語
。」為什麼?沒見性。佛家的祕是深密,不是祕密,佛沒有祕密。這個道理太深了,一般人無法想像,這稱之為密。「
百千三昧
」是應對無量眾生、無量心性,菩薩用這些方法,你看看,斷其煩惱。「
譬如為諸貧人欲令大富,當備種種財物,一切備具,然後能濟諸貧者
」。這是用比喻說,我們要幫助人,沒有財富不能弘法。我命裡頭沒有財富,還沒有壽命,命運四十五歲就沒有了。章嘉大師知道,教我,命裡沒有,現在修還來得及。怎麼修法?修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法布施沒有問題,我喜歡講經,講經是提升自己,但是財沒有,無畏的緣也沒有。最後想到素食,所以我學佛六個月就長素了,為什麼?不食眾生肉,這是屬於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的果報是健康長壽;法布施,聰明智慧。
財布施,沒錢。大師問我,一毛有沒有?一毛可以,沒問題。一塊行不行?一塊勉強,也可以。他就教我,你就從一毛、一塊開始布施,要有布施的心,不能沒有這個心,布施的事隨緣隨分。我真幹,大概幹了十年,效果出來了,十方供養漸漸多了。壽命到了,這一關也過了,四十五歲那年生一場病,一個月就好了。第二年遇到甘珠活佛,他也是章嘉的弟子,是藏傳的仁波切,人非常好,他大我十幾歲。告訴我,他說你的命因為你這十幾年,那時候十二年,講經十二年,講經的功德,你壽命延長了。他說,你壽命很長,你沒有福報,你累積的這個福報很大。告訴我這個信息,沒有想到第二年他老人家往生了。說明什麼?老師所教的真有效果,所以對老師的信心愈是感恩,堅定不移。
下面的比喻是比喻治病,你有種種藥物,你治病沒有問題;你有財富,布施沒有問題,救濟貧苦。統統要學,統統要幹,不要害怕。布施,愈施愈多,不施就沒有了,愈施愈多。這是我六十多年的經驗,不要怕,有多少你就施多少,無量無邊的福德、功德、智慧你統統可以得到。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06。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0六集)【日期】2014/9/10【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0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三十五
頁,我們從第六行看起:
『
百千三昧
』。今天我們道場有緣,當代律宗大德,上果下清老法師,光臨我們的道場,我們感到非常的榮幸。老律師也為我們做證明,千經萬論無不會歸淨土,到最後這一句佛號。我們非常感謝海賢老和尚,用了九十二年的時間,做最後的表法。表法我們做了多次的報告,最重要的是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信願持名決定往生這不是假的。他老人家不認識字,一生沒有讀過一部經,甚至於跟大眾在一起做早晚課,他儀規都不知道。他怎麼做?始終就是一句佛號,給我們做證明,這一句佛號實實在在不可思議。
末法眾生,今天我們講這段文,「
百千三昧,《會疏》曰:百千三昧者。眾生無量,心行不同,有利有鈍,於諸結使有厚有薄。是故菩薩行百千種三昧,斷其塵勞。譬如為諸貧人欲令大富,當備種種財物,一切備具,然後能濟諸貧者
」。這個比喻,我們上次學到這個地方。接著,「
又如欲治諸病,當備種種眾藥,然後能治
」。這裡頭我們要注意的,三昧是一,三昧就是禪定,禪定的根本是自性本定。宗門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把自性用二十個字描繪出來,淋漓盡致。自性是什麼樣子?第一,「本自清淨」,從來沒有染污過。染污的是什麼?染污的是妄心,是阿賴耶、末那、意識,第六意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不是自性。
阿賴耶從哪裡來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叫根本無明,這個根本無明就是阿賴耶。所謂「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愈迷愈深,迷了之後回不了頭來,這就變成六道凡夫。本來是佛,真的是佛,不是假的,轉識成智就成佛了。怎麼轉法?我不用八識五十一心所,只要你把這個東西放下,性德就現前,你所用的就是自性,跟如來果地沒有兩樣。可是眾生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了。眾生無量,心行不同,根有利有鈍,結使是煩惱,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這種種煩惱有厚有薄,不一樣。菩薩度眾生,幫助眾生回頭,必須要應病與藥。眾生是什麼樣的根性,菩薩知道,所以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三昧,無量法門那就有無量三昧。
剛才說過三昧是一,在本經經題上,三昧就是清淨心、平等心、覺心。清淨心是小乘的定功,聲聞緣覺證得的,在我們淨土宗叫事一心不亂,清淨心就現前了,這個境界等於阿羅漢、辟支佛。大乘菩薩再向上提升,《
華嚴經
》上講五十二個位次,菩薩五十一位,上面是妙覺,妙覺是究竟佛果,總共五十二個等級。五十二個層次的禪定,這是大分,每個位次細分無量無邊,大分五十二個,《
華嚴經
》上說的。怎樣能夠證得?持戒,修定,開慧。持戒的目的是得定,要真正得定,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放下。他老人家教給我看破放下,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為什麼要放下?一切法不是真的,我們把它當作真的,這是什麼?迷了。
海賢老和尚自行化他,一句話常常提醒別人,這是他的真言,「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啥都是假的」。這是他看破了,一心專注在佛號,萬緣放下。這是末法時期,阿彌陀佛給我們無比殊勝的方便法門。我們知道,三空三昧不容易修,我們沒有辦法。空,實際上怎麼樣?著了空,空也沒有,空亦空。執著在空亦空,他總執著,總不能把它徹底放下,這是眾生病根,這是修行難,難在此地。淨宗的方法就是讓你一切放下,執著一法,這一法就是阿彌陀佛,這叫帶業往生。這個方法方便多了,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
連很多同學們都知道的,諦閑老和尚有個徒弟鍋漏匠,也是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中年四十多歲了,找到諦閑老和尚。他們兩個從小在一起長大的,同一個村莊,小時候的玩伴,走到真的走投無路的時候,找到了小時候玩伴諦老和尚,看到出家不錯,不愁吃、不愁穿,日子挺好過的,非常羨慕,要求出家。諦閑老和尚不答應,為什麼不答應?年歲太大了,學什麼都來不及了。出家至少寺院的五堂功課他就沒有能力,你在寺院裡頭待著,別人都瞧不起你,這個精神生活很難過。
但是到最後,他還是一定堅決要出家。老和尚跟他談條件,你真的要出家,我有個條件你能不能接受?能接受,我收你,不能接受那就沒辦法了。他說你什麼條件我都接受,你說的我都聽。諦老說好,給你剃度,不要住在道場,在寧波鄉下有很多小廟沒人住,廢棄了,這是破舊的廟,沒人住,我給你找一個。我再找幾個在家居士(那個時候諦老也小有名氣,皈依的弟子不少),找兩個人來護持你,每個月供給你的糧食,再一點買菜的這些錢給你過日子。找一個老居士,女居士,給你燒兩頓飯,早晨自理,中午、晚上她來替你燒飯,給你洗衣服。
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會念了?這個會念,別的不會,這一句會念。你就一直念下去!他真聽話,真幹。老和尚教他,這句佛號不要丟失,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晝夜。他真聽話,真幹,念了三年,預知時至。怎麼知道預知時至?往生前二、三天,他看看他的親戚朋友,告別!沒有告訴任何一個人,連諦閑老和尚他也沒有時間去告訴他,那個時候交通非常不便,從觀宗寺走到他這個小廟也得要走一整天。所以他告訴照顧他的這老居士老太太,跟她講,明天妳不要替我燒中飯了。老太太以為,這兩天他出去看朋友,是不是朋友請他吃飯。到第二天,還是不放心,來看看,叫師父,師父沒人答應,到處看看,小廟門都沒有關。看到師父在房間裡面,手拿著念珠,面對著窗口,西方,站在那裡,叫他不答應,仔細一看,死了,站著走的。這老太太也嚇到了,一生從來沒有看到人是站著走的,趕緊通知幾個護法,護持他的人。大家來看到之後,馬上派人到觀宗寺去,給諦老報告。這一來一去三天,他在那裡站三天。諦老看到這裡,歡喜讚歎,你總算沒有白出家!弘宗演教的法師(弘宗是禪宗的法師,演教是教下講經的法師)比不上你,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也不如你。諦老常常引用這個徒弟的成就,三年念佛,勸勉大家,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海賢跟鍋漏匠性質完全相同,都是不認識字,都是老實、聽話、真幹。賢公念佛,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不拐彎就是沒有雜念,沒有摻雜任何東西在裡頭,就一句佛號。我們知道有這樣天賦的人,這是莫大的善根。師父了不起,師父認識人,教你這個法門你決定成就。鍋漏匠,至少他念到功夫成片,所謂功夫成片,就是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叫功夫成片。見思煩惱沒斷,完全伏住了,伏煩惱,不是斷煩惱,這就有資格往生了。念佛念到這樣的功夫,這不是很高的功夫,阿彌陀佛就會來告訴你,一定現身給你看。楞嚴會上,《
大勢至菩薩圓通章
》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現前,你還在這個世間,佛或在夢中,或在定中為你示現,告訴你,等於給你授記,讓你的信心、願心決定不會動搖。會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少年,等你壽命到的時候,我來接你往生。第一次見面。
很多有福報有智慧的人見到阿彌陀佛,不容易,見到之後向阿彌陀佛要求,我有的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走。這種情形很多,誰願意留在這個世間?我們看《淨土聖賢錄》,看《往生傳》,念佛三年往生的人數太多了,是不是他們壽命都是三年就到了?不可能,那講不通。鍋漏匠是不是三年壽命到了,我不相信,他才四十多歲。肯定是跟佛說,我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往生。佛就可以跟他約定,我什麼時候來接你,在這個期間當中,你可以準備後事。約定的時間到了,你就見到佛了,佛來接引你。兩次,兩次見佛,現前見佛。
我們讀慧遠大師的傳記,淨宗初祖,他現前見佛四次。他也是受阿彌陀佛的囑咐,領眾,這個不能馬上就走。等大眾,遠公的道場東林念佛堂,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都能往生,遠公就可以走了。還有一個不能往生,他要照顧他,這個情形我們能理解。海賢老和尚二十幾歲他就可以往生了,條件夠了,我相信見佛了。他修得好,為什麼?聽話,真持戒,不是假持戒,老實人。所以阿彌陀佛要他做榜樣,叫他表法。我相信他壽命沒那麼長,應當只是七老八十的,七、八十歲。一直到見到這本書,《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部書是宏琳法師大概用了十幾年的時間,蒐集許許多多的資料來證明,幫助現前不少人化解疑惑,對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有疑惑,對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有疑惑,對我們這些年依照這個法本來修行的人有疑惑,來為我們作證。應該是佛告訴他,什麼時候你看到這本書,佛就來接引你了。有人送這本書送到他們小廟,他也不認識字,是什麼書?大家把書名說出來,這本書書名是《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他聽到這個書名非常歡喜,像如獲至寶,天天在等,終於等到了,馬上穿袍搭衣,要求大家給他照相。他一生從來沒有主動要求別人給他照相的,主動要求就這一次,沒有想到照相之後第三天就走了,走得那麼瀟灑、走得那麼自在。這個表法的用意非常明顯,是這十幾、二十幾年對這個法本的排斥、批判非常嚴重,史無前例,老人來做證明。
過去有人勸過我,要我放棄夏蓮居的會集本,我們統統去學康僧鎧的本子。康僧鎧的本子學過,我早年在台中,老師也為我講一部《
無量壽經
》,康僧鎧的本子。夏蓮居這個本子,是老師見到之後,這本書是律航老法師從大陸帶來的,帶了幾本,他親自參與夏蓮公的法會,這本子帶到台中。老師看到前面一篇長序,是他老師寫的,梅光羲老居士,李老師早年學教,就是跟梅公學的。他歡喜,非常歡喜,親筆用毛筆寫的註解,段落像科判統勾出來。在台中法華寺講過一遍,當時應該也有人批評,但是並不嚴重,老師的警覺性很高,講完一遍之後,這個本子就收起來了。
我在台中,好像第三年還是第四年,我記不清楚了,老師把這個本子交給我,我能看得懂他老人家的註解,我看到非常歡喜。正好遇到韓館長那時候護法,她五十歲,我就想我們講這個本子給她祝壽。韓館長印了三千本,我到台中向老師報告,我在跟老師十年期間,無論什麼事情,我要向老師請示,縱然在國外,回到台灣第一個去看老師。老師告訴我,緣不成熟,你還是收起來,如果有人批評,你年輕,資歷很淺,你擋不住。在那個時候我們真的不了解這些事,老師不同意講這個本子,所以我們在台北就改講《
楞嚴經
》。我在台中主修的是《
楞嚴
》,老師講一遍,我也講一遍,老師星期三講,我星期四講,把老師所講的重複講,複講,一堂不缺,這個是我在台中所紮的,這是根,大乘的根。
到以後,果然遭遇到這麼多問題。最初有人反對,但是有人給我擋駕,趙樸初老居士、茗山老和尚,他們兩個在,是我的護法,所以我到中國大陸,沒有人敢批評,如果有批評,他們兩個人就出來了。這兩個人都往生了。我還有個老朋友,天主教的總主教,對我也非常關心,也是護持我的。這些人都走了,所以我中國大陸就很少去了。去的時候看看一些老朋友,回到家鄉就祭祖,我就這兩樁事情回大陸。
難得遇到海賢老和尚,他往生之後,他的弟子印志法師到香港來看我,帶著光碟,我才知道有這回事情。諸位看到我這錫杖,這個錫杖是老和尚送給我的,這是傳了好多代,指定一定要送到我這,送到香港交給我。我們這個地方的一支,是複製的,這杖很莊嚴,我看到很歡喜,在深圳複製的。我希望能夠複製四十八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將來每個淨宗道場專修專弘的,我們都供養錫杖。
所以老師在,我有依靠;老師不在,我依靠沒有了。我這一件衣,李老師往生那一天,特別我把這個紅色的袈裟換成袈裟色,這是佛制的,黃海青紅袈裟我再不用了,我搭這件衣就老師加持我,老師沒離開我。所以人家勸我,我決定不能改,我說全世界的人都不相信,我相信。為什麼?老師給我的,老師不會害我,老師不會欺騙我。老師給我的,我有任務,要把這個本子發揚光大,要普遍弘揚。如果我改了本子了,那我真正有罪名,淨空法師背師叛道。同學很多,老師為什麼不交給別人,交給我?我能體會得到。我用老師的本子講這部經,先後講過十次;用黃念祖老居士註解,講註,講經講註,這是第四次。
晚年我回頭了,我再不回頭,往生沒把握,《
華嚴
》,最喜歡的經典放下了。這個法門簡單、容易,只要死心塌地,成就之高是沒有辦法估計的,海賢老和尚念到理一心不亂。他功夫成片,我估計要三年,跟鍋漏匠差不多;到這個等級之後,再向上提升,頂多三年五載,他提到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阿羅漢,清淨心現前,智慧開了。再繼續向上提升,也是三五年之間,所以他得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的境界,跟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相等的。老和尚自己說,我在光碟上聽到,「我什麼都知道」。這句話,如果不是真正明心見性,說這句話是大妄語,什麼都知道是明心見性的人。他什麼都不說,為我們表這個法。這個時代是亂世,尤其這個時代提倡無神論,你說多了,麻煩就來了,不如不說。做一個種田的老實人,沒有人瞧得起你,平平安安,境界不斷向上提升。不是普通人!我們走這個路好,走這個路有把握能走得通。
要相信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但是眾生根性不同,我想想自己煩惱習氣很重,比一般人是輕一點,但是跟李老師比,我就不如他。我在他會下十年,他給我的要求是五年。我去拜老師是有條件的,介紹我過去的是懺雲法師、朱鏡宙老居士,朱老跟他是好朋友,他們年齡大概差不多,介紹我過去的。他知道我跟過方東美先生,跟過章嘉大師,所以給我約法三章:第一個,你要拜我做老師,從今天起,只可以聽我一個人講經,任何法師大德居士講經,不准聽,這第一個條件,只聽他一個人的;第二個條件,看文字,無論是經典,或者是世間這些書籍,沒有經過他同意,不准看,這給我的條件;第三個條件就是期限,不是無期限的,五年,五年學戒,就學這個戒,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問問其他的人,老師沒有給他這個條件,沒有,周家麟沒有,徐醒民也沒有,單單對我有這樣的限制。
老師走了之後,我一九九八年在新加坡講經,演培法師以前是台北善導寺的住持,他大我十歲,我們認識很早。我到新加坡,他到機場去接我,我都不敢當,這是一個講經教學的法師,著作幾十種,著作等身。請我吃飯,請我到他道場講開示,他是修彌勒淨土,不是修彌陀淨土,修彌勒淨土,我讚歎,讚歎彌勒淨土,讚歎老法師,演公老法師,讚歎同學,那一天聽眾大概有六百多人。完了之後請我吃飯,告訴我,他是從小出家,十幾歲出家,沙彌,他是跟諦閑老和尚。諦老和尚給他約法三章,跟李老師跟我講的完全相同,我才恍然大悟,這不是李老師自己創造的,過去祖祖相傳。但是他沒聽話,太虛大師在廈門辦佛學院,他對太虛大師也很仰慕,偷偷的逃出來到廈門去了。真可惜,他要是能夠聽話,跟定諦閑老和尚,他是天台宗一代祖師,演培很聰明,通宗通教,很難得!跟了太虛法師,完全學的是新派的佛學,實在講,把佛學當作知識來學習了,這個方向路子完全不對了。
我這個路子,雖然三個老師,一個路子。方東美先生幫助我認識佛教,本來對佛教誤會很深,這個誤會化解了,知道佛法是大學問,知道佛法有大利益,不但自利而且能利他,能利益一切眾生,非常值得學習。在章嘉大師座下三年,大師對我也特別照顧,我們是每個星期見一次面,星期天,他給我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的時間,有問題他給我解答。這個老人家,我們看他的照片,他就像照片上那個樣子,行住坐臥都在定中,言語少,沒有廢話。
我跟他三年,最重要的一樁大事,就是我在這之前,包括我跟他學習,也是把佛法當作知識來看待,知識分子,對於修行功夫沒有放在心上。頭一個障礙,就是對於戒律產生很大的誤會,我們心裡想的是,我們是現代人,二十一世紀的人,佛的這些戒律生活方式是二千五百年前印度人的,這個東西我們要學習幹嘛?沒有必要。他的典籍,所講的道理,乃至於一些方法、智慧,這個我們要,尤其是許許多多跟今天科學能夠接軌的,這個太難得了。章嘉大師真有智慧,善巧方便,對我的關懷、照顧讓我感到感恩。我一個星期要是沒有去,沒有跟他告假,他就會打電話來,叫他的副官、他的侍者打電話來問,是不是生病了,還怎麼樣,怎麼今天沒來?這樣的關懷讓我不敢偷懶,每個星期天,都要去跟他老人家見面,向他老人家匯報,我這一個星期學了些什麼。每次離開,他一定送我到門口,會輕輕說一句,「戒律很重要」,我也是當耳邊風聽,也沒在意。
老人走了,我跟甘珠活佛,他身邊一些人,在火化場,他火化場特別給他建的,不在一般,特別給他建一個塔,在那搭個帳篷,他們住了七天七夜,我在那住三天三夜。我在反省,我這三年,老人到底教了我些什麼,我學到些什麼。這一反省,第一個概念就是想到,戒律很重要,他為什麼要給我說這麼多遍,又不直接說?直接說怕我聽了受不了,跑掉了,不跟他學了,所以用這種方法,輕描淡寫。所以我覺得老人往生,我覺得他是為我表法的,讓我警覺到,這才重視戒律,想了兩個星期,想出一點門道來了。
佛法是出世法,是要超越三界的方法,超越十法界的。中國的儒跟道,世間法,乃至於所有宗教,都沒有超過天道,那在佛法講,世間法,這生天,天堂,欲界天、色界天,大多數是欲界天。為什麼?他欲沒斷,欲界六層天是他們的歸宿,這個修行的東西可以改變的。要超越六道輪迴,要超越十法界,這不能改,這如果一改的話,這就去不了了。我想到這個道理,想通這個道理,這才讀戒經,戒律的書我才找來看,沒人教,我想學沒人教。我在台中想學《禮》,《禮記》,老師不教。我向他老人家請法,他沒有拒絕過的,請《
華嚴
》他也沒有拒絕,但是,我跟他請講《禮》的時候,我好像五、六次,請了五、六次,他才勉勉強強給我們講了幾篇。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沒人真幹,我講了,講了你們不照做,白講了,那有什麼意思。這我才了解,真正想學,真正肯幹,他教,他不是不教。真想學的人愈來愈少,學習的條件不具足。
我跟方東美先生,原本只是想到學校旁聽他的課程,我寫一封信自己介紹自己,寫了一篇文章給他看。一個星期他回信給我,約我到他家見面。我們是同鄉,但是不認識,小時候家鄉的狀況,向他做個報告。抗戰之後過著流亡的生活,四年沒念書,失學四年。所以問我的學歷,我初中畢業,南京第一中學,讀了半年高中,高中一年級讀了半年,國共戰爭爆發了,又要逃難。我逃到台灣,在台灣舉目無親,沒有人照顧,所以必須要找工作,要自己能養活自己。諸位想想看,沒有學歷,沒有經歷,沒有任何關係,沒有背景,這個生活多艱苦。
我從小知道自己的命運,所以我不怨天不尤人,逆來順受。喜歡讀書,喜歡思考一些問題,用心很專一,一切浮華奢侈沒有染上。為什麼?沒有錢,一個月的生活費用非常緊張。但是想讀書,想買書,我的錢都是買書買掉了。我在台灣那麼多年,生活費用一個月過得最低的,我只用八塊台幣,吃住是公家的,不要錢,生活費用那個時候一個月五十多塊錢,我省到那種程度。跟老師,老師日中一食,我那個時候是吃兩餐,過午不食,晚上這餐飯斷掉了。老師一天吃一餐,幾十年,我就跟他學。我學到第八個月,我才跟他報告,我說老師,我現在也日中一食了。多久了?我說八個月了。身體怎麼樣?我說身體很好。他桌子一拍,永遠不要改變,人到無求品自高,生活簡單。可是我還是趕不上他,他一餐飯兩塊台灣錢,我一餐飯要三塊。為什麼?我吃的量比他多。他一個月生活費用六十塊,我要九十塊,我在台中那個時候。出家之後再回到台中,老師告訴我,一個月你如果用錢超過一百五十塊錢,你就不是出家人。
我們在討論飲食這個問題,我向他報告,我說我的這個心得,飲食是正常的,能量的消耗與飲食要成正比例,你消耗得多,你補充能量不夠,你會得病。能量消耗,消耗到哪裡去了?我給老師報告,這妄念。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在世,比丘日中一食沒有問題?他心是在禪定當中,他沒有雜念,他沒有妄想。老師完全同意。我看到老師,老師的工作量,是我們一般人五個人的工作量,他一天吃那麼一點東西。由此可見,勞心勞力消耗的能量不大,最大的就是妄想,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那個一天三餐還不夠,還要加點心。我悟出這個道理,老師給我肯定,認可了。
以後離開台中出去講經,講經是接受都是年輕的同學。我在國外這麼多緣,無意當中結的,很多人不知道,那就是慈光大專佛學講座,清公和尚知道。這個講座的來源,是我跟老師做的建議。台灣大學晨曦社成立了,周宣德老居士他是當時台大教授,虔誠的佛教徒,跟李老師關係很好,他們都是印光大師的皈依弟子,把這個信息到台中親自告訴李老師。李老師他歡喜,佛教一般都受社會大眾批評,迷信,現在大專學生學佛,教授們學佛,總能夠讓大家耳目一新,這不是迷信,老師非常高興。他離開,我們送周老師,送他之後回來,我就跟老師說,我說老師,這樁事情未必是好事。老師瞪著眼睛看著我,怎麼不是好事?我說那是大專學生,高級知識分子,如果萬一跟他們講佛學,把它講偏了、講錯了,將來誰能夠幫他們糾正過來。
老師聽我這個話之後,馬上態度就冷靜下來,想了一會,他說你說得有道理,那怎麼辦?問我怎麼辦。我說我們這是慈光圖書館,我們可以辦講座。我說利用星期天,台中附近,那時候都是走路,能夠走到圖書館來上課的,每個星期天上午兩個小時,下午兩個小時,中午招待學生吃飯。寒假暑假,我們看能接待多少人,要提供吃住,能有多少供給多少,我們有個名額,發到全台灣各個大學佛學社他們學生歡迎他們來學習,要報名參加。這個大專講座辦了幾十屆,每一屆我都參加,所以我跟學生們就生活在一起,學生們聽不懂的地方我幫他們解釋,我來當助教,跟他們就有很深的感情。這些學生畢業之後出國留學,拿到學位在外國工作了,我一出國,聽說我來了,都打電話邀請我。我的緣是這麼來的,慈光大專講座。
另外還有一個道安法師,在中國佛教會大講堂也辦了一個大專佛學講座,請我去做總主講,我在那裡講了四年。這兩個大專講座的學生幾千人,這就是我的國外法緣就這麼來的。你看就這偶爾一句話,觸動李老師,下定決心要辦大專佛學講座,沒有想到給我在海外開了這個弘法的緣分,他們全世界大多數的國家都有,這是我走的一條路,最後走到澳洲。
在我沒到澳洲之前,我在澳洲每年講一個月,在澳洲,好像大概也有十年,所以這個地方的一些信徒跟我很熟悉。到澳洲來,正式移民到澳洲來,是二000年,在這個地方建立這個道場,跟聯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的領導關係都非常好。我來到此地是移民部長邀請我,希望我到澳洲來幫助澳洲團結宗教、團結族群。他們將這個任務交給格里菲斯大學來執行,所以我跟學校就發生關係,跟這些校長、教授們常常見面。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後,昆士蘭大學校長來找我,到圖文巴來找我,邀請我給他們和平學院的教授,好像是十九位,十九個人,開了兩次座談會。學校邀請我做他們學院的教授,我給學生上課不多,跟教授們舉行座談會次數多。以後由於這個關係,學校送博士學位給我,讓我有這個名分,代表學校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這都想不到的事情。我有這個緣分,把所有宗教帶到聯合國,在聯合國大會堂,我們辦為世界和平祈禱,做得都很成功。
所以這次來,這次我好像有三年沒來了,清公老和尚到這來辦戒學學習班,我說我一定要來,我來隨喜,我來當影響眾,希望同學們重視戒律。戒定慧三學一源,古人講得很好,我記得我用這個題目,我也跟諸位講了六個小時,三學一源。知道是一源,就會互相讚歎、互相尊重,佛法就興旺。如果是三學獨立,獨立還能往來,那是衰相開始了;獨立之後不相往來,佛法就衰了。嚴重的是互相批評、互相毀謗,那佛法就滅了。社會大眾聽到,你們自己吵架,自己爭名奪利,自己不能相容,算了,我就不學了。想學佛的人退心了,這是斷眾生法身慧命,果報,無間地獄。
我對外面,對自己家的人,同樣都修淨土的人,對其他不同宗派的人,乃至於對外面不同宗教的人,這些概念都是李老師傳授的。老師講《
華嚴
》,《
華嚴
》講什麼?整個宇宙跟自己一體。惠能大師所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一個,萬法是無量無邊,只有佛法講得清楚、講得明白、講得透徹。一體能不愛惜嗎?一體能反對嗎?眼睛能反對鼻子嗎?鼻子能反對心臟嗎?一反對人就生病了,嚴重就死亡,就要命了。所以不同的器官就像是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群體,要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有問題坐下來談,不能批評、不能反對、不能造孽、不能造罪。老師一生對人,無論對什麼人,恭敬尊重,這是我們從他身上學到的,他身行言教像海賢一樣,做得很徹底。唯一的期望,希望底下一代人才能出來,佛法慢慢能普及,能發揚光大。我們今天對這個很有信心,為什麼?整個世界的社會走向了存亡繼絕的邊緣,而且就在我們現在這個時候,也就是在最近的十年二十年,興,它就興起來了,興不起來就亡了,就滅亡了。這一代人責任多重!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切行為是會把世界帶向毀滅,還是帶回頭來,把它救起來,真不容易,真難。
我們有信心,那就是我們想找《
群書治要
》,我們心裡想要編《四庫》的,像《
群書治要
》這樣的方式給它編一部書,《國學治要》,居然能找到了。我在想這祖宗加持,應了當年章嘉大師教給我,只要把身心奉獻給佛法,奉獻給佛菩薩,奉獻給一切眾生,他說你的路佛菩薩替你鋪的。我聽了這個話,好!這我多省事,我不再為自己操一點心了,佛菩薩鋪的路。無論是順境逆境,都是幫助我提升,感恩,感佛恩、感眾生恩。順境感恩,逆境也感恩,毀謗我的,我感謝他,侮辱我的、陷害我的,我都供長生牌位,我每天給他迴向,感恩他。為什麼?他等於來考驗我。我關關通過,我沒有把這事情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彌陀佛,我往生之後也會來接引他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戒經》上所說的,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我們常常想到這裡,一切都化解了,真的得大自在,法喜充滿,什麼都順利。
這些年我們有這個緣分,代表學校參加聯合國的會議,先後參加十幾次。現在年歲大了,不想走了,不想動了,希望年輕的人接著做,我這些影響力貢獻給你們。看到了一道曙光,那就是中國現在的領導人習主席,他接受了,他真幹,我是在信息裡頭,同學們轉給我的。我不看報紙,五十多年沒有看電視,沒有看報紙,不聽廣播,我連手機都沒有。我們這裡雖然有電視,沒有天線,收不到信息,只是我們自己學習用的,人才能清淨。「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我在老師那裡學了很多東西。這走的是菩提大道,佛菩薩照顧我,我們什麼都不操心,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你有一樁東西放在心上,那就是造作業報的根源,不許,不允許。一定要想到戒定慧三學,戒裡頭有定、有慧;慧裡頭有戒、有定;定裡頭有戒、有慧,一而三,三而一,它是一體,決定不能分家。我們修戒為什麼?為得定,得三昧。得三昧為什麼?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真正見性了我們才算畢業了,這學習圓滿了。小乘阿羅漢是無學,大乘明心見性就無學了,到那個時候,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一樣不知道。為什麼?心現識變,全知道。
老和尚說這個全知道,我們聽了心裡明白,他已經到什麼層次了?至少圓教初住、別教初地。不是凡夫,為我們來表演怎樣才能真正在一生當中往生到極樂世界。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三年五載應驗就現前了,徹悟沒有,有小悟;有個十年八年就有大悟,大悟就很管用了。徹悟是見性,徹悟是經上的覺,覺是徹悟。你看清淨平等,清淨,小悟,阿羅漢辟支佛的,小乘境界;平等,大乘境界。修什麼?明明白白的擺在這裡,這是因,不能染污,要清淨、要平等、要覺悟。果,「大乘」,大乘是表智慧;「無量壽」,無量壽是德行;「莊嚴」,莊嚴是相好。你看看,你修這三樣東西,你得到的智慧、德能、相好,就是《
華嚴經
》上佛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相就是相好。全在經題上,夏蓮公會集的經題會得太妙了!「清淨平等覺經」是漢譯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是宋譯的,你看兩個經題合起來,合得太妙了,把淨宗全部都顯示出來了。
我們這一生能遇到這個經,李老師遇到了,但是黃念祖的註李老師沒遇到。我曾經聽說,老師告訴我黃念祖這個名字,所以我初聽他的名字,就覺得很熟,想很久,想到老師說的,他是梅光羲的外甥,夏蓮居老居士的學生。我這才接受了,美國那邊要邀請他,我說趕快邀請,我們可以在美國見見面。因為他是金剛上師,原來是講邀一個密宗的來傳密法,我說我們修淨土,搞一個密宗來把我們搞亂了,我不贊成。最後我就想起來,這個上師叫什麼名字?他說叫黃念祖。這很熟,想了很久,想到老師提到過,我說那這個人跟我們有關係,我們算是一家人。所以我們在美國一見如故。
他當時這個註解做成功了,但是是初稿,還沒有經過修訂。油印,用那個蠟紙油印,那種本子頂多只有一百本,再印多字就不清楚,模糊了。他帶了一本到美國,大概是選的最好的一本送給我。我一看歡喜無量,馬上打電話問他,有沒有版權。他說你問這個幹什麼?我說沒有版權我就翻印,有版權我尊重你。他說沒有版權,還要我給他寫一篇序文,要我給他題字,所以我在台灣印了一萬冊,精裝本一萬冊。那個本子很值得紀念,因為它是原稿本,現在的本子都修訂了好幾次,內容比那時候豐富,那是歷史,很有紀念價值。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老師難遇,哪有那麼好的命運!我這三個老師,再加上個韓館長,少一個我都不能成就。韓館長給我一個安定的環境,讓我對於衣食住不操心,照顧我三十年,不容易!她不是一個富有家庭,先生在一個朋友藥房裡面工作,做推銷的工作。推銷叫沒有待遇,只是推銷的時候在當中拿佣金,所以生活很苦,不是很富裕的。這樣子護持,所以我感恩,少一個都沒有我今天,大概早就往生了,壽命只有四十五歲。
四十五歲,我這三個朋友,我們都同病相憐,三個都出家了,好朋友,法融法師三月走的,明演法師跟我同一個師父,五月走的。我七月在大覺寺,基隆大覺寺,結夏安居講《
楞嚴經
》,我記得是我只講到第三卷,《
楞嚴
》十卷,講到第三卷,我得重感冒,我就曉得輪到我了。我也不找醫生,也不吃藥。那個時候,台灣大學有個同學,政大有個同學,師大有兩個同學,四個同學照顧我,我說不要看醫生,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我命,壽命到了,所以幫助我念佛求往生。他們同學下了課之後有時間就來陪我,替我煮一點稀飯,吃一點鹹菜。一個月恢復了,恢復之後就繼續講經,這一關過了,沒走。我一生沒生過病,沒有進過醫院,醫院沒有我的病歷。
在台灣選總統,第六屆,蔣經國出來選總統,那一年,我們做了一個仁王護國法會,我在法會裡頭講《仁王經》。遇到甘珠活佛,我們也很久沒見面了,看到很歡喜。他叫我坐他旁邊,告訴我,他說你講經的功德,那個時候講經十二年,那一年十二年,你的命運轉變了。他說過去,我們在背後都說你,人很聰明,可惜的短命,沒有福報。他說你這個十二年講經功德,不但壽命延長,他說你有很長的壽,你壽命很長,你後來的福報很大。我都沒有想起這個,但是在台中,老師對我們這些年輕人,相貌很薄的,短命的,老師看得出來,統統勸我們出來學講經,老師說講經對於延年益壽幫助最大。所以做壽要懂得,做壽什麼方式最好?真正延年益壽?請法師講經,來講《
無量壽經
》,長壽經,開這個法會,冥陽兩利,這個功德大,這一般人不懂。
永遠有感恩的心,每個眾生對我都有恩德。知恩報恩,不知恩不曉得報恩。人家供我一缽飯,這一缽飯的恩你不能忘記,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培養自己的厚德,積功累德,願心永遠不退。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榜樣,他帶的頭。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因為我在台灣一個人,沒有牽掛,勸我學釋迦牟尼佛。他教我看的第一本書,《釋迦譜》、《釋迦方志》,那個時候這個書台灣買不到,我們到善導寺太虛圖書館,《藏經》裡面找出來,抄。我記得我還抄過十幾部經,沒有現在這麼方便。現在印刷術太方便了,所以我接受同學的供養、四眾供養,生活已經不需要了,不需要用錢了,我把這個錢,我沒有建道場,統統印經布施,布施到全世界,這就是台灣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布施的種類很多,不同的宗派統統流通,只要有人找到,我想要印,印密宗的東西、印小乘的東西,我都給他印,都送給他們,這是法緣殊勝,廣結法緣。
傳統文化我們真的怕它斷掉,傳統文化是大乘佛法的根,沒有傳統文化,大乘佛法不能存在。今天傳統文化有問題,我們要救這個根。怎麼救法?典籍《四庫全書》、《四庫薈要》,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台灣《四庫全書》只有一部,在故宮博物院,《薈要》也是一部,孤本。在台灣的讀書人常常提心吊膽,怕一個動亂、一個災變,這個東西損失掉了,那就完了,都希望這部書能夠翻印,印出來。這二十多年前,難得,商務印書館真的印出來了。我問總經理印了多少部?三百部。《薈要》世界書局印的,印了兩百部,分量太少。
民國一百年,政府為了紀念一百年,通知那兩個書店,能不能再版?那個書店老闆第一個通知我,我贊成,我說好,太好了!我跟商務印書館說,我要一百套,我說老價錢,不能漲價,雖然十年了,我還是老價錢。老價錢過去一套美金五萬,他同意了,給我這個價錢,我買了一百套,美金五百萬。《薈要》,我問世界書局,我說我跟你訂兩百套。過去我買《薈要》買了七十多套,《四庫》只有一套,在我們現在講堂裡,你們每天早晨講堂櫃子裡頭,那就是我買的一套,那是上一次商務印書館最後的一套,賣給我了。所以我跟他訂了一百套,《薈要》訂兩百套。不夠,以後我向商務印書館又買了十一套,總共買了一百一十二套,這是《四庫》,《薈要》跟他買了大概是二百七十多套,分送給全世界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這樣子不會失傳了,再大的災難不可能完全毀滅,肯定有留下來的,用這個方法保存中國傳統文化,這我放心了。
第二個,現在想起來了,得要人去弘揚。弘揚怎麼?要培養老師,要培養儒釋道的老師,要培養《
群書治要
》的老師,要培養《四庫全書》的老師,得有人來教。所以我就想起漢學院,漢學包括儒釋道。要培養師資,能有一批老師利用現在高科技教學的方法,有個幾十個老師,我們再建一個無線電視台,衛星電視台,二十四小時天天在講,天天在教。只要有學生想學哪一門,我們就請老師講那一門,這個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普遍全世界。行嗎?行。
我這次來之前大概一個星期,有人告訴我,英國現在他們的教育部,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統統都開中文課程,從小就要學。有人問他們教育部的官員,為什麼你們要這樣做法?他們的答覆,將來中文就像現在的英文一樣,會全世界通用,你要不學以後就趕不上了,他們現在從幼兒園教。印尼也是的,全國中小學,學中國傳統文化,這是回教國家,太難得了,我看到了很感動,不過他們是把中文的東西翻成印尼文,有中文對照。所以習主席在歐洲訪問,這些談話,特別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裡面很多國家大使我都認識,他們來告訴我,他們現在對中國文化有信心了。過去聽我講,現在聽主席講,他說主席講跟你講的一樣的,我們有信心。
好事情,都是祖宗之德,祖宗安排的,我們想什麼,這東西會出現,這就不可思議。《
群書治要
》我們想了三年,想到了。《國學治要》想了好多年,我想找人來替我做,結果沒有想到,民國初年已經有人把它做好了。我得到這部書如獲至寶,這是什麼?《四庫全書》的鑰匙。《四庫全書》從哪裡讀起?從這讀起。你讀了這一本,你對於《四庫》完全了解,你要想學什麼東西,你就自己可以去選擇了,它是《四庫》的鑰匙。
《
群書治要
》好,我們這裡還有同學都知道,唐太宗下令編的,主意是從他來的。二十七歲做皇帝,他是將軍,天天忙著打仗,所以讀書很少。天下平定了,他做了皇上,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怎麼治理?所以他就想到了三皇五帝,一直到前面一個朝代晉朝晉代,這二千五百年當中,古聖先賢的教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教訓都在《四庫》裡頭。他成立一個小組去蒐集,統統抄下來,抄成一部書《
群書治要
》,五十萬字。
這部書我們得到了,我們馬上很快把它印出來,樣書送到這個地方,我住的這個山上精舍,在我小客廳小桌子上擺上,大家圍繞著在欣賞。悟忍師的妹妹那一天在場,突然跪下來說,我是李世民。我一聽說,唐太宗附體,我就請他坐。他不敢坐,一直跪在地下感恩。我說我沒有對你做什麼特別的好事,他就說出《
群書治要
》,我明白了。他從地獄出來,為什麼墮地獄?建國的時候打仗殺太多人,殺業墮無間地獄。印《
群書治要
》,他這個功德他離開地獄,告訴我這部書可以救中國,可以救全世界。說完之後道謝,他就離開身體,離開忍師妹妹的身體,到哪裡去?到我們念佛堂來念佛聽經,大概待了一個多月離開了。聽說現在,聽說是生天,生天一段時期往生極樂世界了。讓我想到他的功德真大,他這部書千年萬世都管用,它是真理,不受時間控制,不受時空的影響,無論在什麼時代,無論在什麼地方都管用,能救全人類,這個功德不得了!
所以最近我又想到,《
群書治要
》是晉以前的,二千五百年前,從唐以後,唐宋元明清這五代,這五代的東西不少,再編一個《
群書治要
》續篇,中華民族可就不得了,中華民族救了全世界,救了這個世界千年萬世。這是什麼?這一百萬字的這部書,正續篇,《
群書治要
》正續篇,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當中的精華,讀這部書等於把中國傳統文化全部都學到了。我會想,我沒有能力做,我會想。所以我現在的希望,就希望這個漢學院,現在馬來西亞有漢學院,香港有漢學院,印尼有漢學院,希望漢學院來完成這工作,這工作太偉大了,一方面培養《
群書治要
》的老師,一方面編續篇,這是真實功德裡面的功德。為什麼?救一切苦難眾生,讓這個地球永續的安定和諧,這功德還得了!史無前例,沒有人能做到,現在人能做到。當然做這樁事情,首先德行的修養,真正發大菩提心,為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永續的發展,為全世界苦難眾生,為千年萬世之後的世世代代苦難眾生,這功德還得了!一切諸佛都稱讚不盡。
市長前天來訪問,同行的有位部長,他管農林的,管農、漁、森林,是吧?有位部長,聯邦政府的,還有三位國會議員,我跟他們談這裡,很有興趣。我說如果圖文巴市長支持,我們在這個地方辦宗教大學,希望政府撥一塊地給我們,每個宗教建一個學院,圍在一起建一個學院。我們團結全世界,團結宗教、團結族群,發揚每個族群的優秀文化,把文化融合在一起。當然,這個文化中國文化是主體,湯恩比博士說的,不是我們講的。
所有的宗教回歸教育,宗教互相學習、互助合作,共同向上提升,宗教是一家人,在大乘佛法裡講,全世界宗教是一體,中村康隆老和尚的話,日本人。我到日本去的時候跟他見面,他那一年一百歲,他一百零三歲過世的,告訴我,全世界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觀音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化什麼身。講得好,非常難得,都給我們啟示,我們要認真努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謝謝大家。感謝清老和尚光臨指教,謝謝。
回索引
〉〉
107。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0七集)【日期】2014/9/12【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0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三十五
頁,倒數第五行,從第二句看起:
「
又《智度論》曰:從首楞嚴三昧乃至虛空際無所著解脫三昧,又如見一切佛三昧,乃至一切如來解脫修觀師子頻呻等,無量阿僧祇菩薩三昧。
」這是《大智度論》上的一段話。念老這一大段的集註,都是講到華嚴三昧、百千三昧。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正受、等持,名字很多,前面我們都學習過,詳細的解釋在我們參考資料裡頭都有,檢查非常方便,讓我們省去不少的時間。正受,實在講就是禪定,禪定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是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這就正常。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就不正常。或者我們今天所說的,身體的享受,身體是物質現象;心理的享受,心理享受就是三昧。我們今天心理,善的享受、真的享受沒有得到,從來沒有得到過。我們的享受總是離不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在佛法稱為無始無明煩惱,起心動念,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我們的享受,精神的享受,總離不開這三種。這三種煩惱,經論上清楚的告訴我們,六道輪迴從哪來的?從分別執著來的。分別執著,執著就是見思煩惱,見思煩惱要是斷了,輪迴就沒有了。輪迴是假的,像作夢一樣,夢幻泡影,你果然不執著它,清淨心現前。執著是染污,清淨心現前就醒過來,六道輪迴不見了,像我們作夢醒過來。但是,雖然六道沒有了,見思煩惱斷了,塵沙沒斷,無明沒斷,他醒過來是什麼樣子?醒過來的現象是十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叫四聖法界,六道,四聖六凡。
我們現在很不幸,墮在六凡裡頭,出輪迴太難太難了,生生世世無量劫來都沒有能夠脫離。在這一生當中,我們遇到稀有難逢的機會,就是佛法。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有無量法門,門門都要斷煩惱證菩提。斷什麼煩惱?斷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斷塵沙煩惱,斷無明煩惱,明心見性。斷塵沙沒見性,你沒有出十法界,你在十法界修行。修到佛的這個果位,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頭所說的相似即佛,很像佛的樣子,不是真佛,就是十法界的佛。什麼才叫真佛?大乘的真妄是以用心來揀別,用真心的就是真佛,用妄心的是相似即佛。戒定慧修得不錯,很像佛的樣子,但是沒有轉識成智,依舊還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這叫相似即佛,在十法界裡四聖法界修行,修到成佛。佛修什麼?佛斷無明。無明就是起心動念,非常微細,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到。
我們在經典上看到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世尊問彌勒菩薩,其實都是為了教導我們,問菩薩說,「心有所念」,凡夫,六道凡夫起個念頭,心裡有個念頭,佛問這一個念頭裡頭,「幾念幾相識耶?」幾念就是微細的念頭,我們不知道,多少微細念頭組成這一個粗顯的念頭,讓我們能覺察到。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微細的念頭。這一彈指的時間,多少個微細念頭?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也就是三百二十兆。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的細念構成一個粗念,這個粗念我們能感覺到,細念感覺不到。怎麼形成的?阿賴耶是生滅心,生滅的速度就這麼快,一彈指之間前念滅後念生、前念滅後念生,一共前念滅多少次、後念生多少次?三百二十兆次,單位是兆,我們無法想像。這是什麼?這是事實真相,大乘經上所說的諸法實相,這是佛經上講的科學。
最近這二十年,科學家才發現微中子,微中子是什麼?就是佛經上講的一念,被科學家發現了。現代科學的儀器確實非常進步,能夠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能捕捉到。照彌勒菩薩這個說法,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就是三百二十兆,一秒鐘能彈幾次?有人告訴我可以彈七次,那乘七,乘七就是一秒鐘有二千一百多兆。三七二十一,二千一百多兆生滅,被現代量子力學家看到了。我看到的科學報告是德國普朗克博士他的報告,普朗克是愛因斯坦的老師,是世界上知名的大科學家,他已經過世了。他的結論告訴我們,根據他在一生時間研究的結果,提出報告,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這他得的總結論。物質是假的,是剎那生滅當中產生的幻相,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我們生活的環境,全是假相,所以跟《
金剛經
》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完全相應,普朗克的研究結果證明《
金剛經
》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用比喻來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凡是有生有滅的法就是夢幻泡影,確實不可得。不可得,我們一定要得,這太難為人,得不到!那是妄想,不是事實。所以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佛菩薩教我們放下,我們才真正甘心情願放下,為什麼?不可得。不可得,你要得,這是虛幻,不是事實。一定要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物質從哪來的?大乘經裡頭常說「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質現象;「色由心生」,色也是物質現象,色受想行識,六塵用色做代表。所有物質現象從哪來的?念頭生的。這被科學家看到了,他們把微中子打破,打破之後物質現象沒有了。這個微中子就是佛經上講的極微之微,極微色,也叫鄰虛塵,它跟虛空做鄰居,你把它一打破就是虛空出現,物質現象不見了。不見了,看到什麼?看到是念頭波動的頻率,產生的物質現象,它存在的時間,那照科學家的說法,真正物質現象存在的時間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一秒鐘裡面它生滅已經二千一百兆次,太快了。
我們今天看電視,今天電視的畫面是生滅的,生滅多少次?一百次,一秒鐘,百分之一秒。實際上我們看到生活環境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它生滅二千一百兆次。我們電視的畫面一秒鐘生滅是一百次,不能比,我們誤以為是真的。六道如是,十法界亦如是,沒有一個是例外的。所以一定要把執著放下,見思煩惱放下,把塵沙煩惱放下,塵沙是分別。把執著、分別放下,這是菩薩,沒見性。最後,在四聖法界佛法界這個果位上,認真的把起心動念放下。起心動念是根本無明,大乘經上說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是阿賴耶,就是無始無明,也就是我們講的起心動念,太微細了,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體會到。不但我們沒有體會,阿羅漢、辟支佛也體會不到。什麼人能體會到?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圓教是初住菩薩,別教是初地菩薩,這個時候轉八識成四智,生滅的現象沒有了,也就是波動現象沒有了,大乘教稱這個境界叫一真法界,它是真的,它只有一,永遠是一,叫一真。
一真裡面沒有生滅法,有沒有相?有相,能現相,實報莊嚴土就是一真法界,實是真實,真實是講真性、真心所現的相。《
華嚴經
》上所說的,心現是真的,一真法界,識變是十法界。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那就是無明,無明會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心現識變。轉識成智,識變的這部分沒有了,那就是十法界沒有了,它的本來面目現前,本來面目就是一真法界。在釋迦牟尼佛的國土裡頭是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也有,極樂世界也有實報土,換句話說,方便土、同居土沒有見性。但是彌陀淨土最特殊的,不但我們不能思議,諸佛菩薩也不可思議,那就是它的四土全是心現,沒有識變。這什麼原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願力所成就的,大願成就的。這個大願不能成就他就不成佛,誓不成佛。他今天成佛已經十劫,換句話說,這四十八願願願都成就、都兌現了。
生到極樂世界,我們去往生帶業,生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最低的位子是下下品,即使是這個位子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個經文我們要記住。阿惟越致是什麼?圓證三種不退。這三種不退是位不退,阿羅漢證得的;行不退,菩薩證得的;念不退,明心見性菩薩證得的,實報土的。實報土念不退,方便土行不退,同居土位不退,這是十方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只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特殊的。所以諸佛如來讚歎彌陀,「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要記住,阿彌陀佛是十方諸佛如來讚歎的。如果我們對阿彌陀佛不恭敬,甚至於說阿彌陀佛的能力還是有限的,還有比阿彌陀佛高超的,這都是對阿彌陀佛不恭敬,禮敬諸佛我們就違背了。我們應當要向諸佛學習,諸佛讚歎,我們讚歎,諸佛不讚歎的,我們就不讚歎,向諸佛看齊,向諸佛學習。而且這一生當中,真正發願求生淨土,我們的功夫一生當中圓滿成就,不可思議。
任何一個法門修行,你是小乘,證得初果,初果要證阿羅漢,天上人間七次往來。須陀洹,人間壽命到了他生天道,他決定不墮三惡道,也不會到修羅道,他就是天上人間兩道,有限。天上壽命到了到人間來,人間壽命到了到天上,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多難!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忉利天不高,第二層,忉利天的一天人間一百年,壽命一千歲。忉利天的一千歲,也是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說他的壽命多長,這是果報,福報。在我們這個世間活了一百歲,在忉利天人,朝生暮死,一天。夜摩天加一倍,夜摩天的一天人間二百年。兜率天又加一倍,兜率有內院、有外院,外院是凡夫天,內院是彌勒菩薩道場,一天是人間四百年,你想想壽命四千歲。彌勒菩薩在兜率天的壽命到了,才下生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八相成道,龍華三會。什麼時候來?兜率天四千歲的壽命到了他才來,換成我們這個世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
有不少人修彌勒淨土,虛雲老和尚真的去了,不是假的,他在兜率內院。其他的我也見過幾個人,那沒到,沒有離開輪迴,沒有離開,不容易!最容易成就的就是彌陀淨土,無比殊勝,只要真信,沒有絲毫懷疑,真願意去,真想去,去的方法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這個我們能做到。斷煩惱,我們想證小乘初果,我沒有把握,做不到,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要斷盡,太難了!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這五大類錯誤的見解統統斷了,斷了之後叫正知正見。見惑斷了,思惑還沒斷,再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把八十一品思惑斷盡。思惑是什麼?貪瞋痴慢疑這五大類,才能脫離六道輪迴,才能超越三界的生死,多難。
年輕時候我們自己很自負,叫我老實念佛,不甘心,這是老太婆的教,沒瞧得起。學了六十年才知道,過去完全錯了,沒有好好學。要好好學,像海賢那樣的成就我們都可以得到,人人都可以得到,只要專一。所以深深體會到,古聖先賢教學的理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教學的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什麼都知道。自見依什麼?依禪定,依三昧。用念佛的方法修成的三昧叫念佛三昧。所得的三昧是一樣的,那是你的功夫淺深不相同,三昧也有淺深不相同。你用的方法不一樣,三昧名稱不一樣,其實是一樣的。因戒得定,定就是三昧;因定開慧,開慧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要不斷向上提升,要掌握住經上所講的無量陀羅尼門,就是抓住修學的總綱領,陀羅尼就是總綱領,總一切法,持一切義,總持法門。一句阿彌陀佛總一切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濃縮在一門當中,無量法門也濃縮在一門當中,阿彌陀佛。這阿彌陀佛裡頭無量義,無量法門、無量義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
前清灌頂法師,慈雲灌頂也是了不起的大德,他的註疏非常豐富,日本《卍續藏》裡面蒐集有二十多種。他告訴我們,我過去講《
觀無量壽經
》,參考灌頂大師的註解,裡頭有一句話對我特別的深刻。他說人有極重的罪業,所有的經、懺法對他統統失效、不靈了,他罪業太重,最後還有一法能救他,這一法是什麼?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欺騙人的。所以經上又說,稱念一聲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念。我們在這個世間搞輪迴,無量劫又無量劫,不止八十億劫,八十億劫太少了,才知道自己業障深重。灌頂法師告訴我們,念佛這個方法,信願持名往生淨土,業就消掉了。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就等於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圓教初住、別教初地菩薩的地位你就達到,真正是一步登天。這個機會萬萬不能失掉。
世間什麼都是假的,佛法也不是真的。《
金剛經
》上明白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非法是指世間法,法是指佛法。佛法因緣生,所以它有生滅,不生不滅才是真的。不生不滅,自性裡頭一法不立,沒有一法,起作用的時候能現一切法,不起作用的時候一法都沒有,所以叫真空。真空不空,它不是無,它遇到緣能現。我們如果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就見到一真法界。不修淨土的見華藏世界,世尊釋迦牟尼佛的實報土,華藏世界;念阿彌陀佛的,生極樂世界的實報土。這個機會不是千載難逢,而是無量劫又無量劫,太難遇到了!這一生遇到要珍惜,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什麼都可以放下,阿彌陀佛不能放下。當我們念到功夫成片,阿彌陀佛決定來應,我們有感,佛就有應。佛有應,你的心就踏實。我見到阿彌陀佛,我還能不信嗎?我見到極樂世界,我還能不去嗎?我們用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的方法修三昧,這叫念佛三昧。
我們再看下面,「
如是等諸三昧無不具足,故云具足成就百千三昧
」。「
論
中」又說,這是《大智度論》上說的,「
復云:於一一三昧中得無量陀羅尼
」。「
陀羅尼即是總持,是故經云:具足總持百千三昧
。」怎樣才能做到?信願持名的人可以做到。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的經文,「從體起用」。分為兩科,「
壬一、定睹諸佛,壬二、遍遊佛土
」,不可思議,學佛的人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見佛。經文只有兩句:
【住深禪定。悉睹無量諸佛。】
深禪定,關鍵是這個深字。如果得不到彌陀威神加持,我們的禪定不夠深。跟阿彌陀佛見了面,禪定漸漸就深了。深的現象是什麼?不但你見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頭一個見的,阿彌陀佛最先見的,然後你就能見到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無量無邊的諸佛如來、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統統都見到,這能不往生嗎?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住深禪定,悉睹無量諸佛
』,「
住深禪定者,安住於深妙之禪定
」。深妙禪定是什麼?世尊在《大集經》上講過,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深妙禪。怎麼把它對起來?念佛就是修深妙禪,能說淨跟禪沒關係嗎?關係非常密切。但是念佛的人不知道,還想學禪宗,去靜坐,去參禪,來幫助念佛的功夫,搞錯了。真正懂得的,海賢老和尚。你看,他從早晨起來,一起來佛號就提起來,他沒忘記。無論幹什麼工作,心裡佛號沒中斷,工作照做。他在道場上非常勤快,早晨起來煮飯,做早餐供養大眾,念佛沒中斷。煮飯,劈柴,他們鄉下燒的是灶,都不耽誤念佛。到農田裡面工作,也不耽誤念佛。處事待人接物,心裡佛號都不中斷。
我見過一個人,也是我的老師,章嘉大師。他是持咒,無論在什麼時候,你看他,他嘴在動,沒有聲音,金剛持。跟我們談話,他這個咒放下,跟我們談話;談完之後,他口又接著就念,一點妨礙都沒有。心不離佛,口不離稱號,稱佛名號,這叫什麼?這叫安住深妙之禪定,確實是在定中。老人修的,這是大總持法門,戒定慧三學圓滿,這是我們要學的。我們學學不到,學不到的原因在哪?沒放下。為什麼沒放下?沒看破,看破自然放下,沒看破就是沒有真搞清楚、沒有真明白。這世間是假的,你能相信嗎?我能相信,還是放不下,這個信章嘉大師不承認。大師的標準,真正放下你就真相信,你沒有放下,你不相信。這是他告訴我,不要自以為相信了,為什麼?你功夫不能提升,你就止在這個境界上。自己曉得,知道我還不夠,我還沒有真的了解,你才會真正求解。真正解了,完全契入實相,沒有不放下的。所以解行是一回事情,不是兩樁事情。是不是真解?你沒做到,沒做到不是真解。不是真解,當然你做不到,一個道理。我們能夠把握住,進步很緩慢,把握住是什麼?沒有退轉,這是什麼原因?天天讀經。三個月不讀經保證退轉,不知不覺的在退了。
放下,一般祖師大德都提醒我們四個字,財、色、名、利。佛門裡面講,「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有一條你都離不開地獄,五個統統有,那心裡要明白了。這話不是嚇唬人的,完全說的實話,老老實實告訴你,事實真相就是這樣的。要練,要放下,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現在叫我去我就去,沒有牽掛,這才行。還有牽掛,我還有這個要料理,那個要交代,機會錯過了,你就又留在這個世間,又去跟這些冤親債主搞冤冤相報,大錯特錯了。所以時時刻刻念著假的。賢公老和尚一句箴言,「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啥都是假的。」他天天用這句話教人,提醒大家。我們真正從這句話裡頭覺悟,徹底放下。放在心上,心裡就清淨,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成就我們的信心,增長我們的願心,我們念佛往生有把握。
我們不是上上根人,何況上上根人比我們厲害,他們從早到晚這一句佛號決定不會捨離,上上根人。下下根人,我們看到的是阿公阿婆,無知無識老太婆,鄉下人。李老師當年在世跟我講過好多遍,他說:我想學愚,學這些阿公阿婆,但學了好多年學不像,感到不容易。那些人我們見到要恭敬、要禮拜,那是真正念佛人最好的榜樣。你跟他講話,他笑咪咪的對著你,口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永遠不間斷;你問他什麼,他回答你都是阿彌陀佛,好像是痴痴呆呆的,那個人功夫得力,那些人決定往生淨土。有一個時期開利法師來看我,我就問他,你們寺廟周圍有沒有這樣的老太婆?他說有,有四、五個。我說那是寶,那是真念佛,寺廟有這些人要恭敬,要善待她、禮遇她。為什麼?她保佑你這個地區平安,化解災難。我們的能量不及她,她那個能量大,我們對她恭敬供養,沾她的光。李老師決定沒有妄語,給我們講的句句都是實話,勸我念佛求生淨土。涉獵經論,我們不具這些條件,學個幾部就可以了。我的經教都在他會下學的,大小乘經論大概有六、七十種,也算很多很雜,但是能捨,年歲大警覺性高,老師常常耳提面命,常常想到老師的教誨,要精。再看看蓮池、看看蕅益,他們到晚年就是一句佛號,全都捨了,統放下了。黃念祖老居士做給我看,《
無量壽經
》註解完成之後,他每天十四萬聲佛號,念了半年往生了。黃泉路上無老少,警覺性要高,我們才不會把這一次的機會失掉。
「
《會疏》
」說得好,「
深定者,所住三昧微妙幽玄,非二乘(阿羅漢、辟支佛)及初心(初發心的菩薩)所能為
」,做不到,達不到這個境界。「
唐譯云:一切種甚深禪定
」,這個下面有註解,「
一切種者,謂一切種智。全理之事,故云甚深
」。甚深怎麼說法?事很淺顯,理很深,理直通法性。什麼人能見到?法身菩薩,不是凡人可以見到的,二乘見不到,權教菩薩見不到。「
故知深定,實是理定,非僅事定
」。事定容易修,理定難。淨宗學人心裡只有一句佛號,佛號之外什麼都放下,這一句佛號就是理定。你看他持名,念這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接著念,這是事,理太深,理是圓滿的自性。
「
又《淨影疏》曰:住深定門,起行所依。無心往來,直以三昧法門力起,故須住定。
」用功,這個道理不懂,功夫不得力,這個道理明白了,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古聖先賢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是住深定門。無論佛法、世法,只要心專一,沒有不成就的。學世法,可以成為世間大聖、大賢;學佛法,可以成阿羅漢、菩薩。一就是住,不能搞多,一門深入,這就是深定門。起行所依,我們念佛求生淨土,得依靠這個。憑什麼往生?憑什麼成就?就憑這個,一門深入。無心往來,這個心是妄心,起心動念,把這個放下,直以三昧法門力起,這才要住定。我們在這裡慢慢練,練什麼?練轉識成智。智,三昧起用就是智慧。智是自自然然起來的,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沒有人問你的時候,你確確實實心裡只有一句佛號,其他的什麼都沒有。當別人有問題提出來問你的時候,你樣樣都通,樣樣都能解答,你也不需要預備。那是什麼?那是真實智慧,自性般若智慧起用,本有的,不是外來的。「
下明起行
」,起行,「
悉睹現在無量諸佛,攝行寬廣
」。
我們看下面解釋,「
淨影師之意
」,淨影是慧遠大師,小慧遠,不是我們廬山的遠公,他們名字完全相同,隋朝的。遠公說,「
悉睹諸佛是行門,起此行門,依深禪定。不待起心動念,直從三昧法門之力起行
」。這是見佛,我並沒有起個念頭,我要想見諸佛,沒起這個念頭,諸佛境界就現前了,這是什麼?這是三昧力。三昧是什麼?三昧是能感,諸佛就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我們要想怎樣想怎樣,那是求佛,那也是感,那應不應?完全看自己的清淨心。心愈清淨,應愈明顯、愈快速;心不清淨的時候,就是妄念、雜念還很多,縱然求也沒有感應。為什麼?這個感他不會應的,必須要三昧感,自然應,不是我們有心求,是自然應。
「
若依本經則定中見佛,正是彌陀第四十五定中供佛大願
」。再回到本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四十五願裡面供佛的大願。「
願文
」,下面把願文節錄在此地,「
十方佛剎諸菩薩眾,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
」沒有起念頭,這個定意失掉是動念頭了,動念頭定意就失掉,沒動。要知道三昧是自性本有的,能大師開悟說了五句話,第四句話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告訴我們自性本定。所以修定就很重要,修定與真心、與自性相應。心是動的,與自性不相應,與自性不相應就是與自性裡頭本具般若智慧不相應、自性本定不相應,當然跟自性的功德就有距離。
這一段的經文說得很清楚,十方佛剎諸菩薩眾,包括我們在其中,聞我名號,我是阿彌陀佛自稱,要怎樣?聞名號。這要什麼?專心。老和尚所謂「世間無難事,只怕心不專」,要專一。專是什麼?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叫專。這個專的時候你得清淨,本經經題上「清淨」得到了。得清淨就解脫,解脫什麼?解脫染污的煩惱,就是見思煩惱,得普等三昧,得諸深總持,住三摩地,一直到成佛。住三摩地就是住三昧。我們住念佛三昧,怎麼住法?海賢老和尚做出最好的榜樣。這個方法真管用!經上說的、祖師說的,句句都是實話,一切是我們自己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外來的不容易,難。自己本有的,只要把障礙除掉。障礙就是這三大類的煩惱: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大家都知道。這三種煩惱減一分,自性裡面智慧德能就透一分,減十分就透十分,減一百分就透一百分,它自然往外透。
所以我學佛,親近出家人,第一天我跟章嘉大師認識(跟出家人認識,頭一個),我就向他請教,怎麼樣提升自己境界?他告訴我的是「看破、放下」。放下、看破就是這兩法相輔相成,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再看破,再看破幫助你再放下,這個方法就是止觀。那時我初學,講止觀我不懂。所以老和尚的善巧方便,他用這個名詞我有概念,看得破,放得下。我接著向他請教,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布施,跟我說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要真有布施的心,隨緣隨分隨力去修,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這三樣都沒有,命裡沒有財富,也沒有壽命(這是一些過去的老人都知道,老人一看就明白),有一點智慧,過去也許喜歡法布施幫助人,沒有用財布施,沒有無畏布施。
人一生,古人有一句話,諺語,「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句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但是佛法能改造命運。明朝袁了凡先生,遇到雲谷禪師,教他改造方法,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自然就改變。那我們得要曉得,什麼是惡,什麼是善,先要有能力認識、有能力辨別。什麼是小善,什麼是大善?利益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善是大善。看你做這個善事,影響的面有多大,影響的時間有多長,因果是從這個地方斷定的。如果這個善行、善事,影響的面很大,影響的時間很長,這大善。所以海賢老和尚這個碟片、這個小冊子很簡單、很淺顯,人都看得懂,看到真受用,這個東西普遍宣揚介紹,人學得愈多,面愈大,時間永遠傳下去,這就是大善,不思議的大善。對我們來說,幫助我們消業障增福慧,肯定的。末法時期,這是無比殊勝的法門,決定得度的法門,沒有絲毫懷疑,榜樣做得太好了。我們心住在這裡,決定不動搖,這就是深定。
