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我們這一生所有的遭遇,統統是自己念頭變出來的】
【名稱】 【現在位置】回首頁〉〉智慧經典電子書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12》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221-240集
 

【01】1-20集【02】21-40集【03】41-60集【04】61-80集【05】81-100
【06】101-120集【07】121-140集【08】141-160集【09】161-180集【10】181-200
【11】201-220集【13】241-260集【14】261-280集【15】281-300
【16】301-320集【17】321-340集【18】341-360集【19】361-380集【20】381-400
【21】401-420集【22】421-440集【23】441-460集【24】461-480集【25】481-508

【來源】社團法人中華華藏淨宗學會~淨空法師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註2014淨土大經科註參考資料
索引
221-230 第221集第222集第223集第224集第225集第226集第227集第228集第229集第230集
231-240 第231集第232集第233集第234集第235集第236集第237集第238集第239集第240集


221。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二一集)【日期】2015/7/27【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22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五十二頁,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此下復舉七事,以顯極樂之獨妙」。注意這個獨字,獨說明只有極樂世界有,除極樂世界之外,一切諸佛剎土裡面都沒有,這才叫獨妙。哪些獨妙?下面給我們舉了七樁。七不是數字,七代表圓滿,佛經上常常有這個例子。怎麼代表圓滿?東南西北叫四方,上下叫六方,加上當中,叫七方。所以七代表圓滿,大圓滿。圓滿是無量無邊的獨妙,一切諸佛剎土不能跟極樂世界比,無論舉什麼都比不上極樂世界,這叫獨妙,這很難得。我們看「疏曰」,這個疏是前面說的《會疏》,《會疏》裡舉的七個例子,「一、謂法報應化」,有時候把應身跟化身分開,應身、化身那就四種;有時候把它合在一起,法、報、應化這三種身,兩種說法都行,都講得通,「所出本國故」,本國是指極樂世界。
  下面念老給我們說明,「其中本國即指極樂,謂極樂乃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應身跟化身有一點差別。應身,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出生,跟一般人一樣,有父母,有十個月懷胎,從嬰兒慢慢長大,八十歲圓寂。外國人說七十九歲,實足年齡,咱們中國人算虛歲,八十歲,八十歲圓寂的。他示現在這裡出生,實際上又住了八十年,這叫應身。化身是沒有限制的。譬如虛雲老和尚,四十七歲的時候發心朝五台山,從普陀出發,三步一拜,大概用了三年多的時間拜到五台,非常虔誠。曾經在途中,都在曠野,村莊都沒有,兩次生病,病得很可憐,遇到一個叫化來幫助他,要飯的叫化。他叫文吉,實際上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叫化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沒有人問他,他居無定所,討飯的。兩次都是得這個叫化救了他,到外面去要飯,要回來給他吃,在山上找了一些草藥給他治療,等他病好了再走。第二次又是生病,又遇到這個叫化子,好像很有緣分,也很熟了,就問他,向他請教:姓什麼,大名?他就講:他姓文,吉祥的吉,叫文吉。問他:住在哪裡?他說:我就住在五台山,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你到五台山去問,每個人都知道我。他就記住了。兩次,總共在一起住了一個多月,一直把他病養好。他到五台山去問,有沒有文吉?沒有人知道。以後拜到寺廟裡面去,在寺廟裡拜了文殊菩薩,菩薩的大殿,向大眾、法師請教,當中就有個老和尚告訴他,那是文殊菩薩化身,他才恍然大悟。所以化身看你需要,你需要多少天,他就住多少天,事情完了之後他就不見了,你再找不到他了。這個是相處一個多月,是化身時間長的。
  我還遇到過一次,是我老師的夫人,師母,周邦道先生的夫人。抗戰期間,我在貴州念書,最後的一年,在國立第三中學。周老師他們到台灣,到台灣我們又見面。到台灣學佛了,以前沒有學佛。向李老師請教一樁事情,這樁事情她一直疑惑,多少年都沒法子放下。她說解放戰爭的時候,她離開南京,那時候她住南京,南京的房子我去過,很大的房子,是三個四合院連在一起的,所以大門,每個四合院當中都有院子,院子都很大,樹木很多,一看就是個大戶人家,那個時候老師住在那邊。她說住在那邊的時候,有一天有個和尚來化緣,問他是哪裡來的?九華山來的。要什麼?化五斤香油。那個時候他們一家沒學佛,沒給他,家裡是有,但沒給他。沒給他,這個和尚就走了。走了之後,她忽然想起來,想起來很納悶,家裡,你看大門、二門,最後是三門,才是她的客廳,門都關起來,沒有人開門,這個和尚怎麼進來的?出去了,走了,再去看看,門是拴的,他到哪裡去了?他怎麼走的?這個問題好幾年不能解決,到台中的時候學佛,李老師在那裡開了一個台中佛教蓮社,他們都是蓮社的蓮友。老師就告訴她,那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妳跟地藏菩薩有緣。後悔莫及!從此以後每天讀《地藏經》,念地藏菩薩名號。修得真好,你看在家居士,往生的時候火化,三百多顆舍利,真不容易!
  在台中是有名的好人,善知識。我們對老師、師母比自己的父母看得還重,為什麼?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夫妻兩個對我們同學的照顧比父母周到,無微不至,非常關心。所以這個老師我們一生都不會忘記他。在台灣曾經一度出任公職,考試院的政務次長,就是第一副部長,清官。國家給他配了房子,有宿舍,裝的有電話,配的還有一輛轎車。他的幾個小孩,都是我們同學。家裡無論是哪一個人,不准用他的電話,不可以坐這車子,這是公家的,是他公務用的。他自己私人事情打電話,到巷口公共電話那邊去,不用,一定是公事,外面打進來可以接,不能打出去,電話費是公家付,這是偷盜的行為,這麼好的一個官。生活非常廉潔,真正是讓我們在這個時代看到古聖先賢那種風範,真看到了。公私分得清清楚楚,絕不濫用公家一分錢。我說台灣的官吏,這第一個好官,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跟他相比的。我們從小受他的感化。抗戰時期,有救濟的物資送到我們學校,他是先分給學生,學生分到還有剩的,他自己小孩有分,他有五個兒子一個女兒;如果同學分完,沒有得分的了,是他自己兒女沒有分。所以我們學生對他心服口服,沒話說,沒有一個不尊敬。所以學校在當時,校風是全國第一。應了古人所說的,「一人興邦,一人喪邦」,那一人就是領導人。領導人做到大公無私,愛民如子,還有什麼話說?這一般人做不到的,他做到了。
  應身跟化身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裡來,住了八十年,應身;像周師母遇到地藏菩薩,化身,他只大概半個小時,來不曉得打哪裡來,走不知道到哪裡去了,清清楚楚,絕對不是作夢,真有這麼一樁事情。虛雲老和尚遇到文殊菩薩時間更久,菩薩照顧他一個多月,這是屬於化身,這不是應身。應身是決定來投胎,像在中國歷史上有記載,天台智者大師,釋迦牟尼佛再來的,那是應身;他來投胎的,這個世間住幾十年才走的,這是應身。永明延壽、善導大師,這兩個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這現的是應身。應化身我們把它搞清楚。
  法身,從體上講的,法身是本體。我們法身是相同的,諸佛的法身一個法身,我們每個眾生的法身也是這一個法身,一個法身。所以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報身就不一樣,報身出現在實報莊嚴土,報身是法性身,不是法相。我們現在這個身是法相,這個相是物質現象。我們的念頭,前念滅後念生,相續不斷,這個相續是相似相續,不是真的相續。真的相續就是前一個畫面跟後一個畫面完全相同,這叫相續。我們的念頭,前一念跟後一念完全不相同,但是它不斷,這種相續叫相似相續。頻率多高?沒有科學證明,我們很難以相信。勉強相信,憑什麼?憑釋迦牟尼佛不妄語,佛菩薩說的都是真話,不可能有一句是妄語。有一句妄語,我們會猜,其他講的可能都靠不住。所以佛菩薩決定沒有妄語,我們憑著這個相信。
  近代量子力學家,最近的二十年,發現的微中子,也叫中微子,跟佛經上講的一樣。佛經的名詞叫極微色,色就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極微細,再沒有比它更微細的了。過去科學家有個概念,過去科學家認為原子裡面的電子,體積最小,再沒有比這個更小的了。最近這二十多年,科學儀器提升,能夠把電子打破、把中子打破,發現裡面最小的物質微中子。一個電子是多少個微中子聚集起來的?一百億,單位是億,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體積是一個電子。我們就曉得這個儀器確實非常精密,能夠把電子擊破,分解開。一個電子,一百億個微中子,佛經上講的極微色,這個不能再分,這個再一分就沒有了。科學家把極微之微再打破,打破之後沒有了,物質現象沒有了,發現什麼?發現是念頭波動的現象,這才把物質底牌揭穿了。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念頭在高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它不是真的。
  所以德國科學家普朗克,我們是讀他的報告,中文翻譯的,他是一生專門研究這個東西,微中子就是他發現的。他在報告裡頭告訴我們,宇宙之間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的存在,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那真的呢?真的是念頭。念頭現在大家都在研究,許許多多年輕科學家,都在研究念力的能量、念力的祕密,市面上出版這些研究報告很多,幾十種。念頭產生物質現象,物質現象確確實實,物質是什麼?佛經上講的一點不錯,「夢幻泡影」。《金剛經》上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物質現象,有生有滅。所以科學給我們講的,科學走到今天這個問題總算得到解決了。之前是走向一個誤區,造成很多傷害,那就是什麼?二分法,把宇宙分為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它不能分,二分法是錯誤的,物質跟精神是一體,而且是念頭在前、物質在後,有念頭一定有物質現象。跟《心經》上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完全相同。五蘊是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現象,受想行識是精神現象,它們不能分開的,它這五個是一組的,有統統都有,要沒有全都沒有。
  佛在大乘經上說過,用第六意識,就是用我們今天思惟想像,這個能力非常廣大。佛說了,用這個,就是用我們頭腦去想、去思惟,對外可以緣到宇宙的邊緣,對內可以緣到阿賴耶三細相,這真不容易。阿賴耶三細相,在佛法裡什麼人能見到?八地以上。十地菩薩,這地位最高,最高層的,從初地到十地,第八地才見到,七地以下,知道有這個東西存在,還沒有看到。他不需要用儀器,他用禪定,甚深的禪定,禪定裡面沒有障礙,沒有時空,能看到過去未來,沒有障礙,看到事實真相,八地。佛說這句話的時候,佛就是說明不是他一個人看到的,八地看到、九地看到、十地看到,十一地就是等覺菩薩,佛是第十二個位次,妙覺,這五個位次的人統統能看到。這是我們的本能,佛能看到,我們也能看到,我們只要修定修到八地菩薩那個功夫就看到,整個宇宙的真相你全明白了。現在我們沒有這個定功,聽佛說的。佛說的,下面四個菩薩可以給我們做證明,就是八地、九地、十地跟等覺,因為他們也看到,證明佛所說的沒有錯誤,佛講的是真話,不是假話。等我們哪一天定功到這個程度,也能夠見到,然後才曉得,佛在經上所說的全是真的,沒有一個字是妄語。
  所以法身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沒有相,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就是它沒有念頭,也沒有自然現象,它是什麼樣子?一片光明。這個光我們肉眼見不到,什麼人能見到?說個實實在在的話,圓圓滿滿的見到也是八地菩薩;登地就能見到,初地就能見到,見到不圓滿,八地就圓滿了。這是現在講的物理學,物理跟心理連在一起的。受想行識,受是我們的感受,這是精神現象;有受,有想,有行,行是相續不斷叫行。它是有念頭,前念滅後念生,這叫行。頻率多高?彌勒菩薩給我們講了,我們把它計算出來,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這麼高的頻率之下,這就是我們現在六根所接觸的境界,我們把它當真,其實它不是真的。你說我在哪裡?一秒鐘有二千二百四十兆個畫面,哪一個畫面是我?每一個畫面都是我,我就太多了。一個畫面的我,你沒有辦法掌控,決定掌控不到。今天我們看電視,電視的頻率才一百,一秒鐘一百次,我們就沒有辦法控制,何況提升到二千二百四十兆,我們怎麼可能掌控它?怎麼能知道它是假的?這是事實真相。所以科學再發展,我有理由相信,再過個三十年,也許不到三十年,念頭的真相被科學家揭穿了。這佛在經上有說,第六意識,就是我們現在的思惟想像這個能量,對內可以達到三細相,三細相就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整個宇宙它能夠搞清楚。科學家能搞清楚,得不到受用。佛家用的禪定功夫,內功,有受用,受用是什麼?神通廣大。科學家需要用儀器才觀察到,修定的人不需要。科學家發現了,搞清楚了,說明白了,沒有天眼通,沒有天耳通,沒有他心通,沒有神足通,神足通是變化,沒有。佛經裡面講這些菩薩六通具足,到八地菩薩神通廣大,無法想像,有受用。
  報身是從法身現的,直接從法身現的,這個相相好光明,我們無法想像。這經上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語。為什麼?印度人認為人身的好相,富貴相,這三十二種大富大貴的相。佛是舉這個例子,大家容易接受,而實際上呢?不止。佛在《觀經》上告訴我們,阿彌陀佛的報身,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有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裡面都有諸佛菩薩在那裡活動,我們講弘法利生。換句話說,在這個佛光裡面能夠見到整個宇宙,一切諸佛在那裡教化眾生,你統統看到。我們今天電視不能跟它相比,它能看過去、又能看未來,看得比我們的電視裡還逼真。所以他們有能力分身、化身,遍供一切諸佛如來,供養,供養修福,聽經聞法修慧,福慧雙修。我們在這個世間,遇到一個善知識都那麼難,到西方極樂世界,隨時隨地跟十方一切如來打交道,障礙全沒有了。而且你是阿彌陀佛的弟子,一切諸佛對你特別客氣,特別禮遇,為什麼?你是阿彌陀佛的學生。彌陀是大家尊重的,「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彌陀的學生很光榮,受人尊敬,這個要知道。今天我們在這個世間,我們學這個法門,要真幹,真信真願。佛號不離心口,心裡有阿彌陀佛,口裡有阿彌陀佛,天地鬼神都尊重你,為什麼?你是彌陀的學生,真弟子,不是假的。如果你有懷疑,你還有其他的妄想雜念,這個尊重就降溫,還是尊重你,不是十分尊重,有個三分五分,那也很了不起了。這些我們都得要通達,都要明瞭。
  學大乘佛法之後,真正告訴你,整個宇宙是一體。一體到什麼程度?佛法裡沒有對立,就是沒有二邊,沒有對立。大小是對立,大是宇宙,小,今天科學家講,最小的物質是微中子,微中子裡面有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包微中子,這大包小,沒有問題,我們能接受;小裡面包大,一粒微中子裡面有整個宇宙。再擴大,告訴你,遍法界虛空界在哪裡?就在一粒微中子裡面。這個現象今天科學發現了,做出類似的實驗,讓我們對這個生起信心。我們今天就用現代科學所發現的微中子,它的體積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這麼小,裡頭有全宇宙。我們這個地球在不在裡頭?在裡頭;我們的銀河系在不在?在裡頭;我們的宇宙?整個宇宙在裡頭;十方諸佛法界在不在裡頭?也在裡頭;極樂世界在不在?在,所有一切諸佛剎土都在這一粒裡頭。科學家用全息照相,用這個做實驗。全息照相是什麼?它是用兩道激光照成一張照片在底片上,然後這張照片你把它剪碎,剪成兩塊,剪成四塊,剪成八塊,剪成一百塊,剪成小小的,每一小塊用一道激光去照它,裡面現的相是完整的,每一個小點統統是完整的。這是科學家做實驗,讓大家都能看到,這就是佛教說的大小不二。你知道大小不二,淺深不二,來去不二,眾生跟佛不二,一切諸法統統不二,入不二法門,這是大乘圓教經上說的。諸佛要沒有入到這個境界,他怎麼能說得出來?說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就曉得,我們自己身上任何一個細胞,任何一根汗毛,裡面包括都是全宇宙,完整的。所以大乘佛法裡頭有圓滿的科學、究竟的科學,科學達到究竟圓滿,再沒有了,大乘經教裡頭有。
  我跟方老師學哲學,我跟佛教的緣是從佛經哲學這一門課裡面契入的,才知道大乘經裡頭有高等哲學。這六十年來我又明白了,不僅有究竟的哲學,還有究竟的科學。如果從一多不二這個道理來看,不僅是大乘,真的是一根汗毛、一粒微中子統統含著有圓滿的宇宙。這是科學家相信,現在科學家在求證,用什麼方法來證明?佛經說用第六意識。就是科學家、哲學家他們達到,對外是宇宙,對內是阿賴耶,都能緣得到,就是緣不到自性,明心見性他一點辦法都沒有。為什麼?科學、哲學都用頭腦,佛法不用頭腦,佛法用定。不能起心動念,不能有雜念,不能有妄想,你才能豁然開悟,那是真的明白了。明白是什麼?是你的本能,每一個眾生都可以。人修行能成佛,小貓、小狗修行能不能成佛?能。我們在《淨修捷要》聽到一個故事,老鼠,夏蓮居老居士早晚課的時候,都有一隻老鼠跟著他,這隻老鼠以後往生了,他打坐的時候,老鼠坐在他鞋子的當中往生了。牠能不能往生?能。沒有對立,眾生平等,眾生跟佛平等,眾生跟眾生哪有不平等的道理?了解事實真相就能跟別人平等相處,為什麼?自他不二。你有困難,跟我有困難完全一樣,我幫助你解決困難,就是幫助我自己解決困難,是一不是二。用真誠心,用慈悲心,不是用分別,不是用執著,這裡頭沒有我。我是什麼?全宇宙是我,一法都不離。
  能大師末後那句話,念《壇經》的人很多,沒懂,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就是真心,就是我們中國人講本性,本性本善,中國人講的。能生萬法是全宇宙,佛法裡面講的遍法界虛空界,這是萬法。從哪來的?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遇到緣就現相,它沒有相,它能現相。它現的相會消滅嗎?不會,為什麼?緣不斷。這個眾生成佛,緣斷了,那個眾生又來了,眾生無量無邊。所以無量無邊的緣,眾緣,有緣它就起現行。它起現行變出來的報土是實報莊嚴土,實是真實,真實的果報,莊嚴是美好到極處。什麼人住在那個裡頭?法身菩薩。在這邊修行,無論在哪裡修行,只要你功夫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所感的就是法身如來。法身如來給你現相就是現報身,像前面跟你說的,身有八萬四千相,相有八萬四千好,現那樣的身相。正報這麼好,依報就可以想像而知。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一定要現這個境界,為什麼?幫助法身菩薩。法身菩薩雖然證得法身,沒有圓滿,常寂光他回不去。所以他要住在這個地方修行,修圓滿就回歸常寂光,回歸常寂光才是證得真正究竟圓滿的佛果,等覺菩薩都回不了常寂光。所以實報土哪些人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報土,他住在這裡頭。向下的,聲聞、權教菩薩,住方便有餘土。我們完全迷了,完全迷了沒有絲毫覺悟的,六道輪迴,就是同居穢土。我們的地球是同居穢土,地球是的,太陽系是的,銀河系是的,同居穢土。
  唯有佛講得清楚。我們相信像這些境界科學都有辦法為我們證明,他只要把三細相搞清楚,佛經上這個,他都能講清楚、講明白。他是用科學技術發現的,不是用禪定。那就是說,雖然搞清楚、搞明白,你相信了,修淨土沒有問題,有好幫助。為什麼?淨土的條件太簡單,真信、真願,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一點懷疑都沒有;真正想去,真的想往生,這兩個條件就是往生淨土的條件。淨土有四種淨土,同居淨土、方便淨土、實報淨土、常寂光淨土,每一土裡頭都有三輩九品。所以你到極樂世界你是插班去的,你插哪一個班級,那就是念佛功夫的淺深了。所以多念佛有好處,念佛有功夫,品位就上升。沒有功夫,行,能往生;能往生就好,沒功夫也行,我從一年級讀起,小學一年級讀起。總而言之,極樂世界沒有退學的、沒有留級的,只有往上提升。往上提升速度快慢不一樣,絕對是上升,不會退墮。成佛快!成佛保險、保證,決定不會墮落,這個地方多難得。
  我們今天用的這個經本,我們要真正感激佛菩薩,一切佛菩薩安排的,安排夏蓮居老居士給我們會集。有人說,夏蓮居老居士普賢菩薩再來的,黃念祖老居士觀世音菩薩再來的。夏老我沒見過面,黃念老跟我就很熟,我們從美國認識之後,我一年至少三次到北京去看他,他老人家在的時候。那個時候老朋友多,現在都走了,年輕這一輩我不認識。所以感慨萬千,認真好好念佛,到極樂世界我們又會見面、又會碰到,這肯定的,這些人目標、方向都是極樂世界,我們同心同願。這是法身、報身、應化身,我們把它搞清楚。
  「三身果佛之土」,三身果佛之土是說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三身果佛之土。這些諸佛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可以現阿彌陀佛身,我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現佛身、阿彌陀佛身,大勢至菩薩也能現阿彌陀佛身,在同居土裡面教我們。同居土如是,方便土亦如是。到實報土見報身,不是見應化身,應化身在下面二土,上二土不是的,那是報身、是法身。「故超諸應佛之化土」,超過其他諸佛的化土。其他諸佛化土,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我們這個地球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的地區,他用應身住世八十年,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這一點我們現在不能夠省略,要多說幾句話,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諸佛如來是什麼身分?是師道,老師的身分。極樂世界是個學校,我說得很清楚,它沒有政治組織,極樂世界沒有國王、沒有大臣,沒有行政組織。所以只有兩種人。咱們中國人講人民,社會的人民,士農工商四大類,它那裡沒有。它那裡只有兩種,師生,本師阿彌陀佛,每一個往生的人都是學生,我們稱菩薩。菩薩是學生裡面高級的學生,大學生稱菩薩。小學生,我們同居土往生的,就是煩惱習氣都沒有斷,念佛沒功夫,生凡聖同居土,小學生;有一點功夫,像阿羅漢能把見思煩惱斷了,這就是功夫,他生方便有餘土,中學生;更高一點的,他能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稱菩薩,我們講那是大學生;常寂光是博士班。所以它有等級的,我們生哪一個等級,那是念佛功夫的淺深。所以沒有事情多念佛,多念佛到極樂世界品位上升。
  但是極樂世界有個非常特別的現象,十方諸佛剎土沒有的,雖有等級,平等待遇。其他諸佛剎土裡頭,等級不一樣,待遇不一樣,不相同,差別很大。極樂世界待遇平等,這什麼原因?阿彌陀佛的慈悲,四十八願的加持,只要生到淨土,不管你功夫程度,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什麼?法身菩薩。換句話說,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也享受實報莊嚴土的待遇,就是說你的智慧、道力、神通跟法身菩薩沒有兩樣,這叫難信之法。一切經裡頭沒有這種說法,只有這部經,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易行之法。往生太容易了,誰都能往生,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你修這個法門,得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你,那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就能幫助你快速成長、快速的提升,再找不到別的法門了。
  我們在年輕的時候,我接受方老師的教誨,出家人只有章嘉大師一個,在家居士是李炳南老居士,我就三個老師,方老師接引我入門。我在年輕時候不相信宗教,特別是輕視佛教,認為佛教是多神教,多神教意味著是低級宗教,跟我沒有緣。方老師告訴我,佛教是哲學,高等哲學。我非常訝異,我說佛教是宗教,多神教、低級宗教,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說:你年輕,你不懂,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話很中聽,我在這個單元裡面了解、認識了,佩服得五體投地。我說我想學。方老師很歡喜,告訴我,二百年前的寺院庵堂,這裡面住的人都是真正有學問、有道德,他們能真正傳授這個法給你。他說現在不行了,現在他們不學了。那要學怎麼辦?他就告訴我,經典,直接去讀經典,經典讀不通,看註解。
  我那個時候還不錯,還遇到章嘉大師、李老師,對佛法有信、有解、有行,證我們不敢說,至少他有這三樣,信解行證,前面三個他都有,有能力指導我。現在找老師找不到了,你找到我,我跟前面三個老師比差距很大。好在釋迦牟尼佛傳的修學的理念跟方法在,依照他這個方法,如法炮製,相信我們會有成就。就是要真正相信古人的話不騙人,騙人不能傳幾千年。「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學習的態度、心態,也就是現在講的理念,要肯定。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遍數念得多,把自己的妄想念掉、雜念念掉了。佛經上這些智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自己本有的,釋迦牟尼佛說的,我們怎麼會不懂?哪有這種道理?現在不懂就是有障礙,障礙就是煩惱。
  煩惱又分三大類: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這三種煩惱統統具足,名字就叫六道凡夫。三種煩惱去一種,見思,先拋見思,有程序的,像脫衣服一樣,它是最外面這一層,你把它解開脫掉,叫阿羅漢。第二個障礙,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多,是什麼?分別。見思是執著,執著斷掉,阿羅漢;分別再斷掉,菩薩;最後無明煩惱一破,就成佛,就叫覺。所以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三個斷煩惱的成果,見思煩惱斷掉,清淨心現前,其義自見,見到三分之一,小悟;平等心得到,塵沙煩惱斷了,平等心出現,大悟;最後無明煩惱斷掉,大徹大悟就是覺,覺就是明心見性,那是徹悟,就入佛境界。修什麼?都在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重要!常常要把清淨平等覺,我們今天跟昨天相比,是有進步還是退步?這個月跟上個月比,今年跟去年比,你要在這上用功,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念佛不在多少,與這個不相干,與念經也不相干,與達到這個目的關係大了。多念佛、多念經,都是為達到這個目的,把妄想分別習氣統統念光,我們就得大自在。這都不能求人,你說求阿彌陀佛、求觀音菩薩,幫不上忙,是叫你放下。佛菩薩遇到了,也是教給你,你把這個東西放下,還得是自己放下,不是他幫助你放下。成就是你自己成就,老師、佛菩薩給你做個增上緣而已,這個要懂得。但是緣太重要,沒有人提醒忘掉了,常常有人提醒,讀經就是提醒,念佛就是提醒,天天有人提醒,時時刻刻聽經,警覺性高,你才能夠出離迷惑顛倒,才能破迷開悟。
  這是說明在這三身超諸應佛的化土,超出一切諸佛剎土,不能跟極樂世界比,這是第一個超勝獨妙。「二、佛身光壽超過諸佛故」。極樂世界往生的人,雖然是凡夫,煩惱一品沒斷,取得了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那就是我真信,我非常願意到極樂世界,念佛功夫沒有。雖念佛,沒有把煩惱念掉,就是沒功夫。把見思煩惱念掉了,這是第一個功夫拿到,你不在同居土了,你往生方便有餘土。所以移民到極樂世界去的時候,你不是從小學念,你是從中學念,你有這個程度。第二個超勝獨妙是佛身光壽超過諸佛。佛身,前面也透了信息,跟阿彌陀佛的身完全一樣,紫磨真金色身,不是這個肉體,也就是說不是物質現象變現出來的。它那裡有這個現象,但是跟我們這裡不一樣,我們這裡是一合相,《金剛經》上講的一合相。一是什麼?就是基本的物質,現在叫微中子。是微中子組合的,叫一合相,整個分開之後全是微中子,是這個東西集合在一起,排列成不同的方程式,就變成原子、分子,是這個東西組成的。世界也是這個東西組成的,叫一合相。極樂世界沒有這個現象,是法性身、法性土。法性沒有生滅,所以它沒有壽命,叫無量壽。有生有滅它就有期限,再長壽都是有個期限,極樂世界沒有期限,無量壽,所以無量壽。無量光,身放光明,全身放光,光也代表智慧,充滿了智慧,沒有煩惱。習氣有,實報土四十一個階級是斷習氣,無明真破了,無明習氣沒斷。所以佛身光壽超過諸佛。「因彌陀為佛中極尊,光中之王,壽命無量」,佛無量壽,每個往生的人都是無量壽。這是我們大家非常希望得到的,我們相信它絕不是假的,理上講得通,事上就有可能。所以為什麼要研究經?經研究通了,理搞明白了,事相信了。所以研教是幫助你斷疑生信,它作用在此地。
  「三、名號利益,獨出難思故」。這個是不可思議,阿彌陀佛用什麼來幫助眾生、成就眾生?就是用他的名號,叫你老念這句名號。這句名號的意思太豐富了,可以翻成中文,沒翻。為什麼沒翻?尊重不翻,屬於尊重。音譯,阿彌陀佛。它的意思,阿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彌陀是量,無量;佛是覺,覺悟的意思,無量覺。無量覺,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所以這句名號就代表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的總名號,念這句名號全念到了,一個也沒漏掉。佛的名號當然包括菩薩的,佛是果上的名號,菩薩是因上,修因的名號,因果相應,因果是一體。所以這句名號裡頭也包括一切菩薩名號在其中,念一個全念到了,不可思議!
  這句名號有不可思議的威力,我們從海賢老和尚身上看到。這個老和尚農民出身,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教他一直念下去,囑咐他,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師父就教他這幾句話,他就守了一輩子,九十二年不拐彎,遵守老師的話,念佛真有功夫。我看他的《永思集》、看這個報告、看他的光碟,我估計,這個人本質好,老實、聽話、真幹,這樣的人,遇到高人指點,他一定成就。二十歲開始念佛,功夫是晝夜不斷,信願沒有問題,他沒有懷疑,完全接受。一般是三年到五年,功夫成片得到,那就有功夫了,這個功夫生方便有餘土。在極樂世界裡頭,像辦學,如果從小學一年級到博士班,一共多少個班級?五十二個,他插班了,他插班插第十一班,功夫成片。再過個三、五年,三十歲,三十歲左右,一定功夫提升到事一心不亂,這就高了,事一心不亂是方便土的上上品。再有個三、五年,頂多十年,提升到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法身菩薩。他真得到了,他有神通,不現。師父講的,不說,不能現。在這個環境裡頭不說,老老實實,就裝作一個種田的莊稼漢的樣子,平平安安度過一生。
  他活到一百一十二歲,我覺得那不是他的壽命,他的壽命也應該是七老八十,那麼長的壽命,阿彌陀佛給他的。阿彌陀佛多次勸他,修得不錯,可以做念佛人的榜樣,可以做修淨土的人榜樣,叫他表法,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你修得很好。大概也跟他說了,你遇到有一本書,《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你見到這本書了,阿彌陀佛就來接你往生。所以我想著,他常常盼望著這個書的出現。二O一三年一月,有幾個同修真的帶這本書上山去看他,他不認識字,看到人帶書,這什麼書?問一問人,人就告訴他,這個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他一聽高興得不得了,形容他,好像天天盼望的寶貝,今天居然到手了。馬上穿袍搭衣,要人給他照相,他一生從來沒有主動叫人給他照過相,這是第一次。這一張照片照完之後,三天就走了,走得自在,走得瀟灑,自己念佛走的,沒有人助念。他不要人助念,他說要人助念不牢靠,我自己有把握,我自己念佛往生。
  表法來的,表什麼法?在這二、三十年當中,淨土宗有困難,許多不相信的人,許許多多言論攻擊反對會集,說會集是錯誤的,不應該的,這一本書就是為這樁事情辨別的,說明會集是可以的。會集不是夏蓮居老居士開始,是佛經到中國,開始翻譯的時候就有會集。第一部是《四十二章經》,第一部翻的,那就是會集的。《四十二章經》不是佛說的,是這部經裡頭抄一段,那部經裡頭抄一段,節錄下來的,就是湊成一部,便於教學。像我們現在講《36O》一樣,就是會集。所以有根有據,不是現在人作。而且過去《大藏經》裡很多會集的,古時候不叫會集,叫合經,合成,合經,那叫會集,有改動字的。夏蓮老這個會集本一個字都沒有改動,原譯本的字,原譯本的句子,沒有改動,是最忠實的會集本。換句話說,字字句句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這值得可信。註解,你看黃念老居士的註解,他用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著作、註疏。你看,每一段他都標出來,這從哪裡來的,那從哪裡來的,有根有據,不是隨便亂說的,這就是註解是正知正見,不應該懷疑。第三個證明,我們這十幾年來,將近十幾二十年,我們依照這個本子,依照這個註解修行,沒有錯誤,不錯。現在這個時期眾生福薄,感得老和尚為這部經做證明,讓我們把心定下來。這部經好,正知正見,如來末法時期度眾生的第一部經。我們要尊重它,不能夠批評它,要認真學習它,字字句句含無量義,講不盡!