這個深定,這個三昧,彌陀大智大願之所成,其深無底,其廣沒有邊,涯是邊際,沒有邊,深沒有底,用這個來形容,這叫深禪定。這樣的禪定自自然然感常寂光中的法身如來,所以你自自然然能看見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這就是定起用。賢公光碟上有,他有一天燒了十二支香,香爐上都插滿,有人看到問他,你怎麼燒這麼多?他不想講,最後還是講出來了,他說你不知道,我今天看到屋裡屋外統統是阿彌陀佛,又看到床上床下全都是眾生在聽我念佛。這是感應,這個不是作夢,無量無邊的阿彌陀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將來成佛都是阿彌陀佛。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覺悟了,我們用什麼心、用什麼態度來看一切眾生?他是阿彌陀佛,恭敬心自然就生起來。恭敬心、孝順心,這是性德,自性裡頭第一德,這是真心,用這個心跟佛菩薩感應道交。不能用阿賴耶,阿賴耶是胡思亂想,妄想雜念,這個不行,這個感應的是妖魔鬼怪。
左丘明說「人棄常則妖興」,常是什麼?五常。五常就是五戒,內容跟五戒相同。不仁,仁是愛人,真誠心愛人是佛菩薩,不愛人、害人,那就不正常。現在這個社會,真的,五個字都沒有了,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仁義禮智信全沒有了。左丘明說社會到這種形態就妖生,這人都變成妖魔鬼怪。要把中國傳統文化救起來,從哪裡做起?從這五個字做起,從這裡下手。這五個字是性德,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我們被外面境界迷惑了,把自己本有的五德喪失掉了。這個五德是做人、是做菩薩的根基,基礎,我們要想成聖成賢、成菩薩成佛,要想到極樂世界去,沒有這五個怎麼行?仁,不殺生;義,不偷盜;禮,不邪淫;智,不飲酒;信,不妄語,跟佛的五戒完全相應。這五戒是根本戒,無論在家出家統統都要學,要堅持。雖然很簡單,裡面的境界其廣無量無邊。這個五戒圓滿就成佛,五戒裡頭包含十善,十善圓滿就成佛。五戒、十善不能不搞清楚,是最簡單的,也是最究竟的。持戒,念念不忘五戒、十善,成佛作祖的根基就紮穩了。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十善展開。大乘菩薩八萬四千法門,濃縮就是十善業道;小乘展開三千威儀,歸納也是十條。我們看佛像,有些畫的佛像,佛的圓光上面有三個字,有梵文寫的,也有藏文寫的,也有中文寫的,它發音是一樣的,「唵、阿、吽」。唵是身業,阿是口業,吽是意業,三業清淨圓滿就成佛。佛教人用意多深,我們要能體會。從哪裡入門?從這入門。
這是這一段,《
甄解
》裡面說的業用。我們看念老的解釋,「
由願文可見,會中諸菩薩皆蒙彌陀智願之力,因得聞彌陀名號,皆得普等三昧等甚深禪定,故蒙願力加持,定中供無量諸佛。既往供佛,必定見佛,故云悉睹無量諸佛。
」這是說念佛功德不可思議,你一定得到阿彌陀佛加持,你不知不覺得到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法身菩薩所證的,這就不是普通禪定,甚深禪定。它的作用就是四十八願裡面的「定中供佛願」,定中供無量諸佛,一尊佛都不漏掉。既然說供佛,供佛是修福,一定見佛,見佛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能夠悉睹無量諸佛,一尊都不漏失,這不容易,要靠我們自力法門來修,修到明心見性,破無明,證法身,你才有這個能力。我們煩惱習氣很重,沒有這個能力,但是遇到阿彌陀佛,真是如獲至寶,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了。真正不懷疑,一心嚮往,一向專念,經上所說的功德利益全都得到。我常勸人,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真心,用真誠心、用清淨心、用恭敬心待人接物,決定有好處,我們修積的功德不會漏掉,這是無漏法。虛偽不誠實,心地染污不清淨,沒有恭敬心,你修的功德全漏掉了。怎麼漏掉?就從這漏掉的,你自己不知道,不知不覺全漏掉了,多可惜。
「
又《般舟經》云:是菩薩不持天眼徹視,不持天耳徹聽,不持神足到其佛剎
」,你看不依靠這個,不持是不依靠,不需要用天眼,不需要用天耳,不需要用神足,他自然就現前。「不
於此間終生彼間
」,不於此間終,在這個世間死了,往生到極樂世界,不是這個,「便於此坐見之」,他就現前,十方剎土現前,十方諸佛現前,我們都能供養。下面,「
佛言
」,這個佛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菩薩於此間國土,念阿彌陀佛,專念故得見之
」。這世尊的話,你能不能見,關鍵在專念。所以我說,我是很保守的說,海賢法師跟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相見不會少過十次,最保守的說法。他是真的常常見佛,這就是佛力加持他,佛要他表法,做好榜樣給佛門弟子看、給念佛的人看。他那麼自在,你看他往生的時候(這是前兩天),告訴身邊這些護法,常常在一起的,告訴他:我最近要往生了。那些人過去聽他說過,阿彌陀佛留他表法,還要留兩年。怎麼你現在就要走?他說:你不知道,這幾天阿彌陀佛又來告訴我,要我這幾天就要走。別人問他:什麼時候走?我們大家念佛給你助念往生。他說:助念那是不相信,信心不足,我不需要助念,我自己往生。說得非常有把握。佛來接引,約定的時間一分一秒都不會差錯,到時候你看到佛,你看到蓮花,你看到極樂世界。我們要相信佛的話。「
專念故得見
」,我們把它簡約成四個字,愈簡單愈好,專念得見。下面,「
即問:持何法得生此國?阿彌陀佛報言:欲來生者當念我名。
」信願持名。
「
是以念佛三昧,稱為寶王三昧
」,這是讚歎,念佛三昧,三昧中王,稱為寶王三昧。「
故甚深禪定
」,佛在《大集經》上說的,「
悉睹諸佛,都消歸念佛三昧也
」。無量無邊諸菩薩們,他們所修的三昧到最後統統歸念佛三昧。為什麼?都是以這個條件,三昧就是得生的條件。三昧是正受,正常享受;三昧是正定,沒有任何夾雜,沒有妄念,沒有雜念,就是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那五個字就是念佛三昧。「
故知持名功德不可思議,一乘願海不可思議。
」前面這一句是我們自己,我們真正能放下萬緣,像海賢老和尚一樣,這一生就一句佛號,我們加一部經,其他的全放下。就是這一部會集本,就是這一部集註,一句佛號,其他的全放下,再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錯了。那這些經本、經書這麼多怎麼辦?隨它去!自然有人收拾,自然有人保管,不問了,怎麼處理絕不過問,這真放下。我還要怎樣去安排,這就錯用心了,怎麼又有雜念起來、又有妄想起來?必須把心清得乾乾淨淨,清淨平等覺現前。一乘願海是讚歎佛不可思議,佛的願力不可思議,佛的功德不可思議,感應見佛剎,見一切佛,一個不漏。
下面這一科,「
遍遊佛土
」,得大自在。
【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
怎麼到的?我們會聯想到阿彌陀佛念念都現無量無邊身,他現身幹什麼?接引遍法界虛空界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他發願他就要接引。他接引是分身去的、化身去的,分身、化身的數量沒有邊際,無法想像,太多太多。十方法界每一個佛國土,佛在那裡勸導大家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一生成就,相信這個法門的人多,往生的人多,佛統統要去接引。佛的報身在極樂世界大講堂講經說法沒中斷。我們往生到那邊,我們的報身跟阿彌陀佛的報身一樣的,這四十八願上有的。我們在講堂聽經也沒動,佛分身去接引,我們也分身。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我們的智慧、道力、神通跟阿彌陀佛幾乎是平等的,佛能做的我們都能做。真難得,到哪裡去找這個世界?李老師在當年勸我,沒細說,要是像我這樣說得這麼詳細,我早就相信了,早就放下了。我比他講得清楚、講得詳細,所以信心十足。
我們去幹什麼?我們去供佛,前面講了,供佛修福;我們去聞法,一切諸佛都在講經,我們分身去,分身真管用,不是不管用。所以,一次我們所聞的法,所修積的功德,在我們這個世間無量劫都修不到,他一次完成。何況天天去、時時刻刻不間斷的去!在那個世界成無上道,這麼好的緣分能不成就嗎?是個個成就,人人成就。我們今天回過頭來,我們身邊的人,有家親眷屬,關心我們的、愛護我們的,也有冤親債主,嫉妒我們的、障礙我們的,甚至於陷害我們的,我們什麼心態來對待他們?清淨平等覺。只要他跟我有這些關係,都叫做跟我有緣,緣有善緣有惡緣、有染緣有淨緣,總之有緣。與我有緣的這些眾生,我們天天念佛都給他迴向,希望他在這一生當中消災免難,福慧增長,將來必定有一天遇到淨宗法門,認真修學,同生極樂國。我們在極樂世界等待他,歡迎他。怨親平等,不平等就染污了,要平等。而且都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彌陀佛,決定不能有一個夾雜在裡頭。
釋迦牟尼佛能不能放?不能放。有人說,釋迦牟尼佛是本師。本師教我這麼做的,我聽話,本師釋迦牟尼佛歡喜;我不聽話,要把他放在我這裡,跟阿彌陀佛在一起,你看,就變成擾亂,二心就不是一心。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一心一向專念就是最尊敬釋迦牟尼佛,他教我這樣做的,我沒有違背。這些道理都搞清楚、搞明白,自己障礙就清除掉,會做得如理如法。這樣做法,世尊他最大的願望,希望我們快快成佛。這快快成佛的法門你丟了,你不要,你要去搞別的,你說佛心裡多難過、多傷心。我們要讓釋迦牟尼佛歡喜,就是一門深入,信願持名,一向專念,決定得生。佛高興,歡喜,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這是我們孝順釋迦牟尼佛,讓釋迦牟尼佛生歡喜心,不要為我們憂慮,不要為我們操心。這一部經真實得度,其他的經佛還要操心,怎麼樣把他轉到這邊來,修一切三昧怎樣把他轉成念佛三昧。已經修念佛三昧的人,佛開心,佛不要再管他,他決定成就。理事都要搞通,搞清楚,搞明白。
『
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
』。「
一念,指極短促之時刻,但其時限,諸說不一
」。這一念到底是多長?我們現在佛經上看到彌勒菩薩所說的,再跟現在量子力學家他們的科學報告合起來看,概念就很清楚,也有說服力。那就是「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彌勒菩薩說得好。我們把它換成一秒鐘,一秒鐘如果是彈指七次,七個三百二十兆,一秒鐘,那個一念就是此地講的一念,一秒鐘有多少個一念?有二千一百兆次的一念,真是極短的時間。下面舉
《仁王經》上
,「
九十剎那為一念
」,一念就是九十剎那,「
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
」,這是一剎那。「
《往生論註上》以百一生滅名一剎那,六十剎那名為一念。兩者均以一念中具多剎那也。但《智度論》以一彈指頃有六十念。《華嚴探玄記十八》謂:剎那者此云念頃,一彈指頃有六十剎那。兩者均謂一念即一剎那
」。念老在此地行個方便,「
茲為簡單易記,故從後者
」,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念。我們現在用的更精密,還有科學的證明。這個說法好!那就是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生滅,那一個生滅就是一念。一秒鐘裡頭有多少個一念?有二千一百兆次的一念,我們無法覺察,就在面前。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念頭,起心動念,乃至於一切萬物,統統是在這個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我們要常常想這個問題,常作如是觀,為什麼?它幫助我們放下。我們放不下是什麼原因?都把它當真的,哪裡知道它是假的。知道是假的,我們所有一切念頭都落空,這是真的。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遍遊佛土」,我們下一堂來好好的學習,這是真正得大自在。所以現在我們沒有時間到處去旅遊,現在要好好的念佛,到極樂世界去,遍遊一切諸佛剎土,到那個時候再遊,現在要關起門來好好用功。好,謝謝大家。
回索引
〉〉
108。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0八集)【日期】2014/9/19【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0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三十七
頁倒數第七行,「遍遊佛土」。請看經文,經文只一句:
【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
一念,指極短促之時刻,但其時限,諸說不一
」。這些都是佛當年對大眾所說的,為什麼說的不一樣?聽眾的程度不一樣,善根厚薄不一樣,所以佛每對於一樁事情,四十九年當中所說不盡相同。這些經文,上一輩的大德教導我們,我們要學佛,學經教,要以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上所說的方法、心態。菩薩教導我們,聽經,一定要懂得不執著言說相;讀經,文字是言說的符號,當然不能執著文字相。第二個不能執著名字相,名詞、術語都是世尊教化眾生假設的,執著就錯了。一定要懂得裡頭的意思,不必斤斤計較這些文字。第三個不執著心緣相,心緣是我看到這個,我想大概是什麼意思,不可以。為什麼?佛的言語,以後寫成文字,全都是從自性當中流出來的。自性沒相,無相,自性無不相,你才真正能夠契入。為什麼不能看到文字,所謂望文生義?不可以,因為自性沒有相,正因為它沒有相,所以它有無量相;正因為它沒有意義,它有無量義。要與性德相應,你才能夠自性的智慧、德相慢慢恢復出來。
到什麼時候完全明瞭?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見性之後一切通達。這個時候你有沒有意思?沒有。為什麼?見性的人,障礙自性的煩惱習氣斷掉了。總的來說,障礙自性的不外三大類,第一個無明煩惱,第二個塵沙煩惱,第三個見思煩惱,這些東西統統斷了,統統放下。那心是什麼?清淨、平等、覺,我們經題上說的。見思煩惱斷了,清淨心現前,真心,沒有染污了。塵沙煩惱斷了,平等心得到了。塵沙是比喻,這種妄想、分別無量無邊,前念滅後念就生,相續不斷。見思煩惱是六道輪迴的根,有這個東西就有六道,這個東西斷掉了,六道就不見了,沒有了,六道是假的。塵沙、無明是十法界的根,有塵沙、無明就有十法界,塵沙、無明斷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那有什麼?一真法界現前了,一真法界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這個境界現前。這個境界有色相,但是這個色相跟我們現在所能體會的色相大大的不相同。為什麼?我們現在所能夠體會的色相,是阿賴耶的境界相,是阿賴耶的相分。這個相分是生滅法,前念滅後念生,生滅不住,不停,住就是停止,不停,一個接一個。第一個生滅跟第二個生滅不一樣,所以是相似相續,不是真的相續,真的相續是兩個完全相同,它不一樣。這是事實真相,大乘教裡常說的諸法實相。
實相無相,從體上講,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是從作用上講。用,現相;不起用,用是有緣,沒有緣不起用,它無相。體無相,起作用的時候現相,隨緣,有緣就現,沒有緣就不現。所以體性不可得,現的相也不可得。不可得當中你一定要得,那是妄想,那不是事實。因此,佛隨緣說法,逗機,說法的目的是引導你契入自性。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方法,善巧方便無量無邊,方向跟目標是一個,這一個,粗顯的來說就是戒定慧三學。八萬四千、無量法門都離不開戒定慧,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戒定慧決定引導我們悟入自性,最後幫助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任何一法都可以,只要你心專,專一,不能雜、不能亂、不能夠被染污,這些統統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就壞了,這是六道凡夫。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佛陀,完全用自性觀照。六根起作用都叫做觀照,從觀照悟實相。
所以,對於佛這種種說法我們就能看到,佛說法的對象不一樣,時節因緣不相同,用現在的話說,社會環境不一樣,風俗習慣不一樣,文化不相同。佛陀那個時代,交通完全靠步行,牛車、馬車,船是用帆船,靠風力,靠人,人力。所以確確實實有很多人老死不相往來,他一生生活的環境就是他這一個村莊,或者他這個小鎮,就這麼大地方,沒有出過遠門。很多農村的居民一生沒有進過城,縣城沒有見過,真有,不是沒有。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確實有老人一生沒進過城,他最遠的地方就是附近的幾個鄉鎮。佛講經說法,在這個環境裡面,只讓他有個概念就可以了,不必細說。看聽眾的程度、根性的利鈍,對大根性的人,愈接近實相,對小根性的人,距離實相遠近就不必說了。從這個地方能看到善巧方便。
譬如「
《仁王般若經》上
」,這個古大德註疏裡面引用得很多,因為《仁王經》念的人多,《仁王經》上說「
九十剎那為一念
」,這是一彈指,一彈指有九十剎那,這叫一念。九十剎那叫一念,「
一念中之一剎那,經九百生滅
」。這個說法,又《往生論註》上卷,「
以百一生滅為一剎那,六十剎那為一念
」。都是指時間非常短促,知道這個概念就好。我們在講經當中常常提到的,是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菩薩處胎經》裡面一段。佛問彌勒菩薩,說「心有所念」,我們凡夫心裡起個念頭,佛問,這一念,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這是經的原文,佛問的。這一念裡頭,心有所念裡頭有多少個念頭?微細的念頭,多少念頭?幾念?有幾相?相是物質現象。還有幾識?這個裡頭問了三樁事情,念、相、識。
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細念,念頭。每個念頭都有相,「念念成形」,那就是物質現象,「形皆有識」。這個裡頭含義很深,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不就說明白了,從念頭來的,念念成形。相由心生,色由心生,從念頭來的。念頭才是物質現象的根本,沒有念頭,哪來的物質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形皆有識,形就是物質現象,每個物質現象裡面都有識,識是什麼?受想行識,佛法講的五蘊,色受想行識。我們讀到這個經文之後,才真正了解天天念的《
心經
》,「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什麼是五蘊?這說出來了。五蘊是第一個物質現象,物質現象裡面就有識,色受想行識決定離不開。
這個物質多大?大乘教裡頭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這叫極微色,沒有比這更小的了。這個極微色要是把它分開,物質現象就沒有了,所以也叫做鄰虛塵,塵是微塵。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用的方法是分析,他第一個用牛毛塵做單位開始。牛毛,牛毛粗,牛毛的尖端上面有一粒微塵,那微塵很小,眼睛很好的人能看見。這一粒塵附在這個毫毛的尖端上,它不會掉下去,我們講吸力,引力,因為它太小了,這個大的引力超過它,把它吸住,它不會掉的,牛毛塵。用牛毛塵把它分開,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塵。羊毛細,尖端上有一粒塵土,多大?是牛毛塵的七分之一。再將羊毛塵分為七分,七分之一,兔毛塵,兔毛就更細了。羊毛、兔毛,我們中國人寫毛筆,常常用它做原料。用這個方法來分。
兔毛塵再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水塵。這一粒微塵放在水裡頭,水有空隙,有空隙它可以從空隙裡頭游來游去,沒有障礙。水塵再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塵,金屬,金屬的密度大,但是它還是有空隙。金銀銅鐵這些它沒有障礙,它可以透過,很容易透過,它有空隙。金塵再把它分成七分之一,叫微塵。我們以為平常都叫微塵,在佛經上微塵是指這個,指金塵的七分之一,叫微塵。這個微塵大概就是現在所講的原子,佛說阿羅漢的天眼能看到。這微塵再分七分之一,叫色聚極微,大概現在科學裡面所講的基本粒子、夸克,是這一類的,色聚極微。還能分,色聚極微再分七分,七分之一就是極微之微。極微之微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所以叫鄰虛塵,它跟虛空隔壁,它一分就是虛空,物質現象沒有了,就是空了。
佛在這樁事情,近代的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家發現了,他們也是用一樣方法,把這物質把它分析,好像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八分十六,這麼樣分法。從原子開始,八十年前發現原子,那個時候認為原子是物質現象最小的。隨著科學的進步,儀器發現,原子,把原子打破,打破發現原子裡頭有原子核,有電子、有中子。所以它很複雜,不是單純的,揉在一起產生這個現象。科學再將原子核、電子、中子各個擊破,能打破,打破後還存在,更小的了,稱它作粒子,基本粒子。它還不是最小的,基本粒子還能打破,就是還能再分,打破之後發現這更小的東西,稱為微中子,也叫中微子。這個東西再把它打破,打破沒有了,那麼就是跟佛經上講的極微色、極微之微、鄰虛塵,被科學家找到了,它的名詞叫微中子。這個東西打破,沒有了,物質沒有了。
物質沒有看到什麼?看到是念頭波動的現象。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物質是這麼回事情,是念頭波動產生的幻相。這就證明佛所講的沒錯,「色由心生」、「相隨心轉」,科學把佛經這兩句話證明了。這兩句話佛在三千年前講的,三千年後今天的科學家,尖端科學發現了,這是宇宙的奧祕,物質到底是什麼,這個密揭穿了,是念頭。所以德國普朗克博士向大家宣布,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的存在。什麼東西存在?念頭,念頭是屬於心理。所以他指出來,科學從建立到現在四百年,走上一個錯誤的道路,這個錯誤是什麼?叫二分法,把宇宙的現象分成心理、物理,現在大學的是物理學、心理學。這是錯誤的,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統統是精神。所以物質跟精神是一體,佛家講五蘊講得對,正確,五蘊就是色心是一體。
我們看了科學報告,對這樁事情有了一個清晰的概念,真正相信了念頭重要,物質隨著念頭變。海賢老和尚十二歲,不是種了一個大冬瓜,被他堂弟偷了。他大概不知道,他就咒,小聲的咒,哪一個偷了我的冬瓜,叫他長瘡害病。三天之後,他堂弟真的長瘡害病了。這是什麼?物質現象是跟著人念頭轉的,海賢能夠轉他身體的物質現象,真害瘡了。嬸娘知道這個事情了,趕緊跟他說,別再念了,弟弟已經害瘡生病了。他馬上改口,他改希望他趕快好了,希望他趕快好了。念了兩天,他堂弟真好了。他才曉得這個念頭有這麼大的能量,以後再不敢咒人了,再不敢有負面的念頭。這樁事情科學證明了。
你看現代的書店,我偶爾去看一下,關於研究念力的報告很多,總有幾十種,現在年輕的科學家都走這條路子。我相信大概再過二、三十年,念頭是什麼,會被他發現。因為佛在經上講過,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能量非常大,就是它能緣的這個量,對外它能緣到宇宙的邊緣,大宇宙,對內它能夠達到阿賴耶;也就是說阿賴耶的三細相,科學可以發現,也可以給佛做證明。但是他不得受用,因為科學家沒斷煩惱,雖然發現了,跟佛講的是完全一樣,智慧、神通、道力都不能現前。佛、菩薩是怎麼知道的?是禪定裡面見到的,現量境界,定中所見到的。完全搞透徹、搞清楚的,大乘教上常說八地以上。
實報土裡面法身菩薩,華嚴是圓教,從初住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斷無明、證法身的,他們生實報莊嚴土,生到實報莊嚴土,對這樁事實知道、相信,不懷疑。要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要八地。四十一個階級,八地是最上面的第四個階級,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後面是妙覺,妙覺是佛,不算。算菩薩的果位,四十一個階級,實報土裡頭。他們智慧開了,神通現前了,科學家雖然看到這個東西,智慧不開,神通不能現前。佛法不需要用科學的這些儀器,不需要,也不需要用數學的理論去推論,都不需要,佛法完全用禪定。定功愈深你看得愈清楚,到妙覺,圓滿了。圓滿這個時候,這定功是什麼?我們相信應該在八地就圓滿,自性本定,回歸自性了。
修定,這個概念我們逐漸體會到一些,它很重要,為什麼?它是真心。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為什麼要修定?因為本來是定,真心本來是定。定就是真心,不定就是妄心、就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動的,是生滅法。自性本定,不生不滅,不動不搖,所以大乘法裡頭特別重視禪定。定是中國的意思,禪是禪那,梵語翻過來的,禪那是靜慮,翻成中國這個意思,靜就是定,慮就是它有觀照的能力,它照見。慮是個比喻,不是思考,他沒有思考,我們今天講完全是直覺,一聽就明白,一看就明白。六祖聽法達念《
法華經
》,念到第二品,《
法華
》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他就止住了,告訴法達禪師,別念了,我知道了。跟他講《
法華
》的玄義,他開悟了。他念了十年沒開悟,能大師一席話裡頭開悟了。所以,定是清淨心、是平等心、是覺心,覺心就是開悟,覺是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清淨心是阿羅漢、辟支佛的禪定,平等心是菩薩的禪定。我們要想作菩薩,不平等不行;還有高下之分,還有人我之分,這不平等。所以,修菩薩道要修平等心,修小乘道要修清淨心,不能被污染。
我們修行念佛,最初的功夫從哪裡開始?從功夫成片,我們要求自己達到這個境界。功夫成片是什麼意思?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全都放下了,這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有資格往生,人到功夫成片的時候,阿彌陀佛一定會給你現身。我們見阿彌陀佛見不到,他來看我們很容易。來看我們幹什麼?等於大乘裡頭給我們授記,會來告訴你,你念得不錯,鼓勵你,念得很好,你的陽壽還有多少年,給你講,等到你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往生。這個時候你的信心、願心踏實了,為什麼?阿彌陀佛來註冊了,真的法喜充滿。可是有一等人很聰明,壽命我不要了,好不容易遇到阿彌陀佛,就求阿彌陀佛,我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佛很慈悲,會帶你去。《往生傳》裡頭、《淨土聖賢錄》裡面,許許多多往生的人,我估計至少有三分之一到一半,不是自己壽命到的,是要求阿彌陀佛,我現在跟你去。
像瑩珂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念佛念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拼命念,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佛告訴他,你壽命還有十年,十年之後我來接引你。他的警覺性很高,劣根性重,習氣太重,造業,他害怕了,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佛就答應了,跟他約定,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為什麼不當時帶他去?當時要帶他去了,瑩珂死了,死在寮房裡。過幾天看他怎麼樣,打開房門,死了好多天了。這個死就冤枉死了。留他三天,這個功德無量無邊,讓他把這個信息告訴大家,寺廟人都知道了,三天之後佛來接引他往生。他是個惡人,是個破戒、犯規的人,自己曉得將來到哪裡去,無間地獄。他是因為怕地獄苦,才拼命念佛,念了三天三夜把佛念來了。所以廟裡的人都不敢相信他,你這樣的人,關門念了三天,你來騙我們,說你三天之後往生。好在三天時間不算太長,我們等著看,看三天你往不往生。
到第三天,他要求大眾念佛送他往生,那就是他度眾生。大家念佛念到大概一刻鐘,古時候一刻比我們現在長,因為古時候一時是現在的兩小時,中國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一天是十二時。現在用西方西洋的,叫二十四時,叫小時。印度的時比我們大,印度只分六時,晝三時、夜三時。真往生了,大家相信了,你說他度多少人!這個一示現,不但影響當時,我們在《往生論》裡頭看到這些文字,我們都受感動。所以佛叫他延後三天,讓他度無量有緣眾生,當時看到、聽到是有緣,現在我們看到這文字都是有緣。這個緣一直要延續往後九千年,佛法完全滅盡,他這個緣就沒有了。只要這個文字存在,就可能有一些有緣眾生看到受他感動,也學他這個方法,放下萬緣,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
十八願講得很清楚,五逆十惡,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看起來是容易,事實也不容易,為什麼?他得有善根。善根是無始劫修的,聽到阿彌陀佛就歡喜,聽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相信,沒有懷疑,信願持名,這叫根熟眾生。佛現身說法接引往生,這些人第一批,頭一批得度的。所以我們要知道,然後才能看到經上佛所講的其味無窮。你看他的善巧方便,令一切眾生,上中下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我們今天用一句話說善巧方便,達到極處。從哪裡來的?自性裡頭流出來的。自性是什麼?清淨心、平等心,我們從這裡下功夫。
清淨的反面是染污,不能被染污。染污是從哪裡來的?內外境界裡頭來的。要保養這個身體,為這個來操心,這是被內根染污了。外面是外面塵境,境界,你看到了、聽到了、接觸到了,起心動念,被染污了。起心動念染污得輕,分別、執著染污得嚴重,最嚴重是執著。只要有執著這個念頭,無論執著什麼,執著佛法也不行,執著佛法也離不開六道輪迴。所以佛在《
金剛經
》上教導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許可執著一尊阿彌陀佛,《十六觀經》裡頭最後的一觀,第十六持名念佛。我們在這裡下功夫,不受外面環境染污,就是持戒,不受境界的動搖,不受外境的欺騙,那就是戒定慧三學。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金剛經
》這些重要句子不能夠忘掉,從早到晚。我們要放下,放下就是,不放下就錯了,什麼都要放下,連身體都要放下。放下身見證須陀洹果,修淨土的,在果位上跟須陀洹相同,在其他方面超過須陀洹太多了。須陀洹要天上人間七番生死,才證阿羅漢,我們提醒自己萬緣放下,這一生就生淨土,生淨土超過阿羅漢太多了。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圓教初住以上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稱為阿惟越致菩薩。這是我們決定不能錯過的機緣,機緣太難得了!
我們再往下看,「
兩者均以一念中具多剎那也。但《智度論》以一彈指頃有六十念,《華嚴探玄記十八》謂剎那者此云念頃,一彈指頃有六十剎那。兩者均謂一念即一剎那
」。「
茲為簡單易記
」,這是學習的善巧方便,「
故從後者
」,後面所說的,《智度論》、《
華嚴經
》上所說的,
「以一念頃即一剎那
」。「
至於剎那一念之間,即能遍遊諸佛國土者
」,這就講到經文了,剎那一念之間,就能夠遍遊諸佛國土,這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第十一願。十一願的經文引用在此地,這個引用全是康僧鎧的本子,也是五種原譯本流通最廣的本子。「
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
」,引用在此地,堅定我們的信心,這是《魏譯》的原文。
我們今天,我們都用彌勒菩薩跟世尊對話,因為還跟科學做了見證,那就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那一個生滅叫一念。一秒鐘有多少個一念?一千六百兆個一念,這比前面都細。彌勒菩薩是唯識專家,唯識是佛門的心理學,我們常常提起這一句,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一彈指三百二十兆,一秒鐘可以彈七次,身體好的、年輕的,彈指一秒鐘彈七次,那就三百二十兆乘七。這一念,對於一念有個概念,太短了,我們想像不到,六根包括念頭都想像不到。
「
上文已曰,此諸大士
」,前面經文上有,這個地方這些大士,明顯的是指十六正士,第二品一開端「賢護等十六正士」,泛指參加大會的這些在家菩薩們,統統包括在其中,「
隨時悟入華嚴三昧
」。說實在話,這些菩薩常住在華嚴三昧之中,與自性本定圓滿相應。就是能大師所說,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萬法的本體,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離自性,離自性無有一法可得。自性能現、能生,阿賴耶能變,世出世間依正莊嚴是所生、所現、所變。如果我們能轉識成智,修到法身菩薩的地位,就是圓教初住、別教初地,就入華嚴三昧了;不但入,常住華嚴三昧。所以他有能力在一念頃,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這個億那由他百千佛剎,我們可以用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來形容它。去幹什麼?供佛,供佛是修福,供佛當然聽經,聽諸佛講經說法,那是開智慧。
所以這是極樂世界一切往生的菩薩他們的事業,他每天幹什麼?每天到十方世界供佛、聞法。分身去的,分無量無邊身。彌陀分身是接引往生的人,十方世界每天往生的也是無數無量,佛要分無量的身去接引。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有跟阿彌陀佛同樣的智慧、神通、道力;換句話說,也能像彌陀一樣分無量無邊身,去幹什麼?去供佛、聞法,同時。成就圓滿的大法,我們就明白了,在極樂世界是最快速的,它沒有障礙,十方世界有障礙,極樂世界沒有障礙。所以這是決定不能不去,去的人多,而且許許多多人不要壽命了。除非,少數一些,那是佛什麼?佛要他留在世間表法,這就不是他自己壽命。海賢是阿彌陀佛指定他來表法的,所以他的壽命是佛加持的,於他自己根本就不相關,這也算是乘願再來。
華嚴三昧,「
此三昧據果而言,亦名海印三昧。名為印者,以世間印章為喻。印上文字能同時頓現,而無前後之差;舉體齊彰,亦無或隱之處
」。這叫海,海是形容它大。像我的印章,印章刻了很多字,我們今天贈送,今天中午當地大主教來訪問,這個主教管轄的地區昆士蘭,大概昆士蘭州很大的一個地區,他告訴我等於兩個英國,這是他的教區。今天我們送他一個印章,鑲鏡框送他,裡面是「神愛世人,和平天使」八個字。那印章一蓋,八個字同時出現,沒有先後,這叫頓現,用這個來做比喻。海印,像大海一樣,「
同時影現種種差別之相
」。這個海比什麼?比我們的心,真心大海,妄心也是大海,真心是自性,沒有邊際,妄心是阿賴耶,也沒有邊際。把它比喻作大海,能生萬法,念頭一動,萬法就出現,沒有次第,就像蓋印一樣,同時出現的。科學家講這個世界產生是有次第的,這不是真的,佛不是這樣說的。
我們要相信佛,為什麼?佛是親證的境界。法身菩薩開悟了,他親證,他在定中看見的,他不是推測的。他是現量,他不是比量,不是非量,這個我們要相信。人能夠信佛,這大福報的人,對於佛所說的決定不懷疑。佛說種種不一樣,那是善巧方便不同,他對哪一類眾生說的,契機,沒有不得益的。無量無邊的法門、這些經論,各人根性不相同,根性是過去生中曾經學過,修學過,這一生又遇到了,很喜歡,把前世的善根引出來,你可以接著再修。
遇到淨宗,對淨宗產生興趣也不容易。我的緣算很好,剛學佛的時候,第一個接引我的,朱鏡宙老居士。章嘉大師圓寂之後,朱鏡宙老居士介紹我認識懺雲法師,我在埔里跟他在一起住茅蓬,住了五個半月。他老人家勸我修淨土,我在山上讀了一部《文鈔》,讀了《
阿彌陀經
》三個註解,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懺雲法師叫我把這些科判用圖表畫出來,我一畫出來之後,對於古人、對於經教佩服得五體投地。我那些東西都留給懺雲法師了。這個是緣還不成熟,不能說跟淨宗沒有緣分,讀了之後,不反對淨土宗,不反對念佛法門,但是自己不願意學,還是迷在大經大論上。所以懺雲法師介紹我見李老師,我認識李老師,懺雲法師介紹,朱鏡宙老居士,他們兩個人介紹到台中。在台中十年,老師勸我學淨土,我看不少過十次,老師對我真好,我沒有完全接受。
我接受淨宗是講《
華嚴經
》,老師在台中講,我在台北講。老師一個星期只講一個小時,他要翻譯,兩個小時實際上一個小時。我在台北,一個星期講四個半小時,我一次講一個半小時,講三次,一個星期講三次,所以我很快就超過老師。《四十》、《八十》同時講,《八十華嚴》講兩天,《四十華嚴》講一天,一個星期三次。那個時候排得很滿,很多經統統都一起講,每天都很熱鬧。《
華嚴
》大概講了將近一半,有一天突然想起來,文殊、普賢學什麼法門成就的?這是我們心目當中最佩服的兩位菩薩,心裡最仰慕的。在《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看到了,統統念佛求生淨土。看那段經文寒毛直豎,這怎麼回事情?以後看到李老師把這個會集本給我,我一展開會集本,第二品頭一句「德遵普賢」,明白了。感恩老師,老師沒有欺騙我,老師確確實實把佛法當中第一法門傳給我。
我從《
華嚴
》、《
法華
》、《
楞嚴
》上死心塌地,對淨土沒有疑惑,這才接受。接受之後,我又看到《
楞嚴經
》上二十五圓通,原先《
楞嚴
》前後講了七遍,都沒發現。最後這一發現,發現什麼?發現「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也是特別法門。為什麼?沒有按順序排列,二十五圓通是按順序排列的,不按順序排列的就是特別法門。觀音菩薩太明顯了,因為二十五個位次他應該排在第二,耳根圓通,第一個是眼根,第二個是耳,眼耳鼻舌身,應該排在第二,他排在最後,排在第二十五。大勢至菩薩不太容易看見,大勢至菩薩是七大裡面的根大,地水火風空見識,他是見大,見大後面識大,識大是彌勒菩薩表的;換句話說,他應該在彌勒菩薩前面,二十五圓通應該排在第二十三。但是他跟彌勒菩薩換了,彌勒菩薩二十四,彌勒菩薩二十三,他變成二十四,他變動了,變動幅度很小,我們沒看出來。兩個特別法門。
為什麼會有兩個?「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
」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佛剎裡面的眾生統統契機。「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專對娑婆世界,說再近一點,專門對地球上眾生的根性,「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我們就搞清楚了,兩個特別法門,一個是普度十方世界一切眾生,一個是專度娑婆世界苦難眾生。這個以前沒聽別人說過,特別強調的,註解《
楞嚴經
》的大師特別強調的,就是強調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我們也是反覆多次的學習發現的。
我們再把這一句一直念下去,就是「
名為海者,猶如大海,同時影現種種差別之相。形象千差,水體無別。萬相繁興,而水湛然。宛然萬相,宛然無相。時無先後,故延促同時
」。這幾句的意思很深,但是並不難懂。現在有電視、有電腦,大概大人小孩每天都離不開屏幕。屏幕雖然不大,但是整個世界這些屏幕要合起來,那個面積也很大,也不可思議。屏幕會現相,就跟水能夠照見萬相一樣。水照見萬相,水著不著相?不著相。屏幕能現萬相,著不著相?也不著相。而且屏幕上的相,我們很容易體會出它是生滅相。而且它還不算相續相,相續是前面相跟後面相完全相同,這叫相續。前面一念那個相,跟後頭一念的相不相同,少分相同,大部分不相同,所以它是相似相續相。這經上也都說出來,我們看到了,佩服得五體投地。三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說的,就算古大德的註解,至少也是三百年以前,他們對於諸法實相看得這麼清楚,不容易!
所以我們生存在這個世間,六根所接觸到的境界,一切諸法,一定要知道相有體無,真無,都是從高頻率波動現象產生的。包括念頭,念頭是識,從哪來的?阿賴耶三細相裡頭業相來的,從業相轉變為轉相,從轉相生境界相,這阿賴耶三細相。現在只有一個物質被揭穿了,完全搞清楚、搞透徹了,他說物質是從念頭生的,念頭怎麼回事情,還沒有搞清楚。現在科學家知道,念頭的頻率非常高,是一種高頻率波動的狀況。這個說法跟佛講得很接近,希望再有二、三十年他會搞清楚,我們相信他能發現,佛經上有這個說法,業相他也能搞清楚,自性他永遠找不到。這就是第六意識能緣的,對內能緣到阿賴耶的三細相,緣不到自性。自性一定要用戒定慧的功夫,你才能夠證得;科學家他不是用這個方法,他不能證得。
諸法實相他了解了,物質現象是假的,對物質貪不貪?還是照貪。只要你有貪心,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六道輪迴是五種見惑、五種思惑變現出來的。見惑,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思惑,貪、瞋、痴、慢、疑。這個十大類,科學家一樣都沒放下,所以縱然搞得很清楚,把佛所講的搞清楚,他出不了六道輪迴。如果真正覺悟回頭,跟著佛的經教來學習,他就有超越輪迴的希望。如果對淨宗法門,我們相信他會更快,為什麼?他真能放下,他了解事實真相全是假的。《
金剛經
》說得一點都不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存在的時間,「如露亦如電」,佛教我們用這個經教來面對我們現實的生活環境。生活環境可以受用,不能有分別,不能有執著,這是佛法,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叫世間法,佛法、世間法在一念。所以,一念覺就超出世間,一念迷,製造世間。
十法界、六道是阿賴耶變現的,所以相宗的方法,轉八識成四智,不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也不見了,那個時候現在面前的是實報莊嚴土,也叫一真法界。這個有相,這個相是心現的,沒有阿賴耶,與它沒有關係,阿賴耶會變,沒有阿賴耶它就不變。所以人身相好莊嚴,壽命無量,它沒有生滅,沒有生滅才真正無量壽,有生有滅的,總有到頭的時候。六道裡頭,色界天、無色界天壽命都很長,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諸位想想,一個大劫是我們這個小世界成住壞空四次,成住壞空四中劫,每個中劫二十個小劫,多長的時間!八萬大劫就是成住壞空八萬次,你說壽命多長,沒出輪迴。這些事佛說的,大小乘經上都有,決定不能懷疑。
現在科學,科學家頭一樁大事情就是懷疑,從懷疑發現問題,再用科學的方法去探測、去證明,這科學走的道路。佛法不是這個路子,中國傳統學術也不是這個路子。中國人從信心奠定根基,你的成就跟你的信心決定成正比例。「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一懷疑就完了。現在學佛最大的難關就是懷疑,他不相信,佛、菩薩都不能度他。如何來培養信心,這個重要。中國五倫、五常、八德都講信,沒有信,一切法都不能建立。這一段,佛教給我們認識事實真相。
「同時影現」,這個跟進化論完全相反。進化論裡說人是由猴子慢慢變成的,我就不相信,為什麼?現在的猴子牠為什麼沒有變成人?猴子變成人,現在的猴子都會變成人才對,怎麼會有猴子出現?為什麼一部分變了,還一部分沒變?這講不通!佛講得好,同時,沒有先後次第的,同時影現。影不是真的,是假的,是個幻相,現出種種差別之相。就是能大師所說的能生萬法,萬法是同時出現的,沒有先後次第。「形象千差,水體無別,萬相繁興,而水湛然。」這我們在屏幕上天天可以看到,屏幕乾乾淨淨,一塵不染,能現萬相。湛然是不動,屏幕沒動,裡面現相剎那剎那生滅。「宛然萬相,宛然無相。」這就看功夫了,看到無相,你當然就放下了,你的清淨平等覺就現前。你要著了相,清淨平等覺就沒有了,沒有了,那個心是妄心。萬緣放下,那個心就是真心,清淨平等覺就是真心。所以我們希望培養真心,真心本有,只是被障礙障住,什麼障礙?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佛教導我們,我們遵守,先去見思,再除塵沙,最後破無明,證法身。
下手的方法,在現前,從早到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學不執著,不執著也就是我們俗話說不要放在心上,全是假的。應該把什麼?把佛法放在心上,把戒定慧放在心上。這個放在心上也是暫時的,不是永久的,為什麼?自性裡面這個東西沒有,沒有它就是圓滿的,它是性德,你不能說有,你有你著相了,你迷了。有沒有戒定慧?真有戒定慧,圓滿的戒定慧。但是那戒定慧三個字可不能有,那是假名、是假相,有這個假名、假相,把真的就障礙住了。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馬鳴菩薩《起信論》教我們的方法妙,放下言說相,放下名字相,放下心緣相,別去想它,會開智慧。
海賢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他露了,有時候露一點。海慶沒露,一生沒露,看不出來。到他自在往生,說走就走,這是露了一手,這個非常不簡單,一般人做不到。坐缸六年,打開,留了全身,全身舍利。當年在世沒有人瞧得起,世間肉眼凡夫看錯他了,他一生真修。道場裡頭,什麼苦的事情他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他統統做,歡喜做,他有這麼樣的成就。
下面是宛然萬相,宛然無相,就是當前,當下。萬相我們隨緣,無相不執著,成就一切善法,遠離一切惡法,遠離跟成就痕跡都不著。為什麼?與事實相應,與實相相應,實相是萬相無相,無相萬相,是一不是二。「時無先後」,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當下一念即是,這一念不可得。「
三世古今不離於當念
」,講當念是正確的,講過去、未來就有分別,嚴重的還加上執著。「
齊現水中
」,十玄門裡頭,「
廣狹自在,十方世界不離於當處
」,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當下。我們面對電視屏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用這個心來面對著電視,你就看到真相了,真相就是實相。
《
華嚴經
》上說:「
一切自在難思議,華嚴三昧勢力故。
」華藏世界,這些法身菩薩脫離了十法界,就到華藏去了。修淨土的到極樂去了,不修淨土的統統入華藏。華藏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在哪裡?都在這個屏幕裡頭,不同的頻道。你按華藏,華藏這個頻道出現了,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出現了,就在這一個屏幕,不在第二個,妙不可言。會讓我們聯想到,每個宗教裡面所講的天堂有沒有離這個屏幕?沒有離,也是頻道不同,頻道就好像我們現在所講的空間維次。定中,空間維次不見了,空間維次是妄想變現出來的,沒有這個念頭了,空間維次沒有了,沒有就變成一體。到那個時候會發現,這個人天主教生到天堂,那個人伊斯蘭教到天園去了,我們會遇到,怎麼你也在此地,你也在此地、他也在此地,統統都在此地,真正修行的都在。
雖然在一起,境界還是有不相同,怎麼知道?我們從極樂世界實報土裡面看到了。實報土從哪來的?自性現的。自性怎麼現的?見思現六道輪迴,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迴不見了。無明煩惱現十法界,所以無明破了,十法界沒有了,一真法界現前。一真法界這個裡面修行的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報土,他們住實報土。不起心不動念為什麼還有四十一個階級?不起心不動念應該是平等的,沒有階級了。事實上,真的沒有階級,沒有階級為什麼還說四十一位?四十一位真有,無始無明煩惱斷了,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了,無始無明的習氣還在。
你看看,阿羅漢斷見思煩惱,習氣沒斷,他在聲聞法界斷習氣。習氣斷乾淨,上升了,升到辟支佛。辟支佛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盡,他提升了,作菩薩。但是他習氣沒斷,習氣,在菩薩的位次上把習氣斷掉。所以菩薩,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連習氣都斷乾淨了,十法界裡面的佛就是這個境界。他要斷無明,無明斷掉,他提升了,無明習氣沒斷。我們就明白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差別是帶著習氣輕重不一樣。十住帶得多,十迴向就輕一點,十地就更輕一點,到等覺,還差那麼一點點,那一點點斷盡了,實報莊嚴土不見了,什麼東西出現?常寂光出現。所以,等覺菩薩將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的習氣放下了,他就入常寂光,常寂光裡頭沒有等級。常寂光就是自己的法身,常是不生不滅,永恆不變;寂是清淨到極處,一絲毫染污都沒有;光,體就是一片光明,無處不照,無時不照。常寂光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都在常寂光裡面,常寂光是我們的本體。妙覺位證得了,那叫無上正等正覺,只有一位。
法身菩薩有四十一個位次,說明習氣難斷,無始無明習氣太難了,沒有方法斷。你要有方法,有方法馬上就往下降了,你怎麼又起分別、又起執著了?所以在那個地方叫無功用道,怎麼斷?隨它去,別理它,想也不想它,時間久了自然沒有了。所以,法身如來遇到這些法身菩薩,就是帶著無始無明習氣的,那就是感,法身佛就有應。應,現報身,現報身來幫助這些報身菩薩,報土的菩薩。如果要沒有這個功德,十方世界諸佛報土裡面的法身菩薩,就沒有必要到極樂世界去。為什麼還要到極樂世界參學?最明顯的,華藏世界文殊、普賢率領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極樂世界去參學,去向阿彌陀佛請教,這顯示出彌陀淨土無比殊勝。佛佛道同,當然極樂世界諸菩薩他們是分身,人人都有這個本事,分無量無邊身到一切諸佛剎土去供佛、聞法。這一段專門為我們講這樁事情,自利德。
我們把底下這一段念下去,「
《
華嚴經
》曰:一切自在難思議
」,無法想像,「
華嚴三昧勢力故
」。「
又《甄解》曰:一念之頃,周遍無量佛土者,所到一乘清淨無量壽世界故
」,這句話意思很深。你能夠在極樂世界一念之頃周遍無量佛土,一個也不漏,這什麼緣故?你所到一乘清淨無量壽世界,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了,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你,你才有這個能量。「
結歸念佛三昧
」。下頭這是念老的話,「
此說甚妙
」,說得太好了!《甄解》是日本的大德,淨宗大德,《
無量壽經
》的註解。「
以念佛故,得生極樂,即可乘阿彌陀如來一乘願海中第十一願之加被力,而出現如是不可思議之神通妙用,於一念頃,遍遊佛土,非二乘所能測。
」聲聞、緣覺,羅漢、辟支佛,他們無法想像,你跟他們說他們也未必能相信,真正不可思議。
這是自利圓滿的相,現相,生到極樂世界自利圓滿,下面利他圓滿。讚歎極樂世界讚歎到極處,無以復加了,我們讀到這些經文,這能不去嗎?不去真的對不起老師,老師多次的勸導,還不就是希望我們下定決心求生淨土。我們將來往生,老師肯定在阿彌陀佛的身邊來迎接我們。所以極樂世界熟人很多,不陌生,無量劫來的家親眷屬、老師、同學都往生了,到那邊統統見面了,自然就認得,自然就熟悉。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09。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0九集)【日期】2014/9/22【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0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三十八
頁最後的一行,科題,「
庚二、利他德」
,分四,下面第一段,「
妙行顯實
」。
在前面的一段最後的一行,有兩句話非常重要,那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們,得阿彌陀佛本願(就是四十八願)威神的加持,出現不可思議的神通妙用,於一念頃遍遊佛土,這一句很重要。這個境界我們知道,最低的階位是圓教初住、別教初地,這些人確確實實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世尊三十歲的時候,在菩提樹下為我們示現的是這個境界;在中國大家都知道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也是這個境界。我們很幸運,確實過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緣也是不可思議,能夠在現前這個時代看到海賢老和尚,海賢老和尚一句佛號也是這個境界,在淨土宗叫理一心不亂,就是教下的大開圓解,宗門的明心見性,用的術語不一樣,境界是相等的,完全相同。
我們雖然沒有親自看到海賢老和尚,他是去年年初往生的,二0一三年一月,距離我們很近,我們知道這不是假的,是真的,一百一十二歲。我們看到他的《永思集》,看到他的光碟,他來為我們作證,證明什麼?第一個,證明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他跟阿彌陀佛常常見面,接受阿彌陀佛的囑咐,讓他留在世間表法;換句話說,他要不是為表法,他早就往生了。這個表法就是堅定我們的信心、堅固我們的願心,我們的信願再沒有懷疑了,為我們示現這一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無法想像。我們知道賢首國師有一篇文章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過去我們學過兩遍,用《還源觀》上六門,一體、二用、三遍、四德、五止、六觀,來看賢公老和尚九十二年的修行,相應,句句都相應。這個住世表法功德無量,讓多少對經教、對學習存有懷疑(懷疑是最大的障礙),看到他一生的行誼,我們的疑惑拔除了。
前面說的自利德,今天我們要學的利他德。利他德裡頭分四科,第一科、妙行顯實,著重在「實」這個字,真實。我們看經文:
【得佛辯才。住普賢行。善能分別眾生語言。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超過世間諸所有法。】
念老在這段經文裡頭為我們做了詳細的開示,就是註解,我們看他的註解。『
得佛辯才
』。「
辯才者,善巧宣說法義之才能
」。這裡邊最重要就是善巧,特別是善,這個善是讚歎詞,不是善惡的善,讚美他、讚歎他說法利生這種才幹。佛法,世尊在大乘教裡面提醒我們,有了義、有不了義。什麼是了義?佛說的一切法都沒有意,完全是從自性裡面,眾生有感,佛性有應。佛性就是自性、就是法身。自性圓滿具足無量智慧,所以智慧不是從外來的,外面沒有智慧,智慧是從自性裡面出來。惠能大師開悟時候所說的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世尊在《
華嚴經
》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能大師所說的具足就是這句,具足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的、相等的智慧、德能(道德能力)、相好,都是究竟圓滿的,究竟圓滿的智慧、究竟圓滿的德行、究竟圓滿的能量、究竟圓滿的相好。相好到什麼程度?像《
觀經
》上世尊為我們介紹彌陀報身,身有八萬四千相(不是三十二相,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個隨形好放八萬四千光明,每一個光明裡面有諸佛如來、諸大菩薩在那裡做佛事,佛事就是講經教學。沒法子想像,報身,報身裡面現整個宇宙。用佛法的術語來說,遍法界虛空界在哪裡?在報身裡面相好的一分,裡面完全顯示出來。這樁事情到極樂世界就證明了,為什麼?完全享受到了,你得到了。
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法門在八萬四千法門裡,在無量法門當中,是一個最特殊的法門,它很容易讓你證得無上菩提,非常容易。但是它很難叫人相信,為什麼?沒有一個法門是例外的,為什麼你例外?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需要斷煩惱證菩提,煩惱不斷,你決定不能提升。從第一道門檻,小乘初果,大乘十信位的初信位菩薩,一定要斷見思煩惱裡面的見煩惱。八十八品見惑,世尊在教學方便起見,把它歸納為五大類,說話就方便了。八十八品見惑分五大類:第一個身見,執著身是我;第二個邊見,二邊對立,不知道萬法是一體,產生邊見;第三個見取跟戒取,我們中國人叫成見,某人成見很深,成見說兩個,一個是果上的成見,見取見,一個是因上的成見,戒取見;第五個,不屬於上面這四大類的,所有一切錯誤的看法總歸一類,叫邪見,不是正知正見。這五種見惑斷掉了,就是《
金剛經
》上前半部所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真正入佛門,雖然是小小果,初果、初信位,他是聖人,他不是凡人。雖然依舊在六道裡面,沒出六道,但是他在六道裡頭有期限的,就是天上人間七次生死,人間壽命到了生天,天上繼續修行,天上壽命到了又到人間來,他不會墮三惡道,他也不會變成阿修羅。
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七次往返要多長的時間,我們不敢想像,太長了。天就算忉利天,不再往上去了,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間一百年,他們也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的壽命一千歲。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在忉利天不過一個多月,五十天,他的一天我們人間一百年,五千年歷史,忉利天五十天。這些我們都要有個概念,為什麼?它能夠幫助我們下定決心修淨土,淨土修成功了,在這一生當中把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阿羅漢解決不了,辟支佛也解決不了,一定是四聖法界最上面的兩層,佛、菩薩。真正解決的是佛,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頭稱他為相似即佛,他不是真佛,為什麼?他還是用阿賴耶。大乘的標準,用真心的是佛;用妄心的,最高的就是相似即佛。
六即佛裡頭理即佛,從理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真的,沒話說的。但是眾生迷了,這個迷產生障礙,你自性的性德不能現前,你有跟如來一樣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不能現前,你現在所過的是六道生死輪迴的日子。理上是平等的,事實上不平等,六道凡夫。所以必須要有修德,才能把我們慢慢的向上提升,要真修。修是修正,修正什麼?修正錯誤,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言論、錯誤的行為。錯得太離譜了,我們自己完全不知道,都以為自己想的是正確的,做的是正確的。如果不是佛出世,佛為我們把這個詳細說明,講解透徹,我們慢慢覺悟了,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真錯了,不是假錯。
從錯誤回過頭來,這叫修行,修正錯誤的思想、言論、行為。戒定慧三學就是這三樁事情,戒修正我們身的行為,定修正我們意的行為,教修正我們言論的行為。這三個字都不可思議,三個字其廣沒有邊際,其深沒有底,因為它稱性,完全是性德,佛法的妙就妙在此地。所以佛說的這個經教沒有意思,佛一生沒說過一句話,誰要說佛講經說法這叫謗佛,這釋迦牟尼佛自己說的,這是真話不是假話。佛為什麼能出世?佛沒有出世,是你有感,他自然有應。你有問,他自然有答;我們行為做得不對,他自然現一個持戒的相,來幫助我們糾正。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所以佛經字字句句沒有意思,你要去學習,那它就現無量的意思,跟性德完全相應。
性德在不起作用的時候什麼也沒有,所以真心常常用「空」這個字來形容它。真空不空,真空是講的心、心性,為什麼不空?它能現,能現萬法。能大師末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它能生、它能現;沒有緣它不生、它不現,那就是空。空不能說它無,現不能說它有,它能現萬法,所現的萬法剎那不住,相似相續。《楞伽經》裡面所說的,「自心現量,不斷之無」,不斷是相續相。為什麼不說它相續?因為它前面那個相跟後面相不是完全相同的,完全相同才能說相續,不相同,念念都不相同。
一個念頭存在的時間多久?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鐘,它生滅的次數是二千一百兆。就在我們眼前,從早到晚一分一秒都沒離開,我們完全不覺,完全不知道,迷在其中。要是明瞭了怎麼樣?明瞭你就開悟了。為什麼?你不執著它了,你曉得相是假的,相是剎那生滅。這個剎那是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這是諸法實相。無論是念頭(起心動念)、是分別、是執著,這是心理的現象,外面是物質的幻相,色聲香味觸法,這個六塵,六根、六塵、六識,統統都是在這個高頻率波動之中所產生的,所以妙有非有;妙有,無中生有,那個無是自性。
真正認識真相,心清淨了,為什麼?放下了。所以古大德教我們放下就是,放下便是,只要你肯放下,放下之後,放下虛幻就用的是真心。真心在哪裡?放下妄心,真心就現前。真心不生不滅,真心永遠沒有失掉,像我們電視屏幕一樣,永遠沒有失掉。妄心是屏幕上的畫面,阿賴耶所變的,所變的相剎那生滅。我們現在看的電視,這是最先進的,數碼,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一百次,我們每天看電視,一秒鐘一百個生滅。那我們現實的環境,一秒鐘多少個生滅?是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這真相,常作如是觀,這人也能開悟。六根在六塵境界上,看的假的,聽的假的,聞到的、接觸到的全是假的;能接觸,我們的根身,所接觸外面的六塵,沒有一樣是真的。真的不生不滅,自性是真的,自性不生不滅,跟我們現在的幻相揉合在一起。就像我們電視屏幕一打開,我們在看電視,真妄都現前,屏幕是真的,色相是假的,假的不礙真的,真的也不妨礙假的,同時起作用。真的永恆不變,假的剎那剎那在變,決定沒有辦法掌握住的。從這裡慢慢我們體現性德,真正是玄妙不可思議。
利他,身口意三業,心裡常常想著苦難眾生,在六道裡頭迷惑顛倒,無量劫來不能超越,苦不堪言。看別人,然後回來看自己,回光返照,自己亦如是。為什麼先看別人後看自己?別人的毛病容易看到,自己毛病不容易看到。所以看別人,回光照自己,就能把自己的問題統統發現出來,到底是哪裡出了毛病就知道了。看佛菩薩、看聲聞緣覺、看諸天、看善人、看惡人、看畜生、看餓鬼、看地獄,自己會開悟;開悟不了,迷得太重了,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太嚴重,很難回頭。
真能放下,細心去觀照,《還源觀》上,那是《
華嚴經
》上所說的,《還源觀》這篇文章是修《
華嚴經
》的方法,文字不多,非常扼要,依照這個方法修行能夠得華嚴三昧,修成功之後,華藏世界。確實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沒有極樂世界那麼方便,為什麼?沒有人加持你。極樂世界完全要投靠阿彌陀佛,全仗佛力,這個要知道。對阿彌陀佛感恩到極處,真的是他來救我,除他之外沒人救。釋迦慈悲,把阿彌陀佛介紹給我們,我們認識阿彌陀佛;十方諸佛如來慈悲,異口同音也是把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諸佛如來稱讚彌陀,「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讚歎到極處。佛沒有私心,總是想把最好的給我們,但是你不相信,不相信再開別的法門引導你,開八萬四千法門、開無量法門來接引你。到什麼時候根熟了,什麼叫根熟?你對於淨宗,對極樂世界能信、能發願,想求往生,這叫根熟眾生,根熟佛就只教這個法門給你。你看海賢和尚根熟,他師父真正了不起,什麼都不教,就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老實、聽話,乖乖的念了九十二年沒拐彎,沒有懷疑過,他成功了,而且成功非常快。
師父交代他,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他也做到了。這種表法就是給我們現代人說的,開悟了如果你說,別人說你胡造謠言,妖言惑眾,不但不聽你的,可能還要傷害你、還要判罪,你妖言惑眾,擾亂社會治安,可以判徒刑。這就老和尚說的不能說、不要說,老老實實幹你的本分事情。海賢老和尚的本分,種地,從小他就是在農田裡面長大的,所以對於農耕他是專家,他雖然沒有去學過農業,跟老人學的,沒有一樣他不會。特別是在這個年代,農耕好,可以幫助很多苦難人,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救濟這些人,好事情。這是這個時代,無論走到什麼地方,人家都歡迎你、都喜歡你,你給他們帶來現前真實的利益。所以他九十二年的表法表些什麼?那種善巧方便,細心去觀察、去學習,利益無量無邊。賢公有沒有得佛辯才?有;有沒有住普賢行?有。偶爾露一下,大家也沒有猜疑,你問多了他笑笑,笑而不答。所以善巧宣說法義的才能,老和尚有善巧,真的,而且用身體,舉止、動作,從這些地方顯示,要會看、會聽。
「
此則《淨影疏》所謂,言能辯了
」,辯是能說,了是明瞭,言能夠辯了,「
語能才巧
」。言是一個字,語是一句話,說得非常恰當,簡單明瞭。「
又《嘉祥法華疏》曰:速疾應機名辯,言含文采曰才
」。辯,我們現在所謂的反應,現在一般講反應很快,這是辯的意思。言語能應機,迅速應機,很快能應機,這叫辯才。
《會疏》
裡頭說「
言音開惑
」,開是開示,惑是迷惑,一聽明白了、覺悟了,這是辯的意思,「
隨機巧妙為才
」。所以語言沒有定法,完全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無不皆出於聖智
」。「三疏之中,此說為上」,此說是《會疏》,《淨影疏》、《嘉祥疏》說法沒有《會疏》說得好,《會疏》是日本淨宗的祖師說的。這是解釋「辯才」兩個字的意思。
下面又舉《淨影疏》,「
謂如來得四無礙智。如來由無礙之智,興無礙之四辯
」。這是佛學名詞,四辯、四無礙智,佛學字典都查得到。很難得,念老把四無礙辯節錄在此地。第一個「
義無礙辯
」,義是義理。「
謂了知一切諸法義理,通達無滯
」,了是明瞭,知是覺知,一切諸法,世出世間一切法,義理都通達明瞭。這個我們就曉得,我們看起來,有人說這做不到,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能夠通達明瞭。今天科學家,這世界上都認為這是最聰明的人,能夠把宇宙的奧祕,他能給發掘出來。現在這些量子力學家,都是世間所謂第一等聰明人,他們從高深的數學發現問題,然後再用科學的技術去解答、去證實。所以科學第一個是要懷疑,不懷疑就不能發掘問題。科學家提出個問題,物質到底是什麼東西?這對它懷疑,它到底是什麼?然後再去發掘它,用科學儀器來觀察、來證明。四百年,這個問題一代一代接著來追蹤研究,到最近這二十年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明白之後,告訴我們的結論是什麼?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說真話,這個世界上決定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的存在。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念頭波動產生的幻相。跟佛法相應了,佛法說色由心生、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它全部證明了。他們費這麼大的力氣,一代接一代,搞了四百年才搞清楚,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講清楚、講明白了,比他講得還清楚,科學家佩服大乘佛經。
佛怎麼知道的?佛沒有用科學方法,沒有用數學,也沒有用任何儀器,佛用禪定,內功。唯有向內用功,不要向外,向外就是科學、就是哲學,向內這是佛學、神學,它向內的。向內最重要的信心,決定不許可懷疑。向內是找自性,佛跟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目的是什麼?明心見性。《大學》裡面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第一句話把宗旨說出來了,大學之道學的是什麼?在明明德。明德是名詞,就是本性、真心、法性,佛教名詞很多,中國古人說明德。明德現在不明了,我們迷了,我們要學,學怎樣把明德再找回來,所以明明德,上面那個明是動詞。只要明德了,明心見性,親民、止於至善那是自然的事情,法爾如是。親民是什麼?就是佛家講的大慈大悲。以大慈悲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對待人民,那就是佛菩薩,你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止於至善,佛經上講的善巧方便。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把中國本身的文化提升了。
明德是自性的體,本體,裡頭本來就具足無量智慧德相,親民跟後面止於至善那是用,從體起用,至善,此地講的無礙辯才。所以他了知一切諸法的義理,這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中國教學講求悟,徹悟的人很少,大悟的人就不少了,大悟就很管用了。小悟,沒有大悟,小悟,小悟可以說,自己在這一生當中生活得非常幸福、自在,決定得到的,自利圓滿,利他有些辦不到,但是自利是圓滿的。怎樣他會圓滿?他看破了,他放下了。像佛法所說的初果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他把身心世界真放下了,破了身見,我放下了;破了邊見,所有一切對立都沒有了,不存在了,整個宇宙跟自己一體,他有這個觀念。他的人生很幸福、很自在,我們常說的看得破、放得下,他不會自尋煩惱,得真實受用。
所以中國人都想讀書,為什麼?這種清淨、幸福、自在,每個人都想得到。這個不分貧富貴賤,統統都能得到,得到之後,你命裡頭富貴,你會安於富貴,命裡面貧賤他也安於貧賤。這個安很重要,安分守己。清淨心現前,日常生活當中,他沒有大智慧有小智慧,換句話說,他不造業,他懂得積功累德,他知道斷惡修善。諺語有所謂前生修得不好,我知道了,好好修這一生,來生就好了。人不是一世,過去無始,未來無終,他明白這個道理。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絕對沒有說沒有因,他得的富貴果報,沒這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修自己的因,自己的命不好可以修。像了凡先生,他的命是不怎麼樣,但是遇到雲谷禪師,教他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命運就改了,壽命都延長了。他沒有求長壽,他命中壽命五十三歲,他七十四歲走的,延長二十年。命裡沒有兒子,得一個好兒子,第三代好,他兒子生了六個兒女,所以馬上就變成大家庭了,很熱鬧。他自己的一生,做官做多大的官?是一個知縣,縣長,四川很小的縣分,他在那裡做縣長。沒有功名,功名像現在的學位一樣,他只有秀才,沒有舉人、沒有進士,這命裡沒有的。斷惡修善求功名,結果考中舉人、考中進士,這命裡沒有的。沒有兒子,有兒子了,孫子輩有六個。他做官,做寶坻的知縣,寶坻直接屬於皇上管的,這地位就高了,好像現在直轄市市長。這都是說明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一昧只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就行了,然後看你的迴向、看你的願望,我想幹哪一行,一定很順利。你沒有修功德,佛法裡頭講的善根福德因緣你要沒有修積,幹什麼事情都幹不成,好事幹不成,壞事也幹不成。壞事也是前世修的,前世不修,你命裡頭沒有。譬如做官貪污,你貪得的財富你命裡有的,如果超過,超過會出事情,禍害就來了。你命裡有多少財富,古人對這個東西相信,現在不相信,現在認為都是我有本事,不相信因果、不相信積德,認為功名那是爭來的,競爭、鬥爭,是這麼得來的。競爭、鬥爭還是有個命在,命裡沒有,你鬥不過別人,你爭不過別人。這是事實真相,世間的事實真相。
義無礙辯一定是明心見性,他對於一切諸法全都明白了,為什麼?見性了。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都是自性所生所現,你見了性,對於一切法不可能不知道,一切法的性相、理事、因果全通達了。海賢和尚是師父交代的不准說,如果師父要跟他講的是明白了就可以說,那他是一代真正的大師,他說法如同佛說的,他沒有障礙。像惠能大師一樣,無論什麼經論,你向他去請教,他統統講給你聽,你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這是我們曉得環境不一樣,釋迦牟尼出世那個時候,印度的環境允許他以佛身出現在世間。惠能大師出現在唐朝盛世,五祖給他印證之後,當時社會環境,他沒有地位、沒有背景,所以五祖忍和尚叫他去避難。他到獵人隊裡頭,在那個裡頭藏身十五年,替獵人看守獵物,為獵人服務。十五年,大家對這樁事情漸漸淡忘了,他出來了,禪宗興旺起來了,世尊的像法,續佛慧命。我們現在距離能大師一千多年,現在社會人的觀念跟從前完全不同了,以前有基礎,多多少少都有紮根的教育,有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育,現在全沒有了,再要興旺起來,你就知道多困難。用什麼能興?一定要得到祖宗的庇佑,三寶的加持。如何能得到?真修真幹。假的可以騙人,不能騙鬼神,不能騙佛菩薩,這個道理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發真正的菩提心,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菩提心。以真誠處事待人接物,別人欺騙我不放在心上,我不欺騙人,你才能感化別人,才能建立道場。道場不是形式,是自己的德行、是自己的智慧、是自己的辯才。
一、義理,這是無礙辯才的根。二、「
法無礙辯。謂達一切諸法名字,分別無滯
」。這個就是讀書,徹悟的人全通了,一樣得到四樣全得到。徹悟不容易。小悟、大悟就是要讀誦,廣學多聞。廣學多聞有個原則,古人講得很好,不能自度要想度人,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所以一定先求自度,有自度的能力就有度人的善巧方便。自度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走戒定慧這條路,這條路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走的一條路,沒有例外的。我們要記住,走老路,前人走過的路,不會有差錯;不走他的路,自己新開闢一條道路,不知道走到哪裡去了,那就大錯特錯了。淨土宗來說,真正念到自己有把握往生,你再度化眾生放心,為什麼?我有我的去處,外面境緣不會障礙我。
《
華嚴經
》,賢首國師教我們五止六觀,那就是戒。五止第一個離緣。境界為緣,不能攀緣,隨緣不攀緣,攀緣跟那個緣就結上了,那個東西是六道輪迴的果報,善緣三善道,惡緣三惡道。要離緣,不受境界影響,如果受境界影響趕快走。第二個絕欲,絕是斷絕,欲就是五欲,財色名食睡,七情五欲要把它斷掉。第三個,用現在話說,海賢老和尚常說自然的好,什麼感應稀奇別求它,離它遠遠的,一切都是自然的好,法爾如是。第四個無念。第五個非相,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念,念佛人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看到的、聽到的統統不要放在心上,你的心沒有受染污,你的心沒有障礙,你的心清淨,你的心平等,清淨平等就照見,那跟佛菩薩一樣境界,照見。我們現在不是照見,我們現在黏上了,眼見色,眼跟色黏上了,心就被染污了;耳聞聲,被音聲黏住了。六根脫離不了六塵,被六塵污染、被六塵障礙,生生世世搞六道輪迴,善業的力量大,三善道受報;惡的力量大,三惡道受報,搞這個東西去了。所以這五止是戒。
六觀是看法,佛怎麼看這個世界,菩薩怎麼看這個世界。菩薩看這個世界,萬法皆空,真空觀,這個觀比什麼都重要,這個觀能見性。真空不空,它遇到緣現相,現什麼?現萬有,能生萬法,萬法是妙有。妙有是什麼?有而非有,不是真的。妙有裡包括佛法,佛法也是相,佛法也是妙有,所以佛教給我們,我們用佛法,心上不要被它染污,你要有執著,佛法染污你;你要有分別,佛法會障礙你。所以馬鳴菩薩《起信論》上教給我們學佛怎麼學?不要執著言說相,看經文不要執著文字相。文字是言語的符號,我們要用它,不受它的害,執著就受它的害了,分別也受它的害了,要用平常心去看待,平是平等心,常是清淨心,去學佛。不要執著名字相,名字是佛為教學方便而假立的,正是老子所說的「名可名,非常名」,名字不是真的,是人給它命名的。不執著心緣相,心緣,你聽了之後、你讀了之後,想到它這什麼意思,它沒意思。我們都有個毛病,讀了會想它的意思,不是它的意思,我們的意思,被它引出來了,這就是凡夫。佛菩薩心裡空的,如如不動,怎麼引也引不出來。我們別人一勾引,你看歡喜,馬上就笑了;不歡喜,臉上臉色又掛出來了。這是什麼?這是你隨著外頭境界轉,都不許可。所以讀經,讀經目的在哪裡?把妄想讀掉。不讀經打妄想;讀經,心專注在經文上,妄想慢慢就離開了,用意在此地,我們去研究經裡意思不就又打妄想了嗎?所以佛告訴我們經沒有意思,你要用它的話,它有無量義。這個我們明暸,你看一部經自古到今,古人給它做註解,大概《
金剛經
》的註解最多,有幾百種註解,那就是幾百種的意思。我們都可以參考,統統不能執著,執著就上當了,就錯了。
《起信論》這三個方法妙絕了,離言說相,包括離文字相;離名字相,名詞術語;離心緣相,只是去讀它,根本不要想它什麼意思。有時候意思自己出來了,這可以,這感應,也不必去把它記下來,用不著。心愈清淨,這個現象愈多,清淨心生智慧,佛經會把你智慧引發出來。六道凡夫,會把你煩惱引發出來。可見得,同樣讀的一部經書、一部論,每個人感受不相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隨著你的心清淨、平等的程度反應不一樣。它有無量義,所以愈讀愈歡喜,天天有悟處,天天看到不同的,這樣你才會對於經典佩服得五體投地。世間的典籍做不到,佛法它做到,大小乘經典都這樣的,這妙不可言。所以法無礙。
第三「
辭無礙辯
」,辭是言辭,「
於諸法名字義理,隨順一切眾生殊方異語,為其演說,能令各各得解故
」。佛法講堂這個演講,從前李老師常說這叫大講堂。這「大」是什麼意思?跟一般學校不一樣,學校講堂的聽眾,學生程度整齊的,小學講堂、中學講堂、大學,它整齊的,你好講。大講堂是什麼?這裡面的聽眾程度不整齊,有小學的、有中學的、有大學的,你要講到個個人都聽懂,個個人都歡喜,這可不是容易事情。對小學要淺說,對那些真正在做功夫的要深說,所以淺深搭配得非常巧妙,深處有淺,淺處有深,這就不容易,佛門的高僧大德都有這一套。是不是他學來的?不是的,學不來的,學只能學一個方圓,不能學到巧妙,巧妙是你的性德,性德是真誠心流出來的,真誠與性德感應;沒有真誠,與性德不感應,與阿賴耶感應。這是佛法所說的讚歎如來說法,能令眾生個個都能理解,都能生歡喜心,都能得真實受用,我們講的是心靈上的感應。
第四「
樂說
」,樂是喜歡、愛好,喜歡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出來給人看,這是演。他看了之後,他有疑問來向你請教,你能夠把它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讓他真的聽懂了,他有感受了,他想學了,這叫樂說。「
謂隨順一切眾生根性所樂聞法而為說之,圓融無滯
」。根性不相同,說法確實不是一個容易事情。我們講了一生,從來不敢說為人演說,不敢。什麼樣心態?做學生的心態,下面聽眾都是我的監學,都是我的老師,我在這裡做學習心得報告,抱這種心態。為什麼?按照古人的標準,我們今天上不了講台,古人標準是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才能升座講經,你才能著述經論,這都是我們做不到的。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佛,聽老師講經,從來沒有一個念頭,我要上講台。我從埔里懺雲法師的茅蓬,離開之後到台中親近老師,老師收留了。剛好台中蓮社成立一個經學班,培養講經弘法的人才,開班教學才一個月。台中的班,一個星期上一次課,三個小時,每個星期上一次課,所以一個月大概我是四次沒聽到,前面四次。第五次的時候,老師就叫我去看看,我不敢,老師說你去看看,我說好,我跟老師一塊去看。上課的時候我坐在最後一排,我看老師他教學。我看到一個老太太,老居士林看治,我記得我那一年三十一歲,林看治大概六十出頭,她的孫女都在小學當教員。林看治六十多歲,我們同學年齡最大的,程度小學畢業,我看到她這樣子,我的膽子就大起來了。再一觀察,同學當中一半以上小學畢業,初中畢業的有幾個,不多,大學畢業的沒有,只有朱斐居士他念過大學,念過一年就休學了,李老師的經學班,程度就是這樣的程度。
用的方法是很笨拙的方法,就是複講,老師怎麼講的,你上台就照他那個樣子講,不准增加,不准自己意思摻進去,漏掉沒有關係,不可以再增加,最好是能做到不增不減,用這個方法。老師告訴我,這個方法是自古以來世世代代相傳的。古時候沒有開班教學的,講經的法師怎麼培養出來的?聽經,複講。學講經的法師,都坐在講堂第一排正當中,跟老師面對面。你聽這一座經,到第二天,你把老師這一個小時這一堂課,跟老師一模一樣把它講出來。長時間的薰修就行了,他就能上台講。這樣複講的方式,我們的心裡很踏實,不會把經講錯,錯是什麼?老師講錯,他負責任,我們不負責任;我們不依照他的方法去講,講錯了我們自己要負責任。方法是很笨拙,但是效果非常顯著。我在那個班上我是旁聽生,因為我最後去的,排列的順序是按先後,我的名字在最後,要排到我的時候大概要等兩年,二、三年之後才能排到我,所以我是旁聽生。我的長處是記憶力好,我聽老師講一遍,一個星期之內,我上台去講可以講到九成,不會低過九成。這是學講經的好材料,記憶力好、理解力好,他講的我都能聽懂。老師叫學生,叫他們上台講經,一次是兩個人,實際上兩個人都是複講,表面上看上去是一個講國語,一個講台語,好像有翻譯的,其實他們的講稿是完全相同的。我在班上我有這個長處,就是記憶力好、理解力好,老師教一個,我在旁邊全學會了,我上台肯定比他講得好,信心十足。
在沒有出家之前,十五個月我學了十三部經,十三部經我都能講,而且都講得很好。所以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白聖法師他在十普寺辦了個三藏學院,我在那裡教一門課。我台中學的十三部經,在三藏學院裡頭,一個學期只能教一部,他三年畢業,六個學期我教了六部經,還有七部沒用上。我這個心裡頭對於佛學院就真的很感慨,我在台中一個月學一部,你看十五個月我學十三樣東西,在佛學院三年、六年都學不出來。所以星雲法師邀請我去教學,佛光山剛剛開闢,辦了一個東方佛教學院,請我去當教務主任,我在那裡住了十個月,跟他意見不合,我不贊成佛學院,我說這個東西勞民傷財,教不出來。他那個時候也有六個老師,我們三個出家人,還有三個在家居士,唐一玄居士、方倫居士,還有一個教梵唄的,也是一位在家居士,出家他一個、我一個、會性法師,我們三個人。我那個時候給他建議,他學生有一百三十多人,三個人一組,可以分成將近有四十個組的樣子,一組專攻一部經,期限十年,十年之後,這四十多個小組打對折,就有二十多位法師出來,他們講經絕不在我之下,十年之後,佛光山這些講經的法師出來,佛光普照全球。他不答應,不能接受,他說這樣不像學校。我說學校培養不了學生,私塾能培養學生。他不能接受我的,我也不願意接受他的,我就離開了。今年,前兩個月,我在台南住了幾天,有朋友告訴我,星雲法師現在感到後悔。正好那個時候,四十四年前,我們兩個同年,那時候四十四歲,現在八十八歲,回想四十四年前,那個時候我們要是密切合作,他把我抓住,我一生在佛光山教學,培養不少講經法師。緣不成熟,非常可惜。
第二次的緣分就在新加坡,我們辦短期實驗班,辦了五屆,一屆三個月,專學一部經,辦得很成功,一屆就學一部經,學生個個都能講。我們那個時候希望這個辦成功,我們有信心,我們就正式成立一個佛學院。也是緣不成熟,我也離開新加坡到這邊來了。這邊來了我勸大家,我們的光碟留下來的很多,同學們如果一個人專學一部,十年決定有成就,這十年過去。問題出在哪裡?出在貪多嚼不爛,不能專攻,這個也想學,那個也想學,這就不行。一定要發心做專家,不要做通家,學觀世音就學《
普門品
》,我一生就專講《
普門品
》。中國大陸有幾千個縣市,每一個縣市講一遍,講一圈回來人都老了,一百多歲了。講《
普門品
》的就是觀世音菩薩,講《
彌陀經
》的就是阿彌陀佛。一個地方講經不要超過一個月,講完再換地方,一個地方一個地方講,自己決定往生淨土。無論哪一部經一門深入,自己都把它回歸淨土。淨土法門廣大,你看看「三輩往生」最後一段,慈舟大師判的一心三輩,那是什麼?學大乘的人,甚至於學其他宗教的人都可以,只要你功夫成片,有這個能量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
同學們一定要曉得,我在台中學經是一門深入,同時學兩部經老師不答應的。我那一共三十多部小部經,我是聽老師講的,我一聽就會。可是我主修的是《
楞嚴
》,老師講一遍,我也講一遍,他星期三講,我星期四晚上複講。我的聽眾六個人,三年如一日,我在這裡紮的根,《
楞嚴
》紮的根。《
華嚴
》我聽一卷,聽老師講一卷,第一卷,第一卷聽了之後,後面我統統能講得下去,所以是一經通一切經通。專太重要了!我學《
楞嚴
》的時候,那個三年專在《
楞嚴
》上。不專不行,一定要專。
接著看下面,「
上表諸大士契於聖智
」,這是根,聖智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
得無礙之辯才,善應根機,廣宣妙辯,故曰:得佛辯才
」。下面,「《甄解》復進一解曰:若依根本教,但說一字,亦為得佛辯才,傳如來如實言故。不但此菩薩爾,凡夫說亦同諸佛辯才,讚揚佛慧功德,開化十方有緣而已」,《甄解》裡頭這段話意思很深。現在時間到了,正好它說到這裡,說一個字也能得佛辯才,也能大徹大悟。海賢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真正是非常難得,他就一句阿彌陀佛,就在這一句佛號上。老師有法眼、有慧眼,能認識人。什麼樣的人是當機的?老實、聽話、真幹,這種人就是當機的人,他要遇到高人傳他一個法,肯定要不了幾年他就成就。沒有成熟的人他心是動的,他興趣是多方面的,他不知道在這個根本的德行上紮根,一昧想廣學多聞,這變成障礙了,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
真正深入一門,小部經很容易,自己一看就懂了,那是接引大眾的,喜歡什麼我就給你講什麼,有個十幾、二十部的基礎,這小部就沒有障礙了。但是大經是根柢,一定要在大經上下功夫,然後才能夠貫通。要解行相應,學了要把它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自己真得受用,教人人家相信,人家不會懷疑。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10。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一0集)【日期】2014/9/24【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1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三十九
頁,我們從倒數第四行看起,我們從第三個字看起:
「
上表諸大士契於聖智
」,與會的這些諸上善人、法身大士,他們深契於如來的智慧,「
得無礙之辯才,善應根機,廣宣妙辯,故曰:得佛辯才。
」我們前面學到這個地方。弘法利生,必得讓眾生得到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利益,這才能代佛說法。古時候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夠講經、才能夠註疏?條件是必須得大徹大悟,宗門要求的明心見性,教下要求大開圓解,即使是淨土宗也要得一心不亂,才能代佛說法。在我們這個時代沒有了,不但是我這個時代沒有了,我的老師告訴我,他前面一代還有,到他自己這一代也沒有了。李炳南老居士非常謙虛,他告訴我,他上台講經憑什麼?完全憑藉古大德的註解。這就是說自己沒開悟,沒有人講經,不得已而求其次。我那個時候不敢學講經,老師告訴我,你們不出來講經,以後沒有人講經了。這個話說得很重。我們憑什麼?老師告訴我們憑註解,只要註解沒講錯,古人註解是文言文,把它翻成白話文。首先自己得受用,有一點小悟、悟處,不是大悟,小悟有,常常有。這個小悟可不可以拿出來講?最好是別講,因為我們自己愚痴,智慧沒開,怕悟的是誤會,體會錯了,經上不是這個意思,我們自己以為這個意思,依舊要背因果責任,這不能不謹慎。古人註子確實有一些看不懂的,或者明明想到這段經文一定有很深的意思,但是他只輕描淡寫就帶過,這什麼原因?老師說,他也沒有搞清楚,但是他不用自己意思去解,這就對了,我輕描淡寫帶過,不犯過失。也就是說,我們念到講不出來的,把經文念下去,沒錯;如果我們講,講錯了,要負責任。老師把這些原理原則跟我們講清楚了,我們才敢上台。
而最初上台學經的時候,完全是學他老人家的。我們學的經,阿含裡面、方等裡面很多沒有古人註解,李老師講給我們聽,我們把他的話記錄下來,複講。古人所謂照本宣科,完全沒有自己的見解,這是初學。初學一定要經歷這樣的過程,為什麼?學謙虛,學恭敬,學負責任,學不敢隨便亂說。但是今天,今天做不到了,我們這樣要求學生,學生都會走光了,不願意跟你學了。所以佛教衰,一代不如一代。我們跟老師,就是跟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李老師,我們趕不上,差太遠了。這個現象顯示什麼?眾生的福愈來愈薄,造作的罪業愈來愈嚴重。我們怎麼辦?我們遇到淨土了。要沒有遇到淨土,一生的修持,來生能得人身就不錯了,保住人身;如果修為差一點,那就是三途,惡道。三途惡道真的不能去,為什麼?那個地方很容易進去,很不容易出來。畜生有壽命短的,我們聽說過墮畜生道論次數,你死了變成一隻狗,你做狗要做多少次?要做幾十次,要做幾百次,時間就長了。狗的壽命十幾年,十幾次幾十年,一百次就一千年,你麻煩不麻煩!愈是小動物,次數愈多,蚊蟲螞蟻,論劫數算,多可怕。所以你不知道事實真相,確實生死心不切,了解事實真相,害怕!末法時期能了生死、出三界,只有念佛往生淨土,這個法門靠佛力。沒有誠敬心,沒有清淨心,沒有恭敬心,那對這個法門來說真的是難信之法,雖然好容易成就,不容易生起信心。所以我們今天看到這一段,得佛辯才,廣宣妙辯,不容易。
《
甄解
》進一步來說,「
若依根本教,但說一字,亦為得佛辯才,傳如來如實言故
」。若依根本教,根本教是什麼?是教之根,是教之本。佛教分三支,大家都曉得,戒律、禪定、教下。教下就分得多,賢首、天台、三論、法相,淨土也在教裡頭,密宗也在教裡頭,大乘八個宗派,小乘也屬於教裡頭。它根是什麼?根就一個,三教一源,是一個源頭流出來的,是自性。依根本教,這是依真心、依本性。但說一字,這一個字是從真性裡頭流出來的,也是得佛辯才。佛就是明心見性,從自性裡流出來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流出來這一個字,廣義的來說,佛所有一切言論全從根本流出來的,一般就總綱領上來講,這一個佛字,或者是一個法字,佛法。這一個佛再講到究竟,根本的根本,這個佛是指什麼?指阿彌陀佛。教最後都歸淨土,無論哪個法門到最後統統歸淨土。天台智者大師圓寂的時候是用《十六觀經》求生淨土,他是觀想念佛。《
華嚴經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其餘修禪的、修唯識的(法相唯識的)到末後統統都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人很多,我們在《淨土聖賢錄》上看到,在《往生傳》上看到,在《高僧傳》裡頭看到。所以海賢老和尚說:「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這句話意思很深很深,真正把根本找到了。於是我們就知道,我們勸人念一句阿彌陀佛,同佛辯才。我們要幫助一個人對淨宗起真正的信心,生起信心,真正發願求生淨土,你一生幫兩個人,大慈菩薩說就比你一個人念佛求生淨土那個功德要大;你一生能幫助十幾個人往生,那你的功德太大;你能夠幫助一百、二百,你就真正是菩薩;你能幫助上萬人,大慈菩薩說你就是阿彌陀佛,這意思說跟阿彌陀佛度化眾生的功德可以平等。這都是鼓勵我們的話、勉勵我們的話,句句話都是真話,都不是假話。不但菩薩如是,凡夫說法也同諸佛辯才,讚揚佛慧功德,開化十方有緣眾生而已。諸佛確實只有一個願心,希望一切眾生早一天成佛,不要在六道十法界裡頭逗留,這個裡面很容易迷失自性、迷失方向。真正能幫助眾生一生成就的,就是念佛求生淨土。
在我們這一代,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知道的人不多,劉素雲的姐姐劉素青,我說過幾次。她是怎麼走的?表法走的。劉素雲在這些年也常常接受人家邀請講經說法,她專講淨土,專弘《
無量壽經
》。她告訴我,有一回跟她姐姐她們幾個人在一起,談到說,五種原譯本夏老會集成善本,念老也用了六年時間做集註,我們這幫人在海內外不斷的都在宣講,這好事情,她說可惜沒有一個人來給我們作證,表演往生。她姐姐當時聽了就告訴她,這個事我來辦,我來作證,發了這個心。怎麼個作證法?就像海賢老和尚的母親,八十六歲念佛往生的。往生之前自己下廚房包餃子,她女兒也來了、姪女也來了,家人都團圓了。大家吃完之後,她坐在椅子上雙腿一盤,告訴大家,「我走了」,真走了,就這麼自在、這麼瀟灑。劉素青居士就表演這一招,發了這個心,求阿彌陀佛加持,這一句佛號就不離口,念了一個月。這一個月裡白天晚上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劉素雲,她妹妹,在她往生好像是八天之前,八天前得到一個信息。她沒有看見人,聽到聲音,這個聲音是一組數目字,二0一二一一二一一二,她把它記下來。記下來送給她姐姐,她姐姐看了一看,笑一笑沒說話,收起來了。就是這一天往生的,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一號中午十二點鐘,她走了,一分一秒都不差。當時在一起的有不少同修,她也沒有向人宣布,大家還在聊天,歡歡喜喜,有說有笑的,這時間一到,她告訴大家,我走了。我走,阿彌陀佛來接我,我看得見,你們看不見,但是你們留意、注意我的動作,我怎樣爬上蓮花,坐在蓮花裡面,那個動作當中你能夠看得到,真走了。告訴大家,她的陽壽還有十年,她不要了,提前走了。這特地給大家表法,念佛往生是真的。她念佛的時間不長,只有三、四年。她那個妹妹劉素雲,她念佛的時間長,十幾年了。這告訴我們,我們真的想走,有壽命也不要了,她有感應,我們也能夠念到這個程度。這真的,不是假的。佛菩薩大慈大悲,決定滿眾生的願望。這些對我們來說,都是無量的功德,為什麼?我們如果在急難的時候,像過去所說的二0一二,馬雅預言講的世界大災難,這個事情過去了,沒有發生。馬雅預言是不是假的?有很多人說不是假的,沒有爆發,不是沒有了,是延後了,延後到什麼時候沒人知道。我們不把這個放在心上,老和尚說得好,感應稀奇不要去想,一切順其自然,心就是定的,定生智慧,不生煩惱。萬一這個災難突然爆發,我們能夠學劉素青,發願往生,求佛接引。平常我們能真信真願,到時候就真靈,對於極樂世界決定沒有懷疑,真信切願管用。
老和尚的壽命,我們很清楚能夠體會到,那是阿彌陀佛加持的,不是他自己的壽命。他自己的壽命,我們估計也不過就是七、八十歲而已。八十以後,真的佛力加持,到一百一十二歲。最後的表法,僧團和睦。若要佛法興,中國大乘八個宗派,小乘兩個宗派宋朝以後就沒有了,希望把它恢復起來,十個宗派,成實、俱舍這兩宗。世尊末法後面有九千年,能不能興旺?我相信可以。一切法從心想生,從我們眾生的心想生,眾生心善,就能興起;眾生心不善,還是貢高我慢、嫉妒障礙、自讚毀他,佛法就衰了,甚至於滅亡。幹這種事情,果報在地獄。佛法在人間沒有了,他在地獄裡頭很難出來。什麼時候能出?佛法什麼時候興旺,正法住世,他才能出來。下一個正法住世是彌勒菩薩下生,在這個世界示現成佛,龍華三會。時間多長?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他在地獄住這麼長的時間。那還是造作這個重罪,謗法的重罪,在地獄裡頭修懺悔,等到這個世間正法再出現,他的緣才成熟。如果你細心去思惟,太可怕了,為什麼要造這個業?寧捨身命,我也不能毀謗正法,也不能輕易批評一個出家人,何況是一個法門,一個法門關係跟它有緣的眾生不計其數。所以讚揚佛慧功德,福報無邊,不能造作罪業。
「
開化十方有緣
」,佛為什麼說這麼多法門?全是善巧方便,眾生根機不一樣,所以開這麼多法門。我們要曉得,「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金剛經
》上說的。法門契機很容易得度。唯有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能契一切根性,上面到等覺菩薩,我們在經上看到,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覺菩薩,念佛成就的,往生極樂世界,圓滿無上菩提;六道地獄眾生,一念十念也能往生。這個法門不可思議,把眾生度盡了,從無間地獄到等覺菩薩,這個法門平等普度,古來祖師大德稱為第一法門,不是隨便說的,有根有據。印光大師是我們這一代解行相應的大德,他在普陀山藏經樓三十年,沒離開藏經樓,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可是他一生為我們示現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自己給大眾做榜樣,成為一代祖師。我們也很難得,沾了一點邊緣。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淨土是跟印光大師學的,他的教理跟梅光羲老居士學的,老師在世常常提起,不忘師恩。「
得佛辯才
」,我們就學到此地。
『住普賢行』,著重在這個「住」字。看註解,「
上文已言
」,已經說過,「
諸大士,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今文云住普賢行,表諸大士咸安住於普賢大士之大行
」。大行是什麼?「各各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每一位法身大士都是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求生極樂世界。所以前清彭際清居士告訴我們,《
無量壽經
》就是中本《
華嚴
》,換句話說,《
華嚴經
》是大本《
無量壽經
》,這是中本,還有個小本,小本就是《
阿彌陀經
》。這三本是一本,一而三,三而一,只是講的有詳略不同。《
彌陀經
》略說,裡面的意思都是圓滿的、都是究竟的,小本《
阿彌陀經
》展開就是《
大方廣佛華嚴
》,《
大方廣佛華嚴
》濃縮就是小本《
阿彌陀經
》。所以我曾經說過,我們要把《
無量壽經
》、《
彌陀經
》講透徹、講清楚、講明白就是《
大方廣佛華嚴
》,細說;《
華嚴經
》要略說,沒那麼長的時間,略說,那就是《
無量壽經
》、就是《
阿彌陀經
》。
一個方向,一個目標,這個法門完全建立在信願行的基礎上。信願行是一不是二,真信哪能不發願?發願哪有不念佛的道理?佛號肯定像海賢老和尚一樣。我也勸過同學多次,分秒必爭,我有一秒鐘的時間念一句佛號就沒有白過,這一秒鐘把佛號忘記,空過了。現在科學技術講求分秒必爭,我們把分秒必爭用在念佛上,為什麼?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我把四弘誓願分成兩階,在現前指導我的是前面兩句,第一個發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發心;「煩惱無盡誓願斷」,這是積累功德。用什麼?用念佛,聲聲佛號,每一聲的佛號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功德,稱性的。我們有,每個人都有,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只是我們有煩惱習氣障礙,它不能現前,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慢慢的把自性的功德找回來。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念掉,讓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我們淨土就成就了。淨土是准許帶業往生,煩惱習氣沒斷沒關係,只要這句佛號能把它控制住、把它壓住,它不起作用,對我們往生淨土不產生障礙,這比什麼都要緊,而且非常快速。我真正看到過一個一生沒學佛的人,最後臨終的三天才聞到佛法,念三天三夜往生,瑞相稀有,火化留有舍利,給大家做證明。這個人是我在美國見到的,馬里蘭州周廣大居士。不能稱居士,他沒學過佛,得的癌症末期,臨走的前三天遇到我們,他找到我們,他的家人,那個時候華府佛教會建立才一年。華府佛教會一九八三年建立的,這個事情發生在一九八四年,讓我們看到生起信心,這不是假的。
「
《
華嚴經
》中,僅一普賢如斯倡導
」。這是這兩部經做個比較,黃念老跟我們說的,普賢菩薩一個提倡勸導我們。「
今經則無量無邊
」,我們這部經裡頭有多少像普賢菩薩一樣的法身大士?無量無邊,「
德如普賢之法身大士,咸來集會,同宏淨宗。」
這還得了!太殊勝,以十六正士為代表。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善能分別眾生語言
』。這一句《唐譯》的原文。念老註得好,每一句甚至於每一個字都有出處,不是隨便加上去的,在會集本裡面堪稱第一。這是夏老會集成書是三年,以後又用七年的時間,天天讀誦,看裡面有沒有文字有錯誤的,或者是自己寫錯、寫漏掉了。七年時間修訂,也等於說找這個經上的毛病,一直到真正絲毫瑕疵都沒有,再成為定本。這是在會集史上面來說,沒有能像夏老這麼樣的認真負責、謹慎其事,這稱為佛門第一經。使命是要度末法九千年苦難眾生,都能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功德還得了!這樁事情原原本本是宏琳法師在《僧讚僧》這本書的末後,「幻住問答」裡頭為我們詳詳細細的來說明這樁事情,證明這部經可靠,不是偽造的,應該要接受。這個經的流通,宏琳法師有大功德。
「
善能分別眾生語言
」,《唐譯》的。《魏譯》的文,魏是康僧鎧譯的,「
入眾言音,開化一切
」,這是康僧鎧譯本的原文。他採取《唐譯》,「善能分別眾生語言」。「
《淨影疏》曰:入謂解也
」。《淨影疏》,隋朝慧遠大師的《無量壽經義疏》。我早年在台中聽老師講《
無量壽經
》,就聽這個本子,康僧鎧的譯本;我們學習經教的同學,用的本子就是《義疏》,《淨影疏》。入就是解的意思,「
謂解眾生種種言音,用之起說
」。眾生言語不同,很複雜。我們住在這個小城,圖文巴這個小城,這個小城只有十二萬人。我們在這裡十三年了,剛剛來那個時候八萬人,十三年之後現在有十二萬人,都是從各個方面移民到這邊來的,所以這邊是多元文化,八十多種族群,來自八十多個不同的族群,有一百多種語言,真叫多元文化,十幾種宗教。
今天來訪問的人問我,我為什麼選擇圖文巴?我就告訴他,這邊是多元文化的代表。世界上這麼多的族群、這麼多的語言,如何能讓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安定和諧,沒有衝突,沒有戰爭,我們必須要做一個樣子給大家看。這裡就很理想,我們這裡不是一個族群,八十多個族群;不是一種語言,一百多種語言;不同的信仰,這裡頭有沒有宗教信仰的,也不少,有宗教信仰的,信徒佔多數的是基督教、天主教,他們在這裡時間久了,這個地方原本就是基督教的大本營。我們到這邊來的時候,這邊沒有佛教,佛教只有我們一家。我們跟他們相處非常和睦,這十三年來,他們對我們認識、肯定了,接納了我們。他問我們,今後打算怎麼做法?我說我們的做法就是想團結宗教,把這個小城做為一個示範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言語能夠生活在一起,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像兄弟姐妹一家人一樣。希望這個小城是一個典型的幸福人生的樂園,給其他的城市、其他的地區國家做一個好榜樣。沒有一個不歡喜,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是的,我們共同努力。如何保證我們能落實?我就告訴他,那就是宗教教育,宗教平等,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我們要常常接觸。所以我有三年沒回來了,這次回來,所有這小城裡面的政府的官員、宗教的領袖、社會上有影響有地位的人都要來看我,好事,對我們完全認同。我的想法看法他們都能接受,我們要做一個好榜樣。
終極的目標、最後的目標,我們希望能建立一個宗教大學,每一個宗教是一個學院,十幾個宗教十幾個學院組成一個大學。將來我們信仰宗教的人都是一家人,都是這個宗教大學的,只是學習的科系不一樣,我這裡學佛,你那個地方學《聖經》,他那裡學《古蘭經》,就只有這個不一樣。可是我們在經典裡面學習的內容決定是相同的,入門,存異求同。經典上說什麼?譬如五戒十善,每一個經典上都說到,這是共同的,這不是哪一個教說的,每一個教的經典統統都有;孝順父母,尊敬師長,也是每個教都有的。你把這些經典裡面找出來,共同學習,這樣宗教與宗教之間誤會就化解,沒有誤會,沒有矛盾,宗教是一家人。為什麼?我們用四個字顯示出宗教的核心價值觀,我們講宗教教育核心的價值「仁慈博愛」,沒有一個宗教不講,而且講得最多,這是宗教教育裡頭的大根大本。仁,有我有別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真理,每一個教經典上都有,不能違背。不一樣的地方不多,相同的佔大多數,所以宗教可以團結。
宗教與宗教之間都能和睦,佛教自己宗派為什麼不和?不和的原因全是煩惱習氣,把佛所傳的三學全都忘掉,戒沒有了,禪沒有了,教也沒有了。於是剩下來什麼?名利,名聞利養,大家只顧去爭名逐利,佛教就會消失。從海賢老和尚的表法,我們體會到釋迦、彌陀的慈悲,他們看得清楚,讓老和尚延長壽命來表法,表今天真正能拯救佛的大法就是互相讚歎,不能批評,不能毀謗,不相同的地方要善巧方便把它講圓融,讓大家不生懷疑。我們講經教學,讓人家生起懷疑,我們就有罪過,不如不說。有多少人問海賢和尚念佛的境界,他笑而不答,高明。為什麼?甚深之理一般人很難體會,佛不講。
釋迦牟尼佛開悟,第一部經是講的《
華嚴經
》,在定中講的,不是對人講的。對象是誰?四十一位法身菩薩,他們有能力入佛定中,參加這個法會。從定中起來的時候,起定了,佛在鹿野苑講《阿含》,不講《
華嚴
》。所以現在小乘不承認《
華嚴
》,認為《
華嚴
》是偽造的,不是佛說的,龍樹菩薩造的。這官司也打不清,境界不一樣,小乘是凡夫境界,《
華嚴
》是法身菩薩境界,怎麼可能相同?所以佛的教學,你看從阿含、方等、般若、法華,法華會三歸一就入華嚴境界。佛還是要你入最高的境界,跟他相同,但是要時間、要有善巧方便,先辦小學,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一步一步的把你帶起來。世尊這是在世為我們表法,我們要懂得。
所以學教從阿含開始。我們在台中學講經,老師給我們選的全是《四阿含》,他在《四阿含》裡頭大概選了有三十幾部,適合我們現在社會能用得上的教導我們,慢慢提升到方等、到般若。最後我們請他講《
華嚴經
》,那個時候老師將近八十歲,七十多將近八十。我記得我們八個同學代表大眾向老師請法,請老師講《
華嚴
》。這八個人當中我也是一分子,老師用的《華嚴經疏鈔》,那部書也是我的,線裝書四十冊,我供養老師。我們請老師講這部經用意是什麼?用意是希望老師常住世間,經沒講完,總不能往生。沒有想到他講了一半,還是走了。原先跟我們商量好的,《
華嚴
》講圓滿,再講一部《
阿彌陀經
》。他往生了,為什麼老師沒有依照他老人家的諾言提前走了?值得我們深深反省,我們沒有能真正依教修行,聽經的人多,真正修行的人很少。
在台中我代表禮請講經,都是一次,老師就答應了,包括《
華嚴
》。唯獨我請老師講《禮記》,我請了幾次?前後七次。老師也煩了,老師就告訴我,我為什麼不答應你,你知道嗎?我說不知道。沒人照幹!儒家的禮就跟佛教戒一樣,李老師一生不勸人受戒,他勸人皈依,五戒一定是你自己發心去求,不勸人受戒。真正發心,他會鼓勵你,禮如此。所以我那個時候啟請,老師給我們講《曲禮》上下兩篇,講圓滿了。另外好像還講了兩篇,一共講了三篇。禮經是要落實在生活上的,不能落實在生活上,講它有什麼用處?跟戒律一樣。三皈五戒十善是根本大戒,三聚淨戒都是從大戒裡頭延伸出來的。念佛人又把三皈五戒十善融入這一句佛號上去,真念佛。真念佛,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當然圓滿具足三皈,覺正淨;圓滿具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會歸到十善,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圓滿具足。
古來祖師大德,蕅益大師真正發過心,想把戒律復興起來,看到出家人不持戒,他很痛心。到五十歲之後,深深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專心淨土,專求往生。他自己意識到,真正要度眾生,先度自己。先度自己就是先到極樂世界成佛,然後倒駕慈航,你才有能力。這個能力簡單講,就是這個花花世界它對你毫無影響,你不會被它干擾,你不會被它染污,真正具足戒定慧。眼在色塵當中入定,不是離開,根在塵上入定。什麼入定?不生眼識,這厲害!耳根在聲塵上入定,鼻在香塵入定,舌在味上入定。這個入定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性德,圓滿的性德。起作用呢?沒有一樣不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沒有起心動念。清楚明瞭是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這是法身大士。阿羅漢只能做到不執著,他有起心動念,他有分別,他沒有執著。為什麼能不執著?知道諸法實相。實相是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修這個東西,不是遠離六塵。遠離六塵到哪裡修?根塵識是一而三、三而一,是一樁事情。法身大士六根在六塵境界完全轉過來,轉八識成四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成所作智就是成就普度眾生的事業,這個是歸到根本。所以有這個能力,「解眾生種種言音」,為眾生說法。
「
《會疏》引《密跡經》云:此三千大千世界有八十四億百千垓眾生之類
」。這個「垓」是中國古時候數目字的單位,多少稱作垓?古書記載十兆是經,十經是垓,那就是一百兆,一百兆稱一個垓,以這個為單位,一百兆為單位。八十四億百千乘一百兆,這是說釋迦牟尼佛教區三千大千世界,這些眾生「
言辭各異。計是一切皆歸一義至真之惠
」,這個計是計度分別,這一切上面所指的八十四億百千垓眾生之類,統統歸一,這個一就是自性、就是真心,至真之惠,惠是恩惠。「
菩薩應殊唱異言,說法開化
」。菩薩,眾生有感菩薩有應,菩薩明心見性,見性就是證得自性性德的究竟圓滿,真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兩句話宗教裡常用,對神的讚歎。一般人不相信,為什麼?不可能,宇宙這麼大,你怎麼能知道。他不曉得,大乘經裡頭它的方法就教你明心見性,見性,見到宇宙的根源、宇宙的根本,根本見到了,枝葉全收,沒有一個不知道。我們今天是在枝葉裡頭尋求,沒找到根本。根本是性德,根本是相同的。所以《
華嚴經
》才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說得多清楚。妄想就是起心動念,它太微細,我們根本沒有覺察到。起心動念的頻率,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這樣微細。我們今天看電視,電視屏幕的畫面的生滅是一秒鐘一百次,我們對它一點感覺都沒有,何況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一秒鐘一百次我們就被它迷了。
佛法完全用心去感,它屬於心法,心法決定不能懷疑,有懷疑就迷了。懷疑是愚痴的根本,貪瞋痴,痴的根就是疑。痴怎麼來的?從疑來的。什麼人對自己有信心?這頭一個條件,自信。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對別人當然沒有信心,信心的建立要從自信,這才是真的。這個太難太難了。我年輕的時候,三十三歲出家,我出家就教學、就講經,兩年之後才受戒,在八堵,我跟聖嚴同戒。受戒之後,第一個回到台中拜老師。老師在慈光圖書館裡面,我在大門口,見到了,他就手指著我,他說:「你,你要信佛!」講了好多遍。我當時也迷惑了,我走到裡面去,他叫我坐下來,我就坐了。他就問我,你有沒有聽懂我的話?我說沒聽懂。我說我怎麼不信佛呢?學佛七年,出家,講經,現在受完戒,我難道是不信佛嗎?他就告訴我,有很多老和尚八十、九十,到死他都還沒有信。這個話我就明白了,那個信就是什麼?淨宗講的真信,真信太難了。老師這幾句話我一生都不會忘記,指著我說了好多遍,你要信佛,你要信佛。
特別是淨土宗,我們今天對淨土宗的信心非常脆弱,禁不起考驗,有一點風吹草動我們心就動搖了。這十幾年來,國內國外對於會集本的批判是史無前例,過去沒發生過,這麼多的人、這麼長的時間否定這個本子。好在國家還有福,佛門裡面否定,國家沒有否定。我看到國家宗教局出版了一部《淨土五經》,裡面《
無量壽經
》用的是會集本,我看到很安慰,國家承認這個本子。宏琳出來解釋,海賢老和尚來證明,這大家沒話說了。當年有很多人問我,我為什麼沒換本子?我說這個本子是老師給我的,我要是換本子,我背師叛道。我說全世界人不信,我不會變更我的信心。老師為什麼給我,他沒給別人?我們有承傳、有弘揚的使命在,這是一種考驗,得禁得起考驗才行。禁不起考驗,你拐彎,你丟失了,那錯了。我對老師有信心。
我對於,尤其是晚年,我遇到黃念祖老居士,他住在北京,他出來不方便,我每一年要到北京去三次、四次,去幹什麼?看他。所以那時候常去,親近這個老人。這個老人雖是在家人,在家菩薩,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這些大德現在都走了,連海賢也走了,所以我現在求佛菩薩,要求宏琳法師常住世間,他還年輕,他不能走,佛要留他表法。習主席執政之後,我們看他的作為,傳統文化有復興的希望,宗教也會有振興起來的一天,只要我們認真依教奉行。這一次我們的學習跟前面幾次不一樣,我們著重在落實,把經教怎樣在生活當中做出來。不是只念、解其意就行了,我們要求落實,互相鼓勵,所以很有受用,大家都歡喜這個方式。
《密跡經》裡頭,後面還有兩句,「
菩薩應殊唱異言,說法開化
」。菩薩學佛,世尊當年在世,所謂「
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沒有這個能力不能教化眾生。
《密跡經》上又說:「此菩薩能入種種言音,能說法開化。
」所以言語,這個都是見性之後才有這個能力,不見性沒這個能力,靠學習有一定程度的困難。學語言要從小,住在像圖文巴這種城市,各種語言很多,方言,小孩學起來容易,學得也很快,聰明的小孩可以能學十幾種不同的語言。如果要是換一個地方居住,長時期不用,很容易忘掉,這是在我們一般生活經驗當中都能看到。
「
又《稱讚大乘功德經》云
」,這些地方都能夠看到念老引經據典來解釋經文,讓大家生信,不是他隨便說的。經是會集的,註解也是會集的,他一共採取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來註這部經。就是連註解,字字句句都是有來歷的,非常難得,能取信於天下人,這個是念老的智慧。我到他家裡去看他,房間很小,一張床,一張桌子,桌子大概只有我們這個桌子這麼大。桌子旁邊堆的一些書,就是他參考的這些註解。我看到那麼多的本子,還有從韓國、從日本來的本子,我問他,你這本子從哪裡找來的?我們想找都找不到。感應,佛菩薩感應,有人送給他。送給他,真看,不分晝夜,他看多少書。
《稱讚大乘功德經》
裡說,「
傍生鬼等
」,傍生是畜生道,餓鬼,「
亦聞如來以隨類音而說法
」。畜生有畜生的語言,畜生也通人情。海賢老和尚救狼,你們看他光碟上所說的,第二天他從那條路上回來,狼在那裡等他,給他提了一個野蜂蜜,供養老和尚。所以老和尚跟他們老同參們說,你看看,畜生都懂得報恩!他頭一天救了那個母狼,那個母狼生了五個小狼。第二天回來,從這個路上回來,又遇到老狼,老狼口裡含了野蜂蜜來供養老和尚。畜生通人情,知道報恩,現在確實有很多人不如畜生。
「
由上眾生無邊,眾生語言亦是多種
」,也是無邊。「
但法身大士悉能解了
」,這句話重要。法身大士就是明心見性的菩薩,華嚴圓教從初住到等覺都叫法身大士。所以華藏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這裡面居住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四十一位就是圓教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位,加上等覺,四十一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實報土。住實報土的這些菩薩們,天台大師稱他作分證即佛,他是真的不是假的,就是他還沒有證得圓滿,在這個地方等待證得圓滿。初住菩薩就進住,什麼時候圓滿?三個阿僧祇劫。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有了,一絲毫都沒有了,這個時候一真法界也不見了,跟《
金剛經
》上所說的完全相應,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實報土,沒有說實報土在外。
實報土沒有了,這是什麼境界現前?常寂光現前,淨土四土裡頭最圓滿、最高的常寂光淨土現前,菩薩融入常寂光了。常寂光裡頭沒有現象,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念頭的現象(精神現象沒有),也沒有自然現象,大乘教上法爾如是,這就是回歸自性。常寂光就是自性。常,不生不滅,這叫常;寂,清淨無染,沒有絲毫染污;光,遍照法界。法界是從這裡變現出來的。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全在常寂光當中。常寂光是自己的法身,也是諸佛如來的法身,法身是一個。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就是常寂光。在大乘教裡面,法身佛稱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光明遍照,那就是常寂光。
法身在哪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所以彌陀來接引我們,從極樂世界來了,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裡多遠?跟諸位說,沒有距離,當下便是。我們的障礙沒有了,佛就現前。我們有障礙,不是佛不現前,是我們有障礙把佛障礙住,障礙去掉佛就現前,常寂光就現前。常寂光是證得法身佛的果位。法身佛管用,用處太大,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應就現土,現正報,現依報。依報是從正報來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是正報,十法界依正莊嚴、六道輪迴全都是依報,都是從心想生的。所以心裡妄想沒有了,這東西全沒有了,不見了,它不是真的,它剎那生滅。這個事實真相一定要知道,深信不疑,為什麼?我們才能真正看破。看破是對的,放下是正確的,心裡面想這個、想那個是錯誤的,不能想,沒有東西好想。包括實報土都是臨時的,不是永恆的,它只有隱現,它沒有生滅,跟十法界不一樣就在這一點,它那個地方沒有生滅相,所以人的壽命是無量壽。
無量壽,人沒有變化,沒有生老病死的變化。而且身不是像我們這樣所生的,慢慢再長大,不是的,他是化生。到實報土就現實報身,實報身多大?《
觀無量壽經
》裡面講觀佛身,說得很清楚,阿彌陀佛的報身,身有八萬四千相,不是三十二相,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個隨形好有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裡面有無量諸佛菩薩在那裡講經教學度眾生。從一個身裡面看到全宇宙,一個都不漏,佛的報身,阿彌陀佛的報身。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縱然是下下品往生,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記住,二十願裡頭,四十八願二十願裡頭,往生的人皆是作阿惟越致菩薩。這一句話可不得了!阿惟越致是什麼?是梵語,翻成中國是不退轉,三種不退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叫阿惟越致,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薩。有沒有四土三輩九品?有,但是三輩四土九品它是平等的,全是法身。這法身怎麼來的?不是自己修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讓你的身相跟法身菩薩完全一樣。這個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聽說過,唯獨極樂世界有,所以世尊、諸佛勸我們往生極樂世界。
世尊這些經典,都是對於具足淨土善根福德因緣的人,給他們講的。如果過去生中沒有善根福德因緣,佛不跟他講這個法,為什麼?他不能接受,他不相信。我們今天接受了,還會動搖,還不相信,還不肯真幹,什麼原因?過去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有,很淺,不深,深度不夠,所以會動搖。諸位想想,會集本要不是李老師親手交給我,你說我會不會動搖?保不住!老師親自交給我的,對我就有使命感。同學不是我一個,他為什麼交給我?交給我,我能把它宣揚,把它發揚光大。所以老師往生之後,我就把這本經印了一萬冊。老師眉註,註在上面的,很多同學都沒看到,都不知道老師有這本東西。這樣這個註解就不會失傳,有一萬本流通。現在百萬都不止,至少都有幾百萬在這個世間流通,讀的人很多,學的人很多,好事情!這是老師殷切的期望。
為什麼在那個時候不能講第二遍?也就是有反對的聲音,所以老師不願意找這個麻煩。我拿到這個本子,老師寫的東西我能看得懂,所以我就想照這個本子來講。老師說不行,你年歲太輕,這個障礙要是爆發,你招架不住,叫我留著,等待緣成熟。老師圓寂,我在美國,所以印一萬本,主要在海外流通的。在海外的同學看到,沒有一個不歡喜,找我講,所以在那個時候,前後幾年講了十遍。八十五歲之後,清明節,我記得,我把《
華嚴
》停了,不講了,晚年專講《
無量壽經
》會集本,而且專講黃念老的《註解》。我們在晚年相遇,我對他了解很深,他也對我有期望,一定要把這個本子、把這個註解發揚光大。所以大量的翻印流通,我們自己帶頭來學習。
只有一個目標,這一生決定求生淨土,時間愈早愈好,對這個世間沒有絲毫留戀,我們做個榜樣給大家看,真的往生。我們走,也要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不需要助念,自己真有把握。把握在哪裡?放下就是。為什麼沒有把握?你放不下,你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那就真麻煩,真靠不住。徹底放下,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世尊所說的一切法,我要往生,我統統放下,不受它的累贅,自在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學。「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兩願我把它擺在極樂世界。在這個世間,我只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只搞這兩樣。學法門、成佛道到極樂世界去,不在此地。我把四弘誓願分成兩段,這才能有把握,才有成就。
後面,我把這個念下去,「
法身大士悉能解了,隨其本類言音,而為說法,應機隨緣,普作饒益。惡趣眾生,亦聞如來之隨類音,而得聞法得度
」。所以我們對於幽冥界眾生、天道的眾生、畜生道的眾生,都要誠誠懇懇的為他說法,他懂。「
此明會中諸大士,皆有如是智慧辯才與功德威力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11。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一一集)【日期】2014/9/29【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1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四十
頁,倒數第四行:
『
開化顯示真實之際
』。這一句經文,下面念老的解釋,「
開化者,即《
法華經
》之開佛知見。顯示者,即示佛知見
」。《
法華
》講開、示、悟、入,佛教導我們只是這兩句,開、示,我們自己必須要有悟、入,這個教學就圓滿了。所以開示是老師的事情,悟入是學生的事情。由此可知,老師難得,學生也不容易,沒有這樣的學生,老師要講開示白講了,老師就不講了。為什麼?沒有這個根器的人,他就不講了。佛法如是,世法亦如是。早年我在台中,老師對我非常關心,我肯學,願意學,請老師,請經,老師從來沒有拒絕過。最後我們連了有八個同學,啟請老師開講《
華嚴
》,老師都答應了。唯獨我請求老人家講《禮記》,我記得大概是我請了七次,老師才答應。為什麼老師不肯講?老師把這個理由告訴我了,我才明白,沒有人學。儒的禮就跟佛的戒一樣,要真正依教奉行,老師才會教;聽了做不到,老師講了等於白講,所以他不講。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不是老師不慈悲,不是老師不願意,要看聽眾的根器,是不是真正肯學。因為禮跟戒是屬於行經,經典有四種,教、理、行、果,戒律屬於行。講了你做不到,不是等於白講嗎?
在我們這一代,聽經還有人講經的,過去在台灣,老法師當中有幾位還講經,講戒的人沒有。就是在戒壇裡面,我們受具足戒,一個月,也只是把《戒經》念一念,沒有時間講。這一個月非常難得、非常稀有,果清律師來給我們細說,這是講在家戒,優婆塞戒的戒體,比什麼都重要,我們有這個緣分,稀有難得。戒體是在戒律裡面的核心,持戒,持戒之體是什麼?真心,不是妄心,妄心不是戒體,在大乘教裡的就是菩提心。世尊在《
觀經
》上給我們講的菩提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至誠心是體,真誠到極處。我們現在連真誠的概念都沒有,什麼叫真誠?囫圇吞棗的接受了。真誠,老師給我們講,我們能不能體會?不能體會。為什麼?因為我們用妄心聽經,老師講真誠,你怎麼會明瞭?妄心是有分別、有執著,再說得深一點,它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不但六道這些眾生不能體會,二乘、三乘菩薩也不能體會。所以菩提心不發,那是凡夫、小乘,發了就是法身菩薩,為什麼?用真心。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頭判他叫相似即佛,什麼原因?相似,不是真的,他很像佛,戒定慧三學,可以說在我們心目當中,他已經做得圓滿了,成佛了。為什麼天台大師不承認他?因為他用妄心,妄心就是阿賴耶。
阿賴耶裡頭起心動念極其微細,就在我們面前,我們沒有辦法感覺到。起心動念是生滅法,阿賴耶的相,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二千一百兆,我們怎麼會曉得?我們今天看電視,電視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一百次。早年頭我們看到電影,電影是動畫組成的,我這是電影裡面的底片,在放映機裡面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二十四次。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看起來好像是真的。電視比它快多了,以前的電視是一秒鐘五十次,現在數碼一秒鐘一百次。所以真相在我們面前,我們不知道。什麼人知道?破無明的人知道。破無明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了,換句話說,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的生滅他斷了,這叫破無明,破無明就證法身。
破無明是真佛,雖然沒有證得究竟圓滿,叫分證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分證就是說沒有達到圓滿。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分證即佛;最後那一品生相無明的習氣斷盡了,那是等覺菩薩;等覺位圓滿了,捨等覺,證妙覺,妙覺就是究竟圓滿的無上正等正覺。他不住報土,實報莊嚴土,他不住在那裡,他住在哪裡?住在常寂光。常寂光就是法身,法身就是常寂光,常,不生不滅這叫常;寂,清淨無染,連極微細生滅的念頭都沒有,叫寂;光,光明遍照。法身佛,大乘經上就稱他為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梵語,意思是普照,意思就是光明普照,一切時、一切處遍照法界。
入常寂光,就像我們這個教室裡這十幾盞燈光光互融,雖然光光互融,還是各是各的,我們滅一盞,這一盞就沒有了,打開,光跟光融在一起。所以,契入常寂光就是跟一切諸佛融成一片,這是真正的自己,真正是自他不二。你看我們這個房間十幾盞燈,你能分出哪個光是哪一盞的嗎?統統都是,不能分。證到究竟圓滿的果位,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融成一體,這就是《
華嚴
》上所說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不是兩個,共同一法身,是真的不是假的。法身裡頭沒有你我,為什麼?他沒有分別執著,不但分別執著沒有,他起心動念都沒有。報土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起心動念沒有,他還有起心動念的習氣,真不起心動念了,所以他是真佛。為什麼不圓滿?習氣沒斷。
我們修什麼?一定要知道,修來修去,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就是把那個體找到。體的名詞很多,這個後面《智度論》裡面講如、法性、實際,都是實相的名號。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講到體他用了幾十個名詞。為什麼一樁事情說這麼多名相?教我們不要執著名相,名相是假的,懂得名相的含義就對了,不要執著名相。執著名相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全起來了。
開,《
法華經
》上講的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佛知見就是佛性,就是自性,也叫法性。我們凡夫、二乘、權教,就是別教十住、十行、十迴向,知見沒開。佛以善巧方便幫助我們,把這個打開,好像寶殿,門打開了。門打開怎麼樣?我們不識貨,不知道。那佛就更進一步指示,一樣一樣的指示給我們看,我們就悟了。如果佛指示給你的時候你不會開悟,你不知道佛知道,佛會不會給你開佛知見?不會,一定要你有這個能力。你看看一般修學的,他通過阿含,通過方等,通過般若,這就是什麼?這就有悟佛知見的條件,才給你講《
華嚴
》、才給你講《
法華
》;再給你說,給你講《
無量壽經
》,為什麼?《
無量壽經
》跟《
法華
》、跟《
華嚴
》是平等的,統統是講佛知見。所以這是一乘教,比大乘還高,一乘教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菩提心。大乘戒律四分戒,以菩提心為體,菩提心是真心,不雜虛妄就是真的,妄心是假的,菩提是真的,菩提是真實智慧、真實之際、真實的利益。
「
顯示
」,這就是示佛知見。下面給我們說明「
際者
」,際什麼意思?「
究竟邊際
」。唯佛能知諸法實相,邊際就是諸法實相。「
真實之際者,佛之知見也
」。所以《
法華經
》一開頭,佛就把宗旨宣揚出來了,諸佛如來,世尊沒有例外,出現在這個世間為一樁事情,「
入佛知見
」,就為這個。這了不起!佛教終極的目標是教我們成佛,就在這一生。一生成佛,《
華嚴
》是一生成佛,《
法華
》是一生成佛,《梵網》是一生成佛,一生成佛就這三部經。所以叫一乘教,大圓滿教,對法身菩薩所開演的。佛之知見,佛知佛見,這都是屬於智慧,圓滿的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一切眾生個個都有,不是學來的,是自性本有的。如果是學來的,惠能就不能見性,釋迦夜睹明星就不能開悟,是眾生本有的。眾生跟佛是一體,學佛,這個概念不可以沒有。
佛在經上苦口婆心常常提起,「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德是德能,也常講功德,相是相好,人人平等,沒有高下。我們在一切境緣當中,說高說低、說上說下,方便說,不是真實說,那是佛菩薩接引的小根器作如是言。到見性的時候就不是這樣的了,見性是完全是一體,什麼妄念都消化了,沒有了。「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方便是應機,機感不相同,佛說法不一樣。古人說法跟今人不一樣,古人說法要開悟,沒開悟沒有資格說法;沒開悟沒有資格寫書,這些著作留到後世都是開悟了的。《大藏經》上入藏的,這些祖師大德的著作,也有不少居士的著作,在《大藏經》裡。那都是通過那一個時代高僧大德,都是開悟的人,經過他們看,看是不是開悟之後寫的,沒有開悟寫的這個東西都不能入藏。所以《大藏》是我們學習的標準,道理就在此地。
現在眾生福薄,煩惱習氣深重,開悟的人不來了。為什麼不來?我們不肯學。我第一天拜李老師,老師給我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不是他的,是中國自古以來祖祖相傳的,你不能遵守,不教你;你能遵守,真教你,絕不放棄你。第一個條件,我沒有跟他之前,我跟章嘉大師三年,跟方東美先生一年,很單純,不複雜,可是老師還是嚴格的給我定約,你過去所學的我統統不承認,從今天起從頭學起,以前學的不承認。這才好教,像一張白紙一樣,乾乾淨淨的,他愛怎麼寫怎麼寫,愛怎麼畫就怎麼畫。我們不能說:老師你這個講法,過去章嘉大師講的跟你講的不一樣。不能問,為什麼?不承認,只有聽老師的。第二個,聽經,只可以聽他一個人講,任何人講經,出家、在家,到台中時講經,不可以去聽。第三個看文字、看書,沒有經過他的許可不准看,佛經也不准看。
我聽到這三個條件,第一個反應,老師自視太高,目中無人。我們不懂事,年輕。可是最後想想,我是懺雲法師介紹的、朱鏡宙老居士介紹的,朱老居士我跟他認識很久了,老人很慈悲,把我們當作孫子看待,關心備至,他給我介紹的老師還會有錯嗎?所以我就接受了。接受,答應接受之後,老師說了,有時間限制的,多久?五年,五年要堅守這個規矩,不能違背。真有好處,三個月之後我就對老師講,老師的教誨有受用,我得到了。他就問我什麼受用?心地清淨了,妄念少了。為什麼?很多不能看,不能聽,只可以聽老師一個的。半年之後心服口服,真是好辦法,中國老祖宗的智慧真了不起。但是怎麼樣?這種學生找不到了。我還能服從,不能服從的,老師不教。連方東美這世間大學的教授,在學校都不認真教學了,為什麼?學生不肯學;不是他不願意教,他很願意教。做一個好老師,心目當中就是要有傳人,沒有傳人那真可惜。找不到傳人,這就著書立說,著書留傳給後世。我們想學一點東西,真想學,老師叫到家裡來學,不要到學校,讓我們感恩戴德。星期天是他休息的時間,不休息,還給我上兩個鐘點課,我們一分錢學費都沒繳,對他毫無供養。他了解我們的狀況,真教我。
那我要用李老師這個方法來收學生,這一生一個都沒有,別作夢了,一個都找不到。大概李老師碰到也就碰到我一個,這真的,我問其他同學都沒有。徐醒民到台中是我介紹去的,這個人很老實,真的老實、聽話,真幹能做到幾成我不敢保證,但是老實、聽話我敢保證,所以到台中這麼多年,他有成就。我是想請老師多教幾個學生,我們在國外弘法有幫手,求了多少次,最後一次老師說,「不是我不教,你替我找學生」。這句話把我問住了,以後我再不敢講,我到哪裡去找?找一個聽話,老實聽話的人,找不到。所以我才知道難。佛教是更難,幾個人把學佛的目標定在悟佛知見?悟是開悟,開悟之後你才能入佛知見,入是證果,你真正證得。這個事情不容易,我到晚年知道真難。
找不到怎麼辦?網路教學、衛星電視教學,好!真有這種人,不在面前。劉素雲聽我講經十年,我們才見面。十年聽多少?一部經,這個難,就是一部《
無量壽經
》。聽的方法,是每天她聽我的光碟,早年的光碟是一個小時,不像現在,現在光碟容納很多,一個小時,她一天就一片,一個小時。但是一個小時重複聽十遍,那就是說她聽十個小時,十個小時就聽一片,重複十遍,這叫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聽了多少年?聽了十年。有悟處,很難得,她講《
無量壽經
》講得好,熟透了,入進去了。偶爾有別人請她講別的經也講得不錯,一經通是部部經都通了。平常的時間佛號不間斷。
她的姐姐學佛四年,有一次偶爾聊到,講經很辛苦,學佛也不容易,沒有看到過人往生,如果要有一個人表演往生,給大家看看,那信心就十足了。她姐姐一口答應,行,我來表演。一個月她就往生了。往生前八天,劉素雲聽到一個聲音,是一組數目字,「2012」,她這一組數目字,「112112」。她把它抄下來,給她姐姐,她姐姐看了一下,笑了一笑,沒有說話,收起來了,那就是她姐姐往生的日期。2012是年,二0一二年,11是月份,十一月,21是二十一號,後頭還有12,十二點鐘。她在那個時候,就在這一天,很多朋友在一起,討論佛法,在聊天,高高興興,歡歡喜喜,時間一到,她告訴大家我走了,真的就走了。而且還告訴大家,佛來接我,帶著蓮花,我上蓮花,雖然你們見不到,你看我的動作,看我手的動作,你就能體會到。她的手爬上去,腳踩著蓮花瓣爬到蓮花當中,細細的去看看得出來。她還有十年壽命,不要了,願意來表演一下,念佛真正的是佛來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她真走了。人真肯發願,佛真肯幫助你。
諸佛如來同一個願望,希望一切眾生早早成佛,並不希望你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佛有無比殊勝的法門,就是淨土,淨土比《
華嚴
》、比《
法華
》還要圓,《
法華
》跟《
華嚴
》還要相當長的時間。這個你看看劉素青,一個月,雖然學佛四年,她也很誠心,平常念佛,她發願來表演往生,一個月就做到了。我們這裡起心動念,阿彌陀佛知道,諸佛菩薩知道,甚至於天地鬼神知道,騙不了人。日本江本博士說,我們起心動念水知道,怎麼能瞞人?怎麼能欺人?不可以,那是罪業。所以學佛頭一個就是要學真誠心待人接物,用圓滿的愛心處世。
佛知佛見是真實智慧。「一部淨土妙法,舉體是佛之知見」,這是專門講這《
無量壽經
》會集本,一點都不錯,佛之知見就是真實智慧。「處處是華嚴境界」,你只要用《
華嚴
》十玄、普賢十願你來對,你就能發現這部經字字句句是華嚴境界。所以彭際清居士說,這是前清了不起的一位大居士,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就是他說的,《
無量壽經
》就是中本《
華嚴
》,《
阿彌陀經
》是小本《
華嚴
》,跟《
華嚴
》沒有兩樣。所以我講的《
華嚴經
》,講到「初住品」,年歲大了,時間來不及了,我講到「初住品」講了四千多個小時,細說,其味無窮。年歲太大,沒有時間了,所以把它放下,改學中本《
華嚴
》,就是《
無量壽經
》,而且發心講黃念老的集註,這內容太豐富了。
「
故此經中,悉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
」,真實之際就是佛知佛見,「
咸為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我們學這部經,念這句阿彌陀佛,能不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能。黃念祖居士給我們顯示的,他自己不說,我們能看得出來,明心見性了,不見性哪有那種成就?海賢菩薩就受持一句名號,他不認識字,一生沒有讀過經,沒有念過《
無量壽經
》,他連五堂功課都沒學過,在別人道場上早晚殿的時候,他在旁邊念阿彌陀佛。有沒有見性?有,真見性了,見性就是理一心不亂。這個人的本質好,老實、聽話、真幹,修學的態度具足真誠、清淨、恭敬。你看,他對於經典、經教的恭敬,對於佛號的恭敬,對於佛教的恭敬,用在生活上,對於一切眾生的恭敬,一片菜葉丟在地上,他都撿起來洗乾淨,放到廚房裡。一生節儉、勤快,處處以幫助別人、方便別人為第一,自己再辛苦也無所謂。所以他悟入了,就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開示佛知佛見,他就能從這個地方悟入佛知見。他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我們看了之後真看清楚、看明白了,看出門道出來了,死心塌地走這個路,這個路簡單,一點不複雜。這個好樣子表演得太好了,確確實實上能度等覺菩薩,下能度五逆十惡地獄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平等成佛道,這還得了嗎?