  我在前面,這是第四回,我講這個註解,講註解第四次了。第一次,我八十五歲,我記得那一年清明節,我把《華嚴》放下,開始講這個註解。這一生專修淨土,八十歲以上,風燭殘年,活一天算一天。天天希望往生極樂世界,是這個念頭,別的念頭沒有。這些年來,我們現在看到社會的混亂,地球上的災變,一年比一年嚴重,這個不是好事。我們有高度的警覺,就是我們決定求生淨土,必定得生,一點懷疑都沒有,才行,我們要抓住這一點。其他的我都不顧,生活,我跟你說,給什麼吃什麼,不給就不吃,不吃也行,一天、二天不吃沒關係,精神還一樣。什麼都隨緣,不攀緣,萬緣放下,連身體都放下,不是我的,我的家在極樂世界,常作如是觀。唯一的希望,親近阿彌陀佛,一生證得究竟圓滿,這是應該幹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隨緣,有緣,是好事,對國家、對社會、對人類有利益的,有緣我會做,沒有緣我不去攀緣,一生不攀緣。所以一生,我這一生的路佛菩薩安排的,有很多都是意想不到的,根本就沒有想過,緣成熟了,成熟就得要幹。團結宗教是緣,幫助聯合國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也是緣。出家哪裡想到這種事情?這沒想到,都是緣自己來的,一切都具備了,這不能不去做。這都是跟國家民族、跟傳統文化、跟全世界人民幸福有關係的,我們義不容辭,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天。沒有這個緣呢?沒有這個緣早走,可以走得了。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謂彌陀聖號,名聞十方。若有聞者,至心信樂,十念必生」,這是四十八願的十八願。往生極樂世界不難,名號聞十方,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對眾生說法,沒有不講《無量壽經》的。《無量壽經》是佛當年在世一生多次宣講的,所以傳下來的版本也是很多不同的資料,不是一樣的。在中國有十二次的翻譯,七種失傳,留下來這五種,內容差別很大。所以古大德認為至少有三種不同的版本,三種不同就是三次講演。內蒙金教授告訴我,蒙古文《大藏經》裡面,《無量壽經》有二、三十種版本。我希望他能夠把它翻出來,翻成漢文。我們再來比照,可能又發現,證實釋迦牟尼佛一生當中多次宣講,講十幾次、講二十次都很有可能,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本子?說明這部經重要。這部經是人人可以修,人人可以成就,而且成就無比殊勝,不是小成就,是圓滿的成就,這麼容易。
  我們也是過去把它看輕了,認為是釋迦牟尼佛大概度老太婆這些根性比較差一點的,大乘經講她不懂,用這個方法來接引這些人。沒有想到,它是最高峰。初學佛的時候把它看輕了,沒在意,老師介紹,我們自以為不然,沒接受。經上講難信之法,我有很深的體會,我相信這個法門,我學佛六十四年,大概是我學佛三十多年才接受,你就曉得不容易!初學佛的時候,都認定大經大論,《華嚴》、《法華》、《楞嚴》、《瑜伽師地論》、《大智度論》,都搞這些。這些教授、名教授,知名的學者,他們講起佛法,口頭裡全都是這些大經大論,誰提過《無量壽經》,沒人提過,真的不容易認識。我講《華嚴》,《法華》講過大意,我記得一百多個小時,《法華經》大意;《華嚴》講過兩次,第二次講了四千多個小時,只講到「初住品」,全經的五分之一,全經講完要二萬小時。真的是大學問,不是假的,其味無窮,這裡面什麼東西都有,包羅萬象,世出世間一切法。
  佛無量次的宣說,目的就是希望有聽到的,至心信樂,至心就是真誠心,相信有極樂世界,樂於往生,喜歡往生,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十念必生,這第十八願。「聞名信受,速至菩提。諸佛同宣,十方共讚,故云獨出」。沒有例外的,十方一切諸佛共同讚歎的就是阿彌陀佛,沒有聽說讚歎其他佛的,諸佛同宣。聞名信受,真正相信,真正能接受。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很快你就能得到。我們看海賢老和尚的生平,我估計他從念佛那天起,得理一心不亂,大概二十年,他是漸修。六祖惠能是頓超,根比他利,很短的時間就成就了。他用念佛法門二十年,一層一層向上提升。六祖惠能大師沒有階級,一步就提升上去了,那個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是海賢老和尚這個方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這個不是假的。所以諸佛同宣,十方共讚,故云獨出。
  「復以聞名發心、聞名得福、聞名得忍」,這個我們都在第六品裡面學過了,很不容易。世間人想得福報,能夠信受阿彌陀佛、極樂淨土,這就得福。願意信願持名往生,那得的福就太大了,沒有人能說得出,大福。縱然不想往生,得的福也在人天福報,不會墮三惡道,不會墮阿修羅。這部經的功德多大,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以聞名故,住三摩地」,得忍,前面講的三種忍,得三摩地。三摩地是梵文音譯的,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禪定。為什麼?因為受持佛的名號,心裡面只有佛名,只有阿彌陀佛,其他統統放下,就得三摩地,就能「證不退轉」。往生極樂世界,圓滿證得三不退,作阿惟越致菩薩,「是以難思」,名號的利益,一般人想像不到。
  第四種超勝獨妙,「令五乘齊入報土故」。這個是一切諸佛剎土裡沒有的,五乘同入報土,好像我們一個學校,這個學校沒有過,幼稚園的學生、小學學生、中學學生、大學學生,統統入博士班,有沒有這個學校(報土是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確實是像這個樣子。「五乘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如來」,同入報土。極樂世界確實的,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不是靠自己。什麼原因?原因有個總的原因,就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不過是現在迷了自性,變成這個樣子,阿彌陀佛威神加持,能夠讓你快速回歸自性,他有這麼大的能量加持你。「報土乃法身大士之所居」,就是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雖然有品位不相同,我們去確實我們阿羅漢的地位沒有拿到,所以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到那裡生同居土,雖然是同居土,甚至於同居土下下品,到極樂世界待遇都是報土法身大士的待遇,這個是獨妙;每個人的智慧、神通、道力、相好、光明,全都跟阿彌陀佛一樣,這是獨有的。
  第五種好處,「二乘」,聲聞、緣覺;「根缺」,根缺我們今天講殘廢,六根不完具;「女人」,這些都是比較難轉的,女人是指情執重,不容易放下,念佛佛力加持妳,「頓轉一乘」,這是快速,馬上就把妳轉過來,轉變成一乘根性。一乘是成佛,在大乘之上。「一登彼土,悉皆具足三十二種大丈夫相,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句是學佛人終極的目標。所以它也是尊重不翻,用的是梵語音譯的,是很容易翻的。阿翻作無,耨多羅翻作上,無上,三翻作正,藐翻作等,下面又是三,翻作正,菩提翻作覺,用中國話來說,無上正等正覺,這是尊重不翻。學佛終極的目標是什麼?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是什麼人證得的?諸佛如來證得的,就是智慧圓滿了。圓滿的智慧,一生就可以證得。八萬四千法門,學其他的法門,要修無量劫才能證得,生生世世,哪有一生成就的?信有極樂世界,信有阿彌陀佛,就能往生,往生就證得,這是超勝獨妙,不容易。「同乘大白牛車,一如來乘。故曰頓轉一乘。」大白牛車是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上的比喻,就是三車,比喻是個大富長者,他的兒女還很小,在家裡面玩耍,玩得很開心,房子起火了,還不肯出來。長者就告訴這些兒女,門口有羊車、有馬車、有鹿車,你們快快出來玩。小孩都出來了,出來之後,沒有羊車、鹿車,大白牛車就是馬車,馬車代表一乘,為什麼?它能夠乘的人多。我們抗戰勝利之後,我回到南京,南京那個時候還有馬車。通常一輛馬車可以坐十個人,有十個座位,在路上隨時招手,它就會停下來,很便宜,有趕馬車的,有這個行業。現在沒有了,現在好像有觀光旅遊的,有這種工具。這都是佛說法的方便。
  下面,「六、往生正因,易修易獲故」。這個重要,這一句話太重要了,不難,很容易修,很容易獲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往生正因」。你看,就是八個字。什麼叫發菩提心?蕅益大師在《要解》裡告訴我們,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是發菩提心。這個心一發,極樂世界就註冊、就報名了,蓮花上有你的名字,阿彌陀佛講堂裡面有你的座位,就等著你去了,你的壽命終了的時候,佛來接引你。如果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念到功夫成片,阿彌陀佛就會來加持你,就跟你聯繫,讓你見到他,或在定中,或在夢中,他來告訴你,你的狀況,你的壽命還有多長,到時候我來接引你。等於給你授記,你的信心定下來,決定得生。這個時候,如果你不要壽命,還有多少年壽命我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阿彌陀佛很慈悲,他就帶你走了。跟你約定時間,也不過就是三五天、一個星期,到時候佛來接引。這幾天,為什麼要留幾天,不馬上帶你走?這幾天叫你,你的親戚好友,你告訴他,哪一天佛來接引我,你們大家來看我往生,讓他生信心。妙在這個地方,真的是妙不可言。
  「無論男女老少智愚忙閒,人人能行」。你看這個法門多好,男女老少,有智慧好,沒有智慧也好。海賢老和尚看到好像很愚痴,沒有智慧,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人人都能學!「甚至五逆重罪,地獄相現,臨終苦迫,觀想難成,仍可稱名,而得往生。故云易修」。這說得好!五逆是墮地獄,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個都是地獄罪,極重的罪業,念佛能救你。過去諦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他念佛三年往生,也是造了不少罪業。鍋漏匠的生活比叫化子好一點,四十多歲,苦不堪言。地獄相現前,像張善和,唐朝的,一生屠牛,殺牛為生的,臨終的時候遇到一位法師。他地獄相現前,看到很多牛頭人問他要命,逼迫他,他喊,大聲叫救命,剛好,緣,運氣好,有個出家人從他門口經過,聽到裡頭喊救命,他進去看看。他就說看到好多牛頭人來問他要命,和尚拿了一把香放他手上,叫他趕快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他就念阿彌陀佛,他說牛頭人不見了,阿彌陀佛來接引我了,那麼快!張善和這個故事,記載在《往生傳》裡頭、《淨土聖賢錄》裡面。這樣的情形很多,臨終苦來逼迫你,觀想很難成就,念名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快,也能往生,所以說易修。「信願持名,十念必生,故曰易獲」,很容易獲得。
  末後這一句,「七、生後得果,太頓太高故」。往生到極樂世界,你所得的果報不可思議,真的是太快了、太高了。「五逆十惡,臨終十念,即得往生,逕登不退。故曰太頓」。到了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太快了。「帶惑凡夫」,帶了極重的罪業,「橫生彼土,便是阿鞞跋致,位齊補處」,這個地位跟補處菩薩、等覺菩薩平等,太高了。「此誠十方之所無,故云獨妙」。如《禮讚》裡面說,「四十八願莊嚴起,超諸佛國最為精。」遇到這個法門,多生多劫的善緣才遇到。能夠信受奉行,依教修行,特別是在現代的社會,社會動亂,這個法門可以安我們的心。我們不怕,我們到時候有好地方去,一點都不陌生。天天讀這部經,讀這部經可以消災免難,對自己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事業順利,社會祥和,國家富強,世界和平,讀經都有分,得做這樣的好事。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222。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二二集)【日期】2015/7/28【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22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五十三頁第二行,最後一句看起,第二行,從第七:
  這是講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超勝獨妙,《會疏》舉出了七樁事,我們學了到第六,這是最後一條,「七、生後得果,太頓太高故」。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得的果報太快了,地位太高了,這真正是難信之法。為什麼一切諸佛做不到的,阿彌陀佛能做到,到底是什麼緣故?這樁事情我們沒搞清楚,疑惑就不能夠斷根。疑惑不斷,這個疑惑對我們往生會產生障礙,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下面念老為我們解釋,「五逆十惡,臨終十念,即得往生,逕登不退。故曰太頓」。頓超,這個頓超有一點過分,為什麼?經裡頭講得很清楚,造五逆罪,造十惡罪,這是作惡裡面達到極處。五逆是五種極重的惡業,犯任何一條都是無間地獄。墮在無間地獄容易,出來可太難了!哪一生哪一劫你才能出來?五逆第一個,殺父親,第二個,殺母親。父母生你、養你、育你、栽培你,你不知道報恩,你反而要殺害父母,這個罪重,這大不孝。第三個,殺阿羅漢,阿羅漢是老師,是傳承釋迦牟尼佛教育的,阿羅漢就代表老師。父母養育之恩,生身;老師給我們是法身慧命,我們的智慧從老師這裡來的。老師的恩德跟父母相同,不知道報恩,還要殺老師,哪有這種道理!這兩樁事情就是淨業三福裡頭頭兩句孝養父母的反面,殺阿羅漢是奉事師長的反面,大不孝、大不敬,直接墮阿鼻地獄,沒有中陰的。
  第四,出佛身血。佛的福報大,想害佛是不可能的,佛有很多護法神保佑。出佛身血,是提婆達多的一個故事。提婆達多對佛陀嫉妒,看到佛講經說法說得那麼好,那麼多聽眾,那麼多人擁護,他心裡不服。認為自己不比釋迦牟尼佛差多少,為什麼自己沒有這麼大的福報,沒有這樣的智慧?嫉妒、怨恨,多次蓄意害釋迦牟尼佛。有一次,他知道佛陀每天出去托缽,一定要經過一段山坡地,他在山上面放了塊大石頭,佛走到這下面,他把石頭推下去,這個石頭要打到釋迦牟尼佛,那就砸死了。這個時候,護法神用金剛杵攔住,攔住這個石頭,石頭碎了,有幾片砸到佛的腳背上,出了一點血,這叫出佛身血。佛是人天師,你殺佛,佛不會怪你,佛不會怨恨你,佛沒有起心動念。多少人靠這個老師而得度的,你把他殺了,這個罪不是跟佛結,是跟眾生結。佛在這個世間時間多長,你把它縮減了,在這裡結罪。佛教化多少眾生,佛要過世之後,有很多有緣跟釋迦牟尼佛見面的,接受佛陀教誨的,他們老師沒有了,從這個地方結罪。這是什麼?斷人法身慧命,這個罪重。
  後面還一個,破和合僧的。僧團都是和合,修六和敬的,沒有一個僧團是不修六和的。現在的僧團沒有了。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在香港住了四個月,跟洗塵法師、金山法師結交了好朋友。洗塵法師跟我講了幾次,還到台灣來找我,看我,希望我們有個和合僧團,五比丘,五個出家人,我們在香港做。五個出家人怎麼?住帳篷,我們樹下一宿還不行,體力不夠,但是住帳篷可以。五個人,日中一食,小帳篷樹下一宿,過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的僧團生活。修六和敬,見和同解,我們的想法、看法是一致的,完全遵守佛陀的教誨。戒和同修,世尊給我們的根本戒律是三皈、五戒、十善、沙彌律儀,往上的我們做不到,這個基本的戒條我們一定要把它落實。戒和同修,這真正是個善人。身同住,住在一起互相照顧。口無諍,沒有爭論,念佛、誦經,講經教學,這都可以,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法喜充滿,沒有雜心閒話。最後是利和同均,利是信徒的供養,無論供養哪個人,人人都有分。這五個人在一起,無論供養誰,都是五個人都有分,沒有獨佔的。這叫六和。
  利和同均是共產,所以佛教確確實實是無產階級,是共產的方式。這是個僧團,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這個團體我們估計至少也有三千人,人人都遵守。沒有財供養的,現在有財供養,世尊在那個時候規定的四事供養。供養只有四種,第一個,飲食,出去托缽,大家供養一缽飯。有貧窮人家,一缽飯供不起,供一瓢羹,因為他可以托七家,合起來一缽飯,所以這個接受。第二個接受是衣服。只准三衣一缽,可是衣服舊了、破了、損壞了,不能再穿,可以接受人家一件衣服。這是衣的供養。第三個,臥具。晚上在地下睡覺,多半都是打坐,打坐的時候有個墊子,這個墊子現在人叫臥具,從前是打坐用的。如果身體不好,需要躺下來,可以鋪在地上,像被單一樣,這個可以接受。第四個是生病接受醫藥。除這四種之外,一概都不接受,清淨僧團,沒有負擔。他們旅行,全部家當都在身上,三件衣一個缽,那就是他的財產。修六和敬,是和合僧團,人天恭敬,護法神保佑。過這樣的生活。
  佛教傳到中國來,中國是禮義之邦。出家人是老師,哪有學生生活這麼好,讓老師出去討飯,哪有這種道理?所以佛教到中國來了,中國人不答應,一定要給他建宮殿,國家建的。建宮殿,因為他是皇上老師,國家供養,不但建築宮殿,皇上還派一些人來服務,來伺候這些出家人的。出家人的三衣,這一件披衣,這是三衣。裡面的衣服,中國的氣候跟印度不一樣,印度是在熱帶,這赤道,所以他三衣就夠了;在中國是決定不夠的,中國是溫帶,有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天要穿棉衣,夏天也是要穿長褂。我們這個外面穿的這件這是海青,海青是漢朝的禮服,讀書人穿的,這個袖子很大,這就是說他不做粗活,讀書人。士農工商的服裝都不一樣,禮服,這是國家規定的,看到你穿什麼衣服,知道你什麼身分,便於行禮。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要向地位高的先行禮,便於行禮,社會才有秩序,才不會亂,統統有禮服。
  我穿的這件海青你們看到了,跟一般寺廟不一樣,一般寺廟是我們傳統衣服,慢慢也有一點改變,還保留著,我這件保留得更多,韓國的。保留得最多的是日本的,日本保存中國文化,真正是繼承了,可惜它最近這二、三百年來也有很大的改變。基本上,我們到日本去看鄉下,鄉下改變很少,到日本就好像回到中國漢朝那個時候。你看他們那個生活方式,住的、飲食起居、待人接物,很像古人,回到古代。我很喜歡日本的農村,我在他們農村裡面住過,住了兩個星期。所以禮服。
  我們非常佩服,佛教是活潑的,它不固執,你看它到中國來,它能夠接受中國的生活方式,這是它傳教的方便。它講求的,現代化、本土化,我們對它沒有隔閡,就完全接受了。它傳到哪個地方,就保存著原來的樣子,但是這些衣著、生活方式適合當地的本土化,大家容易接受。這個是傳教的精神,所以它能夠向四面八方去弘傳。釋迦牟尼佛過世之後,這些弟子們到各處去弘揚佛法,講經教學,大概距離最遠的是中國。到中國來路很長,當時沒有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最好的就是騎馬,陸地上是馬、馬車,水路上這是帆船,都很艱難,到中國。他們是傳到新疆,西域這邊,傳到新疆。中國是漢明帝,漢明帝派的特使到西域,就是到現在的新疆和闐這些地方,遇到了摩騰、竺法蘭這兩位印度的高僧,帶著經書、帶著佛像到中國來,那個時候首都是長安。中國接受了,跟中國儒、道我們本土的這一接觸、一交流,大家歡喜,我們非常歡迎,他們也很樂意。
  特別是大乘根性在中國,傳在南洋一帶的,小乘,沒有大乘經,大乘經全在中國。中國《大藏經》裡面有小乘,相當完備。章嘉大師曾經告訴我,他說我們的《大藏經》,裡面《四阿含》是小乘經,跟現在南傳的大概只差五、六十部。你看,三千多部經典,它只比我們多個五、六十部,幾乎全部翻過來了。所以我們的藏經保持得完整。南傳的只有小乘,大乘經典沒有。藏傳,一部分是從印度傳過去的,一部分從中國傳過去的,它也非常有價值。它們用的都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時間久了以後沒有人認識,是個麻煩事情。
  我記得我在一九八O年代,第一次回國,在北京跟趙樸老見面,我們談了四個半小時。我當時就提醒樸老,藏文經典裡面有一部分,分量不大,我們漢文裡頭沒有,一定要趕快把它翻成漢文,讓我們的經典保存得圓滿。為什麼?我們估計五、六十年之後,你看到現在學藏文的人愈來愈少,這是少數民族。這種文字,除學佛讀經之外,它不通用。所以懂得藏文的人肯定是一年比一年少,五十年、一百年之後可能就會消失掉,這個我們不能不想到的。他也想到這個事情,這個事情現在做還來得及,我們見面是一九八O年代,也有二、三十年了,這是迫切需要的工作。
  蒙古文《大藏經》、滿洲文的《大藏經》,很少人學習了。他們印這個《藏經》,來找我,我聽到很歡喜。尤其聽說,金教授告訴我,蒙古《大藏經》裡頭,《無量壽經》不同的譯本有二、三十種。這就是我們中國祖先,祖師大德的推想沒有想錯,這部經是釋迦牟尼佛多次宣說的,不是講一次。一切經,釋迦牟尼佛一生只講一遍,沒有講過兩遍的,唯獨這部經,我估計的是講十幾二十遍。佛講經四十九年,大概隔個一、二年就會講一遍,講得很勤快。為什麼?這個經重要,這個經要是碰到了,一生決定成就,不要等來生。利益太大了,成就太快了,我們在這裡看到了。
  你看五逆十惡,五逆最後是破和合僧,破壞僧團,這破壞僧團的罪業比出佛身血的罪業還重,一切重罪裡頭沒有比這個罪更重了。這些人在這裡學佛,學成之後他們是佛教的教師,到處教化眾生,他是這麼一個使命,這些人身心世界、名聞利養統統放下了。這麼好的一個團體,你怎麼能把它破壞?極重的罪。現在破和合僧是很普遍。早年有個老居士,是我們老一輩的,跟我們李老師是朋友,我講經的時候他常來聽,趙默林老居士。有一天他約我,他請我吃飯,在火車站旁邊的功德林,我就去了。客人就我一個,實際上就是我們兩個人。
  他問我,他說淨空法師,你知不知道我今天為什麼請你吃飯?我說不知道,我還沒有神通。他說我有個問題,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很擔心。我說什麼問題?他說許多人做六和敬裡頭破和合僧,這五逆十惡裡破和合僧,這個罪太重了,無間地獄。我一聽,我說咱們吃飯,這個可以放下。他說為什麼?我就問他,我說我學佛這麼多年,那個時候也有十幾二十年了,我從來沒有看到一個和合僧團,你在哪裡看到和合僧團?剛才我說的香港洗塵、金山法師,同鄉,老同參,他們一個精舍兩個人住,一個星期總要吵幾天架,兩個人都不和合。沒有和合僧團,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就放心了。所以這個要知道。
  五逆十惡,十惡容易記,十惡就是十善業道的反面,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綺語、惡口、貪、瞋、痴,這叫十惡。十惡都全了,這就是無間地獄。這是佛門講的作惡最嚴重的五逆十惡,他們臨終無間地獄去了。那要是遇到淨宗,臨終十念可以往生。可是我們要記住,這個都是勉勵人,讓人生起信心,惡人都可以往生,我們雖然有惡,還沒有到這種程度,鼓勵自己,用意在此地。經上講得很清楚,往生的條件,當然五逆十惡也在其中,那就是真信、真願,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沒有一點懷疑,這是取得往生極樂世界必須要的條件。
  這個臨終往生的人,造作五逆十惡的,淨土法門裡頭,唐朝張善和是個例子。殺牛的,他不是殺人,殺牛,屠夫,一生殺牛為業,不知道殺多少。臨命終時看到牛頭人來討命,他大喊救命。這就是很巧有一個和尚從他門口經過,聽到裡面有人喊救命,這個和尚就進去看看,看到張善和躺在床上,手忙腳亂,喊救命。他問什麼事情?他說牛頭人來問我討命。法師立刻就明白了,燒了一把香給他,讓他手上抓住,教他,跟他講,西方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你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他聽到這個話,馬上就相信,沒有懷疑,就真正念,真正發心想去。這個才行,他才能走得了,把四十八願裡面最低的要求他具足了。他要是不具足,跟他講他不相信,還要問,他那個時候是牛頭人要命,他來不及問了。法師講的,從前人對法師尊重,法師不會說妄語,他們守三皈、五戒、十善,信得過,不像現在。
  以前出家沒那麼容易,要參加考試,主考人是皇上,不是旁人。皇上要考試這批人幹什麼?替他管教老百姓。以前的皇上,儒家這套東西是治國的,用它來治國;佛法裡面的教化,是教老百姓,教群眾的;道家的那些儀規,皇上把它採用,祭祖先,祭天地鬼神,都用上了。這一段,蒙古《大藏經》序文裡頭有,它指的是元明清三代,把儒釋道都用到了。
  佛跟道稱為宗教,宗教皇上所抓的,皇上管的,親自管。儒,交給宰相管,宰相下面有一個部禮部,現在叫教育部,禮部尚書就是教育部長。宰相下面六個部,以前事沒有這麼多,只分六個部,六個部裡頭禮部排在第一。宰相有事,不能視事,不能上班的時候,禮部尚書代理。你就看中國治國用什麼?教學為先。中央各級政府管理好,用儒家,群眾教好用佛法,寺廟、庵堂都是學校,裡面居住的都是有德行、有學問的高僧。他們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天天講經教學,給群眾在上課的,連農村裡面都有小廟,佛教的學堂、佛教的講堂遍布全國。道教是個宗教,他們跟天地鬼神打交道,神仙,目的是生天。都講仁義道德,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儒釋道都要遵守,基本的戒律。
  所以,造作惡業,中國自古以來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真正懺悔回過頭來,大好人,值得讚歎的。眼前我們有個例子,你看謝總,他年輕的時候無惡不作,回過頭來他作菩薩了,他能不能往生?他當然往生。他造的就是五逆十惡,現在回過頭來,念佛往生,決定得生。不但他得生,他一家人都得生。這就是這個意思。
  生到極樂世界,就永遠不會退轉,三種不退轉他圓滿證得。第一個地位不退,他不會退落到凡夫,不會退到小乘,這位不退。第二個行不退,行不退是菩薩道,不會退到緣覺。第三個是念不退,他只有一個目標,無上正等正覺,他一定會證得。快速,三種不退一次就達到,不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八萬四千法門是有階段的,階段性的,它沒有,同時證得。這四十八願我們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信心才具足。所以這叫太頓,太快了,速度太快了。
  下面說,「帶惑凡夫,橫生彼土,便是阿鞞跋致,位齊補處」,這太高了!帶惑,惑是迷惑,煩惱沒斷,無明沒破,是這麼樣一個人,這就是我們現在大家都在這個地位。所以看到這些經文,給我們帶來了信心,帶來了勇氣,往生西方淨土人人有分,橫生,不是豎出。再給諸位說,所有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豎出的,沒有橫生的。豎出是什麼?我們修行,修得不錯,但是煩惱沒斷,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不夠分量的生哪裡?欲界天。欲界六層天,最低的生四王天,再高一點的忉利天,忉利天是中國人講的玉皇大帝。這些天都有天主,都有天王。然後你想,極樂世界沒有聽說天王,沒有聽說上帝,沒聽說過,所以極樂世界很特殊。
  實際上我們細心去觀察,它是一個學校,它沒有像我們這樣社會組織,沒有,沒有士農工商。它那就是幹一樣的,就是講經教學,阿彌陀佛講經教學沒中斷,所有的菩薩到極樂世界,七寶蓮池化生,花開見佛,見佛就進入阿彌陀佛的大講堂。蓮花有自己的名字,講堂座位上也有名字,不會錯。進入講堂,學生不管什麼程度,你離開講堂就畢業了。在講堂時間多長,每個人不一定,各人根性不相同。極樂世界的身乾淨,一塵不染,所以不要洗澡;衣服乾淨,沒有灰塵,也不用洗衣服。要想換一件衣服,念頭才動,已經換好了,再看看,衣服就不一樣了。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你說這多好!
  不但聽阿彌陀佛講經,佛力加持,阿彌陀佛加持,你的神通道力跟阿彌陀佛差不多,不相上下。阿彌陀佛,你看,真身在講堂講經說法,分身無量無邊,化身無量無邊,到十方世界去幹什麼?接引往生的人。十方世界到極樂世界去往生的絡繹不絕,人數太多了,數不清,極樂世界大!每一個往生的人,跟阿彌陀佛見了面,都有這個能力,都有能力也分身、化身無量無邊,也是到十方諸佛剎土,幹什麼?去供養佛。供佛是修福,聽佛講經是修慧,所以到極樂世界福慧雙修。你看看,自己在講堂,沒有離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沒有離開大家,各辦各的事,都做得非常圓滿。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階級的,我們這裡要出六道輪迴,先是欲界天,你看欲界一層、二層、三層,到六層;六層天上去色界天,十八層;十八層上面還有無色界天,四層。總共是二十八層天,出去才脫離六道輪迴,叫豎出,多難!淨土,從我們這個人道,不必經過諸天,直接就往生,叫橫生。橫超,不是上樓梯一級一級,我從這就走了,橫生彼土。生到極樂世界便是阿鞞跋致,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阿鞞跋致是小本《彌陀經》上說的,我們這個經上都用阿惟越致。位齊補處,這個地位,阿鞞跋致的地位是等覺菩薩,跟佛就差一級,再提升一級就成佛了,究竟圓滿佛。他的地位跟現在彌勒菩薩平等,跟觀世音菩薩平等,觀世音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補處菩薩,將來阿彌陀佛滅度了,觀音菩薩成佛。
  這麼高的地位,這太高了!這是人無法想像的。可能嗎?大家都懷疑。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不是誇張了?一點都沒有,我們要完全相信,自己這一生佔很大的便宜,一生就成就了。如果還有懷疑,那就等來生後世,這一生機會失掉了,決定不可以!特別,真的,佛菩薩慈悲,海賢老和尚給我們作證,這個不起眼的小廟,四個人。你看他們的往生,沒有生病,沒有病苦、沒有死苦,我們常講生老病死苦,他們沒有生病,他沒有死苦,說走就走了。連海賢老和尚的母親,給她的兒女,她那一天特別把女兒叫來,還有個姪女,叫她們來看她怎麼往生,相信了。往生前自己下廚房包餃子,吃完之後,雙腿一盤,八十六歲,告訴大家「我走了」,就真走了,那麼自在!
  海賢老和尚走,是在深夜,大家都睡覺了,沒人看到,第二天早晨起來,老和尚走了。海慶老和尚,住在他們附近不遠的還有個老德和尚。這三個人的行誼我們細心觀察,是我們的好榜樣,對於世緣,這個世間的緣毫無牽掛,真正做到《金剛經》上「無住生心」,和光同塵。對於眾人,有緣的,他們服務,別人不能吃的苦他們能吃,別人不肯做的他們肯做,走得多自在!這是在這個時代,跟我們的年代很接近,他們這些人在世,我們同樣也在這個世間,只是不認識,同一個時代的人,不能不相信。我在美國,遇到三個往生的,三個人我沒有見面,也都認識。他們往生的時候,我們沒有住在一起,同修打電話告訴我,把往生經過情形告訴我,預知時至,走得很瀟灑、很自在。都是我們的好榜樣,我們親眼所看,親耳所聞,能不相信嗎?
  這樣的果德,快速,地位高。「此誠十方之所無」,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找不到,所以叫「獨妙」。「如《禮讚》曰:四十八願莊嚴起,超諸佛國最為精也。」這精彩、精華,完全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我們修淨土的,最重要的是把四十八願變成我們自己的願望,這個樣子,阿彌陀佛的加持就特別明顯。我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才會有這樣殊勝的果報。這個機會決定不能喪失,什麼機會喪失都無所謂,這個機會喪失太可惜了!這次到人間來,什麼是大事?這是頭等大事。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建立常然,無衰無變』,這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環境。常然,永遠是這個樣子,不衰不變;換句話說,不生不滅,極樂世界看不到生滅。每個往生的人跟大家見面都是在七寶池,蓮花開了,人現出來,都是這樣的。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建,初興也」。建立,這個建立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以及過去生生世世所修的功德,這樣建成的。「立,終成也」。建立,自始至終。「常,恆也。然,如是也」,常然。「衰,浸微也,弱也」,衰是衰弱。「」是變易,「更也,易也」,變易。「建立常然,無衰無變者,謂一經建立,恆常如是,無有衰弱、減退與變壞等相」,這些衰相、變化,在極樂世界永遠看不到。
  你看它種種建築,雖然很久,看它完全是新的,就好像剛剛建好一樣,全新的,它沒有變過,沒有變化。人是化身,不是到極樂世界,小孩慢慢長大,沒有。蓮花一開看到什麼身相?跟阿彌陀佛一樣,體質相同,經上用形容詞,金剛不壞身,相貌之好我們無法想像。佛在《觀經》上告訴我們,阿彌陀佛的報身,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個隨形好放八萬四千光明,每一個光明裡面都顯現出,像電視一樣顯現出,十方世界諸佛在教化眾生,諸佛在講經說法,統統看到,透明的。在一切處你想看都看到,沒有障礙,你不想看它就沒有。我們起心動念是感,所有物質環境是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淨影疏》裡頭說,建立常然,無衰無變,這是說明國土常。常樂我淨,常就是永遠存在,沒有變化。又《嘉祥疏》裡頭解釋說:「建立常然者,於此間壞劫,而彼」,極樂世界,「無改,相續常然」。我們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娑婆世界是無常的,變化太大,有成住壞空。這個世界的動物有生老病死,這就無常;植物有生住異滅,也是無常;礦物,包括地球,有成住壞空。所以,我們能接觸到的宇宙,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的,都逃不過成住壞空。極樂世界不然,它沒有改變,最初建立,十劫,阿彌陀佛造成極樂世界到現在十個劫了。十劫,你到那邊去看,新的,永遠不衰不變。
  人無量壽,沒有生老病死,一直讓你證得無上菩提,回歸常寂光。回歸常寂光,實報莊嚴土不見了,也像作夢一樣,醒過來,夢中境界很清楚,你要去找它,痕跡都找不到。它能不能再現前?能,你想讓它再現前它就現前,隨心所欲。但是在極樂世界,這個想沒有了,我們這個地方人有思想,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往生到那裡去,思跟想就沒有了。為什麼?思想是八識裡面的,八識裡頭的思就是第七識末那,想就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執著。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轉八識成四智,什麼時候轉的?我們自己都沒想像到,在蓮花裡頭轉的。
  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是坐著蓮花去的,所以那個地方叫蓮花世界。我們這個地方,相信了,真正發願求生,我真想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講堂外面的七寶蓮池就長一個花苞,花苞就有自己的名字。我們的心愈堅定,往生的心愈懇切,念佛的功夫愈多,那個花就長大,顏色就非常美。往生的時候,佛就拿著這個蓮花來接引你,帶的時候蓮花是開著的,你走到蓮花裡面去,坐在蓮蓬當中,蓮花就合起來。佛把這個花帶到極樂世界,放在七寶池裡頭,花再一開就見佛了。那個時候花一開,身體轉了,轉八識成四智。所以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了,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什麼心?清淨平等覺。好!所以自自然然就轉了。
  我們這個世界人都有妄想,妄想造成的娑婆世界,妄想造成的六道輪迴,他那裡沒有妄想。沒有妄想,所以他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只有兩道,人道、天道,只有兩道,很單純,不像我們這麼複雜。我們這個地方每一道都非常複雜,為什麼?妄想太多了,全是妄想、雜念造成的。所以,我們這裡有,娑婆世界有壞劫,有成住壞空,極樂世界沒有,無衰無變,它不改,極樂相續常然。
  下面,憬興師說:「建立常然者,因滿果立,無改異故。」極樂世界的因果,跟我們這個世間因果不一樣,我們世間劣,他們妙,不能相比。我們這個地方,造善業,果報在三善道;造惡業,果報在三惡道。起心動念就造業了,意業;言語,口業;身體造作,身業。身語意三業,我們的三業都不清淨。什麼不清淨?有五欲,財色名食睡。裡面有五毒,煩惱,五毒是什麼?貪瞋痴慢疑。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這個都有關係,跟裡面貪瞋痴慢疑有關係,跟外面財色名食睡有關係,很複雜。
  我們從很多地方得來的信息,中國古老的傳說就更多,《感應篇》上說得好,「天地有司過之神」,這些神專門管這個事情,管人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記在本子裡頭,善的、惡的。生死簿就是善惡簿,有人記載,一條都沒有漏掉。這個事情是真的是假的?真的,確實有。所以中國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古人相信,現在人不相信。我學佛在前些年,我是從哲學進來,不相信這些東西,認為這個東西是迷信,是古人勸人斷惡修善的一種方便手段。這麼多年下來,完全明白了,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所以自己就知道檢點,知道謹慎。
  現在我們藉著科學證明了,我們起心動念能瞞誰?美國修.藍博士到我這來訪問,到我們攝影棚來,那時候有我們幾個人在一起,告訴大家,我們起心動念誰知道?江本博士實驗的水知道,不僅是水,桌子知道,椅子知道,天花板知道,牆壁知道,地板知道,你能瞞過誰?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科學家告訴我們,證明了科學發現的微中子,就是《心經》裡面講的「五蘊皆空」。中微子是什麼?就是五蘊,五蘊是最小的單位,物質單位。佛經上叫它做五蘊,把它全部說明了,它裡面起五種作用,色是物質作用,物質現象,受、想、行、識是心理現象,這麼小的一個物質,五種現象具足。
  換句話就是,佛家講心跟物是一體,有物一定有心,就是它一定有受想行識,講得更詳細。水知道是個很粗淺的知識,它比水厲害多了,水不會說話,只是呈一個畫面給你看看,其實它靈得很。它有感受,所以它現相。它有想,就是說它有分別、它有執著、它有妄想。行是什麼?行是前念滅後念生,它不中斷。雖然前念跟後念是兩樁事情,不是一樁事情,但是它不斷,我們稱它作相似相續。如果完全一樣的,這是相續,它不是完全一樣的。每一個念頭現的相是什麼?是宇宙,宇宙那麼大,在微中子裡面含攝全宇宙。沒有大小,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劃等號的。這是科學家承認的。我們凡夫不知道它裡面有這麼微細的,它把我們東西統統錄下來,像錄像一樣錄下來,保存在那裡,永遠不會丟失。無量劫來到今天、以後,念念它都記錄,都保存在那裡。這個東西就是我們這一生身命結束之後要到哪裡去,憑什麼?就憑這個。所以在六道裡頭,天道跟鬼道都知道、都清楚。
  我有個同學,抗戰期間我們在福建同學,那個時候在一個學校不認識,我們不同班級,我在學校的時候只有一個學期,時間不長。到台灣去之後我們碰到了,再一敘說是老同學。我學佛,他跟著我學佛,我出家之後一年他也出家。出家之後,我勸他學經教,他告訴我,他心裡著急,他說學經教不行,你把嘴皮說破了,人家不相信你。我說那你學什麼?他去學密去了,密有神通,我一現神通,大家就相信了。真勤苦,密宗進門要磕十萬個大頭,他在一年當中完成了,真不容易,真有毅力、有恆心,我很佩服他。
  學了兩年,他就告訴我,他晚上能看到鬼,鬼的社會跟人間相彷彿,他跟鬼就有往來。所以我那個時候就笑他,我說你神通沒有得到,鬼通出現了。這個人是非常老實的,絕對不會說妄語的。他說人,這我們人道,每天下午五、六點鐘街上就有鬼,人鬼雜居,到九點鐘、十點鐘滿街都是的。早晨的時候,大概三、四點鐘就很稀了,為什麼?他們的夜晚到了,他們活動是晚上,跟我們相反,我們活動是白天。所以白天在正午這個時間,十一點到一點鐘,這個時候看不到鬼,到晚上在這個時間是最多的。真有這樁事情,把他所見的情形常來說給我們聽,這聽鬼故事,有。還有影劇界裡頭的常常見,他們晚上去拍夜景,夜晚拍外景常常碰到,也給我們做報告,我們好像還有幾張光碟他們報告的。這不是說假話,真有。畜生,畜生有靈性的,前世是人,墮到畜生道,我們起心動念做什麼牠知道。
  憬興師這後面幾句話,「無衰無變者,不為三災之所壞故」。三災是水災、火災、風災,這是講的大三災。大三災是宇宙的產生變化,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大三災的水災淹到二禪天;換句話說,整個地球上全是水,看不到陸地,這是大災難。火災燒到初禪天,風災能吹壞三禪天。所以,四禪天沒有三災,在娑婆世界叫福天,福報大。福報大是什麼?它沒有三災。三禪以下都有大災難,這個世界成住壞空。
  下面,「又望西」,望西法師,《無量壽經鈔》,這是註解,望西是日本人,日本淨土宗的祖師,他這個名號,裡面就是盼望著西方極樂世界。「依善導大師教」,這是唐朝時候人,在中國留學的,善導大師的學生,「於上經語深有發揮」。他對於上面「建立常然,無衰無變」,他有很精彩的筆記,應該是聽善導大師所說的。「今依其義,以釋經文:據《佛地論》,常有三種」。佛經上講常,第一個「本性常」,這是真常。下面有「不斷常」,有「相續常」,這都是屬於法相的,第一個是屬於自性的,自性常住。
  下面有解釋,又據《三藏法數》第八卷有解釋,第一個,「本性常者」,這是說法身,「法身本性常住,無生無滅」,不生不滅。第二種,「不斷常」,報身的,「報身常依法身」,實報土,「無間斷」。實際上它有生滅,什麼時候見到報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圓教初住就見到了。在西方極樂世界,住在實報土有四十一個位次的人,所以四十一位居報土,他居住在報土。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四十個位次,再加一個等覺,四十一位,住在這裡。為什麼會住在這裡?雖然無明破了,無明的習氣沒破。習氣有沒有辦法斷?沒有辦法,讓它自己斷。自己斷需要時間,多長時間?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三個阿僧祇劫。這就是說,無量壽,有量的無量,三個阿僧祇劫。三個阿僧祇劫到了,無始無明習氣沒有了,沒有了就升級,就證妙覺果位。妙覺就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了。
  我們知道這個道理,你看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習氣沒斷。很長時間養成習氣,習慣成自然,不知不覺的它就發作。發作的時候煩惱,而且是嚴重的煩惱,無明是很微細的煩惱。證得阿羅漢,阿羅漢這個位子上要斷見思煩惱習氣。習氣斷掉了,他升級了,他叫辟支佛,不叫阿羅漢了。阿羅漢斷見思煩惱,未斷見思習氣,辟支佛連見思習氣都斷了,他這個位子上斷什麼?斷塵沙煩惱,這升級了。塵沙煩惱斷掉之後,塵沙習氣沒斷,到哪裡斷?他升級了,他是菩薩,在菩薩這個位子上要斷塵沙習氣。塵沙習氣斷掉了,他就作佛了,是十法界裡面的佛,不是大乘說的佛,小乘,十法界裡面的佛。在這個位子上,習氣都斷完了,塵沙跟見思煩惱習氣都斷乾淨了,在這個佛的位子上修什麼?斷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斷掉,他升級了,超越十法界,生到佛土,就是實報莊嚴土,自然到那邊去了,那就是圓教初住菩薩,無始無明煩惱斷了,習氣沒斷。要在實報土斷習氣,用三個阿僧祇劫的時間,自然沒有了,這才圓滿成佛。所以有人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不是真的無量壽,是有量的無量,就是這個意思。有量的無量到了頂點,就變成無量的無量,有量的無量跟無量的無量是連接起來的,不是階段的。這個道理要懂得,我們才不至於產生誤會。
  這是說第二種,無間斷。第三種,「相續常」,相續常是「應身」,也是應化身。「謂應身於十方世界,沒已復現,化無窮盡」。釋迦牟尼佛在不在我們這個世間?給諸位說,在,我們不認識。他在三千年前印度示現印度人樣子,在中國唐朝時候,智者大師,釋迦牟尼佛應化來的。你看,他又來了。所以我們相信,眾生愈是造惡,愈是造罪,佛菩薩來得就愈勤快,但是用什麼身分我們不知道,他在幫助有緣人。什麼是有緣人?聽話的,我們一般講老實、聽話、真幹是有緣人。沒有緣的,他現身說法他不聽、不相信,那就沒有這個必要了。真正老實、聽話、真幹的,很容易遇到,遇到佛,遇到菩薩,遇到羅漢。
  中國這塊大地,造作罪業的人重,還能夠安安穩穩的大家過日子,靠什麼?諸佛菩薩多,有這些諸佛菩薩混在這些裡面,造作罪業的裡面,把造作罪業的減輕,慈悲到極處,我們不認識。哪一天我們明白了、認識了,對這些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的人生起恭敬心,諸佛菩薩應身就來了,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做官的有沒有?有,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帝王身,那就是國家領導人,應以這個身得度者,即現帝王身而為說法。什麼都能現,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他統統都能現身,就是人不知道。所以這個不斷,化身不斷,他到時候再換個身。應化身壽命長短也不定,完全靠緣,緣深的,住的時間長一點,緣淺的,住的時間短一點,統統在。
  今天世界亂到這種樣子,我們祖宗裡頭,學佛的人多,成就的人不少,特別是修淨土往生極樂世界,只要往生,我們世界狀況他看在眼裡,清清楚楚。他來不來幫助?來,也像佛陀一樣,隨類化身,讓我們這裡災難減輕。有人告訴我,我相信,今天災難是全球性,不是局部的。全球哪個地方比較輕一點?有人告訴我,中國。為什麼?明顯的來說,中國保存的這些文化,傳統文化,這個文化能救全世界。這是人類的瑰寶,這個東西不能丟,一定要保護住,來幹這個。這個東西在這邊,不會有重災難,不能滅絕。人還有一部分人有福報,不是完全作惡,所以有守護神,我常說這祖宗之德,三寶加持。
  佛教確確實實,從印度傳到中國,在中國生根了,開花結果,超過印度。連佛經的翻譯,我們現在明白了,對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為什麼?翻成中國的漢字、文言文,用這個做載體,永遠傳下去,千年萬世不會改變。梵文不行,所有拼音文字都不行,拼音文字是表音的,音會變,隔個二、三百年就聽不懂了,那必須重新再翻,不再翻就沒人認識了。你看《聖經》翻多少遍,現在《聖經》跟古時候翻譯完全不一樣,走樣子了。佛經永遠不變,這個不可思議,中國有這一套最好的載具,用這個方法能夠傳之久遠。學漢字、文言文不難,外國的學生只花三年時間就有能力讀經,就有能力讀古人的註疏,不難。如果有五年,這個根根深蒂固。我們希望做這個實驗,把這個實驗做成功,讓大家都相信。
  下面這個,相續常,就是應身,應身於十方世界,沒已,死了以後,他又再現,化無窮盡。這是說三種常。又《華嚴演義鈔》第三十四卷云:「自性,則凝然常。」凝然,定位不動,是這個意思,這是講法身。惠能大師開悟時候所說的,第四句話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就是凝然常,這是法身。所以人的心要靜、要定,為什麼?這是真心,是你的本性,本性是定的。所以佛教眾生修行,無量法門,方法、門徑不一定,全都是修定,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修禪定。不是禪宗修禪定,跟佛沾上邊的統統修禪定。
  教下,教下多半都是知識分子,喜歡經典,研究經典,所以教下就是用讀誦來修禪定。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不就是修定嗎?得定,我念《法華經》得定,法華三昧;我念《楞嚴經》得定的,楞嚴三昧;我念《華嚴經》得定的,叫華嚴三昧;我念《無量壽經》得定的,叫念佛三昧,統統是一樣的。海賢老和尚一句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得定的、開慧的,叫念佛三昧。這個道理要懂,我們的自信心才能不會轉變,不會改變。只要有恆心、有毅力,決定能得定,決定能開悟。所以,凝然常指法身。
  善導大師《事贊》裡頭說:「極樂無為涅槃界。」又云:「無衰無變湛然常。」「可見今之經文,所云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這些說的是法身,是自性。「是故常然,無衰變也。」這個意思說得好。決定要相信,變跟不變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不變的是體,變是起作用。誰在那裡指導變,在主宰變?就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真心不變,妄心在變,妄心不管怎麼變,都是假的,因為妄心本身是假的,假的怎麼會變出真的出來?妄心的體是真心,為什麼變成妄心?迷了,這大乘經上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從哪來的?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有沒有原因?沒有原因。有原因就有結果,那就是真的了,沒有原因,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只要不理會它,什麼事也沒有,它不礙事,你一理會,它就會干涉,它就壞事了。
  所以《般若經》上教給我們「無住生心」,無住就是不理它,生心,隨它去,隨緣。隨緣妙用,鍛鍊自己,成就眾生。隨順境,樣樣都稱心如意,隨善緣,遇到的人都是好人,遇到的事都是好事,稱心如意。練自己是什麼?不起貪戀,這是練自己,對自己,沒有貪戀。對別人,那就是全心全意為眾生服務,雖然全心全意為他們做事,做完了之後,心地清淨平等覺,沒有一點沾染,自利利他,統統無住。如果遇到是逆境、惡緣,逆境是環境不好,處處障礙,處處碰壁,遇到的人都是惡人。這個環境什麼?不生瞋恚,練自己的功,我在這個境界裡頭有沒有瞋恚心?有瞋恚心,不行,禁不起考驗。沒有瞋恚,不生煩惱,不要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生心是我們要反省,那是一面好鏡子,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果我們有這些惡的,不行,不好的要改過、要懺悔。沒有呢?沒有要加勉,不能犯這個過失。
  現在學道的人,最常見的,自讚毀他,喜歡批評別人,說別人的不是,抬高自己的身分,貪瞋痴慢放不下,錯了。既然遇到佛法,佛法的目的是什麼?第一個目的,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有分。到極樂世界去,這個世界什麼都帶不去,這個世界所有一切是法相,阿賴耶的,到那邊轉識成智了,這個東西全都不用。那邊所有一切,無論精神的受用、物質的受用都是大圓滿,得大自在。這些東西要它幹什麼?要把它捨得乾乾淨淨。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要為全世界的人民,為佛教,還要為所有一切宗教,為什麼?我們很清楚、很明白所有宗教是一體。耶穌是誰?也許就是阿彌陀佛化身,在他那個教裡頭。你要批評他,毀謗他,那是毀謗了阿彌陀佛,是真的不是假的。那些人都是佛菩薩化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基督身得度者,即現基督去教化。這就是不斷的常。整個宇宙確確實實是一體,我們現在一切萬法一體觀,比一家人親,是一體,真的是一體,一點都沒錯。千經萬論說明這事實真相,我們有緣遇到了,要接受、要肯定、要真幹。
  所以法身是自性,是真性,故常然,無衰變也。望西還假設了一個問題:「既是修因感果之土,而亦有始,寧容得言,非因非果,凝然常耶?」這一段的意思很深。他有解釋:「修因感果,是始覺智。無為凝然,則本覺理,始覺究竟,無非本覺。」這個解釋得好,這有相當的深度。始覺究竟就是本覺,始覺、本覺是一不是二,這才能講得通。我們發生障礙,都是分別執著,如果離開分別執著,整個宇宙是一體,跟誰一體?跟我一體,跟阿彌陀佛一體。這妙不可言,妙極了!這才是事實真相。
  所以,天下造作什麼樣罪業的人都能夠原諒,就像什麼?自己原諒自己,自己造再重罪業,會原諒自己,一個道理。走到究竟,善惡都沒有了,還有善惡,你還有分別,還有執著。到最高的境界裡頭,一切分別執著,不但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沒有了。法身菩薩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見不了法身,不起心不動念就見法身,就見到理體。真心、妄心是一不是二,妄有始有終,真的無始無終,真妄是一不是二。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22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二三集)【日期】2015/7/29【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22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五十四頁,我們從第五行看起:
  「望西設問曰」,這是假設的問題,是教學一種方式。「既是修因感果之土」,我們在經上看到的,阿彌陀佛在無量劫前面,他是個國王,出家了,初出家的時候叫法藏比丘,以後開悟了稱他作法藏菩薩,這有始,有始應該就有終。所以「寧容得言」,怎麼能,容也是容許的意思,怎麼能可以說「非因非果,凝然常耶」,有因有果,這是一個問題。「復自答曰」,然後望西師自問自答。「修因感果,是始覺智」,修因感果。「無為凝然,則本覺理,始覺究竟,無非本覺」,始覺跟究竟覺統統是本覺。所以從體上講能講得通。這還是前面所說的這三種常,建立常然,這三種:本性常、不斷常、相續常,說這三樁事情。相上有,有這三樁事情,性上沒有,體上沒有。我們還用比喻說,在我們電視屏幕上說,沒有,三種都沒有;在畫面上說,有,畫面沒有離開屏幕,屏幕是真心,畫面是妄心。這個要搞清楚,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這個對於修行人關係非常大。《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相不包括實報土,為什麼?實報土不能說它是虛妄,它是常住,它是沒有間斷的,自性沒有生滅。
  中國人實在是很了不起的一個族群,歷代聖賢多,他們不說出來,細心去觀察你會認識的,世世代代都有。你看,連來佛寺的海賢法師都是一個,他在世,誰看出來,誰認識他?他自己不說,別人說他也不承認,真的不是假的。我聽說湯恩比,湯恩比自己說了,如果真有輪迴,他希望來生做中國人,他要到中國來投胎。他認識中國,認識中國的歷史文化,認識中國文明的偉大。比我們強,我們生在中國不認識中國。他們生在外國,他出生在倫敦,英國人,對於中國歷史瞭如指掌。所以這三種常,前面我們學過了。本性常住,我們學佛要能記住。六祖惠能大師中國人,他《壇經》上講得很透徹,《壇經》非常精簡,不囉嗦,分量不多,講絕了。開悟的時候五句話,什麼是真心,什麼是自性,什麼是本性,講得很清楚、很透徹。本性是中國人講的,大乘經上多半講自性,佛講自性,自性就是本性。
  在中國童蒙教科書裡,《三字經》頭一句話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這一句話,不是佛經來到之後才有的,佛經沒有傳到中國來之前,咱們中國古人就講本性本善。佛經來到中國證明,證明中國古聖先賢說得沒錯。釋迦牟尼佛開悟說出來的,中國老祖宗裡面很多都是開悟了的,我相信他們的境界、他們的地位跟釋迦牟尼佛是平等的。中國人不稱佛,稱為聖人,聖人就是佛,賢人就是菩薩,君子相當在小乘境界,從初果到四果。本性什麼樣子?能大師用了二十個字五句話講清楚了。大乘教終極的目標就是回歸自性,回歸自性是什麼?第一個,回歸自性的清淨,「本自清淨」,沒有染污。我們現在看自己嚴重的染污,染污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染污,不清淨。這是什麼?這習性,不是本性。習性不是真的,你要認清楚,你把它放下,本性就現前。本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它不生不滅,所以它是自性常。這是真的,真心人人都有。我們的妄心是依真心起來的,沒有真心,哪來的妄心?妄心怎麼來的?真心上有迷惑就變成妄心。但是這個迷不是全迷,真的是局部迷,不是全迷。要是全迷的話,諸佛菩薩就會受到干擾。不是全迷,我迷,對我有干擾;你不迷,對你沒有干擾。它是一樁事情,也可以作兩樁事情來看。
  學佛怎麼個學法?我對於老師章嘉大師很佩服,這麼複雜的問題,他只兩句話就給我解答了。我年輕剛剛接觸到佛法,方老師介紹的,給我講了個單元,佛經哲學,哲學概論最後的一個單元講到佛經,哲學裡頭叫高等哲學,我們才知道有這麼回事情。原先是真天大的誤會,把佛教看成迷信,認為它是宗教,從來就沒有念頭去碰一碰它。我這樣認識的,知道這個東西好。老師又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這一輩子感恩,要不是老師教導我,我搞清楚、搞明白了,那我這一生活得很辛苦,哪有這麼快樂?這一生環境是很清苦,法喜充滿!老師講的話在我身上兌現了,人生最高的享受。
  當年我出家的時候,沒有人原諒我,都說我學佛迷得太深了,怎麼去做和尚去了?實際上大家不知道和尚兩個字的意思,和尚是最高的,世間法裡頭最高的,不知道,不曉得這兩個字的意思。這兩個字是梵文,意思是什麼?親教師,親自指導我的老師才稱和尚,跟法師不一樣。像我們學校,學校很多班級、很多老師,直接教我的才稱和尚,不是直接教我的一般稱法師,有差別的。和尚不能隨便稱的。主持教化的人稱和尚,在一個寺院裡,寺院是學校,和尚是校長,只有他一個人稱和尚,別人不能稱,他主持教育,教育政策掌握在他手上。阿闍黎是教授,是執行教學的。寺院裡面三個綱領執事,跟現在大學一樣,維那,訓導長,管訓導的;監院,總務長,你看現在大學不是這樣嗎?有教務,教務是首座,管教學的,管秩序的,訓導的,管總務的,組織完全相同,只是名稱不一樣,佛教裡頭是用印度的名稱,它是學校。所以講經教學、研究討論,就是學習之後的心得分享。學生上台做報告,同學們都參加,老師最後做印證,這是課堂的作業,這是佛陀教育的正業。我們講不務正業,正業是什麼?正業就是教學,講經、教學、分享。現在這三個都沒有了,正業沒有了,現在是經懺佛事變成正業了。
  經懺佛事到底從哪裡來的?怎麼這麼厲害,把佛陀的正業取而代之?我年輕的時候就有這個問題。那時有一個老和尚,也對我很愛護,對我們年輕人很照顧,提拔,給我們機會,道安法師。這個老法師慈悲,沒有嫉妒心,很難得,沒有好高騖遠,腳踏實地,老老實實,搞佛陀教育。我向他老人家請教,他告訴我,他說這樁事情的興起,應該是在唐明皇。唐明皇大家都知道,為了寵愛楊貴妃,幾乎把江山都丟掉。安祿山造反,勢力很大,幸虧郭子儀這班將軍把這個叛變平反了。平定之後,明皇也很慚愧,也很慈悲,那個時候是中國佛教最興旺的時候,所以他就在每一個戰場建一個寺院,就像忠烈祠一樣的性質,建個寺院超度死難的軍民,都叫做開元寺。大陸上開元寺很多,就是開元年間建的,唐明皇建的,像現在的忠烈祠一樣,建了很多個,這個帶頭了。
  皇上這一帶頭,民間老人過世,也請和尚來主法,來超度。在那個時候是副業,附帶的。一般常人他也想不到,國家提倡了,那些大富長者,做大官的、發大財的這些人,他們請法師,做一個小型的超度法會。這麼來的,應該是這樣形成。他說在以前很少,大規模的一年一、二次,不是平常都有的。這個流傳到現在,到明清,特別是清朝末年,超度的愈來愈多。人民也慢慢富起來了,他沒有錢他做不起佛事,要花錢的,佛事不是義務的。現在一般寺院出家人靠這個生活,主要收入。為什麼不講經?講經沒有人供養,講經是要貼錢的,經懺佛事是賺錢的。所以經懺佛事在今天變成主流,變成正業了,講經說法就變成副業了。現在連副業已經沒有了,看不到了。如何恢復正業,這一點很重要!現在講經在佛學院,還有大學,大學裡頭有排經典做課程,多半在哲學系,都把它當作一種學術來研究。
  所以真心、妄心你要不把它搞清楚,怎麼個修法?生活用妄心,工作用妄心,待人接物統統都用妄心,結果你念經、講學、教學還是妄心,原地踏步沒動,還是搞六道輪迴,沒有辦法出離。所以真妄首先搞清楚,然後我們就懂得真正修行綱領是什麼。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修學綱領就是四個字「看破放下」,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又倒過頭來幫助你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互相幫助,愈看得透愈放得多。學經教不能放下,不能把所學的變成生活、變成工作、變成處事待人接物,那是世間學問,對你修行的功夫一絲毫的幫助都沒有。學了要管用。大乘教裡頭總的指導原則,就是《觀經》裡面講的淨業三福。佛說得很清楚,這個三條「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所有這些聲聞、緣覺、菩薩修行,都不離這個綱領,最高指導原則。
  所以,我們淨宗學會成立,我是選了五科,這五科就是戒律,我們必須遵守的。第一個就是三福。三福不但淨土宗,任何宗派都要學,頭一個「孝養父母」,第二個「奉事師長」。孝養父母,孝,奉事師長是敬,孝親敬師這是大根大本,世出世法都離不開它。你不孝、不敬,那怎麼行?那我們就知道,孝敬是真心,妄心裡頭沒有孝敬,孝敬在真心。我們的攝影棚、我們的講堂都供奉老師的遺像,為什麼?提倡孝敬,孝親尊師,讓大家來看看我們還沒有忘掉。我兩次訪問斯里蘭卡,斯里蘭卡小乘佛教,每個教室裡面有佛龕。像我現在供的這個佛龕,斯里蘭卡全國,無論是小學、中學、大學,教室裡頭有一個角落有佛龕,供佛。沒有供父母,沒有供老師,應當把父母、老師也供上去。凡是到那個地方觀光旅遊的一定去看寺廟,看到每個講堂都有,就會感動人。一、二個講堂不行,每個講堂都有,大家就知道你對這樁事情這麼重視。根,根沒有了還搞什麼?接著第三句,「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
  真正的福報是什麼?叫三福,三種福,這個福是世出世間真實的福報,從這麼修的。孝親尊師是大福報。對一切眾生不能殺害,不能去傷害它,修十善業。十善業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兩舌)、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說得很好聽,目的是騙他)、不惡口(惡口是說話難聽,讓人聽了生煩惱,要和顏愛語),這是身、口;意,起心動念沒有貪心,沒有瞋恚心,不愚痴,貪瞋痴,不貪、不瞋、不痴,一共十條,很簡單。這是佛門的根本戒。戒律很多,甚至於成立一個宗派,也無非是把十善業擴大了細說而已,這十善是綱領。在小乘細說,三千威儀,三千條展開,大乘展開八萬四千,這不就是總綱領嗎!我們不專學這一宗,好像大學裡的一個學系,但是無論在哪個法門裡頭,必須要學習的,就抓住綱領就行了。這是根本的根本,沒有這個根,上面全是假的。像蓋房子,這是地基、基礎,一百層的高樓基礎要不堅固,蓋不上去,會倒下來的。
  第二福是從第一福上去,這是最底下一層,這第二層。第二層,「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個具足眾戒是指的三皈五戒。再沙彌律儀,在家出家都可以學,它有十條戒,有二十四門威儀,威儀是規矩,我們中國人講規矩。要守規矩,這些規矩好的,讓別人跟你接觸生歡喜心,對你讚歎。這就是小乘戒。
  第三條是大乘,大乘有四句「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跟我們淨土宗完全相應,底下這兩句「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大乘經很多,你只選擇一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為什麼?它是修定,用這個方法修定。為什麼要修定?自性本定。就是真心是不動的,從來沒有動搖過的,真心是本定。所以,只要是定,跟真心就相應。妄心不定,前念滅後念生,這個念我們講念頭,念頭是妄心,不是真心,因為念頭是動的,不是靜的,剎那生滅。真心是不生不滅。勸進行者這一句,是我們自己得到佛法的利益,要幫助別人,要勸勉別人。勸勉別人是無條件的,只要他肯學,他歡喜學,就要全心全力幫助他、成就他,讓佛法有傳人,世世代代傳下去,佛法要靠這些人發揚光大。所以勸進行者,勸進,行者就是修行人,無論在家出家,這種人不能捨棄,要全心全力照顧他、成就他。這是淨業三福。你看總共十一句,十句是對自己的,最後一句是教別人,自己成就了要教別人。
  釋迦牟尼佛開悟,一生教學,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佛弟子要記住釋迦牟尼佛一樁了不起的行法,那就是佛門永遠不跟別人作對、對立,他把這個擺在戒律裡面第二條。第一條是無我,一定要認清楚這個肉身不是我,你才能入門。你看小乘初果須陀洹,須陀洹是破了五種見惑,五種見惑頭一個就是身見,他明白了,身不是我。身是什麼?身是我所,像衣服,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身體不是我,是我所。「我」,大乘教講得好,我不生不滅,我就是真性,我就是法界。這個身怎麼是我?真認識清楚了,你就不會為了這個身去造業。眾生不知道,誤會了,把身當作我,為了養這個身,造無量無邊罪業。這些業有善業、有惡業。善業也不好,為什麼?善業你生天,天有生死,比人的壽命長,比人的福報大,但是他壽命到了之後,還是要墮落,還是要搞輪迴,不究竟。所以真搞清楚了,對天不留戀、不嚮往,我們才會有真正的成就。天只比人好一點,實在講好不了多少,不要常常羨慕天,要羨慕極樂世界,這是無比殊勝莊嚴。一切大乘經,一切諸佛如來,一切法身菩薩,所說一切經教,都出不了這部經。這部經是大乘佛法的總綱領,分量不多,包羅圓滿,都包羅在這裡頭。這一經通,當然一切經就通了。這些年來我們不斷的提倡,現在認識這部經的人多了,以前沒人知道,好事。
  由三福,由小乘的,提升到小乘,三皈五戒、沙彌律儀,一直到小乘出家在家戒,都包含在這裡面。大乘最後這一條。這三條是整個佛法的根本,學佛人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在這上下功夫。人與人相處,我們沒有我見,好!你的思惟大公無私,起心動念都是想到整個人類的幸福,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的幸福,只想這個,好!心量就大了,我沒有了。邊見,邊見是對立,對立沒有了,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壇經》上所說的,末後「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自性是我的自性,是我們自己自性。自性是共同的,只有一個自性,像大海水一樣,佛經的比喻,把大海比作自性,把水泡(海裡頭起的水泡)比作個人。水泡無量無邊,無量無邊沒有離開大海,起泡的時候好像有自己;那個泡一裂掉了,回歸大海,大海才是自己,真正的自己。水泡是臨時,是自己所變的,錯認了,那叫妄心。這個比喻得好,我們能體會到,會有一個概念。
  見取見、戒取見,這兩個合起來,中國人講的成見。某人成見很深,他認為他是對,正確的,不容易跟人在一起,成見太深,不能隨緣,這個是錯誤的。真心裡頭沒有成見,真心沒有身見、沒有成見、沒有邊見,就是沒有對立。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練!練到至少要像海賢老和尚那樣,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老和尚眼睛當中,天下都是好人。毀謗他的,好人;侮辱他的,好人;陷害他的,好人,沒有一樣不好。沒有感覺得我很委屈,對這個世界一切法裡頭沒有怨恨,沒有懷疑,不生煩惱。老和尚一生沒有跟人紅過臉,沒有說哪一天你看到他發過脾氣,沒有。你見到他的時候都是和顏悅色,很快樂。這個要學,真的要學,你的法緣才好,人緣好,每個人都願意跟你往來。到底誰佔了便宜?自己。順境裡面不生貪戀,逆境裡頭沒有瞋恚,真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錯誤了,把它修正過來,標準就是戒律。
  中國古聖先賢也有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倫常八德,五倫、五常。特別是五常,主要的標準,仁義禮智信。仁是什麼?愛人,仁慈博愛。你要愛人,愛人你就不會怨恨人。那些障礙我們,毀謗的、陷害的、找麻煩的,要原諒他。為什麼?他無知,他沒有受過聖賢教育。他要跟我們一樣受這個教育,就不會。所以他迷了,迷了,做錯事要原諒。他有果報,他的事情,我不能多加一點罪給他,這個不可以。何必?清淨心裡頭一無所得,為什麼把這個事情看得那麼重?放下好,放下,快樂,放下就圓滿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所以方老師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特別是最高這兩個字。不是真修的人他享受不到,他過的生活很苦惱,真正明白之後,確實法喜充滿,世間這些喜歡的、討厭的,在他若無其事,真正你把它看清楚,放下了。
  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放下,初步學的時候就是戒律,戒律就幫助我們放下,把它養成習慣,跟自性一樣,自自然然不會犯錯,這就好。照顧別人,我們有的,別人沒有,他需要比我還需要得切,我要先讓他,先幫助他,先滿足他,我還能過得去,以後慢慢再來。特別是財物,他迫切需要,我也需要,但是他需要比我急,我先幫助他,我們自己過幾年慢慢來,不放在心上。佛告訴我們,老師也告訴我們,布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能攢積,攢積是死水,不流通。財,中國老祖宗說叫通貨,它要流通,出去多,進來多,不能只進來不出去,變成死水,死水會造成災難,講得非常有道理。人,財從哪裡來的?布施來的。我們命裡頭沒有財,老師囑咐我們,學佛,自己沒有財沒關係,苦行僧,能成就。弘法利生離不了財,怎麼辦?布施。沒有財,要有布施的心,不能沒有布施的心。遇到緣隨分隨力,圓滿功德,我身上只有一塊錢,一塊錢全布施了,圓滿功德。不在乎多少,在乎你用心。財,財施,財愈來愈多,愈多愈施,不要留,不要為自己,自己適可而止,這就對了。法布施的果報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的果報得健康長壽。無畏布施最常見的就是素食。你看素食,不跟一切眾生結冤仇了。吃眾生肉這是殺生,一般人不能接受,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再不幹了。
  我從接受佛法半年,我就開始吃素。那時候還在工作,機關裡頭還不錯,因為吃素的人還有好幾個,有一桌,有一桌人吃素,我們就到那一桌去了。所以好,素食不殺生。再有機會放生,放生是無畏布施,這是舉一個例子,令一切眾生離開恐怖、離開困擾、離開危險,這都是屬於無畏布施,果報長壽。我們年輕的時候福很薄,相貌不是很好,一看就曉得短命,沒福。我們跟李老師在台中,我們那個經學班裡面,有十幾個學生,差不多三分之一都是命很薄的。老師有一次告訴我們,命薄不怕,要培福。什麼福最大?講經教學這個福最大。為什麼?三種布施具足。講經要身體,要體力,這叫內財布施;我們沒有收學費,沒有收供養,內財布施。內財布施的財比外財還要足,還要殊勝。你講的是經教,勸人為善,法布施,法布施長智慧。人能夠修福修慧,破迷開悟,許多困難他就能突破,這屬於無畏布施。所以,一個講經,三種布施都具足。所以他勸我們這些沒福的人、沒壽的人,發心出來講經。老師慈悲,他懂得,他真幫助我們。我們只要明瞭,真正接受、肯幹,壽命真的轉過來了。現在財用不缺,幫助別人的多。
  我們所幫助的,教育,佛陀教育,宗教教育,這一方面,我們總盡心盡力成就它。興建道場,我不贊成,我聽印光老法師的話。印祖告訴我們,在我們末法時期,建道場小規模的,住眾不要超過二十個人。他說得好,為什麼?道場小,人少開銷少,有幾個(三、五個)護法,有福報的護法就夠了,你的心定下來了,清淨心現前才能修道。如果道場大,開銷大,你不做經懺佛事,不做法會,收入從哪來?有錢有勢的信徒,緊緊的把他抓住,操多少心,讓他得歡喜心,他來護持你。心不在道上,清淨平等覺五個字全沒有了,變成世間法了,這就錯了。所以出家,出家人以無事為高尚。如果要管那麼多事情,在家就好了,何必出家呢?