老師當年介紹給我,教給我,我那個時候沒接受,年輕,好高騖遠,心裡都是圍著大經大論,把這個看輕了。大經大論也有好處,我從那裡相信的。我信淨土從《
華嚴
》進門的,從《
楞嚴
》二十五圓通、從《
法華
》讓我真正認識淨土,太奇妙了。理太深,事太容易了,真正相信、真正發願,沒有一個不成就,而且成就速度非常快。你要是說我有壽命不要了,真的,很快就能往生,你就會見佛,佛會帶你去,是真的不是假的。
下面引
《智度論》
說,「
如、法性、實際
」,這個三樁事情「
皆是諸法實相異名
」。諸法實相的異名,佛在大乘教裡講了幾十個,讓我們想到《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教給我們,聽經,離言說相聽,離名字相聽,名字就是術語,如、法性、實際這都是名字相,離心緣相聽,你才能悟入。如果你著了相,沒辦法入,著了相聽經,聽佛經的常識,不能契入境界。契入境界要用恭敬心,心裡頭有雜念,不恭敬;有妄想,不恭敬。恭敬到極處,所謂誠則靈,你才能悟、才能入。入境界好,可以把你所學的東西完全變成生活。海賢菩薩你看他,一生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他受的戒,就是二十三歲受具足戒,那個時候受戒是五十三天。他受戒的時候是二十三歲,就是民國十二年,他出家三年才受戒。三皈、五戒、沙彌律儀、四重戒二十八輕,比丘戒裡面重戒後面是威儀,他全做到了,細心去觀察你就明瞭了。
一生以苦為師,你看,一百一十二歲生日那天,有些居士給他辦了一桌素菜,給他慶生會,他很不高興,臉面很不好看,一口也沒吃。這是表現什麼?他以苦為師,你怎麼給他做那麼多?堅持,就是一生不破戒,不破他的規矩。他就是粗茶淡飯,一生樂此不疲,他快樂。你給他做些好吃的東西他煩,他看到很難過。媽媽八十六歲的時候要回老家,他還提了個鍋去,為什麼?媽媽從小就吃素,不能用別的鍋給她煮飯,他用自己的鍋。這都是屬於持戒,這麼謹慎,沒有一件不如法的事情。這是我們要學習的,養成一個節儉、吃苦、耐勞的好習慣。
日本淨宗祖師
《甄解》
裡面說,「
實相妙處盡理至極,云際
」。《甄解》裡解釋這個際字,際是什麼意思?實相的妙處,理是理體,盡理,圓圓滿滿跟這個理相應,一絲毫缺失都沒有,達到極處。這是什麼?明心見性達到極處,這什麼境界?妙覺果位。實報土裡面有沒有妙覺果位法身菩薩?有。法身菩薩看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就是感,法身就有應,法身就是常寂光。法身佛在哪裡?法身佛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具足清淨心他就現前,心不清淨他不現前,他現前不起作用。所以清淨心是感,平等心是感,覺也是感,覺是法身菩薩,平等是三賢菩薩,清淨是二乘聲聞、緣覺,都是證到果位的聖人,不是凡夫。盡理至極,這就是真實之際那個際的意思,至極是妙覺果位,圓滿證得,這是契入常寂光了。準上面兩種說法,《大智度論》裡跟《甄解》的說法,「
則真實即實相之異名
」,不是隨便說的。「
真實之際者,乃實相妙理究竟至極者也,亦正是佛之知見
」,圓滿的佛知佛見。這是什麼境界?妙覺如來,在等覺之上。
「
《會疏》曰:開顯真實為顯示,謂會十界歸一乘剋成菩提故
」。《
法華經
》,佛到最後說真的了,「
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換句話說,法華之前統統是方便說,阿含成就人天,小果,方等成就三乘,般若成就大乘,法華成就一乘。唯有一乘法,佛說法才究竟圓滿。一乘裡頭最方便的,淨宗法門,它要求的條件就三個,真信,沒有絲毫懷疑;真願,願生極樂世界,把這個世間一切緣全放下,一絲不掛。在這個世間,一切資身之具不能沒有,但是心上沒有。放下不是指事,是指心,心上沒有。心上沒有,什麼時候走都成,沒有牽掛了。還有一樁事情牽掛,凡夫知見,那個淨宗對你難了;完全放下了,淨宗對你太容易了,什麼時候走都可以。劉素青給我們做了榜樣,她還有十年壽命,不要了,做個樣子給大家看。劉素雲為什麼不做榜樣?劉素雲要講經、要弘法,她還有任務。她姐姐好,我沒這個任務,我可以來做榜樣,為大家做證明,念佛往生是這麼樣的自在,凡夫都可以做到。這個世間有很多人說有災難,你害怕不害怕?不害怕,為什麼?災難來,我到極樂世界去了,正是我最好的增上緣,我對它沒有恐懼。心是定的,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這真正念佛人。
《會疏》說,開顯真實是顯示,會十法界歸一乘,剋成菩提,證無上菩提就在眼前,不遠。「
真實之際者,以一佛乘為法涯際故
」,涯際是邊際。一佛乘那就是圓滿大法,為邊際,到這個地方才到究竟到圓滿,比大乘還要高。大乘往生生實報土,報土,一真法界;二乘生到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凡夫往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有,不是沒有。它實際上,咱們去看四十八願,第十八願「十念必生」,第十九願「發菩提心」,我們這個本子第二十願「作阿惟越致菩薩」,這一句可不得了。阿惟越致是什麼?圓滿證得三不退。通常講,位不退,阿羅漢所證得的;行不退,菩薩證得的;念不退,法身菩薩證得的,就是實報土的菩薩證得的是念不退。三種不退轉你都圓滿證得,換句話說,我們生到凡聖同居土,到極樂世界實際上享受的是實報土,是法身大士。
這什麼緣故?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以及他老人家無量劫修學的功德,加持給往生的這些人。行嗎?我們聽到懷疑,為什麼懷疑?每天往生的人不計其數,極樂世界到現在已有十劫,極樂世界成就人有多少?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阿彌陀佛功德夠嗎?這四十八願還能有效嗎?有。為什麼?它稱性,只要一稱性就沒有邊際,真正是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這稱性。這個性,佛性跟我們的性是一個性,「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佛自性生的,也是我們自己自性生的。自性像光一樣,光跟光融在一起,分不出你我他。
下面是
《甄解》又說,「若依小乘
」,偏真涅槃是小乘的實際。「
若依漸教,以離二邊
」,二邊不住,中道不存,這是漸教的真實際。「
若依聖道實教,諸法實相為真實際
」。如果依淨土,「
光闡道教為權方便,誓願一佛乘為真實際,一實真如海故
」。這些說法無非是讓我們漸漸體會到,十方三世一切如來所說、所修、所證的是一佛乘,本經幫助我們契入的也就是這個一佛乘。讓我們難信,一佛乘是真難得到,怎麼這麼容易?怎麼這麼簡單?讓我們產生懷疑,不敢相信。這是我們什麼?我們沒有智慧,我們完全用常識來判斷,不是用智慧觀察。常識的判斷就有問題了,為什麼?它裡頭有等級,有分別、有執著;智慧沒有,智慧是照見。有智慧的人有問必答,不用去考慮,不用去思惟。用知識不行,知識,人家提出問題,在那多想一想,怎麼回答他,怎麼樣講了他能理解。智慧沒有這個,智慧像敲鼓一樣,敲得重聲音大,敲得輕聲音小,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這智慧。所以祖師大德種種開導都是讓我們要體會到,淨宗一佛乘,淨宗是真實之際裡面的真實之際,是一佛乘當中的一佛乘,了不起。
這部書圓具一切佛法,圓圓滿滿的,沒有一法漏掉。我們世間也有一部究竟圓滿的大典,一樣不漏,這是人類先祖遺留下來的瑰寶,真實智慧,這世間智慧,能解決世間一切問題。這一部寶典是什麼?我們要說,人類祖先遺留下來的,就是中國的《四庫全書》,在佛門好比是《大藏經》。分量太大,誰能學得完?求智慧,不必全學,學一樣就行了,一樣通了全通了。在世間法行嗎?行,世出世間是一法,不是二法。一通是什麼?那一是定,戒定慧的定。所以佛法這個修學的理念跟方法,從印度傳到中國來,中國的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世世代代真正出了不少開悟的人。
我沒有時間讀這些書,這裡頭有沒有一部精華本,就像諸佛世尊所說一切教裡頭有一本精華本,就是《大乘無量壽經》。它跟《
華嚴經
》一樣,文字沒有那麼多,包容之廣、包容之深就是《
大方廣佛華嚴
》,一點都沒錯,《
大方廣佛華嚴
》的精華本,全得到了。在中國,《四庫全書》也有個精華本,《
群書治要
》,唐太宗編的。他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迫切的需要,所以成立個小組,在四庫裡頭,經、史、子這三集裡面去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文字,把它抄集在一起給他看。這個東西是中國老祖宗五千年留下來的精華篇,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拿《
群書治要
》來對應《
無量壽經
》,很對稱,一個世間法,一個出世間法。
出世間法能通世間法,世間法不通出世間法,但是它能給出世間法做基礎。現在的戒為什麼這麼難持?受戒很容易,受完之後做不到。怎麼辦?為什麼古時候人做得到,我們現在做不到?就以海賢那個時代人他能做到,他能做到人也不多了,愈往前面去人數愈多,都能做到。做不到佛不說,祖師大德不傳,真能做到,什麼原因?有根柢。我們在淨業三福裡面所看到的,你看看,淨業三福第一福提到「修十善業」,十善業前面,「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這個重要,這是十善業的根。所以,在這些年來,我們強調這個根,有這個根,戒律決定沒有問題。人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他怎麼會持戒?這個我們能想得到。所以我們提倡,孝親尊師落實在《
弟子規
》,慈心不殺落實在道教的《
感應篇
》,《
太上感應篇
》,有這個基礎,修十善業不成問題。缺少這兩門,不行,沒根基,禁不起風吹雨打。這根多重要。
我們對這個根沾了一點邊緣,我們很幸運,在我這一代的人是很幸運的,出生在桐城派的根據地。我們的家鄉,桐城、舒城、廬江這三個城距離差不多都是三十公里,二、三十公里,這個地區,明清兩代桐城派的根據地。所以,鄉下小孩都念私塾,都念古書,私塾,讀書的風氣很盛。老人、父母都懂得給小孩紮根,那就是說,小孩不可以看的、不可以聽的、不可以接觸的,這個抓得很嚴。所以雖然小孩,五、六歲的小孩,有能力辨別善惡是非,凡是不善的不碰它,養成習慣;好的、正面的跟他學習,不善的不碰它,遠離。但是其他的城市、農村就沒有了,有也沒有像我們家鄉那麼重視。但是現在回到家鄉沒有了,完全沒有了,所以我們著急。
大概是七、八年前,北京三位教授,湯一介教授、郭齊家、錢遜,這都是名教授,到香港來看我,問我為什麼要提倡《
弟子規
》?那個時候我在到處介紹《
弟子規
》,他們不了解,為什麼不從四書、五經、十三經下手,要搞這些小東西?當時我舉了個比喻,告訴大家,我說我面前擺個天平,這一邊放的是四書、五經、十三經,乃至《四庫全書》,這一邊就是一本《
弟子規
》,我說它的重量相等,平的。他說這怎麼可能?哪有這個道理?我就說了,這邊這一大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在這裡,《
弟子規
》篤行。如果沒有行,那些都是知識,沒起作用,還不如這部《
弟子規
》。《
弟子規
》學好了,他還懂得做人的規矩,比那個有那麼多學問的人,他做不到,還要高一點。這他才明瞭。
我們今天講小小戒,小小戒是什麼?三皈、五戒、十善,再加上一個《沙彌律儀》,這小小戒,小小戒不能守,全是假的。根太重要了,今天佛法為什麼這麼困難?我們沒有從《
弟子規
》、沒有從孝親尊師這個地方紮根,所以都是虛的、浮的,問題出在這裡。那怎麼辦?補習,惡補。這做人基本的道理,古聖先賢、諸佛菩薩哪個不是根紮在這裡?你能小看它嗎?淨土宗念佛往生淨土,這也是根;沒有這個根,喊破喉嚨也枉然。中國古人講究實學,真實的學問,真實學問就是實幹,沒有絲毫虛偽。所以佛法裡頭,要知道,證果第一個條件是什麼?把身放下,才能證得須陀洹。五種見惑,身見不破你證不到須陀洹,須陀洹是小小果,初果。大乘十信菩薩,初信位要破身見、破邊見,要破見取、戒取,這兩個合起來中國人叫成見,要破邪見,這才能證果。《
華嚴
》上說的,開示、悟入,你才能悟入。不真幹不行,口頭上學的佛法是知識,現在人叫佛學。我們看到搞佛學的人多,拿到佛學博士學位,沒有真修,沒有悟入,信解行證,他有信解,沒有行證。
這是我們學佛,我們遇到這麼好的緣分,真正遇到了一切佛法裡頭的精華本,這一生怎麼能沒有成就?成就,持戒念佛。這個持戒不要太高深,你就把三皈、五戒、十善,在家八關齋戒,出家《沙彌律儀》,你就把這個做到就行了。穩穩當當,保證你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大眾都歡迎你。現在修淨土的人多,往生的人很少,什麼原因?這個沒做到,連《
弟子規
》都沒有,《
感應篇
》沒有,所以念了一輩子的佛,最後還是搞六道輪迴。如果念念是善,生三善道,人天福報;如果念念還不善,還會發脾氣,還有怨恨,那他三惡道去了。
記住,海賢老和尚一生沒有發過脾氣,沒有紅過臉,見什麼人、什麼事沒有不歡喜的,沒有不愉快,沒有怨恨。這是什麼?基本的修養。說幾句不好聽的要難過好幾天,這怎麼行?這怎麼能到極樂世界去?海賢老和尚,你看,給收電費的人打了兩個耳光,電費趕快掏起來給他。旁邊人看到了看不慣,要找他去理論。老和尚說算了,別找了,學佛肚量要大,能包涵人,打我兩個耳光,他說等於替我搔癢,吐我一臉的口水,那就等於給我洗臉。你看看,人家怎麼看法!忍辱,六波羅蜜前面布施、持戒是修福,忍辱保全你的福報,你要不能忍,福報就沒有了。所以,中國人說量大福大,人要有肚量,人要能容人,要能包容。人對人要生歡喜心,他種種造的錯誤要原諒他,他沒有人教他。
現在普遍從小紮根教育都沒有了,他犯的過錯你怎麼可以怪他?他是正常,我們責怪他是不正常的。所以要像《
無量壽經
》上所教的,他「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不能責怪他。今天就是縱然受了戒,出家了,還犯戒、破戒,也不能怪他,為什麼?他從小那個根沒有紮好。要想到這一點,你就會原諒人。小時候沒有從小紮《
弟子規
》、《
感應篇
》的根,現在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再來學佛,犯的錯誤就要原諒。現在這個社會誘惑的力量,比起海賢法師那個時代強一千倍都不止,不是一百倍。跟我這個年齡的人是一百倍,跟海賢那個時候的人是一千倍。那個時候社會風氣好,人心厚道,沒有人想到哪個人是壞人,沒人想到。說這是壞人,哪有這種事情?不相信。仁義禮智信,基本的五常還存在,五常八德還有。現在全沒有了,這世界多可怕。
我們學佛,最重要是做好榜樣,給學佛的人看、給念佛的人看,要做個好榜樣,這個我們對得起佛菩薩、對得起祖宗、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老師。可是現在人沒有把父母放在心上,祖宗更不必說了,什麼時候想過老師?都忘掉了。不像從前人,父母、師長一生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就念念想到父母、老師的教訓,我們有沒有違背。這些都是教育的根,所以現在人難教,我們很清楚、很明白,原因出在哪裡清清楚楚。怎麼補救?要從《
弟子規
》補救。《
弟子規
》怎麼補救?最好是在無線電廣播電台天天講。不要怕沒有人聽,我相信聽的人多,愈聽愈多,為什麼?人都有良心,本性是善的,本性本善,把那個本性本善喚出來,喚醒。我們要挽救這個社會,不許這個社會有任何動亂,怎麼辦?教學,教學為先。教什麼?就是教《
弟子規
》、教《
感應篇
》,會產生很大的力量,不知不覺讓人民潛移默化,天天有人提醒他,電視上有這麼一個頻道。要重複的講,不斷重複的講,為什麼?還有人沒聽到,還有人剛剛打開這個頻道。
所以,諸佛如來他們的國土清淨莊嚴,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什麼原因?經上有一句話,「今現在說法」,這就告訴我們,他的說法沒有中斷過。我們有沒有辦法做到?有,我們現在有無線電廣播,我們用光碟。蔡老師《
弟子規
》四十個小時的細講,好!我就放光碟,像劉素雲那個方式,一天一片,一片放十遍。你不要讓它中斷,像排課程表一樣排列起來,就行了,就能讓這個社會,半年、一年之後,這個地區不可能有犯罪事情發生,犯罪率降到零點。你不講他不知道,你天天講他就明瞭了。《
群書治要
》要天天講的話,這社會就安定了,世界就和平了,哪有這麼多麻煩事情?只是現在大家還沒有覺悟到這樁事情重要。什麼福報最大?這個福報是第一,世出世間第一大福報。媒體要覺悟,領導人要覺悟,領導人制定政策,媒體去執行。災難可以化解,衝突可以降低到零,人民確實會做到相親相愛,互相尊重、互助合作,多麼美好的社會,那就是天堂。所以天堂人造的,極樂世界也是我們造的,阿彌陀佛帶頭,我們跟進。所以經不能不講,道不能不講,規矩不能不講,斷惡修善是因果教育,要講透徹、要講明瞭。人明瞭因果,不敢為非作歹,這個力量很大。
我們再看下面所說的,「
淨土以事而非唯事
」,上面還有一句,「
聖道守理而非唯理
」,淨土以事而非唯事,底下括弧裡頭說,「即事即理,事事無礙」,全是華嚴境界。守理而非唯理,這什麼意思?守理真的要守,不要放在心上,要把守理放在心上就錯了,心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事,也不要把事放在心上。心是清淨的,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它從來沒有染過。我們今天如果說是守理,要把守理放在心上,放到哪裡?放在阿賴耶種子裡頭。心上有沒有?心上沒有,你想放也放不進去。所以這是妄心,不是真心,那就是染污。大乘講的三輪體空,舉一個例子布施,布施不著布施的相,我以財物布施,不著財的相,也不著對方的相,叫三輪體空。這是什麼?這稱性的功德,這個功德自然在佛性裡頭。如果我們布施給人家,我做布施,我做了多少好事,對方是什麼人,我送了多少好東西給他,供養給他,統統著相了。著相就變成輪迴的福報,不著相那就是超越六道的真理。怎麼樣會做到三輪體空?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就不會去執著它,不會去想它,做再多的好事,不知道!好,真好事。做再多的好事,一樣一樣都給它登記列出來,那就是世間法,那不能超越六道輪迴。
下面,淨土以事而非唯事,所以它即事即理,即理即事,理跟事是一不是二。我們布施給人,給對方,對方跟我是一體不是二,你還有什麼分別?你還有什麼執著?所以事事無礙,為什麼?事都等於零,零跟零沒有隔礙,理是空的,事也是假的,假的等於空的,所以它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於眾生所入,則雖有事理空有不同,而從諸佛
」,諸佛讚歎這個方面來觀察、來看,「
則唯此誓願一佛
乘」。這又合到我們本經上來了。諸佛如來圓滿證得諸法實相,實相是一,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無相是理,無不相是事,無相、無不相是一不是二,叫事事無礙。這些都是本經所說的一佛乘,「
一實真如海為真實之際
」,講到極處了,講到究竟圓滿了。
「
今諸大士
」,這個經上所說的諸佛、法身菩薩,「
為諸眾生宣演十方諸佛同讚之誓願一佛乘
」,就是指的這部經。這部經是十方一切諸佛必定為眾生講的經,這真是諸佛如來度眾生的第一經。四十八願就是為這個,乃至於極樂世界,也是為誓願一佛乘,將誓願一佛乘落實了,確確實實成就無量無邊眾生,在一生圓滿成佛了。不要通過聲聞、緣覺、權教、實教,都不需通過,直截了當的他就成就一佛乘,稀有難逢。所以這是真實之際,這就是真正的、圓滿的佛知佛見。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12。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一二集)【日期】2014/10/1【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1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四十一
頁倒數第七行,從第二句看起:
「
可見《會疏》與《甄解》
」,從這看起。前面我們學到,念老為我們解釋「
開化顯示真實之際
」這句經文,引用日本淨宗大德的註解,就是《會疏》。《甄解》也是日本的,寫得非常好。日本這些祖師大德都是隋唐時代在中國留學,親近善導大師,他們都是善導的學生,確實都是開悟的人,不是凡人。這總結前面所說的,「
可見《會疏》與《甄解》均以此淨宗一佛乘,為真實之際
」。這句話說得非常肯定,都是將淨土宗看為一佛乘,一佛乘是最圓滿的大教。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這個地方用車乘做比喻,比喻大小、淺深,小乘這是入門的,聲聞是小乘,緣覺算是中乘,比聲聞高一點,上面還有大乘,大乘最後就是一佛乘。世尊示現在人間,教學的目的是希望每個接受他老人家教誨的人,在一生當中都能證得佛果。換句話說,你這一生證阿羅漢、證辟支佛、證得菩薩,都不是世尊教學的本願,世尊教學的本願是希望你成佛,跟他一樣。這老師心量大,沒有絲毫嫉妒心,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證得像他一樣的圓滿。這就是一佛乘。
佛是用車乘做比喻。古時候車有羊車,有鹿車,有牛車,有馬車,大白牛車那是馬車。這些車是馬車最大,馬車能夠坐好幾個人,那個車我坐過。抗戰勝利的時候,我住在南京,在南京讀書,馬車是我們學生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因為馬車你只要看到來,手一招它就停下來了,大概一個銅板就可以上車,到什麼地方想停,它馬上就給你停下來,它沒有站的。我們是學生,那時候中學生,這一個馬車可以坐多少人?坐十四個人,同學擠在一起坐十四個人,那車裡最大的。羊車,羊拉的車只能坐一個人;鹿車大一點,可以坐兩個人;牛車也可以坐幾個人,但是馬車是最大的,用馬車來比喻一佛乘。
成佛之道,記住淨土宗。在十個宗派裡面,中國大小乘總共十個宗,大乘八個宗,小乘兩個宗,俱舍宗、成實宗。你們這次學這個戒律,很多的戒律經文都有成實宗的,《成實論》、《俱舍論》,引用的文很多,小乘的。這兩個宗派在中國宋朝時候就沒有了,就不存在了,唐朝末年還有。為什麼這兩宗沒有了?小乘是大乘的基礎,沒有小乘哪來的大乘!中國這兩個宗為什麼不傳了?我們的前輩,這古聖先賢認為學小乘不如學儒跟道。儒跟道是中國人的東西,它的內容不亞於小乘,小乘講的它都有,而且它還有大乘的思想,心胸開闊,小乘經上沒有。所以過去大乘的這些祖師大德認為,我們用儒、用道來代替小乘。這個做法很成功,從宋朝到現在已經將近一千年,這一千年當中,各個宗派裡面出的祖師大德不少。這個實驗成功了,所以中國就不要小乘了。
但是現在問題來了,現在學佛,小乘沒有了,想學也沒地方學,儒也不學了,道也不學了,直接入大乘。行不行?我們說行。怎麼行?學佛學常識,大乘的常識。大乘所講的證果那是沒分,大乘最低的果是十信位。大乘諸位曉得,像《
華嚴
》講的五十一個階級,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個,上面等覺,五十一個位次,等覺最高,初信位是最低的。十信好比小學,十住是初中,十行是高中,十迴向是大學,十地是研究所,我們用這個比喻,大家有個清楚的概念。小學一年級我們能不能做到?做不到。為什麼?要破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三界總共有八十八品,叫見惑,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了,八十八品分為五大類,剛才我念的這五大類,統統斷掉,才能夠證得小乘須陀洹,初果,大乘初信位。我們做不到。它跟一乘,一乘是妙覺,在等覺之上,實在講太遠太遠了。
如何能一生成佛?這個一生成佛的一乘,只有一門,沒有第二門,就是淨宗,獨一無二。淨宗主張是帶業往生。那就方便了。帶業是什麼?帶著剛才說的見惑,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統統帶著,沒斷。到哪裡去?到極樂世界去。往生到極樂世界,不要說是見惑了,再加上思惑、塵沙惑、無明惑,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斷掉了。換句話說,往生到極樂世界就等於成佛,是真的不是假的。凡聖同居土最低的位次是下下品往生,帶業往生。下下品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經上講得清楚,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什麼?是一佛乘。這還得了!所以淨土叫難信之法,什麼人難信?聲聞、緣覺、菩薩都不相信,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他們修行時間長,你無量劫的修行才能修行到菩薩果位,不是阿惟越致菩薩,叫三乘菩薩,也就是別教裡面十住、十行、十迴向,沒出十法界,他超越輪迴,沒有出十法界。你說凡夫帶業生極樂世界就成佛了,他怎麼都不會相信,他不能接受。
那為什麼有些人能接受?真正是凡夫,煩惱習氣很重,他能接受,他一生真成就了,遠遠超過聲聞緣覺三乘菩薩。生到極樂世界就等於是法身大士,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不退轉,三乘都還退,十法界裡頭都有退轉,菩薩、佛都有退轉,往生就不退了。不是指我們一般凡夫,凡夫當中真的,還有許多人相信,像海賢老和尚他是徹底相信,一絲毫都不懷疑,他就用一句佛號就證果了,證的什麼果?此地所說的一佛乘,他證的是這個果,你說還得了嗎?
大乘經上世尊給我們有解釋,我們這一生迷惑顛倒,到人間來了,遇到這個佛法,淨宗,能夠相信,能夠發願,這什麼原因?過去生中無量劫以來,你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經上這兩個字要記住,無量,不是一尊、二尊,幾十個、幾百個,不是,你就曉得這個善根多深厚!過去生中曾經供養這麼多的諸佛如來,這一生遇到了,得諸佛如來的加持,所以你能生起信心,你願意往生淨土,你不懷疑。換句話說,不是偶然,是我們沒有宿命通,不知道過去世的事情。佛沒有妄語,在經上這個說法,肯定是真實的,不是假的。
這個法門條件只有三個。第一個真信,決定沒有懷疑,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有信願持名、念佛往生這樁事情,真的一點都不假,只要我們具足信願持名就能往生。太難得了!我們遇到千萬不要疏忽,決定在這一生求生淨土。生到淨土,我們的問題全部都解決掉了。如果不生淨土,我們不能證得初果。剛才說的,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統統斷得乾乾淨淨,你證得了初果,小乘;大乘,你證得了初信菩薩,小學一年級到十年級,你入了一年級。入了一年級雖然是地位很低,小小聖人,你不是凡夫,你雖然沒有出六道輪迴,你決定不墮三惡道,而且保證你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你證得阿羅漢果。如果在大乘,七信位的菩薩,從初信到七信,天上人間七次往來,人間壽命到了生天,天上壽命到了又到人間來,不墮三途,也不會變成修羅、羅剎。這其中有聲聞、羅漢照顧你,有三乘菩薩照顧你,那很幸運。我們這一生能不能證得、有沒有把握?
破身見是什麼境界?是《
金剛經
》前半部的境界,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個境界,須陀洹。《
金剛經
》的後半部,那個境界很高,那是大乘教裡面初地以上的境界,《
華嚴經
》裡面,《
華嚴
》是圓教,初住菩薩的境界,不容易!往生到極樂世界等於證得華嚴初住,天台別教裡面的初地,這麼高的位次,就是因為它是真正的一佛乘。《
華嚴
》是一佛乘,《
法華
》是一佛乘,《梵網》是一佛乘,一佛乘的經只有這三部。《
華嚴
》、《
法華
》翻成中文了,《梵網》沒有,《梵網》只翻了一品「心地戒品」,菩薩戒品。《梵網經》的梵文本也找不到了,這可能失傳了,在中國只有這一品,出家人多半都是依這一品受梵網菩薩戒。
末後這一句,「
為真實之際,亦即佛之知見也
」。《會疏》、《甄解》都肯定淨土宗是一佛乘,是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真如自性,真如本性,都可以講,也就是佛之知見。《
法華經
》上所說的,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為什麼,就是為佛之知見,「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教你成佛,不是做別的。佛為我們開示,我們自己要有能力悟入。開示的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為我們說出八萬四千。四弘誓願裡面說得更多,「法門無量誓願學」,那就不止八萬四千了,實際上,八萬四千就是無量法門,它不是數字,我們要看成數字就錯了,它是表法的。《
金剛經
》上告訴我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一句話非常重要。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平等的。為什麼?都能幫助我們斷煩惱證菩提。問題要對症,好比害病,藥要對症,藥到病就好了,病除了;藥要不對症,會讓你的病加重了,甚至於死亡。所以藥不能亂吃,這個我們知道,法門不能亂學,亂學,學了不對症的可麻煩了!所以為什麼要老師,老師修學法門,他有心得,他有經驗,他可以幫助我們選擇,提供我們選擇的這些知識,必須要具的這些條件,老師幫這個忙。真正的問題,自己怎麼樣去悟入。
古時候,佛教這些學習的理論方法傳入中國,我們中國人接受了,所以儒、道統統接受了,都是以開悟為學習的目的,不是記誦。記誦是一種方法,什麼方法?開悟的方法。這個道理要懂。為什麼你不悟?你本來是覺悟的,這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就是覺。你本來覺,現在為什麼不覺了?迷了。我們本覺、自覺這個上面有障礙了,他就不覺了。什麼障礙?煩惱,煩惱障礙他。煩惱多,無量無邊,歸納為三大類。第一大類無明煩惱。這個煩惱很深,不容易理解,它太微細了,它就在面前,我們對它毫無覺知,大乘教裡叫它做無明。無明就是你對什麼都不明瞭,本來整個宇宙沒有一樣東西你不明瞭,現在變成沒有一樣你能夠明瞭,這無明害的。無明是極其微細的煩惱。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的對話,佛問彌勒,心有所念,我們凡夫起個念頭,這個念頭有多少微細的念頭組成一個粗的念頭?粗的念頭我們能覺察到,微細的覺察不到,太微細了。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一彈指,一彈指的時間很短,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的微細念頭。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就這一彈指。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微細念頭,你怎麼會知道?沒法子知道。
現代的科學很厲害,最新精密的儀器能夠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彌勒菩薩講這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這麼高的頻率。我們相信再有個二、三十年,科學不斷在進步,它很有可能達到二千一百兆這個頻率,那它對於阿賴耶的三細相完全看到了。現在看到的是物質現象,再想辦法看到精神現象,再看到現在所謂能量的現象,阿賴耶的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不足為奇。佛在大乘經上說過,我們凡夫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就是思惟想像,用這個心,這是妄心。用這個心,第六意識的能量非常大,它對內可以緣到阿賴耶的三細相,對外可以緣到虛空的邊際,它緣不了自性,對自性它是毫無辦法,所以它不能見性。科學家,佛授記說明,他們有能力見到阿賴耶的三細相,但是成不了佛。
在佛法裡面見到阿賴耶三細相的是什麼人?大乘經上常講八地以上,他不用儀器,他完全用定功,這定功深!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就是定功有五十一個等級,最淺的定功是初信菩薩,二信就比他高了,三信就更高了。八地在五十二個階級裡面,從上面說,最上面說,他排名第五,你看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最上面的第五個等級,那樣深的禪定,他統統見到,物質現象,念頭的現象,甚至於一念不覺,無明從哪裡來的,都看見了。
這些東西統統斷盡了。這個斷法是沒有方法的,因為什麼?他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嚴重的煩惱,這是極其微細的。怎麼斷?就是隨它去了,自然斷掉,時間長了就沒有了。佛在經典上常用酒瓶做比喻,酒瓶,盛酒的,把酒倒乾淨了,擦乾淨,確確實實一滴都沒有了,聞聞還有味道,這叫習氣。實報土從哪裡來的?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無明習氣沒有,實報土就不見了。符合《
金剛經
》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例外。所以我們六道輪迴怎麼來的?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十法界從哪裡來的?無明煩惱變現的。無明斷掉,十法界就沒有,他生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自性變出來的境界,自性不生不滅,所以一真法界裡面的人無量壽。一真法界裡面沒有生滅,這個現象沒有。所以,一真法界裡面的人也沒有生滅,他們生是化生,不是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實報莊嚴土就沒有了,他到哪裡去了?他到常寂光去了,在常寂光稱之為妙覺。常寂光在哪裡?常寂光無處不在,常寂光無時不在。我們全都在常寂光裡面。大乘經上講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無量無邊,都在常寂光當中。無始無明習氣斷盡了,就回到常寂光了。回到常寂光才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真正的一佛乘。
這個裡頭的意思很深,對我們非常有啟發。你要真正把這個東西想通、想明白、想清楚了,你的人生觀、宇宙觀不一樣了。為什麼?你知道一切眾生,整個宇宙,跟我自己是一體。什麼是我?整個宇宙是我。為什麼?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就是全宇宙,過去、現在、未來,三際十方全包括在其中。從哪裡來的?自性變出來的,就是常寂光。沒有緣不現,就是一片光明,有緣它就現形。它能現,能現實報莊嚴土,為法身菩薩現的,為十法界眾生現的,眾生起什麼念頭,它就現什麼樣的身土。它現身土沒有起心動念,「隨眾生心」,《
楞嚴經
》上說的,「應所知量」。所以佛才說,整個宇宙一切萬法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講得一點都不錯。誰的心想?自己的心想。這個話你有沒有聽懂?沒聽懂。為什麼?真聽懂了你就成佛了。真聽懂了,他肯定把一切妄念全放下了,我不想它,凡是不善的、邪惡的,我統統不想。那你生活在什麼境界?極樂世界,其他宗教裡面講的天堂。佛家講得清楚,天堂之上還有四聖法界,你總會落在一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還留戀這個世間,還不想出離,對於佛這句話沒有了解,「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一個佛門的學說而已,未必是真的。我們對於佛法怎麼樣?半信半疑,所以不得受用。要能完全相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現前就得受用。這個受用我也沒得到,海賢老和尚得到了,說明他完全沒有懷疑,我們還是有,至少還有百分之一的懷疑,百分之九十九不懷疑了,還有百分之一,這百分之一就是很大的障礙。真正沒有懷疑是什麼現象?像海賢老和尚這樣,一百一十二歲,身體健康,沒有一點毛病,眼不花,他穿針,耳目聰明,健康長壽,一百一十二歲不要人照顧,自己照顧自己,自己還照顧別人,他有這個本事。工作不知道疲倦,臨走的這天,他是晚上走的,白天還幹一天活,在菜園裡頭拔草、澆水、整地,從早到晚幹了一整天,晚上走了,往生了,你說他多自在!這晚上最後的一天,可以休息一下,他沒有,他在菜園工作。沒有人想到他會走。他什麼都知道,沒有一樣東西難住他,只是不說而已,確實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
這是怎麼樣得來的?圓滿的信心,絲毫懷疑都沒有,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我們達到他這個境界,我們的身心跟他一樣健康,年歲雖然大,一百多歲,體力跟年輕人一樣。這是說什麼?境隨心轉,心年輕。二十歲接受師父教他念這句佛號,九十二年他就能保住二、三十歲這種身體,永遠保持。他再活一百歲,也是像二、三十歲的人一樣,這個我們能理解。為什麼?這身體念頭造成的,從心想生。我們的心想不正,心想不乾淨,全想錯了,害得我們身心疲乏。我們從他身上細心觀察,再跟大乘經兩個對照,相應,一點都沒錯,佛說的話真的,不是假的。
這下面說,「
今諸大士
」,佛在講經的時候,參與法會的這些大菩薩,特別是在家菩薩,出家菩薩只說了三個人,在家菩薩說了十六個。十六也是表法,代表圓滿,用這十六位菩薩代表一切在家大菩薩。「
為諸眾生宣演
」,宣說表演,「
十方諸佛同讚之誓願一佛乘
」,這就是《
無量壽經
》、《
阿彌陀經
》。《
阿彌陀經
》跟《
無量壽經
》同一部經。《
無量壽經
》是一佛乘,《
阿彌陀經
》也是一佛乘,跟《
華嚴
》、《
法華
》平等的。我們學哪個法門,完全自己做主,不是別人做主,佛菩薩不給我們做主。信願是從自己心裡發的,不是佛菩薩給的。佛菩薩能給我們信願,我們全都得度了。這個與佛菩薩不相干,佛只能夠開示,我們自己要悟入,這叫感應道交。「
故云:開化顯示真實之
際」。結歸到本經佛說三個真實,第一個就是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真如自性;第二個是真實的智慧。什麼是真實智慧?你對於這個法門你能信,你能夠發願求生淨土,真實智慧。為什麼?你這一生成佛了。後面一句真實的利益,幫助你永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真實的利益,三個真實。
真正搞通、搞明白,會下一個什麼決心?萬緣放下,決定不再把它放在心上了,心上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這句阿彌陀佛什麼都沒有,得大自在,念念與佛都相應。我們壽命到了,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壽命沒有到想往生,只要你常常想,阿彌陀佛就會現前帶你走,慈悲到極處。我們有人天天想,阿彌陀佛為什麼不接他?他那個想裡頭有疑惑,我剛才講了,百分之九十九想,還有一分懷疑,是真的嗎?那就不靈了,有這一念懷疑就是障礙。這一分懷疑要去掉,圓滿的信心,圓滿的願心,我只想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世間什麼都不想了,連弘法利生都不能想,你想這個,極樂世界去不了。那佛不是叫我們想,發願要度眾生?對的,沒錯,先到極樂世界,成佛之後再來度眾生,就對了。你要把這個時候度眾生擺在第一,我很慈悲,大慈大悲,先利益眾生,然後再利益自己,結果自己不能往生,不能往生注定就是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怕的是愈迷愈深,太危險了!你要不相信,用現前的例子來做比喻,現前社會上五花八門,你能不動心嗎?財色名利,七情五欲,你能不動心嗎?只要一動心就完了。你那個願不是真願,真願是真放下,真不動心了,這才能有感應道交。
不能徹底放下,阿彌陀佛不能加持你。你真能放下,像海賢老和尚一樣,阿彌陀佛就拜託他,不是不接他往生,你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給佛門弟子做個好樣子,跟念佛的這些佛弟子做一個見證。阿彌陀佛給他任務,叫表法,佛門叫表法。表法的任務到圓滿了,佛就接他去了。真做好樣子,真做好樣子要持戒,要吃苦。海賢,你看給我們做的,以苦為師,以戒為師,一句佛號念念沒有忘掉。穿衣吃飯的時候,佛號在心裡沒斷,工作沒間斷,處事待人接物,心裡全是阿彌陀佛。這樣的人是阿彌陀佛囑託他、委託他來表法。如果做不到這樣子,佛不會找他,他表的不是正法,表的法裡面都有問題,那怎麼可以!
下面,「
若圓會宗下
」,圓是圓滿,會是會通,宗是禪宗,跟禪宗來比一比,有會通之處。「
如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是參禪的,禪宗的,就是彌勒菩薩,他說,「
祇這心心心是佛……一切不如心真實
」。誰知道這個心是佛?我們心是妄心,妄心跟真心是一個心,真妄不二。什麼叫真心?圓滿的覺悟是真心。什麼是妄心?迷惑顛倒是妄心。我們的心裡頭,真心、妄心全都有,先是用妄心,慢慢就用真心了。現在我們舉一個明顯的例子,念阿彌陀佛是真心,念其他的都是妄心。為什麼?其他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念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不是虛妄,它是真的,它是法性土。極樂世界的人,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都是法性身。這個世界是平等的世界,每個往生的人跟阿彌陀佛完全平等,智慧平等,道力相等,神通相等,樣樣都平等。這什麼原因?阿彌陀佛的本願,四十八願。極樂世界是平等的世界,沒有高下,沒有善惡,沒有是非,沒有真假,那才叫圓滿。十法界裡面不平等,一真法界平等。「
故知真實之際即是自
心」,自己的真心。我們現在就是自己的念佛心,這就更清楚了。
「
明自本心,見自本性
」,這兩句合起來就是宗門講的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是本心,是真心,是本性,「
即為開化顯示真實之際
」。說明彌陀會上,這些出家在家的菩薩都有這個能力教化眾生。教化到什麼程度?幫助眾生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我們再說得簡單一點,明白一點,也就是說他們有能力幫助我們明心見性,他有這個能力,極樂世界每尊菩薩都有這個能力幫助別人,我們想想他自己有沒有明心見性?當然有,自己沒有怎麼能幫助別人?惠能大師有,他能幫助別人;釋迦牟尼佛有,他能幫助別人。必須自己證得,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證得。這是淨宗最重要的開示,不能懷疑,不能猶豫,要直下承當,要決定這個法門,一生決定不改變。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不拐彎,就是沒有改變,他就一句佛號念到底,念到明心見性,念到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我們在他身上能看見。
「
但念佛法門,亦復不二
」。這跟禪宗對應,也證明了念佛確實是,世尊在《大集經》上所說的「深妙禪」,不是普通的禪定,深妙禪就是指八地以上,登峰造極了。「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這兩句話是念佛成佛的理論根據,出自《
觀無量壽佛經
》,釋迦牟尼佛說的。是心是佛,我們本來是佛,說明這樁事情本來是佛。現在不是佛了,現在變成凡夫了,所以我們要是心作佛,真的會作佛。我們心裡頭只要專供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全部都請出去,那就叫是心作佛,於是你就是心是佛了,回歸到是心是佛就圓滿了。佛法是什麼?就這兩句話。
「
故念佛之本心,正是真實之際
」。真實是真心,什麼是真心?念這句佛號就是真心。但是很多人念這一聲佛號,他裡頭有雜念在裡頭,有妄想、雜念夾雜在裡面,不純。有沒有真心?有,真妄和合,所以功夫不得力。要持之以恆,久久功夫自然得力了。不要害怕,不要猶豫,這種現象一般凡夫都有。我們相信海賢也有,但是他的緣比我們殊勝,他從小看過許許多多人生痛苦的例子,他看到太多了,所以他求出離的心很懇切。現代這些人,這一代的人跟我就不能比。為什麼?我們經歷過戰爭,看到過悽慘那個畫面,想起來心有餘悸,所以出離的心比你們懇切多了。你們都生在太平盛世,雖然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災難,不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平安無事,所以你們沒有警覺心,沒有經歷過這些災難。經歷過災難,對於平安無事非常珍惜,很不容易得到。
得到要珍惜,要認真努力求出離。求出離就是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就是究竟圓滿的戒定慧三學,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所以念這一句佛號,三聚淨戒,八萬四千法門圓滿了,多殊勝,多難得!難得,我們得到了,人身難得我們得人身,佛法難聞我們聞到,而且得到佛法當中最尊最貴、究竟圓滿的大法。信願持名,因為這個法子,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只要遇到,真相信,真發願,這一生就成佛了,往生就是成佛。所以念佛是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明心見性,我這樣說你就好懂。念這一聲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念阿彌陀佛,這一聲就是明心見性。念念明心見性,真的見性了。還有哪一個法能跟它相比?