  我出家曾經遇到一個和尚,我受戒的時候是我的尊證和尚,台灣基隆大覺寺的方丈。這個老和尚建了個大廟,有福報,收的徒弟全是退伍軍人,而且這個道場是完全男眾。我在他那裡去住了一個月,那段時間,他這個道場上上下下將近一百人,退伍軍人難搞,習氣很重,每天都有吵架的,都有找老和尚來評理的。老和尚見了一個,「你沒錯,你好」,那個來的人,「你也好」,很有趣味,老和尚修忍辱波羅蜜。老和尚是現身說法,身行言教,把這麼多人擺平。那一年他是找我去講經,我四十五歲,講《楞嚴經》,夏安居的時候,我好像只講了一個多月,就生病了。那一年很多算命的都告訴我,四十五歲是關口,過不去。我這個人一生很少生病,頭一次碰到病魔,我知道壽命到了,所以我也不找醫生,也不吃藥,我的一個觀念,醫生能醫病,不能醫命,我是壽命到了。
  所以找一個地方靜養,養了一個月,身體慢慢復原了。生病的一個月當中,我吃稀飯、吃醬菜,盡量油水統統都減少,念佛求往生,壽命到了。念了一個月,好了。我們同學出家的,同戒三個人,命運相同,我們三個還同年,都過不了四十五歲。那一年三月,法融法師走了,第一個;五月,明演法師走了,第二個;我是七月得的病,第三個,所以我很清楚。病好了,到第二年,有一天在善導寺,遇到甘珠活佛,他也是章嘉大師的學生,大我十幾歲,碰到我,很歡喜告訴我,來,坐旁邊,咱們好久沒見面了,告訴我,你的命轉過來了。他說以前我們在背後都說你。我說說我什麼?說你人很聰明,可惜沒有福報又短命。我說這個,這個不必背後,當著我面我能接受,我自己很清楚。他說你現在轉過來了。那個時候我講經十二年。他說你這個十幾年講經,把你的命運完全改了,不但長壽,而且福報很大。那我們是姑妄聽之。
  福報是清福,沒有道場,一生不要道場。到香港,有個小地方,小房子,是這邊的信徒供養的。何澤霖老居士,他往生了,往生之後囑咐他的夫人,這個地方要送給我,供養我,讓我在香港常住。我去看了之後很歡喜,很小,大概只能住五、六個人。五、六個人很好,釋迦牟尼佛最初轉法輪,在鹿野苑五比丘,有五個人在一起,將來五個人都能往生,那就是正法道場,圓滿道場。同修不要太多,太多意見多,真正志同道合沒意見,沒有想法,沒有看法,想法、看法都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就對了,就正確。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多幫助別人,勸進行者。團結佛教的事業,團結宗教的事業是好事,這些事情來找我,我都會盡心盡力幫助。我們希望將來真正能做到世界宗教是一家。宗教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仁慈博愛,宗教的任務就是化解衝突,促進社會永續的安定和諧,這好事情,宗教做出真正的、正面的這些利益眾生的事情,這就對了。所以,我們活在這個世間,佛菩薩安排。這一生走的道路,統統都是佛菩薩安排,我自己沒想到。佛菩薩這樣安排了,我們有這個機緣就做,沒有這個機緣就不做,絕不去找這個機會,找這個機會是攀緣。攀緣,自己動了心,是妄想。真正佛菩薩有感應,他給我們鋪的這個路,正大光明,我們不費心思,安安穩穩的依教奉行就好。
  所以基本的戒定慧,我們完全明白了。修定用什麼?用《無量壽經》修定,就是讀經。讀經不想意思,有時候自然會想起,自然想起來好,不要理它,還是老老實實念下去,那個念頭馬上就消失掉了。為什麼?讀經是修定。真正有悟處的時候,那是開智慧了。智慧有小悟、有大悟。小悟常常有,一個星期有一、二次很好,天天有那就最好了,那距離大悟就不遠了。一個星期有一、二次就很難得,你不斷在向上升,不斷在進步,這是好事情。
  我們再看望西師自己答的,答得好。始覺智,無為凝然,則本覺理,始覺究竟。這一句就是本覺,始覺就是本覺,我們中國人講的本善。《大學》裡面講的至善、明德、親民、止於至善,至善是本覺。始覺合本覺,始覺就是本覺,本覺迷了,現在回頭又覺悟了,還是本覺。無非本覺,後面這句話說得好,始本是一,不要在這裡去分別,不要執著就好。下面他舉《釋大衍論》一句話來給我們做證明,「若得始覺,還同本覺」。始覺那個覺就是本覺,本覺沒有生滅,本覺就是大乘經上講的自性,我們中國老祖宗講的本性,是一樁事情,哲學裡面所講的萬有的本體,也是講的它。「談能證曰」,談到能證時候說:「雖似有始,至所證時,始本不二,本有常住」。始覺,始,在始這個字裡頭,他還是不覺,到所證的時候真正覺悟,真正覺悟才知道,始覺跟本覺是一不是二,本有常住。始覺就是本覺,本覺就是能覺。
  望西末後這幾句話要著眼。談,談就是說,至就是到。「在有說有證之日,雖似有始」,好像是有始,開始了。「當到家時」,到家就是你證得的時候,「言語道斷,一切不二,本有常住。以上皆引申望西之說」。念老這幾句話說得好,把它說白了。我們現在在迷,我們在修學,特別是念經,念上幾百遍、念上幾千遍,覺悟了,這個覺悟的時候好像是有始有本,真正覺的時候,始本是一不是二。這個時候怎麼樣?念頭沒有了,覺跟不覺的念頭全沒有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起心不動念,這是自性本定,自性起作用,智慧。不覺,迷,是妄心,就是念頭,念頭起作用生煩惱;覺心起作用生智慧,不生煩惱,這是它的差別。
  下面,「復據密部」,引用密宗的講法。念老顯密圓融,他們那個時候法緣比我們殊勝,密宗確實還有幾位大德住世。李老師也遇到,也學過,學過禪、學過密、學過教,最後歸淨土,淨土宗是跟印光大師學的。我們所親近的這些大德,無論在家出家,通宗通教,顯密圓融,這個緣分非常難得。《密嚴經》裡面說,《大乘密嚴經》,「佛已超過彼,而依密嚴住。極樂莊嚴國,世尊無量壽」。佛已超過彼,這個彼底下有註解,《密嚴經疏》裡頭有。又說:「密嚴佛土超諸佛國,如無為性不同微塵,此密嚴中諸佛菩薩,並餘國土來此會者,皆如涅槃」,都證得大般涅槃。上面這是《密嚴經》裡面的話。
  下面這有註解了,「《密嚴經疏》云:如無為者,密嚴土者,即是諸佛他受用土。於法性土,以悲願力建立故」。這句話還是不好懂。如無為法這句重要。我們的世界、我們的環境是有為法,有為什麼意思?有生有滅,是有為法。如無為法,它不生不滅,它有沒有相?有,密嚴淨土就是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是的。為什麼它沒有生滅?它沒有通過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我們用真心、妄心講好懂,它完全是真心現的。真心所現,在顯教裡面就是極樂世界,就是佛的實報莊嚴土,在密宗裡面稱為密嚴土,是一不是二,名稱不一樣,境界是相同。密嚴土裡頭,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實報土,跟無為法相應,它沒有生滅,也就是說,它沒有起心動念,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我們在大乘這麼多年,這個概念有了,不生不滅。
  西方淨土有沒有菩薩?有,四十一位菩薩住在極樂世界實報土。這四十一位就是《華嚴經》上說的,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三十;加上十地,四十;再加上等覺,四十一。這四十一個位次居報土,這個報土是無為,無為就是它沒有生滅,人沒有生滅,萬物都沒有生滅。花永遠那麼新鮮,永遠是在開放,沒有花開花謝,只有開,沒有看到謝,而且開是永遠開。還隨眾生的心,我喜歡,它就都開了,我不喜歡、不要,它就沒有了,那個不是生滅,是隨我們自己的念頭。為什麼?全是自己念頭變現出來的。這個念頭裡面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就叫無為。如果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我們這個世間,那就有為。《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不是真的,「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教我們看我們現在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不一樣。極樂世界不但實報土是無為,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也是無為,這就不可思議。十方諸佛剎土,實報莊嚴土如無為法是對的,方便土是十法界,同居土是六道輪迴,跟我們這個世界一樣,是有為,不是無為。所以這極樂世界就特殊了,它全是無為,全是自性所現,沒有妄心。
  那我們要把妄心放下,完全用真心,太難了!說得很容易,做不到。我們眼見色,你能不能見色的時候同時不起心不動念?如果是真的不起心不動念,你是用佛眼所見的,佛眼沒有起心動念,你就成佛了。菩薩都做不到,菩薩起心動念,他的本事是不分別、不執著,比我們高。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阿羅漢分別有,執著沒有,阿羅漢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他能超越六道輪迴,不能超越十法界。我們凡夫這四個具足,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有,見色有、聞聲有、鼻聞香有、舌嘗味有,統統都有,這叫什麼?六道凡夫。
  真看破了才放下,放下就證得了;看破沒證得,沒放下。所以看破之後知道事實真相,承認了、不懷疑了,就要真幹。真幹是什麼?不把它放在心上,就這麼一句話。我感謝章嘉大師,一輩子不會忘記他,他教給我的,看破之後明白了就要放下,就證果了。不放下不行,不放下還是凡夫。從哪裡放?先放下執著,於什麼都不執著。現在阿彌陀佛來,來看到我,「來,我帶你去往生」,馬上就走了,快快樂樂,歡歡喜喜。不能說「我這裡還有事情沒處理好,那個人我還要去跟他見一面,打個招呼」,沒有這個念頭,真放下了。放下之後就有本事,為什麼?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就有阿彌陀佛那種分身的本領,我們可以分無量身,再到這個世界來,還有什麼事情沒有辦好的,再來處理。這是正確的,為什麼?來去自由了。現在不行,去去不了,去了之後回不來。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馬上可以回來,回來什麼?應以什麼身度這就用什麼身,神通廣大,智慧無邊,這個機會可不能丟!所以要想到,阿彌陀佛這個時候來了,我怎麼辦?手忙腳亂不行,去不了,阿彌陀佛走了。一絲毫留戀都沒有,真放下了。什麼時候?時時刻刻都是放下的。別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佛號,就是西方淨土。想,想極樂世界,經上所說的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念一句阿彌陀佛,其他的全不要想。不要想能辦事。辦事不要靠思想,思想是煩惱,是妄心。用什麼?用真心,真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事情來了自然就看清楚,自然就能處理,而且處理得非常妙。
  所以《密嚴經疏》裡頭好,如無為者,這一句是關鍵,要特別注意。密嚴土者,即是諸佛他受用土。諸佛有沒有自受用土?沒有。他不需要,他是法身,法身是他的受用土。法身沒有相,一片光明,大乘教裡頭說的大光明藏就是法身,形容法身。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妄是依它起的,它要是沒有了,妄連邊際都找不到,妄依真起。所以它在哪裡?它在妄中,妄中有真,真中有妄,互相不妨礙。真不妨礙妄,妄也不妨礙真,為什麼?真不可得,妄也不可得。真是覺悟的,妄是迷惑的。妄心沒有智慧,真心有智慧。真心有德能,妄心雖然沒有智慧,也有德能,德能小,限於六道輪迴,善的得三善道,惡的罪業三惡道,他迷,他不覺,真苦!
  密嚴土,大日如來,密宗,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怎麼建立的?於法性土上悲願力建立的,大慈大悲。給誰建立的?給菩薩建立的,給阿羅漢建立的,沒有一個建立是為自己,都是為他。諸佛他受用土,建立實報莊嚴土是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雖然破了無明,雖然是大徹大悟,還有習氣沒斷。習氣有沒有方法斷?沒有方法。那有方法你又起心動念了,他不起心動念,他哪來的方法,怎麼斷法?時間長了,自然沒有了。所以經上舉酒瓶做比喻,酒瓶裡頭盛的是酒,把酒倒乾淨了,擦得乾乾淨淨,確實沒有酒了,聞聞還有味道,那叫習氣,那個沒辦法斷。把瓶蓋打開放在那裡,放個半年、放個一年,自然就沒有了。所以實報土的作用,就是幫助這些菩薩,四十一位明心見性的菩薩,他的習氣沒斷,這個地方幫助他們斷習氣,他受用,而不是自受用。所以有這些菩薩來了,就要現這個土,讓這些菩薩在這個地方修行,是這麼一回事情。
  所以「此淨土如法性土」,就是實報土很像法性土,法性土沒相,這個有相。但是它離過,「離無常過」,這個無常就是生滅,它不生不滅,只能說它有隱現。有這些菩薩在,需要這個地方修行,它就現;沒有這些菩薩在,它就沒有了,它土也沒有了,它有隱現,它不是生滅。不像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是確實有生有滅,動物,有情眾生,有生老病死,花草樹木有生住異滅,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沒有一樣不是生滅法,叫無常。實報莊嚴土真常,它沒有生滅,它永遠不變,人無量壽,花草樹木也無量壽,山河大地沒有成住壞空,只有隱現,沒有生滅。隱現跟生滅不一樣。所以說「如無為性」。
  「又云:今此密嚴藏,但於清淨如來藏心之所現,故非微塵成。」成就的,它是如來藏心所現。如來藏心,真心的別名,什麼意思?如來是法身,是自性,自性就在這裡頭,那個心就是真心,不是阿賴耶藏在裡頭。那妄心裡面是什麼?妄心裡面所藏的是無明,無明就是愚痴,什麼也不知道,是這麼個性質。妄心跟真心咱們搞清楚,妄心裡面充滿了煩惱,煩惱的反面是德行。初學的人,染淨是混合在一起的,盡量往清淨心這邊靠攏,慢慢的遠離迷惑顛倒,這就對了。具體用什麼方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有這個功能,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今天選擇的,用念佛的法門,這個方法很容易修,成就特別高,我們能夠把它做到。但是先決的條件,還是要把大概狀況搞清楚,你才會相信,你要不相信就沒法子了。這個法門易行難信,是真的,不是假的。
  黃念祖老居士,最近有他最後的一本書印出來了《淨修捷要報恩談》,不是他寫的,他講的。不是正式講經,大概有五、六個親近他的,很熟的,在他家裡講的,像聊天一樣,拿著經本,非常自在,講得真好。他這個裡面好幾次提到我。我在年輕的時候,接觸佛法三十多年,我才相信淨土,所以經上講難信之法,我有很深刻的體會。最早的時候,懺雲法師介紹給我,那時候我沒出家,本來對淨土很輕視。懺雲法師,我在他茅蓬裡住了半年,他叫我看《彌陀經》三個註解,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這是《彌陀經》三個權威的註解,我把它看完了。另外叫我看《印光大師文鈔》,我讀了之後,對淨土恭敬,不反對了,但是沒有意思想學。以後跟李老師,我在李老師那裡住了十年,老師至少提醒有五、六次,勸我專修淨土,我都沒有接受,年輕喜歡大經大論。
  我相信淨土,完全態度轉過來了,講《華嚴》,講到善財五十三參,恍然大悟,原來它就是修華嚴最近的一條道路。我們要到華藏世界,走近路就是走淨土。為什麼?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華藏,就是密嚴。原來如此,那我就趕緊找近路了,不找彎路了,不再走冤枉路了,這才回頭了,果然沒錯。早年我還勸不少年輕人,你們要想把《無量壽經》講好,先讀《華嚴》,然後就會講得很好。《華嚴經》講得細,吃大菜;這殊勝,冰淇淋,點心,輕而易舉,通!《無量壽》跟《華嚴》是一不是二。所以我就找最簡單的,分量非常適中。《彌陀經》太簡單了,做早晚課誦可以。要幫助眾生信解行證,這個時候,《華嚴》太大了,細講,我要講一遍,估計是兩萬個小時,誰有時間聽?所以我們轉過頭來,講中本《華嚴》,這是中本《華嚴》。
  底下說,這個後頭有一句,極樂世界、密嚴、華藏都是如來藏心之所現,故非微塵成就的。微塵成,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合相。一是什麼?微塵,全部都是微塵組成的。這一段老居士有補充,「依上經疏,極樂乃如來妙心之所現」,如來藏心就是妙心,「法性妙土之所成」。不是八識的相分,不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非如其它世界乃微塵聚集之一合相」,《金剛經》上說的一合相。「微塵者,非指塵埃」,不是說塵埃,「乃組成物質小而又小之粒子」,佛經上叫微塵。「」,從前,科學家所知道的,電子是最小的。「今已發現更有小於電子者」,暫時給它取個名字叫「夸克」。現在科學家,又知道夸克不是最小的,那麼小而又小的,實在講不可窮盡。括弧這一段是老居士後加的,補充補進來的,「自一九八O年後,科學家發現微中子」,這是最小的,再分就沒有了,不能分了。微中子「在空間所占之區域,只等於一個電子一百億分之一」,這麼小,一百億個微中子把它合在一起,它的體積等於一個電子。這個微中子彌漫在太空,到處都是。「微中子能穿透十億公里厚之鋁板或鋼板,如穿薄霧。」它有這麼大的能量,這麼大的速度。「如是小而又小之粒子」,就是佛經上講的微塵。「今經謂」,這個經上講,「極樂與密嚴,皆非如是粒子之所成」,這個粒子的相分,現相,就是物質現象,這就是物質現象。
  物質現象從哪裡來?從念頭產生的。確實,這些科學家把微中子打破了,打破之後沒有了,空了。跟佛經上講的一樣,佛經叫它做極微色,色就是物質,物質裡頭最微細的,最小的,它不能分了,它再一分就沒有了,所以也叫做鄰虛塵,跟虛空做隔壁,它一分就沒有了。沒有,看見什麼?看見是念頭波動的現象。科學家才恍然大悟,原來物質的真相,是念頭在高頻率波動之下產生的幻相,實際上根本沒有。所以,普朗克德國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老師),他專研究這個東西,他的研究報告裡頭就向世界宣布,這個世間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相,跟佛經上所說的,物質是夢幻泡影,絕對不是真的。就像我們看電視,畫面不是真的,我們看從前的電影,銀幕上所投射去的影像,不是真的。過去的電影,我這裡還有,它是動畫組成的,動畫組成的,一秒鐘多少張?鏡頭打開放一張,畫面上完整,關起來再換第二張,一秒鐘二十四張。一秒鐘二十四張,就把我們的眼睛欺騙了,認為是真有。那電視比電影進步多了,電視,以前黑白電視,早年間的,年歲大的人記得,一秒鐘多少張?五十張。現在彩色電視一秒鐘一百張,假的。一秒鐘一百個畫面,我們人是這樣的,那就一秒鐘已經有一百個我,哪一個是我?假的,不是真的。這是我們用科學做比喻。
  實際上,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波動的頻率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兆。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我們怎麼會知道這是假的?相續相,前個相沒有了,後面馬上就來了,不是真的相續。我們看小部分,看這個小環境,好像前一秒跟後一秒沒有兩樣,但是你要看整個地球、看整個太空,那變化太大了,它所現的相是整個太空,是全體的,不是局部的。所以真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真的一合相,這個一就是中微子,科學家說的,佛經上講的極微之微,微細到不能再微,或者叫鄰虛塵,跟虛空做鄰居了,它再一分就沒有了。科學,特別是量子力學出現之後,把阿賴耶的三細相慢慢的揭穿了,這是宇宙的奧祕,物質現象被揭穿了。
  現在第二個,念頭。現在年輕的科學家,研究念力的很多,我們在書店裡看到很多書籍,都是研究念力的,念力就是我們叫念頭,思想。一切法從心想生,那心想從哪來的?心想也不是真的,佛在經上有,從業相生出來的。業是什麼?業就是波動現象。我們講造業,極其微細的念頭是從無明,是從完全無知,無知波動裡頭生的現象。換句話說,極樂世界是由智慧產生的現象,它不是無知。我們這個世界它是無知,貪瞋痴,就是痴,從痴這個念頭波動現象產生的,產生的念頭,念頭產生的物質現象。那個念頭從哪來?那個念頭,佛經上講一念不覺,把自性變成阿賴耶,就是真心變成妄心,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是假的,不是真的。沒有原因,如果有原因就是有真的,有因就有果,它沒有。只要你不要去理會它,你不要去想它,想它,它就存在,你不想它,它就不存在。所以,功夫就是要修定,定到極處了,一念不生,恍然大悟。這種恍然大悟是人人都有分,不是說佛獨有的,不是,每個人都有分。只要你把妄念放下,真相就現前。佛教的教學沒有別的,幫助我們回歸自性,幫助我們回歸常寂光。回歸到自性,我們有無量智慧、無量神通、無量道力、無量相好,一切具足。絕不是在外頭,外面什麼都沒有,所以佛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末後這一句我們把它念下去,不是粒子所成的,「舉體是如來妙心,是當人自性。故不生不滅,無衰無變,凝然常住,如無為性」。我們今天就學到此地。跟無為性是一不是二,完全是法身菩薩境界,距離無上菩提常寂光,就差一步了。好,我們今天學到此地。

回索引〉〉

224。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二四集)【日期】2015/7/31【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22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五十五頁,倒數第四行,科題「淨心」,分兩小段,第一段「總標」,經文只有兩句:

【於無量劫。積植德行。】

  經文雖然只有兩句,內容非常豐富。『無量劫』,我們看到了,無量劫做什麼?積德、種福,植是種植。可見得德是多麼重要!我們看念老註解,「本品初段明莊嚴淨土。此下三段表嚴淨自心」。嚴是莊嚴,淨是清淨。為什麼?下面說,「蓋心土不二,心淨則佛土淨也」,道理說出來了。一直到近代,量子力學家發現微中子的存在,才告訴我們物質現象,國土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從哪來的?從心生的。心淨則佛土淨,求生淨土的人首先要求清淨心。這個修持的目標就在經題上,本經的經題,前面一段是講果報,「大乘無量壽莊嚴」,這是果;因是什麼?因是「清淨平等覺」,修清淨平等覺就感得大乘無量壽莊嚴,經題因果具足。所以修淨宗的同學要曉得修什麼,這個不能不知道。
  念佛求生淨土還爭執,我遇到一個同學,傳個信息給我,他們那個地方念佛堂,有人主張念四字,有人主張念六字,爭論幾乎到吵架了,這能往生嗎?自己不能往生,叫別人也不能往生。所以古時候的念佛堂多,祖師大德知道,各人根性不相同,願意念四字的有念四字的念佛堂,你到那邊去,願意念六字的有念六字的念佛堂,不衝突,把你們分開;有人喜歡大聲念的,有人喜歡小聲念的,喜歡大聲有念大聲的念佛堂,喜歡小聲有念小聲的念佛堂,應有俱有,讓你不生煩惱。諸佛菩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好!
  我們在經教裡頭也常常提醒同學,我們學佛為什麼不能證果?學了一輩子,初果都沒有證到,什麼原因?五種見惑都沒有放下,不但沒有放下,連減輕都沒做到。五種見惑頭一個是身見,第二個是邊見,邊見就是對立,跟人對立、跟事對立、跟一切萬物統統對立,這個心要沒放下,念這一輩子都得不到須陀洹,在大乘初信你沒有分,你是佛法門外漢,沒入門。初信,好像是小學一年級,大乘;初果是小乘最低的位次,都拿不到,還談什麼?阿彌陀佛知道我們的狀況,特別開這個法門,五逆十惡,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但是臨終還放不下,還在爭論,還在吵架,這個人決定不能往生。為什麼?你往生去了之後,你會把極樂世界攪和得一塌糊塗,極樂世界秩序都被你破壞了,你能去嗎?所以佛不來接引你。一定要把身見、邊見放下;見取跟戒取是成見,自以為是,這要放下;再就是所有錯誤的看法統統放下,你才能證得初果,大乘才得到一個初信位的菩薩。位次是最低,但是很可貴,這個位次得到就不會退轉。有這個位次就是聖人,小聖,小小聖,他不會退到凡夫位,所以叫位不退,三不退裡的第一個,位不退,很可貴。拿到這個地位的人,念佛往生是決定得生的,沒有一個不往生。
  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信願具足,往生的條件就成立。念佛不論多少,論功夫,功夫是什麼?把煩惱念掉了。我們心裡面煩惱一起現行,馬上就是阿彌陀佛,把煩惱控制住,慢慢煩惱不生了,這是功夫。煩惱要真正控制住,不生煩惱,證得初果的位子,你往生到極樂世界是插班去的,你不是在同居土,你是在方便土,方便土也是三輩九品。四土都講功夫,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該放下的,古大德教我們,身心世界(身就是身見,心就是思惑),這是見惑,心是貪瞋痴慢疑,要放下身心世界。外面周邊的環境不再接受干擾,它有干擾我們可以不接受,這樣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就向上提升。
  下面念老給我們解釋,『於無量劫,積植德行』,「是此下三段之總標」。「劫者」,表極長很難比喻的時間,無量劫。「無量劫者,表劫數又無量,此乃無量之極長之時」,這講時間。「故其時間,無法稱說,不可計量」,計是計算,數字太大了,沒法子計算,沒有法子來度量。「以表修行久遠。」說哪些人?不是說別人,正是說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無量劫中,生生世世都在修行,修到今天連初果也沒證得。好在遇到佛法能生歡喜心,能不毀謗,能接受,這一點點善根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多生多劫修成的;沒有多生多劫,佛菩薩來勸他,他也不肯相信。我們一接觸就能相信,不是偶然的。
  「行者」,行是行為,「身口意之造作」,這叫行。「德行者,所成之善謂為德」,就把它稱作德;「能成之道」,我們叫它做行。「故德行指功德與行業」,行是造作,造作的結果稱為業,業有淨業、有染業,染業裡面有善業、有惡業。我們就知道了,所謂淨業,善惡二邊都放下了,這才是清淨。淨業那是德行、功德,無量無邊,我們看到諸佛菩薩生生世世累積德行。德行者,所成之善謂為德,能成之道謂為行。「故德行指功德與行業,又指具足功德之行,即戒定慧三無漏學與六度」,德行。我們在這裡要問問我們,我們在日常當中有沒有抓住戒定慧?有沒有念念不忘六度?這是標準,如果我們這一天沒有這個標準,這一天白過了,空過了。
  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布施,教我入門從三種布施下手,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六度裡頭第一度。沒有能力,沒有能力要有心,要有這個願,遇到緣隨分隨力,圓滿功德。布施錢,不是一定要布施多少才叫功德,不是的,你有布施的心,你身上只有一塊錢,這一塊錢拿去布施,圓滿功德。為什麼?你只有這麼多,全部拿出來了。富貴人家布施一千萬,他財產太多,一千萬算不了什麼,他那個布施不圓滿,不是百分之百。我們這一塊錢布施,功德比他大,為什麼?我們是圓滿的,他不圓滿。這就知道,圓滿功德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財布施的果報得財富,法布施的果報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的果報得健康長壽,要修!真正修,清淨心就現前。能放,布施實在講就是放下,肯放下,清淨心就現前,再提升平等心現前,再向上提升就是覺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把我們自性裡所有的障礙統統放下。戒定慧叫三無漏學。我們淨宗同學在三十年前,那個時候我住在美國,美國淨宗學會成立,我們提出戒律,持戒念佛。戒律哪幾種?五科,五個科目,很簡單,第一個是淨業三福,第二個是六和敬,第三個是戒定慧三學,第四個六度,第五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不要多,就這五個,我們把這五樣做好就是具足戒。這五樣能幫助我們得三昧,能幫助我們開悟,能幫助我們行菩薩道。不用複雜,我們有能力做得到的,輕而易舉可以做得到的,就夠了。
  下面念老舉《會疏》這四句話,《會疏》裡說「行謂行業」,行是行為,行為所造作的因果都叫業。「三業所作」,身口意,起心動念,意業;言語,口業;身體造作叫身業,這叫三業所作。從早到晚,連睡覺還作夢,作夢也是在造業。為什麼?我們念佛的功夫不得力,念佛功夫得力就不會作夢。每天作夢是在測驗自己,如果作夢還作惡夢就不好了。學佛的人首先第一步的功夫,有夢,沒有惡夢;功夫再進一步,夢沒有了,得清淨心。這些都是在勘驗自己的功夫。底下說,「德謂福德,行之所感」,行善得福報。「又非朝夕所得,故云積植」。果報沒有那麼快,所以要積,植像種樹一樣,一定要到它因緣具足,則開花結果。「積者積累,如點滴所聚。植者培植」,好像我們種樹,「育苗成林」。「經時久遠,不可計稱,故云無量劫也。」菩薩們,他們經歷很長很長的時間,我們無法去思量,也沒有辦法說得清楚,長時間,生生世世,無量劫來都在修行。
  斷煩惱不容易,生生世世累積的功德還伏不住煩惱,惡的念頭、不善的言語、不善的行為有時候還造。我們也很想能把不善的行為控制住,用什麼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信願持名。念佛的功夫還壓不住,是我們的功夫不得力,煩惱習氣比我們念佛的功夫多,我們伏不了它。我們努力,不要去想煩惱,想阿彌陀佛,這就能幫很大的忙。天天想佛,時時刻刻想佛,念念念佛,不出聲音,心裡面念佛,很管用。為什麼?我要把煩惱念掉,要把習氣念掉,把清淨心念出來,好!清淨心念出來就等於小乘阿羅漢,大乘七信位的菩薩。方便土裡面三輩九品我們就很清楚了,真正念到清淨心,大乘的七信位。三輩九品不就很清楚的看出來了嗎?九信、十信,上上品往生,方便土。初信位也不在凡聖土,上去了,方便土的下下品往生;二信位,方便土的下品中生;三信位,下品上生。你看這位次,很清楚就出來了,這就叫功夫的淺深。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段,「別顯」。它分三段,第一個是「自利行」。自利行裡頭又有三小段,第一個「離欲念佛」。念佛人最重要的是離欲,離欲是功夫。欲是什麼?欲望。我們看經文:

【不起貪瞋痴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

  念老註解得很詳細,我們看註,『不起貪瞋痴欲諸想』,「想者,對緣生心曰想」。緣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環境,環境裡頭有物質環境、有人事環境,人事環境裡面有善人、有惡人,物質環境裡頭有順境、有逆境,面對著這些環境起心動念這叫想。不起心、不動念,面對環境不起心、不動念,那功夫到家了,那是什麼人?那是佛。佛對緣不起心、不動念,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那是智慧,他不糊塗,他看得非常清楚。凡夫迷失了自性,所以對緣生心,這叫想。你看「想」,中國這個字會意,心上有了相,這是想。想一個人,他這個人的相現前,別人看不到,自己心裡很清楚;想一樁事,事現前。一切萬物,想什麼它現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佛不生心,菩薩生心,生心他能控得住,這就比我們高明。他怎麼控住?他不分別、不執著,比我們高。我們起心動念,馬上分別執著就起來,同時起作用,這就變成凡夫。阿羅漢比我們強一點,阿羅漢有分別,沒有執著。執著叫見思煩惱,最嚴重的;分別叫塵沙煩惱,比執著輕。塵沙是比喻多,一看到就分別,一聽到就分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才接觸,分別就起來,比喻作塵沙。菩薩所斷的,佛所斷的,無明煩惱,無明煩惱就是生心,就是起心動念。
  我們用念佛的方法修功德。功德是什麼?功是功夫,德是不起心不動念。圓滿的大德,佛所證的。佛最低的(佛有高低),禪宗說得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什麼是佛?明心見性就成佛。明心見性有四十二個等級,換句話說,佛就有四十二個級別,你是哪一個級別的佛。真佛,不是假佛,為什麼?他們不用妄心,他們完全用真心。菩薩還用妄心,用得正,不會用錯了。凡夫用妄心用得邪,邪是什麼?煩惱、習氣。菩薩用得正,他完全用佛的標準,就是佛家的戒律。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戒律都相應,這就用得正,這就是在積功;清淨心現前,那就是德,他真得到了。得到清淨心證阿羅漢果,得到平等心證菩薩果報,覺就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成佛了。
  成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在那個地方等待,等待什麼?無明習氣斷乾淨。無明習氣沒有方法斷,你要有方法就起心動念,那就墮落了。就是不要去理它,隨它去。每天做自己的功課,自己的功課就是供佛,供佛是修福,念佛是修定,聽經是修慧,在實報土。到哪裡去聽?西方極樂世界往生的人,個個神通廣大,跟阿彌陀佛一樣,能化無量無邊身,每天都到十方世界去拜佛,拜佛的時候就供佛、聞法,福慧雙修,那個福報大。我們這邊今天連一個好老師都找不到。到極樂世界十方諸佛剎土,你說到就到了,沒有距離。化身去供佛聞法,跟真身沒有兩樣,得真實受用。真身呢?真身在阿彌陀佛講堂沒動,化身去了。不但能供佛、聽經,而且能度化眾生,十方世界都有有緣人,你要是看到有緣人,有緣人來求幫助,你也會分身去幫助他。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現什麼身,現身說法沒有考慮的,眾生有感你自然有應,妙不可言。到極樂世界全都做到了,都兌現了,所以極樂世界不能不去。
  下面舉個例子,「如於境執取男女等種種差別之相,謂之想,能取境界差別故」。下面,「貪想、瞋想、痴欲想是三惡想」,這都是惡念,不好的念頭。下面,「如《郁迦羅越問經》,謂菩薩行布施時,以離欲想、修慈想、無痴想對治三惡想」。這佛教人,離欲,離貪欲;修慈,離瞋恚,修慈悲心想;無痴是對治痴欲想。我們今天用的方法比它這個簡單,效果更大,我們用什麼方法?阿彌陀佛,心是阿彌陀佛,口念的阿彌陀佛,身行的阿彌陀佛,完全依照三經一論,三經一論就是阿彌陀佛,依照阿彌陀佛的教誨,這個好!「菩薩捨所施物,生離欲想」。身心世界統統要放下,到什麼時候圓滿?欲的念頭,欲望沒有了,布施功德就圓滿,還有欲望不行,這個要知道。我們現在只有一個願望,求生淨土,想見阿彌陀佛,行不行?行,修淨土宗的行,這是佛教給我們的方法,修別的其他法門就不行,這就是難易之分。淨土宗准許帶業,其他八萬四千法門沒聽說帶業的。淨宗把修行成佛證果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你到極樂世界,你還是凡夫;到極樂世界成佛之後,那是第二個階段。其他八萬四千法門沒有第二個階段,只有一段,沒有二段,難!難易我們要搞清楚。所以菩薩(這都是平常我們要學的、要做的)捨所施物,生離欲想,真的捨得。「於求者與樂因緣」,接受布施的,讓他生歡喜心,「故瞋恨心薄」,這叫修慈想。「以此布施功德,回向無上道,則痴心薄」,不痴了,點點滴滴的功德都迴向給西方極樂世界。「今法藏大士不起三惡想,離諸煩惱。」他修布施,離貪瞋痴。離欲,這第一句。
  第二句,『不著色聲香味觸法』。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六根所緣的,眼緣的是色,耳緣的是聲,鼻緣的是香,舌緣的是味,身緣的是觸,意緣的是法。修行修什麼?就是修這樁事情,就是修不著。「不著者,不貪著也。色等,六塵也。一、色塵,一切形色,如青黃赤白及種種形象」。這都是眼見的對象,眼根所緣的對象叫色塵,我們叫物質對象,這些形相都是的。「二、聲塵,一切音聲,樂聲與噪聲等等」,統統是耳根緣的對象。「三、香塵,鼻之所辨別者,芬香與惡臭」,鼻所緣的。「四、味塵,舌之所辨者,飲食之種種美劣之味。五、觸塵,身之所辨者,例如細滑粗澀、寒熱溫和等等。六、法塵」,是意根所緣的,「謂意根對前五塵分別好醜,而起善惡諸法」。「又此六塵中,如男女之美容」,眼見的;耳聞的,「絲竹歌詠之樂音」,音樂;「栴檀與男女身香」,鼻所聞的;「飲食肴膳種種美味」,舌根所緣的;「上妙衣服與男女身分柔軟細滑之觸覺」,身所緣的,「皆令眾生貪著其事,不得出離」。這提出嚴重的警告,你六根對六塵境界起貪瞋痴,起這些念頭,這就是為什麼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原因就在此地。
  輪迴苦,尤其我們這一代,你們年輕這一代比我就更苦。我的童年雖然生在戰亂,那時候社會安定,社會好,人與人之間都懂得關懷,中國傳統的文化還沒有丟乾淨,我們還沾了一點邊,至少可以說,三十歲以前,我們還過個正常人的生活。現在的人麻煩,把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丟得乾乾淨淨,連影子都沒有了,你說人多苦。雖然物質生活比從前提升,交通便捷,精神生活苦!父子沒有親,沒有親愛,小孩長大自己走了,不管父母,以為正常。外國人是這樣的,學外國,外國十六歲離家出走,就別找他了。早年我在加州,有一個也是學佛的同修,他的兒子十八歲離家出走,他到警察局去報案,人家問他多大年歲?十八歲。十六歲走了就別找他。美國認為十六歲就自己可以照顧自己,不必家裡照顧。父子沒有親,五倫沒有。五常,仁義禮智信,現在的人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五個字全沒有,這五個字好像與他不相干。我這個年齡這一代,三十歲之前還有,是不如從前,但是還有,還常常聽到。現在聽不到,沒人講;看不到,沒人做。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提倡祭祖?提倡祭祖,目的就是宣揚傳統文化裡面的孝悌忠信,就是倫常道德,讓大家看一下,提醒一下。一年三次,不能再多,多了人家討厭,少了記不住,辦這個活動用意在此地。
  我們再看下文,「今法藏菩薩」,他老人家為我們現身說法,「內無惡想」,沒有惡念,沒有貪瞋痴的念頭,「即離惑因」,迷惑顛倒的因他沒有。「不著六塵,是離惑緣」。因離開了,緣離開了,當然就不會有貪瞋痴慢的果,沒有這個。「內因既離」,憬興法師說的,「外緣斯止,故云不著色等」。「由於無三惡想,乃離惑業之因。六塵為緣,不著六塵,復離起惑之緣」。這真修行,修行在哪裡修?就在這上修,這叫功夫。念佛人無比方便殊勝就一句佛號,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起心動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把那個念頭打掉了。所以佛號要念念相續,好處在什麼地方?不造惡業,善業也不造。善惡都離,往生容易,往生的時候真的統統放下。念佛人為什麼最後往生去不了,原因都在此地,他六根在六塵上留戀,捨不得離開。阿彌陀佛不等你,看你念頭不專他走了。所以念佛,有人追頂念佛,什麼意思?就這個意思。追頂是一句接一句,不放鬆。甚至於黃念祖老居士往生,也表演給我們看,他往生前六個月(半年),每天念十四萬聲佛號,一句接著一句,一句接著一句,就是這個樣子做給我們看。三業清淨,全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信願具足,念佛功夫是這麼懇切。要照經上所說的,他往生的品位就很高,肯定是在實報土,絕對不是同居土、方便土,不是的。六個月的功夫,就能把自己品位提到上上乘。
  憬興說得好,內因既離,外緣斯止,故云不著色等。由於無三惡想,乃離惑業之因。六塵為緣,不著六塵,復離起惑之緣。「憬興師明其因果,謂內離惑業之因,故能止外惑業之緣,內外皆離矣。」為什麼他能離?他知道這個世間是假的,不是真的。今天的科學家,特別是量子力學家,他們的研究報告我們看了,對我們修行人有很大的幫助。科學證明了,宇宙之間所有物質現象都是如夢如幻,沒有一樣是真的,全是從高頻率波動產生的幻相。佛在《般若經》裡面講得很多,般若講了二十二年,時時刻刻提醒我們。《金剛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綱要,中國人喜歡讀這一卷,用這個幫助我們觀照,讓我們常常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不執著是對的,執著就錯了。不執著不是拒絕,可以受用,不要放在心上,就是不執著。不放在心上,不近人情,人家說你怪怪的,你學佛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不能六親不認,學佛要把孝悌忠信做出來,給世間人做榜樣。內裡面呢?心裡頭是阿彌陀佛。外面是演戲,做給別人看的,幫助別人覺悟,幫助別人斷惡修善,這都是功德。
  再看下面這一段,『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這是古人講的一念單提,我們只要這一念,這一念好,專念阿彌陀佛。我們看念老註解,「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這一句是從《宋譯》裡面節錄下來的。「但者,唯也,獨也。此二句與前二句,應一氣讀下」。前面兩句是萬緣放下,不起貪瞋痴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這是「萬緣放下」;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這是「一念單提」,我們只要保住這一念,「此正淨業之綱宗」。
  「華嚴經》明,十地菩薩,地地不離念佛。」《華嚴經》修到登地,菩薩最後一個階段,十地圓滿就成佛,他們在最高階層修成佛之道,修什麼法門?統統是念佛。念佛如果不好,念佛如果有問題,到達最後、最高層,他為什麼要修這個法門?《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地地是從初地到十地,這十個位次,每一個位次的菩薩統統修念佛法門,給我們做見證。菩薩地位當中,十地菩薩位次最高,下面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叫三賢,登地叫十聖。三賢還有修其他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登地就放下了,一向專念。念哪一尊佛?我不說大家心裡都明瞭,統統念阿彌陀佛。怎麼知道?華嚴會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不念阿彌陀佛他念哪個佛?這不就清楚了嗎?
  「本經《大教緣起品》云:去來現在,佛佛相念。」這說得更清楚了,過去佛、未來佛、現在佛,這四個字是講三世諸佛;佛佛相念,每一尊佛都念佛,阿彌陀佛念十方佛,十方佛念阿彌陀佛。「又《觀佛三昧經》云:爾時會中即有十方諸大菩薩,其數無量,各說本緣,皆依念佛得。」念佛得什麼?成佛。這都是經上的經文。十方諸大菩薩無量無邊,大家都說的是你怎麼成佛的?你修什麼法門成佛的?最後都說出來,統統是念佛。成佛必定要通過十地,十地既然地地都念佛,哪有不念佛的道理?前面講十地菩薩念佛是告訴我們,菩薩成佛最後一個階段修什麼;這個地方這一段話是為我們做證明,每一尊菩薩都說出成佛的本緣是依念佛得到的。
  「又佛告阿難:汝今善持」,持就是持名,「慎勿忘失」,不能把這個事情忘掉。什麼事?念佛,佛號。「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皆說如是念佛三昧」。釋迦牟尼佛來給我們做證明,「我與十方諸佛及賢劫千佛,從初發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就成佛,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在梵文稱之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翻作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一切種智。本師釋迦牟尼佛來給我們做證明,不但世尊一個人,賢劫千佛(這是我們眼前的,娑婆世界的,這一個大劫當中有一千尊佛出世,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彌勒來成佛是第五),這一千尊佛修行證果,從初發心,都是因念佛三昧故,得一切種智。賢劫千佛怎麼成佛的?念佛成佛。「是故彌陀亦如釋尊及十方如來,從初發心,皆因念佛三昧證無上菩提,故但樂憶念諸佛也。」這個樂是喜歡、樂好,喜歡憶念諸佛。諸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名號可以翻作諸佛。「阿彌陀佛」這句話是梵語,要是把它完全翻成中國字不是不能翻,尊重不翻。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阿彌陀佛就是無量覺。那我們想想,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無量覺就成佛,成佛就證得無量覺。無量覺就是此地講的一切種智,無上菩提,菩提是覺,就是無量覺。所以這段話非常重要,世尊在此地親自為我們作證,證無上菩提,故但樂憶念諸佛也。
  下面,「所修善根,指諸佛所修之功德」。怎麼修的?「憶念佛德」。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五劫修行,成就極樂世界的報土。報土的由來我們要知道。他是參訪,我們現在講研究考察,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取長捨短,一切諸佛剎土裡頭好的統統採取,不好的不要。所以造成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超過一切諸佛剎土,因為它是集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真善美慧之大成,沒有能超過極樂世界的。憶念佛德,這是阿彌陀佛的成就。「感恩圖報」,我們用什麼方法感恩?用什麼方法報恩?信願持名,往生淨土,就是報阿彌陀佛的恩。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第十八願裡頭說的,沒功夫,一生作惡,五逆十惡,沒有念過佛,是不信佛,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前,這時候害怕、恐懼了,遇到善友勸他信有極樂世界、信有阿彌陀佛,發願求生淨土,去極樂世界的條件具足了。再念個十聲,甚至於一聲,一聲怎麼?他就斷氣,沒有念到十聲他就嚥氣了,都能往生,阿彌陀佛來接引他。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確實有四土三輩九品,階級不一樣,可是怎麼樣?它平等待遇。這是十方世界沒有的,極樂世界獨創。待遇平等就是說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跟實報土往生的法身菩薩智慧平等、道力平等、神通平等,一切受用統統平等。這個地方不去,你還想到哪裡去?想去就要全力以赴,我們把這個世間徹底放下,阿彌陀佛說現在我就帶你去,馬上就走,沒有考慮的。你還有沒有什麼罣礙?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真能去得了。我們時時刻刻都要有這個念頭,真去得了,佛到時候真來接引,我們一點都不懷疑。懷疑,他不來了;我們把他靠定了,決定沒有懷疑。
  所修善根,指諸佛所修的功德。「憶念佛德,感恩圖報,思欲齊等,是名憶佛」。經裡面講的這個,非常重要的開示,不要多,這幾句記得就行了,放在心上。懷念阿彌陀佛的功德,感恩他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接引我們這些造作惡業的眾生,我們也能有機會往生不退成佛。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跟法身菩薩智慧、神通、道力平等。
  我們知道「念佛最勝」,這一句要記住,所以《華嚴》十地菩薩,地地都念阿彌陀佛。「今欲齊等,故亦當持名念佛。名具萬德,總攝一切善根」。我們還要修什麼?無論修習什麼善根,都比不上這一句佛號。為什麼?這一句佛號總攝一切善根,一句佛號,所有一切善根統統具足,一樣沒漏。這一句佛號,所有一切諸佛的名號都在其中,一個都沒漏。乃至於菩薩名號,菩薩名號是修德,佛的名號是果德,圓滿的修德、圓滿的果德也在這一句阿彌陀佛,念這個一切都念到了。
  眾生根性不相同,煩惱習氣都很重,有人喜歡念四字佛號,有人喜歡念六字佛號。我知道,中國古代的淨宗道場很多,為什麼要那麼多?適合每個人的緣分。喜歡念四個字的,那一邊的念佛堂專念四個字的;喜歡念六個字的,那一邊的念佛堂專念六個字的;喜歡大聲念的,那個地方念聲音大;喜歡小聲默念的,另外一個念佛堂,他們在那裡用功。好,都能成就,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我聽說現在一個念佛堂裡面來了幾個習慣不相同的在吵鬧,甚至於打架,這不是佛弟子,這是魔弟子,為什麼?來破壞淨宗的,讓大家都不能往生,這個錯了。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修任何法門都讚歎,為什麼?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所有法門是佛說的,你要不相信、你要反對,不適合你的意思,你要把它改變,那你是對佛菩薩的反對,對佛菩薩的不滿,要佛菩薩跟著你,隨從你的意思,哪有這個道理!
  蓮池大師在世,《竹窗隨筆》上有這麼一段,他老人家自己記載的,這不是假話。有人問他,你老人家念佛怎麼念法?他說他念四個字,阿彌陀佛。你勸別人怎麼念法,教別人?我教別人念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人家問他,這有什麼不一樣?他就說,我這一生決定求生淨土,所以「南無」兩個字省掉。「南無」是皈依、是恭敬、是禮拜,這客氣話不要說了,四個字就行。我勸別人念佛,他未必肯往生,他要不肯往生加「南無」好,皈依阿彌陀佛、歸命阿彌陀佛、禮敬阿彌陀佛,加上這個好,跟阿彌陀佛結個好緣,來生後世遇到緣就能往生。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只要肯念就好。這一生決心想往生,真的愈簡單愈好,四個字就比六個字好,六個字多了兩個字。大道至簡!
  這個法門易行難信,真難相信。記住,八萬四千法門,包括淨宗在內,身見沒有放下,邊見沒有放下,是很嚴重的障礙。還有成見,自以為是,人跟我的意思不和的時候我要排斥他,這不可以的。處處跟人對立,我念四個字的,別人念六個字的,我就要跟他對立,我就反對他,這行嗎?不能往生。為什麼不能往生?人家修得好好的,心修到清淨平等覺,你跟他一鬧一煩,把他的功夫全打垮了。阿彌陀佛接引往生,你是要把眾生統統留到六道輪迴,不讓他去,是不是這個意思?這不是佛法。真正是佛弟子,對佛所說的無量法門都要恭敬、禮拜、供養。每一個法門都對某一種根機,他都得益,你怎麼可以把它廢掉?這些都是對於教理不通達所造成的。這就說起來,學習經教,聽經重要,讓你了解事實真相,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夠隨順佛陀教誨,這真正佛弟子。已經有成就的要謙虛,不能用輕慢,那是錯誤的。
  佛教之衰不是衰在今天,往上去推至少兩百年了。前面一百年疏忽了,不重視了,慈禧太后帶的頭,帶得不好,自稱老佛爺,把佛菩薩、聖賢放在兩邊,輕慢。過去歷代的帝王,特別是清朝,都是佛門弟子,對佛菩薩都恭敬,只有這個老佛爺不恭敬。清朝亡國之後,中國的社會動亂,一直到八年抗戰終了,佛教,政府沒有管,沒人管,自生自滅。還有一些真正修行人,講經的法師,我還遇到幾個,這些人現在都不在了,確實後繼無人,怎麼辦?佛教需要的繼承人條件不高,只要老實、聽話、真幹;基本的戒條能夠守好,那就是三皈、五戒、十善、沙彌律儀;大家在一起,一個道場的,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夠了。把這個都能夠落實,都能做到,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那就是一個現代標準的佛門弟子。
  五戒就是中國儒家講的五常,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跟儒家的根本戒仁義禮智信完全相同。中國人傳統文化優秀,傳統文化是大乘佛法的根基。所以我們學淨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下面是「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你看多好,儒釋道的三個根,在這上扎根,這三樣東西要把它念熟,要記住。一切時、一切處,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要遵守佛菩薩、聖賢的教誨,不犯過錯,這就叫持戒。老實、聽話、真幹,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會成就。掌握住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要貪多,一門,做專家,不做通家。一門容易得三昧,容易開悟,徹悟很難,大悟有可能,小悟準有分,小悟也就很管用了。
  貪瞋痴慢疑一定要斷,決定不能夠傲慢,不能夠跟人家爭強、爭勝,這個不可以。傲慢,連儒家都忌諱。孔子都說,人有傲慢的習氣,其他的就不必說了,說的話好,「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則不足觀也」。學佛、學道更不能夠有傲慢心,不能有嫉妒心,不能有貪心,不能有瞋恚。淨宗尤其殊勝,我學佛學了三十多年才接受,所以經上講難信之法,我的體會比別人深。我是《華嚴》、《法華》、《楞嚴》這些大經大論明白這個道理,晚年歸心淨土。我覺得這個我有把握,其他的法門,雖然學了幾十年沒把握,念佛法門靠得住。這個地方這幾句話要記住,「持名念佛,名具萬德,總攝一切善根。故知老實持念,實暗攝憶佛功德也。」多好,多難得!
  「又《安樂集》曰:或有三昧,但能除貪,不能除瞋痴;或有三昧,但能除瞋,不能除痴貪;或有三昧,但能除痴,不能除貪瞋;或有三昧,但能除現在障,不能除過去、未來一切諸障」。這些話都是告訴我們,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門,有大乘,有小乘,有顯教,有密教。他老人家在世,一生確實是辦學校,而且次第分明。先辦小學,接引初機,就是小乘。小乘辦多久?十二年,講阿含。十二年之後,再提升辦中學,講方等,八年。比我們現在學習時間長,現在小學六年,中學三年;佛的小學十二年,中學八年。然後提升到大學,般若,二十二年;最後八年,法華、涅槃。《涅槃經》是遺教,遺囑,那就法華為主。法華八年,那是研究所,講成佛的道理,講成佛的方法。道理講清楚了,方法還是念佛。《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為我們表演,徹始徹終就是一句佛號,導歸極樂,普賢菩薩帶頭的;《法華經》,龍女八歲成佛,都是念佛,這是我們要覺悟。念佛三昧,不可思議!你看他最後說的這個,「若能常修念佛三昧,無論現在、過去、未來,一切諸障悉皆除也。」阿公阿婆老實念佛,得此三昧。我們看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榜樣,他示現的身分,不認識字,沒念過書,農民出身,一生做農事,活到一百一十二歲,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師父教給他的,一句佛號念到底,一直念下去,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他老人家聽話,真聽話,真幹,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給念佛的佛弟子做出最佳榜樣,給淨宗法門的同學,真正想一生當中求生淨土,做出絕妙的榜樣。
  所以我勸同學,一部書,《無量壽經》會集本。有很多人批評、攻擊這個本子,說這個本子是偽造的、是假的,不准念。非常感恩宏琳法師,十幾年來編了一本書,《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我這裡也有一本,這本書詳細辨別,把這樁事情澄清了。會集不是夏蓮居第一個人,歷代會集的人很多。佛經最初傳到中國來就是會集本,第一部《四十二章經》,字字句句都是佛說的,但是是在一切經裡頭節錄下來的,編成一個小冊子,佛教剛剛到中國來,便利於我們學習,那就是會集。會集最大的忌諱,是不能改變經文原來的字,這是忌諱的,不是不能會集。改動字的有,有這個情形,這是被批評的。夏老用十年時間會集這個本子,每一個字都有出處,是哪一部經上的字,一個字都沒有敢改動,全是原文;換句話說,這個會集本是真經,字字句句是佛說的。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來註解這部經。你看,他每一句、每一段都註明出處,從哪裡來的,交代得很清楚,不是他自己的意思,是佛菩薩的意思、祖師大德的意思,正知正見。我們這二十多年來,學習這部經沒錯,這個路子沒走錯,我們要繼續一直學下去,一生不改變方向,一部經、一部註解、一句佛號念到底。經註幫助我們破疑生信,我們對這個法門、對這個經跟註解生起堅定的信心,再不會被動搖,完全明白了,然後好好念佛。海賢老和尚的話說,「成佛是大事,其他都是假的。」好!我們在這一會當中決定有成就,取到往生的把握,得到往生的條件,知道自己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往生真的成佛。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225。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二五集)【日期】2015/8/2【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22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五十八頁倒數第二行,科題「行寂植德」,請看經文:

【行寂靜行。遠離虛妄。依真諦門。植眾德本。】

  這四句經文很重要,值得我們學習。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行寂靜行』。「《探玄記》云」,《探玄記》是《六十華嚴》的註解,賢首國師作的,這註子裡頭說:「無餘涅槃名寂靜。修彼」,就是修無餘涅槃的,這叫行,叫「行寂靜行」。又《資持記》裡面說:「寂靜,即涅槃理也。」理是體,這本體,這是理,寂靜是理。「」,這是念老註的,「世尊釋迦牟尼聖號」,牟尼,釋迦牟尼都是梵語,牟尼翻作寂靜,或者是翻成寂默,釋迦翻作能仁,仁慈。仁慈他受用,寂靜是自受用。如果用《金剛經》的話來說,釋迦就是生心,寂靜就是無住,生心無住,無住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釋迦牟尼佛的名號是這個意思,教我們最高等的修學方法。
  「《理趣釋下》」,《理趣波羅蜜經》說:「牟尼者,寂靜義。身口意寂靜,故稱牟尼。」「又《大日經疏》」,這是密宗的,也解釋「牟尼,寂默義也。常寂之土」,就是常寂光土,「微妙寂絕,幽深玄遠,不可以言說之。如是法界寂然大滅度法,唯佛一人究竟清淨,故名牟尼也」。《大日經》上講的話,講得很清楚。常寂之土,常寂光土,常寂光土微妙寂絕,幽深玄遠,說不出。不但說不出,而且還想不到,無法想像,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叫行寂靜行。在哪裡?就在眼前,我們凡夫迷了,這個境界是真實的境界。佛,假設釋迦牟尼佛現在還在世間,跟我們在一起,釋迦牟尼佛是行寂靜行;我們是行什麼行?我們行六道行,我們行輪迴行,不一樣。
  每一個人,不但是每個人,即使說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間,念念所行都不相同,這是真的。誰在主宰?沒有主宰。如果說總持的現象,不說細行,細行太多了,無量無邊,可以說沒有主宰,說大的、說總的,這個主宰就是念頭。念頭極其微細,我們也無法體會,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八地菩薩才看到這個微細行。現在科學家,量子力學家看到了、偵測到了,對它還是很不清楚,只看到它生滅的速度太快,無法掌控。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個數字,它的頻率多快,或者我們叫高頻率,它那個頻率有多高?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單位是兆,不是萬,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每一個生滅都是虛幻的,也就是說,這個生滅的時間,它所佔的時間多長,是一秒鐘的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這是彌勒菩薩跟我們說的。科學家知道它太快了,頻率太高,沒有一個清楚的數字給我們,彌勒菩薩給了我們一個數字,我們有個概念,這個概念很難體會,實在是太快了!