「
故云一聲佛號一聲心
」,這個心就是明心見性,真心,見性了。「
又經云: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
」,這個經,《大集經》,世尊在《大集經》上說的。我們不要把它忘記。念佛裡頭有修禪,要不要再去修禪?不必要了,你念佛修的是深妙禪,比禪宗要高,禪宗沒有這麼深,沒有這麼妙,深妙。妙是什麼?妙是講極樂世界。理、事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
「
又第三品中
」,我們現在第二品,第三品中,「
如來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第八品中,法藏比丘住真實慧
」,這是把三個真實都說出來了,「
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用什麼莊嚴?就是念佛。我們念一聲佛號,等於說在極樂世界貼金,就貼了一塊金,莊嚴極樂世界,沒有比這個更莊嚴,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我們能夠做到,完全是得阿彌陀佛的加持,我們念這句佛號,就是阿彌陀佛加持我們。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
此三真實
」,就是「
真實之際,真實之利,真實之慧。實為一經之綱
」。綱是綱領,一部經裡頭最重要的。「
將於下兩品文中詳論之
」,第三品、第四品,念老要詳細講給我們聽。
底下一句,『
超過世間諸所有法
』,這句話重要,超過太多了,世間法怎麼能比?你要真正懂得,你還會留戀世間法嗎?你還不趕快把佛號抓住嗎?一秒鐘空過了,那就是漏掉了,沒掌握住。所以,一定要像現在科學所說的,叫分秒必爭,我一秒鐘都不能讓它空過。為什麼?一秒鐘的時候,我這一句佛號莊嚴極樂世界。打妄想,有雜念,那是什麼?也是莊嚴,莊嚴六道輪迴。你每天幹的是莊嚴六道輪迴還是莊嚴極樂世界?莊嚴極樂世界這有分,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莊嚴六道輪迴也有分,你肯定離不開六道輪迴。我們得細心去體會。
這一句經文,「
《淨影疏》曰:謂過分段、變易世間一切法也。
」說得細一點,說得好。超過,超過世間什麼?兩種生死。六道裡頭有分段生死,有變易生死,兩種生死都有。一切法都有生有滅,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這就是說,世間一切法都有分段生死。變易是變化,人年輕的時候沒有感覺到,到十幾歲之後他就有感覺了,一年跟一年不一樣。四十、五十的時候,那就太明顯了,一年一年衰老了,衰老是變易,年輕的時候永遠不再回頭了。雖然這個身體還在,一年比一年衰老,一年不如一年,這叫變易。變易天天在變,時時刻刻在變,要把它看破,諸所有法。為什麼?所有一切法都有分段、變易這兩種生死,消失了。
「
《合贊》云:超過分段、變易二死,安住出世二空之智,此即成就智斷二德也。
」《合贊》說得詳細一點,能超過這兩種生死。兩種生死都很不容易超越,沒有離開六道輪迴,兩種都有;離開六道輪迴之後,生到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有變易生死,沒有分段生死。分段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我們現在是這樣的,這一世從出生到死亡,這是一段,一個分段。死了之後你在六道再去投胎,又一個分段,無論投胎在哪一道都有生死,縱然是天道,壽命長,壽命到了還是有生死。離開六道輪迴,分段生死了了。到什麼時候變易生死了了?成佛,成佛沒有變化了。菩薩都有變易生死。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初地菩薩,他斷無始無明煩惱的習氣,斷一分他的地位提升一分,所謂四十一品無明,那是無明煩惱的習氣,那叫變易。從初住提升到二住,初住好比死了,二住好比生了,這叫變易。我們用學校學生做比喻更清楚,這一年級的學生,這一年念得不錯,升到二年級,一年級死了,二年級生了,這叫變易。變易不是分段。菩薩要到變易盡了,那就是五十一個階級統統通過了。等覺菩薩死了,妙覺如來生了,最後一個變易。到妙覺以後沒有變易了,這是什麼?證得圓滿的法身,變易生死就沒有了,這是大乘。六道輪迴的分段生死是小乘。他安住在出世二空,人空、法空,他安住在二空之智之中,他安住在這裡,心住在這個地方。萬法皆空,沒有「我」的念頭,沒有了,是《
金剛經
》後半部的境界,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所以二空之智,這是智慧,不生煩惱。就成就了智斷二德,智德,他智慧現前,知道一切法是假的,不可得;斷是斷煩惱,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煩惱也斷了,這斷德。所以斷是指對治煩惱,智是智慧。
《會疏》裡面說:「三界虛妄,皆不常住,總名世間
」。世間就是六道輪迴,為什麼說三界?六道裡頭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所以稱為三界。三界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換句話說,六道輪迴是一場夢,決定不是真實。你能夠把見思煩惱統統斷了,六道就不見了。我們前面說了一個,證初果,證得須陀洹果,須陀洹果,身見就沒有了,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這是智慧,再不會為這個身生煩惱了,那是斷德。身是假的。身是什麼?小乘教裡頭說的,身是我所,不是我,是我所有的,像衣服,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身體不是我,是我所有的,所以很容易丟掉。衣服髒了換一件,身體不好使用了換一個,不再執著這個身是自己。有沒有我?有我,我不生不滅,我是永恆的,身是暫時的。在這個世間能活一百一十二歲的不多,大多數人都是五、六十歲就走了,很多很多。所以要曉得無常,不常住就是無常。無常不是我,無常不是真的,是虛妄,所以不可以貪戀。貪戀怎麼樣?貪戀你就變成無常了,你就墮落到裡面去了,那個很麻煩,生生世世無量劫都出不了頭。你要不遇到佛法,你就不會出頭。遇到佛法,你真正依照佛法修行,你可以永遠擺脫六道輪迴,擺脫三界虛妄。擺脫了這個三界,三界是六道,你生到方便土,就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那還是一場夢,也不是真實的,跟六道輪迴比較,它好像是真實的,但是它跟上面的實報土比較,它就是假的,還是一場夢。
不但三界虛妄,十法界也不是真的。我們如何脫離?脫離六道,阿羅漢;脫離十法界是法身菩薩,明心見性才能脫離,真的不容易!但是我們今天遇的這個法門,太方便了,信、願、持名,不但能脫離六道輪迴,十法界也出離了。你到哪裡去找這個法門?找不到。這個法門,阿彌陀佛為我們開顯的,我們要知道感恩。怎麼感恩?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就是感恩。那為什麼有很多人做不到?對這個世間留戀,捨不得離開,以為還有更好的辦法,殊不知大錯特錯!真正要找到,像我們這種程度煩惱習氣業障很重的人,除這個法門之外走投無路。
這個世間是假的,絕對不是真的。我們過去看一個紀錄片,日本的海嘯,上一次只有十米。這是紀錄片,是從飛機上往下照下來的,是真的,不是表演的。你看海嘯到來,幾分鐘的時間就沒有了,一個城市幾分鐘就不見了,完全被水淹掉了,速度之快無法逃避。它的速度比你快,開著汽車都跑不掉,多麼可怕!看這個片子深深體會到無常,世間無常。
「
眾生國土,臧否萬差
」,眾生是指六道眾生,好壞差別太大太大了。為什麼有人有福報,有人沒福報?這要看自己有多少分的覺悟,有沒有真正修行。本經後面說得好,世間人都是忙著,天天忙,忙不急之務,都是雞毛蒜皮,不相干的小事情,把大事情忘得一乾二淨。大事情是認識自己,認識我居住的環境,這個重要!我認識之後,我才能有所選擇。這個經把極樂世界介紹清楚了,把娑婆世界也說得很明白,兩個一對比,我就知道怎樣取捨,決定捨娑婆世界,決定取極樂世界。取極樂世界比娑婆世界容易,只要一個信,只要一個願,只要你念佛,念佛就是莊嚴佛國土,念佛就是向極樂世界投資,投資到達這個標準我就去了。念佛要緊,不念佛就錯了,大錯特錯了!「
是名諸所有法
」,諸所有法說的這些,一個認知,一個真幹。
「
菩薩深以大智慧,達性空無相,故云超過
」,菩薩有這個智慧通達性空無相。四個字可以連起來一起念,也可以分開。性,能生能現,它也不生不現,不生不現是真空。說它是真,為什麼?它什麼都沒有,自性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常寂光一片光明,什麼也沒有,這性空,無相,但是它遇到緣,它能生萬法,它能現相,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它統統都能現。雖能現相,相是假相,你可別執著,不要被它欺騙了。空,你知道不執著,有,對付有要像對付空一樣的心態,空不可得,有也不可得,這是真實智慧。菩薩、佛陀,在十法界現身說法,「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楞嚴經
》上說的。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他在空,自性空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他在自性現相萬有裡頭,也不起心、不動念,這叫真正通達性空無相。所以分作兩個,性空是體,相而無相,無相而相,那是作用。千萬不能執著,這一執著就錯了。性空,不但凡夫不知道,二乘權教菩薩都不知道。起作用都知道,凡夫都知道,起作用他以為是真的,把夢境當真,在這個裡頭起貪瞋痴慢,起分別執著,這就錯了。這些大菩薩有大智慧超過,超過世間諸所有法。
「
又《甄解》之說稍異於前
」,跟前面有點差別,「
彼曰:世間諸所有法者,有為可破壞,名世間
」。有為法,有為法就是生滅法,生滅法無常。人,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包括星球有成住壞空,這可以破壞的,不是常住的,這叫世間,它這個說法。「
依正、善惡、因果等,一切有為諸法,言所有法也
」。所有法它就是指的依報正報、善惡因果這些,這叫所有法。這個說法也很好,要知道依報正報不是真的,善惡因果,你沒有出離,有這麼回事情,不能不知道。正是指我們身相,身體的健康,聰明智慧都屬於正報。依報是我們生活環境,這屬於依報,依賴生存的環境,衣食住行,這個屬於依報,種種享受這也屬於依報。這個裡頭有善、有惡、有因、有果。善的標準,中國傳統文化裡頭所說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善,善的標準;違背倫常道德,那就是惡。在佛法裡面,佛是很簡單,用了十條,叫十善業,這是標準。違背十善業就是惡,叫十惡。十惡十善,正面是十善,反面是十惡。殺生、偷盜、淫欲,這是惡。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這是善。善有善果,惡有惡報,這因果報應。我們果報不好,那是我們造作的惡業多,善業少。如果善多惡少,這個日子就很舒適、很自在了。純善無惡都生天去了,天上的福報大,天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最高的無色界,壽命八萬大劫。所以無論是依,無論是正,都與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密切關係。佛教我們斷十惡業,修十善業,十善業感人天福報,十惡業是三惡道。
這些「
菩薩能知一切三界虛妄,而行世間不捨,故云超過
」。知道三界虛妄,為什麼還要到世間來?來度化眾生,不是為自己的,幫助苦難迷惑顛倒的眾生,為這個來的,不是為這個他不來。這裡的眾生有感,佛菩薩自然就有應。他在受苦,菩薩感受到了,為什麼會感受?他跟眾生有緣,過去無量劫當中有關係,或是夫妻,或是父子,或是兄弟,或是朋友,都有這些關係。所以他遇到什麼事情,菩薩就有感,有感他就看見了,他就聽到了,自自然然化身來幫助他。這是這麼回事情,所以不捨棄眾生。
下面就說了,「
作不請之友
」,眾生還沒邀請他,他就來了,為什麼?這就是宿世有很深的緣。我們常常迴向給冤親債主,宿世的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我們都沒有忘記。如果我們作了菩薩,有神通了,他在哪一道,受什麼樣的苦難,過什麼樣日子,我們全看到了,會幫助他。真實智慧,真實利益的幫助,是幫助他覺悟,幫助他發願念佛求生淨土,他一下就超越了。縱然他不能接受,生生世世盯住他,生生世世照顧他,什麼時候能接受了,什麼時候把念佛法門介紹給他,他就一生成就。不能接受的時候,幫助他斷惡修善,希望他遠離三惡道到人天道來受生。
世間眾生不知道,古時候知道的人多,現在知道的人很少,幾乎沒有人知道了。為什麼?沒人教,沒有人說。古時候老人教,從小就教你,所以他有根,現在根沒有了。所以菩薩在這個世間度眾生很困難,菩薩都困難,那我們就可想而知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1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一三集)【日期】2014/10/3【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1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四十二
頁,倒數第三行,科題,「
作不請友
」。請看經文:
【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心常諦住度世之道
』,「
諦者,安也。度者,出也。故本句之大義為:心常安住於出世無為之道。
」這一句話很重要,學佛人在一生當中出不了六道輪迴,原因就出在這個地方,我們的心沒有把它安放在出世無為之道,就是了生死出三界。我們在大經上學到,佛陀應化到這個世間來,為什麼?實在是他無盡的慈悲,為幫助我們離苦得樂。苦有究竟苦,究竟苦是什麼?就是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輪迴,你沒有離開究竟苦,苦的根沒有拔掉。下面一句,你要不生到極樂世界,你就沒有得到究竟樂。所以善導大師在這個淨宗法門,他說過一句話,「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句話念老引用在這個註解裡頭。我們自己過去還刻了這一顆印章,裡面的文就這兩句話。這兩句話太重要,佛出現在世間就是為了說《
無量壽經
》,就是為了說這個法門。為什麼說許許多多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是為那些福薄、善根不厚的眾生,他不相信這個法。這個法是一切諸佛都說的難信之法,但是它很容易成就。換句話說,幫助你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是這麼一部經,真難信!如果真信,一年、二年往生的人,我們見到過。他憑什麼?憑他的智慧,選擇這個法門。佛說這個法門,他一聽就接受,這是智慧。心安住在這個法門上,老實念佛,這是真正有福。遇到了,那是緣分,要有智慧,要有福德。《
彌陀經
》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就是智慧,這個東西缺少,三樣缺少一樣都不能往生。所以我們想真正離苦得樂,不但脫離六道輪迴,還脫離十法界,真正不可思議,就這一句佛號,真信切願,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能辦到。真難信,理太深了。深到什麼程度?佛在經上說,「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你成了佛才知道。你沒有成佛,對於徹底明瞭這個法門,做不到。我們要想徹底明瞭,先到極樂世界,到達極樂世界就會明白了,為什麼?見到阿彌陀佛了,見佛就開智慧,見佛就消業障。我們現在,我們念佛就是智慧,我們念佛就消業障,這肯定的。極樂世界如是,這個地方亦如是,不信就沒有法子。所以這些菩薩們心常諦住,諦是真實、老實,有這個意思,老老實實的就住在度世之道。
我們繼續看下面的註解,「
《淨影疏》云:諦謂安諦,謂常安住真實無為度世之道
。」
《甄解》
裡頭說,「
出有為,證無為
」,有為是有生有滅,叫有為,有為是世間法,包括十法界,十法界都是有為的。無為是自性,超出有為證得無為,就是禪宗所說的明心見性。明心是出有為,見性是證無為,這樣的果位往生到極樂世界是生實報莊嚴土。《甄解》說得好,這些菩薩確實了生死出三界,可是怎麼樣?「
而不著無為
」,著是著相,執著,他不執著無為。為什麼?他要度世之道。度世是什麼?度化眾生。如果要住無為,跟眾生就脫離關係,眾生見不到他,他回到常寂光去了。但是雖然回到常寂光,遇到有緣眾生,他就現身說法。這個現身說法叫不住無為,他從常寂光出現,事情辦完,就又回常寂光去了。這是法身菩薩、諸佛如來,這個佛是法身佛,不是普通的佛,法身佛。二邊不住,中道不存,這叫諦住,這是真正安住。「
此菩薩心常住無住處涅槃
」,小乘是有住處的涅槃,大乘菩薩住無住處的涅槃。我們看經教要能會通,無住處涅槃就是常寂光淨土,就是真如自性,名詞很多,都是說同樣一樁事情,教我們心裡能會通這個意思,不要執著名字相,這就對了。「
云心常住
」,常住是說心,不是說身,身是假的,有生有滅。在六道人道裡頭,壽命長的一百多歲,但是一百多歲的人很少見。一般講長壽,長壽大概都是指七老八十,七、八十歲就長壽,不到這個壽命的太多太多了,不止一半,超過百歲的稀有。所以心真的是常住,心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中觀》講八個不,這是常住。
「
又《會疏》曰:悲智相印,以為棲神之宅,故云諦住。
」也說得好。悲是慈悲,慈悲是恩德,沒有慈悲他就不來了,所以有智德、有悲德。菩薩住在大智、大慈悲當中,這就是度世之道。慈悲是動力,推動你在幹,你所作所為的全是智慧,真實智慧。真實智慧是不落痕跡,也就是我們常常講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真實智慧,心要安住在這個地方。用本經的經題說得也很清楚、很明白,那就是「清淨平等覺」,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就是戒定慧三學。戒定慧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來的,一切眾生都有,只是迷失了自性,雖有不能現前。
下面一句,『
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
』,「
萬物指萬法。自在者,通達無礙也
」。要有這個本事才能度化眾生,當然先自己有、具足了,然後才能夠教化眾生,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
《法華經序品》裡面說,「盡諸有結,心得自在」
,盡是乾淨了,諸有結,結就是煩惱。諸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這叫三有,這三種煩惱讓你永遠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於是我們就明白,我們要想往生極樂世界,必須把這三種有斷盡,完全放下,絲毫都不能夠有。有,它就是障礙,障礙你往生,所以要徹底放下,連佛法也要放下。為什麼?你用執著心來學佛,你用分別執著心來學佛,這個佛是什麼?這個佛是世間法,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佛是什麼?真的佛是自己的心性。自己心性像什麼樣子?在哪裡?經論、祖師大德都告訴我們,「不可得」。達摩祖師到中國,慧可遇到了,求達摩祖師給他安心,他心不安。達摩祖師叫他,你把心拿出來我替你安。慧可回光返照,回祖師一句話,「我覓心了不可得」,你叫我找心,我找心不可得,找不到。達摩祖師回他一句話,「與汝安心竟」,我為你把心已經安好了。他在這一句話裡頭開悟了。這是心法,不是事,不是物質。決定是有,為什麼不能得?因為它不是形相,它不是物質形相,也不是念頭的形相。念頭都是妄念,它是一切萬有的自體(本體),一切萬法離開心都消失了,心是一切萬法的本體。更要了解,心只有一個,沒有兩個。「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自性,法身就是真心,十方三世佛要論心是一個心。佛把這樁事情比喻作大海,我們這些眾生,眾生的心好比是大海裡面起的水泡,大海是一,大海裡面的水泡無量無邊,可太多了。這水泡沒有破的時候,個個認為自己有心,是獨立的,我的心跟你的心不一樣。水泡破了之後都歸大海,破了以後都是一個,就知道了,不是兩個。這個信息對於我們非常重要,為什麼?我們要是相信、接受了,常常作如是觀,我們的煩惱就輕,慢慢就沒有了,智慧就生起來,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德相它就往外透。所以,諸有結就是一切煩惱,要放下,放得乾乾淨淨,你就得自在,為什麼?見性了。見到真心就得自在,智慧道力神通全都現前,都是自性裡頭本有的。
「
又自在者
」,這自在什麼意思?你所作所為稱心如意,沒有障礙,這叫自在。我們想做事情,總是要等待眾緣具足,緣不具足,那個想是妄想,不能兌現。可是明心見性,他得自在了,他沒有障礙,過去、現在、未來他都知道。底下一句是「
神通自在
」,通達,神也是通的意思,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通達無礙就叫神,就叫神通,用一個字也行,兩個字也可以。下面念老為我們說,「
夫心有拘累,隨物而轉,故為煩惱所縛
」,我們心確實是隨物而轉。翻過來,「若能轉物,則同如來」,如來跟我們正好相反,我們被物轉了,如來能轉物。他用什麼轉?他用的是真心,真心得大自在。真心有三德:有般若德(智慧)、有法身德、有解脫德(解脫是自在),它不隨境界轉,境界就隨著它轉,所以叫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今天的心想,轉不了物質現象,什麼原因?我們的心被煩惱拘累,所以只能隨著物去轉,而沒有辦法轉物。那要怎麼辦?放下,把煩惱放下,把憂慮放下,把起心動念放下,把分別執著放下,你就能轉物了。經上講的,我們常常念到的,這個隨物而轉太可怕,我們隨著六道裡頭見思煩惱轉到哪裡去?轉到地獄,轉到餓鬼,轉到畜生,轉到羅剎,就愈陷愈深,真正叫苦不堪言。
我們聽經聞法,好!隨不隨著經教去轉?隨著經教轉也轉到六道輪迴裡去了。所以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頭教給我們,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學如來的經教?第一個離言說相,第二個離名字相,第三個離心緣相,你就像佛菩薩一樣,不會被外面境界轉了。換句話說,我們要是著相,著言說相、著名字相、著心緣相,以為我想的都是對的,想的都很有道理,這叫心緣相,全錯了。所以禪宗高明就高明在這一招,非常明顯,它是賊來斬賊,佛來斬佛,你看看這個口氣。賊是煩惱,自性清淨心裡面沒有煩惱,也沒有佛,哪來的佛?佛是假名,確實跟中國的老子所說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相同。離開這些假名、這些虛妄,道一句來,你說一句給我聽聽,說不出來了。能說得出來的都是假的,為什麼?生滅法。言說有生滅,心緣有生滅,我們聽經聽教聽得很歡喜,心裡好像明白了,那都不是真的明白。真的明白是離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相才能契入,著相怎麼能契入?沒這個道理。為什麼要離相?因為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為什麼佛要用假的?對下根人說。人的根性分上中下,上根人學禪,中根人學教,真實教誨,下根人就講方便。你執著什麼就讓你執著,把你執著換一換,你執著那個不善,那個將來會墮三途,佛就用善法代替不善,讓你雖然出不了六道輪迴,你可不墮三惡道,這也是幫你很大的忙。但是你總得聽明白不能產生誤會,誤會了,那個麻煩可就大了,愈墮愈深,愈陷愈苦。怎樣才能遠離誤會?就是放下。聽了之後,明白它的意思,不執著言說,不執著名字,這就圓通了,這是智慧。所以隨物而轉,這是為煩惱所繫縛。
「
凡夫著有,二乘滯空
」。二乘人聽佛常說,一切法皆空,一切法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執著空,他執著什麼都沒有,所以他能超越六道輪迴,不能超越十法界。六道裡面叫內凡,六道以內的凡夫;十法界四聖法界稱為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他不是聖人,聖人必須放下煩惱習氣。所以底下這一句,「
皆墮情執之中,咸是心隨物轉,故於萬物不得自在
」。這把我們現前生活當中的感受、心態全說出來,我們為了什麼原因。轉,聰明人從根本上下功夫,下根凡夫他不知道從根本,他從枝葉上。枝葉上下功夫很累,時間很長,八萬四千煩惱一條一條去斷,小乘也有三千威儀,著相,著相就這樣繁瑣、這麼麻煩,你要沒有耐心,你不能持久,決定免不了墮落。這個世間有耐心的人愈來愈少。所以讓我們才想到善導大師這句話。善導大師是誰?傳說當中阿彌陀佛化身來的。我在日本的時候問日本的法師(他們的祖師,唐朝時候在中國留學,多半都是善導大師的學生),我問他日本有沒有這個說法?他說有,他們祖祖相傳也說到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還有一個永明延壽大師,也是阿彌陀佛再來。這個是露出他的本來面目,還有許許多多應化在這個世間,一生當中沒有透露多,透露的很少。這些人當中最明顯的,在我們中國就是憨山跟截流大師。截流大師是憨山轉世的,這個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他又來了,來了出家,憨山不在祖師位子上,可是截流是第十代的,我們十三祖的第十祖,憨山大師轉世來的,真有輪迴,真有轉世。他是什麼佛菩薩再來的,這就沒有透露,絕對不是凡夫,凡夫哪能有這麼自在。他之所以再來,那是大慈大悲,跟這些眾生感應道交。
我們再看下面這句,「
大士深達法性
」,見性,明心見性,見性的人怎麼樣?「
當相離相
」,眼見相不著相,所以他能夠「
不隨物轉
」。我們是怎麼樣?當相著相,所以就隨著外面境界轉,以為外面境界都是真的,虧吃在這裡,不知道外面境界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
金剛經
》上比喻,比喻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比喻太好了。一切有為法,有為就是有生有滅。阿賴耶的三細相就是生滅法,佛家的名詞,阿賴耶的業相、轉相、境界相。要換個名詞,就是第八識的四分,自證分是業相,見分是轉相,相分是境界相,是物質,是生滅法。生滅的速度,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就在我們面前,我們一絲毫感覺都沒有。這是什麼?這是迷,麻木不仁。明心見性的菩薩他的心清淨,他感覺到了,清淨心能感覺到一些,不是很清楚,平等心真正感覺到了。清淨心是阿羅漢、辟支佛的境界,粗重的煩惱,就是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無明在。平等心比清淨心功夫要深,不但見思斷了,塵沙無明也斷了。只要無明一斷,十法界就不見了,夢醒了,醒過來之後,這個夢中境界痕跡都找不到,它不是真的,什麼境界現前?實報土現前了。所以大乘教上常說,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報土。這個報土就是實報莊嚴土,這是真的。實報土是心現的,自性變現的,裡頭沒有阿賴耶。阿賴耶有生滅,沒有阿賴耶它不生不滅,不變不異,人的相貌是化生的,永遠不會改變,真的是無量壽。壽命無量,相貌永遠年輕,這是實報土。
佛在大乘教裡頭告訴我們,這四十一位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是四十個,加上等覺,這是四十一,他們住實報土。為什麼會現這個境界?我們從前面一直學過來,知道煩惱有習氣,煩惱斷了,習氣未必斷。你看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習氣沒斷。他證得阿羅漢果之後,他要斷習氣,習氣斷乾淨,他升等了,他是辟支佛,不再叫阿羅漢。所以,辟支佛的地位比阿羅漢高,見思煩惱連習氣都斷了。辟支佛斷什麼?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了,他就是菩薩。在菩薩這個位次上,斷塵沙煩惱習氣,塵沙煩惱習氣斷盡了,他就成佛。這個佛是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師六即佛,判他叫相似即佛,他很像,不是真的。這什麼原因?因為他沒有轉識成智,他還是用阿賴耶,但是用得很正,一點錯誤都沒有,也就是佛在經教裡所說的,他統統做到了,做得很好,所以很像佛。他還是用生滅心,還是用阿賴耶,他不是真佛。真佛呢?真佛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那是真佛。阿賴耶沒有了,不用阿賴耶,用真心,不用妄心。什麼等級的菩薩?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他們用真心,不用妄心。所以我們學佛,會學的什麼?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用妄心很累,用真心很自在、很瀟灑,為什麼?看破、放下了。妄心是沒看破,也沒放下。真正看破放下,不會被這個世間五欲六塵累贅,他全放下了。這個是真佛,不是假佛。他在這個地位上,無明煩惱斷了,他才能得到這個地位。在這個地位上,要斷無始無明習氣,換句話說,實報土裡面有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是習氣厚薄不一樣,有人習氣很重,有人習氣很輕,是這樣說的。有沒有妨礙?一點妨礙都沒有,他們確實住在平等的法界,實報土。沒有起心動念,哪來的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沒有,還有什麼階級好說。所以這四十一個階級,不能說它真有,也不能說它真沒有,從帶著習氣淺深有,但是一點都不礙事它就沒有,等於完全沒有。他只有一樁事情有障礙,就是不能回歸常寂光,他在實報土是分證寂光,不是圓滿寂光。一定要習氣斷乾淨,完全沒有了,這才是究竟寂光,那才是真正的無上菩提。
所以當相離相重要,當相離相就是不隨物轉,在教學當中不為佛所轉,那是什麼人?法身菩薩。沒有到這個境界,我們聽教著相,聽經著言說相,看經著文字相,所有這些名詞術語,說佛我們有個佛的相,說菩薩我們馬上腦子裡頭就有個菩薩的相,這都叫著相。如果見了性,聽佛講經不著相。《大乘起信論》,那個境界高!高你應該曉得,它上頭冠上大乘。大乘是什麼人?發菩提心的人叫大乘。什麼是菩提心?清淨平等覺是菩提心。早年我在美國,跟大家講菩提心,我就用清淨平等覺,很多同學也都接受了。菩提心有三心,《
觀經
》上講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大乘起信論》裡面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清楚,至誠心就是直心,這是菩提心的體,我們講戒,戒體。至誠心、直心是什麼?就是自性,就是本性。從這個體,從體起用有兩種作用,一個是對自己,自受用;一個是對別人,他受用。對自己叫深心,古德的註解,深什麼意思?好德好善,能講得通,但是很不好講。所以我就把深心應對在《
無量壽經
》經題上,這五個字「清淨平等覺」,這是自受用,深心。對別人,對眾生,慈悲心,大慈大悲,對人永遠是大慈大悲;對自己永遠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三學、三慧,三寶這完全具足。清淨是戒,是僧寶;平等是定,是法寶;覺是智慧,是佛寶。覺正淨,自性三德,我用這個來解釋深心,大家概念比較清楚一點。
所以我們學佛,你說有所得,得什麼?最淺的功夫得清淨心,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沒有斷,清淨心不現前。所以清淨心現前,這個人是聖人,不是凡夫。小乘初果就是聖人,小小聖,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他斷盡了。這是見思煩惱,思煩惱沒有斷,見煩惱斷了。佛為教學方便起見,將八十八品見惑歸納五大類,這好說。第一個是身見,執著身是自己,這是錯誤的。所有一切的不善,這個身見是根。比身見更深的一層是我見,我見比身見深。你看《
金剛經
》前半部,破我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個都是相。更深的我們講靈魂,有身見,這個是身。身見是誰?末那識,第七識,第七識是四大煩惱組成的。末那識第一個身見,從身見生起來就是我見。我,我見,執著這個東西,我們一般講靈魂,就是指這個。我愛,我愛是貪;我慢,傲慢,我慢是瞋恚;我痴,你看貪瞋痴。貪瞋痴是三個根本煩惱,從哪來的?從我見來的。沒有我,執著有個我。我是什麼?我就是貪瞋痴,就是我愛、我慢、我痴。所以《
金剛經
》後半部講得深,「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菩薩所證得的,平等心;前面是清淨心,小乘所證得的。我們有沒有能力在這一生當中證得小乘初果?這是事實,我們要認真去想想,然後選擇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要通過這個渠道,沒有第二條路可走的,一定是斷煩惱證菩提,能斷得了嗎?證到初果,這是小小聖,最小的;在大乘就是初信位的菩薩,十信的初信,斷證的功夫完全相同,都是斷見惑。見惑斷了有兩種神通現前,天眼通,天耳通。六種神通是自性上有的,被煩惱蓋覆住,你能夠斷煩惱,六種神通自然現前,它並不是修得的。修是去障礙而已,斷煩惱叫修,煩惱斷了之後性德就現前,智慧透露,透出來了。
這個境界裡頭沒轉識,還是阿賴耶,阿賴耶不當家,當家的誰?末那跟第六意識,它兩個當家。第六的分別,末那的執著,我們想想,我們是不是在這境界裡頭,每一天幹這個,自己不知道。佛說出來,我們想想是真的,沒錯,我的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總是分別執著連帶就起來,用得很熟,好像很自然它就跟著起來。眼見色,眼識見色塵,跟著就起分別、就起執著。它真的是有次第的,但是它速度太快,好像是同時的,我們沒有看到當中有間隔。如果你能夠看到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你就看到了,眼識第一個見到,然後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執著,你就會看得清清楚楚這層次。佛經上常說,誰有這個本事?八地以上。八地以上菩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每一次生滅他都看得很清楚,他有這個本事,那個心多清淨。所以離相,不要執著,相是假的。外面境界是假的,根也是假的,能見外面境界的眼根、耳根、鼻舌身根都是假的,都是物質現象。第六意識的根是真的,這個是藉比喻上講,比物質現象來得真,物質現象沒有了它還在,但它也還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因為他有這個現象在,他出不了十法界,有本事出六道輪迴,出不了十法界。十法界要破無明,起心動念沒有了,眼見色、耳聞聲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沒有起心動念,這是法身菩薩,就是明心見性,他沒有障礙。「
當相離相,不隨物轉
」,法身菩薩,十法界裡頭的菩薩做不到,所以他沒有障礙,他沒有纏縛。
「
宗門云
」,宗門是禪宗,禪宗裡面有這兩句話,大家都很熟悉,「
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只要見性戒就圓滿,真圓滿了,他得大自在,在萬物當中不著萬物,所謂「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也就是說,他能保持他的清淨平等覺,無論在什麼境界,順境不起貪愛,逆境不生瞋恚,他一點都不染污,他也不動搖,那是見性。性是什麼樣子?六祖惠能大師在《
壇經
》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第一個他說清淨,「本自清淨」。他講的清淨,就是我們經題上的清淨心,真心,決定不受染污。我們今天受染污的是什麼?妄心,就是第六意識、第七識,染污。第七識染污最重,第六是分別重、染污輕,第七是分別輕、染污重,這妄心。用妄心修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都要經歷這些過程,這是佛經上講得非常詳細,一個等級一個等級,慢慢向上爬,叫豎出。淨土宗不然,淨土宗是橫出,不走這個路子,它跟一般路子完全相違背,它叫橫出。這個法門真難信!所以不能相信、不能接受,這是正常現象。你要是能相信、能接受、不動搖,那是特殊現象,一萬人當中難得找到一個。為什麼?他決定往生,他不要通過八萬四千法門,不必那麼麻煩,就是一句佛號。條件很簡單,真信,真正發願求生。生死心切他才能做到,生死心不切做不到。所以這個要曉得。經教要圓解,圓解難,圓解總得有一點定慧,沒有一點定慧怎麼圓法?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這祖師們說的,一切諸佛喊冤枉,你把我的意思搞錯了。真的,你要真有智慧,佛法裡門門都通,沒有一門不通。八萬四千能不能通淨土?能通,你修任何一門,你將功德迴向求生淨土,統統都能往生。不但學佛教的,其他宗教也一樣,好好的認真去修,修那個宗教,把修行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絕對往生。
這個法門往生成佛容易,就是難信。難什麼?我們的煩惱,我們的疑惑斷不掉,這是根本煩惱。特別是疑惑,根本裡面的根本,貪瞋痴三個根,貪瞋還好斷,痴難斷,最難斷的,藕斷絲連,這個懷疑沒有能拔除乾淨,對於往生就產生障礙。怎麼樣才能決定不疑?兩種人:一種人是過去生中善根深厚,他一聽就不懷疑,海賢老和尚這樣的人;第二種人,像我這樣的人,要花三十年在經教上,幫助我斷疑生信。我講《
華嚴
》、講《
楞嚴
》、講《
法華
》,在這個裡面明白了。為什麼?這三部經到最後都歸淨土,能不信嗎?這是教歸淨土,我要不是這三部經,懺雲法師勸我,我沒接受。李老師勸我,讓我看《印光大師文鈔》,我看過了,《
彌陀經
》的三部註解,蓮池的《疏鈔》、蕅益的《要解》、幽溪的《圓中鈔》,我都認真學過,而且《要解》跟《疏鈔》我都講過。我還記得,我講蓮池大師《疏鈔》一共用了三百多次,就是講了三百多次,一次是一個半鐘點,我好像是三年講圓滿的,如果每天講的話要講一年,講得很詳細。那個時候沒有錄像,有錄音帶,我到美國去,把這一套錄音帶帶去,在美國講經,我就把這個卡帶擺在我的桌子前面。人家來看,這是什麼?《
阿彌陀經
》。《
阿彌陀經
》這麼多?大家也就呆了。他看到這個,不敢小看《
阿彌陀經
》,《
阿彌陀經
》一天講一個半個鐘點可以講一年。沒有這個東西,你說人家不相信。現在我們講這部經跟註解,一年講一遍,用多少時間?一千二百個小時。哪個大學裡頭有這種課程?兩個小時是一個學分,六百個學分,有時候還要超過。不容易!這才讓我們生起信心。
《
華嚴
》,大乘裡頭的大乘,一乘教,我過去講過兩次,都沒有講圓滿,太大了。第二次有錄像,講到什麼地方?講到十住裡頭的初住,大概是全經的五分之一,用了四千多個小時。所以那時候我估計一下,這部經講圓滿要兩萬個小時。不細講聽不懂,聽了沒味道;細講聽了有味道,有味道要這麼長的時間。所以這個經不可思議,無法想像,確確實實含無量義。不管大小乘經,只要是佛說的,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講不完的。我們這六十多年來,深深體會到這一點,所以把《
華嚴
》放棄了,專攻淨土。為什麼?只有信願持名我可以做得到,我有把握,別的任何一門,斷見煩惱,不要講思煩惱,就是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我就沒有能力在這一生當中能斷乾淨。換句話說,我走這條路,須陀洹我證不到,拿不到須陀洹,在六道裡頭生死輪迴,那叫什麼?該怎麼生死那就是怎麼生死。證得初果不一樣,沒有出離六道輪迴,但是他決定不墮三惡道,人間壽命到了生天,在天上接著修行,天上壽命到了再到人間來,他只有人天兩道。而且有期限的,七次,七次往返他證得阿羅漢果,就超越六道輪迴,永遠脫離輪迴,他到四聖聲聞法界去了,所以他是聖人,他不是凡夫。但是他要證到明心見性,還很長很長的時間,哪有淨土這麼快,往生到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什麼?明心見性的菩薩,超越十法界的菩薩,這個便宜可佔大了!這一生沒有遇到這個緣,就另當別論,遇到當面錯過,叫真正可惜,不走直路去走彎路,彎路彎得太嚴重了,你自己無法想像。所以回過頭來走捷徑,徑中徑又徑。
無心於萬物,禪宗如是,念佛亦如是。念佛跟禪宗有什麼不一樣?禪宗心地清淨,就是能大師說的本來無一物,他回歸本來無一物,他做得到,我們做不到。淨宗好處在哪?它有一物。有一物就好辦,這一物什麼?阿彌陀佛。我們只要心裡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就對了,就跟禪宗但自無心於萬物,這個境界幾乎相等了。這一物可不簡單,真正不可思議,因為這一聲阿彌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共同名號。阿彌陀佛是梵文,完全翻成中國字,不是不能翻,很好翻,是為了尊重不翻。阿,中國意思是無;彌陀,意思是量;佛,意思是覺,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覺。你想想看,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所以念無量覺,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名號全念到了,一個也不漏。其他諸佛名號不是這樣包容的,這是包容萬有,一個不漏,這太難得了。包容佛的名號,包容佛的智慧,包容佛的德能,包容佛的神通,一切全包在裡頭,所以這一句佛號,是大乘裡頭大總持法門。諸佛如來教化眾生所說的無量法門,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念這一句佛號統統都念到了。它不是枝葉,八萬四千法門是枝葉上做功夫,它是從根本,所以它是果教,它不是因。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從因到果,它這個是果,果到果,以果為因,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果教,就證果了。證果還不必自己修,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無量功德加持你,你馬上就等於阿彌陀佛。不是等於普通的佛,等於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智慧、阿彌陀佛的神通、阿彌陀佛的德相,你全得到。真正明白人他勸你,他愛護你,不讓你走冤枉路。冤枉路你能走通,了不起,走不通,走不通就三途去了,太可怕!
這下面說,「
進而物隨心轉,故能隨意自在
」。這一句佛號做得到,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你看,他就用這句佛號,這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他二十歲開始念的,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名號,什麼也沒教。他也不認識字,教他一直念下去,他就老老實實,九十二年不拐彎。不拐彎就是一直去,就是一句名號。他念到什麼?你看報告裡頭說,明心見性。真的嗎?真的,我相信,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什麼時候得到理一心不亂?我的估計應該在四十左右,事一心不亂應該在三十歲左右,功夫成片,他那樣的人頂多三年。所以他早就成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應該在四十前後,他就達到這個境界。後面活這麼多年,阿彌陀佛囑咐他的,給他的任務,讓他表法。表法就是什麼?做佛弟子的榜樣,做修淨土的榜樣。而是以修淨土的榜樣為主,一般學佛這是其次,我們看他最後的表法,就是這一部《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本書。你看他周邊的人給我們做的報告,他不認識字,看到這些信徒帶了書過來,問他是什麼書?大家告訴他,這個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他聽到這個書名,非常歡喜,好像天天期望這寶貝,這個寶貝終於現前了,這麼喜歡!馬上穿袍搭衣,拿著這個書,你們替我照一張照片。一生,從來沒有主動叫人給他照相,這個意義深長。你看,照了這張照片,三天他就走了。大家才曉得,這是最後一次的表法,表這個法。
最後又給我們表了個法,就是往生這天,晚上往生的,白天幹了一天的活,給我們表這個法。晚上就要走了,白天都沒有休息,從早到晚在菜園裡面澆水、拔草、整地,做了一天。做到黃昏,有人看到了:老和尚,你還在做?他說:快了,我快要做完,做完我就不做了。大家也沒有曉得,他這個話是雙關語,他做完,晚上就往生了。到第二天早晨的時候,來看,走了。才知道老和尚的話,話中有話,我們粗心大意沒聽懂,他那就是透露他往生的信息,什麼時候往生?晚上往生。他不要人給他助念,自己念佛往生。每一天念佛拜佛,從來不敲引磬的,這天晚上敲引磬。他休息了一會,一點鐘起床,起床之後敲著引磬念佛,拜佛、念佛、繞佛,在他自己房間裡頭。第二天早晨,大家早課做完了之後,看老和尚房間燈沒有關,進去看看,走了,多麼自在。這就是隨意自在,往生能隨意自在。
「
如《淨影疏》云:由成勝通
」,通是神通,勝是最殊勝的神通,「
於一切物變化隨意
」。孫悟空只有七十二變,比三果阿那含都比不上。孫悟空的神通是修得的,不是報得的,它有限。念佛人的神通殊勝無比。海賢老和尚曾經說過,他什麼都知道,就是不說。什麼都知道,就是說明他見性,沒有見性不敢說這句話,說這句話是大妄語,明心見性可以說。換句話說,世出世間一切法,你有疑惑向他請教,他都會告訴你。這個事情有,不是沒有,他給人家講,不是講經教學、長篇大論,他只有幾句話,就提醒你,這高明到極處,他就把你點醒了。所以於一切物變化隨意,「
故能利物,名為自在
」,真的得自在。
「
大士神通自在
」,這個大士是指前面所說的賢護等十六正士,全是在家菩薩,是在家等覺菩薩,他證到的地位跟文殊、普賢、彌勒、地藏,是平等的,示現的是在家身分。他們的神通自在,這才能「
於一切萬物心無拘束
」,世出世間一切法,他沒有障礙,完全明白,無論是事是理、是性是相、是因是果,通達無礙。所以他能夠「
隨緣變化,饒益眾生
」。這兩句裡頭意思很深,他有能力看到這個眾生,過去生生世世他在哪一道,他學了些什麼,菩薩全知道,所以說法就契機。你過去學過的現在再教你,很容易入門,一點不困難;過去沒有學過的,現在教你這個法門,感覺到生疏,功夫不得力。現在一般凡夫(法師)沒有這個能力,不知道他過去生中狀況,所用的一些法往往格格不入,他學得也痛苦,教的人也迷惑。遇到法身菩薩就容易了,法身菩薩個個都有神通,有天眼通、有宿命通、有他心通,好教。
下面舉這個比喻,好,非常之好!「
納須彌於芥子
」,這是形容他們神通的能量,須彌山是娑婆世界中心最大的一個山。佛告訴我們,《
華嚴經
》上講的宇宙觀,那是佛的現量境界,現在科學雖然是說得很多,但是沒有定論。我今天早晨看到一份,這一個星期報紙信息所傳的標題,裡面有一條,最新的科學家發現,銀河系的核心沒有黑洞(以前說有黑洞),他說黑洞不存在,在理論上講不通;換句話說,把這一條推翻了,他這個靠不住。佛說的可靠,單位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現在我們只能說是中心點。但是我們在照片上看到銀河系的樣子,確實好像一個碟一樣,浮在這裡,當中高,由兩邊慢慢薄下去。看到這張照片,這照片不是假的,是人造衛星在太空當中拍攝的。地球,它回過來照地球,地球是很小的小行星,不是很大。但是這個星很特殊,這個星是個水球,類似地球這種水球的星,好像還沒有被發現。但是這種星它裡頭有生物,佛經上講,每一個星球都有眾生,他們空間維次跟我們不同。希望科學再向前發展,有一天科學能夠證明,所有的星球都有有情眾生住在那裡。須彌山大,芥菜子小,能把須彌山裝到芥菜子裡頭,這就是神通。他一點障礙都沒有,芥子沒有放大,須彌山沒有縮小,居然能裝進去。「
轉四海入毛端
」,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海洋,海洋的水多少、多大,能把這些海洋的水,放在汗毛尖端上,我們身上汗毛尖端上,把地球上的水統統集中放在那,他可以做得到,這些法身菩薩們能做到。「
隨意利他,故云自在
。」他幫助眾生一點障礙都沒有。那我們要問,菩薩有這麼大的本事,為什麼不幫幫我們?我們現在日子過得太苦,為什麼不來?那就是佛經上有一句話說,「佛度有緣人」。有緣是什麼?是緣成熟,我們的緣成熟了,他來度我們。如果地球上真的有災難,我們緣熟了,阿彌陀佛、這些菩薩們都會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或者往生到天道,他們會做到,都有這個能力,他不是假的,是真的。我們沒有緣,還差那麼一點,努力把它趕上去,那就是什麼?信心、願心,把疑惑統統斷乾淨,我們的緣,淨土的緣就成熟了。
證果很難,他們沒有這個能力,做不到。如果有這個能力,幫助我們修行證果,我們就什麼都不必幹,靠他就行了。連阿彌陀佛都做不到,阿彌陀佛還要你自己真信切願,放下萬緣,身心世界統統放下,一心專念,他能幫上忙。總的來說,還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心不能有雜念,不能有妄想,妄想、雜念障礙你的正思惟,障礙你正念,所以你正念不能發揮它的能量。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懂得之後你才真正肯放下,與阿彌陀佛感應就道交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這是菩薩的自在。
回索引
〉〉
114。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一四集)【日期】2014/10/5【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1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四十三
頁倒數第三行:
『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
』。請看念老的註解。「
庶者,凡庶。類者,品類。又庶者眾也,庶類指眾生也
」。經上說的庶類,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大眾。「
不請之友者,《會疏》云:眾生背覺
」,違背覺性,「
沉迷漂流,生盲無目
」,生盲就是出生下來眼睛就瞎了,叫生盲,他看不見,「
無希出心
」,沒有希望出離六道輪迴的這個念頭。這個都是說的庶類。「
菩薩愍之
」,菩薩大慈大悲,「
無疲厭念
」,在六道、在十法界普度眾生。有些經論上我們看到,菩薩所度的這些眾生都是有緣眾生,佛不度無緣眾生,緣在哪一邊?在眾生,不在菩薩。什麼叫無緣?眾生不接受,跟菩薩就無緣。所以緣不在菩薩那一邊,在眾生這一邊。
菩薩度眾生永遠沒有疲勞、沒有厭倦,不疲不厭,這是菩薩。眾生迷惑顛倒,沒有智慧辨別,不認識菩薩,菩薩示現,他看不出來,菩薩說法,他聽不懂。開經偈上說「願解如來真實義」,雖然有這個願,他沒有智,往往把菩薩所講的意思誤會了。在末法時期這樣的人多,幾個人能懂得菩薩的意思?為什麼?菩薩所說都是從自性流出來的,眾生用妄心、用八識五十一心所,永遠不能夠理解。縱然世間聰明才智,似乎是理解了,還是把菩薩的意思講錯了,這什麼人?我們稱為專家學者。世間大智慧、大福德之人尚且不免,何況一般人?這是什麼原因?真跟妄不相應,真與真相應,妄跟妄相應。
諸佛菩薩表演是從自性、真心裡流出來,眾生要用真心就能接受,這叫有緣人,眾生要用真心。什麼是真心?真誠心,真誠裡面沒有疑惑、沒有顧慮,真誠是真心,沒有妄念,沒有妄想、沒有雜念,要用這樣的心。還要用清淨心、用恭敬心,能看得懂佛菩薩的做法,就是表演給我們看的,能看得懂、能聽得懂。所以願解如來真實義,不容易!
古時候人用真心的多,什麼是真心?簡單的說,五倫的心是真心,五常的心是真心,這從總的來講。五倫不是假的,父子有親,特別是小孩在嬰兒的時代,出生不滿一歲,父母對他用真心,沒有任何條件;小孩對父母也是真心,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笑他完全接受,藏在他阿賴耶識,就是八識裡面種子之中。所以教小孩重要,最重要是紮根教育,五倫、五常就是屬於紮根教育。與倫常相應的,讓小孩看到、聽到、接觸到,他學會了,與倫常相違背的,決定不能讓他看到,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要看多久?一般是三年,三年就是一千天。這樣教法,三歲的小孩就有能力辨別是非、辨別善惡、辨別邪正,他有能力辨別。不正的、不善的他會排斥,他不喜歡接受;是善的、是正的,與倫常完全相應的,他歡喜、他接受。古諺語所謂的三歲看八十,這樣的根紮得好,到八十歲,就是一直到老他都不會動搖、不會改變,根紮得深。我們現在,不要說社會一般人,我們說佛門弟子,無論在家出家,為什麼不能成就?因為我們沒有紮這個根。
古時候,一般家庭教育統統都有,古時候有祠堂,你到祠堂去看看家譜,家譜裡面就有家規、有家訓。這一個家族,從老到小人人都必須遵守的,這祖宗的教誨,不能違背,違背是大不孝。現在沒有了,祠堂沒有了,家譜也沒有了,沒有祠堂、沒有家譜,人對家沒有感情,他不愛這個家。如果知道家庭的歷史源遠流長,從幾千年一代一代記錄下來到我自己身,你統統能看到,你對於家就產生愛護的心,倫常道德是從這裡紮根的。所以中國人,一生最大的事情是祭祖,沒有比這個更大,沒有比這個更重要。諸位想一想,遠古老祖宗我們念念還不忘,眼前的父母、祖父母哪有不孝順的道理?所以《論語》上夫子說「慎終追遠」,祭祖就是追遠,追念過去的老祖宗,「民德歸厚」,老百姓的德行、社會風氣就會厚道。
於是讓我們想起,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這麼大的族群、這麼大的國家,立足在東亞五千年而不滅,什麼原因?就靠這個教育。這個教育一旦被毀滅,我們五千年的文化也會在這個地球上消失掉,那真是民族的罪人,怎麼對得起祖宗?祖宗念念想著後代的子孫,想到千年萬世,這一分的親愛之情多麼濃厚。可是如果不教他不知道,父母有責任,父母是兒女第一任的老師。中國古人所說的「作之親」,你是他的父母親,「作之君」,你時時刻刻做榜樣給他看,君是領導人,身教。《
弟子規
》是不是給小孩教他念的?不是,他剛剛出世他怎麼會念?那怎麼教他?《
弟子規
》是他的父母對他的祖父母,把《
弟子規
》在家裡頭做出來,讓他的嬰兒看到,他就學會了。雖然他不會講話,他也不會走路,但是他睜開眼睛會看,他耳朵會聽,他統統學會了。這叫紮根教育,這叫胎教,中國人懂得,中國人把這種教學的理念、方法世世代代承傳下去。我們把這種教育疏忽了大概有兩百年,今天社會的動亂不是沒有原因。中國人影響全世界,換句話說,中國要是好了,全世界都好;中國要是滅亡了,全世界都遭殃,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今天要拯救中國,從哪裡做起?從我自己做起,人人有這個自覺。怎麼做起?把老祖宗的教誨找回來,好好去研究,認真去奉行。總的來說,老祖宗對我們的教誨,總綱領、總原則就是四科,四個科目,第一個是五倫,第二個是五常,第三個是四維,第四個是八德。我們講堂書櫥裡頭有一套《四庫全書》,《四庫全書》說什麼?就是這四個綱領,講倫理、講道德,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講這個。與這個不相應的不能收入《四庫》,這是國家審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標準。
這部書太大了,一千五百冊,什麼人能讀?從哪裡讀起?唐太宗編了個精華篇,非常難得,把四庫裡精華統統抄錄下來,成一本書,叫《
群書治要
》。他只做了一半,從三皇五帝到晉朝,他前面一個朝代,二千五百年。國寶,大唐盛世就靠這個東西指導,帝王、大臣、文武百官人人都要遵守、都要奉行,用老祖宗的教誨來治國平天下。現在這部書我們找到了,我們大量的翻印流通,馬來西亞有些同學把它翻成英語,好!這是四庫精華篇。可惜不完整,為什麼?唐宋元明清這一千多年的不在裡頭。所以我時常提醒大家,我年歲老了,沒有這個能力了,希望年輕人要記住,什麼是世間第一等大事、第一等好事?那就是能把《
群書治要
》的續篇寫出來,從唐宋元明清那些學者專家這些典籍裡面把它抄下來,讓《四庫全書》菁華錄有個完整篇。這個功德無量無邊,這是世間頭等大事,第一好事,沒有比這更好。全書分量太大了,沒有人能讀,精華篇是人人都要讀的,人人都需要。做不到,放在心上,掛在口邊,勸導別人,也許他能做到。所以我們要提醒他,這就是我們自己的使命,我們做宣傳工作。
佛菩薩慈悲,對於眾生迷惑的時候,什麼禮節都不講了。他要是明白人,讀過詩書的人,他不守這個規矩,可以責備他,他沒有學過,就應當要原諒他。古禮,對人、對事、對物無不講求恭敬,《禮記》你一展開,「曲禮曰,毋不敬」,沒有不恭敬的。你看看,禮是什麼?敬。現在人,現在人不知道恭敬,不知道尊重人,不知道尊重事,不知道尊重萬物,禮沒有了;在佛法,戒沒有了,戒的作用跟禮完全相同,儒有禮,佛有戒,道有因果。這都是端正社會的標準,做人,善人、好人標準是什麼?這就是標準,不違背禮,不違背戒,不違背因果,這個人是好人。好人一定有好的果報,好人行好事沒有得到好的果報,那是什麼原因?過去生中造的惡太多,前世造的這個因,這一世變成果報,是這麼個原因,不善的業顯出來的果報。這一生做了好事,那好事在,這一生所造的因,來生形成果報,來生就享受到了。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然後我們才會非常認真斷惡修善,這個一點都不含糊。
學了佛之後,我們知道,最殊勝的果報是什麼?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阿彌陀佛跟十方諸佛如來無盡的慈悲,為一切眾生開這樣無比殊勝的法門,幫助我們,即使我們造了五逆十惡,這個法門可以救我們。這次我們開戒學班,有些同學來告訴我,他說以前不知道,現在聽了這個課程,知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罪,有很多人嚇壞了。怎麼辦?你造的這個因,後面的果報三途地獄,你能避免嗎?不可能,已經在阿賴耶識裡結成種子,這個種子永遠不壞,來生後世遇到緣,果報就現前。你要是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真的害怕了,佛門裡頭有一法,只有這一法,沒有第二法,這一法是什麼?念佛這一法可以救你。
我們看來佛三聖,其中有海賢的母親,你看這三個人走,走得多麼自在、多麼瀟灑。他們到哪裡去了?他們到極樂世界去了。一生,沒念過書,不認識字,就會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行了,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問題全解決了。慈雲灌頂法師,清朝乾隆時代的人,我們佛門的大德,著作非常豐富,我知道的就有四十多種,還有我不知道的,《卍續藏》裡面收了二十多種,不到三十種。我看過他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疏鈔》、《觀無量壽經直指》,這兩部東西我從前講過,就用他的註解。在《觀經直指》裡面說,你做的重罪不通懺悔,無有法子懺悔,所有的經教、懺儀都失效了,對你造的這個罪它都失效、都不靈了。這個時候,他說還有一門可以救你,這一門是什麼?就是念佛,這一句阿彌陀佛能救你。
夏蓮居老居士在《淨修捷要》裡頭說得好,「六字統攝萬法」,萬法,世出世間一切法,這六個字總攝了,這一句佛號,「一門即是普門」,普門是觀世音菩薩代表的。下面蓮老說,「全事即理,全妄歸真,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廣學原為深入」,我們今天廣學不是深入,入得很淺,古人廣學原為深入,目標不一樣,理念不相同,「專修即是總持」。現在人所犯的毛病,廣學多聞,入得很淺,不深,學得很散很雜,把頭腦都學亂了,他不是總持。淨宗貴的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夾雜。古大德常常教我們,這個法門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你能守住這個原則,就跟來佛三聖一樣,果報不可思議。海慶走得多自在,海賢的母親,人家是怎麼走的?海賢老和尚自己,不需要人助念,他自己曉得幾分幾秒走,不告訴人,自己念佛往生。念佛從來不敲引磬的,往生這天,自己敲著引磬走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圓滿成就,成佛了。生到極樂世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高,法身菩薩。一生到那裡就是法身菩薩,為什麼?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功德加持你,讓你的智慧、德能、相好、神通跟阿彌陀佛差不多,達到像阿彌陀佛那樣的成就。沒有人相信,難信之法。
讓我們想到現在,最近我們看到一本書,日本人寫的,湯恩比博士的中國觀,他對中國的看法,總結是什麼?未來屬於中國。這也是難信之法,跟我們淨土法門一樣,誰相信?我兩次訪問英國,我向英國人請教,你們相不相信?我說話是在劍橋大學、在倫敦大學,這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名校,跟他們學漢學的同學、教授們交流。我提出這問題,他們不答覆我,對著我笑,笑咪咪的。不回答我,我翻過來問,難道湯恩比的話說錯了嗎?他們也不敢說話。最後逼著我說話,我一個人說,我說如果你們把這個問題來問我,我會肯定答覆你,我沒有絲毫懷疑,湯恩比說的話是真話,他沒有說錯,他說的是真的。那你們為什麼不敢答覆?你們對於湯恩比所說的懷疑;為什麼不敢否認?湯恩比的名氣太大了,不敢批評他。
中國東西這麼好,為什麼中國人自己不要,還到西方來求學?這就讓人懷疑,我說不但你懷疑,我也懷疑。為什麼湯恩比說得那麼堅定,他一點懷疑都沒有?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的歷史太清楚了,中國為什麼演變成這個樣子他一清二楚。當時有人問他,你怎麼會有這樣的信心?他告訴別人,你要知道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這世界上沒有的。五千年歷史都記載在文字上,《四庫》裡頭的史部,經史子集。中國人這個路走不通的時候,他一回頭找老祖宗,他就是世界第一。這話是真話,一點都不假。中國真的遇到困難了,現在怎麼樣?習主席領導大家找老祖宗,他提倡傳統文化,只要提倡傳統文化,中國就是世界第一。你要明白這個你就會相信了,你就不會懷疑,中國傳統文化不但能救中國,而且能救全世界。
這個世界上還是有真正聰明智慧的人,他們已經在起步了。上個月,那算前個月了,八月底,我在香港,聽到有人告訴我,英國幼兒園、小學、中學都學中國文字,這是政府的政策。有人就問他,為什麼要學中國文?他們教育部的官員就說,未來的世界,中文就像現在英文一樣,普遍全世界,你要不學就吃虧了。這英國人聰明。要學漢字,要學文言文,為什麼?中國的寶貝是用文言文寫出來的,你有這個能力直接去讀《四庫全書》,不要依靠翻譯。翻譯免不了有錯誤,你直接去讀它好。印度尼西亞七月就開始,向全國中小學校推動學習《
弟子規
》,他們將《
弟子規
》、將蔡老師的細講,都翻成印尼文,也就是馬來文。這個影響很大,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回教國家,他們有智慧,看得遠。
所以這都是菩薩行為,作眾生不請之友。菩薩大慈大悲,不疲不厭,常為不請之友,因為師道是尊嚴的,古人所謂「只聞來學,未聞往教」。現在有很多,富貴人家,請老師到家裡來教兒女,叫家教,中國歷史上沒有。怎麼可以隨隨便便把老師叫家裡來?這個對老師不恭敬。不敬,聖賢的學問你學不到,佛法更學不到,佛法要從恭敬當中學。你有恭敬心,老師教你;你沒有恭敬心,老師對你很客氣,不教你。為什麼?教你是白教,你不能吸收,你不能奉行,這老師不教。現在我們看這個時代,這些年輕人普遍的心浮氣躁,為什麼?他被人教壞了。誰教他?電視教他,網路教他。真的,從嬰兒教起,小孩一出生,睜開眼睛、豎起耳朵聽什麼?電視。電視裡面教他什麼?教他殺盜淫妄。從小根深蒂固,這個麻煩可大了,這個根紮得不好。所以縱然接觸聖賢教誨,很容易退失,禁不起外面境界財色名利、五欲七情的誘惑,誘惑的力量太大了!
聖道衰了,聖道沒有根,學聖、學賢表面上像個樣子,其實不是,跟海賢老和尚比就比出來了。海賢老和尚一生沒有怨恨過人,沒有說哪個人不是,也就是說一生沒有批評過人,你能做到嗎?人家供養他金戒指,手上戴一戴,讓送的人歡喜。他走了,金戒指就拿掉了。你看他多隨緣,他有沒有貪心?沒有。罵他、侮辱他,沒有瞋恚;對任何人,對冤枉他的人、對欺負他的人、對陷害他的人,都是一片慈悲。這是佛菩薩要求的學生,小風小浪就受不了,怎麼能學佛?怎麼能往生?
往生要嚴持戒律,你們嚴持戒律能往生嗎?嚴持戒律目的是什麼?你持戒得不到這個目的,你白持了。第一個恢復清淨心,《
無量壽經
》經題上有,清淨平等覺,持戒就是為這個。持戒能得到平等心,你看海賢老和尚得到了,他用什麼方法持戒?一句阿彌陀佛。戒律總的目標是斷惡修善,他心裡頭只有這句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什麼都沒有,就惡沒有了;那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了,就是阿彌陀佛。念佛人善中之善,沒有惡,找不到惡,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哪裡來的惡?起心動念是迷,分別執著是造業,業有善惡,善惡都是染業,都不是清淨的,清淨裡頭沒有善惡。平等裡頭不但沒有善惡,染淨都沒有,他沒有分別了。所以他比清淨高,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佛菩薩,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清淨跟平等是禪定,定就平等了,不動,「本無動搖」,惠能大師說的。
所以,菩薩真了不起,「
常為不請之友,隨逐愛護
」。隨逐哪些人?六道輪迴裡頭的眾生,我們墮落到哪一道,他跟到哪一道,跟我們現同類身。我們在人道他現人身,我們在畜生道他現畜生身,總是在一起,幫助我們覺悟,覺悟了就能出離輪迴。「
故《涅槃》偈曰:世救要求然後得,如來不請而為歸。
」世間,你要遇到災難你才知道求,求而後你能得到;佛菩薩,佛菩薩不必要,佛菩薩不請,你不要求他,他也來了,這還得了嗎?真正叫大慈大悲。「
又不請之友,見《維摩經》曰
」,《維摩經》裡頭說,
「眾人不請,友而安之
」。大眾沒有人來請你,沒有人請法,沒有人向你請教,你看佛菩薩什麼態度?友而安之。中國人講朋友,朋是同學,友是同志,同志比同學親得多了。他們的理想是一致的,目標、方向是一致的,這叫友,能建立大事業,跟同學不一樣。菩薩永遠是一切眾生的善友,善知識。
「
肇公曰:真友不待請,譬慈母之趣嬰兒。
」你還等他請嗎?朋友真有困難,你知道了,立刻伸出援手,幫助他解決問題。一個人在世間這一生,難得有一個真正知心的朋友。人生在世,有一、二個知己,值得安慰,一生沒有空過。我們希望有這麼一個朋友,我們要發心,給一切眾生做真友。這個緣也不是容易得到的,我這一生遇到了。中日戰爭的時代,我們這些學生很可憐,那個時候我十五、六歲,我一家四個人住四個地方,都非常遙遠。我十四歲就離開家,我弟弟更可憐,九歲離開家,就要自己照顧自己。所以我們在學校念書,學校是國家辦的,是免費的,不但免費,還管吃管住,流亡學生。這裡面的同學都是沒有家,有家也回不去,學校就是家,老師就是父母,同學就是兄弟姐妹,感情真的深厚。同學有了困難,大家自動的幫助,很難得。戰後這段時間,是太平,不是盛世,地球上局部的戰爭沒有停止過,大部分地區是安定的。年輕人沒有過過這個災難的苦日子,他不懂,不懂得親情的可貴;換句話說,他對父母、對親屬、對朋友那種真誠愛心生不起來。我們看到經上「不請之友」,感觸很深。
下面
《淨影疏》
裡面說,第一,
「所化眾生無機感聖,名為不請
」。他對於聖賢,這個聖賢是佛菩薩、善知識,他不知道,他沒有向他們求教的這個念頭,這叫不請。「
菩薩強化為作因緣
」,這個強是勉強,勉強來教化他,為作因緣,這就是機會,製造機會,「
名友安之
」。為眾生製造機會也要有緣、有條件,沒有條件不能成功。現在我們有了機會,肯不肯幹?肯幹,你是菩薩再來;不肯幹,你是凡夫,不能怪你。緣就是我們居住的這個小城圖文巴,圖文巴的居民各行各業,包括政府、宗教,大家有個共同的願望,我們努力把圖文巴建造成一個世界上多元文化和諧城市。這個共識不容易,到哪裡去找?找不到。大家有這麼一個念頭了,我們如何能把它促成,變成事實?這就要作不請之友。從哪裡做起?學佛的人知道,也有很多還不知道。那我要問你,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美好?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麼這麼混亂?經上有句話我們要牢牢的記住,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就這句話,阿彌陀佛教化眾生沒有停止過。中國古人懂得,所以「學記」裡頭有句話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國家,領導全國的群眾,什麼最重要?教學最重要。人是教得好的,人性本善。
佛菩薩的事業就是教化眾生,沒有別的,而且是義務的教學,不收學費。來學的學生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你肯來,佛菩薩就教你。所以,佛法是多元文化的教學,佛菩薩是義務工作者,多元文化的義務工作者,名聞利養邊都不沾。給你講真的,沒有一句假話,只要你肯學,你一定得利益,這個利益不是地位、不是財富,是破迷開悟,後面真實的利益是離苦得樂。佛教導我們離究竟苦,究竟苦是什麼?六道輪迴,沒有離開六道輪迴不究竟;得究竟樂,究竟樂是極樂世界。怎麼去?叫無上的妙法,就是一句佛號,信願持名,蕅益大師告訴我們的。真正相信,沒有絲毫懷疑,真正求往生,六道輪迴太苦了,我受夠了,我不想再幹了。希望這一生當中像海賢和尚一樣,自己有把握,自己真正相信自己念佛,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往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第一個,沒有能力感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來作不請之友,那就是你有這個條件,條件不成熟,找一個機緣把你信願帶起來。
第二,「
所化眾生雖有道機,無其樂欲」
,這個樂是愛好,他不喜歡、他不想,「
不知求聖,名為不請。菩薩隨機而為強化,名友安之
」。這兩類眾生的情況不一樣,第一類跟佛的緣很淺薄,不深,所以他對於佛沒有概念,這第一類的。第二類的是過去生中學過佛,阿賴耶識有種子,但是這個種子不強,沒有力量。這一條我們看到的人多,每一個學佛的人都是這第二類所說的。你能不能遇到佛法?能遇到,你看我們連淨宗都遇到了。淨宗裡最難得的,夏蓮居的會集本,真難得!我們上一代很多人不知道,哪裡曉得有這個本子?要不是律航法師帶了幾本,他從山東到台灣,帶了幾本送給李老師,李老師當時就交瑞成書局翻印流通,台灣才有人知道。但是數量太少了,我知道台中印過兩次,一次是原版照相印的,字大,另外一次重新排版印的,字很小。印過兩次,也不過就是二、三千冊而已,所以流通不廣,很多人沒見過。李老師往生之後,緣成熟了,很多同學來找我,希望流通這個本子,來找我講這個本子。我們第一次、好像第二次在美國、加拿大講的,第三次在台灣講的,前後講了十次。
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更晚,我好像是一九八四年,我在美國遇到的,那時候沒有見面,跟念老通電話。他把他手上這一套,僅有一套,帶到美國去的,這一套送給我了,我展開來一看無量歡喜。我打電話問他:你有沒有版權?他問我:你說這個話什麼意思?我說如果你有版權,我尊重你,我不能翻印;如果你沒有版權,我把它送到台灣,印一萬冊流通。他聽了很歡喜,沒有版權。要我給他寫一篇序文,封面給他題字,我們的緣從這結下來了。他住的時間不長,只有一個月就回去了。我也沒有多久,我就到北京去看他,到他家裡面去拜訪他,我們見了面非常歡喜。在海外講這個經的只我一個,在國內講這個經的只有他一個,我們兩個遇到了,非常難得。這個註解李老師沒看到,很可惜,老師往生了,如果老師還在,我一定會請李老師給他寫一篇序文。
這都是無比殊勝的緣分,我們能遇到,我們才萬緣放下,遇到這麼好的本子。佛門所有經論會集這是第一善本,為什麼?每一個字、每一句都是五種原譯本的經文,沒有改動一個字,忠於會集。其他的會集很多,宏琳法師舉了很多例子,但是都有幾個字改動了,這是佛門大德所不允許的,這個會集本避免這些過失。老居士會集花三年時間,又經過七年的時間做十次的修訂,成為善本。這本子裡頭你找一個缺陷你找不到,它沒有缺陷,它沒有過失。所以我能夠肯定,世尊往後末法九千年,九千年真正能得度的只有這部經。我這才萬緣放下,「法尚應捨」,《
金剛經
》上的話,「何況非法」,統統放下,一句佛號念到底。
我提倡的,一句佛號、一部經、一部註解,其他的不要了。那戒律很重要,對,沒錯,三聚淨戒就在這一句佛號裡頭,圓圓滿滿,你持戒的人還有過失,還有缺陷沒做到的,這一句阿彌陀佛統攝了,簡單扼要。海賢老和尚功夫不可思議,他確確實實證得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禪宗惠能大師所證得的明心見性,理一心明心見性。靠什麼?一句佛號,佛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海賢老和尚,這資料裡頭講的,嚴持戒律,就一句佛號,心裡頭一句佛號,除佛號之外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叫嚴持。菩薩有智慧、有善巧方便接引眾生,根機好的要幫助他、成就他,根機不好的要帶領他,幫助他紮根。這一生不能成就,來生後世遇到這個法門他會繼續修學;這一生不能成就,來生後世一定有機會成就,只是時間早晚不同。這都是慈悲到極處!
下面這一科,「護佛種性」。護法,護法首先要護自己,自己都沒有護好,你是不可能護佛的。護好自己就得認真修戒定慧,一定是因戒得定,諸位一定要曉得,你持戒,持戒的目的是什麼?得清淨心,清淨心就是定;得平等心,平等心是大定,菩薩的定,清淨心是聲聞、緣覺的定。如果持戒不能得定,那持戒造罪業,為什麼?分別、執著,看到不持戒的人毀謗、批評、責備。你教訓那個人,那個人是不是肯接受?如果不肯接受,他翻過來,算了,我不學了。你把這個人這一生學佛的緣分斷掉了,這叫斷人法身慧命,這個罪過是無間地獄。
真正持戒人,像海賢老和尚,沒有一個人不尊敬,為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他尊敬。眾生為什麼變這樣?他迷失了自性。他將來肯定會恢復自性,只是成佛有早晚,有人現在成佛,有人來生成佛,有人無量劫以後成佛,他終歸要成佛的。你怎麼可以輕慢他?你怎麼可以斥責他?他不像持戒的人,持戒的人柔和。釋迦牟尼佛持戒,諸佛菩薩都持戒,祖師大德也持戒,沒有一個犯戒的。起一個不善的念頭就犯戒了,起一個善的念頭也犯戒了,為什麼?真心裡頭沒有念頭,那是《梵網經.心地戒品》,這是戒律最高的,身心清淨。心是什麼?心是清淨平等覺,覺就是見性,見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看經文:
【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上面這一句,『
受
』是接受,『
持
』是保持,『
如來甚深法藏
』,「
此有二解
」,有兩種解釋。第一種,「
《淨影疏》曰:明修勝解如來藏性,是如來甚深法藏。闇障既除,明現己心
」,這就是明心,「
故曰受持
」。這個解釋高,以明心見性為受持甚深法藏,明心見性在淨土宗是理一心不亂。念佛人的功夫,首先得到的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麼境界?一切時一切處,我們講二六時中,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一個雜念都沒有,這叫功夫成一片。他為什麼不是一心?一心是斷煩惱,他煩惱沒斷,煩惱習氣在,這一句佛號有力量,把煩惱習氣控制住了。像石頭壓草,這時候真有力量,它把煩惱壓住,不起作用,沒斷,這叫成片。這個境界在天台六即佛裡面叫「觀行即佛」。六即佛是理即佛,從理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從理上講的;從事上講,我們現在是迷惑顛倒,迷失自性,變成凡夫。凡夫有能力用一種方法讓自己的煩惱不起作用,五種見惑沒斷,五種思惑也沒斷,就是見思煩惱沒斷,但是伏住了,這也很難得。有這個功夫就決定得生淨土,念佛念到這種層次的人,阿彌陀佛都會來現身。有人看到佛,有人看到極樂世界,這是感,你的清淨心快現前了。佛慈悲,見佛、見極樂世界,你的信心增長,你不會再懷疑,真有,不是假有。
念到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是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斷了,這個境界等於阿羅漢,阿羅漢斷見思煩惱。所以這個階層的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裡頭是阿羅漢、辟支佛、三乘菩薩,這個三乘是別教十住、十行、十迴向,他們生方便土。再向上提升,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不但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煩惱也破一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生實報莊嚴土。
諸位要記住,統統都是一句佛號,不需要用任何法門來幫助,就這一句佛號念到底。海賢大師為我們表這個法,告訴我們,祖祖相傳這個法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實驗成功了。那他是什麼境界?我們細心看他的光碟,顯示出來給我們看,他是理一心不亂的境界,也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是這個境界。他跟阿彌陀佛往來很親切,很多次,不是三、五次。你看他臨走之前告訴幾個同修,這幾天阿彌陀佛又來找我,告訴我,就在這幾天我就要走了。臨終這幾天就見了很多次,至少三次。學佛九十二年,他這樣的稟性太難得了,這個人的稟性老實、聽話、真幹,他念佛的態度真誠、清淨、恭敬。具足這種條件,沒有一個不往生,而且往生的品位一定很高。
讓我們回頭想一想,諦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鍋漏匠也是不認識字,一生沒有念過一部經,沒有聽過一堂經,諦老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也是告訴他一直念下去。他很乖,很聽話,念了三年,你看看,站著往生,還站了三天,等諦老和尚替他辦後事。站著往生不稀奇,往生之後還站三天,沒有過。這個決定不是假的,鍋漏匠給我們表演。鍋漏匠的境界我們判斷,最低的境界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感應佛來接引他,佛來告訴他的信息,你的壽命還有多長,到壽命到的時候佛來接引。有一等聰明人,見到佛就跟佛要求,我還有那些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佛很慈悲,都帶走了。所以我們在《高僧傳》看到、在《淨土聖賢錄》看到,許許多多念佛人都是三年走了,我相信這裡面大部分都是還有壽命不要了,提前到極樂世界去了。
海賢和尚我相信跟鍋漏匠比絕不遜色,他三年能不能往生?肯定能往生。為什麼不去?阿彌陀佛要他表法,他有任務。所以我也不相信他壽命那麼長,一般壽命我們估計應該是七、八十歲,他能夠活到一百一十二歲,為什麼?最後的任務就是表僧讚僧這個法。可能就是阿彌陀佛給他說,什麼時候你遇到這本書,表法圓滿,你就可以到極樂世界來了,佛來接引。所以他表這個法三天就走了,走得那麼自在。臨走的這一天,他是晚上走的,白天還工作了一天,在菜園裡拔草、澆水、整地,幹了一整天,晚上往生了。這一天他為什麼不休息休息?為什麼還那麼樣的認真,幹一天活?這是做榜樣給我們看,所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表這個法,認真負責。這是什麼?這是敬,敬事、敬物,對他的工作,我們常講敬業。他的業就是弘法利生,他的弘法是身教,不是言教,你在他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裡頭細心去觀察,《
無量壽經
》無論是理、無論是事,他統統做到了。
所以他那個碟,那是活的《
無量壽經
》,我稱它作是《
無量壽經
》的總結。我們看這個光碟要跟讀誦《
無量壽經
》一樣,一樣的恭敬、一樣的真誠,看了很有受用,遍遍都有受用。有同學看了幾百遍,告訴我永遠看不厭,為什麼?遍遍有悟處,看出門道出來了。我們要學他一心稱念,決定沒有懷疑,真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信願持名,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
這個心確實很不容易生出來,為什麼?煩惱習氣太重了。持戒,頭一個破見惑,證初果,你見惑破不了,初果得不到;初果得不到,你還是六道生死凡夫,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末法九千年,包括我們現在,除了念佛求生淨土一門,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門門都要斷惑證真。你能不能把身見放下?知道身不是我,不再想這個身,不再貪戀這個身,不再為這個身造罪業,為這個身。第二個邊見,邊見是什麼?對立,二邊,有我就有人,人我是邊見;有真就有妄,真妄是邊見;有善就有惡,善惡是邊見;有凡就有聖,凡聖是邊見。邊見斷了之後是什麼境界?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自性裡面的慈悲就生出來了。不容易!第三種成見,佛把它分成兩個,因上的成見叫戒取見,果上的成見叫見取見。成見是什麼?自以為是,不能跟別人合作,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這成見。某人成見很深,只有人服從他,他不肯服從別人。最後一種邪見,所有一切錯誤的看法,都屬於邪見。不容易,誰能斷得了?
這五種錯誤的見惑斷乾淨了,你的本能恢復兩種神通,天眼通出現了,天耳通出現了。天眼通能夠叫你,至少你能看到欲界六層天,能看到十八層地獄,你有這個能力。初果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我們自己想想,我這一生做不到。做不到,想離開六道輪迴那只有找阿彌陀佛,除這一法之外沒有第二個法能幫助你出離六道輪迴。淨土的殊勝,千經萬論,殊途同歸,《
華嚴
》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楞嚴經
》的二十五圓通,最後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觀音菩薩專對娑婆世界,大勢至菩薩那是專門對遍法界虛空界,他契一切眾生之機,觀音菩薩只契娑婆眾生之機,不一樣。
所以
《淨影疏》裡
說,「
明
」是明瞭,「
修勝解如來藏性
」,如來藏性就是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我們是不是把這個當作目標?這個目標要是達到,是理一心,生實報莊嚴土,這位次高了,這是如來甚深法藏。「
闇障既除,明現己心,故曰受持
」,受持的意思很深,這是以明心見性為受持甚深法藏。
下面第二,說得好,聞佛名號就是受持甚深法藏,《甄解》說的,「
即聞持三世一切如來法藏也,多聞歸一聞,一聞即是聞其名號
」。「
是以聞佛名號,為受持甚深法藏也,彌合淨宗
」。這說得太好了,不是過來人說不出這個話來,說絕了。多聞歸一聞,多門歸一門,八萬四千法門歸一門,持名念佛;無量法門歸一門,這一門專修淨土,求生西方。這是什麼人?第一等智慧的人,他相信,他選擇這個,第一等大福報的人,念念不離彌陀。像老和尚一樣,生活當中念佛,穿衣吃飯佛號不間斷,工作不礙念佛,待人接物,心裡統統是這一句佛號,一句接一句,一生未嘗丟失。一切時、一切處沒有把這句佛號忘記,沒有把這句佛號間斷,這是海賢老和尚,我們應當要向他學習。他的表法,阿彌陀佛慈悲,慈悲到極處,讓他做榜樣給我們看。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15。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一五集)【日期】2014/10/6【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1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四十四
頁,我們從第五行看起,科題「護佛種性」。請看經文:
【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經文就是這十六個字。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這四句,『
受持如來甚深法藏
』,有二解,第一種是《淨影疏》裡面所說的,他認為明心見性是甚深法藏,「
明修勝解如來藏性,是如來甚深法藏。闇障既除,明現己心
」,這叫明心,「
故曰受持。是以明心為受持甚深法藏
」。前面我們學到此地。現在再看第二個講法。
「
(二)《甄解》曰:即聞持三世一切如來法藏也
」。聞是聽到,持是保持,這個裡頭有受持的意思,有肯定的意思。三世一切如來法藏,過去、現在、未來這叫三世,一切如來的法藏,不是一尊佛,這一句話含攝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經教。這個境界無法想像,這是如來甚深法藏。下面這兩句話非常重要,
「多聞歸一聞,一聞即是聞其名號
」。這個名號就是阿彌陀佛,日本淨宗祖師所說的。他們從哪裡學來的?從中國唐朝善導那個地方學來的。善導大師,我們淨宗第二代的祖師。在那個時代,有日本的,有韓國的,有越南的,許許多多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多半是善導跟天台宗的智者大師。天台宗傳到日本去了,淨土宗傳到日本去了。念老後面有句話說,「
是以聞佛名號,為受持甚深法藏也,彌合淨宗
」。跟淨土宗所說的完全相同。
淨宗這個法真正是難信之法,它無比殊勝,在一切法裡真正是第一殊勝。得人身,聞佛法,能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就等於你親自聽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法。你相信嗎?不相信,那怎麼可能?一尊佛所說的法,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四十九年講經教學,我們把一切法縮小,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戒律也在其中,禪宗、密宗都在其中,沒有離開。這一切法就是一法,聽經四十九年,多聞歸一聞,你能相信嗎?這一聞什麼?就是聽到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不相信,有人相信,誰相信?海賢老和尚相信。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有沒有會通三世諸佛一切法?他有沒有會通?通了,真通了。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這個道理要懂。
惠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跟自性的關係是一不是二。那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就是性德的名字,念這一句就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一切法全念到了,一條都沒漏掉。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法,也沒有漏掉一法,這一法就是真誠、清淨、恭敬心。念這一句名號等於把一切諸佛的名號都念到了,一個不漏,把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法全包括在其中,也是一法不漏。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無法想像,你想像不到,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我跟大家介紹,把這個比喻作一棵大樹,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樹根,佛說的一切法那是枝葉,這一棵大樹枝枝葉葉很多。為什麼不相信?根埋在地下沒看見,枝葉長在上面,枝葉很容易看見,你就相信,說它有根,我不相信。這枝葉從哪裡來的?地上長的,地下有根不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是那棵大樹地下的根,它能生,它能長,這是我們自己的本性。「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那一法身就是一棵大樹。如何能夠體會得?體會得一分,你得一分受用;體會得二分,你得二分受用;你完全不能體會,你學一輩子的佛,不得受用。
有同學來問我,持戒跟念佛,是一不是二,念佛就是持戒,持戒就是念佛。為什麼?持戒的目的是什麼?得定。定是什麼?小定是清淨心,大定是平等心。你持戒心清淨了沒有,心平等了沒有?如果心不清淨、不平等,你沒有持戒,你拿著佛的戒律在造業。為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拿著戒律的標準,像一把尺一樣,到處去量別人、去找麻煩,釋迦牟尼佛看到了會流眼淚。你自己的果報在三途,你學錯了,你不是當機者。進了淨土學了念佛法門,再學了戒之後,對念佛不相信了,念佛不能消罪業,持戒能消罪業。那麼你今天,遠公大師的這個開示,跟《甄解》裡面祖師大德所說的,你相不相信?
佛法是圓融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沒有獨一,它是任一。這個我給你講真話,一門就是一切門。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是不是一切門?是的。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承認的,都是這麼講的。一門即是一切門是理,對什麼人講?對法身菩薩、明心見性的人講,他點頭,他承認,沒錯。不是法身菩薩不能講,為什麼?不是他的境界,他有分別,他有執著,他起心動念,他用妄心,他不用真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對明心見性的人講的,你千萬不要誤會了。但是沒有明心見性的六道凡夫,他相信淨宗法門,他等於明心見性的菩薩。我們相不相信?我們相信。為什麼?往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薩,所以對他講可以,對修別的法門講,不可以,理上講得通,事上有差別。
但是淨宗法門,像海賢老和尚,一門深入,九十二年不轉彎,跟他講行,他很快就通達了。上上根人,一聞千悟。早年六祖惠能大師開悟了,他說出一部《
壇經
》。海賢老和尚老實,師父跟他講了:你明白了,不能說。明白了是什麼?開悟了。這一句阿彌陀佛會開悟。怎麼叫老實念?怎麼叫至誠心念?心裡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對一切世出世間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老實念,這叫用真心念。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妄心,妄心念佛也很好,念久了,不知不覺的妄心就變成真心了,祕訣就是要一直念下去,不能拐彎。拐彎,這個境界你得不到;不拐彎,肯定會得到。
海賢老和尚得到了,我們看他的稟性,看他那種真誠恭敬,那是孝敬,把這兩個字都做到了。把孝順父母、尊敬老師的這個心,用在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他孝敬兩個字做圓滿了。這個真難得!我們要向他看齊,向他學習。這麼好的榜樣,我們在這一生能夠遇到,能說沒有福報嗎?沒有福報的人遇不到。遇到了又不相信,這冤枉!不能冤枉別人,是自己善根福德因緣,不能說沒有,有,有,不夠深、不夠厚,才有這樣的情形。這個深厚如何在我們這一生把它補起來,這就重要了。補起來沒有別的,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一心專念,放下萬緣,那就恭喜你,你會很快補足了。
我們看古往今來念佛的大德,無論在家出家,三年五載,他就補足了。從什麼地方看?從他往生了,三年五載他就往生,足了,不在這個世間受苦了,他有本事往生。跟阿彌陀佛通了,佛來看他,他要求佛帶他到極樂世界去,雖然還有壽命,不要了。在這個世界上多住一天,就多受一天苦難;早一天到極樂世界,就早一天去享樂,那是有智慧的人,是聰明人。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不是聰明人,不是真正覺悟的人。在這個世間美其名度化眾生,其實在活受罪,哪裡是度化眾生?度化眾生這樁事情是生生世世沒完沒了,聰明人怎麼樣?趕快到極樂世界,在那個地方成佛之後,倒駕慈航來度眾生。為什麼?他不受眾生這些苦惱,這個東西都不受了。他住在此地,跟住在極樂世界沒兩樣,他得大自在,他不會迷失自性,這樣到這個世間倒駕慈航普度眾生,行菩薩道。哪些人?釋迦牟尼佛是這種人,大菩薩、大阿羅漢都是這種人,在中國人心目當中,歷代一些祖師大德是這樣的人,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不通達明瞭的。有些時候你不是這種根機,裝糊塗,不是真糊塗,像海賢老和尚有時候也露一、二手給你看看,讓你去反省。這個老和尚不是普通人。
這甚深法藏,如來甚深法藏,兩個說法都好,明心見性沒錯,一句名號更殊勝!這甚深法藏。名號統攝一切經、一切法,這是智慧。識貨,認識了,認識之後怎樣?下頭一句,『
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護佛的種性。「
護者,維護。佛種性者,有多說
」。下面念老不厭其煩,把這些說法全部抄在這個地方。
《探玄記》第十一卷
,是賢首國師《
華嚴經
》的註解,這個註解所用的本子是晉譯的《
華嚴經
》,那個時候《八十華嚴》還沒有翻出來,東晉時代所翻的《六十華嚴》,《探玄記》是他註解的名稱。這個裡頭說:
「菩薩所行,名為佛種
」。佛種是什麼?是菩薩的行為。菩薩的行為,四攝六度,十大願王。「
又《淨影疏》曰:法界諸度,是佛種性。兩說正同,均以菩薩所行之六度萬行,為佛種性
」。
下面繼續為我們解釋,「
所謂度者,即度生死流,登涅槃岸,故以度為佛種性也
」,我們學佛的目的就在此地。生死流就是六道輪迴,如何能夠永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六道輪迴,小乘就登涅槃岸。小乘涅槃,阿羅漢證得;大乘菩薩還要不斷的向上提升,達到究竟涅槃,究竟涅槃是法身菩薩證得的,最後,法身菩薩最後證得,這也叫回歸自性,圓滿的回歸,不是局部,在淨宗就是回歸常寂光。融入常寂光裡面,這是究竟涅槃,證得圓滿的法身佛果。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終極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就是度生死流,登涅槃岸。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雖然平等當中,這是理上平等,事上是因眾生根性不一樣,有的法門適合你修,有的法門不適合,不是叫你一起都修,不是的。佛是教人學一門,無量法門裡頭你選一門,一門深入。到什麼時候一起修?明心見性,法門無量誓願學。沒有到明心見性,法門無量,你也無從下手。明心見性就通了,障礙沒有了。
我們學一部《
法華經
》多難,學了十年,《
法華經
》的玄義不知道,學都是學了文字、常識,佛說《
法華經
》的精髓,邊都沒摸到。六道輪迴沒出去,涅槃岸很遙遠,這是很多很多學《
法華
》、學《
華嚴
》的都是這樣的。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我們看六祖惠能大師學《
法華
》,法達禪師向他請教,法達是學《
法華
》的,應該學了十幾年了,向六祖請教,學了十幾年沒開悟。《
法華
》是一乘法,六祖說這個經我沒聽說過,你學了這麼多年了,念給我聽聽。《
法華經
》二十八品,大家都知道,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說行了,別再念了,我全知道了。這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要有這個功夫才行。所以龍樹菩薩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他還用了三個月,完全通了。
四弘誓願排的順序,我們要會看。學佛第一個發菩提心,不發心,佛法跟你沒有緣,一定要發心,特別是大乘。淨宗是大乘。菩提心是什麼心?救度一切眾生的心,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菩提心。發了之後怎麼度?先度自己,然後才能度眾生,自己沒有度,你度不了眾生。那怎麼度自己?煩惱無盡誓願斷。用什麼方法來斷煩惱?持戒修定是斷煩惱的。我們現在持戒生煩惱,它不斷煩惱。不學戒,他不知道什麼叫煩惱不煩惱,他活得很自在;學了戒之後不得了,這一動就覺得犯戒,動個念頭就犯戒,一舉一動也犯戒。這怎麼辦?聽說戒是清涼,戒是自在,我學了戒怎麼不自在?怎麼不清涼?你沒有學到戒,你對戒完全不懂,所以你在那裡受苦受難,受到老死還繼續搞輪迴,還沒有個完了。不是戒不好,戒律是圓融的,大乘教裡叫大開圓解,你在戒律裡頭得大自在。你要是不知道,不能夠圓融,那戒律給你帶來很多麻煩,帶來很多障礙。你的心沒有被戒律把它清洗乾淨,反而多了染污。什麼?戒律染污你了,戒律動搖了你的心了。本來持戒可以得到清淨心、平等心,你現在把戒律執著,堅固執著,造成了另一種的染污。你看,世間法染污你了,佛法現在染污你了。
戒律帶給人是清涼、是自在,現在你學了戒律煩惱多了,顧慮多了。煩惱、顧慮是疑惑,你沒有能圓解。在這個情形怎麼辦?我想學,老師都找不到,老師是不是圓融通達的人,開悟的人?持戒,通達戒律,沒有開悟還是不行,沒有開悟他講不圓,他解決不了我們問題。所以煩惱無盡誓願斷,用戒律斷煩惱,就像這棵樹一樣,我們不要這棵樹了,怎麼辦?先把樹葉拿掉,再把長樹葉枝條拿掉,慢慢的拿到根,多費事。淨土宗怎麼樣?從底下把根挖掉,一棵樹馬上拿走。你要從枝枝葉葉的慢慢拿,拿一個星期都拿不完。你從根把它鋸掉,你馬上就拿走了。為什麼?淨宗是大總持法門,知道一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一法,從一那裡下手很容易解決,從枝葉上去下手可麻煩了,累死人了。
所以煩惱要斷盡,開悟了。悟是本有的,為什麼會迷了?煩惱障礙住了,蓋覆住了,現在把煩惱習氣統統去掉,覺悟了。所以持戒目的是得定,得三昧,就是得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平等是定,有定就會開悟,下面那個覺就是開悟了。清淨心小悟,平等心大悟,清淨、平等完全回歸,覺悟了,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了性之後,四弘誓願第三條,法門無量誓願學。廣學多聞在什麼時候?在斷煩惱之後,開悟了。不開悟,只能學一門。學一門是什麼?是得定。一門容易得定,門學多了就亂了,你得不到定,你得到是知識、是常識,你沒有辦法得定,更沒有辦法開悟。定,定久了就開悟,開悟之後才能夠學法門,廣學多聞。最後圓滿成佛,佛道無上誓願成。
我把四弘誓願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們問我走什麼路子,我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我走阿彌陀佛的路子。阿彌陀佛路怎麼走?四弘誓願我只修兩願,前面兩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我有這個願望,我盡心盡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一點都不勉強。用一句佛號斷一切煩惱,念頭才動,不管它是善念、是惡念,第一個念頭起來了,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不容許妄想冒出來,不容許有雜念生起來。你們的戒律很多,好多條,我的戒律就一條,阿彌陀佛,這就是我的戒律。海賢做成功了,我也是走這個路子,簡單明瞭,三聚淨戒全在一句佛號當中,念念是阿彌陀佛,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清淨平等我得到了。這個道理要懂,你才真正學到佛,佛的祕訣你掌握到了。不但世間法放下了,佛法也放下,所有一切經論,過去喜歡這個、喜歡那個,現在全放下了。現在就剩一句阿彌陀佛,一部《
無量壽經
》,一部註解,這是幫助別人的,我要把淨土介紹給別人,這是我的材料。我問我自己,我自己連這個都沒有,我自己就一句佛號,跟海賢老和尚完全一樣,念念不捨這句佛號,這我幹的。一絲毫懷疑沒有,這才是真信,有懷疑不行。願願念念都是求生淨土,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這個世間是究竟苦,極樂世界是究竟樂,我們要放下究竟苦,我們要取究竟樂,人人都能做得到,平等法,問題就是你想不想,你要想你就會得到。
在這個世間,無論是順境,無論是逆境,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怎麼平等?統統等於零,「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在作夢,夢醒了之後,夢中境界沒有了,永遠找不到。所以知道一切法不是真的,是假的,假的放在心上就變成障礙,真的放在心上就是智慧,假的放在心上是煩惱。放真的不放假的,什麼是真的?阿彌陀佛是真的。你把這個放在心上,肯定生智慧,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加持。等到你得到一心了,就生智慧。沒有得到一心之前,碰到問題了,豁然聰明了,不迷惑了,那是什麼?那是彌陀名號加持你。
所以念佛,會念跟不會念差別很大。會念就是海賢老和尚這三個條件。根性要開始培養,養什麼?老實、聽話、真幹。意見很多的人不聽話,他有他的想法,他有他的看法,佛的話他不聽,他也不相信。十年過去了一事無成,覺不覺悟?還沒覺悟,再過十年還是一事無成,那個時候後悔來不及了。學習的態度,這是神聖的教育,神聖的教育要用神聖的真心去學,你才學得會;你用妄心,邊都找不到。傳戒的法師沒有說錯,你們聽錯了意思,錯會了意思。時間太短,他也沒有辦法詳細給你解釋,這個麻煩可能糾纏你一輩子。怎麼解決?現在很多人有這問題,我告訴你一個解決的方法,黃念祖老居士有一篇不很長的講演,好,《淨修捷要報恩談》,我們這個地方有這個光碟,大量拷貝,你們對於持戒念佛有問題,可以看這個。根性利的人一遍就懂了,你問題解決了;根性差的人,希望你看三遍,看三十遍,你問題解決了。講得好!我最近這一個星期天天在聽,還沒聽完,我一天大概只能聽一個小時,沒那麼多時間,其味無窮,法喜充滿。尤其打開電視,好像老人就坐在我們面前,他那個背景是他家的房間,那裡我去過,我跟他在一起面對面坐過,看到這個畫面,就好像他真的現在眼前。講得太好了!這是一個開悟的人,不開悟,沒有那麼簡單透徹,他講得透徹,不囉嗦,簡單扼要。我們聽了,多聽會開悟。怎麼樣去聽?用真誠心,用清淨心,用恭敬心,你去聽,會開悟。決定不能有懷疑,對佛法不能懷疑,對佛菩薩不能懷疑,對善知識不能懷疑,你就會開悟。如果有疑惑,那你不會開悟。疑,障了你的悟門,傲慢也障了你的悟門,所謂貪瞋痴慢疑五種障礙,讓你不能開悟,讓你聽不懂佛法。這五種障礙都沒有,你一聽就懂。所以斷煩惱重要!
我們再看下面,
《會疏》
裡頭又有,「
據諸經論」
,標舉佛種性一共有四個意思,「
今但舉其三
」。第一個,「
眾生所具佛性。眾生心中具如來性,本來不變能生過(過是超過)恆沙功德,但為無明所蔽
」,無明就是起心動念,「
雖有同無
」。真有,但是你得不到它的用處。「
菩薩為興教化,開發彼本具之如來藏,名為紹隆佛種
」。這個意思深。首先學佛要肯定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也就是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陀教育,不但釋迦牟尼佛一個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立足點就在此地,是相同的。我們中國老祖宗是聖人,不是凡人,為什麼?他們立足點也在這一點。你看看童蒙教學《三字經》,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永遠是本性本善。現在?現在還是本性本善。那我們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習性造成現在的環境,不是本性,本性是佛,習性。「性相近,習相遠」。性相近,大家是一樣的,我們跟諸佛如來平等平等,沒有兩樣。但是說習性,不一樣了。為什麼?諸佛菩薩沒有習性,習性斷乾淨了。
我們今天完全隨順習性,本性不見了,雖有等於沒有。這是事實真相!你對事實真相不了解,你怎麼學?你怎麼教?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就懂得怎麼學,怎麼教。最直捷的教,最快速的教,最穩當的教,就是持名念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它是第一法門。你要是真正能信,我在淨宗這個信,信這個字,我是用了三十年的時間,講經教學三十年,我才相信。雖然花這麼長的時間,我的信跟一般人信不一樣,我信得踏實。為什麼?有許多大乘經論做基礎,三十年也是沒有白學。沒有三十年這個基礎,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完全肯定相信了。你們沒有我這個信心,你們沒有我這三十年講經的經驗。這三十年講,講還要跟行結合,光說不行沒用,你認識不透徹,必須有行才透徹,才能到位。所以這個信得來不容易。哪有一聽就相信?那是上上根人,那不是凡人,那是我們望塵莫及的。
我們的根性中下而已,不是中上,中下而已。中下能夠對淨宗生起真信,這很可喜的一樁事情,太難得了。我們相信,這祖宗之德,三寶加持,沒有佛力加持,真的做不到。我曾經說過,有人勸我放棄會集本,改用康僧鎧的本子。康僧鎧的本子李老師給我講過一遍。夏蓮公老居士這個會集本,李老師過去講過一遍,他把他講解的要點都寫在經書的旁邊,我們中國叫眉註。他寫這個東西,我能看得懂,我跟他十年,所以我用他的眉註講過十遍。遇到黃念老的這個註解,我無量歡喜,八十五歲之後,專門講解念老的註解。這內容太豐富,八十三部經典,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開示,這一部註解就是一部《大藏經》的菁華錄,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教統統在此地,全學到了。綱領的綱領,總綱領就是一句名號,阿彌陀佛。所以我曾經說過,全世界的人都不學這個本子,我學,我不放棄,我不受你們影響。為什麼?我認識它。你們為什麼改?你們不認識,不識貨。我識貨,這真的,不是假的。認識的人的確不多,一知半解的人不少。
菩薩教化眾生,教化的目的,就是要開發對方自性本具的佛種。佛種是什麼?阿彌陀佛,自性彌陀。你看《三時繫念》,中峰禪師開示裡頭有兩句話說,「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這是什麼?自性本具的。這話不是假的,不是比喻,不是形容,是事實真相。你要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你就曉得你學習淨宗是多麼大的幸運,是多麼大的福報。有史以來,我們過去生生世世沒有遇到過,這一生遇到了還能不珍惜嗎?還能不往生嗎?哪有這種道理!往生就是一切圓滿成就,就成佛了。這法到哪裡去找?所以先把根本掌握住,然後枝枝葉葉一看全明瞭了,一點都不費事。就是一切諸佛在無量無邊世界對眾生宣說的經教,全通了,全明白了。你要行菩薩道,到處去學,你要學多少年?無量劫。你學無量劫,我只要幾天就行了。這個話講起來菩薩也不相信,菩薩說,我辛辛苦苦搞無量劫才搞懂,哪有這麼快?你跟他講他不相信,但是是事實真相,他還沒學通。到什麼時候他明白了?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他相信了,他相信淨宗這一門是無比殊勝的法門,他明白了。
所以,要開發眾生本具的如來藏,也就是他自心本具的阿彌陀佛。怎樣去啟發他,幫助他深信不疑,幫助他一心歸命、信願持名?像海賢老和尚的師父,傳戒法師,你看多簡單,幫助他成佛,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他看準了,這個徒弟是上上根人,雖然不認識字,老實聽話真幹;又看到他處事待人接物真誠,心地清淨,沒有煩惱習氣,對人恭敬。你看看,我們在《永思集》裡頭看到的,一生沒有輕視過一個人,沒有小看輕視人,一生溫和、溫柔,沒有說人的過失,沒有批評過人,一生沒有生過煩惱,沒有發過脾氣。誰能做到?性情溫柔,跟他在一起,沒有一個不生歡喜心。頭腦清楚,很靈活,反應很快,又非常勤奮,無論幹什麼事情都非常認真,盡心盡力把事情做得很圓滿,讓大家都滿意。他這個師父你說是什麼人?如果不是明心見性的人,不認識他。看準了,就這一句阿彌陀佛教給他,他問題全解決了。
我們今天修行,問題一大堆,永遠不能解決,這怎麼來的?從貪瞋痴慢疑來的。老和尚,從小就沒有貪瞋痴慢疑,或者是有,比別人輕,不嚴重。接受佛法之後,這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念個三年五載,貪瞋痴慢疑全沒有了。那是什麼境界?事一心,阿羅漢的境界。功夫成片,像他那種人,兩年可以得到;五年可以得到事一心不亂;十年,十年他三十歲,我估計三十到四十這個階段,他明心見性,他得到理一心不亂,成佛了,往生實報莊嚴土。這真的不是假的。不到極樂世界去,住在這個世間陪我們,幹什麼?表法,做榜樣給我們看,知道淨土宗有災難。這個災難就是反對會集本,不滿意黃念老的註解,許許多多人出來批評,史無前例。這麼大的災難怎麼辦?阿彌陀佛慈悲,派一個人下來表法,為我們解決這個問題,默默無聞,不說一句話,我做出來給你看。讓我們對於這樁事情堅定信心,決定不動搖了,一直念下去,我們個個都能夠像老和尚一樣的成就。
來佛寺三個人,老和尚的母親,還有他師弟海慶法師,都是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沒有生病,沒有痛苦。我們要學,要學他這個樣子,我們將來往生也自在,也不能生病,不能有痛苦,歡歡喜喜,快快樂樂,告訴你,我走了。你看多瀟灑!統統是表法,我們將來走的時候也是這種表法往生,眾生才會相信。末法,世尊末法九千年,真正成就全靠這個法門,其他的法門都做不到。
學戒律的目的是什麼?有人問我,讓大家知道戒律很重要。我們怎麼持戒?一句阿彌陀佛統攝三聚淨戒,我們是這種持法。戒律的作用,防非止過,我口口聲聲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什麼非?阿彌陀佛有什麼過?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過沒有,非沒有,那不就是圓滿的持戒了嗎?這個法子多高明,多簡單!它不在枝枝葉葉上,像棵大樹,不在枝葉,它在根本上。黃念老在《淨修捷要報恩談》裡頭說得好,也講到這個問題,講得很詳細,講得很透徹。
表佛種不斷。第二,「
以菩提心為佛種。《華手經》曰:譬如無牛
」,沒有牛,那就沒有醍醐。「
若無菩薩發心
」,那就沒有佛種。醍醐是什麼?佛經上常說,醍醐是奶製品,奶製品裡頭的精品。奶是從牛提出來的,經過提煉,酪,酪再經過提煉就是酥,酥再經過提煉就是醍醐。醍醐是什麼?佛經上常常用這個來比喻,用醍醐比喻佛,用酥比喻菩薩,用酪比喻羅漢,它是用這個做比喻。那個牛是根,根源,沒有牛就沒有奶,奶製品的東西全沒有了,醍醐是奶製品裡精品。
早年我在台灣剛出家的時候,道源老和尚在台灣是有名的講經的法師,李老師對他很讚歎,說他講的經是受過專門訓練的,不是隨便說的,祖祖相傳,他懂得這一套規矩。這套規矩,我們在台中學習,李老師傳給我們,有一部小冊子,《內典之研究》,是講經的方法,是教學法。他還有一本講演法,講演術。在台中,他曾經用講演術培養一批學生,年輕學生,講得都不錯,上台講。可是以後,女孩子多,都結婚了,結婚又生小孩,她不來了。他很後悔,費了那麼多精神。所以以後這學講經的,他的條件就更深刻了,要求你要發願一生不結婚,我就教你,你要結婚你不要來學。所以我們內典研究班有兩個女生,真的一生沒結婚,這兩個人都在。這個照片,我們發現我們這有一張,印出來大家都可以看看。果清法師也在裡面,六個男生,他是其中的一個。老師把這些經驗告訴我,我們了解這實際狀況。真正發心,做弘法護法,弘護正法的事業,這功德不可思議,不要看現在,你要看未來就知道了。這些人,發這個心的人,得諸佛護念,得龍天護法保佑、加持你。所以要發菩提心。
下面這幾句說,「
若有牛則有醍醐。如是若有菩薩發心,則佛種不斷
」。菩薩,發菩提心的人就是菩薩,不發菩提心的人不稱菩薩。菩提心是什麼心?《大乘起信論》裡面說三心:第一個,直心;第二個,深心;第三個,大悲心。三心是一體,一個心。直心是菩提心的體,本體,其實就是自性,真心。深心是自受用,有體有用。大悲心是他受用,也就是我們自己生活用什麼心,對待一切眾生用什麼心。對待一切眾生大慈大悲,慈是與樂,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悲是離苦,幫助他離苦,慈是幫助他得樂。換句話說,要幫助眾生脫離輪迴,這離苦;往生極樂世界,得樂。淨宗是大乘,不是小乘,要用真心,不是用你妄心。真心是什麼心?清淨平等。
我早年在美國講菩提心,這個深心很難講。深心,古大德的註解,多半都是用好德好善。好善好德,這個是深心,這自己的心,對自己。我沒有用這個,我就用《
無量壽經
》的經題,清淨平等覺。對自己是什麼?要用清淨心,我要清淨,我要平等,我要覺而不迷。清淨平等是定,覺是智慧,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對自己的心要用這個,對別人的心慈悲。所以我說了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就是圓滿的菩提心。處事待人接物,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自在、隨緣,以後我歸心淨土了,念佛。我用這二十個字,在那個時代,二十多年前,在美國、加拿大,美洲地區,講經教學都是用這二十個字。
對自己不要求名聞利養,一定要求清淨平等覺,比什麼都重要。清淨平等覺是自性的性德,是自性的戒定慧。所以戒定慧不是外來的,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為什麼變成貪瞋痴?貪瞋痴的反面就是戒定慧。貪瞋痴是迷失了自性之後,習性上變的,習性把它變成貪瞋痴。貪瞋痴的反面就是戒定慧。全是自性本有的,一個是迷,一個是悟,覺悟。覺悟了,貪瞋痴就變成戒定慧,迷惑了,自性的戒定慧變成貪瞋痴,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迷了,自性就變成煩惱,煩惱覺悟了,就回歸自性,一點都不稀奇。自性的性德本來具足,惠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無量智慧,具足無量德能。戒定慧是德,它的能力能破煩惱,能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以法性為佛種,佛種不斷。
第三,「
以稱名為佛種
」。妙,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這是佛種。我努力的念,天天念,不間斷的念,你這個佛種殊勝。三種說法,還是最後一種說法最好,統攝前面兩種,前面兩種不包括念佛,念佛包括前面兩種。下面舉「
《寶雲經》曰:譬如種樹,有其種子,離於腐敗,具足生芽因緣
」。這個樹種種子,你種下去,照顧得很好,水分、肥料都能很適當,它就生芽,它就長成小樹,慢慢就長成大樹了,這是種子,所以長成大樹。「
聞佛名號,如得種子,信願持名,即是具足因緣,必得受記作佛,故云持名為佛種
」。這講得好。
我們今天接觸到了淨宗,想想這個十年,我們在十年前就選擇這個法門,到現在,聽了幾堂戒律課就懷疑了,這個十年是什麼功夫,自己就可以想像了,十年白學了。小風小浪一吹就受不了,你怎麼能往生?說一句老實話,你還是搞六道輪迴。真的,為什麼?你沒有出離心,你不怕輪迴苦,你對輪迴還有相當的貪戀,你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一樣都沒有放下,還要跟這六道眾生去爭名奪利。所以你的心不專,你的認識不清楚。十年,雖然聽十年經,一句也沒聽懂。為什麼你不能懂?因為你心上有障礙,你的障礙沒拔掉,以後再十年,還要是這樣懵懵懂懂的,你就完了。人一生幾十年,一彈指就過去了。
出家的同學更糟糕,為什麼?佛門有個諺語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我們吃的是現成的供養,不勞而獲,這碗飯不好吃,要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將來要墮三惡道還債。欠多少人的債,還到哪一年才能還完?麻煩是真大。學了戒,又聽說常住物不敢動,動都是偷盜罪,常住的飯也不敢吃了。我們這裡是公開的,你看每個星期六溫馨晚宴,到我們這來吃飯的,不是佛教徒我們都布施供養,難道你們在家學佛的居士就不能吃了嗎?是不能吃,為什麼?你不能往生,將來還債。什麼人能吃?我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我決定往生極樂世界,那就能吃。我把這個問題給你們解答了。
不戀這個世界,決心求往生的,供佛的飯我都可以吃,佛歡喜,佛來接引我。我現在發心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報了名,就註了冊,極樂世界就有我一分了,我現在拼命念佛,萬緣放下,哪有不去的道理!我們動個念頭求往生,七寶池裡頭就有一朵蓮花,蓮花上有我們的名字。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沒有妄語。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佛來接引就是拿著這朵蓮花。這個蓮花的光、色、大小,就看我們的願,我們的功夫淺深。所以不要胡思亂想,胡思亂想沒好處,這造罪業,我們想都想阿彌陀佛,都想極樂世界。為什麼?我們的蓮花愈來愈大,光色愈來愈好。如果我們學了其他的法門,把淨土放棄了,我們這個蓮花在蓮池裡頭就枯死了。極樂世界有生滅法就是蓮花,除蓮花之外沒有生滅法。蓮花的好壞,統統是我們念佛人的念力、願力,跟念佛的功夫。所以好好培養這個蓮花,蓮花起大作用。
我跟同學們說過,蓮花是阿彌陀佛願力加持的,我們一般人講保佑。蓮花的最大的作用,就是你往生的時候,在蓮花裡頭轉識成智,起這麼大的作用。轉八識成四智,所以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你的身是法性身,是報身,不是我們凡夫的身體,是心現的不是識變,沒有八識五十一心所。所以這個身不需要飲食,你說多方便,不需要睡眠。我們人生兩大苦事,一個是睡眠,一個飲食。極樂世界人沒有飲食,他用什麼生存?這個你要是真正學佛你明白,一點不稀奇,色界天就沒有飲食了。在我們這個世間,沒有脫離六道輪迴,欲界有飲食,色界沒有了,無色界更沒有。所以,我們這個世間高一等的天人,他也沒有睡眠,他也沒有飲食,何況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身是法性身,居住的法性土,法性不生不滅,沒有變化,有變化就有生滅。極樂世界不生不滅,一切人事物都是不生不滅,無量壽,真的是無量壽。
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你對於世尊,對於阿彌陀佛感恩。這個感恩的心,感恩的情,說不出的,也是不可思議,真誠的感恩。佛慈悲愛護我們,幫助我們離苦得樂,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我們的感恩也是無有窮盡。這個是心心相印,感應道交,佛怎麼會不來照顧你?我們起心動念想佛,佛就現前,已經養成習慣了。不要想其他東西,想其他東西都是六道輪迴。只有一個念頭,想阿彌陀佛。菩薩、聲聞、羅漢都不要想,到極樂世界,這些菩薩統統見到,統統歡迎,開歡迎會歡迎我們去。絕對不會說,我一度照顧你,我是觀音菩薩,你都不念我了,那是凡夫心,那不是菩薩心。菩薩都希望我們念阿彌陀佛,包括所有的菩薩,我們沒有念,念阿彌陀佛沒有一個菩薩不歡喜,比念他還歡喜。什麼道理我不說,你應該曉得。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念其他的菩薩、佛的時候,不能生極樂世界,就這麼回事情。生極樂世界才是這些菩薩、佛們的願望,他們的本懷。
我初到香港講經,有個天台宗的朋友,學天台的,他不念阿彌陀佛,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說我們跟本師親,阿彌陀佛距離我們太遠了。我就跟他說,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歡喜;念釋迦牟尼佛,不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看到會流眼淚。為什麼?你把他的意思全解錯了,你把他當作凡人,還有親情。這出家人這麼執著,他的佛堂供釋迦牟尼佛、迦葉、阿難,跟我們供的不一樣。他不能往生,他能證果嗎?至少小乘初果,看樣子不像。那不能證得初果,麻煩大了,來生六道輪迴,能得人身大幸運,很多人失了人身,不能再得人身了,得人身難。這在這個地方可以看到多麼難。
佛種是什麼?阿彌陀佛是佛種當中的佛種,真正的種子,沒有二話可說。從阿彌陀佛生出一切佛法,從阿彌陀佛成就無量諸佛,比前面講菩提心,比前面講六度萬行,殊勝太多了,而且容易修。六度萬行跟發菩提心都不容易,可是這一句佛號包括了菩提心,包括了六度萬行,全包了。戒律裡頭三聚淨戒,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全在這一句佛號當中。你說你多方便!真的掌握了大總持法門,總一切法,持一切義。這樣殊勝的法門沒地方找,是你前生修積的福報,讓你這一生遇到了。要不是過去生中多生多世修積的福報,你遇不到,遇到了也當面錯過。何況現在這個世間,有許許多多的法門在勸你別念佛,你聽了,你接受了,你把這次機會放棄了,空過了。現在你不知道後悔,你死了以後就曉得後悔了,那個時候後悔來不及了。
我們把這句文念下去,聞佛名號,如得種子,信願持名,即是具足因緣。《
彌陀經
》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因緣是其中一個,信願持名,你的因緣具足了,善根是不迷,福德是真幹。什麼人有福?念佛的人最有福,他到極樂世界成佛去了,世間還有什麼福報能跟這個比?世間做上皇上,做上天王,也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所以不能比。信願持名這四個字還得了!這四個字是蕅益大師提出來的,簡單到極處。真信切願,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就具足因緣。必得受記作佛,故云持名為佛種。
「據《會疏》義,以菩提心與稱佛名號為佛種性。足證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正是護佛種性常使不絕也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16。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一六集)【日期】2014/10/9【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1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四十五
頁,倒數第六行,從當中看起:
「
據《會疏》義,以菩提心與稱佛名號為佛種性。足證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正是護佛種性常使不絕也
」。上面都是講佛種性,念老引經據典,他引的有《探玄記》,賢首國師的《
華嚴經
》註解,引《淨影疏》、日本的《會疏》,也引《華手經》、《寶雲經》,證明佛種性的古大德以及經論裡頭說法,這些說法都說得好,都值得做參考。這個地方等於說是做一個小結,根據《會疏》所說的意思,菩提心與稱佛名號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那正是本宗所說的宗旨,宗旨是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念老也肯定這個說法正是經文裡面護佛種性常使不絕的意思。
佛經常用植物來做比喻,像種樹一定要有種子,眾生學佛當然有種子,沒有佛種子你怎麼能成佛?佛種性是什麼?實在講,簡單稱佛性,這個地方講佛的種性,佛種性就是真如自性,一切眾生本有。為什麼佛種性不在?不是不在,是我們迷失了自性,佛種性不能現前。現前的、起作用的是什麼?是我見、我愛、我慢、我痴,這就是起心動念四大煩惱常相隨。它不間斷,前念是染污,後念也染污,染污雖然有輕重不同,都是這四種煩惱混雜在一起,凡夫不知道,把它當作我。頭一個我見,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我這個字的存在,完全是一種誤會。有沒有真我?真我有,涅槃三德裡頭都屬於我,那是真我,那不是假的,法身有我,般若有我,解脫有我。常、樂、我、淨這四德,這是自性裡頭本具的。我是什麼意思?主宰的意思,自己能做得了主,這才能稱我,自在的意思。我們今天執著這個我見,不能做主,他也不得自在,他是煩惱陪伴著他,遇到事情,煩惱做主,他自己不能做主。我們今天要學佛,要遠離妄心,把真心找回來,真心就是佛性、就是佛種性,要好好的保護它,不要讓它再被障礙。這一段主要的意思在此地。《會疏》講的跟本經的宗旨完全相應,是以發菩提心與稱佛名號,就是一向專念,足證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完全相應,正是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
常使不絕
」,念老也引用古大德的開示為我們說明。《嘉祥疏》裡面說,「
欲使如來法種不斷故也
。」如來是諸佛如來,如來的法種永恆不斷,這叫常使不絕。又
《甄解》引用《大智度論》
裡面話說,「
於無佛處,讚歎三寶音。
」沒有佛教的這個處所,讚歎三寶,讓這個地方大眾能聽到佛的名號、能聽到佛的開示,把三寶引進來,這也是常使不絕的意思。
下面說,「
三寶音者,即受持宣說佛法藏也
」,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講經教學。這個裡頭最重要的就是學,講經的目的是教他學佛,一定要懂得依教奉行,把所聽得的、明白的,要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海賢老和尚表演得最好,我們看這個碟片,看《永思集》的這些文字,你細心去體會,那叫真正學佛。就像章嘉大師所說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海賢老和尚完全兌現了,做出來給我們看,我們應當要向他老人家學習。他把一部《
無量壽經
》,佛叫他表法,他表活了,活活潑潑,從早到晚面對一切人事物,那就是活的《
無量壽經
》,經典裡面講的性相、理事、因果統統做出來給我們看。所以這片光碟看一百遍、看一千遍看不厭,愈看愈歡喜,看到你會開悟。所以我們要把它當作《
無量壽經
》來看。《
華嚴經
》末後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在我們這個經,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所表的,等於《
華嚴經
》上的五十三參,做給我們看。什麼叫信願持名,他做得淋漓盡致,我們細心去觀察,愈看愈有味,愈看愈歡喜。
讚歎三寶,底下這一句說清楚了,「
三寶音者,即受持宣說佛法藏
」。講經教學,乃至於我們依照經典、依照祖師大德的開示,完全落實在生活當中、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我們把它活學活用,讓大眾看到了,佛法不是口說的,佛法是身行言教。最重要的是身行,我們把三皈做到,把五戒做到,把十善做到,把律儀做到。再進一步,四弘誓願做到,普賢十願做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做到,彌陀的願就是我的願,我的願跟彌陀的願完全相同,這樣子心同佛心。這是一切眾生都同的,佛種性,哪個沒有?個個都有,只是迷的人迷失了自性,雖有佛種性,它不起作用,有等於沒有。現在我們用本經的綱領,「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我說得比較簡單清楚一點,我是用《
無量壽經
》經題上五個字說明深心。菩提心的體,真誠,就是真心,真心對自己,是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的心,所以經題上有清淨平等覺,這是因;對待別人慈悲,總共合起來,「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十個字。我們起心動念與這十個字相不相應?相應就是發菩提心。念念相應,念念都是菩提心,再加上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是成佛的種子,你這個種子非常堅固真實,念念不捨,行行不離,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今天我們學佛的人,實際狀況是什麼?菩提心是發了,常常忘掉了。這就是說習氣熟透了,無量劫來煩惱薰修,熟透了,發的這個菩提心很生,常常忘掉,偶爾想起來,不能相續,毛病出在這個地方。用什麼方法叫它相續?方法確實有,我們沒好好用它,這個方法就是一向專念,用一向專念把菩提心喚回來,聲聲佛號把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喚回來。如果我們要探究根源,為什麼我們變成這個樣子,跟古人簡直不能比,原因是什麼?那就是我常說的,古人修行有根、有本,我們今天根本沒有了。他的確是從種子發芽,長成的大樹。我們今天用什麼?用插枝,插枝也能夠活,總不如種子長成的踏實。那個種是什麼?淨業三福,是種、是根、是本。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有沒有做到?沒有。心目當中沒有父母、沒有師長,唯我獨尊,今天都是這個心態;不能合作,不能團結,這就是佛門為什麼會衰,社會為什麼會亂,原因在此地。
展開中國歷史,過去幾千年,人們是怎樣存活在這個世間?教育的落實是在家庭,中國自古以來是大家庭。中國的歷史,記載帝王的稱紀;記載這些大臣的,古時候封建,皇帝下面有王、公、侯、伯、子、男,有這麼多等級,那就叫家。你看在《史記》裡面稱為世家。這個家是大家庭,至少五代、六代同堂,六、七代人多了,再分出去。所以一個家庭一般狀況差不多都三百人左右,它是社會行為,不是個人。社會行為,這麼多人住在一起,如果沒有制度、沒有規矩,那就亂了。中國能管理一個家,就能管理一個國,所以齊家就能治國。能治國就能夠平天下,這個平是公平,能夠以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對待這個世界上其他的國家,這樣才能造成整個世界的盛世。地區,一個國家的盛世,這個幅員不大,整個世界就大了,稱之為天下,用平等、和睦,所以平天下。平,平等,和天下。好!和平,和是果,平是因,中國人習慣先把果放在前面。它為什麼那麼和?因為平等就和了,平等對待。日本人,他不叫和平,他叫平和,平等是因,和睦是果,也用得很好。字,意思完全相同,顛倒一個,中日文之間顛倒,這都是中國文化傳播在海外。湯恩比稱為,東亞主流的文化是中國,衛星文化有韓國、有日本、有越南,這同一個體系。周邊這些國家跟中國往來、跟中國相處超過兩千年,真正是兄弟之邦。他們使用的文字,日本跟韓國跟越南,在過去都是用漢字,用文言文,確實是同一個文化。現在他們有自己的文字,但是漢字還是非常重視。
古聖先賢的智慧、理念、方法、效果、經驗,全都是用漢字文言文記載下來,就是今天大家所知道的《四庫全書》,都在這部書裡頭。這麼大的分量,一千五百冊,我們這個講堂的左邊書架全是的,誰能看得完?就像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告訴我的,他舉個比喻,小孩出生就有能力看《四庫全書》,一天看八個小時,活到一百歲還沒看完。中國這部書是人類的瑰寶,是人類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用漢字文言文寫的。你要懂得漢字,懂得文言文,祖宗傳的東西統統在你掌握當中。真的分量太大了,怎麼辦?我們一定會想到擷取裡面的精華,擷取我們現前社會環境所迫切需要的教誨。最早幹這個事情,唐太宗。唐太宗下個命令,讓魏徵,這是他的大臣,召集幾個人成立一個小組,替他辦這樁事情。他所需要的這些智慧、這些經驗,他所需要的,統統抄出來給他看,總共抄了五十萬字,一部書。一部《四庫》變成一部書,唐太宗手不釋卷,囑咐文武大臣統統要讀,唐朝的盛世就這麼來的。他所取的是從三皇五帝到晉代,唐朝以前的晉代,過去兩千年。唐以後也出了不少聖賢君子,他們的著作也都收到《四庫》裡面去了,這些東西不在《
群書治要
》,不在這裡頭。所以《
群書治要
》是《四庫全書》的精華篇,只有上半部,沒有後半部。在今天,我們非常希望國家來做這個事情,也成立一個小組,編《
群書治要
》的續篇,讓中國傳統文化有個完整的精華篇,這價值非常高,用個十年時間不算長。
這個東西對個人來講可以修身,身心健康,自在幸福,這東西可以幫助我們得到;幫助我們家庭和睦,家和萬事興;做企業的,能幫助你企業生長。國內有幾個企業家在做了,胡小林做得很成功,吳念博做得也很成功,南方的謝奕輝,統統用這個方法來管理企業、指導企業,企業接受古聖先賢教誨,健康的成長。再擴大可以治國,可以平天下,平天下就是我們一般講統一全世界。這個統一不是政治、不是軍事、不是經濟貿易,是文化。像中國古代夏商周,夏商周三代一千八百年,是文化統一。不是政治統一,不是軍事統一,文化統一。湯恩比博士認為,我們地球上今天要學夏商周,諸國要統一,統一在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最優秀的,保存得最好的、最完整的就是中國這一支。它的工具好,工具就是漢字文言文,它能超越時空,你學會漢字文言文,三千年以前古人這些典籍你能夠看得懂,不會把意思會錯了,這太難得了。漢字文言文的發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它超越空間、超越時間,超越空間,每一個國家民族都用得上,古時候用得上,現在用得上,未來還是用得上,超過十方三世,世界上獨一無二。
我們希望全世界能有千年盛世出現,千年盛世指導的最高原理原則就是這部書。我希望有年輕的同學們,對這個有認識,而且認識得很深,不是淺顯的,深度的認識,向這個目標努力。傳播傳統文化,這也就是此地「
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也是這個意思。希望這個地球上的居民生生世世幸福快樂,社會沒有動亂,地球沒有災變,能做得到,不是做不到,《
群書治要
》落實就做到了。《大智度論》上說的,教給我們的我們要記住,受持、宣說,受持是幹,身行,我要做到,做到然後才宣揚,才為大家說明。佛法藏裡面也包含《四庫全書》,包含所有的宗教、所有國家民族古聖先賢的文化。
「
眾生由之植善發智
」,植善就是行善,知道種善根,知道修善行,發智就是開悟,智慧現前。「
成德契理
」,成就自己的德行,德是道德。倫常就是道德,倫是倫理。倫理說什麼?人與人的關係,一定要認清。中國古人體會到了,明白了,教人人性本善,這個概念一定要有。有說人性本惡,那是錯誤的。人性本善是真的,習性不善。習性有善、有不善,看你怎麼教。如果用中國傳統文化來教,本性本善,習性也善,所以他能成聖、成賢、成君子。昨天晚上這一會,在南昆士蘭大學的講演,時間太短了,只有一個小時,我準備有一份資料都沒有講,時間太短了。他給我出了個題目,「什麼叫高等教育」。我的回應,高等教育是聖賢教育,教人成聖、成賢、成君子,這才是真正的高等教育。現在學校沒有了,現在學什麼?學科學,學技術,倫理道德完全不懂。五倫,人與人的關係,沒有人教,所以社會會亂。五倫是道,五常是德,五個字,仁義禮智信,就是佛家的五戒。仁,不殺生;義,不偷盜;禮,不邪淫;智,不飲酒;信,不妄語,完全相同,那是德。這是做人的基本條件,懂得人與人的關係,能夠做到這五種德行,這稱之為人。
現在社會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五個字都沒有了,這很可怕。五個字都沒有了,那是什麼樣子?跟孔子同時代的左丘明老先生說得好,《左傳》就是他的著作。傳是註解,註得非常踏實,一點都沒有錯,稱之為傳,永遠可以傳下去,有這個意思。所以以後別人著書立說不敢用傳,用傳就是非常肯定,一個字、一句不可以改動,照這樣傳下去。後人不敢,沒有這個把握,我自己的東西一個字沒錯誤,不敢說,所以用註、用疏、用解,用這些名稱。這個就是說,我這個東西提供你做參考,不對的地方請你給我修改。傳是不可以修改的,我的東西就是正確的,一個字也不可以更動。左丘明他有一句話說:「人棄常則妖興。」人把五常仁義禮智信不要了,拋棄掉,那人變成什麼?人變成妖怪。今天的社會,左丘明這一句話完全對應了。古時候念到這一句,這是提醒我們、警告我們,人統統講求仁義禮智信,只是做了多少不一樣,完全做到,能達到滿分,聖人;能做到百分之八、九十,賢人;能做到一半以上,君子;一半以下,稱為小人。倫常的社會,長治久安,太平盛世。我們展開歷史,看到古時候的盛世,無限的羨慕。我們現在、往後可不可以做到?可以,只要像唐太宗一樣,用《
群書治要
》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地球上的太平盛世就能出現。湯恩比將這個希望完全付託在中國人,只有中國人能夠帶給這個地球太平盛世,多難得!這個人一生活得多有意義、多麼充實,他這一生沒有白來。
古人有一句諺語說:「三人同心,其利斷金。」這舉了個比喻,它的鋒利可以能夠切斷鋼鐵、金屬,它有這麼大的能量。我們在歷史上看到三國時代,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同心,他就建立幾十年的政權。學佛,覺悟了,這種雖然有成就,隨著時代消失了,只留下來傳說而已。我們今天讀聖賢書、學佛法明白了,真正的成就、永恆的成就是文化。唐太宗做的精華篇是永恆的成就,比大唐盛世高明太多了,大唐盛世沒有了,三百年就完了,他這一個善行千年萬世永遠不會滅掉的,你看這個多有意義。我沒有機會見到習主席,我要有機會見到他,我一定會告訴他,在他一任上做出千年萬世輝煌的大業,就是《
群書治要
》續篇,從隋唐以下到清朝晚年。清朝晚年還有曾國藩這樣的人,不能稱聖,那是大賢,他的著作不少,好東西很多,距離現在人近。這個功勞比建立一個國家、統一全世界高得多!這才叫千秋萬世永恆不會磨滅的功德。什麼最重要?教育最重要。要重視教育,重視聖賢教育,把聖賢教育落實在家庭、落實在學校、落實在社會、落實在宗教,這個社會所有一切衝突全化解了,要教。
佛教最偉大的事業是什麼?義務教學。方東美先生早年教我,兩百年前,中國城市、鄉村,大大小小的寺院庵堂,沒有不講經的,沒有不教學的。寺院裡面的法會就是講經教學,什麼時候最興旺?每年就是冬天,因為中國是農業社會,秋收之後就休息了,到春天再幹,所以這一季寺廟就很熱鬧,喜歡讀書的人都到寺廟去,請法師講經。所以叫討經單,住在寺廟,吃、活動都在寺廟,帶一點供養去,學徒們帶米、帶糧食。每一年有三個月,這時人最多,平常有人,人少。讀書到哪裡讀書?到寺廟讀書。寺廟裡頭的出家人不但對佛法通,對儒、對道都通,所以他們都是好老師,你跟他們學習,不需要付學費,他們都是義務教學。中國太平盛世是從這裡萌芽,從這個地方生長。
最近兩百年,出家人不講經,不學經教,建寺廟,叫塔廟堅固,多聞堅固沒有了。最近這一百年是最後一個,五種堅固最末後的鬥諍堅固。我們學佛難了,好老師沒有,修學環境沒有,學校沒有,典籍沒有,找不到了,怎麼辦?非常痛苦。這一生真正想學經教,要過流浪的生活,居無定所,好在現在印刷術發達,典籍得來不難。印光大師特別提出來,讓我們精神振作起來,真正發心學習住小廟,人數不要超過二十個人。為什麼?開銷小。現在末法護法的人不多,寺廟大,人多,開銷大,大多數人不是真學,真正學的人三五個、十幾個就不少了。像古時候的書院,真正志同道合在一起學習經教,不要超過二十人,封閉式的,與外界隔絕,一心在經教上,十年、二十年會有成就。學三十年之後,再去為人講經教學,會有人來請你。現在方便,現在自己小道場講,可以錄像,可以製成光碟,光碟可以傳播。你講得很好,人家聽了生歡喜心,很羨慕,他就會來請你去教化一方。你到那裡教化也如法炮製,建一個小道場,人數別超過二十人,印光大師教我們是決定正確。
人不能不學,不學就胡思亂想,就造成社會的動亂。人要天天在學習,他是清醒的,他的心是平靜的、是清淨平等的,他不會作亂,縱然受到挫折他也能忍,若無其事,平平靜靜的度過這個苦難的時代。不斷的講學,造成影響,會影響別人。人好善好德,好善好德的人愈多,慢慢的那就是下一個世紀太平盛世的種子。我們在孕育,三十年、五十年之後,好善好德的人愈來愈多,那就愈來愈需要好老師來教導。好老師不是短時期造成的,總得二、三十年,他一門專攻,苦讀,得三昧、開悟,那是真正的好老師。一個老師傳二、三個人就很難得了。達摩祖師到中國,第六代才出現一個惠能,緣成熟了,禪宗興旺起來了,前面五代都是單傳,緣不成熟。佛種不能斷絕,要延續下去,環境不許可,緣不成熟,就薰成種子,我們就變成佛種,一個傳一個、傳二個、傳三個,足矣。什麼時候能起作用?下一代,再下一代,不是我們這一代,希望五十年之後、一百年之後。
如果說是高科技不會被毀滅,傳媒,真正有好的國家領導人他覺悟了,利用這個工具來教化眾生,教化全國的國民,教化全世界的人民,他只要有十個、八個好老師,讓這些人天天用網路、用衛星電視來教學,效果很快。那我們就有理由相信,頂多十年,天下太平了,太平盛世出現了。因為媒體傳播,對於社會世道人心的影響太大了。今天它播什麼東西?都是殺盜淫妄,把社會搞亂了。他要能改變政策,把這些負面的信息完全封閉、拋棄它,來播演倫常道德,來播演聖賢教育,我相信一年就能收到效果,你就看到人心變了、社會變了,災難沒有了,五年、十年太平盛世出現了。這需要國家領導人認識,有這個認知,有這個魄力,把它改變過來。邀集傳媒的這些負責人,告訴他業因果報,你播的是負面的,擾亂了社會,將來的果報在地獄;你能夠反過來,播演聖賢教誨、倫理道德、因果報應的真相,人都回頭了。這個功德不得了,那是種大福報,來生的善果善報不可思議。不能作惡,一定要行善。積功累德,沒有比媒體來得那麼快速,造惡也快,行善也快,果報也快。
所以我們讀到這個經文,感受很深,我們有佛種性,人人都有,一切眾生都有,如何能叫它常使不絕?這就要受持甚深法藏,要接受正面的教育,祖宗的教育,聖賢的教育,宗教的教育,能救世。我年歲大了,八十八了,該走了,我每天拜佛、念佛、繞佛就是一個念頭,求生淨土。我能夠看到的,我盡量說給大家聽,希望大家記住,你們年輕,你們還有很長的時間,要認真努力,積大功德,成就未來的大福報,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究竟苦、得究竟樂。下面三寶音,就是受持宣說佛法藏,「
眾生由之植善發智,成德契理,故三寶種子,傳傳相繼,常使不絕
。」以上這三種說法,念老希望我們統統都認真的參考學習。
下面這一科,「
悲演濟度
」。濟是救濟,度是度化眾生,就是教化眾生,從大悲心發出來。眾生太苦了,今天生在這個世界,遭遇是空前的劫難,歷史上過去沒有,我們遇到了。菩薩有慈悲心,悲,救苦;慈,與樂。演,演是表演,也包括講演,有表演、講演,表演是以身作則,海賢老和尚一生表演,我這一生是演說,都是為了一樁事情,救度一切苦難眾生。緣很重要,外緣就是護法,沒有人護持,你遇不到機會。機會與自己修持有關係,自己的福德與眾生的福德因緣有關係,這很複雜,不是簡單的。佛菩薩非常慈悲,冥冥當中他在安排,他在為我們鋪路,我們永遠感恩佛菩薩,還要感恩祖宗。
我這一生深深感觸到,都是佛菩薩安排的、祖宗安排的。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只要我們真正發心,不為自己,為苦難眾生,為正法久住,就會得到祖宗保佑、三寶加持,一生都是佛菩薩來安排。老師給我說的話我相信,他不會騙我。章嘉大師大我三十九歲,祖父輩,我跟他那一年他老人家六十五歲,六十八歲走的,我跟他三年,他晚年最後的三年。我學佛的基礎,他老人家給我奠定的,教我的我都能夠遵守。基本的概念,看破、放下。特別訓練,那是接受佛法一定要真誠,要心地清淨,要用恭敬心。心浮氣躁,他不說話。我們年輕,沒有那麼好的修養,一般講起來還算可以,跟一般世間同年齡的人比,我們比較上清淨;跟古人比,不及格,比不上。老人還是很慈悲的來教。我們提出問題向老人請教,心情沒有平定下來的時候,他不說話。所以心要清淨,要定下來,把妄想、雜念暫時放下,什麼都不要想,他才會給你講解。正在講的當中,我們有時候興奮、高興了,浮躁的氣又出現,他非常有趣,他就又不講了,眼睛看著你,不說話,面孔現得非常慈悲。我們自自然然就覺悟到了,有妄念起來,趕緊把妄念放下,老人又講了。所以這個教學不容易,學生很難,幾個人把念頭收拾得乾乾淨淨,去接受他教誨?還有妄念,他不說話,他也不責備你,只是看著你。所以自己要覺悟,自己要真正放下,自己要想到自己所發的本願。
下面這一段「
悲演濟度
」,我們看經文:
【興大悲。】
一定是它在前面,沒有大悲就沒有動力,諸佛菩薩教化眾生不怕辛苦就是悲心。
【愍有情。】
憐憫眾生。下面是講方法:
【演慈辯。授法眼。】
『演慈辯』是手段,要為他表演,要為他演說,要解答他的疑惑。把『法眼』傳授給他,「法眼」是智慧,讓他有智慧去觀察、去學習。
【杜惡趣。開善門。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
視若自己,非常重要,這是什麼?邊見破掉了。眾生都有邊見,邊見是二邊對立。邊見化解就和諧,知道天地萬物跟我是一體,這是事實真相。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興大悲
」這一句,從此句直至「
皆度彼岸
」,這十句,「
表諸大士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之德行
」。這是總說十句,文字並不多,為我們顯示佛菩薩的大慈大悲,這是屬於性德,從修德開發性德,性德自然流露。念老還是一句一句為我們解釋,『
興大悲,愍有情
』,「
愍者,哀念也。菩薩悲憫眾生
」,悲是悲傷,憫是可憐。這一切眾生迷惑顛倒,還自以為是,墮落在六道,造作種種不善業,來生果報全是三途。佛菩薩看得很清楚,怎麼辦?用什麼方法幫助他離開六道輪迴。出苦是離開六道輪迴,沒有離開六道輪迴,沒有出苦。你把他度到來生人天福報,福報享盡了怎麼辦?又墮落了。決定是墮落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暫。為什麼?你想想自己就明白了。我們起心動念,從早到晚是惡念多,還是善念多?為眾生的念多,還是為自己的念多?你仔細想,這是什麼?這是因,因能感果。我們替自己想的太多,為眾生想的太少;對世法想的太多,對佛法想的太少。所以不管怎麼修,第一個反映出來的是三惡道,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知。如果我們知道,警覺性就提出來了。警覺什麼?我死了以後入三途、入地獄,怎麼辦?這才是事實真相。你要怕地獄苦,現在有一個方法,拼命念佛,分秒必爭,為什麼?我要脫離地獄苦。往生到極樂世界,真正脫離地獄。所以往生的人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極樂世界沒有苦,得究竟樂。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唯獨這一門我們可以做到,為什麼?帶業往生。
大家學了戒律,戒律裡又告訴你,你在這一生取得最低的果位,須陀洹(小乘初果)、大乘最低的初信位菩薩,經典上告訴我們要斷五種見惑,你能不能斷掉?第一個身見,第二個邊見,第三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種,統統斷掉,你才能證得須陀洹果。你試試看,你這一生能不能證得?證得,非常明顯的兩個現象會出生,就是本能,神通是本能,人人都有的,只是煩惱蓋住了。換句話說,這五種見惑斷掉,煩惱就輕,我們六通裡頭第一個天眼通、第二個天耳通就現前。所以初果得二種神通,這不是假的。證得二果就又增加兩種神通,宿命通、他心通。宿命通是什麼?知道過去生生世世自己的事情,大概能知道十幾世、二十幾世、三十幾世,二果。他心通是什麼?別人起心動念你知道。證得三果又得一種神通,神足通。神足通是變化,你能夠分身,你能夠變化,你到哪裡去不要坐飛機,你想到哪裡,身體就到了,就有這個能力,叫神足。確實一切法從心想生,三果阿那含在這個地方想到美國,念頭這一動,這個地方身不見了,美國那裡出現了。四果阿羅漢,阿羅漢得漏盡通。漏盡是什麼?就是見思煩惱斷盡,超越六道輪迴。六道輪迴不見了,好像作夢醒過來,醒過來看到什麼?醒過來看到的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看到這個境界,他就生活在那裡頭。還要慢慢向上提升,時間之長我們無法想像,這諸位要知道,不是假的。
一生成就的法門就是信願持名。信要真信,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這就難。我們憑什麼能信?完全憑的是經教。我學經教六十三年,講經教學五十六年沒中斷,從經教裡面肯定、認識了,這個法門無比殊勝奇特。歷代古今中外多少人修這個法門都往生,看到《往生傳》,看到《淨土聖賢錄》,看到我們眼前修這個法門大成就者,像來佛寺這三個大德(包括海賢老和尚的老母親),都是一生就一句佛號,其他的什麼也不會,往生多自在,知道什麼時候走,一分一秒都不差。走之前沒有絲毫徵狀,一切都正常,說走就走了。海賢的老母親,他好像是八、九年之後想到給母親改葬,墓穴打開,棺材打開,人不見了,棺材裡頭只有幾顆釘棺材的釘子,人沒有了。到現在沒人知道,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海慶、海賢都走得自在,不要人助念,他很清楚,佛跟他約定的,決定沒有妄語,跟他講什麼時候來接他,幾點幾分幾秒,就是一秒鐘都不差,到時候佛現前,跟佛走了。我們面對經典,就是面對諸佛菩薩大善知識慈悲開示,如同這些人在我們面前,我們只有真誠恭敬才產生感應,你才能聽到弦外之音,你才能在字裡行間看到門道,從哪裡入門,要選擇哪一條道路,你自然都會了。
所以菩薩悲憫眾生,「
普令出苦
」。跟我有親密關係的,父母、兄弟姐妹、同學、朋友,我們要幫助他,要悲憫他;還有,也是有緣人,冤親債主,毀謗我的,障礙我的,陷害我的,他也是可憐眾生,不幫助他到極樂世界,肯定他在地獄。想到親人也想到冤親債主,平等普令出苦,這是菩薩。如果說我喜歡的我度他去,我不喜歡、討厭他的隨他,他入地獄與我不相干,那就不是菩薩。不是菩薩怎麼樣?底下有一句,「
二乘凡夫愛見之悲
」,這是六道的眾生,情執沒有斷。真正放下情執,慈悲是平等的,他殺害我,他滅我這一族,我還是要幫助他,為什麼?我知道,他不知道,我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一個自性變現出來的。能大師末後這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可不能忘記。諸佛菩薩怨親平等,都是有緣人,佛不度無緣人,親要得度,怨也要度,決定沒有偏心,這是佛菩薩的大慈大悲,令人尊敬,凡夫做不到。佛菩薩天天在幹,分分秒秒從來沒有中斷過,對象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十界六道的眾生。過去生中跟我們有緣,無論是善緣是惡緣,再遇到了,統統要度,普令出苦。決定不是二乘(二乘是聲聞、緣覺)的慈悲,實際上他們慈悲心沒發出來,他真是喜歡的,喜歡的他就度他,不喜歡他的,他就不理會。菩薩的大悲不如是,跟他們不一樣。
「
又《會疏》曰:拔苦為悲
」。看到眾生苦,現在這個世界眾生多苦,用什麼能度?用倫理、用道德、用因果、用神聖的教誨可以拔他們的苦,除這個之外沒有辦法做到。怎麼做法?就落實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神聖的教育,這是手段。領導一個國家,領導全世界,教育辦好了,問題全部解決了。每個宗教都好,都讚歎,沒有差別。這個高、那個下,不是教有高下,是人的根性有高下、善根福德不相等,你適應哪一個法門,你就去學哪個法門,沒有關係。我們佛門很多這個例子,學教的、學禪的、學密的、學戒律的,到最後怎麼樣?最後都修淨土,都把那裡放棄了,修淨土。為什麼?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真正相信淨土我們一生有把握成就,別的很長很長時間,所以他放棄了。每個宗教都如是,世出世間學術沒有例外的,心正,法法皆正;心圓,法法皆圓,真的無有高下。為適應各種不同根性,佛才用這麼多法門來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要隨順他,不能隨順我。隨順我,不個個都成就了嗎?他不能接受,要隨順他,要讓他歡喜、讓他接受。這樁事情不能勉強,主持教化的這個人關係太大。
我移民到香港,第一次跟鳳凰董事長劉長樂先生見面,他的辦公室擺滿彌勒佛,大大小小有四、五十尊彌勒菩薩。我就告訴他,今天拯救這個世界跟摧毀這個世界有兩個人,他說哪兩個?我說第一個國家領導人,第二個就是幹你這行的人。這個權掌握在你手上,你的電視如果播正面的、播倫理道德,你救了天下人;你要是播色情、殺盜淫妄,你就毀滅了這個世界。今天這個權操縱在你們手上,你是發心救世界?還是發心毀滅世界?以後我們也常見面,也是好朋友。他為的什麼?廣告。廣告商人他要搞殺盜淫妄,好像這樣才能吸引觀眾、討好觀眾。觀眾是不是喜歡這些?不見得。我們華藏衛星電視台,陳彩瓊居士她搞的,裡面內容專門播放我講經的光碟。電視台的成本高,我們不敢想像。二00三年元旦,她這個電視台開播,開播前一個星期才告訴我。我說好,我看妳,看妳能不能活一個星期,這麼大的開銷,妳能做得下去嗎?一個星期過去了。我說我看半個月,我看一個月、看三個月、看半年,居然到現在沒有倒閉,還欣欣向榮。錢從哪裡來?播放講經之後,螢幕上打上一個銀行存款的戶頭號碼,就有人寄錢給她,雖然不多,但是人多,全世界各地的人都有,她夠開銷。我跟劉長樂講,我這個電視台沒有去拉廣告,也沒有找人來贊助,就用這個方法就能自給自足,到現在沒中斷。由此可知,歡喜正面的人不少,為什麼不播倫理道德,不做救眾生的事業?這值得大家做參考,也值得我們深深去思惟。救苦救難是大德,不往生,肯定也生天道,天人的福報大。
《會疏》裡頭講,「
拔苦為悲,乃至悲是真實平等之悲,故謂大悲。
」真實平等,平等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只要看到受苦的人就要伸出援手去幫助他。今天我們用的手段是用衛星電視、是用網路,我們用了十幾年。二00三年元旦開始,今年是二0一四年,十二年,這十二年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在這十二年當中我們看到一個現實,希望後人認真去思考。這個現實是什麼?我這個人認識的人太多了,我不認識他,他們認識我。這個為什麼要提出來?這不是好事。應該怎麼樣?我要是在那個時候我就了解這個狀況的話,我講經,諸位看文字,不看我的人;我們錄像的時候就是有字幕、經文你看到,你聽到我的聲音,你不認識我。我走到哪裡去,沒有人跟著我,自在。這認識之後很麻煩,大陸我不敢去,為什麼?人太多了。
早年在杭州西湖,早晨到公園裡面去散步,還沒有走多遠,回頭一看,好幾百人跟在後頭,這不是好事。住旅館,在北京,旅館裡頭的大廳,人擠滿了,總幾百人,來看我的,早晨一早就來了,晚上十二點鐘還沒離開,給酒店帶來很多困擾。那些人都是好意,我們感到很痛苦。所以這個經驗告訴大家,以後利用電視、利用網路,不要有自己的像,不要有人像,有文字、有聲音最好。我不開口說話,他不知道是我;有聲音,他聽熟了,開口說話,這是某人。早年有這個情形,我們大意了,沒有想到後果很麻煩,這些都是教訓。文字、有聲書,好,不要人面孔,這就更容易做。
後面還有一句,「
又《涅槃經十一》曰:三世諸世尊,大悲為根本。
」密部(密宗)《大日經》第一卷:「
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
本」。「
故諸大士咸發同體大悲之心。
」這裡頭同體兩個字比什麼都重要,人真正看到同體,邊見沒有了,五種見惑裡頭邊見破掉了。邊見是二邊,是對立。自他就對立,同體自他對立的概念沒有了,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一切眾生有苦就是我有苦,一切眾生得樂就是我得樂。所以幫助眾生就是幫助自己,關心眾生就是關心自己,這個概念比什麼都重要。所以人不能沒有慈悲心。
菩薩慈悲擺在第一,慈悲是愛心,同體的愛心,同體的悲心,見到人就想幫助。那要看緣,他不接受,那一點辦法都沒有。老師願不願意成就學生?願意,找不到學生。這種情形我非常熟悉。早年每一次出國,回來之後一定去看老師,第一樁大事,向老師匯報。我求很多次,求老師多培養幾個學生,我們有同學、有幫手,在外面弘法方便。老師聽了歡喜,遍數講多了,最後一次告訴我:不是我不教,你替我找學生。這一句話之後,我這個話再不敢講了,為什麼?我找不到那學生,我到哪裡去找?找一個真正聽話、老實、真幹、真誠、清淨、恭敬,這學生找不到。我才曉得古人所說的話,學生找好老師,可遇不可求。老師找個學生,比學生找個老師更困難,他到哪裡找?緣分,有緣遇到了,遇到之後就不會放鬆,認真教你,有生之年念念照顧你。老師的恩德超過父母,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是一世的,佛菩薩對我們的恩德生生世世,無論我們到哪一道,他都知道,他追逐不捨。所以真正發心,得到佛菩薩加持,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這些大士,諸大士,就字面上來說,前面所說的十六正士,廣義的說,代表所有在家菩薩。這十六個等覺菩薩,他們的地位跟文殊、普賢、觀音、勢至是平等的,在家成就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17。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一七集)【日期】2014/10/12【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1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四十六
頁第一行,科題,「
悲演濟度
」。請看經文:
【興大悲。愍有情。演慈辯。授法眼。杜惡趣。開善門。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經文從護佛種性,護佛種性如何落實?這一段經文就落實了,落實在以真誠、慈悲普度眾生。『
興大悲
』,從這句一直到『
拯濟負荷,皆度彼岸
』,一共有十句,「
表諸大士
」,諸大士就本經來說,是指與會的十六正士。十六是表法的,不是數字,代表圓滿。密宗用十六、二十一代表圓滿,顯教裡面,以七,《
彌陀經
》上用七,《
華嚴經
》上用十,都是代表大圓滿的意思。所以這十六位在家等覺菩薩,他們代表世出世間法身菩薩,在家也能證得法身菩薩,跟出家的菩薩沒有兩樣。
運用「
同體大悲
」,同體兩個字比什麼都重要,明心見性了,才真正認識了、明白了,我們講認知,認是認識,知是明瞭,明瞭什麼?明瞭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叫同體。《
華嚴經
》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就是一體,這一體是自性。惠能大師講得明白、簡單,很容易了解,自性是什麼?什麼樣子?他說了五句。「本自清淨」,這自性的樣子,換句話說它從來沒有被染污過。自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中國古人所說的本性本善,被寫在《三字經》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這個概念,是在佛法沒有傳到中國來之前,我們的老祖宗就說過了,就提出本性本善。善就是它永遠不會被染污,它永遠不會動搖。所以惠能大師說,「本自清淨」,沒有染污。「本不生滅」,它不生不滅。
「本自具足」,這句話裡面內容包含無量無邊,把它歸納為三條,第一個智慧。《
華嚴經
》上世尊說過,「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就歸納這三大類,用這句經文來解釋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第三句本自具足。具足什麼?跟佛一樣的智慧,佛的智慧不是修來的,是自性本具的,一切眾生自性是相同的,自性是一體。同體大悲,大悲是德,第一個是同體的智慧,第二個是同體的慈悲,這是德,第三個是同體的相好。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我們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你明心見性,你就能證得。美好到什麼程度?那是你無法想像,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見到了,你就接觸到,你就享受到。所以千萬不要被人天這小果報迷惑了,你把自性裡頭的真善美慧忘掉了。什麼人能證?放下六道十法界的人就能證。對於六道十法界有留戀的人,他沒有辦法證得,他出不去,凡夫出不了輪迴,聲聞、緣覺、菩薩出不了十法界。原因是什麼?不肯放下。他為什麼不肯放下?他對於諸法實相沒搞清楚。學了佛,做了佛的弟子,能不能放下?不一定。佛弟子當中有三根之不同,上上根人聽佛說法明白了,事實真相搞清楚了,徹底放下,他不但出六道,他還出十法界,他往生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極樂世界,這才能證得圓滿。
第四句惠能大師說的「本無動搖」,那是講自性,自性本定,沒有動搖。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看得清楚、聽得清楚,見聞覺知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他不起心不動念,法身菩薩,超越十法界了。他還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三乘菩薩,天台別教的十住、十行、十迴向。他依舊在十法界,沒有出離,所以他有分別,他沒執著。包括三乘,也就是聲聞、緣覺、權教菩薩,包括這三大類。六道輪迴裡面,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一樣也沒放下,六道眾生。
學佛,學佛有什麼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明白之後,明白叫看破,這章嘉大師說的,看破,你還是沒有放下,明白了也離不開六道輪迴。現在明白了,死了以後一投胎,忘得乾乾淨淨,你說多可憐!如果遇到佛法,再繼續學。所以,學貴放下,放下得真實利益。為什麼放下?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現在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現象、心理現象(念頭)、自然現象統統都是在意念高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根本它就不存在。這個頻率多快?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把它換算,一秒鐘有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一秒鐘。這種現象就在我們眼前,從來沒有離開過,是這樣的高速度的生滅法,前念滅後念生。但是要曉得,前一念跟後一念不是相同的,不一樣,從來沒有兩個境界是完全相同的,在這麼高速度的生滅法。無始劫以來到今天,如果不能出離,將來還有無量劫,這裡頭找不到兩個生滅現象是相同的,沒有相同的。所以這個現象,佛經上有說相似相續,相續是前跟後是完全相同,這叫相續,前跟後它不相同,是相似相續。
《般若經》上講得清楚,講的遍數很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尊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既然是虛妄,怎麼可以放在心上?這個放在心上,就是阿賴耶識落謝種子,六道輪迴就是阿賴耶種子起現行。這個事情只有佛法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了。明白之後怎麼辦?明白之後就要放下,這一放下就圓滿了,真得受用,就契入佛的境界。佛跟三乘不一樣,三乘人明白了,沒放下,這就是習氣,貪戀,捨不得放下。真正放下,出離了,出離六道輪迴,出離十法界,往生到諸佛淨土。不念佛、不求往生極樂世界的,他們到華藏世界,《
華嚴經
》上所說的,華藏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
實報莊嚴土都差不多,都是一真法界。那為什麼一切諸佛特別讚歎彌陀的實報土?彌陀實報土跟諸佛實報土有什麼不同?那是彌陀實報土裡頭有四十八願攝受眾生,這一切諸佛裡頭沒有。一切諸佛裡頭有的,就是諸佛如來『興大悲,愍有情,演慈辯,授法眼』,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的對待我們這些眾生,勸我們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釋迦牟尼佛在此地保送我們到極樂世界,這本《
無量壽經
》就是保證書,保送我們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接引我們。所以,諸佛如來讚歎彌陀「佛中之王,光中極尊」,這個光是常寂光,是自性本具的光明,真正不可思議,可貴到極處,我們有幸遇到。還不能相信的,他有懷疑,我們能理解,我們過去也是這樣的,這個懷疑很難斷。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不懷疑了,死心塌地,這一句佛號求生淨土。像海賢老和尚,這是在佛法裡講上上根人,為什麼?他一接觸他就不懷疑。他了不了解事實真相?他不了解,沒讀過書,老和尚教他一句他就相信,不懷疑,真幹。真信,真願往生,真念佛,這上上根人。知識分子不行,知識分子是中上根人。
所以如來大教,確確實實唯上上根人、下愚之人,這兩種人最容易成就。下愚怎麼樣?下愚他沒有懷疑,他就相信。他知不知道事實真相?不知道,他相信老師的話,老師不欺騙他。我們很難,比這兩種比不上,比上當然比不上,比下也比不上,下能不懷疑,我們懷疑。老師把這個法門介紹給我,我們要在這個法門裡頭兜圈子,兜了三十年才相信。人家三十年早已經達到理一心不亂,明心見性了,我們這三十年兜圈子,原地踏步。很幸運,現在完全相信了,這一步踏出去了;如果不是完全相信,你這一步沒踏出去,這一步沒踏出去,還在原地。真踏出去是什麼現象?確實對於這個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放在心上,這就踏出了。心上只有一句阿彌陀佛,跟海賢老和尚一樣,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為什麼?這一句阿彌陀佛統攝一切法,一切法是枝葉,阿彌陀佛是根本,我找到根本,枝葉全放下了,真得受用。這個層次不容易得到,能得到這個層次,你心裡就有把握,我決定往生,決定沒有懷疑,跟阿彌陀佛就起感應道交,真正不可思議的境界。
能大師後頭還有一句,最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一句就對了,整個宇宙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所以是一體。一體,問題就解決了,一體,看到眾生在六道、在十法界能不幫助他嗎?不可能。而且這是以至誠心,至誠心裡面生出來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以這個十句,「表諸大士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之德行」。
「
興大悲
」,興是興起,大悲心是自性裡頭本具的,看到眾生受苦,慈悲心自然生起來。「
愍者,哀念也。菩薩悲憫眾生,普令出苦,非二乘凡夫愛見之悲,故云大悲
」。凡夫有沒有悲心?有,有慈悲,不能叫大慈大悲。為什麼?他有侷限,他有情執,他喜歡的人對他有慈悲心,他不喜歡的人,受再苦他不聞不問,調頭走了,這是凡夫的慈悲心。所以不是小乘,二乘就是聲聞緣覺,阿羅漢、辟支佛,阿羅漢、辟支佛跟六道凡夫還有愛見,沒有看到眾生跟我是一體,沒看到。這些法身菩薩、等覺菩薩他們看清楚看明白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迷惑的眾生多,無量無邊、無盡無數,不覺悟的時候不知道,覺悟之後,哪能不幫助的道理!盡形壽放下萬緣,為這些苦難眾生服務,服務的目的是什麼?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要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究竟苦是六道輪迴,不能夠離開六道輪迴,是暫時幫他離苦得樂,不是永恆的,他脫離六道輪迴,永遠離苦了;往生極樂世界,永遠得樂,離苦得樂究竟圓滿,這是真正慈悲,大慈大悲。
用什麼方法?方法裡頭還有理論的依據,憑什麼道理?我們講教學的理念。教學的理念是真正知道苦從哪裡來的,從迷來的,迷失了自性,煩惱就現前。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煩惱無量無邊,佛把它歸成這三大類。佛就憑著這個道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用破迷開悟;破迷,苦就沒有了,開悟,樂就來了,就這麼個道理。用什麼手段?教育。教育裡頭著重身行、言教,自己真幹,自己不幹別人不相信,自己真放下,別人相信了;教別人放下,自己沒有放下,別人不相信,說你在欺騙他。財色名利徹底放下,七情五欲徹底放下,為什麼?那是煩惱、那是習氣,我們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就受這個東西的害,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一生當中非常幸運遇到佛法,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如果不肯放下,那什麼原因?還是沒有徹底搞清楚。這得接受教育,要接受佛陀的教育,宗教教育裡頭有。真正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在大乘經典裡面,這部經是大乘經,這部經真正搞通、搞明白了,夠用。為什麼?它幫助你建立了信心、願心,你一句佛號念到底,你成就了。
所以,手段是教學,一切法不離教學,人是教得好的,我們做過實驗,人性確實本善,不是假的。在教學成果當中我們看到了,人的良心喚醒了,不願意再做不善的事業。潮州的謝總居然有能量在七天之內把人喚醒,我佩服,我們過去在湯池做實驗是三個月,把這個小鎮的人心喚醒了,他只要七天,超過我太多了,我要向他學習。他用的方法非常善巧,值得我們學習,這種教學真正是累積無量無邊的功德,在七天當中。能幫助一個人回頭,功德就不可思議,七天能夠幫助一百多人回頭,這還得了!他要不求往生極樂世界,來生的果報不在人間,人間沒有這麼大的福報。他到哪裡去了?到天上做天王去了,欲界六層天是他將來的住處,色界十八層天、無色界四層天,二十八層天。他造的是這個業因,果報真正不可思議,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幫助他的人、擁護他的人、讚歎他的人、成就他的人,都是天王的大臣,都是天上眾神。
這種果報,情執沒有放下乾淨,真正放下乾淨了,他決定不享人天果報。人天果報再殊勝,也比不上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一了一切都了,再沒有後遺症了。天上壽命長,還是有盡頭,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八萬大劫有到頭的一天,到了怎麼辦?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到了又往下墜落,他爬得最高,上面沒有了,他掉下來就跌到地面,就下來了。六道眾生多可憐,上上下下,爬到最高掉下來,再慢慢又爬到最高又掉下來,這六道眾生。所以佛陀的教誨非常重要,佛的教學從真心流露的,真誠、慈悲流露出來的,我們要真誠、恭敬才能接受。我們對這個經教有絲毫懷疑就完了,對你這一生往生產生重大的障礙。誰障礙你?自己障礙自己,不是別人。參透了,無有一法不是自作自受,你不會怨天尤人,都是自己糊塗、自己迷惑,自己沒有把經教的真實義聽懂,在那裡猜測,問題就出來了。這樣的人多,很多很多,幾個人一聽就真信了?絕大多的人,心都是不定的,不定他修學就亂了,聽一個法門還不錯,聽兩個法門他就懷疑了,聽三個法門他就迷惑了。愈多愈麻煩,樣樣都想學不學亂了,心亂了,方法也亂了。這就是說不知道佛到底是教什麼,他都學,他沒有目標。
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修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修學的目標。一門容易得清淨,容易得平等,容易開悟,兩門就不行。一個房間,你想從兩個門進去,進不去,三個門更沒有指望,十個門、二十個門,你就別想進去了,永遠在門口打轉。這就壞了,這不知道一多的關係,《
華嚴經
》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多是什麼?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八萬四千法門,這個道理要懂。你只要進去了,從一個門進去,八萬四千法門全得到了。為什麼?每個門都是進出這個殿堂,每個門都是的,隨便從哪個門,一門就進來了,你全得到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所以貴專,你看海賢老和尚說,「天下無難事,就怕心不專」。專,專就是一,他老人家一生就一句佛號,經都沒有,他不認識字,沒有聽過一堂經,沒有念過一部經。一句佛號,進去了,八萬四千法門得到了,無論哪個法門你向他請教,他都能給你解答,跟六祖一樣,跟釋迦牟尼佛一樣。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哪部經是他跟人學來的?一部都沒有。他為什麼能講那麼多?自性流出來的。自性流出來的,就是一切諸佛如來自性裡頭圓滿法輪,一切經,見性,這一切經就明白了,就興起了。所以,一門即是一切門,一個法門就是一切法門,一門就是無量門,一門就是八萬四千門,要明白這個道理。不管從哪個門入,得到的結果圓滿相同,不增不減。幾個人能明白這個道理?