  我們眼前看的電視,電視的屏幕是一片光明,什麼也沒有。我們將電視屏幕打開,這一片光明也是波動現象,也是以百分之一秒的速度在跳動。我們把頻道打開,色相出現了,音聲、色相出現了,出現在屏幕上,如果沒有屏幕,色相不能顯現。色相顯現在屏幕上是兩樁事情,色相是色相,屏幕是屏幕,色相不礙屏幕,屏幕不礙色相,色相是起心,屏幕是無住。我們用這個,可以從這裡得到一個概念,慢慢體會《金剛經》重要的修行方法原則,原理原則,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心是我們按頻道,電視台的頻道,色相出現了,這是生心;沒有色相的屏幕,那是無住。你看,我們現在看這電視,生心跟無住是合在一起,生心時就是無住時,無住時就是生心時,生心不礙無住,無住不礙生心。這就是佛,這就是行寂靜行。我們怎麼樣?我們是注意力全在頻道顯的色相,把沒有一切現相的屏幕給忘掉了,注意力只注意在頻道上,這就是凡夫。佛是怎樣的?行寂靜行,這是佛的境界。佛有沒有在頻道上?有,在頻道上出現了,出現怎麼樣?他對於能現的理體,屏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屏幕不可得,色相也不可得,都不可得,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他在色相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叫寂靜行。
  我們常常用屏幕來做比喻,這個比喻在今天人很熟悉,今天人哪個不看電視?提到電視每個人都有概念,用這個做比喻好。沒有按頻道的時候,電視機一打開,常寂光,常寂光淨土現前了。常寂光是法身,常寂光是萬事萬物的本體,就是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常寂光是自性,頻道一打開就是能生萬法。萬法跟本體合在一起,但是各不妨礙,頻道不妨礙自性,自性不妨礙生心,各是各把事,好!怎麼開悟的?就在這裡開悟的。
  如果用在我們生活上,那就是菩薩行,比菩薩高一級,這是佛行。菩薩還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他會起心動念,很快他就把它放下了。凡夫不是的,起心動念,再生出分別,從分別就生出執著,一層比一層嚴重,這就造業了。分別,沒有執著,這個業造得輕,這是什麼業?這不是輪迴業,是十法界四聖法界的業,他將來往生是往生在四聖法界。如果還有執著,執著這個業重,就是因為執著,變現出六道輪迴。放下執著,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六道輪迴是假的,從哪裡來的?執著來的。執著是最嚴重的染污心,這個意,這就說染污意,就是第六識、第七識,第六的分別,第七的染污。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修行的真正功夫,得力之處,就在此地,我們用什麼方法代替執著的念頭、分別的念頭?就用一句佛號。分別心才起,阿彌陀佛,歸到阿彌陀佛裡頭,分別執著沒有了,不再分別執著,這叫功夫。
  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是真信、真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淺深,功夫深的品位高,功夫差的品位就低。功夫是什麼?功夫就是執著的念頭沒有了,生方便有餘土,不在凡聖同居土。功夫再往上提升一層,不分別了,沒有分別心,宇宙萬法是一體,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海賢老和尚說這句話就這個意思,換句話說,他告訴我們他念佛的功夫不簡單,縱然沒有到大徹大悟,看什麼都好,這就是平等心現前。平等心現前是權教菩薩,他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方便土的上品上生。如果他徹悟了,大徹大悟,徹悟了,起心動念也放下了,那他往生實報莊嚴土。等著無始無明習氣消失之後,他就入常寂光了,這叫修寂靜行。所以修寂靜行的人是什麼人?法身菩薩。因為他有四十一個階級,四十一個階級是斷習氣,他沒有煩惱,無明煩惱他斷盡了,他沒有煩惱,他還有無明煩惱的習氣。這個需要三個阿僧祇劫才能真正消失,完全沒有了,回歸常寂光沒妨礙了。所以這一句高!我們怎樣能契入?在這個世間不能契入沒關係,生到極樂世界直趣常寂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行寂靜行。
  現在我們真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懂得屏幕跟色相的關係,這個就是事實真相,諸法實相,那我們隨緣不攀緣了。不攀緣要做得很徹底,那就是什麼?隨緣,不放在心上,這就做得很徹底。斷惡,修斷惡行,不把它放在心上;行善,修行善行,也不把它放在心上。心裡面只有一尊阿彌陀佛、只有一聲佛號,其他的日用平常,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沒有一樣不歡喜,沒有一樣執著,一樣都不執著,有很好,歡喜,沒有也很好,也歡喜。慢慢養成習慣,功夫就現前了,這就是淨宗所說的功夫成片。
  有了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是禪定的功夫,初級的,開小悟,就比一般人聰明,就比一般人有智慧。你有疑難雜症請教他,他都有方法來給你解答,他學過沒有?沒學。智慧從哪裡來?自性本具的。如果平等心現前了,這大智慧,不是小悟,大悟,平等心現前。清淨心是小乘的,聲聞緣覺的,清淨,還沒有到平等;平等是大悟,權教菩薩,四聖法界裡面菩薩、佛,他們證得的。大徹大悟,那就法身大士,明心見性,在《華嚴經》上他是初住以上。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個位次,再加上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報土,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行寂靜行。
  所以我們對於這一句有相當的距離,可是我們目標要定在這個地方。我們今天努力不執著、不分別,把這個減少,方法就是不放在心上,樣樣都好,沒有一樣不好。為什麼?全是假的。你看,屏幕上顯的聲相假的,屏幕上一片光明也是假的,用這個來比喻好。能現的自性不可得,能生一切法的自性是屏幕,所生一切萬相不可得,統統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這才乾淨。起作用的時候活活潑潑,能生萬法,能現萬法。所以這個境界細心去體會,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如是法界寂然大滅度法,就是無住生心到圓滿。唯佛一人究竟清淨,故名牟尼,牟尼是這個意思,就是《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做到最圓滿的時候。惠能大師,五祖給他講《金剛經》也是講到這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他完全明白了,這是徹悟。這個徹悟就是法身菩薩,最低的位子初住,超過十信。在十信裡面,七信位是阿羅漢,斷證功夫跟阿羅漢平等,就是見思煩惱斷了,不執著了。不分別,就是上面的三個位次,八信、九信、十信,不分別;不執著,從初信到七信都是不執著。初信不執著身,身見破了,不執著我們這個肉身是自己,不執著對立,就是邊見,知道自己跟宇宙之間一切萬法是一體,一個自性變的,是一不是二,慈悲心流出來了。愛他就是愛自己,利他就是利益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這個愛心就出來了。然後境界步步提升,二信、三信、四信、五信、六信,到七信證阿羅漢。
  功夫在哪裡?功夫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練,離開生活你到哪裡去練去?叫修,修鍊,離開環境,人事環境、物質環境,沒地方修。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修什麼?就是修無住、生心。怎麼樣把無住生心關係調好,六道凡夫,無住他就不生心,生心他就不無住,他沒有辦法,生心的時候不能無住,無住的時候不能生心,這六道凡夫。阿羅漢有善巧,既無住又能生心,既生心又能無住,妙極了!他搞得很清楚、搞得很明白。小乘還不行,要大乘,大乘有智慧,小乘智慧還沒開,他只曉得伏斷煩惱,慈悲心生不起來,這是小乘不如大乘的地方。
  「今經所云行寂靜行,是大菩薩入無餘涅槃之行,是法界大滅度法,非指二乘之寂靜行也。」不是聲聞緣覺,不是權教菩薩,是法身大士,西方極樂世界實報土的人他們在修。不過西方世界很特殊,因為每一個往生的人,生到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修寂靜行的。這是無比殊勝,極樂世界獨有,跟其他十方諸佛剎土不一樣。
  下面這一句,『遠離虛妄』,好!虛妄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不是虛妄。佛法呢?佛法也是虛妄,千萬別執著,執著佛法壞了。所以《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知道佛法因緣生,既然因緣生,它還是因緣滅,這個道理要懂。佛法可以用它,幫助我們提升,不能執著,執著就壞了。執著初住永遠不能提升到二住,你必須把初住放下才能到二住,二住放下才能到三住。跟念書一樣,不能執著,一年級念完了,就升二年級,不能留戀一年級,一年級不肯放下,永遠不能升級,就這麼個道理。所以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說到究竟之處是佛無有法,這是真話。佛的法從哪裡來?眾生有毛病,他就有法;眾生毛病沒有了,他就沒法。好像大夫用藥一樣,你身體健康,我沒法,沒藥;你生病了,對症下藥。你有病才有藥,沒有病哪來的藥?沒有病有藥的話,這人就生病了。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遠離虛妄,緊緊抓住佛號,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我們只幹這一樁事情。
  這一樁事情是虛妄,但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虛妄就變成真實,只有這個虛妄會變成真實,其他的都不能變成真實,要搞清楚、要搞明白。然後我們才能深深、緊緊的抓住這一部經、這一句名號,這部經就是《無量壽經》,這一句名號就是阿彌陀佛。這本經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保證書,是往生極樂世界一生成佛的保證書。方法就是這一句佛號,信願幫助我們到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成佛,就這一句佛號。我們到極樂世界會不會念佛?更認真念佛,為什麼?念佛能提升我們的品位,一直到究竟圓滿。
  下面給我們解釋虛妄兩個字,無實叫虛,不是真實的,這叫虛;反真這叫妄,跟真相反的,反面,就是妄。「虛假不實,故云虛妄」。我們怎麼看這個世界,看出它的虛妄?《金剛經》上末後一首偈子好,佛勸我們,我們真的把它接受過來,變成自己的東西。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閃電,一下就過去了,我們想想,從早到晚,這一天不就像個閃電一樣過去了?能不能再回來?不可能,永遠不回來了。一天是個閃電,一上午也是個閃電,更短一點,一個小時也是個閃電,一秒鐘也是個閃電。都在我們面前,我們有沒有意識到?有意識到的,都是在修般若波羅蜜,都是在修信願求生淨土,都在修。
  修行沒有離開生活,修行沒有離開工作,沒有離開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統統都在修行。修行,事有善惡,惡的要斷,善的要修,斷惡修善而不住相,這就是真修行。住相就著相,著相就是造業,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就這麼來的,斷惡修善著相,就變成六道輪迴。惡業所感的三惡道,善業所感的三善道,從哪裡來的?從念頭,執著來的。善惡的念頭,善惡的行為,分別、執著,這就是六道輪迴。搞清楚之後,我們才曉得,不能執著,一切隨緣,一切事,夢中佛事,水月道場,好!一點都沒有留戀。要不要建立?要建立。佛事就是學習的活動,我們在這裡講經教學,這是佛事。我們月底要辦一個祭祖,中元祭祖,也是佛事,提倡孝道。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丟得太久了,一年三次這個活動,希望把大家喚醒。每三、四個月搞一次,一年三次提醒,把這個根找回來,傳統文化才能復興。傳統文化復興,國家有救,眾生有救,世界有救了。
  我在國際上,認識人比較多,活動也比較多,我告訴大家,這英國人說的,不是我說的,湯恩比博士講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告訴他們,湯恩比的話說得沒錯。中國人帶領全世界,不是政治,不是軍事,不是經濟,也不是科學,是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什麼?儒釋道的學說,湯恩比特別提出來,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就是大乘經論,內容非常豐富,孔孟學說,代表中國傳統就是《四庫全書》。唐太宗擷取精華編成一本治國的寶典,叫《群書治要》,這《群書治要》是中國四庫的精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這個東西迫切需要能夠講解的人把它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幫助全世界的人建立共識,這個重要!我們今天努力在做,做什麼?培養老師,《群書治要》的老師。我們希望十年能把《群書治要》翻成全世界各種不同的文字,讓全世界人都能夠讀到。
  中國文化領導全世界,現在有人在帶動,習主席。我們在國外看到很歡喜,看到許許多多國外的一些知名之士,有影響的人,對習主席有信心,非常難得!這些事情,生心,無住就是佛法,住就是世間法,世出世間法的關鍵就在這個地方,只要我們生心無住,就超越世間,生心有住那就六道輪迴。關鍵就是有住、無住的問題,我們總得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下面,《圓覺經》說:「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這句話如果用在科學上的話很合適,為什麼?科學家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你看,他發明多少儀器幫助他觀察,把佛經上講的極微色他都找到了,真找到了。極微色在經上講誰能看見?八地以上,有五個位次的人能見到,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妙覺是究竟圓滿的佛果,他們能看見。你看科學家他用虛妄浮心,就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很會想,它相應的心所五十一個,沒有一個不相應。所以多諸巧見,科學所發現的,巧見。這兩句話用在這裡,好!但是怎麼樣?不能成就圓覺方便。為什麼?他生心他不能無住,無住的時候他不會生心。這個問題,用《金剛經》上兩句話就解決了。
  這些法身菩薩們,生心沒有離開無住,無住也沒有離開生心,用得非常活潑。他能化身,他能分身,像《普門品》上所講的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能現什麼身。這個,科學家做不到。他能看到眾生這個人過去生生世世,乃至看到無量劫前,所以說法契機。我們說法不契機,為什麼?不知道他過去,不知道他的現行。菩薩知道,我們起心動念,他全知道。菩薩為什麼不能接引我們?我們現在還捨不得離開。有些人他就來接引,什麼原因?他放下了,他真捨了,阿彌陀佛就接他走。由此可知,佛總是滿眾生願,不干預眾生。眾生作惡也滿足他,為什麼?作善作惡,善報惡報,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菩薩沒起心動念、沒分別執著,看得很清楚,真的緣成熟了,他就來帶你走,接引你往生。他不來帶路,我們不認識,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這《圓覺經》上說得好。
  又《涅槃經》第三十八卷,《大涅槃經》有四十卷,「一切惡事,虛妄為本」,作惡不是真的。那為什麼還有惡報?惡報是感應,是大自然的法則,善與善相感,惡與惡相感。眾生在六道,生生世世在這裡搞輪迴的把戲,菩薩無盡慈悲,他為什麼不來度?菩薩一看他不能接受,你來度他是白度了,他必須在這個地方去玩,玩到很厭倦,不想玩了,菩薩就來了。有出離的念頭,不想再玩,玩夠了,菩薩就來帶你走,菩薩真慈悲。我們在這裡玩糊塗了,把假的都當真的。
  「是故首應遠離虛妄,為止惡之本。」知道一切都是假的,沒有留戀,說走馬上就能走。還有什麼沒放下的,還有什麼人我想跟他見見面,只要有這個念頭都不行,父母、妻子、兒女都不可以。你有這一念的話,這是人情,這個情就是情執,這個情執就是輪迴的根,你出不了輪迴。為什麼?你以為是真的,你不知道是虛妄,你不知道這妄心變出的妄境。現在科學家知道,物質現象是從念頭產生的,但是他不能實用,他這物質現象他放不下,就是他生心不能無住。生心能無住,那就好了,問題就解決了。所以他沒有辦法離虛妄,知道這個虛妄,也沒有辦法離開它,問題就出在這裡。修行人把這個搞清楚了,馬上把這個毛病改正過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所有相都不應該執著。不但不應該執著,如果功夫更高一層的人,他連分別都沒有。沒有執著有分別,心是清淨多了,清淨,不平等;分別都斷掉了,平等了,平等心現前。平等,法身菩薩,權教菩薩還不平等。
  「法藏菩薩所住是真實慧,所行是清淨行」,這就是無住生心。真實智慧無住,心不住在一切法當中,一切佛法都不是真的,都是虛妄的。所以佛法要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我們是因為沒辦法,做不到,所以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叫我們把心住在佛號上。什麼時候放下?到極樂世界再放下。到極樂世界就入《金剛經》的境界了,無住生心,生心無住。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那不是我們修到的功夫,是佛力加持,但是管用,真得受用。
  無住,簡單的說,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無住。生心是什麼?見到苦難眾生,慈悲心生起來,救度的心生起來,為他現身說法,像釋迦佛、像文殊普賢這些菩薩。釋迦牟尼佛示現在這個世間,應化八十年,八相成道,四十九年講經教學,這是生心,雖生心他無住。所以他真實智慧流出一切經論,無住才會流出來,有住流出來的是煩惱、是習氣,差別就在此地,無住生智慧。下面,念老做的總結,是故首應遠離虛妄,為止惡之本,這很重要。法藏菩薩所住是真實慧,所行是清淨行,「故能遠離一切虛妄」,法藏菩薩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了。
  下面這兩句,『依真諦門,植眾德本』。「」這個字,「真實不虛之義」,這是真的,這個不是假的。「世間與出世間之道理,決定不虛妄者,名為諦」。所以有世諦,有出世間的諦理。世間,善因善果,惡因惡報,這是世間的道理。出世間的道理,我們今天學這個法門,是一切出世間道理的第一大道,念佛成佛,出世間的大道理。決定不虛,稱之為諦。
  《二諦義》上卷這裡面的解釋,「諦是實義」。有說有,這是凡夫,凡夫以為真實;佛說空,這於聖人,特別是大乘,這些菩薩是真實的,這兩種都是真實。底下說,意思是講,凡俗以有為真實,這個你跟大家講,大家相信,沒話說;你跟菩薩講,是以空為真實。現在量子力學家,我們有理由相信,再過個二、三十年可能把第二個宇宙的祕密揭穿。第一個是物質,物質現象揭穿了,知道物質是什麼。再一個就是念頭,現在許許多多科學家都在研究念頭,念頭到底是什麼?從哪裡來?為什麼會有念頭?這是宇宙第二個祕密。第三個是自然現象。這些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阿賴耶的業相就是自然現象,轉相就是念頭,境界相就是物質,宇宙的奧祕。用第六意識,就是用我們現在這個分別心,能夠找得到、能夠發現它。
  這是佛給我們講六根的作用,這是意根,意根就是第六意識分別。它的能量特別大,五十一個心所法它完全能緣到,就是緣不到自性,對內它能緣阿賴耶的三細相,今天科學家真的達到這個境界。宇宙三種奧祕,這三樣東西構成宇宙,第一個解決了,現在正在搞第二個,第二個還在摸索。所以二、三十年之後,佛教不是宗教了,佛教是什麼?佛教是科學、高等科學。宇宙的奧祕,三千年前佛已經講清楚、講明白了,他們現在才發現。發現之後寫出來的報告,跟佛經相比,總算很清楚、很明白,跟佛經上講的還差一等,也就是佛經所說的比它更清楚、更明白。
  佛法是科學,究竟的科學,上面沒有了,科學的最高峰。六十多年前,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告訴我,佛法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現在這些年經過科學家的探索,大乘佛法是科學的最高峰。你學它才能解決問題,你不學它,世出世間法你不能解決。佛法有用,不是不管用,不管用,佛拼命學這個幹什麼?那麼多菩薩追隨,肯定有大作用。
  這就是凡跟聖,凡是認為有是真實的,聖以為空是真實的。故有與空都是真實,這叫二諦,俗諦、真諦,俗諦講有,真諦講空。「順凡俗迷情之法」,這叫俗諦、世諦。「聖智所見」,就是阿羅漢以上的聖人,阿羅漢、菩薩、佛,他們所見「涅槃寂靜真實之理」,稱之為「真諦」,或者稱為「勝義諦」,或者稱為「第一義諦」,這都是佛經上常用的名詞術語。
  《大智度論》第三十八卷說:「佛法有二諦」,佛說法根據一個道理,「一者世諦,二者第一義諦。為世諦故,說有眾生。為第一義諦故,說眾生無所有」,眾生是假的,不是真的。眾生指誰?指整個宇宙,萬事萬物,無所有是真的,你說它有是假的。這個意思,讓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六祖壇經》能大師怎麼說的?他開悟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就是世諦,這個萬法就是俗諦。自性呢?自性是真諦,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真的,為什麼?自性是空無所有,無有一法可得,但是它能生萬法。所生的萬法,萬法是假的,沒有一法是真的,真的就是自性,自性不生不滅。能生萬法,這個生就是顯的意思,能現、能顯;萬法是個生滅法,顯了一下立刻就不見了,就消失了,所以萬法不可得。
  我們以物質現象來說,我們都以為身,身是物質,是我。在這個世間活了幾十年,都被它騙了,完全不了解事實真相。一直到現代這二十多年來,量子力學發現物質是什麼,這個問題解決了。物質是什麼?假有,有這個現象,假的,不是真的。這個現象它存在的時間有多長?我們先說我們現前的電視,我們現在面對面看這個電視的屏幕,屏幕上的色相、音聲,它在屏幕上出現,佔的時間多長?這我們大家都清楚,百分之一秒,它的生命就這麼長,一秒鐘已經換了一百次了。我們看到的是連續相,不是真正相續,真正相續,前一個畫面跟後一個畫面完全相同,叫相續相,不是的,前面那個畫面跟後面的畫面不一樣。我們近的地方看好像是一樣,你看整個地球就不一樣了,你看整個宇宙更不一樣了。這是事實真相,它存在就這麼長的時間。
  我們能夠看出來什麼?這一個相一個相累積在一起,總是十幾個相累積在一塊,我們有個概念,看到這畫面上有人、有房子、有樹木花草,就看到這些。如果單獨是一個,一張的時候,什麼都看不到。單獨一個看到什麼?一道光一閃就沒有了,甚至於在百分之一秒的時候,連光都沒有看到。這個我們可以做實驗,以前老式的電影,以前電影是用動畫這個原理構成的,也就是我們講的幻燈片。這幻燈片在銀幕上它停留的時間多久?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一秒鐘二十四個畫面重疊出來,我們在一秒當中看到什麼?看到有影像,有人、有房子、有樹木花草,人的面貌什麼沒看清楚,只看到知道有人,甚至於男人、女人沒有分清楚。它太快了,它就過去了,二十四分之一秒。如果我們只看一張,行,我們把底片塗黑,只留一張放在放映機裡面,讓它打在銀幕上就一張,一張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看到什麼?瞪著眼睛,告訴你仔細看,張大眼睛,光一閃沒有了。看到什麼?看到一道光,裡面什麼也沒看見。
  現實的我們這個環境,一秒鐘是多少張?多少個畫面?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兆,萬億是兆。所以真的是假的,這相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全是我們眼睛看走眼,看錯了,以為是個真的,那麼執著。你要真的看到事實真相:我們怎麼這麼糊塗!完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佛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總說,整個宇宙,包括十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所有一切現象統統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真的什麼時候能見到?真的證得法身就見到了。為什麼?法身現的相是自性現的,從自性流出來,自性不生不滅,所以它流出來這個相不是生滅相。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實報土的人無量壽,為什麼?他沒有變化,他不是相續的。凡是通過阿賴耶的,阿賴耶的相分、見分,這都是生滅相。也就是六道是阿賴耶變的,十法界是阿賴耶變的,只要是六道、十法界,統統都是假的。凡所有相指這麼大的範圍。一真法界,就是實報土,實報土是自性,自性有隱有現,它遇到有緣的時候它現,沒有緣的時候它不現,隱了,它有隱現,它沒有生滅。不像阿賴耶變現的,阿賴耶變現也就是意味著說,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
  這個,科學家說出來,大家都相信,佛經上說得,比他說得清楚,比他說得更明瞭。他怎麼知道的?他從禪定定功裡頭看到的,禪定當中,時間、空間不見了。那我們就知道,時間、空間從哪裡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那就叫定,定中看到的看到真相,事實真相都看到了。真的也看到,妄也看到,自性看到了,阿賴耶也看到了,才把整個宇宙真的看清楚、看明白了。
  我們看這裡註解上說,《智度論》裡面所講的,「為世諦故,說有眾生」。釋迦牟尼佛教學,你對世間人講,他迷而不覺,所以說有眾生。「為第一義諦故」,第一義諦是法身菩薩證得的,為法身菩薩說法,「說眾生無所有」。為什麼?法身菩薩見到了。佛無有定法可說,完全隨順眾生的根器,眾生根器很深,智慧很利,說第一義諦,說空、說無他知道;眾生沒有智慧,眼前完全是妄想分別執著,那佛就給他說眾生有,跟他說有,有眾生。他相信,說佛說真話,佛來教導我們。你看佛的教學,開始說有,說世諦,說阿含,小乘,十二年,等於說佛辦學教化眾生從小學辦起,小學十二年。十二年之後升級,辦中學,中學八年,講方等。八年之後,這就二十年了,前面是十二年,後面這八年,二十年,二十年根扎下去了,可以學大乘了,佛就給你講空,般若,般若講了二十二年。四十九年所說的法,般若佔二十二,幾乎佔一半;換句話說,我們知道了,佛所教學的主要的課程就在般若,智慧!時間特別長,而且前面有二十年的基礎,沒有二十年的基礎不行。
  現在,小學、中學的基礎都沒有,就來學大乘,怎麼可能?躐等,不能成就。真正要想學佛得按部就班來,否則的話,你就甘心情願修淨土。淨土是特別班,是學校之外的一個特殊的專修班,它不在這個裡頭,它有特別的成就。那有特別的緣分,緣分就是真信不疑。如果對佛說的還有懷疑,你就得走平常的、通常的這條道路,一定要從阿含、方等、般若、法華,要走這個路子,才能走得通。
  下面,我們看念老在此地,你看,括弧裡面都是這個文出在哪裡,所以他這個註解是集註。《大乘義章》第一卷說:「俗謂世俗。世俗所知,故名世諦。真者,是其絕妄之稱。」那就不能隨世諦,要說真話,不是方便說,是真實說。阿含是方便說,方等裡面有方便、有真實,般若裡面完全真實,沒有方便說。像《金剛經》上完全說真的,那是教菩薩的。
  「門者,法有種種差別,能使人趣入涅槃,故稱為門。」門是個比喻,門是通道,從凡通聖,從菩薩通佛,這叫門。佛法修學,最高的境界叫涅槃,涅槃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通常翻寂滅,清淨寂滅。方法很多,八萬四千法門,再擴大是無量法門,每一個法門都通無上道,完全看眾生的根性,用什麼法門來教他。特別根性的法門,教你在一生當中就成佛了,行嗎?行。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就這麼個道理。人能不能成聖人?能,為什麼?你本來是聖人。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聖人,明德就是大乘法講的自性。明德迷了,不明了,所以上面加一個明,那個明是修德,下面明德是自性,自性本來明。中國古人說這個話,佛教沒到中國來,中國人講本性本善,講這個,佛法沒到中國來。這什麼人講的?佛說的。我們學佛之後,我們就想到,中國過去古聖先王有很多很像是佛菩薩再來的,佛教沒到中國來,所說的跟大乘經上講的一樣。莊子講的,「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是法身菩薩境界,不是凡夫,他怎麼能說得出來?所以我們細細去觀察,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不是凡人,佛菩薩再來,在中國示現。因為中國沒有人想到什麼佛菩薩,中國人只想聖賢,他就用聖賢身來教化眾生。印度人不知道聖賢,只知道佛菩薩,佛就是中國的聖人,菩薩就是中國的賢人,羅漢就是中國的君子,中國的君子有時候比羅漢還高一點。《普門品》上說,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
  再擴大,我們去看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創始人,你會發現他都是無師自通的。耶穌,誰教他的?摩西,誰教他的?他能說出《聖經》。穆罕默德不認識字,說出一部《古蘭經》,旁邊人給他記錄下來。都是無師自通,而且跟大乘經相通,跟中國古聖先賢也相通,這就說佛菩薩無處不在。所以,今天世界因為交通統一了全球,資訊統一了全球,現在要講全球化。咱們過去那些不通的宗教,現在要聯合起來,宗教是一家。這次我在英國,很難得,他們把英國宗教的這些領袖人物介紹跟我見面,我們非常歡喜。我提出「眾神一體」,每個宗教都有神,是一體,「宗教一家,回歸教育,互相學習,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共存共榮」,我們化解衝突,宗教出來帶給世界永續的安定和諧。我提出來,大家都歡喜。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聖賢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今天每一個宗教神職人員、傳教人員都要肩負起這個使命。我們在這裡看到第一義諦,所以法門無量,真的《金剛經》上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大家要互助合作,不能夠自讚毀他,那是絕對錯誤,統統是佛菩薩建立的,不是假的。
  「依真諦門者,依第一義諦為門也。依真諦之勝義,植眾德之根本。」眾德的根本就是一個愛字。我們跟外國這些宗教往來,每一個宗教裡面都說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先知愛世人,天使愛世人。所以所有宗教你去看,核心的思想離不開四個字,「仁慈博愛」,《古蘭經》講仁慈,大乘講慈悲。仁慈博愛是所有宗教的核心價值觀,宗教能團結,就靠這個價值觀,宗教就團結起來了。
  東方特別重視教育,聖賢教育。幾千年來,聖賢這些東西教導我們世世代代都念一樣的書,一樣的課本,像《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這一類的,沒出問題。現在把這個東西丟掉了,編成新的一套教科書,出問題了。外國人,過去幾千年來完全是靠宗教,大家把宗教不要了,相信科學,宣布上帝死亡了,社會出問題了。這值得我們反省,值得我們思惟,值得我們趕快回頭。
  所以英國大學想跟我合作,我們來培養漢學老師。他問我教材,我說我們不要編教材,把古人的東西搬出來。搬什麼?搬過去私塾裡面扎根教育這些教材,就是像《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千字文》、《三字經》,把這些東西找回來,我就用這個教。這個東西扎根,德行上扎根。然後這個根,我們想一年、二年就做好了,再加上文字學,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我們想搞五年,實驗。後面三年,我們的教科書就兩部,一部《群書治要》,一部《國學治要》,就這兩樣東西。這五年東西學完之後,我們就相信他有能力讀《四庫全書》。
  我不要別的,我沒有什麼大的理想,就是希望這些人能讀《四庫全書》,把《四庫全書》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寫成白話文,用這個白話文再翻譯成外國文字。希望十年之後,《群書治要》能夠普遍全世界,翻成各種不同的文字,每個人都能讀到。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領導全世界,大家放心了,大家歡喜了,大家都願意跟著習主席走。不是侵略別人,不是害別人,真正是救國家、救民族、救全世界,給全世界、全人類帶來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是湯恩比的願望,可以兌現。要沒有這兩套《治要》,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好在有這麼兩樣東西。
  《群書治要》唐太宗編的,《國學治要》是民國初年一些專家學者他們編的。他們也是看到《群書治要》這個模式,用它這個模式編了一套,在《四庫全書》裡頭選,選重要的東西,經、史、子、集都有。《群書治要》裡頭沒有集部,《國學治要》裡頭有集部。我們就用這個做教科書,教科書不用重編。我們編不出來,人家編了,用了幾千年不出問題,禁得起考驗,我們編的肯定比不上他們。用老的好,信而好古,我們沒有創造、沒有發明,學孔老夫子。
  依真諦之勝義,植眾德之根本,「故曰依真諦門,植眾德本」。德本,用我們宗教的話來說,「仁慈博愛」,用中國話來說,「孝敬」,是德本。孝,古人以父母做代表,孝親,敬是以老師做代表,尊師重道。要把對父母的孝、對老師的敬,用在生活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對一切眾生都能盡孝、都能盡敬。這個演變擴大,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這兩個字是根,
  下面,念老引用《金剛經》上一句經文,「金剛經》曰: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依真諦門,即無四相也」。說得好!真諦門,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人、眾生,壽者是講的時間,上面是講的空間,修一切善法。這就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離一切相,對於我、人、眾生、壽者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對了。這個有一定的難度,淨宗確實很妙,妙極了,我們把這個統統換成阿彌陀佛。面對萬事萬物,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就對了。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生到極樂世界自自然然四相沒有了,不但四相沒有了,四見都沒有了,四見是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金剛經》的後半部離四見,前半部離四相,離四相是二乘,聲聞、緣覺,離四見是菩薩。所以後半部比前半部要深。
  這些無始劫到今天堅固的執著,所以放下太難了,我們把它換成佛號容易,這個難易自己要很清楚,自己真的要做一個轉變。我們承認,沒有能力靠自己超越六道輪迴,做不到,只有靠阿彌陀佛,只有遵從阿彌陀佛的方法,信、願、持名。蕅益大師把淨土修行方法濃縮成四個字,信願就取得往生的資格,持名功夫淺深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說得多好!這方法簡單易行,就是難信。真信的人有福,真信的人這一生永遠脫離六道輪迴,超越三界,這大喜事!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226。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二六集)【日期】2015/8/3【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22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六十頁,我們從第五行第二句,《金剛經》曰,從這看起:
  「金剛經》曰: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依真諦門,即無四相也」。修行,無論是在家出家,不能不明白教理,就是經教。在我們這個時代,佛陀的末法時期,末法,還有人講,還有人聽,真修的人很少了,這就是末法。末法到今天,也像一般社會狀況一樣,衰到極處。世尊的末法時代在,很少看見了,滅法倒是很多見的。滅法是什麼?沒有佛法了,有佛法的樣子,沒有佛法的實質。實質就是經教,認真從經教裡面去吸取養分來培養自己。所以經書不可不讀。《金剛經》上這四句話好!這四句話我們能做到就入門了,這四句話做不到,沒入門,在門外。這是《金剛經》前半部所說的,破四相,後半部比這個高,破四見。這裡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修一切善法。破四見那是法身菩薩,那是如來正法,那不是末法。正法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修行的、有證果的,這四個統統具足,這正法。沒有真修的,沒有證果的,還有講經,還有聽經的,這末法。
  我們如何從末法提升到像法,我們就有救了。真正有救,真正有成就,在一切法門當中,確實還只是淨宗,信願持名,信願能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就是正法。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沒有聽說過有像法、有末法,沒聽說過。極樂世界是正法,而且永遠是正法,無衰無變,永遠是正法。我們要爭取,這才是真的。如果不能往生,依舊搞六道輪迴,輪迴是假的,但是假的真苦,像做惡夢一樣,惡夢確實不好受,醒過來知道它是假的。我們要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就醒過來了,回頭再看看,過去六道十法界全是假的。
  這經上告訴我們怎樣修一切善法。一切善法是什麼?就是平常所說的,三皈、五戒、十善。在中國,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是善法,實際上,跟佛法所說的沒有兩樣,是一不是二。五常就是五戒,不殺生,仁,仁慈,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仁義禮智信就是五戒,說的名字不同,實質完全相同。能說我們老祖宗不是佛菩薩再來的嗎?肯定是的。東方這個族群的人,自古以來就仁慈、有愛心,這種愛心就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教化眾生。身行言教,聖賢、佛菩薩所教的,他自己本身全做到了,身心清淨,一塵不染,這就破四相的樣子給我們看。修善要放下四相,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這是什麼心?清淨心,修的善真善。我們凡夫也修,但是有我、有人、有眾生、有壽者,我們修的這些善,就是依照佛經上所說的,戒律所談的去修,世間善法,果報在人天,出不了六道,這不能不知道。
  植眾德本,依真諦門,就是無四相,破了四相。「植眾德本者,修一切善法也」。一切有利於眾生的善法,都應該修習,學習。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遇到了一個修一切善法的這個緣,緣不容易遇到。這一切善法是什麼?張載所說的「為往聖繼絕學」;佛法裡面所說的,續諸佛的慧命。這是什麼?世出世間大聖大賢的法脈,如果沒有人繼承,會在這個時代斷絕了。真的要是斷絕了,問題就嚴重了,往後的人就沒福了。所以發大心,這個是什麼大心?作聖、作賢的大心,作佛、作法身菩薩的大心。怎麼修法?依照經典,《金剛經》這四句話去修。
  在中國,在目前,世出世間的法脈統統是扎在文字學上,文字是經教的載體。現在沒有人學文字學了,沒有人能深入經藏了。我們發這個大心,來提倡文字學,扎根教育。這是大事,這不是小事,這是修一切善法。世間一切聖賢經教,是用這種東西寫出來的,出世法裡面三藏經典,也是用文言文寫下來的,載體相同,世出世間法的大根大本。所以我們希望在這個時代要出幾個許慎,文字學的大家,世出世間法那就放光了。這是大事,這不是小事。這是諸佛菩薩所讚歎的,大聖大賢所讚歎的。希望年輕人要發這個大心,續佛慧命,就是為往聖繼絕學。
  我們要把這樁事情,當作我們這一生第一樁大事去辦。能不能辦得好?我勉勵同學,你一定能辦得好。為什麼?真正發這個心,祖宗保佑你,眾神保佑你。人間找不到人幫助你,有,說眾神不保佑你的沒有。要不要受苦?要受苦,為什麼?苦是考驗你自己堅固的信心,你禁不起考驗就被淘汰掉了,那不是佛不保佑,是你禁不起考驗。考驗你的就是佛菩薩,也有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希望法脈斷掉,你們這些人都到地獄,他的目的在此地。佛菩薩保佑你,禁得起考驗,關關通過,一帆風順,你成就了。你的成就,世出世間聖賢法脈得以延續,不但延續,還要發揚光大。你度多少眾生?度了全世界的眾生。你說這個事情值不值得做?這個苦難我一個人來承當,我不怕,再辛苦,我也要突破,我也要堅持,我絕不放鬆,然後佛菩薩才給你鋪路,你才能一帆風順。如果沒有佛菩薩照顧,破壞的人,妖魔鬼怪太多太多了!在哪裡?就在眼前。
  哪些是妖魔鬼怪?左丘明講得好,你看在《左傳》裡頭,「人棄常則妖興」。你看看今天社會,人把五常丟掉了,學佛把五戒丟掉了,五戒是什麼?殺盜淫妄酒,五常是仁義禮智信,沒有了,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怎麼辦?現在社會是不是這樣的?什麼是妖?這就是標準的。能守五常的是人,是天人,人天。五常統統丟掉的,這是妖魔鬼怪。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但是這妖魔鬼怪,在我們佛弟子心目當中是什麼?本來是佛,不能輕視他,不能不恭敬,不能不供養,只是不能走他的路,要發心影響他,讓他回頭,他回頭他就是佛菩薩。為什麼幹這種事情?迷得太深了,迷得太嚴重了,迷得太過譜了,才變成這樣子。我們跟他往來還得要尊敬他,尊敬他是出於真誠,不是勉強。為什麼?我們醒過來了,醒過來的人是少數,迷在其中的是多數。少數要影響這些多數,讓他們回頭,沒有佛力加持怎麼行?肯定有佛力加持。佛力加持,就是你意想不到的這個緣分,你會遇到,你認識,你能抓得住,不讓它空過,這些是你的助緣,我們的願望就能達到。我們的願望是佛菩薩的願望,我們的願望是一切眾生的願望,不是我個人的。個人我們只希望求生淨土,求生淨土,萬緣放下,這就是植眾德本。
  「植者,種植也」,比喻種植。「」是什麼?德是「」。簡單的說,符合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的,這是德,中國古聖先賢的德。符合佛菩薩給我們這些經典,經典裡面所立的標準,戒定慧三學、五戒十善、六和六度、普賢十願,具足了,這是德,這是善。起心動念沒有違背,言語造作沒有違背,這個人就是植眾德本,他在種植德本。念老在這裡為我們說,「諸善萬行之功德」,用佛法來說,就是十善業。十善業決定不能夠看輕它,決定不能把它看得太容易,也不能看成太難,只要我們肯去做。十善業道是根本,戒律的根本,在小乘,它展開就是阿羅漢所修的三千威儀,十善展開,歸納起來就是十條;在大乘,菩薩展開成為八萬四千善行。八萬四千,這個數字是代表圓滿,不能把它看成數目字看,看成數目字,八萬四千不多,還不到十萬,代表圓滿。所以無論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釋迦牟尼佛所傳授的八萬四千法門,都以這個為根,統統建立在十善業道的基礎上。所以淨業三福頭一條,你看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三福第一條,是世出世間修學的大根大本。道業不能成就,毛病出在哪裡?肯定十善沒做到。十善沒做到,他的善是假善,他不是真善。真的是什麼?他的貪瞋痴慢疑沒斷掉,那是念頭,不善的念頭,不善的心;口業、身業肯定是怨恨惱怒煩,十惡,假的,不是真的。我們要真幹,對待惡人不能有怨恨,不能發脾氣。是惡人,惡人也是佛,本質不壞,只是迷惑了,迷惑要原諒他,要幫助他回頭,這是菩薩。我們要學菩薩,抓住根本。
  諸善萬行之功德,「為佛果大覺之根本者,稱為德本」。我們淨宗同學,行門這五個科目就是德本,淨業三福、六和敬、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就是這五科,很好記。太多了記不得,記不得怎麼能做到?我們就抓住這五條,這五個科目,念念不能忘失。時時刻刻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跟這五個科目相應,這個人真正有德。我們不必看別人,看自己,自己有沒有把這個東西丟失金了。
  下面就說到位了,「又萬德之根本稱為德本。依是義故,阿彌陀佛名號,體具萬德,名召萬德,故曰德本」。這是什麼?念佛,這要懂。如果念佛人違犯了前面講的五科,這個佛白念了。這個佛有漏,什麼叫漏?前面這五個科目沒有遵守,你念佛的功德漏掉了,沒有存住,全漏掉了,漏是煩惱,隨著煩惱漏掉了,功德沒有了。這個很可怕,這樁事情很常見。最重要的,我有沒有反省,我有沒有漏掉?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漏掉了。這不是小漏,這是大漏掉。孝親尊師是根之根,本之本。修誠敬從哪裡修?就從這上修。印祖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敬的心用來對父母、對師長,然後用這種誠敬的心對一切眾生,這個人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所以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植眾德本。為什麼?我們講五個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都在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之中,所以這句佛號是一切德本。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念這句佛號有沒有這些德?誰念阿彌陀佛具足眾德?有,海賢老和尚的阿彌陀佛就是具眾德。我們看看親近老人的這些人傳給我們信息所告訴我們的,老人真慈悲,老人真的捨己為人,他做到了。開荒,種植糧食、蔬菜、水果,救人,他不賣錢,哪一家缺少的,他送上家門來,歡歡喜喜,一生沒有跟人紅過臉,沒有發過脾氣。到哪裡去找這樣的人?他做給我們看,就是告訴我們,像這樣才是彌陀弟子,像這樣才是一個釋迦牟尼佛的學生。
  我們讀經,沒能依教奉行,這經白念了。念經兩個目的:一個,接受佛陀的教誨,一個是修禪定。修禪定,經文從頭到尾念得清楚,沒有念錯一個字,沒有念漏一個字,這是修定。定久了,豁然開悟,那就明白了,這個明白是一切法統統明白了,一經通一切經全通了。賢公老和尚說我什麼都知道,這就是開悟了。讀經就是持戒,這個持戒,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跟《金剛經》上所說的相應。定久了,不定什麼緣分豁然開悟,這個時候無盡的感恩,你會去拜佛,感謝佛菩薩的大恩大德,你回頭了。從哪裡回頭?從六道回頭了,從十法界回頭了,這一回頭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向無上菩提大道邁進。
  淨宗同學更殊勝,有阿彌陀佛來幫助你,來照顧你。你在極樂世界修行,極樂世界純善純淨,沒有不善,沒有染污,習氣再重,沒有緣不起現行,那是修行最理想的處所。佛菩薩為我們的示現,我們要記住,有百善而無一害。佛菩薩是世間第一等好人,我們對他要信得過,他萬緣放下,一塵不染,我們要向他看齊。
  道場,如果真正世間這些大富長者,虔誠的佛教徒,我勸導他們建道場,供眾修行,無論在家出家,好。道場建立,你健在,你就護持道場;你不健在,把它成立一個社團法人,選幾個董事來管理,符合國家的法令規章,由政府來保護。這道場不屬於某個人的,是團體的。好!自己年輕,體力很好,那就可以用個方法,借用,你需要十年,我就借給你十年;你要二十年,我就借給你二十年;你不用的時候、不如法修行,我就收回道場,這是我私人財產。好!這菩薩行,菩薩道,這不是吝嗇,這是負責任。不是一昧的愚痴,不負責任,我供養你,你們自己好好幹,幹不幹與我不相干,這個不可以。他要不如法,我就收回;如法,我就給你用,無限期的給你用,讓你安心辦道,成就你的道業,這是有智慧。沒有智慧,建起富麗堂皇道場,害人。他不住在這個地方,他有警覺心,念念還想求往生,還想了生死出三界;住在這個地方太好了,不想走了,把六道輪迴都忘掉了,幫助他造業,你要不要背因果責任?
  建廟,這個廟裡要是沒有法,因果責任可大了!不小!不能不知道。我到晚年才明白釋迦牟尼佛一生為什麼不建道場,沒有這個弊病。建道場肯定有問題,因為你這個僧團裡頭,不是每個人都是再來人,不可能,再來人不過幾個,還有許多是博地凡夫,業障煩惱很重的人,真正明白的並不是多數,這個一定要知道。怎麼知道?經書不可不讀,讀經書就知道了,不讀經書不知道。常常讀,常常想佛的教訓,我們怎樣落實,怎樣把它發揚光大,怎樣傳給後人,讓佛法世世代代興旺,要常存這個心,我們就有智慧,不會被這個境界所迷惑了。
  彌陀名號,體具萬德,名召萬德,著重在名召萬德,這是一般人不知道的。體具萬德容易懂,名召萬德這個意思深,所以叫德本。這個名號最重要的,喚醒自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或者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誰?阿彌陀佛是自性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所有佛成佛,都叫阿彌陀佛,為什麼?阿彌陀佛的意思是無量覺,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連海賢老和尚說我什麼都知道,這什麼都知道是不是無量覺?你才曉得名召萬德。這句佛號自利利他,常常回光照自己的人,真的德本他種植下去了,他沒有白念。為什麼?他能得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的人一定開悟,無論是大悟、小悟、徹悟,都是德。所以名確實召萬德。
  我們每個學佛的同學都懂得一句話,實際上這是似懂非懂,修積功德,積功累德,都知道,我要積功累德。怎麼積法?不知道。每天做好事,行善、素食、放生,幹這些,不知道那個是有德,很少,不如念佛,念佛名召萬德,你那些小德統統在裡頭,沒人知道。真正知道的人,這個人會拼命念佛。黃念祖老居士晚年,往生前半年,一天念十四萬聲佛號。那是表演給我們看的,是在表法,叫我們看什麼?名召萬德,這才是真正積功累德,不可思議。
  修行論功夫,功夫從哪裡見?從周邊環境上見,六根在六塵境界上見,見你的功夫,你是不是有德。德是什麼?德是善。善是什麼?三皈、五戒、十善、六和、三學、六度,都是善,善就是德。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善相應,還是跟不善相應?無所謂善惡的時候,是跟無明相應。無明是六道生死的根,根本;覺悟是成佛作祖的根,覺就不迷,迷就不覺。怎樣保住我們自性覺?那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的覺觸,乃至於意的知,第六意識它的對象是知,這個作用是自然的,一接觸就明瞭,明瞭怎麼樣?明瞭放心上,那就叫造業了,那就被污染了。要知道真心不接受污染,接受污染的是妄心。學佛的人都聽過一句話,阿賴耶裡頭落謝種子。阿賴耶是什麼?是倉庫,儲藏室,六道凡夫從天堂到地獄,沒有一個例外,每天不知道造多少業,都儲存在這個資料室裡頭,業習種子。這個東西麻煩,遇到緣它就起現行。這個遇緣起現行,就是六道輪迴,他出不來,生生世世無量劫來苦不堪言。善的種子到三善道受報,惡的種子在三惡道受報。六道輪迴從哪來的?就這麼來的。有沒有這樁事情?《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真的,它真的是個夢幻泡影,夢幻泡影叫你不得安心,叫你心慌意亂,你怎麼辦?叫你苦不堪言。
  現在的人麻煩,中國人把倫理道德丟掉了,五倫沒有了,五常沒有了,四維八德都沒有了。這多可怕!這個東西沒有了,造的是什麼業?全都是無間地獄的業。因緣遇得好的人修善業,五戒十善,修善業,果報在人天。人天壽命都是有限的,壽命到了,善的福享完了,阿賴耶裡面都是罪業的種子,它現行,起作用了,帶你到三惡道,生生世世苦不堪言。遇到佛法,佛是常常給機會給你,你不認識,你不能接受,你還要說他是迷信,所以佛的緣當面錯過。可是佛菩薩,總是常常在你面前示現,讓你一個念頭省悟過來了,你把它抓到,抓到就得救了。能夠依教奉行,特別是淨宗,淨宗的緣太難遇到了!像彭際清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你這一天遇到淨宗,無量劫來稀有難逢,這一天你怎麼會遇到?遇到不相信,這一生不得利益。要遇到多少生,你才對它產生信心。有信心,往生的條件就得到了,有信心真肯去,這就得生。喜歡念佛,品位增高。這個法門,往生是第一德,品位是第二德,哪個重要?往生重要。往生就不退,往生就是阿惟越致。這還得了嗎?所以一般人不能接受,不能相信,太便宜了,哪有這種事情?它的道理建立在哪裡?建立在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這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你成佛,只要你相信,只要你堅持不退轉。
  來佛寺的三聖,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海賢老和尚,他的師弟海慶,還有在那個時代距離不遠的,有個老德和尚,都來給我們表演,做示現的;在家居士,他母親,八十六歲往生,自在!預知時至,到時候說走就走了,沒有病苦,沒有死苦。生老病死任何人不能避免的,他們老沒有老苦,頭腦清楚,身體健康,沒老苦,沒有病苦,沒有死苦,你看看,任何人不能避免的,他只有生苦,後頭老、病、死沒苦,不苦。這也是德,他得到了。
  下面,念老引《教行信證》第六卷一段經文,解釋德本的,「德本者,如來德號」。這個如來不是指一尊佛,所有修行證果的,證得佛果的都稱如來,說如來是通號,德本是如來德號。「此德號者,一聲稱念,至德成滿」,這句話很少人知道。你念一聲,恭恭敬敬念一聲阿彌陀佛,這是什麼德?至德。至是達到究竟圓滿,極處稱至。這是萬德圓滿的成就,叫成滿。一聲稱念,聲聲稱念,那還得了嗎?於是讓我們想起來,為什麼有一等人一天到晚,佛法講二六時中佛號不斷。我們見過,偶爾看過鄉下小廟,你看到這些阿公阿婆,年歲很大,一串念珠,一句佛號,你問他什麼,他都說阿彌陀佛,滿臉笑容,好像他不會說話,就會說阿彌陀佛,非常可愛。你問他什麼,他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問他什麼,統統回答你阿彌陀佛。這種人有福,有大福報。這個地方有這麼幾個人,不會有災難,他念佛功德所感。不是真正念佛人不知道。念佛人要稱讚他,對他要恭敬,要好好供養他,到吃飯的時候,去供養他一缽飯,他真念佛,可不要忘記他,不要看輕他,認為這個老太婆沒有知識。沒有知識,她會念佛,那還得了?大善知識才能做到。黃念祖老居士一天十四萬聲佛號,跟這些老太婆差不多。
  你看底下這一句,「眾禍皆轉」。這是《教行信證》上的這幾句話重要,德本者,如來德號,此德號者,一聲稱念,至德成滿,眾禍皆轉。現在世間災難太多!最近同學節錄一段新聞給我看,新聞報導的美國加州沿海,靠太平洋沿海是斷層,就是這個土地伸出來的,下面是空的,怕掉下去,地圖上都畫的有一條線,一千多公里長。還有一個黃石公園,超級火山,科學家提出報告,現在有可能發生大地震跟火山爆發,這個機率愈來愈明顯,警告大家要注意到,隨時可能爆發,有這麼一條新聞。怎麼辦?這一句經文用上了,希望加州那邊的同修,都能夠真誠恭敬念這句佛號。這句佛號,一聲稱念,至德成滿,眾禍皆轉。「十方三世德號之本,故曰德本也。」這好,這句。這個地球真的成問題了,以前從來沒聽說過,每天哪有這麼多的災難,這原因是什麼?都是一切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言行之所招感。佛經上舉要給我們說明,貪心感的是水災,風雨不調和,帶來災難,貪,水。瞋恚,火災,什麼火災?溫度上升。聽說有一些地方超過四十度,不正常,歷史上記載從來沒有這麼高的溫度。還有火山爆發、森林的野火,都與發脾氣有關係。愚痴感應的是風災。我們這裡太平,好!新聞報導說美國常常龍捲風,損失非常慘重,愚痴;有人告訴我,現在很多地方,這個地突然陷下去,行人、車輛就掉到坑裡面去了,很多,我沒有見過,也很少聽說,這些同修告訴我,現在很多,這個在佛法講愚痴,不相信聖賢,不相信佛菩薩,輕視祖先,認為祖先沒知識、沒有科學,比不上現在人。古時候咱祖先雖然沒有科學,日子好過,天下太平,他真正享受到人道的幸福。現在我們得人身,人道的幸福沒有感受到,而災禍是天天在感受,比不上古人。
  我們在想搞傳統教育,把老祖宗所教的東西,我們重新認真的來學習,不必要修訂。一修訂改動,原汁原味就沒有了,圓滿的功德就沒有了,你把它破壞了。老祖宗這些典籍,已經經歷幾千年考驗,它都通過,沒出事,這就是好東西。我們要是想它不適合時代潮流,把它改一改,一改就完了,改錯了,不能改。所以我們堅持這一點,學老祖宗東西,就要像小孩念四書一樣,把過去私塾裡面那些教科書統統搬回來,老老實實來教、來學,看它有沒有效果。我們來做實驗,實驗成功大家看到了,《弟子規》古人編的,不是現在人。我們提倡這個東西沒人相信,很多人來質問我,問我為什麼要提倡這個東西。我舉了個比喻,我說咱們面前擺個天平,這邊放著一本《弟子規》,薄薄的,這邊咱們放上四書五經、十三經,甚至於《四庫全書》,再放在這邊,這兩個怎麼樣?我說兩個平等。這怎麼能平等?我說,你要知道這邊多數的這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幹這個,這一小東西它篤行,這些都做不到,還不如這本東西。我這個比喻他聽得懂。讀那些東西很多,做不到,一樣沒做到;讀這個東西,他做到了,孝子賢孫,人人讚美。古人東西不能改,尤其是佛家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弟子規》,一切是中國那麼多的典籍,《四庫》裡面所收的,怎麼能把它看輕?要救社會,要救人類,要救地球,要靠篤行。說空話沒用,真正從心地上產生變化。
  這個裡頭最重要的,也有個根本,這個根本,大乘經裡面所說的諸法實相,我們對一切法的真相要搞清楚,大乘重視這一點。真相是什麼?就是佛法講的真諦、俗諦。佛菩薩知道,真相是空,這個空不能說是無,不能說什麼都有,所以說真空不空。另外一個就是有,世俗人所承認的俗諦,俗諦的真相是什麼?妙有非有。真空不空,妙有非有,不是真有,為什麼?剎那生滅。你統統搞清楚了,二邊都不沾,就圓滿了,就成佛了。真為什麼不能沾?真什麼都沒有,但是它能現相,現相的是妙有,這個相是剎那生滅,你完全不能掌握。七地菩薩以下是掌握不到的,八地以上是看到了,看到真相,他不放在心上,那是什麼?性德,性德的隱現不同。自性遇到緣會現相,緣消失了,相就不見了,所以自性有隱現不同。阿賴耶有生滅不一樣,阿賴耶是妄心。所以《華嚴經》上告訴我們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真相是心現識變,相從哪裡來的?自性變現的。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能現的是自性;緣沒有了,它就不現,就沒有了,它不是真的,這事實真相,所以不能取相。他心定了,不會被這個相干擾,知道這個相相有性空,體是空的,不執著。妙有非有,阿賴耶識變現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妙有,這個有剎那生滅,現在科學家在儀器裡頭觀察到了。空有二邊都不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回歸自性,這就圓滿成佛了。
  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我們示現的是一生教學,他什麼身分?老師的身分。這個老師有教無類,而且是義務教學,不收學費,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是跟著老師不離開的。這個僧團沒有道場,大自然就是道場,他們的活動在樹林、在河邊,恆河流域是佛陀常常講經的所在。不是常隨的弟子,我們相信會很多,來跟佛幾天,三、五天,一、二個月,長的,半年、一年他離開了,這樣的人絕不少於常隨眾。所以咱們中國,孔老夫子三千弟子,釋迦牟尼佛也差不多,也應該三千人左右。晚上都是樹下一宿,白天去托缽,日中一食,那個生活真自在,沒有牽掛,沒有妄想。如果釋迦牟尼佛在那個地方要建一個道場,跟他這些人就有妄想、就有執著,所以他這個方法高明到極處,應當學。
  現代由於科技發達,交通方便,信息發達,全世界任何地方有一點小事,電視都報導,全世界人知道,環境跟從前不一樣。在過去那個時代,所以必須辦很多學校,才能收到效果,你看中國佛教,寺院庵堂農村裡頭都有。為什麼要辦那麼多?過去那些帝王很聰明,在中國這個地區,帝王們用儒治國,用佛教化人民,用道祭祀祖宗、祭祀天地鬼神,儒釋道他都用上了,天下太平,每個朝代都有很長一段盛世,太平盛世出現。末代帝王不守祖宗教誨,隨著自己的愛好,終至於亡國。如果要遵守祖宗的教訓,他那個朝代不會滅亡的。方東美先生有一天給我講,講到《周禮》,《周禮》是治國的寶典,他叫我看,我沒看過。三禮我只讀過《禮記》,《儀禮》跟《周禮》沒看過,以後學佛了,也不想看了。他說周家的子孫,如果世世代代都奉行這部書,現在還是周朝,這老師告訴我的。所以那也是一部治國寶典,他鼓勵我看,我現在不搞這些玩意了。但是這個話說得很正確,是真的,不是假的。年輕,有志於傳統文化的,應該要看看。不能跟我一樣。我現在到九十了,九十以後,念念要想到極樂世界,不能再打別的妄想,念念不離佛號,念念求生淨土。不能說還有多少年,沒有了,九十歲以後要算天,今天早晨醒過來了,又有一天了,明天沒醒過來就走了,要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於這個世間沒有留戀,非常歡喜,歡喜是什麼?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假的。真的,真性不可得,假相也不可得,你的心才真正乾淨,那就是佛與法身菩薩的境界。
  這統統都是講的德本。下面說,「如上所引《觀佛三昧經》」,釋迦牟尼佛說:「我與十方諸佛及賢劫千佛」,賢劫是我們這個大劫,現在所受的,這一劫當中有一千尊佛出世,所以稱為賢劫。千佛出世,很少有的現象,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下面第五尊是彌勒菩薩,到這個世間來示現作佛。「從初發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種智。亦與之同旨」。《觀佛三昧經》所說的,跟前面所引的相同,這是給我們做參考,也是在勸勉我們。賢劫千佛,從初發心他修什麼成就的?都是修念佛三昧成就的。這個念佛重要!因念佛三昧得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就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一切種智也就是無所不知。像海賢老和尚所說的我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知道就是一切種智。行嗎?行,為什麼?能大師告訴我們,這宇宙從哪來的?他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原來那個萬法是整個宇宙,全宇宙是自性所生所現,你明心見性,對於能生所生,哪有不知道的道理?這個不需要學,見性全明白了。於是佛家的教學,把核心、重點都放在見性上。用什麼方法、什麼理念?說到理念,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大乘法所用的。就是一部經,或者一部論,你喜歡什麼隨你挑選,只許一門,不許兩門。一門是什麼?就叫你去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一部書有沒有意思?沒有意思,要有意思,落到意識去了,就錯了,沒有意思。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都沒有通過心意識。通過心意識的是知識,不通過心意識的,是自性本有的智慧,就是惠能大師第三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來自己具足,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全宇宙,他具足的。所以要求見性,見性是什麼?你全知道了,不必說了。
  我們細心觀察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現在在《大藏經》上看到,中國所翻譯的不是完整的,流通到中國來的是一部分,可能一半都不到。當時這些菩薩、羅漢,想盡方法把經書送到中國來,為什麼?我們現在能體會到,送到中國來,把它翻成中國的文言文,可以傳之久遠。梵文是拼音文字,它是表音的,表音的幾百年之後,沒有人用,沒人懂了,現在懂梵文的人不多了,會被淘汰掉。中國這個表意的文字是永遠不會被淘汰的,所以把它用中文寫出來,意思沒有錯誤,它能保持永久。所以想盡方法送到中國來,是這麼個意思。這全世界研究文字學的,對中國文字的佩服都是一致的,不是幾個人說的,真正接觸明白人都這麼說法。
  所以我們從這個基礎上,引申這個意思,很可能,全世界都要用中國的文言文,用漢字,為什麼?他們祖宗的東西也有很多好東西,不用這個文字做載具,傳不下去。所以文言文會變成全世界的共同文言,我們要努力,特別是年輕人,這個事業了不起,是利益全世界,不但利益現前,利益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眾生,這個機會多好!多難得!我們這有幾個年輕的女同學,我勸她們一生不結婚,全部精神投入,為下一代服務。這是什麼?這聖人,這是佛菩薩,這不是凡人。她們能聽得懂,也肯發心,難得!
  這是佛給我們作證,賢劫千佛都是用念佛三昧,成就一切種智。一切種智是什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底下說,「皆以持名念佛為十方三世德號之本」。這給我們解釋為什麼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一切德本。「故知植眾德本可有二釋」:有兩種解釋,古大德所說的,「菩薩因中,萬德圓滿。從因得果,故云植眾德本」。這個裡頭我們要特別注意的,就是萬德圓滿。這個萬德圓滿怎麼修?如果《華嚴經》上不透出一個信息給我們,這信息是什麼?「一切即一,一即一切」,這個萬德圓滿我們就不能理解。這萬德是學不完的,整個宇宙千變萬化,沒有一秒鐘停止的。一秒太長太長了!彌勒菩薩給我們所說的,我們把它計算出來,一秒裡頭有多少次的生滅?有多少個念頭?根據彌勒菩薩所說的,我們把它換算出來,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鐘,單位是兆,不是萬,二千二百四十兆。我們怎麼知道是假的?這個事實就在眼前,眼所見的,耳所聽的,乃至意所想的,都是在這個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這個幻相我們得不到,佛陀也得不到。並不是說我們得不到,他可以得到,他也得不到。所以不可得是真理,是事實真相。我們要有個可得,我們就錯了,我們就造業了,這個業就是輪迴業,不是三善道就是三惡道,就造業。不可得就不造業,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不造業。這個方法高明到極處,所以他們懂得,這第一個說的德本。
  第二,「眾德本者,即念佛名號也」。我們用《華嚴經》說,前面萬德圓滿,從因得果,這是多,這句佛號是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華嚴》上說的。這句阿彌陀佛就是菩薩所種的德本,萬德圓滿,它兩個是平等的,是可以劃等號的。「且此二說實不相違」,為什麼?「因菩薩因行不離念佛故,故(一)中有(二)」,妙!一即是多,一中有二,一即是多。「又念佛圓具萬德故,是(二)中攝(一)」,就是多即是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所以它不違背。這個意思很深、很廣,但是是真實語,這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
  有證明,釋迦牟尼佛第一個給我們作證,你看看他是個非常好學的年輕人,十九歲出家,出去參學,印度是宗教之國,哲學之國,每一個教派他都訪問過,都去學過,學了十二年,覺得統統學完了,不能解決問題,什麼問題?生死輪迴的問題。輪迴,婆羅門說的,六道,婆羅門說的。婆羅門在印度有一萬三千年歷史,今天我們地球上講宗教,它是首屈一指,最早的,我們佛教才三千年,它多我們一萬年,輪迴是它說的。佛陀講不能解決,所以放棄了。這個示現告訴我們,十九歲放下煩惱障,這家是煩惱;三十歲不學了,學了十二年,不學了,放下所知障。去幹什麼?菩提樹下去打坐,去修定。這個樹叫畢缽羅樹,因為佛在這裡開悟的,所以稱為菩提樹,菩提是覺悟,佛在這個樹下覺悟的。這一覺悟之後,一切智,圓滿性德裡頭本具的智慧,流出來了。他講的這麼多經跟誰學的?沒有人,無師自通。所以告訴我們方法,開悟的方法,戒、定、慧三學。戒是規矩,你依照這個規矩,這個規矩是什麼?放下,萬緣放下。怎麼放下法?我們常常提醒,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看得清楚、聽得清楚、聞得清楚,樣樣都清楚,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對了,這是根本戒。起心動念,錯了;分別執著,大錯特錯。起心動念還沒造業,是十法界的事情,不起心不動念,超越十法界,起心動念不能超越十法界,分別執著不能超過六道輪迴,這是根本戒。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懂得淡化,一年比一年淡薄,這就有進步。
  要讀經、要明理,為什麼?你才肯放下,知道放下是正確的,不是錯誤的。放下能得定,定能開智慧,智慧開了,問題解決了,一切智現前。佛的經典自性流出來的,我見了性,我的智慧也是自性流出來的,跟釋迦牟尼佛所理解的一模一樣,沒有絲毫差別,無師自通。一定要守住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才能得定,才會開悟。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己明白了。過去確實有不少好老師,他教學生,不會給學生講經的,只叫你念,叫你念遍數,念一百遍、兩百遍,一千遍、兩千遍,不能念錯,不能念漏掉。念著念著不定在什麼時候,一下通了,自見,自見不是人教的,自見就是開悟。悟了之後怎麼樣?你把你所悟的向老師報告,講給老師聽,老師給你印證,點頭,對,沒錯,你就畢業了。老師不能教,老師教了怎麼?把你的悟門堵死了,你永遠不會開悟,你依靠老師,要自見才行。
  這種理論、方法、手段,外國沒有。威爾斯大學校長跟我談了三個小時,我把這個介紹給他,他很好奇,但是他不反對,他說這個我們西方人沒有。所以我們做實驗,我們這個班掛你大學的招牌,是一個實驗班。我找多少人?找三十到五十個人來做實驗,看看他們在三、五年之間,能不能開悟。徹悟難,徹悟是聖人;大悟,我相信可以有,大悟是賢人。在中國徹悟是孔子,大悟是孟子,後世這些專家學者是小悟,小悟就很多。小悟就很管用,小悟的智慧,就能把現在世界動亂擺平,災難化解,就有這個能力。
  所以這段確實有很深的意思在裡頭,非常有趣味。聖人的書從心性裡流露出來,永遠讀不厭的,遍遍都有味道,其味無窮,永恆的生命力,不會念討厭了。世間東西看幾遍不想再看了,再好的小說看上十遍,一生的興趣都沒有了。可是佛菩薩、世間聖賢的典籍看不厭,為什麼?每一遍它都有意思出來,活的,不是死水,活水。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227。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二七集)【日期】2015/8/4【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22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六十一頁,第二行,「忍力成就」。這一科有六句經文,對修學來說非常重要,是修學初步最好的指導,必須要遵守的。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不計眾苦。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惠利群生。志願無倦。忍力成就。】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不計眾苦,少欲知足』,「計者,計較執著」,放不下。放不下什麼?全是苦不堪言之事。誰知道?佛知道。我們自己這個境界現在前面,不知道,如果要知道,就有辦法離苦得樂。第二句就教給我們離苦得樂。我們先看「苦者,《佛地經論》曰:逼惱身心名苦」,逼迫惱害,或者是身體上的,或者是精神上的,心苦就是精神,感到逼迫、逼惱。「眾苦者」,很多,佛在經上常說的,「內苦,外苦」,內苦是內心的,多半指精神;外苦是身體,受到外面境界的迫害,這是常說的二苦。「三苦」,佛把眾苦歸為三大類,這個三大類是三界,六道輪迴裡面苦,統統苦,我們在欲界,欲界這三種苦都有,有苦苦、壞苦、行苦,苦苦就是八苦,說了八種;壞苦,色界天有的,就是四禪十八層天,那個地方沒有苦苦,有壞苦、有行苦。最高的,六道裡面最高的是四空天,四空天沒有肉身,他們不要這個身體,身體很累贅。像老子所說的,「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我最大的憂患是什麼?因為有個身體,沒有身體多好。無色界天就是連這個身體都不要了,但是他沒有壞苦、沒有苦苦,他有行苦。行苦是什麼意思?不能永遠保持,他有壽命,壽命到了,四空天是最高的,壽命到了,上面再上不去了,上不去那就往下墮落,往下滑坡滑得很快,這就叫行苦,這個苦的根源斷不了。三苦包括全部六道,天、人、修羅跟三惡道。
  「四苦、八苦」,四苦是指生、老、病、死,這欲界裡頭不能避免的,八苦亦如是。「分類不同,均表苦類眾多。菩薩了達一切諸苦皆是虛妄,畢竟不可得,故能安忍,住於平等,故曰不計眾苦。」菩薩覺悟了。這個裡頭四苦說清楚了。八苦,八苦前面就是生老病死這四種,再加上現實生活裡面所遭遇的有求不得苦,我們有求,得不到,求財、求地位、求兒女,不能夠如自己的願,這感到苦,求不得苦。第六個,愛別離苦,你自己親愛的人,你所愛的,譬如產業,祖宗留下來的老家,偏偏要到外面工作不能常聚,親人不能常聚,叫愛別離。下面第七個,怨憎會,愛偏偏別離,冤家對頭不想跟他見面,可是天天見面,同學坐在一張板凳上,很苦,不願意;同在一個單位工作,天天要見面,是你心裡最討厭的人,這是人常有。末後一個,五陰熾盛苦。五陰熾盛,五陰是色受想行識,這是指什麼?指構成我們人身生命的基本物質。從前這五陰概念上搞錯了,現在聽到科學家的報告,我們雖然沒有開悟,也有比較客觀的正確的概念。《金剛經》上佛說,我們這個身體是一合相。那就是什麼?只有一樣東西是它組成的,這一樣東西就叫五蘊,或者叫五陰,都可以,五樣東西結合在一起是一個物體。這個物體很小,佛經叫做極微色,不但六道天人,二十八層天,天眼看不見,阿羅漢的慧眼也看不見,菩薩的法眼還看不見,什麼時候能看見?大乘經上常說八地以上,這個不簡單。菩薩,《華嚴經》上分五十二個階級,八地是哪一個等級?最上面五個等級,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上能看見,他們的定功深厚,神通廣大。七地以下知道有這回事情,沒有親眼看見,八地的定功才能看到。
  現在這個東西被科學家發現了,佛說極微色,這就是物質現象裡最小的,它不能再分,它再分就沒有了,就變成虛空。科學家找到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最近二十幾年才發現的,才找到的。八十年前發現原子,那個時候人類認為原子是最小的物質單位,世間所有一切現象,物質現象都是它組成的,就是一樣東西。所以《金剛經》上講「一合相」,說對了,說得一點都沒錯。只知道它是物質,物質就是色;另外,它除了色之外,它還帶著有受想行識,這個東西科學沒發現。現在知道了,科學家的名詞叫微中子,或者叫中微子都可以。它的體積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揉合在一起,它的體積等於一個電子,原子裡面的一個電子。原子是以原子核、中子、電子組成的,這個我們化學裡面叫元素,微中子的體積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那麼小。這樣小的東西被發現,同時也把它打破,打破之後物質現象就沒有了。這就是跟佛經上講的極微色一樣,極微色給它再一分開,它就沒有了,就變成虛空,所以也叫做鄰虛塵。微塵,佛法裡頭講細小的,叫它做微塵,這個微塵很小,跟虛空做鄰居,你不能分,分它就沒有了,就變成虛空出現了。所以佛經講的鄰虛塵,就是現在科學家所說的微中子。
  但是佛經上講這個極微色,它有受想行識。這樁事情也被現在量子力學家看到,看到什麼?這個擊破之後沒有了,沒有了看見什麼?是念頭波動的現象,發現這個。所以才恍然大悟,物質不是單純的,再小的物質,到中微子這麼小的物質,真的是基本物質,它有受,受是什麼?它有感受,它有想、它有行、它有識,識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記憶,就是阿賴耶識的種子,第八識的種子,有這個現象。換句話說,所有物質現象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宇宙之間沒有死的東西,全部都有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這個意思是說物質跟精神是一體,不能分,精神說了四個字,受想行識,物質講一個字做代表,用色。所以江本博士做的水實驗,去年往生了,我是三次去參觀他的實驗室,最近這一次是在前二、三個月,我到日本去講經,順便去訪問他的實驗室,他的夫人接待。我們自己在高雄,劉醫生搞了一個實驗室,做得很不錯,效果比他做的還好,我們把樣本帶過去,她看到非常驚訝,要跟劉醫生(就是給我看牙病的),跟劉醫生合作,合作可以,合作繼續努力去研究。這個證明宇宙之間沒有一樣東西是沒有精神現象的,現在講的有機體,全宇宙統統是有機體,植物是有機體,石頭、泥土也是有機體,都是活的,沒有一樣是死的。
  美國的修.藍博士,到我們這個攝影棚來參觀,告訴我們,我們的桌子有受想行識,它知道,我們起心動念它知道,我們言語造作它當然更知道,天花板知道,地板知道,連牆壁都知道,你能夠瞞得了誰?這是被現代科學家發現,不僅僅是指儒家所講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不止,那是比喻。科學給我們講真的,整個宇宙是活的,是有機體,符合《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就是這個基本的粒子,我們講的極微色,《心經》上講的五蘊。觀世音菩薩以智慧來觀察,「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的體是什麼?自性,不離開自性;換句話說,是自性現相,現相的基本現象就這個東西。整個宇宙就是五蘊組成的,合成的,叫一合相,這一合相是自己自性。
  一合相既然是自己的自性,整個宇宙跟自己什麼關係?一體。道家所說的「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真的,一點都沒錯。《華嚴經》說這整個宇宙,宇宙從哪來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全宇宙從什麼地方來的?心現識變。心就是自性,是自性所現,是自性所生。自性所生所現的是什麼樣子?一真法界,一切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是心現的。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呢?我們有十法界,我們有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十法界是唯識所變。識是妄心,就是妄想,就是念頭。我們十法界依正莊嚴、六道輪迴是妄想雜念變現出來的,它會變。它的本質是什麼?它的本質是一真法界,阿賴耶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就這麼回事情,這是真相。
  宇宙三個祕密,這三樁是科學家研究的對象,叫宇宙的奧祕,第一個是物質,第二個就是念頭,第三個自然現象。物質揭祕了,問題解決了,現在第二個是念頭。年輕的科學家拼命搞這門功課,有相當的收穫,現在市面上這一類的報告很多。這麼多年輕人喜歡研究這個,好事情!希望二、三十年之後,念頭是怎麼回事情,這第二個祕密被揭穿了。這個要揭穿了,佛教就不叫宗教,是什麼?高等科學。我學佛的時候,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告訴我,高等哲學。我跟方先生學哲學,我從這入門的,不是從迷信入門的。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告訴我,「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大乘經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從這裡入門的。現在我學了六十四年,六十四年得到什麼結論?科學家講的我承認,佛法不但是高等哲學,還是高等科學。所以我們可以總結,釋迦牟尼佛一生給我們講些什麼?這個要分一般的跟高級的,對一般人所說的,對世人所說的,佛給我們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講這三樣東西,這就是佛法的小乘,講了十二年;往後大乘,那就是科學跟哲學。所以佛法,將來很可能它的正確名稱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就像中國傳統文化提起來,孔孟教育,或者孔子的教育,我們這樣稱。未來,三十年之後,我相信佛法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這就正確了。名不正則言不順,正名很重要,一看到名字,就了解它裡頭講些什麼東西,哲學、科學都講到究竟圓滿。
  自性是本體,自性不生不滅,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一切萬法的本體。大乘佛法的教學終極的目標就是教你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畢業了,在佛法裡就稱為佛陀。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再上去就沒有了,就達到究竟圓滿。見性之後,過去現在、此界他方,全宇宙,你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所謂全知全能!這是一般宗教對上帝的讚美,實際上上帝不是全知全能,全知全能是明心見性的人。誰能明心見性?人人都能明心見性。要怎樣才能見性?這一段是啟蒙的教學,這六句話你一定要知道。第一個,不要計較眾苦,苦是假的,你愈計較就有苦,你不計較它就沒事。要緊的呢?少欲知足。為什麼?欲,欲望的膨脹,不知足,這個東西障礙你見性。所以你一定要認識它,要遠離它。真正對於所有一切的欲望,財色名食睡,這對事;對念頭來講,貪瞋痴慢疑,這從心上講的。從事上講的,從身上講的,財色名食睡。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有這十樣東西就麻煩,全迷了,迷得很嚴重,你見不了性。如果見色聞聲,內不起貪瞋痴慢疑,外不受財色名食睡的誘惑,不為它所動,這個人就成佛了。徹底明白,徹底放下是佛;放下不夠徹底,放下一大半,菩薩;放下少分是阿羅漢。
  學佛從哪裡下手?我年輕的時候,第一次跟章嘉大師見面,我就拿這個問題向他老人家請教。我們知道佛法殊勝,佛法好,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能夠契入?我提這個問題。老師看著我,我看著他,我看著他等待他的開示,他看著我心浮氣躁,不說話。這是很多年之後我才搞明白,當時也不敢問。很多年之後明白了,問題提出來是正確的,為什麼不答覆你?因為你心浮氣躁。心浮氣躁,這個耳朵進去,那個耳朵出去,你不會記住。所以他看著我,看了半個鐘點。好像在修定,專注!我專心在等待他老人家的教誨,專注,專注就是修定。半個小時定下來了,他就告訴我,說一個字,「有」。我一聽說有,精神又起來了,又不行了。所以第二次他又不說話,說一個有,大概等了六、七分鐘,我們又恢復到靜態,告訴我「看破、放下」。你看看,這多簡單,琢磨差不多搞了將近一個小時,可是這種教誨讓你一生都不會忘記,你才會重視。
  看破是明瞭事實真相,明瞭之後不能放在心上,不管是自性,自性不可得,不能放在心上;自性所生的萬物也是假的,也不可得,都不能放在心上。看得清楚,看得明白,那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放在心上是定功,功夫。不受境界影響,連自性都不受影響,都不能夠放在心上,心上有一個自性,壞了。所以佛在《般若經》上講,「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能不能執著?不能執,執著就是病,執著就是障礙。哪來的佛法?沒有佛法,佛從來沒有說過有佛法。內外都不染,內外都不著,這就對了,這叫恢復你自己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個重要,這真修。
  修行的方法太多了,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不是數字,代表圓滿,是表法的意思,也就是我們常說一切萬法,就這個意思,所以方法沒有一定。世尊給我們表演的四十九年講經教學,這個對象我們一想就知道,他的對象是什麼?知識分子,知識分子佔大多數,佔多數,知識分子喜歡研究討論讀書,就用這個方法來修定。所以佛提出的要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喜歡讀書,選一部書,一生就念這一本書,不要念其他的,念其他的你會打妄想,就這一部書。念的時候不要研究意思,為什麼?沒有意思,沒有意思才能出無量義,有意思就死呆板的,就一個意思,沒有第二個意思,所以不許你有意思。要怎樣去讀?離文字相,不要執著文字相;離名字相,佛講的這些名詞術語,這都是假設的,都不可以執著;離心緣相,心緣相是我一想,這是什麼意思,那個什麼意思,不必想,它沒有意思,這才叫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不定什麼緣分一下開悟了。開悟是什麼?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你開悟了,你找高人給你印證,你講給他聽,這個人也就是你的老師,他給你做證明的。所以,古時候確實私塾裡的老師,對於天分高的,有智慧的學生,給不給他講書?不給他講,就叫他念。譬如念四書,從頭到尾每天大聲去朗誦,沒有講的。念個二、三年他豁然開悟,其義自見,他把他所悟的地方講給老師聽,老師點頭,沒錯,這個課程他就畢業了。老師有沒有講?不需要講,讓他自己開悟。老師如果給他講,把他的悟門堵死了,他永遠不會開悟;不給他講,他有疑情,疑情是好事情,所謂是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
  中國這套教學法,佛法裡頭有,佛法沒有傳到中國,中國也有,傳來之後完全相同,這個教育的理念、方法,完全相同。所以中國人歡喜,把佛法看成一家人,不再分你我,大乘佛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理念傳到中國來,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在中國,儒釋道雖然是三家,形式上有別,實質上無別,為什麼?他統統學,學儒的讀佛經、讀老莊,學道的讀四書五經、讀大乘經典,佛門也是如此,也學儒,也學道。通的,融成一體,成為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研究文化史的人,稱為東方第一,永遠站在第一位,我們要認識,要認真努力去學它。學它,一定要學多少就要幹多少,要把它變成生活、變成工作、變成待人接物,那是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要不是最高的享受,你學它幹什麼?真的是法喜充滿,無法想像。
  欲望愈少愈好,叫知足,知足常樂。菩薩成佛,他住在哪裡?叫後補佛,像現在的彌勒菩薩,後補佛,他住在什麼地方?大家知道,他住在兜率天。兜率是梵語音譯的,什麼意思?是知足。這就是說,不知足你成不了佛,你要想成佛,首先要修知足,少欲知足你就能成佛。所以補處菩薩都住在兜率天,表法,這個天人知足。「少欲者,不多求」,生活在這個世間日子好過,只要不多求,日子就非常好過。所有一切苦都是多求,求不得苦,真正懂得不多求的,他沒有不快樂的。
  「知足者,所得雖少而不惱恨也」。不怨天,不尤人,得少為足,他很快樂,他很自在。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現得淋漓盡致,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二十歲出家。他們家裡世世代代務農,所以他很小的時候就在農田裡面工作,對於農藝、耕種他很熟悉,行家。完全是老人教的,他沒有念過農校,老人教的,經驗非常豐富,一生務農,出家也種田種地。一百一十二歲往生,活這麼大年歲,就念一句阿彌陀佛,絕了!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開悟。我看他的光碟,看他們的報告,我估計他得功夫成片,就是第一個階段,二十歲開始念佛,五年足夠了,功夫專的人一般三年就夠了,就是三年到五年,他念到功夫成片。只要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他心裡妄想雜念少,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就跟阿彌陀佛起感應道交的作用。或是夢中,或是定中,他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會遞信息給他,肯定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多久,等到你壽命到的時候,我來接引你。念佛的人心就定了,知道極樂世界已經註冊,有分了,信心就十足。再向上提升,頂多十年,五年到十年,也就是二十五歲到三十歲,得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是阿羅漢的境界,他的功夫跟阿羅漢平等,事一心。再過個十年,他就能得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佛是叫分證佛。不是圓滿的,但是是真的,好像晚上我們看月亮,初三、初四的月亮,月牙,那是真的月亮,不是假的。十五滿月是圓滿的佛,他這個是叫分證佛,還不圓滿,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水中的月是假的,不是真的;天上這個月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至少要到這個位次,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性成佛,從初見性到圓滿,有四十一個階級,這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所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報土,他們在哪裡?他們在實報莊嚴土,等到圓滿,一生決定成就。海賢和尚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估計他在四十歲前後,他就得到了。他常常想到極樂世界去,他說老佛爺告訴他,說他修行不錯,叫他在世間多住幾年,給佛弟子、給修淨土的人做一個好榜樣。他的壽命那麼長,不是他自己的壽命,是佛把它延長了。延長來幹什麼?給我們做榜樣。這是多麼大的恩惠!