我們學了佛,學佛終極的目的是在哪裡?記住,佛的目的幫助我們離苦得樂,我們要跟佛配合。佛要我們離我們真離,就是放下,真放下,不再貪名、不再貪利、不再貪財、不再貪色。七情五欲都是煩惱,都是枷鎖,現在總算搞清楚搞明白了,一筆勾銷,徹底放下,這是跟佛合作。我們自由了、自在了,再沒有繩索捆綁,再沒有人限制我們,我們朝佛陀指的方向、目標,輕易的就邁進了。佛善教我們善學,一生圓滿成就,不辜負佛的大慈大悲。
下面念老引《會疏》,日本祖師所說的,「
拔苦為悲
」,與樂為慈。幫助我們離開六道輪迴,幫助我們離開十法界,這是悲,大悲;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大慈,那是與樂。「
乃至悲是真實平等之悲,故謂大悲
」,真實心中流出來的。這個真實平等,我們要認真學習,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要真實、平等,對事、對物都要用真實心、平等心,這就是接受佛陀的教誨。真實的反面是虛偽,平等的反面是有高下,虛偽、高下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永遠是真實,永遠是平等。平等裡面就有清淨,清淨裡頭沒有平等,平等裡頭有清淨,所以我們頭一個要學真實清淨,再提升真實平等,再提升真實覺悟,真實大覺。
清淨平等覺是修德,念這一句佛修什麼?就修這三個,這三心。清淨心是聲聞、緣覺的心,平等心是菩薩的心,覺是法身大士的心,這成佛了,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真幹。為自己的心是虛妄的,為眾生、為正法久住,這心真實的,為什麼?法是真實法,心是真實心。為個人名聞利養,為個人的財色名食,是假的,虛妄的。一定要知道我們這個身,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身是怎麼回事情,是念頭在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這樣高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物質現象、精神現象不例外,統統是這麼回事情。所以《
金剛經
》上告訴我們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全是假的。眾生可憐,認假為真,統統都在假相上做活計,真錯了。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完全用真心,他們用清淨平等覺,以這個為自受用,也用這個教化一切眾生,那就是大慈大悲的示現。
真實的應用在生活上、工作裡頭、待人接物,得大自在,得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我們看海賢老和尚表法,那生活多苦,親近他的人看到海賢老和尚一天到晚笑咪咪的,真正看出他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從來沒有人看過他發脾氣,跟誰紅過臉,一生沒有過,這就是法喜充滿。在這個世間表法,身心的受用跟在極樂世界沒有兩樣。他每天都在極樂世界,我們看不出來,體會不到。真的,這就是境隨心轉,他用什麼心,他住什麼境,會看的人能看得出來,不會看的人看不出來。為什麼?著相了,會看的人見性了,哪有不自在的道理!他是受阿彌陀佛的囑咐,叫他把學佛、念佛做出一個榜樣來,給這個世間人看,讓娑婆世界人看他,什麼叫學佛,什麼叫念佛。你真看懂了,你就會學了;你看不懂,慢慢來,來生後世,總有一天你會看懂,這個時間不定。善根厚的人,福報大的人,這一生當中可以圓滿。
眾生遇緣不同,我們的緣還得了,要多想一想,我們得人身,遇佛法,遇到淨土,遇到夏蓮居的會集本,遇到黃念祖的集註,這還得了!又遇到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讓我們信心堅定,再也不懷疑,死心塌地的一直念去。喜歡簡單、喜歡省事的,一句佛號就行了;還有疑惑,那這部經、這部註解對你有很大的幫助,確實能夠幫助你破疑生信,可以幫助你堅定願心,決定要生淨土,沒有二話好說。堅定的信願就是往生淨土的第一條件,你的條件具足,真念佛就往生。
《會疏》裡頭說,拔苦為悲,這個悲,真實平等的大悲。又引
《涅槃經》
說:「
三世諸世尊,大悲為根本。
」佛出現在世間,三世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一切諸佛世尊為什麼出現在世間?悲心,像一棵大樹的種子一樣,它有根本。「密部」,這講密宗,密宗《大日經》第一卷說:
「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
」「
故諸大士咸發同體大悲之心
」。我們可以說,只要真正信願持名,因有了。有了因不行,還要本,根要是沒有本,這個根剛剛發芽,還沒有長成一棵大樹,發芽了。這個根力量很薄弱,很容易被人摧毀,長成大樹就不怕了,不怕風吹雨打,根深蒂固,它不會動搖。小的樹苗不行,禁不起風浪,這個風浪是什麼?就是我們的環境,外面的誘惑,在考驗你,這就是要經教來幫助了。每天都在經教上下功夫,世出世間一切誘惑不為所動,我們很快這個樹就長大了,就變成大樹。如果常常受外面干擾,東風吹來向西倒,西風吹來向東倒,你這個樹就不正,永遠是歪的、是斜的,長不大,長不好。這個時候什麼?這個時候要借外力,外力就是人工,幫助你,把你扶正,歪斜了,暫時找一根柱子把它抵住,我們看到種樹的人。真的長大了,根深蒂固,沒事情。我們看到這些現象要生智慧,知道自己是在什麼狀況當中,我要防範哪些。
最基本的,讀經、讀註解,所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們希望《
無量壽經
》能念三千遍,三千遍能背誦了,念老的註解至少要看三十遍,這分量很大。三十遍能幫助你斷疑惑,微細的疑惑都斷掉了,你信心堅定,不會再改變。世出世法你都能應付得了,你能夠聽一切經,能夠學一切法,不為它干擾。那就是什麼?決定不干擾、不破壞我念佛求生淨土這一門。看得多,愈多堅定自己的信心,為什麼?你看所有的法門都要很長的時間修學,靠自力,沒有人能幫助你。淨宗完全靠阿彌陀佛威神加持,自己只要具足信、願、念佛。易行道,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漏掉的是什麼?不相信,信心動搖。
學什麼我都可以學,信心不動搖,然後你所學的幫助你信心更堅定。這個就是古人所說的,廣學為的是什麼?為了專攻。廣學不是說你學一門就想修一門,不可能的事情。學盡無量法門了,還是我這門好,我這門什麼?我肯定有把握做到,我決定能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無量無邊諸佛之法你全得到了,圓滿證得。這就是一門即是多門,多門即是一門,歸到這個信願持名;信願持名展開,就是八萬四千法門、就是無量法門。你要認識,你不認識就壞了。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句,「
演慈辯,從慈心起說
」。同學們學講經不少,為什麼你沒有學成?你沒有慈悲心。你學講經,裡頭夾雜著名聞利養,所以學了十年沒有進步,還在原地踏步。沒有放下你的身見、邊見、成見跟邪見,所以你沒有入門。五種見惑斷掉了才入佛門,小乘證須陀洹果,大乘十信位的初信菩薩。雖然是最低的位次,但是你是聖人,你不是凡夫,你是真正佛弟子,這才是真的。受戒,再好的戒師給你授的,都不是真的。你說你得戒了,你得的什麼戒?你自己好好問問,反省,你得什麼戒?不殺生,你得到嗎?沒得到。為什麼?雖然不殺人,我還恨他,這就不行。你要用慈悲心待他,你怎麼可以恨他?你怎麼可以怨恨?雖然不要他的命,要給他受一點罪,這個都是錯誤。你障礙他,你限制他,他能不怨恨你,這不錯,有一點點修養,但不是持戒。持戒的人是什麼?連怨恨的念頭都沒有,那叫真正發心。不偷盜,是不偷盜,佔便宜呢?還有心佔人家小便宜,佔便宜就是偷盜的心,盜心沒斷,還有貪著。
自以為是,我的法門殊勝,你那個念佛法門不行,這是什麼?這是斷人法身慧命,這是殺戒裡頭最嚴重的。殺人身命罪小,殺人慧命罪大。別人走這個門,這個淨宗法門是一條好路,你的花言巧語讓他對淨宗起懷疑,來修你的法門。你能不能保證他這一生成佛?他這一生成佛不了,你害了他,比殺他的罪還要重,你斷人法身慧命。條條戒跟你分析,然後你才曉得你一條戒都沒有做到,還自以為是。
所以,學講經要講得好,真學,真學菩薩。持戒從哪裡持?淨業三福是戒律的根本,最高的指導原則。孝親尊師落實在《
弟子規
》,你瞧不起《
弟子規
》,小看了它,你沒根。你學佛沒根,你學中國傳統文化沒根,你怎麼能學好?所以學了幾十年,遇到一些外緣很容易動搖,為什麼?你沒有根,風吹你就動了,你就擋不住,境界風動就亂了,不容易。跟一個好老師,什麼時候能獨立?根穩了,根沒有穩不敢離開老師。我跟李老師,老師教我是跟我約定的五年,五年決定遵守他的教誨,希望我五年把根紮好。我五年真得受用,但是感到不夠,所以我自動跟老師報告,要求,我說老師,我繼續再五年。老師笑起來。我遵守他十年。後面這五年,我國外的緣成熟了,每次出國弘法,回來之後一定向老師報告,把感想心得都向老師報告,求老師指導。遇到這些困難,要向老師請教,這些困難以後再遇到,如何能夠化解,老師是我們靠山。十年之後老師還在,只要老師在一天我們就要親近一天;老師不在了,老師給我們重要的開示念念不忘,感老師的恩,要把這個傳給後人。
學佛了,第一個感老師的恩,第二個感護法的恩,沒有護法我們不能成就。護法是給我們營造修學、弘法的環境,要有人真正對你理解,來幫助你,成就你。我得到韓館長三十年的照顧,沒有這三十年照顧,早就沒有了,哪裡還會有今天?護法之恩不能忘,護法的功德不可思議,老師是指引我們的路,護法是陪同我們走出這條路,沿途照顧。所以我相信,世間有好法師,有再來人,為什麼埋沒了出不了頭?沒有護法,真正原因在此地。所以我常常說,護法的功德是圓滿的,護法像學校的校長,他辦學校,他做校長。我們是學校的教員,他聘請我們在這個學校教書,在這個學校培養學生,功德他的,不是我的,我替他服務,這個道理一定要知道、要明瞭。
所以有這個機會教學,是為憐憫眾生,跟佛一樣,教學的目的,是幫助這些眾生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我們有這個能量嗎?有。從哪裡來的?佛菩薩加持的,不是我們自己有這個本事。我們自己得到這個利益,要把利益介紹給別人,有緣人。什麼是有緣人?他能接受,他真肯幹。沒有緣的人也介紹給他,讓他阿賴耶識有個種子,他現在雖然不能接受,來生後世遇到這個法門,他會生歡喜心,接著再幹。這都是大慈大悲,絕對不為自己。自己只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什麼都不要,我們才得自在,才真正有一點小智慧。放下,就是放下障礙成就的煩惱、習氣,就這些東西,統統放下。
下面說,「
《淨影疏》曰:依慈起說,名演慈辯
」,辯是辯才無礙。所以,講經教學沒有慈悲心不行,得不到加持;有慈悲心,得到三寶加持,講的自然不一樣了。「
授法眼
」,授是給我們,傳授,「
法眼者,如來五眼之一
」。五眼,這個地方說出來了,第一個「
肉眼
」,第二「
天眼
」,第三個「
慧眼
」,第四個「
法眼
」,第五「
佛眼
」。法眼,菩薩所修的,慧眼是聲聞、緣覺小乘人修的。法身菩薩有法眼,究竟成佛則有佛眼,通常大乘經上說八地以上,有佛眼了。「
法眼者,乃菩薩為度眾生照見一切法門之智慧
」,稱為法眼。照見一切法門的真相,那是智慧,世出世間一切法你都能通達明瞭,比聲聞緣覺高,比三乘菩薩也高,法身菩薩證得的。
照見一切法門是什麼?《
華嚴經
》上所說的,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我們用最簡單的話來解釋,六祖惠能大師的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一就是能生的自性,一切就是所生的萬法。一切即一,萬法就是自性,一切即一;一即一切,自性就是萬法。這樣說大家能不能體會?一是能生,萬法是所生,一切是所生,能所是一不是二。這就是照見一切法門的智慧。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一切法門就是自性。這個法門適合自己的根性、適合自己的程度,你修學就不難。如果不適合,太難了,那修起來很費力氣,搞了多少年都搞不清楚,這個時候要覺悟,這法門不適合我修。好像生病吃藥,吃了很久的時間不見效,趕快換個醫生,另外換一種處方。藥要對症了,一服藥就起作用,藥到病除,你病就好了。這是智慧!
我們自己沒有能力選擇法門,佛陀在世的時候,每個人見佛陀,佛陀教給他的法門馬上就見效。為什麼?佛陀證圓滿的智慧,他能看出眾生根性,無量劫以來你曾經修過哪些法門。對你過去所修很熟悉的法門傳給你,你就感到很容易,很有效果,道理在此地。佛陀滅度之後,佛的這些弟子們,菩薩、聲聞、緣覺他們沒有佛那麼圓滿,但是他也有幾分,他也能幫助我們選擇,也選擇得很好。現在是佛法末法時期,出家這些大眾沒有證阿羅漢果,剛才說了,連初果也沒證得,大乘,初信沒有證得;換句話說,都是凡夫。凡夫選擇法門沒有把握,自己在摸索。
還好佛祖慈悲,知道我們沒有能力選擇法門,又找不到人幫助我們選擇法門,這個時候怎麼辦?諸佛如來共同給我們選擇一個法門,這個法門就是念佛法門,求生淨土的法門,阿彌陀佛的法門。這一個法門就是一切法門,一切法門能治的病,這個法門全能治。我們只要抓住這個法門,你肯相信,你一生就成佛,真的,不是假的。你一生決定能證得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你能達到這個境界。要多長的時間?一般人念到功夫成片,如果他真的不懷疑,真的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一天念十萬聲,萬緣放下,頂多三年,就成功了。
念佛好,別打妄想了,佛念不好,有妄想夾雜在裡頭。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的念佛方法,「不懷疑」,不懷疑是真信、真願,這不懷疑;「不夾雜」,沒有妄念、沒有妄想,世出世間一切法完全放下,不夾雜;最後「不間斷」。這念佛的祕訣,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三年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清淨心出來了,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第一個得到了,這個清淨心就是小乘四果的心,大乘十信菩薩的心,很快成就。得到這個成就,雖然還有壽命,不要了,求阿彌陀佛來接你往生,佛會來接你往生。如果還在這個世間,不想往生,為什麼?在這個世間成佛快,比極樂世界快。極樂世界是風平浪靜,一帆風順;這個地方是大風大浪,大風大浪你能夠通過,所以古德講的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道理在此地。惡緣太多,障礙太多,你都能夠通過,順利通過,不受干擾,這個功德了不起。
所以,證得功夫成片,要是不求往生,自己還有壽命,再有個三年五年,就可以提升到事一心不亂。得到事一心,再有三五年就能得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海賢和尚,我看光碟看得很仔細,我看他,他二十歲開始念佛,他具足的條件圓滿沒有欠缺。這個人的稟性老實、聽話、真幹,學習的態度真誠、清淨、恭敬,這是最好的修學態度,他得功夫成片絕對不會超過三年。再繼續往前進,得事一心不亂,我估計他三十左右;得理一心不亂,應該四十左右,他就成佛了,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他還要住一百一十二歲,這麼長的時間,這是阿彌陀佛囑咐他表法的,給我們證明,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是真的不是假的。
今天佛法衰到極處,淨土宗遇到大難,許許多多人在毀謗,反對夏蓮居的會集本,反對黃念老的集註,反對我們依這個法本修行,給我們多大的壓力!外面反對,我們自己同修們自己也反對,甚至於逼著我要我放棄,修淨土可以,採取康僧鎧的本子,決定不能用夏蓮居的會集本。我的回應,全世界的人都反對,我還是要堅持這個本子。為什麼?這本子老師給我的,我相信老師不會害我,我對老師有信心。你們反對可以,我不能反對,我要反對,那我背師叛道。老師把這個本子交給我,叫我學習,叫我承傳,我怎麼能違背?哪有這種道理!所以我能堅持,我沒有動念頭。
難得海賢老和尚最後這一著為我們這個表法,他拿到這本書,大概就是阿彌陀佛教導他,你什麼時候遇到這本書,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這本書終於他看到了,有人送給他,他不認識字,你們帶的什麼書?人家說這個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跟佛所講的一樣,真遇到了,往生的時間到了,無比的歡喜,他表法圓滿了。穿袍搭衣,主動要求人給他照相。他生平,一生從來沒有主動要求人照相的,就這一次。照完相之後三天他就走了,自在走了,功德圓滿。我們的信心更足了,我們沒有走錯路。李老師傳我這個本子沒有傳錯人,我能禁得起大災大難。用什麼方法?大忍,大忍能忍。最後佛來給我們做證明,還要不相信那就沒救了,這不能不懂。
所以法眼,菩薩度眾生照見一切法門的智慧,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
《會疏》
裡頭說:「
佛道正見,名為法眼
。」佛道,成佛之道,正知正見,這叫法眼。無論什麼法門,只要你持之以專、持之以恆,都有一定的成就。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淨影疏》曰:智能照法,故名法眼。由上可見,法眼者,了達眾生種種根器,善知一切救度之法,應機施與,而度脫之。
」這後頭幾句話是黃念祖老居士說的,「由上可見」這些話下面的話都是念老的話。了是明瞭,達是通達,眾生種種根器,現在眾生是什麼樣的根器,能接受什麼法。所以要善知一切救度之法,法一定要應機,不應機,說了等於沒說,為什麼?他不得受用。佛法承傳不是知識,是智慧,首先自己要認識自己,自己不能度脫,哪有能度人的道理!度人一定先度自己,自己學佛得真實受用,說話就踏實,說話就肯定了,為什麼?沒有懷疑。自己還沒有得度,半信半疑,你怎麼能教別人相信?
這是善知識難求,善知識很難遇到,遇到善知識是緣分。我的這三個老師大緣分,少一個都不成功,我都不能成就。方老師介紹我入佛門,我們誤會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從來都不碰它,沒有這個念頭說去碰碰佛教,沒有。我跟方先生學哲學,老師跟我講一部哲學概論,最後的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從這裡入門的。老師教我,「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我們學哲學,「大乘經典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他這麼介紹給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入門跟別人不一樣。
我在這裡認識了、明白了,緣很巧,就有人介紹我認識章嘉大師,這是個專門學佛的人。方老師不是專門學佛的,他讀佛經,發現佛經是高等哲學。我遇到章嘉大師,非常有緣分,宿世的因緣,見面生歡喜心。老人非常慈悲,慈悲攝受了,不是慈悲不能攝受。也是一個星期給我最少是一個小時,多則兩個小時,每個星期見一次面,我學習疑難的地方向他請教,聽他開示。三年,他老人家圓寂了,我跟他他六十五歲,六十八歲過世的。再過一年,我辭掉了工作,專心學佛,跟懺雲法師住茅蓬住了半年。懺雲法師跟朱鏡宙老居士兩個人推薦我親近李老師,跟老師去學教,這是我心目當中的願望。
那時候依舊是把佛經看作哲學,跟李老師十年,這才轉到佛陀的教學,知道佛教是哲學,也是宗教。用中國宗教這兩個字定義來看,它是真的宗教。中國人這個宗字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主要的,第二個是重要的,第三個是尊崇的;教也有三個意思,有教育、教學、教化。宗教兩個字合起來,就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大乘佛法完全符合中文裡頭這個宗教的意思,佛教完全符合,它真的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這裡頭不但有高等哲學,還有高等科學,這是近代二十年來量子力學家新發現的報告,在佛經裡頭完全都有。所以現在這些科學家發現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情?物質的謎揭穿了,跟佛經講的完全一樣。現在除了心理現象的謎還沒有完全了解,我們相信再過二、三十年,這個謎底也會被揭穿,宇宙的奧祕。
在佛法裡,阿賴耶的三細相,佛在經典裡面說得很清楚,這三細相,用第六意識的人可以達到。但是他不能見性,不能見性就是事實真相你了解你不得受用。你要是見性的話,得受用,那就是佛菩薩;不得受用,你了解了還是凡夫,比不上念佛往生淨土。念佛往生淨土,生到極樂世界,對這個事實真相完全通達明瞭,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你說這還得了嗎?所以,教學要應機施與,而度脫之,這很重要。「
如上之智慧,即名法眼
」。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18。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一八集)【日期】2014/10/15【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1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四十六
頁倒數第三行,第二個字看起:
「
法眼者,乃菩薩為度眾生照見一切法門之智慧
」。經文「
演慈辯,授法眼
」,這一句不能夠輕易看過,意思很深。什麼叫法眼?菩薩度眾生照見一切法門的智慧,這叫法眼。我們想像到,度眾生不是一個容易事情,沒有這個智慧出來度眾生,只怕眾生沒有度了,反而把眾生引到邪道偏見上去。這是什麼?祖祖相傳都應該說到,弘法利生不容易。老師教給我們,一定要通達世出世間法,你才有這個能力。出世間法代表的就是《大藏經》,我們這一生,這《大藏》能不能通?不能。我不敢說別人不能,我先告訴大家,我承認我自己不能。世間法,李老師常說的,其他的不談,我們只談一部書,《四庫全書》,能通達嗎?那世間法。通達世間法,度眾生契機;通達《大藏》,度眾生契理。經稱為契經,上契諸佛所說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這才有條件度眾生。所以度眾生的法師,一定開了法眼。那問我們,我們法眼有沒有開?沒開。沒開就是以盲引盲,自己是個瞎子,帶著這一批人全都是瞎眼的,這個問題多麼嚴重。反而不如鄉間小廟的阿公阿婆,一句佛號念到底,他真的是度了眾生,自度度他,他念佛能往生,跟他學的人個個都能往生。你問他經教,他不通;你問他世間法,他也不通,他能成就為什麼?他找到佛經裡面普度眾生的第一個法門。
這個法門只要信願,信願就是菩提心,這樁事情諸位也要清楚。我們好像沒有細說發菩提心,經上明明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才具足往生的條件。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告訴我們,深信切願就是大菩提心。這一句話把我們疑惑解開了,原來深信淨土,西方真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確實發四十八願接引苦難眾生,專為我發的,專為我得度而建立這個殊勝微妙的法門,我們真是感恩戴德,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一生圓滿成就,這才能報佛恩,報世尊接引之恩,報彌陀成就之恩。我們度眾生學法門,一切都到了極樂世界再說,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也跟法身菩薩一樣,具足五眼,前面講的五眼,才真能度眾生。沒有這個能力,度眾生這樁事情是迫切需要,李炳南老居士在世,勉勵我們這些學生要發心續佛慧命,為什麼?沒人學了,找不到傳法的人了,就不得已而求其次,我們這個條件是其次。
我跟諸位說過,我找方東美先生,他肯教我,特別挪出時間來,利用星期天我們兩個都放假,星期天的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給我講兩個小時,在他家裡頭,學生只有我一個。他為什麼?我也是十幾年之後,才真正搞明白了,聖賢的學問,學生必須要具備的條件是真誠、清淨、恭敬,這是學習必須具備的條件,本質是老實、好學、真幹。我有沒有具備這個條件?有一點,不足。我跟同學們講過幾次,就這個條件,我跟我自己打分數,我只有三十分。三十分不及格,也就是說,我跟我上一代的人比,我比不上,不及格。但是跟現代相比,你看我只有三十分,這些學校裡的學生,他們有幾分?大概三分、五分,我這個三十分就很可貴了。真的,只有三分恭敬心,見到老師點個頭就不錯了,有人見到老師像陌生人一樣,理都不理就走過去了,我們看到很多。上課的時候心不在焉,腦子打妄想,眼睛看窗外。所以我們真正發心想學,老師為我們開特別班,一個人也教。大乘佛門裡頭所謂的「不捨一人」,他肯學,他具備的有這個條件,雖然條件不足,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也不捨棄。這個老師有古人之風,我們感恩戴德,他改變了我一生,如果沒有方老師這個教誨,我們對古聖先賢不認識,對佛法那更是無知,怎麼可能去碰它?縱然去碰它,也沒辦法學到,為什麼?沒人肯教,誰肯教你。我碰到方老師肯教,李老師也肯教我,不容易,再也找不到這樣的老師了,這些老師有法眼。這些老師之後,像我們沒有法眼,沒有法眼就像大夫一樣,診斷錯誤,處方錯誤,病人病情沒有加重就算不錯了,很幸運了,沒有把人治好,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看看我們現前的社會,今天中午,二十多位將近三十位,我們當地宗教界的領導,非正式的到我們這來午餐,我們來談談,深深覺察到,宗教教化眾生難!社會大眾對於宗教誤會的人很多很多,這個我能理解。他們提出來的告訴我,我很理解,而且理解得很深。我在沒有跟方老師之前,對宗教就是非常嚴重的誤會,認為宗教是迷信,認為宗教是不值得學習的,浪費精神、浪費時間,不知道經典展開,裡面有大學問。現在宗教人士多半只是念經,經裡頭的意思不懂,他不能講,講不清楚、講不透徹,引起一般人的誤會。為什麼會有這個樣子?你出家了,師父沒跟你講。你進了佛學院,宗教學校很多,進去了,也只是教你念,不重視再深入研究,這問題嚴重了。所以什麼時候你才開法眼,也就是說你能夠認識眾生的煩惱習氣,認識他的病,你能在經典裡面找出一個法門可以對治,真有法眼。沒有這個能力,你又不肯老老實實,我們沒有這個能力,老老實實就信願持名,念佛求生淨土,這是無論什麼人,上中下根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統統有效。這一服藥有百利而無一害,一切眾生不管生的是什麼病,都能夠治好。我們遇到這麼一個法門,這法門是老師傳的,印光大師傳給李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師傳給我。《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老師講過一遍,有簡單的註解,註解就寫在經本上,這個本子給我了。我們同學不少人,他只傳授給我,沒傳授給別人,我比較老實聽話。老師圓寂之後,我將這個本子印一萬本,印經功德迴向給老師增高品位,我就開始講這部經。
我記得第一次講的,在加拿大溫哥華,講第二遍的時候,在美國加州聖荷西,那個時候先後一共講了十遍,好像在台灣講過三、四遍。八十五歲放下《
華嚴
》,發心學習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我們這一次是第四回,遍遍不一樣,甚至於每天學習心得都不相同,法喜充滿。所以我勸同學,要學大乘、要學《無量壽》,先要把自己的根基紮好,因為你沒有這個基礎,你學不到,像蓋房子一樣,沒有打地基,蓋上去就倒塌了,這是真的,這是我們眼前看到的事實真相。基礎是什麼?戒定慧三學。你們學戒學出很多偏見問題,我學為什麼不出問題?我學的戒定慧,就幫助我念佛往生。這什麼原因?你們學戒解不圓,裡頭有分別、有執著,甚至於分別念佛不如持戒,念佛不能消罪業,持戒行,正不正確?正確。因為持戒消罪業非常淺顯,小罪馬上就見效,它治標不治本。念佛的功德是治本也治標,本治好了標自然沒有了,你真得受用。大乘教裡頭讚歎大開圓解,解要圓那是智慧,你偏都不行你怎麼可能圓?圓解是真得受用。
今天中午吃飯,跟我坐在一桌裡頭,這是本地宗教的,都是長老級的,跟我談到宗教,彼此在言論裡頭,都感到我自己的宗教是第一,比別人宗教好,勸信別人宗教的要放棄,要到我這來。我們在吃飯時候,我就告訴大家,每一個宗教都好,每一個宗教都是第一,不必改變宗教,你認真好好修下去,統統能成就。他到極樂世界行不行?行,你把你修學的功德迴向往生極樂世界,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我們經典上有依據。不要換,換就錯了。《
金剛經
》上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但佛門裡頭的法門平等,每一個宗教法門跟我們合起來也平等,是真的不是假的。基督教、天主教裡面講的基本的戒律,跟我們講的相同,只有一、二條不同。所以「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圓人學教,無教不圓,有這個能力才行,沒有這個能力,你就死心塌地老實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就圓了。你還不圓,你功夫還不夠,必須功夫成片,你還不圓,一門深入,別去學別的,事一心不亂還不行,理一心不亂可以了,什麼教你都可以看,世出世間一切法全圓了。佛法圓,世間法呢?世間法也圓了,這才心開意解,法眼現前了,你指導眾生不會指錯路。
可見得五眼,五眼是我們自性本自具足的,不是外頭來的。我們現在只有肉眼開了,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都閉了,都不起作用。就用念佛這一門,不要用其他的方法,這一門穩穩當當,幫助你開天眼、開慧眼、開法眼。開天眼你還沒有離開人天,你修行的功夫可以生天道,你不會墮三途,你也不會在人間,你是天人。如果慧眼開了,你是聖人,小聖,聲聞緣覺;法眼開了,你是菩薩;佛眼開了,你是法身大士。實報土裡頭,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統統是五眼具明,非常讓我們羨慕,我們要憑自力這一生做不到。唯有仗佛力,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學海賢老和尚就不會錯。專攻一部,一部經、一部論都好,貴以專,海賢老和尚也告訴我們,「天下無難事,只怕心不專」。我一生,我依《印光大師文鈔》能不能成就?告訴你能,能成無上道。為什麼?他所講的都是經論上所說的,是正法,不偏不邪。修淨土,五經一論,那個一論是《往生論》。《印光大師文鈔》算是論,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解也算是論。一部經、一部論、一句佛號夠了,不會耽誤自己,也不會誤導別人,確實正知正見。
下面引《會疏》,「
《會疏》曰:佛道正見,名為法眼
。」可見法眼就是學佛人的正知正見。正知正見,你所想的、你所看的,與經教祖師的開示相應,不相違背,這叫法眼。
《淨影疏》
說,「
智能照法
」,雖然很簡單,只有四個字,智慧能照正法,有能力辨別邪正,這是法眼。沒有能力辨別邪正很麻煩,偶爾用對了,大多數都用錯了,用錯了就是自誤誤他,這個罪很重。「
由上可見,法眼者,了達眾生種種根器
」,這是俗諦,認識人。
「善知一切救度之法
」,你教給他確實能幫助他,他也會歡喜接受,這是法眼,認識法,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我們現在沒有開法眼,但是我們自己學的這個法門,等於開法眼,守之以恆、以專,信願持名,信願就是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經教裡頭是八個字,蕅益大師把它簡略成四個字,「信願持名」,就能自度度他。我們在這一句深受其利,信心十足,我們介紹給別人,決定不會有錯。
「應機施與,而度脫之
」,真的是自度度他。「
如上之智慧,即名法眼。淨影又曰:教法生解,名授法眼。
」老師教導我們,我們明白了,我們開悟了,這老師給我們的法眼。「
蓋教導眾生,於佛法生正解,如同以法眼授與眾生也
」。我們今天所得到的法,是世出世間第一稀有之法,純淨純正,就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裡頭,要有信、要有願在裡頭,聲聲佛號都具足真信切願,我念這句佛號幹什麼?為的是什麼?就為求生淨土,就為親近彌陀,沒有第二願。這是念念具足大菩提心,菩提心是往生第一條件,發菩提心,一心專念,一念十念這是講臨命終的時候,決定得生。我們要記住,臨命終時最後一念是不是阿彌陀佛,決定你能不能往生。誰有把握臨命終時最後一念是念佛?什麼人有把握?我們看到了,海賢的媽媽有把握,海慶法師有把握,海賢去年往生,也有把握,不要人助念,知道幾點幾分阿彌陀佛來接引,他給我們做證明,是真的不是假的。
今天還有一位中午在一起吃飯的,他也是一個宗教的長老,他很坦白,告訴我,他是宗教人士,傳教這麼多年,對上帝是不是真有,他還有懷疑。這個事情稀不稀奇?不稀奇。為什麼?我們學佛學了一輩子,學了幾十年,對於有沒有阿彌陀佛、有沒有佛菩薩,還是懷疑,太多了,一點都不稀奇。這是什麼原因?我們是個虔誠的宗教徒,但是就像過去瓦希德長老告訴我,他是印尼總統,他是伊斯蘭的信徒,他說我們穆斯林有很多人,《古蘭經》,阿拉伯文的《古蘭經》都能夠背誦,從頭背到尾一個字不錯,你問他什麼意思,不知道。可見得他一門深入,學《古蘭經》一門深入,經念熟了,沒有得定。我們知道,古人教你讀經,讀書千遍,那是什麼?叫你得定,你在讀經的時候,從頭到尾這當中不起一個雜念,把清淨心念出來,就對了。他一面讀經一面還有妄念,一面還想著事情,這個不行,把你的功夫完全破壞了,等於沒有念。如果要是讀經,讀經是一種修定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統統是修定,無量法門也是修定的方法,多。大乘裡面一般是用讀誦,穆斯林讀《古蘭經》,也是這個方法,意思都相同,但是一定要曉得是用修定,不能有雜念、不能有妄想,修清淨心。念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把清淨心念出來了,這就有功德。為什麼?生智慧。智慧現前,當然第一個,你對於神就生起信心,你就明白了。清淨心是小乘定,再繼續努力向上提升,平等心現前了,那是菩薩的定,三乘菩薩,就是天台別教所講的十住、十行、十迴向。所以要懂,不懂不行。這是不是究竟?不是。在十法界裡面幫你提升到最高的階層,佛法界,不是真的,天台大師判的相似即佛,因為你還是用妄心,你沒有用真心。妄心就是阿賴耶,換句話說,你還沒有能夠轉八識成四智,這你沒做到。必須再向上提升,把無明斷掉,無明是什麼?起心動念。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學什麼,眼見色,在色塵裡面沒有分別執著,這修小乘定;在色塵裡頭不起心不動念,法身菩薩的大定。看得清清楚楚是智慧,如如不動是禪定,定慧等學,在哪裡修?在見色上修,眼在見色上修;耳在聞聲上修;鼻在聞香上修;舌在嘗味上修;身在接觸上修;意在念頭上修,真修行。修什麼?修清清楚楚,慧,如如不動是定,你用的這個方法就是戒律,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這是真正的修行。阿羅漢以上的,這功夫得力了,效果感受到了。我們天天修行,六根在六塵境界當中,當然起心動念,這凡夫,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了,肯定起心動念。起心動念裡頭有沒有分別、有沒有執著?如果有分別有執著,你在凡夫位子上原地踏步,一點進步都沒有。要怎樣?起心動念一年比一年淡薄,一月比一月淡薄,現在人說一週,一星期,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淡薄,上上乘功夫,你哪有不成無上道的道理。所以要曉得,分別執著把我們害慘了,修了幾十年功夫不得力,明白之後就要把分別執著放下,我不分別不執著,為什麼?假的。你看海賢老和尚說的話多好,「好好念佛,啥都是假的」,都是假的就應該放下,什麼都要放下,就抓住這個佛號,這是什麼?這是念佛人。這個法門最踏實、最簡單、最容易,而且成就之殊勝、成就之高,無法想像。
我們自己學這個法門,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人,這就是授法眼。我們的老師把法眼傳給我們,我們得受用了,我們也把這個法眼傳給別人。有法眼了,底下這句說它的效果,『杜惡趣,開善門』,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自自然然的,沒有絲毫勉強。杜是堵塞,惡趣就是畜生、餓鬼、地獄三惡趣。用畜生餓鬼、地獄來說,是從事相上講的,果上講的,因是什麼?因是貪瞋痴。愚痴墮畜生道;貪欲,餓鬼道;瞋恨,地獄道。所以要記住海賢老和尚,你看為我們講解的人告訴我們,海賢老和尚一生,沒有怨恨過一個人,沒有發過脾氣,這是什麼?他決定不墮地獄。他沒有貪心,點點滴滴都是要為供養大眾、供養別人,自己生活非常節儉,他不墮餓鬼道。他有智慧,他心裡很清楚、很明白,生智慧不生煩惱,所以生活雖然清苦,常生歡喜心,不墮畜生道。你看他一天從早到晚,歡歡喜喜、快快樂樂,心裡頭沒有貪瞋痴,生什麼?只生戒定慧。貪瞋痴的反面就是戒定慧,生戒定慧不生貪瞋痴,惡趣堵塞了。
我們把底下念下去,「
惡趣極苦,欲令出離,教人離惡,則閉塞通往惡趣之道
」,這就是杜惡趣,真正把貪瞋痴斷掉了。用什麼斷?一句阿彌陀佛。信願持名,功夫好的,貪瞋痴自自然然不見了,你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對一切人都好,決定沒有批評人的,沒有輕視人的,對人都尊重、都恭敬,對人對事對物真誠恭敬,這叫修行。行是行為,身口意三業行為,行為錯誤了,把它修正過來,隨順貪瞋痴是錯誤的,堵塞貪瞋痴是正確的,用什麼方法?一句佛號。貪念頭起來了,阿彌陀佛,把貪打掉;瞋恚生起來了,阿彌陀佛,瞋恚心息掉了;愚痴生起來了,一句阿彌陀佛,轉愚痴為智慧,一句佛號幫助我們斷貪瞋痴,成戒定慧。自己如是修行,也用這個方法幫助別人,則閉塞通往惡趣之道。
「
今經彌陀大願曰:來生我剎,不復更墮惡趣。是真實之杜惡趣也
」。換句話說,往生到極樂世界,就不再墮三惡道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它有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只有兩道,人道、天道。我們這個世間,除這兩道之外,有修羅、有畜生、餓鬼、地獄,這個四道極樂世界沒有,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永遠脫離三惡道,真杜惡趣。
「
又開善門者,《會疏》曰:大慈德
」,幫助我們離苦是大悲,讓我們得樂這是大慈,「
善門則菩提涅槃之門也
」,這善門。菩提在此地,我們就記住蕅益大師的一句話,真信真願,決定要相信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我們在傳記裡頭看到,初祖東晉慧遠大師,是我們淨土宗開山的祖師,他一生四次見到極樂世界,定中見到的,念佛止靜的時候入定了,不是假的,他雖然見到,從來沒有跟人說過。最後一次是往生,極樂世界現前,他告訴大家,我往生的時候到了,佛來接引我,看到蓮社同修,比他早往生的人,都在阿彌陀佛的身邊來迎接他,歡迎他到極樂世界。海賢老和尚給我們作證,他自己說的,絕不是打妄語,他說他很多次見到阿彌陀佛,他都求佛帶他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沒帶他,他講他多次,那就不是一次。阿彌陀佛讚歎他,說他修得很好,留在世間給念佛人做個榜樣,所以他是有任務來的。
在他往生前兩天,他又告訴在他身邊的同修,他說他快要走了,別人就去問他,他說你自己說的,阿彌陀佛叫你再住兩年,表法給大家看看,怎麼你說走了?他說你不知道,這兩天阿彌陀佛又來找我,告訴我要我趕快就去,去往生。你從這些信息你就知道,他跟阿彌陀佛多熟悉,心裡念佛,佛就現前。佛叫他表法,最後表什麼法?就是《僧讚僧》這本書,你看到這本書,你表法功德圓滿了,阿彌陀佛就來接你。書果然被他看到了,主動叫人給他照相,老和尚一生從來沒有主動叫人照相,都是別人要求給他照相,他很隨和。這次主動要求,大家給他照這個相,第三天就走了,表法圓滿。下面諸位就要知道,下面,我們念佛的人要接著他表法,表法就是做一個榜樣給念佛人看,讓念佛人統統生起信心,那就要真幹。幹什麼?信願持名,萬緣放下,一心專念。對這個世間不能有絲毫留戀,徹底放下,世間事要不要管?當然要管,怎麼管?我們做榜樣給他看。做什麼樣子?他們樣樣都要擁有,放不下,我們樣樣都放下,就表這個樣子給大家看。放下多自在、放下多快樂,沒人知道,你放下你才知道。你說我放下了,我不快樂,你沒有真放下,你是很勉強的放下,實際上念念都牽掛在心上,所以你的心不快樂。徹底放下,快樂,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功夫再向上一提升,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像海賢老和尚一樣。
見性之後怎麼樣?別說,師父囑咐他。師父不是凡人,師父認識他是個法器,傳授他這個方法他很快成佛。他的稟性、他的態度,圓滿具足念佛的條件,所以我估計他,他二十歲開始一向專念,信願持名,一向專念,功夫成片頂多三年,二十三、四歲他就得到了。功夫成片就是說,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成片,煩惱習氣沒斷,伏住了,佛號完全伏住了,起作用,有這個功夫就能往生,有這個功夫就見佛。阿彌陀佛一定現身,告訴他,你還有多長壽命,到你命終時候我來接引你,一定通知他。他心就踏實了,死心塌地,等於授記了,人雖然沒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已經註冊了,有你了。這樣的功夫繼續不斷,有個三年、五年,事一心不亂得到了,我估計他得事一心,三十歲之前。再提升,理一心,明心見性,我覺得是在三十到四十之間,頂多四十前後。得理一心不亂,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法身大士,不難!難在放不下,這個道理要懂,不肯放下虧可吃大了。他真的給我們表演最好的榜樣,學佛人的榜樣、修淨土人的榜樣。
最後為我們表僧讚僧這個榜樣,是彌陀無盡的慈悲,看到我們現在社會,這個地方,學佛的,出家人跟出家人不和,總不外乎嫉妒障礙,自讚毀他,這犯了重戒,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人,極重的罪業。自讚毀他是《瑜伽戒本》裡頭第一條,《梵網戒經》裡面,大概是第十幾條的樣子,《瑜伽戒本》是第一條,很重。所以古人說「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我們決定要記住這句話,千萬不要毀謗出家人。為什麼?那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這個罪就是無間地獄,決定不能幹,別人毀謗我可以,他造業,我絕不能毀謗他。我不但不毀謗他,我還感恩他,為什麼?他毀謗我我能忍,這就考驗我,沒有這種人我怎麼知道我有忍辱。我能忍,沒有怨恨心,沒有不高興的念頭,這是關鍵,看功夫。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一絲毫怨恨都沒有,他成佛了,歌利王幫助他提前成佛,這他感恩。他跟歌利王說,我成佛第一個度你,釋迦牟尼佛成佛了,第一個得度的憍陳如尊者,憍陳如就是當年的歌利王,這都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應該學的。
說幾句難聽的話要嘔氣幾天,那怎麼行?這不能往生。人家來考試的,考及格通過了你就高升了;不及格就往下墮落了,然後才知道,順境逆境都是好境界。順境不生貪戀,順境裡頭有貪戀,你就被它破壞你的功夫,又把你拉下去。要知道順境比逆境還厲害,因為你沒有警覺,歡歡喜喜就跟人家墮落了,逆境你有警覺心,你生氣。所以,逆境不生怨恨,順境不生貪戀,我們的功夫一直往上升,你所感受到真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出家人的壽命長,出家人的身體好,什麼原因?他真幹。幹什麼?忍辱波羅蜜。順境不貪戀是忍辱,逆境不瞋恚也是忍辱,都是忍辱,忍者心安,這心安,那是多麼大的享受。現在世間人心不安,生活在恐慌之中,他不安,心浮氣躁。你心安理得,得大自在,這是現前的受用,這就是菩提涅槃之門。
「
本經《壽樂無極品》曰:必得超絕去,往生無量清淨阿彌陀佛國。是為真實之開善門也。
」你能這樣修行,必定超絕,超絕六道輪迴、超絕十法界,你到哪裡去了?到極樂世界去了。必得,這個語氣無比的肯定,一絲毫懷疑都沒有,這是真實開善門,究竟的開善門,送我們到極樂世界去。
再看下面這句『
於諸眾生,視若自己
』。「
表同體之悲
」,這一句話很重要。諸佛菩薩心目當中的眾生,都把他看作跟自己一樣,不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是自身,同體大悲。我們要學佛菩薩,學佛菩薩就要從這裡學,就從這個地方學起。他是誰?他就是我,他有難就是我有難,他不正常就是我不正常。我要怎樣幫助他,幫助他的心念念不忘,幫助他的事要有智慧觀察他能接受多少,不要讓他生煩惱。他能接受一分幫他一分,能接受十分幫他十分,這叫什麼?這叫應機。他能接受三分,你幫助他兩分,對不起他,他還可以接受一分;你幫助他四分,超過了,有一分他不能接受的。這個心態好,這是菩薩心腸,菩薩看整個宇宙是一體。惠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自性生出來的。自性是一體,所以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人事物(今天所說的動物、植物、礦物)、虛空法界,都是自己一體。
佛在經上最常用的比喻是作夢,因為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夢中境界從哪裡來的?我們心現的。醒悟過來的時候,有沒有想一想,剛才整個夢境是我心變現的,跟六祖大師開悟講的話,悟的境界完全相同。所以《
金剛經
》上,末後一首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雖然說了四個字的比喻,其實夢是主要的一個,其他是陪襯的,一場夢。既然是一場夢,希望你做美夢不要做惡夢,你看菩薩多慈悲,從惡夢當中把你轉變回來,轉惡夢為美夢。作夢中佛事,菩薩做這個事情,有沒有放在心上?沒有。為什麼不放在心上?不可得,道理在此地。不可得你一定要有得,你就被污染了,你心就不清淨。所以一定要知道,無論做什麼事情,斷惡修善都不可著,這是大乘,這是與性德相應。一著相就壞了,著相怎麼樣?著相就是凡夫,你是六道的眾生,你出不了六道;不著相了,小乘,能超越六道。
《
金剛經
》前面講的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聲聞緣覺的境界,脫離六道輪迴。要脫離十法界要破四見,不但不著相,念頭都沒有了,「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見是念頭,念頭都沒有了,平等心現前,超越十法界。通途法門,這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一個階層一個階層豎出,時間很長。淨宗統統把它歸在一個佛號上,這一個佛號三乘統統具足,圓滿的,所以一生圓滿成就,是這個道理。這個道理你要搞不懂,你就會動搖,看到別的法門,這個法門不錯,我要來學學,好好修學。殊不知,那個法門沒有離開佛號,這一句佛號裡頭有那個法門,不是沒有,一句佛號是究竟圓滿。所以叫大總持法門,總一切法,持一切義,無量法門沒有一門不在其中。佛號功德可惜沒有人知道,沒有人相信,他學了還去學別的東西,那就是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放下。
善財學什麼?這《
華嚴經
》修行,善財做榜樣、做表法,他表的是什麼法?表的是主修念佛法門。主從哪裡看?先入為主,第一個善知識教他什麼,那是主。五十三參第一個善知識,德雲比丘,《四十華嚴》裡面稱吉祥雲比丘,修什麼法門?般舟三昧,專修持名念佛的法門。般舟三昧是九十天是一期,九十天裡面不能坐下來,不能躺下來,只可以站著,只可以走動,叫佛立三昧,專念阿彌陀佛。有人聽這個法門想學,他能不能學成功?學不成功。為什麼?他好高騖遠,以為這個法門我能修,你們都不行,我比你高,有這麼一念就完了,那是凡夫心,錯了,自不量力。我們看看,善財童子學這個法門是什麼樣的地位?他在文殊菩薩會上得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文殊菩薩叫他去參學,參學是成就他的後得智,無所不知,般若無知是在文殊會上證得的,五十三參是學無所不知,他一見一聽,全就明白了。這是表法,把念佛法門擺在第一。
最後,第五十三是普賢菩薩表法,普賢菩薩表的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什麼意思?自始至終,徹頭徹尾,善財修什麼?就是修念佛求生淨土。當中這些法門,你看他去參訪,善知識告訴他了,他完全明白了,最後是禮辭。禮是感恩,我到你這裡,全部我學到了,辭是什麼?辭是不修,我不學這個法門,我還是老實念佛。把所有一切法門,一切即一,《
華嚴經
》上多即是一,五十三參歸一門,一門就是念佛法門,妙!這一句阿彌陀佛始終沒斷,統攝一切法門,五十三代表無量法門、代表八萬四千法門,這個意思。善財參訪樣樣都學,就像禪宗所說的話,「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你要會看。會看的人讀了五十三參,死心塌地老實念佛。現在人還得了嗎?看一個就想學,看那個也想學,五十三參看了,五十三個統統學,那就完了,學雜了、學亂了,心不清淨,念頭也顛倒了,你就統統錯了。你看樣樣明瞭,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他學不學?他真學,沒有一樣他不學,他一樣都沒漏掉。怎麼能跟念佛人比?念佛人一法都不漏。你學無量法門,一樣一樣多麻煩,人家一句佛號統攝了,怎麼比都比不上人家。善財第一個給我們開例子,表演給我們看。學《
華嚴
》沒學懂,我學《
華嚴
》第一遍沒懂。第二遍,第二次宣講《
華嚴
》是在新加坡。第一遍是在台灣,我記得那一年是民國六十年,第一次講《
華嚴
》,我沒有看出來,註解裡頭沒有講清楚。古人註解為什麼沒講,是不是他沒見到?不是的,古人程度高,點到為止,他們都能看懂。我們的根性不如古人,所以我們看不懂,我們今天必須要細說,講清楚、講明白我們才懂,甚至於細說,聽了還是不懂,跟古人比差多遠。
所以這一句,你真正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不能忘記,「
於諸眾生,視若自己
」,為什麼?宇宙真的是一體。巴哈伊教裡頭有這個思想,一體,萬物是一體;《古蘭經》裡頭也有這個意思。表同體之悲,人能夠有這個意念,有這種認知,他自自然然就有使命感。這個使命感裡頭,肯定有眾生無邊誓願度,為什麼?無邊的眾生跟我是一體,他受苦就是我受苦,他有難就是我有難,他有病就是我身上長的病。我如何要把我的病治好,我的病治好,他的病就沒有了。就像美國修.藍博士所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用什麼治病?用同體大悲治病。他來訪問我,告訴我這樁事情,整個宇宙生命是一個共同體。所以治病不需要跟病人見面,他只要四個資料,第一個病人的名字,第二個病人出生年月日,第三個病人現在住在什麼地方,第四個病歷,醫院檢查的病歷交給他,不需要見面,隔幾千里都沒關係。病人在美國,他在香港,能不能給他治?可以,治好的期限是一個月。怎麼治法,根據什麼理論,我都問得很清楚。根據的理論就是同體大悲,就是念力。方法就是觀想,每天要修一次,一次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萬緣放下,心裡頭乾乾淨淨,清淨心現前,把病人身體跟自己的身體,在觀想當中合而為一,自他是一不是二。然後再觀察他哪些地方有病,細胞帶著病毒,他這半小時的時間,用清淨心把這些帶著病毒的細胞恢復正常。一天做一次,一次半個小時,連續做三十天,他自己身上帶病毒的細胞,完全恢復正常,對方那個人他身體病就好了,完全好了,就沒有了,不需要見面,完全用意念。
我當時就告訴他,這方法好,特別是在有災難的時候,醫院沒有了,醫藥沒有了,怎麼辦?這個方法能治病。這個方法我也想起過去澳洲土著有這個能力,他們完全用意念、用咒語。修.藍博士有沒有好像祈禱文一樣的,有沒有這個?有,四句話。第一個「對不起」,我沒有把身體細胞照顧好,讓你染上病毒,我對不起你,「請原諒」,「謝謝你」,最後「我愛你」,就這四句話。這四句就是他的咒,他就念這四句,心裡這四句循迴著念,念半個小時,用清淨心,沒有妄念、沒有雜念,三十天病人就可以能治好,不難。我說你根據什麼道理?清淨心。我們今天念這四句心不清淨,所以它就不靈了。我們的清淨心要跟他一樣,實在講就是念佛的清淨心,那力量更大,我們這當中有佛號,他裡頭沒有佛號,有佛號就有阿彌陀佛加持,比他一定更有效。這個東西要真幹,老實、聽話、真幹的人可以學到。什麼病都治,不要用醫藥,不要打針,甚至於跟病人不需要見面,一個月就能叫他恢復正常,他再去檢查病沒有了。修.藍博士在這些年當中,治過幾千個病例效果卓著,是真的不是假的,那是清淨心。
真的,像美國布萊登博士所說的,這是量子力學家,研究念力,念力的祕密,這班人搞的。念力能改變物質,我們身體是物質現象,物質怎麼來的?從念頭生出來的,念頭有能力改變物質的現象,這個理是真理。所以念佛人,海賢法師的師父念的功夫不錯,你看報告裡頭,他曾經在廣濟寺,北京廣濟寺住了十二年,十二年沒有出禪堂的門,你說他的心多專。離開廣濟寺回到來佛寺,幫人治病,不管什麼病,他拈一點草,拿一點草,你叫他去吃,他病就好了,不管什麼病都好了,那是什麼治的?念力。那個草是個引子,引導什麼?引導病人念頭專一、專注,不要去胡思亂想,用這個東西做引子。實際上,真正的是念力,跟修.藍博士完全相同,他就用一句阿彌陀佛,修.藍博士四句,他是一句。都是真實的事情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自己要能信。
念頭改變一切,小對身體,大對我們居住的環境。居住環境有災難,災難怎麼來的?這個地方的居民不善念頭所造成的。我們用善念能幫他化解,化解不了,為什麼?他們的人太多了,那個力量就大了。我們是正念,邪不勝正,正能量的力量比不正的能量要大很多倍,所以縱然不能夠化解,確實能幫助它減輕。我們對於這個理要不是徹底相信,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就帶著疑問,帶著疑問,效果就降低了,甚至於降到零,那不是不靈,是我們自己本身出了問題,與理與法不相應,不是不靈。所以同體之悲太重要了。
「
人所寶愛,莫過自身;今視眾生,如同自己,故能救度群生,心不暫捨
」,這幾句話是黃念老說的。這幾句話裡頭最重要的是兩句,一句今視眾生,如同自己,第二句救度群生,心不暫捨。這是真正菩薩,這是真正學佛人。用什麼方法來幫助這些罪苦眾生?你有這個心自然就生智慧。不信宗教的人不少,圖文巴這個城市裡頭,百分之二十五,等於四分之一,四個人當中有一個無神論的,不信宗教的。這個小城十二萬人,四分之一,三萬人。無論信與不信,我們統統要幫助他。從哪裡做起?從《
弟子規
》教起。一定記住要從根,沒有根是假的,不是不靈,你出了毛病不知道。《
弟子規
》沒有做到,就是沒有根,什麼都不能成就,來生最高最高不失人身,還能得個人身就算不錯了,絕大多數都是下去了,人身得不到了,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警惕。來生怎麼辦,這是真的問題,不是假的。有沒有想過這問題?真想通了,來生要墮三途,你就害怕了,我們還能救,信願持名,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你決定得度。
我們認真去修行,就是教化眾生,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給大家看,將來在這個地方往生,幾個人預知時至,告訴大家我走了,馬上就走了,這人都看到,都相信了,他就會真幹了,你這一方眾生就得度了。香港何世禮的母親,他們一家信基督教,老媽媽念佛,一家很開明,不反對,所以在家裡給母親做了個佛堂。兩個宗教沒有牴觸,他們一家人,何世禮夫人跟小孩,星期天都上教堂,媽媽在家念佛。媽媽往生的時候開往生大會,有些記者都來訪問,她沒有生病,一切很正常,時間到了之後,告訴大家,我走了,真的走了。這個信息馬上就傳遍香港,念佛有這種效果,說走就走,不生病。所以何世禮看到母親這樣走了,全家學佛了,全家都念佛了。你看他母親慈悲,用這個方法度了一家,平常一句話不說,臨終表演一下給你看看。所以香港的東蓮覺苑,那個房子就是他自己家的,他們往生捐獻出來做道場。
我們要度圖文巴的人,要度澳洲的人,也有一、二個在此地這麼表演一下,大家都信了,所有懷疑都沒有了。決定不要勸人改變宗教,但是告訴他,你要想到極樂世界,你把你修行的功德,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信願持名,只要臨命終時那口氣沒斷,你發願就能成功。告訴所有宗教功德平等的,能不能往生是最後一念,最後一念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個個成就、個個圓滿。由此可知,宗教之間所有不同的神,他們在一塊和睦,也是共同一體,同體之悲。諸神同體,我們也同體,我們跟諸神也同體。所以一切神明我們要尊敬,我們不能批評,我們更不能毀謗,一體,一體太重要了,這個概念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19。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一九集)【日期】2014/10/17【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1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四十七
頁,倒數第七行,從當中看起:
「
如《涅槃經》偈曰:一切眾生受異苦,悉是如來一人苦。
」這是解釋經文「
於諸眾生,視若自己
」,念老在這裡引《涅槃經》的偈子。什麼人知道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應該說宇宙之間一切諸法總是一體。惠能大師明白的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就是自己,能生萬法,萬法是從自性生出來的、變現出來的,什麼人知道?明心見性的菩薩統統知道,他們看到了。在這個境界裡頭,具足如來的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真正見到宇宙萬有的真相。在這個境界裡頭不再分了,像《
華嚴
》說的,《
華嚴
》講最高的境界,「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自性、就是本性。中國古時候老子說過,「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這才是事實真相,叫諸法實相。《涅槃經》上這句話,我們就能夠理解,眾生受苦是如來在受苦,如來是我們的自性,自性是佛,本來是佛,本來是如來,如來從性上說的,本來是,所以眾生受苦,確確實實是如來在受。如來要離苦得樂,那就得幫助一切眾生都要離苦得樂,這是如來的本願、本懷。
「
故普願拯濟負荷,皆度彼岸
」。這是教化眾生終極的目標,一定要把眾生度盡,統統都能夠離苦得樂,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離究竟苦是什麼?真正脫離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究竟苦,苦不堪言,這裡頭亂成一團。難得出現一個短暫的太平盛世,那是在這個階段眾生知道斷惡修善、積累功德,所以才感得佛菩薩出世,講經教學,幫助我們覺悟。真正覺悟了,自然就放下;換句話說,我們只是說覺悟,我明白了,我知道了,但是怎麼樣?沒放下。章嘉大師早年給我一個標準,沒有真正放下的,就沒有真正覺悟,哪有覺悟了他不肯放下?沒有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覺悟了。自己真正放下,徹底放下,這才叫覺悟。沒有放下,說得天花亂墜,也沒有離究竟苦,沒有離開六道輪迴。
佛用什麼方法幫助這些苦難眾生?佛用的是教學。你看看釋迦牟尼佛一生,他老人家三十歲開悟(這為我們示現的),開悟之後就一直教學,沒有一天休息,我們在經典上沒有見到釋迦牟尼佛放一天假,教學一輩子,七十九歲圓寂。他教學是有次第的,在鹿野苑講阿含十二年,佛教的小學,普世教育,這個教育可以幫助世間人化解衝突,幫助世間人社會安定,國家富足,天下太平。我們常講太平盛世,是從教學得來的,教育多麼重要。這教育裡頭,用中國文字來說,什麼教育?宗教教育。什麼是宗教教育?宗教兩個字,諸位分開來看,什麼叫宗,什麼叫教,然後連起來,什麼叫宗教。宗教是人生主要的教育,為什麼?它教人回歸自性。回歸自性的教育是主要的,是重要的教學,是尊崇的教化。如果不是回歸自性的教育,那是不究竟的,不究竟就是沒有出離六道輪迴。教學的對象是六道眾生。教學的結果是行善得三善道,得這個果報,福報,人天福報;心行不善,那就是三惡道,感得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六道裡頭的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是徹底覺悟,真正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他教我們要脫離六道輪迴,還要脫離十法界,幫助我們證得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這是得究竟樂。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法身菩薩所證得的。所以佛陀的教育超過世出世間一般教育,一般教育沒有出六道,沒有出十法界。在佛法裡面,小乘沒有出十法界,只出六道輪迴,大乘出十法界,證得究竟圓滿。
我們看下面文,「
故普願拯濟負荷,皆度彼岸
」,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每一個法身菩薩一定發這個大願,為什麼?原來自他是一體,度眾生是真正度自己,我們不知道。菩薩在此地證得究竟圓滿,從自性裡面流出大慈大悲,大悲是同體大悲,大慈是無緣大慈。無緣,無條件的幫助眾生得樂,要幫助他得究竟樂。得究竟樂怎麼幫助?要幫助他往生有佛出世的世界,這對他真正的幫助,他能夠見佛,他能夠聞法,就能夠度眾生。下面解釋拯濟,「
拯者,救助也。濟者,渡也,成也,益也
」,對他有真實的利益。「
故拯濟即是救度之義。負者,擔荷也
」,這個擔子你挑起來了,這是你的使命。
下面引《
大法炬陀羅尼經》,「佛言:菩薩擔者,誓願荷負一切眾生出離世間
」。這是菩薩,菩薩的使命,菩薩的本分,菩薩幹什麼?就幹這樁事情,幫助一切眾生出離世間,這個世間是六道輪迴。下面,「
譬如長者家內豐饒,多諸珍寶,唯有一子,以愛念故,財寶樂具悉給與之,無有疲倦
」。佛在此地用個比喻說,譬如長者,大乘經裡面我們常常看到長者,長者是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有聰明智慧,也要有年歲,這個年紀是長壽,一般總得四十、五十以上。所以他們家是富貴人家,多諸珍寶,家裡多財、富有收藏珍寶很多,他有一個兒子,獨生子,對這個兒子愛護,以愛念故,家裡這些財寶樂具,所有讓他在物質享受、精神享受,這些資源全部都給他,給他這個兒子,無有疲倦,歡喜。「
菩薩亦復如是
」,菩薩明白,一切眾生跟他是同體,同體大悲心就是愛心,生出來了,生出來起什麼作用?愛護一切眾生。特別是苦難眾生,菩薩有使命有責任,一定要幫助這些人離苦得樂,這叫行菩薩道。先幫助他離苦,然後再幫他得樂,得樂終極的目標,「
乃至令入無餘涅槃
」。涅槃是梵語,翻作滅,滅煩惱,滅生死,這就是涅槃。也翻作圓寂,圓是圓滿,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特別是涅槃上加個無餘,無餘是究竟圓滿的涅槃。阿羅漢、辟支佛所證得的涅槃是有餘,等覺菩薩所證得的涅槃是無餘。這叫「
荷負重擔
」,這個擔子很重,要幫助一切眾生成佛,無餘涅槃是圓成佛道。上面引的經文,「
深顯拯濟負荷之義
」。
下面末後這一句,「
皆度彼岸,度者,到也。彼岸者,涅槃也
」,究竟圓滿的涅槃。《大論》,
《大智度論》
第十二卷裡面說,「
若能直進不退,成辦佛道,名到彼岸。
」精進不退非常重要。我們今天學佛,每天有沒有進步?有。但是他有退轉,懈怠懶散,功夫提不起來,佛號常常間斷,這就是退轉的現象。成辦佛道就是成就佛道,成就佛道要只進不退,只有向前進步,沒有退轉的,這才能夠到彼岸。念老在後面為我們總結,「
表大士普度
」,這個大士就本經表法來說,是前面十六位正士,在家等覺菩薩。廣義的來說,實報莊嚴土中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廣說的,沒有一個不是幫助一切眾生,離一切苦,得一切樂。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這是他們的使命,他們度眾生的心從來沒有間斷,度眾生這樁事業也是從來沒有間斷。
我們看末後這一段,「
己四、德慧齊佛
」,這是菩薩自行化他成就的無量功德。
【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不可思議。】
這段經文只有十六個字,他們證得的是圓滿的,我們如果認真努力效法,我們會得到少分、多分,跟諸佛度化眾生一樣的無量功德。「
以上二句,表諸大士具足福智二嚴,位齊果位
」。具足福德、智慧兩種莊嚴,自自然然就跟法身菩薩平等,位齊果位。「
乃從果向因之大菩薩,咸得如來之福德莊嚴
」。從果向因之大菩薩是誰?十六正士為我們表法,我們跟他一樣,依信願持名,一向專念,求生淨土,這是從果向因的大菩薩。我們也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我們的智福就不可思議,智慧福報無量無邊。要找一尊佛來做比喻,那就是阿彌陀佛,這個福報、智慧差不多跟阿彌陀佛相等,現前就能得到,這是不能不知道的,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我們確實在六道裡面時間太久,無量劫來在這裡輪迴不息,智慧雖然有(智慧是自性裡頭本具的,怎麼會沒有),但是迷失了本性,把智慧變成煩惱,把福德變成罪報,我們享受的什麼?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哪來的福?
從這經上看,什麼人有福?信願持名一向專念的人有智慧、有福報,他的智慧福報都不可思議。他沒開悟,他跟我們一樣也是凡夫,為什麼他有福我沒福,他有智慧我沒智慧?他對於淨宗,對於信願持名沒有疑惑,這就是智慧。他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我只要發願求生,阿彌陀佛決定不捨棄我,這就是福報。這樣堅定的信心、願心就具足無上菩提心,無上菩提心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第一個條件,這第一個條件他具足了。一向專念,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沒有退轉,精進不懈,他心心念念跟極樂世界相應、跟阿彌陀佛相應,他決定得生,一生圓滿。不是一般的圓滿,是究竟圓滿,永遠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他到哪裡去了?他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報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雖然也有四土三輩九品,而實際上它是平等法界,這個不可思議。為什麼?願文裡面宣說了,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什麼?簡單的說,明心見性,圓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法身菩薩。換句話說,極樂世界的方便土跟法身沒有兩樣,極樂世界的同居土(凡聖同居土)也跟實報土相同,沒有差別,名字上有,實際上全是如來自性的報土。所以這一往生,就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
這個法門,諸位要知道,它是真實難信之法。雖然難信,易行,只要你肯真幹,你這一生就有成就。諦閑老和尚常說,他那個鍋漏匠的徒弟,三年成就,不難。鍋漏匠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出家之後,在寺廟裡頭一天也沒住過。為什麼?寺廟一些規矩他不懂,他也學不會。諦閑老和尚為他開方便法門,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教他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晝夜。這是什麼?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鍋漏匠老實、聽話、真幹,三年就成就了,預知時至,站著往生,還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難信易行,只要你相信,沒有一個不成就,沒有一個不往生。他能夠一向專念,一門深入,這是智慧,堅持到底,這是定功,我們講戒定慧,遵守老師的教誨,那就是持戒。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是戒,但是長時薰修也能得定,幫助你得定,因戒得定,得定之後,再堅持下去就會開智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開悟了。
見性,見性的人什麼樣子?跟平常人沒有兩樣。不一樣的是什麼?你有疑難的問題請教他,他都能幫助你講清楚、講明白。無論世出世間一切法,他統統明瞭,你不問,他什麼都不知道;你問他,他什麼都知道。這樣的人就是開悟的人,他回答你的,是從自性裡面的真實智慧所流露,跟一般人不一樣。一般人比如你去問問題,他想一想,我怎麼的答覆你,那是用阿賴耶裡面的種子。阿賴耶的種子有侷限性,有後遺症,換句話說,他並不是真正可靠。開悟的人那是真正可靠,他的智慧沒有侷限性,沒有後遺症,決定沒有錯誤。知識會有錯誤,智慧沒有錯誤。佛法,世尊、諸菩薩們教給我們、成就我們,是智慧,不是知識,這個一定要懂。智慧是自己自性流露出來的,知識是從外面學來的,智慧包括知識,知識不能包括智慧。換句話說,有智慧的人他也有知識,他一看、一聽全懂,有知識的人他沒有智慧。
『
智慧聖明不可思議
』,這是讚歎修淨土往生極樂世界的成就。成就什麼?德能智慧跟佛平等了,齊是平等。我們這個科題上說「
德慧齊佛
」,跟佛平等。位齊果位,這個果就是佛位,跟佛平等,乃從果向因之大菩薩,咸得如來之福德莊嚴。「
智慧聖明不可思議
」,末後這一句,「
明大士咸得如來之智慧莊嚴
」,
《淨影疏》跟《甄解》、《合贊》
,這些大師對這句說法、解釋都相同。「
聖者,正也。又肇公曰
」,僧肇大師,智慧是體,聖明是用。聖是正,正知正見,跟佛的見解思想完全相同。「
無事不照謂之聖。菩薩權實靈照,不可以言思擬議其形容,故云不可思議
」。我們用無法想像這四個字來形容它,不可思議就是無法想像,它太神奇、太微妙,不是我們六道凡夫所能體會得到的。我們為什麼體會不到?我們有障礙。什麼障礙?佛不起心不動念,我們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心就不清淨,起心動念心就不平等,心性有光明靈照之德,這個德失掉了。要怎樣能恢復?要修定,要讓清淨心現前。清淨心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甚至於沒有起心動念,真清淨,真平等,它就起照的作用。「照見五蘊皆空」,這句話《
心經
》上說的。什麼意思?五蘊皆空等於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法不可得。
上面這是僧肇大師說的,「
肇公之意
」,他的意思是什麼?「
智慧是本體,聖明是妙用
」。這個明是明瞭,不是一般的明瞭,是正確的明瞭,絲毫都沒有差錯。我們世間人講明瞭,我明白了,不能叫聖,為什麼?明瞭裡面還有不明瞭的東西夾雜在裡頭,跟菩薩不一樣。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菩薩的智慧,菩薩的明瞭,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真心、本性。我們的明瞭是從思考記憶,阿賴耶落謝的種子,從這個裡面起現行,這個明瞭不是真實的,這個明瞭是假的、是虛妄的。我們這個明瞭裡面,有很多錯誤在其中,自己不知道,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問題出現了,這就說明我們是知識不是智慧。知識裡面找到差別,智慧裡頭找不到,智慧跟知識是兩樁事情。所以學佛,無論大乘小乘都要講求開悟,要開悟就不能不講求戒定慧。戒是得定的方法,持戒能得定。定是什麼?就是《
無量壽經
》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平等」。清淨心是二乘的定,阿羅漢跟辟支佛;平等是大乘菩薩的定,比二乘高得多。小乘得的清淨不平等,還有小波小浪障礙你明心見性。諸法實相就在面前,因為你有障礙,所以你見不到。證得圓教初住的果位,他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見到一分真相,所以他不迷,他能起妙用。妙用對自己是斷煩惱,對別人能幫助眾生成就戒定慧,所以是妙用。
「
一切事皆能照了通達,名之為聖
」。你看用照,不是用思惟,不是用想像。六道凡夫遇到事,等我想一想,這想一想就是用第六識,用阿賴耶,得想一想。菩薩要不要想?菩薩不要想,菩薩照見了。照這個字裡面沒有阿賴耶,沒有八識,沒有五十一個心所,它跟這個完全脫離了,我們現在人叫做直覺,直覺就是照了的意思。照了就通達,事實真相完全明白,這是聖人,大乘聖人,不是小乘。
下面說,「
菩薩之權智與實智(實智是體,權智是用),所生之靈明照用,眾生凡情絕不能解,故曰不可思
」。眾生為什麼不能解?是眾生有凡情。凡情是什麼?是阿賴耶、末那、意識,凡夫把這個當作是自己的真心,看錯了。看錯了還不能回頭,還自以為是,這個問題就嚴重。所以佛法的修學,難!在末法,我們想成就,真的只有一門淨土法門,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真正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問題都解決了。不經過這個路子,用其他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佛在經教裡告訴我們,從理上講沒問題,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但是從事上講問題可就大了。為什麼?事上講眾生的根機不相同,稟性不相同。這些東西從哪來的?無量劫薰習成就的。中國人講本性、習性,這是習性,習性是從習慣當中養成的,本性裡頭沒有。習性你積得再多,跟本性不相干,習性帶著有染污,本性沒有,本性如如不動。習性是生滅法,前念滅後念生,所以它很麻煩,一定要真正智慧現前。
我們用什麼方法,希望很快智慧能現前。很快智慧能現前靠什麼?佛陀的教育最適用,它可以幫助我們。但是學佛陀教育,老師很重要。在我們這一代老師沒有了,我可能是這一代最後遇到老師的一個人,算是很幸運。老師,我們進入老師的大門,入門三個條件,我們想想我們有沒有?如果你有,有這個條件,遇不到老師也能成就。怎麼成就?依古人做老師,做古人的私淑弟子。在中國早年頭,孟夫子給我們做了榜樣,孟子是以孔子為老師。但是孔子已經過世,不在世了,那怎麼依他做老師?孔子的著作還在世間,他都得到了,完全依照文字的教誨,對於孔子留下來這些文字有信心,沒有懷疑,學習很認真,沒有夾雜,沒有妄念,也就是他心專;很好的天賦、天性,老實、聽話、真幹,這是天性;學習的態度好,真誠清淨,清淨心、恭敬他展卷就有益,就能得利益。我們今天稟性不好,稟性是什麼?不老實、不聽話,對老師的教誡陽奉陰違,不肯真幹,也就是說對古聖先賢有懷疑。
這個懷疑是正常的,也就是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大家都把古聖先賢的東西拋棄掉了。在這一百年當中,也有不少專家學者,他們自己學,不讓別人學,我們依他為老師,他障礙我們不跟古人接觸。學這些外國東西很時髦,我們看了也很歡喜也很羨慕,不知道那個東西似是而非。現在明白,虧吃大了。想回頭看看他們這些東西,國內外的講座也有不少,參加去聽聽課,聽了怎麼樣?半信半疑,疑惑。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那麼多人對它疑惑,要把它放棄,它真的好嗎?為什麼沒有人讚歎,沒有人讚揚?這都是我們對它生起懷疑的因素。我對它有信心,我這信心從哪來的?從這一生苦難當中來的。苦難受多了,我就會反省,會想想,苦難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外國好,我也到外國去看看,看了不少國家,看了不少人事物,細心觀察,認真去思惟,它雖然好,好的裡頭有問題;雖好,不是盡善。現在外國這個文化負面的現象顯示出來了,證明我們對它的觀察沒有看錯。我們中國這些垃圾堆裡頭,放的古聖先賢東西不要了,我們把它撿起來看看,覺得裡面還有很多可取的;外國東西雖然好,它會產生負面作用。你要沒有耐心,還得有這個緣分,你能看見,看得還相當深入,你才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
真明白之後,我們就有選擇,為個人(這是為自己),我們在兩個世界,娑婆跟極樂,搞清楚、搞明白了,我會選擇極樂世界、選擇阿彌陀佛,我自然會捨棄娑婆,求生淨土。在這個世間,我相信湯恩比的看法,他很多看法跟我想像相同,我想到了,讀他的書,他替我證明了。那是什麼?古聖先賢能留下來的東西,不簡單!這個方法是方老師跟李老師教給我的,他教我要多想一想,古人東西如果是糟粕,如果是現在不能適用的,它怎麼能傳五千年?應該早就被人丟掉了。這五千年當中難道沒有高明的人嗎?聖賢君子世世代代都有,它能禁得起歷史的考驗,那就不是簡單的東西。它的好處我們沒看出來,是我們自己沒智慧,沒有德行,沒有清淨平等覺。古聖先賢真實的智慧、德行,他們的理念、經驗,很值得我們做參考的,有非常高的價值,怎麼可以輕視?所以我們學習要認真,要重視傳統。我們這東西能不能留一百年、二百年,靠不住。古聖先賢傳的這些東西,特別是《四庫》裡頭的,我們相信它能夠傳千年萬世,這是真正的寶藏。老祖宗留下來的瑰寶,人人都有分,出自於性德,你要是見性,完全會認同;沒有見性,不能隨便批評,隨便批評造口業,將來的果報很可怕。
我們往下面看,肇公之意為:智慧是本體,聖明是妙用。一切事皆能照了通達,這叫聖。菩薩之權智與實智,所生之靈明照用,眾生凡情絕不能解,這個字用得非常肯定,決定不能理解,故曰不可思。「
一切語言不能表達,故曰不可議
」。議是什麼?議是議論,也就是講清楚、講明白。真理是什麼?真理是沒有法子講的,一定要你自己悟入。怎樣才能悟入?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讓你的清淨平等覺現前。清淨平等覺是真心,真心能照見,你就開悟,你就明白了。明白之後你也說不出來,你說出來的別人也聽不懂,所以「
非語言分別之所能知,故其形其容無法擬議
」,形是形狀,容是樣子,說不出。
「
又不可思議有二種
」,把它歸納兩大類,「
一者理空,非惑情所測
」,惑是迷惑,就是阿賴耶,不是情識所能測度的。「
二者神奇」
,變幻莫測,「
非淺識所量
」,量是度量,也是明瞭的意思。智慧淺的人只看到神奇現象,不知道神奇的所以然。說得好!「
又《智度論》曰:小乘法中無不可思議事
」。《阿含經》裡頭,佛所說的這些法可以研究,可以討論。為什麼?多偏重在事相上,很深的道理佛不說,說了沒人懂。大乘法中就有了,「
如六十小劫說《
法華經
》謂如食頃
」。食頃是時間短,好像吃一頓飯的時間。我們感覺是一頓飯的時間,釋迦牟尼佛把《
法華經
》說圓滿了,實際多長的時間?六十個小劫。一個小劫的時間,佛在經上說的差別也很大,都是佛說的。為什麼?這些東西說不清楚的,只要讓大家有個概念就可以,這些都不是真法,都是假的,時間、空間都不是實在的。一個小劫,佛常說的增減劫。佛說人的壽命,最低的是十歲,就是一般平均壽命十歲,從十歲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八萬四千歲是人壽最長的;再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這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六十個小劫,這多長!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六十小劫是超過中劫還不到大劫,一個大劫裡頭有八十個小劫。六十個小劫說《
法華經
》,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大乘裡頭有,小乘裡頭佛從來不說,說會讓大家生起疑惑,佛講是講清楚了,眾生怎麼樣?迷惑顛倒,沒有聽清楚。所以說法要契機要契理,不容易!要認真學習。認真兩個字有講究。章嘉大師教給我看破放下,這是學佛的祕訣。看破是明瞭,搞清楚、搞明白了;明白之後,最重要的,放下。明白萬法皆空,小乘有說,可是有沒有人把萬法放下?沒有。放下見思煩惱就證阿羅漢果,放下見思習氣就證辟支佛果,見思煩惱沒有了,他還有塵沙煩惱,還有無明煩惱。可是見思煩惱放下,六道輪迴就不見了,超越輪迴,在佛法稱聖人。
我們再看末後這一段,「
總結
」。
【如是等諸大菩薩。無量無邊。一時來集。】
可以看到世尊講《
無量壽經
》這一會無比殊勝莊嚴。像前面所說的這些大菩薩多少人?前面名字舉出來只是個代表,出家菩薩說了三個,在家菩薩說了十六個,五種原譯本裡面都不一樣。這一段經文也是夏蓮公會集的,這總結像這樣的菩薩無量無邊,太多了,說不清,一時來集。
我們看註解,這一句「
總結以上德遵普賢之諸大菩薩
」,德遵普賢這四個字重要,說明不是普通菩薩,德遵普賢這些大菩薩,華嚴會上的。「
為聽聞讚揚淨宗妙法故
」,他們到這來集會,來參與這個法會是為什麼?為做影響眾。這個法門太殊勝,你去看看一切經,你多翻翻,哪一個經上說,像德遵普賢這些諸大菩薩來參加這個法會?我們查經,幾部經上有?因為這都屬於表法的,他們讚揚、讚同宣揚淨宗妙法,所以佛講這部經全來了,他們真是內行人,真正懂得。這個方法妙,妙在哪裡?一切凡聖統統得度。前清慈雲灌頂大師說,你所造的罪業,所有的經論、法門、懺儀統統都失效,你的罪業太重,沒辦法救你,最後還有一門,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造極重罪業,五逆十惡,你遇到這個法門,統統能得度。所以,這些大菩薩來給我們做證明,告訴我們這個法門的殊勝,真是無比殊勝。「
為廣宏普賢願王故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才圓滿《
大方廣佛華嚴
》。如果沒有淨宗,《
華嚴經
》不圓滿,華藏世界好,誰能去得了?只有從極樂世界再入華藏世界是輕而易舉,是一條最近的道路,我們要知道。你要想親近毘盧遮那如來,見到阿彌陀佛,就見到毘盧遮那。為什麼?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毘盧遮那法身佛,所以你見到阿彌陀佛的法身,那就是毘盧遮那。這是第二個原因。第三個,「
為普度十方三世一切有情,往生淨土究竟涅槃故
」,這第三個理由。我們發願,真正是普度十方三世一切有情眾生,只有依靠《
無量壽經
》,依靠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個法門,能滿足這個大願。這個大願是四弘誓願的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沒有信願往生,這一願就落空,你憑什麼度?遇到淨宗,問題就解決,真正能得度。所以這些法身菩薩我們知道,一切諸佛如來示現在十法界,沒有不講淨土三經一論,其他的經不一定講,看眾生的根性,完全是應機說法。但是淨宗法門統攝一切根機,所以它是一切諸佛如來必定宣講的一部經。
《
華嚴
》是世尊在定中講的,為我們示現入定,定中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性是什麼樣子?他把自性的體相德用,詳詳細細完全沒有保留為我們說出來了。說出來了,這一部經的分量多大?龍樹菩薩在大龍菩薩龍宮裡面見到了,大龍菩薩是等覺菩薩,龍樹是初地菩薩,告訴我們,世尊所說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
》,總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多長時間說的?二七,也有說三七,三七二十一天,定中說的。就好像前面我們所看到,佛說《
法華經
》六十個小劫,就像一頓飯的時間。釋迦牟尼佛講《
華嚴
》,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二七日中講完的,說得詳細,全宇宙性相、理事、因果全都說明白了。傳到我們人間是《
華嚴經
》的目錄提要,全經,龍樹菩薩說,閻浮提眾生沒有人能受持,它分量太大了。看中本也不行,最後看小本,小本是目錄提要。好像我們今天看《四庫全書》,大本是全書,一千五百冊;中本是《薈要》,五百冊;小本是目錄提要,五冊。所以傳到我們世間來,《
大方廣佛華嚴經
》是世尊所說的目錄提要,總共有十萬偈,四十品。
這個經從早年間傳到中國來,就不是一個完整的本子,有欠缺。最初傳來的,晉朝傳來的,《六十華嚴》,翻成中文六十卷,三萬五千頌。你看,十萬偈只有三萬五千偈,三分之一。唐朝武則天執政那個時代,武則天改國號為周,這個經第二次傳來的,實叉難陀翻譯的,八十卷,稱《八十華嚴》,比晉經多九千頌,還是不到一半,四萬五千頌。貞元年間,烏荼國王向中國進貢,這裡頭有一部完整的《普賢行願品》,就是最後一品,翻成中文四十卷。所以現在讀《
華嚴
》,弘一大師教導我們,用八十卷《
華嚴
》,念到五十九卷,後頭就不必讀了,後面就接《四十華嚴》,總共九十九卷。這是中文保存最完整的《
華嚴經
》,三次翻譯。
《
華嚴經
》究竟講什麼?六祖惠能大師也開悟了,他把開悟的狀況,明心見性,性是什麼,他用五句話說出來了。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第二句,「本不生滅」,不生不滅;第三句,「本自具足」;第四句,「本無動搖」;第五句,「能生萬法」。我們就曉得,世尊開悟的時候,也就說這五句,五句是略說,《
華嚴
》是細說,這五句展開來就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
》濃縮,就這五句,不增不減,不可思議。《
華嚴
》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是什麼?自性。多是什麼?萬法。自性能生萬法,萬法不離自性,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們不能不知道。
這些大菩薩「
同德同心,一時來會
」。《淨影疏》說得好,「
為法心同,故來一時。
」這個時候大家都來了,感應道交,眾生有感,諸佛菩薩都有應,全到道場來了。這一段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20。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二0集)【日期】2014/10/18【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2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四十九
頁倒數第三行。科題,丁三,「
餘四眾
」,分四。第一段,「
比丘尼眾
」。
【又有比丘尼五百人。】
當時參加世尊的法會,有出家的女眾五百人。
「清信士眾」。
【清信士七千人。】
清信士就是優婆塞
,我們現在稱居士,在家受過三皈、五戒、菩薩戒的居士。還有女眾。
【清信女五百人。】
「
清信女即優婆夷
」。
末後「
諸天大眾
」。請看經文:
【欲界天。色界天。諸天梵眾。悉共大會。】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以上經文,獨見《漢譯》。《魏譯》則僅有菩薩與比丘眾。
」《宋譯》的,經末有這麼一句話:「
並天龍八部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
均廣於《魏譯》
」,《魏譯》是康僧鎧的本子,康僧鎧的本子簡單,後面就是菩薩眾跟比丘眾。這四種沒有,就是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諸天大眾,《魏譯》的缺少這一段。「以上通序終」,通序經文到這個地方就圓滿了。
欲界天有六層,欲是情欲,男女之欲沒有斷,這叫欲界。愈往上面去愈淡薄,大概四王天、忉利天跟我們人間差不多,夜摩天就很淡了;再往上去,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都欲還沒有斷,很薄。再向上去欲就斷了,叫色界天,色界有十八層天,修禪定。禪定,初禪有三天,二禪、三禪都是有三天,四禪有九天。四禪有九層天,除一般的三天之外,它有一個修無想定的,這是外道天,在四禪,地位相當高。佛門裡面有五不還天,是小乘三果阿那含修行的地方。根利的,我們常常講上根人,他直接證阿羅漢;如果是一般程度的,中下程度的,他還要經過四空天,然後才能夠脫離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果。我們如果對這些情形都能夠了解、都能夠明白,才知道淨宗法門的殊勝。這叫豎出三界,時間很長;淨宗是橫出三界,不需要經過諸天,連四王、忉利都不需要。在人間壽命盡了,阿彌陀佛就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去,這叫橫超,不需要通過欲界、色界、無色界,不需要。快速,而且成就無比殊勝,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難遇難逢,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佛法當中最難的是淨土法門,我們這一生遇到,這是無比的幸運。遇到了,一生一定要成就,不成就太可惜了。不成就,你一失人身,還在六道裡頭輪迴,無量劫又無量劫。人不能沒有志氣。這個法門修學非常簡單,只要具足真正相信,信西方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接引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苦難眾生就是六道、十法界的眾生,一生圓滿成就,到哪裡去找!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沒有,無量法門裡頭也沒有,你怎麼這麼幸運,你這一生遇到了。遇到了,錯過了,那真叫太可惜了!
序分,本經文字不多,序分有三品,下面「
大教緣起第三
」是別序,一共三品,這就是大經的架勢。下面是序分裡頭第二段,「
發起序
」,也叫別序。前面是證信序,也叫通序。通序有兩品,別序有一品,序分總共有三品經文。我們看念老的簡單介紹,什麼叫別序。
「
下一品為別序
」,就是大教緣起,「
亦為發起序
」,說明這一次法會的緣起。「
序中如來現瑞放光」
,阿難尊者「
喜悅請問
」,釋迦牟尼佛「
正答所疑
」,在這一品裡面分為這三大段。演出這一部廣大,這些讚歎都是真實,沒有一句是誇大的,實實在在告訴我們,「
廣大、圓滿、簡易、直捷、方便
」。我們需要的就是這三項,要簡單要容易、要直捷、要方便,這三個條件是八萬四千法門沒有的。廣大、圓滿、「
究竟
」,這些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有,無量法門裡面也有,本經也屬於。但是一定要知道,簡易、直捷、方便沒有,所以那些法門我們不能修,一生不能成就。一定要記住,我們唯一這一生能夠修成功的,就是這一部,除了這一部之外沒有第二部。
《
彌陀經
》跟這個是同部。《十六觀經》裡面,前面十五觀也不是容易事情,持名念佛就是第十六觀。一定要依《
無量壽經
》,或是《
彌陀經
》來修學,能成就。不但能成就,究竟,真難得,究竟是證得圓教妙覺果位,這叫究竟。多長時間?一生,這一生就證得,往生就證得。所以「
第一希有,難逢法寶
」,這兩句是稱讚,稱讚得恰如其分,沒有一絲毫過分。這個法寶就是《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
我們看品題,「
大教緣起第三
」。前面第一段「光瑞發起」,如來現瑞放光。請看經文:
【爾時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影暢表裡。現大光明。數千百變。】
怎麼發起的?如來放光發起的。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釋尊將欲演說無上殊勝淨土法門
」。讀經、聽講,這些地方要特別留意,不能輕易看過。這部經在一切經典裡面,特別是大乘,它是什麼樣的地位,首先要明瞭。它是無上殊勝,無上,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了,上面沒有,它就是無上的、最高的;殊勝,一切法門、一切經教都不能跟它相比,這個法門叫淨土法門。「
故現瑞放光
」,因為這個緣故。現瑞放光,「
以興起阿難之問端
」,誰懂?阿難懂,阿難見到佛放光,興起問端,「
並令聞者生希有想,生難遭想
」。我們這些凡夫,聽阿難的問、世尊的解答,要知道生稀有想,稀有難逢,我們今天逢到了。
《
華嚴
》、《
法華
》不難,那也是一生成就,那是什麼根性?上上乘人,是它教學的對象。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從上上根到下下根,人人都有分。《
華嚴
》、《
法華
》說老實話只有上上根有分,其他的人沒分;這個法門人人都有分,這真稀有。生難遭想,確確實實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這一生能遇到,特別是遇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這個緣太殊勝,無比的殊勝。為什麼?我們看五種原譯本,看兩種的會集本,王龍舒的、魏默深的,看彭際清的節校本,很難看到淨宗的真面目;能看到,模糊,不清楚。夏老居士這次的會集清清楚楚,一點都不含糊。我們上一代的人看到這部經典的人不多,許多人沒見到。念老的集註更晚,在國外我是第一個看到的,看到之後無量的歡喜,我提出要求,在台灣印一萬冊流通。
我們這一代的人有福報,無比的幸運,看到了。有沒有看懂?這是關鍵的問題。真正看懂了,死心塌地,依教修行,我們這一生決定成就。什麼叫懂?真正懂得的,就像《
金剛經
》上所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什麼?釋迦牟尼佛所說一切法我統統不學了,我統統放下,我專學淨土法門。這是真懂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信願持名,一向專念,求生淨土,我們的大事就圓滿了。最忌諱的就是學得很多、學得很雜,把你的精神,精力、時間統統分散掉,那就太可惜了。所以真正懂的人,世間法放下了,出世間法也放下,我就選這一門,這是真實智慧。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海賢老和尚就是一句名號,明心見性,其義自見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所以真正明瞭,肯定是「
依教奉行,求生淨土
」。他還有別的念頭,還想修別的法門,對淨土法門沒搞清楚。還有比這個高的,他這麼以為著,不知道《
無量壽經
》是一切經教裡登峰造極,沒有比這更高的了。在《
華嚴
》之上,在《
法華
》之上,《
華嚴
》、《
法華
》到最後都歸淨土,不歸淨土不能圓滿成就。所以我們要很冷靜的來觀察,你才真正能看到,你的心叫死心塌地。真誠到極處,恭敬到極處,你才能入門,這個經文你能看得懂,這個註解你能看到生歡喜心。
《
華嚴
》上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
無量壽經
》,一切經,不但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經論,這是一切。這部經就是一切經,一切經歸納起來就這部經,讀這部經就讀了一切經。在這部經上開悟了,一切經全開悟了,障礙就沒有了。要多少時間?我想十年夠了。我們的十年過去了,還是原地踏步,多麼可惜!從今天起再發心再個十年,如果十年沒有成就,還是原地踏步,那就是只好再搞六道輪迴。等往後的緣分,往後的緣分是無量劫之後。
我們看註解裡頭,「
按圓頓諸經
」,圓教、頓教,像《
華嚴
》、《
法華
》,圓頓諸經,「
具說本師釋尊放光之相
」,佛說圓頓大經都有放光,「
今經亦然
」。這部經沒有講之先就先放光,具說本師釋尊放光之相,今經亦然。下面念老列舉五種原譯本,《
漢譯
》的經文:「
於時佛坐,思念正道,面有九色光,數千百變,光甚大明。
」這一段是講放光,佛坐在那個地方,面有九色光。「
賢者阿難,即從座起,更正衣服,稽首佛足
」,這是敬禮,禮敬。「
前白佛言
」,這下面是請教,「
今佛面目光色,何以時時更變!明乃爾乎?
」這是阿難的問話。「
今
」是現在,阿難看到的,「
佛面目光精,數百千色,上下明徹,好乃如是
」,這是阿難想到的。阿難在佛的身邊,是世尊的侍者,今天放的光,阿難從來沒見過,他感到很好奇,提出這個問題來。所以「我
侍佛以來,未曾見佛身體光曜,巍巍重明乃爾
」,像現前這個樣子沒見過。「
我未曾見至真等正覺
」,至真等正覺是對佛的尊稱,我從來沒有見過佛的「
光明威神,有如今日
」,像今天這樣放的這個光,從來沒見過。這一段是《漢譯》的,最早翻譯的。「《吳譯》同之,唯文字稍簡,餘譯則語而未詳。」其他的本子有說到,沒有這麼詳細,《漢譯》這段文很詳細。
《魏譯》本這是流通最多的,就是康僧鎧翻譯的,康僧鎧翻譯的那個時代是曹魏,三國時代的北方曹魏,所以稱為《魏譯》。「
兩度云光顏巍巍
」,這一句看到兩次,「
又云威神光光
」。「
《唐譯》云: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凝照光輝。
」說得簡單,只有四句。「
《宋譯》云:面色圓滿,寶剎莊嚴。
」所以,五種翻譯本合起來看,「
便知漢、吳兩譯最詳,餘譯乃其簡略
」。
唯《宋譯》
當中有「
寶剎莊嚴
」,有這一句,顯示「
光中現剎
」,其他譯本裡頭沒有。這一句好!光中見到十方諸佛剎土,像我們看電視一樣,在屏幕上能看到全世界各地方的傳播。佛的光中能夠見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剎土,清淨、莊嚴。「
由是亦可見會集諸譯之必要
。」這個會集諸譯,是指夏蓮居老居士最後會集的必要。這本經裡頭,五種原譯本有的它全有,一句也沒有漏掉。像此地《宋譯》的「
寶剎莊嚴
」,這一句很重要,其他譯本裡頭沒有,會集裡頭圓滿,統統都有。
「
又古注經家
」,古代的為經做註解的這些人,「
多謂本師說此經時未曾放光
」,釋迦牟尼佛說《
無量壽經
》沒放光,「
蓋未詳考漢、吳古譯之故耳
」。五種原譯本裡,《漢譯》《吳譯》有放光,他這兩個譯本沒看到,看到其他的本子,其他本子放光省略掉了。這也就是《
無量壽經
》在中國為什麼不能夠流通,本子太多,五種原譯本都看很麻煩,人家不願意看。所以淨宗最流行的是《
阿彌陀經
》,《
阿彌陀經
》沒有爭議,而且譯本譯得好,意譯的,很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流通最廣。但是它太簡單了,對極樂世界要跟這個經來比,這個經詳細太多了,詳細介紹,能啟發我們的信心,提升我們的願心,真想去。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世尊』,經文上,「
世尊指釋迦牟尼佛
」。「
《淨影疏》曰:佛具眾德,為世尊重,故號世尊。
」世就是世間,尊是尊重、尊敬。佛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為世間所尊重。佛告訴我們,智慧、德能、相好都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不是從外面來的,這個意思一定要懂。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一切,一樣都沒有缺少。為什麼?它能生萬法,那就是具足萬法。
佛陀教學把萬法歸納為三大類,這是教學的方便,這三大類,第一個是智慧,第二個是德能,第三個相好,統統都包括了,萬法不出這三大類。《
華嚴經
》上世尊也說過,「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各個都相同,是平等的。阿彌陀佛有多大智慧,你也有,你跟他一樣,沒有差別;彌陀具足無量功德,無量功德也是我們有的,自性裡本有的;具足無量相好。現在為什麼我們沒有了他有?這就是一個覺,一個迷。我們迷了,智慧德相沒有失掉,只是不能現前,得不到受用,它有障礙。這障礙是什麼?叫煩惱,煩惱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煩惱,佛也把它歸納為三大類,無明煩惱,無明是不明瞭,不認識了;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多,塵沙數不盡的;見思煩惱,宇宙萬有的真相完全不明白了,本來是明白的,現在統統不明白,看錯了,想錯了。想裡面有貪瞋痴慢疑,看的裡面有成見、有邊見、有邪見,看錯了,想錯了,於是把一真法界變現成六道輪迴。
所以佛告訴我們,《
華嚴經
》上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的身體從心想生,我們居住的環境從心想生。現在世界怎麼這麼亂?我們的思想亂了,我們的見解亂了,亂成一團。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美好?他覺悟了,他不迷了,他的心就是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平等、覺。所以,性德裡面具足的統統現前,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功德、無量的相好統統現前。佛這三樣,清淨、平等、覺究竟圓滿。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無量功德的加持,真加得上,加持你,你就得到受用,跟你自己證得究竟圓滿差不多,很相似。到極樂世界是佛加持的,在極樂世界住了一段時間,住久了,煩惱不斷自然沒有了,這妙!性德自然現前,就跟阿彌陀佛一樣了。為什麼?本來是一樣,沒有兩樣。所以佛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佛、都是如來,我們看佛菩薩都把他當作普通人來看待,這是什麼?從心想生。換句話說,幾時我們這個地球能像極樂世界,有沒有可能?有可能,理上決定講得通。要事來顯理,那事上,我們跟阿彌陀佛一樣的想法、一樣的看法,我們這個世界就變成極樂世界了。要真幹,我們來做實驗。
今天我們在圖文巴,我們同學們肯不肯努力,我們淨宗學會同修肯不肯幹?如果肯幹,我們的念頭轉過來了,我們看所有一切眾生都是諸佛菩薩,一切人是的,一切動物是的,花草樹木也是的。念頭一轉,恢復正能量,真做到了。佛菩薩是好人,這社會上沒有一個壞人,你想找一個壞人找不到。怎樣能造成?佛用什麼方法?教學,「今現在說法」。釋迦牟尼佛的教學,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沒中斷,不斷向上提升,你看,從阿含提升到方等,提升到般若,提升到法華,最後給我們展現涅槃。佛是圓圓滿滿的給了我們,真正懂得的人,明白人、覺悟的人,依教修行都成就了,大成就,不是小成就。像文殊、普賢、彌勒菩薩,我們這十六正士,大成就者。
我們為什麼還甘心墮落?墮落就是放不下,對這個世間有貪戀,不知道這個世間是假的、是空的,是夢幻泡影。當下不可得,就在現前,你得不到。說得最貼切的,身體,身體現前,真相是什麼?剎那生滅。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這個身體生滅多少次了?二千一百兆次。一秒鐘,這個身體已經換了,換了多少次?換了二千一百兆次。哪一次的現相是我?不可得,幻相,假的,不是真的。我們看電視被電視迷了,電視的頻率一秒鐘才一百次,我們現前的是一秒鐘是二千一百兆次,它就在眼前,我們完全沒有感覺。
佛這個說法,現在量子力學家證明了,佛講得一點都不錯,確實如是。科學家跟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相去至少二千五百年,二千五百年前講的,今天這些量子力學家發現的,跟佛說的完全一致,完全相同。他們肯定了,我們相信,不再懷疑了。在過去我們讀佛經,勉強相信,疑根不能拔除,總是想不通。不想就通了!不想也不通。科學的報告增長了我們的信心,化解災難。二0一二年馬雅災難的預言,美國量子力學家布萊登告訴我們化解的方法,他這個話在悉尼講的,他們開了個科學會議,討論這個問題。美國這位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這個災難可以化解,只要我們真正能回頭,「棄惡揚善」,一切惡的、不善的,我們把它拋棄掉,要發揚光大善的、正面的,不善是負面的,惡的是負面的,「端正心念」,這個災難就可以化解。
災難不是天然的,凡是自然的都是最美好的,自然是自性變現的。我們要回歸自然,不要造作,所有一切造作都是負面的,順其自然多好!現在人遭這個罪,受這麼多苦,都是什麼?破壞自然,以為我們的本事很大,發展科學可以改變自然。連我們飲食裡頭最重要的農產品,他用農藥、化肥,這都不是自然的,人工的催化,能叫這些農植物長得又好看又大,但是怎麼?不能吃,吃了都長病,病了都要死。所以,現在飲食這個問題,人都不健康,都長得不正常。都在我們眼前,我們都看到的,這問題怎麼解決?
這次我回來,市長來兩次看我,我們都談到這個問題。澳大利亞地廣人稀,中央地帶全是沙漠,這塊土地沒有被污染。美國、中國的土地都被污染了,這塊土地沒有被污染。如果在這塊大地上我們發展農業,使這塊地方將來成為全世界的糧倉,生產的糧食能供養全世界,至少可以供養亞洲。我相信不止我一個人有這個想法,有這個想法的人很多。但是澳洲最缺乏的水源,昨天這裡天主教的主教,大主教,我們談到這個問題。他管的轄區範圍很大,昨天我看到地圖上,幾十個教會都歸他管。他告訴我,靠近中央的這沙漠裡面,居民非常苦,三年沒下雨,人怎麼活得過來?他說自殺率很高,人都不想活了,活不下去。我們聽了很難過,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有沒有方法解決?有。
沙漠地帶居民多半都是澳洲土著,這些土著有非常嚴重的怨恨,如何能幫助他把怨恨化解?我們知道境隨心轉。他們自己也說,一百年前,沒有出現過像現在這樣的災難,這邊這些農牧都非常正常,雨水也很多。圖文巴這個名詞是土著的語音,意思是什麼?是沼澤、綠洲,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只有從意念上來轉,然後山河大地、物質跟著我們的念頭來轉。一切法從心想生是真理,不是假的。我們今天念頭不善,造成這些災難;棄惡揚善,端正心念,可以改變。中國有個諺語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有福報的人住在那裡,風調雨順,自然能感得。
我們要有信心,要有真誠心,有信心、有恭敬心,這個很重要。首先,轉我們的心理、生理,身心健康,再進一步,轉變我們居住的環境,誠就靈驗。這種不可思議的感應的例子多,我們在講經教學要多多的告訴大家。我們學經教,李老師在當年告訴我,學經教,講經教學利益眾生,基本的條件要通世出世間法。你看佛經,經叫契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理是佛經,佛經代表的是《大藏經》,三藏十二部經,我們這一生能不能通達?你要不通就不契理。契機呢?機是世間法,世間法老師舉個例子,咱不要談別的了,單單談一部,中國人編的《四庫全書》,你能通得了嗎?通不了。通不了就不能講,通不了就沒有資格講。
那又要非講不可,佛法要沒有人講,慢慢就滅了,這時候怎麼辦?老師教我四個字,他說要通,要通世出世間法,怎麼通?求感應,感通。用什麼感?用誠,真誠,真誠心求感應。真誠心求感應的基本條件就是慈悲心,菩提心裡頭有慈悲心,真誠的愛心,愛一切眾生,這是基礎。中國古諺語也有說量大福大,量大智慧也大,你要有大智慧、大福德,完全從你的心量。你心量小,你就沒有智慧、沒有福報,你起心動念都在造罪業;量大的人,起心動念想眾生,想苦難眾生,我怎麼去幫他,幫助他離苦得樂。用真誠心求感應、求佛菩薩,真誠到極處,叫至誠感通。不是至誠到哪裡求感通?老師指我這條路,告訴我,只有這樣走才行,這路才走得通,要不然你怎麼學法?
古人教給我們的方法,就是現在講的教學的理念,一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深入是戒律,是戒,長時薰修是得定。有戒、有定,定到一定的程度就開悟了,所以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開了。統是本有的,戒定慧都是自己自性本來具足,不是外頭的。戒定慧是性德,人人都有,只是迷而不覺,不知道修。所以古人從哪裡學起?就走這個路。現在我們也搞戒定慧行不行?不行。為什麼不行?古人戒定慧有根有柢,我們沒有根柢。根柢是什麼?中國人所謂紮根教育,誰受過這個教育?中國古人真有,到清朝末年的時候還有,民國以後沒有了。
這個紮根教育一般是從胎教開始,母親懷孕就開始了。開始什麼?棄惡揚善,端正心念,母親要做到,所有一切負面的、不善的不能想,不要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影響胎兒。你想不善的,他就染不善的;你想善的,他就染善的。所以這十個月,心地要純淨純善,你的小孩好,得到正氣。像文王的母親,這歷史上記載的,懷孕的時候眼不視惡色,不好看的東西、不善的東西不看,不善的、不正的不聽,說話柔和、誠懇。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
弟子規
》裡頭所要求的,母親在懷孕的時候她就做到了。所以她小孩還沒有出生,得到正能量的薰習,這個根多好。
出生之後,母親要把小孩看三年,就是到他三歲,一千天。一年三百六十天,三年一千天,讓這個小孩他看到的、他聽到的、他接觸到的,全是善的,全是好的。他看到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違背倫常道德的,決定不能讓他看見,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這叫紮根教育,從坐胎到三歲,古諺語有句話說「三歲看八十」,這個意思就是說,他三歲這個根紮得好,八十歲不會改變。為什麼?這個小孩,三、四歲他就知道哪個是善、哪是不善,不善的他會排斥,遠離它,善的他親近它,有這個能力。所以,佛法到中國來,他學佛沒有問題,他有佛菩薩的根。
現在我們這種教育沒有了,那個根沒有了。我們補從哪裡補?要從儒釋道三個根上去補。大家學戒律,不重視這個根,我想蓋房子,不要地基,你就變成這樣子,你這房子能蓋成嗎?難就難在此地。不是戒律不好,現在講戒律、聽戒律,能聽懂嗎?未必,聽懂他真得受用,聽不懂,帶來很多障礙,帶來很多麻煩。大乘佛法教我們,離一切相,即一切法,統統都著了相,嚴重的著相,怎麼辦?戒律是不錯,樣樣都執著,來生到哪裡去?來生到人道,做個好人,不失人身,有這個效果,向上提升不行。大乘教裡頭講究的就是圓解、圓修、圓證,樣樣都圓融,大乘菩薩多麼活潑、多麼自在。戒的目的在哪裡?就在清淨平等覺,他心清淨。現在人持戒,心不清淨,被戒染污了;修定也不清淨,被定染污了。所以佛法全變成障礙。
不容易,佛法要好老師,自己還要好的根機,遇到好老師,還要好的道場,這修學環境,你在這個裡面成就六波羅蜜;再向上提升,成就十大願王,那是一乘教了,比菩薩還要高一層。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是持戒所達到的要求,達到的目標。不但不染污,而且心不動、不搖晃,心是定的,不動、不搖晃就是我們經題上的平等這兩個字,像水沒有波浪,平靜,平等。我們心不平等,有高下,為什麼?現在的教學從小就教競爭,競爭哪來的平等?一競一爭,水就波動,平等心失掉了。再加上嚴重的染污,染污是什麼?自私自利,只有自己沒有別人。天天在造輪迴業,怎麼能脫離輪迴?
所以,遠遠不如農村裡面的阿公阿婆,他們什麼都不知道,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師父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很老實,他聽話,他真的一直念下去。往生的時候示現的瑞相讓人驚訝,成功了。為什麼?他戒定慧具足。一門深入這是持戒,他心裡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他什麼都不放。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沒有修善的相,符合三輪體空,空、無相、無作,大三空三昧,他跟這個相應。你問他,他不知道,他說不出來,叫暗合道妙,他真做到了,你問他他不知道。他也不需要知道,統統在生活上落實了,在工作上落實了,在處事待人接物他全做到了。
自古至今,出家、在家,榜樣很多,那個榜樣就是教學法裡頭的表法。海賢老和尚是我們的好榜樣,你細細去聽,慢慢去體悟。聽的遍數多,愈多愈歡喜,為什麼?你契入了,你聽懂、聽明白了,得受用了;聽的遍數少不管用。最好是專聽,不要聽雜了,不能學很多。一句佛號刻骨銘心,它能幫助你身心健康,能幫助你法喜充滿,心情愉快,身心健康,能幫助你化解災難,不迷信。只要求得因上清淨平等覺,果上智慧、福報,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福報,莊嚴是相好,美好!清淨平等覺是因,智慧、健康長壽、生活美滿是福報。
美好的生活,並不是說你的衣食住行豐足,不是這個意思。最健康的食物,來佛寺裡面的食物是最健康的,他們是自己耕種的。用什麼心耕種的?用清淨平等覺心耕種的,這個食物能不好嗎?海賢老和尚親手耕種的,那是個什麼人?已經證得明心見性的人,每一粒稻米、每一片菜葉都是他加持的。我們自己也種菜,有些佛友種菜的時候,一定劃一個小區,供養這些小蟲、小動物;果木樹,指定有幾棵供養小鳥。動物跟我們很合作,我們供養牠,牠會留給我們。這就是境隨心轉,我們的心能顧到牠,牠的也顧到我們,也回報。最健康的。
所以,人不能沒有德,什麼是德?佛門的德就是戒定慧;世間的德,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總共歸納起來實際上十二個字,中國傳統文化的根,這十二個字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就這十二個字。中國人五千年來沒有違背它,依教奉行,這個國家民族屹立在這個世界,沒有被淘汰掉。世界上四大古文明,其他三個都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沒有這十二個字。中國還能存在,就有這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如果丟失了,中國傳統文明也會消失。
所以「佛具眾德,為世尊重」,我們做佛的弟子,要像佛一樣具足眾德。淨宗同學,早年我們提出行門五科,必須要學習,必須要遵守。第一個,指導的原則,淨業三福,決定不能違背。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就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孝親尊師,落實在《
弟子規
》,沒有《
弟子規
》,孝親尊師是假的,這是根之根,沒有這個根,什麼也都完了。前面兩句,《
弟子規
》;第三句,《
感應篇
》,慈心不殺講因果報應;末後修十善業。你們想想看,十善業以什麼為基礎?以《
弟子規
》、《
感應篇
》做基礎。沒有《
弟子規
》跟《
感應篇
》,十善業道修不好,不踏實。我們提倡這個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
有這個基礎,做得不錯了,再提升一級,第二福。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小乘教,你真能做到。為什麼今天做不到?你沒有前頭第一福,你怎麼可能有第二?怎麼學也學不像。《沙彌律儀》雖然只有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就做不好,就學不像,為什麼?沒根。所學的空中樓閣,知道佛教裡頭有這麼回事情,自己不得受用。這第二具足了,才提升到大乘,第二是小乘,第三是大乘。大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深信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是說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勸進行者是教化眾生,讀誦大乘是成就自己。你看看,佛給我們的順序,我們今天搞亂了,要最高的,下面都不要,怎麼會有成就?你們做了試驗,試驗了十幾年,二十幾年、三十幾年,應該覺悟,為什麼這麼長久做不成功?古人完成到明心見性大概十年,念佛的人,三年得功夫成片,再三年得事一心不亂,再三年得理一心不亂,真能得到。
海賢老和尚就是這麼得到的,他二十歲出家,他的根性好,雖然沒念過書,不認識字,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幹,具備這個條件,行了。他的師父了不起,一定是明心見性的人,觀機,一看到這個年輕人,這年輕人可以造就,有前途,栽培他。知道他會成就,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你看,他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沒有更換。他學習的態度好,符合古大德的標準,這個態度就是真誠、清淨、恭敬。印祖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求學你能得到多少,看你有幾分真誠心、有幾分恭敬心;真誠恭敬心沒有,你什麼都得不到。這個例子就在眼前,要細心觀察,你會看到,然後你才會相信,你才會真幹。
我這個年齡,念念求生淨土,沒有第二念,這個世間什麼都不想,統統放下了。放下之後心清淨,看東西看得清楚。什麼時候都可以走,在哪裡都可以走,我不選擇什麼條件,一切時、一切處,得大自在。
你們大家在此地要真幹,這個地方的緣好,我不說成熟,我只說是難得,非常殊勝。在這裡團結宗教、團結族群,把這個小城真正建築成為世界上頭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小城,做一個好榜樣,讓全世界的人來看看。這個小城有八十多個族群,有一百多種語言,有十幾個宗教,大家住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一樣,像一家人一樣,相親相愛,互相尊重,互相讚歎,互相學習,互助合作。這個裡面沒有競爭,更沒有鬥爭,確確實實做到了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睦這個字裡頭,有親愛的意思在裡頭,比和諧好。你們真幹,我到這裡就多來幾次;你們不肯幹,我不來了,我來到這裡沒有意義,我全部放下了,不來了。你們真幹,我會來,我來幫助你。
現代這個世界,不做出來,光講沒有人相信,一定要做出來。當年我們在湯池小鎮做了實驗,做成功了,非常可惜因緣還是不足,我們解散了。今天圖文巴這個地方,我們在這裡住了十三年,十三年得到什麼?得到本地居民對我們的信任,這是不容易得來的。中國老祖宗教我們,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明德就是明心見性,再說得白一點,就是清淨平等覺,就這五個字。我們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要用清淨、平等、覺的心,真心。親民,主動跟大家往來。我們這麼多年,不錯,溫馨晚宴是跟大家往來的,親民,這是親民具體的表現。如果要做到,這個城市做到相親相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我們這種親民做得不夠,要加一倍。
我們有這麼一個想法,下半年,也就是十一月、十二月兩個月,希望能建立一個道德講堂,這跟大家又進了一步。二、三年之後,再建一個活動中心,多元文化教育活動中心,目的就是我們這個小城的人民,常常在這個地方聚會,接受道德教育,接受宗教教育。把每個宗教經典裡面,有關於倫理、道德、因果好的教訓,節錄出來做為教材。我們勸人學習宗教的教育,我們不談信仰宗教,不談這個,信仰宗教是你自己事情,你喜歡信哪個就信哪個,我們都讚歎,每個教都第一,沒有第二的,大家都平等,皆大歡喜。我學我的宗教,我也學你們的宗教,你們宗教排定的課程我都認真學習。凡是人,皆須愛。
再做三年,有成績了,我們選拔優秀的同學,一門深入,真正去研究一樣東西,希望得三昧,希望開悟,這是我們的研究所。這樣的人多了,大徹大悟難,大悟可以做得到,大悟的人要有二、三十個人,我們可以辦大學,宗教大學就辦得到,沒有問題。我們估計十年,十年之後我們在此地辦大學。可是你們同學要努力,你們同學要能夠擔任教授,不能擔任教授不可以。所以大家努力,我常常來看看你們;你們不想幹,我就不來了。哪個地方認真幹,我就到哪裡去幫助他們打氣,幫助他們提升。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頁首
〉〉
【編註】歡迎轉載流通,功德無量!本檔未經精確校對可能有所錯漏,煩請告知修正,以利更多同修大德!
【E-mail】
anita399646@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