  我們在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非常值得,遇到幾樁稀有難逢的事情,這是無量劫都不容易遇到。遇到夏蓮居老居士為我們會集這一部《無量壽經》,太難得了!這部經二戰之後才流通的,讀到的人很少。我們有幸,律航法師從國內到台灣,帶了五、六本到台中送給李老師。李老師看到前面的長序,是他的老師梅大士的作品,讀了之後非常感動,在台中講過一遍,註解就寫在經本上,大概印了二、三千本,很少人見過。我跟老師有緣,老師把這個本子給我,我能看得懂他的註解,不會錯會他的意思,所以我就很想講這部經。老師告訴我,緣不成熟,先收下,到因緣成熟的時候再講。我一直等到他老人家往生,那個時候我在美國,這個本子帶在身邊,給大家看,沒有一個不歡喜。所以大家發心,我們在台灣印,印了一萬本,字放大了,看得很清楚,很舒服。所以我在美國、在加拿大,開始講這部經,大眾要求的,先在外國講,沒有一個不歡喜。那個時候留的有錄音帶,錄音帶流通到台灣,台灣都歡喜,前後我記得我講了十遍。經本難遭遇,跟五種原譯本,大藏經上的《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對起來看,這個講得太詳細,文字編得好,等於說重新組合,一個字沒有改動,這是會集裡面最高的方法、手法。
  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也是會集的。我們有緣在美國碰到,他帶了一本未定稿,完成了,沒有修訂,這個本子就送給我了。他告訴我,他只印了一百本,向佛門裡面大德請教,請指教,他老人家很謙虛。我看到非常歡喜,我問他有沒有版權?他說:你問我這個話什麼意思?我說:沒有版權,我到台灣大量翻印;有版權,我尊重你。他說:沒有,還要求我給他寫一篇序文,給他題字,我都照辦了。我們第一版印了一萬冊,他看到了歡喜。所以這個註解的本子,我這一代上面,就是我的老師,他們都沒有看過,沒有遇到過,他們往生之後,這個本子才出現。我們多幸運,遇到善本,遇到這麼好的註解,這個註解正知正見;這個會集經,真經,一個字都沒有敢改動,釋迦牟尼佛的原話,你說多難得!又遇到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海賢、海慶、老德,還有他的媽媽,統統都是一句佛號念到底的,你看往生多自在,說走就走了。年歲雖然大,都是活了八十多歲,沒有老苦,沒有病苦,沒有死苦,就憑這三點,我們就應當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三種利益可不容易得到,人在這個世間沒有老病死,雖老,老的時候精神好、體力好,不要人照顧。所以這應當學。
  所得雖少,沒有怨恨,為什麼?少,夠了,何必要那麼多?夠了。「如《涅槃經》云:少欲者,不求不取」。確實真正做到於人無所爭,於世無所求,跟世間任何一種人都是好相處。為什麼?我要的他們不要,他們不要的我要,我們沒有利益上的衝突。也就是在財色名食睡,他們要,我們不要,他們要求,我們不求,我們隨遇而安。釋迦牟尼佛表演得淋漓盡致,做得最徹底,你看他一生,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沒有道場,沒有財產,全身的家當就是三衣一缽,都在身上,走到哪裡帶到哪裡,三衣一缽。還有一個拐杖,拐杖就是這個,這是拐杖,這拐杖幹什麼?乞食用的。乞食不能敲人門,敲人門太不禮貌,怎麼辦?這搖了會響,裡面的人聽到,外頭有錫杖的聲音,就曉得有出家人來托缽,他就會把飯菜拿來供養,托缽用的,這是錫杖。
  《遺教經》裡頭說得好,「少欲之人,則無諂曲以求人意。亦復不為諸根所牽」。少欲知足的人,他不會去巴結人,不會去討好,沒有諂曲。所以他接受供養,接受完之後,一定要問供養的人有什麼要求。多半看到出家人,會想到自己做錯一些事情,求懺悔,求消災;沒有呢?要給他祝福,祝福他本人,祝福他一家,這叫法布施。不為諸根所牽,根塵相接觸的時候,沒有貪戀,沒有怨恨,以慈悲心,以利益眾生心。我為什麼要飲食?為身體健康。身體健康為什麼?為有精力、有精神接受佛陀的教誨;第二個,弘法利生,為這個才接受供養。佛交代得很清楚。
  我這多少年來,對於釋迦牟尼佛不接受人家供養道場,我很納悶,為什麼不接受?現在完全明白了,道場是累贅,道場是叫人心生欲望。人家到這出家來幹什麼?看到這裡很大、很舒服,比我家裡好,他為這個來出家的,他不是為道,他是為廟來出家的,這就錯了。他在這個地方,為了滿足他的貪欲,無所不為就造業了,這就不好。我們今天看到道場一些問題,才知道釋迦牟尼佛高明,不要道場。印光大師教導我們,這是近代人,是我們上兩輩的人,這民國初年的。他教我們小道場、小茅蓬,標準的茅蓬是土牆,上面蓋茅草,真的是茅屋。住眾不要超過二十人,好,為什麼?開銷少,有二、三個護法就夠了,照顧你就夠了。如果是在鄉下,鄉下土地面積多,種幾畝地,種菜、種糧食,有這些就夠用了。五畝之地就可以養活一家,道場能夠有十畝地的話,這二十個出家人,生活不成問題。這個方法還是好,我們還是值得提倡。
  道場建大了開銷大,天天沒有心在道上,心都牽掛著到哪裡去找錢來維護道場?要找錢就得要巴結有錢的人,有錢有勢,就得巴結這些人,道沒了,道顛倒了,這錯誤。所以佛菩薩確實一切這些做法都給我們後人留下最好的榜樣,我們向他們學習才能有成就。不能像現在,走向奢侈,走向豪華,這個不可以。所以我活得比較自在,同年的人有人很衰老,大多數都走了,什麼原因?他們煩惱多,操心的事情多,我沒煩惱,不操心。幹什麼事情都是緣分,緣分好,沒障礙,對眾生有利益、有好處,我就會去做;如果沒有緣分,我才不去找這個緣分,不找事,所以就無事。無事是最好,少事不如無事,這個道理要懂。一生不管人、不管錢、不管事,這個心情多舒暢,所以法喜充滿,就這麼個道理。經書去讀,一遍比一遍歡喜,遍遍都有悟處,讀有悟處,講有悟處,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也有悟處,所以就無量的歡喜。
  底下說,「行少欲者」,真幹的人,「心則坦然,無所憂畏」,他沒有擔憂的,沒有害怕的。「觸事有餘,常無不足」,這都是真的。「有少欲者,則有涅槃,是名少欲。」涅槃,對小乘人來說就是清淨心。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清淨,少欲清淨,這是聲聞、緣覺的涅槃,就是阿羅漢跟辟支佛的;覺是大乘的涅槃,大般涅槃,法身菩薩所證得的。涅槃也翻作寂靜,清淨寂滅,一塵不染。下面,這都是《遺教經》上的話,「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你要想離苦,怎麼離苦?「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你要想真正離苦得樂,你就得修少欲知足,就離苦得樂了。「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這是真的,古時候出家人都是露宿在野外,身體好,他每天經過這個鍛鍊,身心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這是真的,不知足的人,給他再好的待遇,他總是不知足。「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為什麼?他是大富長者,他不知足,還要求,身心負擔很重。我曾經見過這些家財萬貫的大富長者,他告訴我,他說晚上沒有辦法睡覺,一定要吃安眠藥,天天都要吃,沒有安眠藥就不能睡覺。這多苦!什麼原因?他還沒有知足;如果知足,就放下了,身心健康,他快樂。所以說比富貴,要從這上去比。現在這個社會,不管中國、外國都一樣,富而不樂,貴而不安,貴是地位很高,沒有安全感;富,有很多財富,不快樂,你害怕、擔心,怕財產丟掉,防人,防不勝防。一無所有的多乾淨,他多快樂,到哪裡旅行,帶個小包袱就走了,多自在。所以我們要記住,知足之人雖貧而富,那個富不快樂,你很快樂,比他快樂。
  「又《法華經勸發品》云: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賢之行。」普賢行,法身菩薩之所修,不是少欲知足他做不到。什麼條件的人能修普賢行?佛在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要少欲知足,才能跟法身菩薩一樣,得大自在。普賢行是菩薩所修的,比菩薩殊勝就是他心量大。名號上這個普字,普天之下,再要擴大,遍法界虛空界,這才叫普。賢是什麼意思?要幫助這些人、這些眾生都能做到賢人,賢人是菩薩,聖人是佛。自己是菩薩,希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都能跟我一樣成為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的行,在《華嚴經》上「離世間品」有五卷經文講普賢行,它的總綱領就是十大願王,十大願王統攝「離世間品」。從禮敬入門,「禮敬諸佛」。這個諸佛是誰?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未來諸佛是誰?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真正至誠恭敬,這一般菩薩、阿羅漢做不到,他還是有分別。普賢菩薩住平等心,他沒分別,有分別就不平等,他的心地清淨平等對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不僅僅包含有情眾生,無情眾生,什麼?花草樹木是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的叫眾生;山河大地是眾生,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來的。眾生這兩個字包括的境界是無限的深廣,哪一法不是眾緣和合而生?都是。菩薩沒有不尊重,沒有不禮敬的,對人要禮敬,對物也要禮敬。物裡面有植物、有山河大地、有礦物,對這個要給它們擺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桌椅板凳都是眾生。這個對它恭敬,不是叫你對它磕頭禮拜,不是的,擺設乾淨,讓大家看到、接觸到都能生歡喜心。
  「稱讚如來」。禮敬是諸佛,稱讚呢?你看這不是諸佛,是如來。諸佛就是如來,如來就是諸佛,為什麼要換一個?意思不一樣,諸佛從相上說的,如來從性上說。換句話說,禮敬諸佛是沒有任何條件的,稱讚如來是有條件的,他的德行與善相應的稱讚,與一切善不相應的不稱讚,差別在此地。你們如果讀五十三參就知道,五十三參有三個人,善財童子對他有禮敬,沒有稱讚。這三個人是一個勝熱婆羅門,他代表愚痴,甘露火王代表瞋恚,伐蘇蜜多女代表淫欲,殺盜淫,他們代表這個。這三個人是禮敬,他是諸佛,不讚歎,他做的是惡業不是善業,差別在此地,所以他用如來,不用諸佛。
  其他的,「廣修供養」。這一句很重要,無論世出世間法,沒有福報度眾生很難,真正教化眾生,這個福報是要有的,不能沒福。所以我們修慧重要,修福也重要。我們年輕的時候,老師經驗豐富,老人會看相,看到我們這一班年輕的學生沒有福報,壽命也不長。老師很慈悲,教我們廣修供養,廣結善緣,為什麼?修福報。章嘉大師教給我,要修三種布施,得三種福,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三樣都要真幹,不幹不行。我們在年輕的時候非常困苦,自己只能夠維持自己的溫飽,粗茶淡飯,哪有錢布施?布施要有錢,財布施。老師問我,一毛錢有沒有?我說一毛錢可以;一塊錢有沒有?一塊錢也還行,你就從一毛一塊開始,要養成一個喜歡布施的心。事上隨緣,隨緣就是圓滿功德,我身上只有一塊錢,我這一塊錢拿來布施掉,全部的,圓滿功德;我只有拿五毛,這是二分之一的功德,是這麼算法的。所以往往我們布施一塊錢,比人家布施幾萬塊錢功德還大,他有的是錢,幾萬塊錢在他那算小事;我們這一塊錢很隆重,一塊錢等於一、二天的生活費用,這個不一樣!所以,貧苦的人來生會變成大富,大富的人做好多好事,來生有時候還貧窮,這個道理要懂。養成布施的心,看到人有必要的,自己少吃一點、少穿一點,先幫助別人,這個在一生弘揚佛法上幫好大的忙。
  我們的法緣非常殊勝,從哪來的?從布施來的。十方同學對我的供養,我都布施,我不蓋廟;蓋廟,我認為那個錢埋在地底下很可惜,不起作用,還是布施好。我學的是跟印光大師學,印光大師,四眾供養他統統做法布施,法布施是印經。自己開了個印刷廠,就是弘化社,蘇州弘化社就是印光大師四眾弟子供養所建立的。那個時候是鉛字排版,印得都非常好,校對很精確,算是善本書。他流通是成本流通,所以書很便宜;如果真正想學,沒有錢買書的話,他就結緣贈送。一生做這樁事情,沒有第二樁。遇到其他地方有災難,旱災、水災去救災,都是從印經款項裡面撥出一點去救災、賑災。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老和尚一生沒道場,住別人的道場。老和尚有德行,人家都喜歡他在我這裡住一陣子,很難得!無畏布施是人家有苦難幫助他解決,讓他離開恐懼得到安全感,我們護持他、保障他。
  我跟印光大師學習,從開始學佛到現在六十四年,六十四年非常有效果,效果是什麼?愈施愈多。愈多怎麼辦?愈施,不施不行。斯里蘭卡龍喜大學,要辦個佛教大學,強帝瑪法師來告訴我,要我幫助他。我好像有三年多沒有進銀行,有一個戶頭,不曉得有多少錢,沒有去看過。因為這幾年,除了買書之外,買《四庫全書》,我買了一百一十二套,一套美金五萬;《四庫薈要》,我買了三百套,這兩種書大概差不多是將近兩千萬美金。有些錢,已經花這麼多了,到銀行去看一下,還有不少錢,我全部給他了,一共換成美金二千七百萬。我問他,你的預算好多?我預算二千五百萬。我說我這有這麼多,全拿去。
  現在我把銀行戶頭改成基金會,大概也有一些同學知道這個基金會,這基金會資料,大概有人知道,這份東西將來我是用它來幫助漢學院,做學生的獎學金,學生的學費、生活費用,做這個。漢學,漢學是傳統文化的基礎,是佛法的基礎,因為佛經都是文言文寫的。古來的大德,漢朝時候所翻的、所註解的,唐宋註解的經很多,都是用文言文註的,所以文字學非常重要。現在缺乏文字學的老師,我們要培養師資,讓這些老師有能力讀《四庫全書》,能把《四庫全書》講好,講得好、講得清楚、講得明白、講得透徹,他們再教底下一代,把這個法脈傳下去,這比什麼都重要。這樁事情很多人疏忽,別人做的,有很多人做的,我不做,這沒人做的,我來做,我覺得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
  中國對全世界、對全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四庫全書》。這裡面寫的是什麼東西?從三皇五帝,一直到乾隆那個時代,個人修心養性、家庭幸福、事業成功、社會安定、國家富強、天下太平,那些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效果全在這個書裡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真正的寶貝,全世界獨一無二。中國人將來統治世界,這是外國人說的。我跟外國人解釋,中國人統治全世界不像過去,用什麼統治?文化,不是政治,不是軍事,不是科學技術,也不是經濟貿易,就是《四庫全書》。唐太宗編了一部精華,叫《群書治要》。它有前半段,後半段還沒有,晉朝以前的它採取了,唐宋元明清沒有人做,所以還要做個續篇,這個續篇做下來之後,《群書治要》才是完整的,這非常有意義。所以我們要培養這批人,養這批人,最大的願望是他們能把《群書治要》續篇做出來,將來上下兩篇合起來,完整的,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篇,真正是精華之精華,總共大概一百萬字。唐太宗上半部搞起來了,現在已經到處流通,下半部有待你們年輕人去努力。發這種大心大願,祖宗加持你、三寶加持你,我相信你們會開悟,徹悟不敢講,大悟也不保險,小悟肯定有,有小悟就管用,編這套書就可以管用。所以我們要跟古人學,要跟祖師大德學,會生活得很快樂,真的像佛所說,法喜充滿。
  下面念老又引義寂師引《般若經》上的話,《般若經》說:「云何菩薩少欲,乃至阿耨菩提尚不欲,何況餘欲,是名少欲」。這句話說得好,阿耨菩提是佛所證得的,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成佛了。這個意思是什麼?菩薩連成佛這個欲望他都放下,他都不格外去追求,何況其他,其他的欲望全放下了。欲望是累贅,欲望是障礙,欲望是迷,不是覺,應當放下,什麼都放下。菩薩應化在世間隨緣不攀緣,隨緣就是沒有欲望,隨著大家的欲望我來幫助你、來調解你們。欲望不能過分,為什麼?過分就帶來災難。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水災從哪裡來的?從貪心來的,貪跟水感應。火災從哪裡來的?瞋恚感來的,你看一發脾氣,火氣上升,現在氣候反常,溫度很高,這就發脾氣發得太多,地球上的居民都不發脾氣,溫度馬上就下降。懷疑感的是山崩地陷,這個以前很少聽說,現在有人告訴我,很多地方有這個現象,地突然陷下去,連人連車都翻到裡面,這個佛家講懷疑,土石流就是山崩,感這種災難。慢,慢感的是地震。貪瞋痴慢疑,懷疑就是感得山崩地陷。所以這五種煩惱,感得五種災禍。我們能夠把這五種煩惱放下,不貪就沒有水災;不瞋就沒有火災,不會火山爆發,也不會溫度太高;不愚痴,沒有風災。痴是風災,我們看到外國的龍捲風,很可怕,那個傷害也很大。所以沒有地震,沒有山崩地陷。佛經上所講的這些,我相信二、三十年之後,科學家承認了,我們大家都相信了。少欲知足,好!住在這個地方,身心安穩,自在快樂,沒有災難,至少這一個地區不會有災難。
  下面說,「云何菩薩知足,得一切種智,是名知足。」菩薩知足跟我們不一樣,他一定要證得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叫知足。他只是在求知上知足,除這個求知之外,他樣樣都滿足,他無求了。「此意」,這個意思,經上的意思是「不求他境名少欲」,除了無上菩提之外,不求。我們現在學淨宗,除了西方極樂世界,不求,我只求往生極樂世界,只求親近阿彌陀佛。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老師,這是最好的一個老師,我跟他學,他一定能幫助我證得無上菩提,證得無上菩提,在西方極樂世界就畢業了。
  這裡頭還含了個密義,你要不細心,你沒看出來,細心才能看出來,是什麼密義?最好的世界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個什麼世界?是個究竟圓滿的世界,裡面沒有一個人爭名逐利,沒有一個人跟另外一個人發生衝突,沒有。佛家所講的戒律,中國古聖先賢教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在極樂世界完全兌現,人人遵守,自然而然,沒有絲毫勉強。這個世界沒有國家組織,沒有政治組織、行政組織,沒有,極樂世界沒有國王;沒有上帝,不像我們講的,我們欲界天玉皇大帝,他是天帝,他底下有很多大臣,他有政治組織,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只有一個現象,阿彌陀佛是老師,每一個往生人去都是學生,它是個學校,是學校又沒有學校的組織,太微妙了。每一個往生的人,都在七寶蓮池蓮花化生,寶池裡面蓮花開了,人出來了,出來的相好、光明跟阿彌陀佛一樣,四十八願裡頭說的。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是釋迦牟尼佛隨順古印度當時人說的。實際上,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每一道光明裡面看到遍法界虛空界諸佛在各個剎土裡面教化眾生、講經教學,就在人身上看到全宇宙,不可思議!所以花開之後見佛,進入阿彌陀佛的大講堂,大講堂有你的座位,座位上有你的名字,不會坐錯的。蓮花上有你的名字,座位上也有你的名字,進入講堂,什麼時候出來?滿願了就出來。什麼時候滿願?成佛。換句話說,你進講堂是凡夫,你離開講堂成佛了,不成佛不出來。
  雖然不出來還能辦事,不礙你辦事,你說多妙!阿彌陀佛也在講堂說法,從來沒離開講堂。阿彌陀佛能夠分無量無邊身,分身幹什麼?到十方世界去接引念佛往生的人到極樂世界來。佛發願親自去接引,不接引他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佛去接引。佛分身,本身在講堂沒出來,還在講經,分身起這個作用。我們每一個往生的人,進入阿彌陀佛講堂坐下去,也有像阿彌陀佛一樣的能力,分無量無邊身。分身幹什麼?分身到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去供佛,供佛是修福,供養;聽佛講經教學是修慧,福慧雙修,這對自己,幫助自己不斷向上提升,快,成佛快!阿彌陀佛是主要的老師,十方諸佛在旁邊幫助,把你捧上去,到哪裡去找這個機會?這個只有極樂世界有,除極樂世界之外,任何佛國土裡頭沒有,這要認識清楚的。所以這個機會太難得,我們抓到了,無比的幸運。同時還有附帶做的事情,教化眾生。十方諸佛剎土都有跟我們有緣的人,為什麼?那些地方過去生中我們住過,我們在那邊有父母、有親戚、有朋友、有同學,有很多熟人,你這一看到的時候,馬上就想起來,這是什麼時代的,他有苦難你就會去幫助他。所以極樂世界不能不去,不去就錯了,決定要去。
  這一段經文的意思,念老給我們解釋的,「不求他境名少欲,安住自法名知足。他境即是色等五欲」,色聲香味觸法,叫五欲六塵。「自法即是現量之智」,就是我們現在的智慧,我們現在有智慧,能夠了解事實真相,不把那些事相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好,念茲在茲。「準義寂意」,義寂大師的說法,就是他在《般若經》上引的這段話,「則不於心外取法,無一法當情者,名為少欲」。世出世間一切法,包括佛法在內,也都不放在心上。這麼多的經典,除《無量壽經》之外,統統放下。為什麼?我們一心一意專取極樂世界,學其他的東西就會分心,就會有雜亂,不能專一。經上告訴我們一向專念,注重這一個一字、一個專字,不能搞多。「體露真常,寂滅為樂,如如不動,為知足」。我們真正能做到少欲,把少欲之樂掌握住,不要讓它失去,這真快樂,寂滅為樂。如如不動,不動是不為外面境界所動搖,順境不生那種狂歡、喜歡的心理,那已經動了;逆境沒有瞋恚,如如不動。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好,歡歡喜喜,如如不動,這叫知足。「於此少欲知足一句,具如是妙意,足證佛經語深。」佛法裡頭的意思很深,字字句句都有很深的義理在其中,我們認真要學習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少欲知足。

回索引〉〉

228。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二八集)【日期】2015/8/6【地點】台灣台南極樂寺【檔名】02-041-022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大家跟我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六十二頁倒數第七行:
  「專求白法,惠利群生。白法者,白淨之法,指一切善法」。這句話看起來很平常,實在說它非常重要,我們這一生,學佛能不能有一點成就就在這一句。看到這句經文,我們就要想到,從早到晚起心動念是什麼。念老在註解裡面為我們說的,白法,白淨之法,指一切善法。古印度稱善為白法,稱惡為黑法,它用黑白來表,我們中國用善惡。善惡有標準,提到佛教,大家一定會想到十善業道,這個善法就是指十善。
  十善是根本戒,不但修學佛法的人必須要遵守,即使是世間人,他要想求得一生的平安、家庭的幸福,也要學習。第一條,不殺生。從不殺生,引申出來,絕不能夠惱害眾生,讓眾生因我而生煩惱,這就錯了。我們從早到晚,念頭、言語、行為能不讓眾生生煩惱嗎?這一點諸位要知道、要學習,這才叫學佛。學佛一定要遵從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佛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不能做的,我們決定要遵守,依教奉行,這才是佛的好學生。
  最近這兩年,我們聽說來佛寺的海賢老和尚一生的行誼,老和尚前年往生的,二O一三年一月往生的,活了一百一十二歲。這個老人一生,從他出家,二十歲出家,佛門裡基本戒條,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三學是戒定慧,三皈、五戒、十善、《沙彌律儀》,他全做到了,確實是我們最好的榜樣。為人老實、聽話、真幹,所以在一生有很了不起的成就。老和尚住世,是阿彌陀佛命令他的,他修得很好,要他住在世間長久一些,多住幾年,給學佛的人做個好樣子,給念佛人做個好樣子,他真做到了。二十歲出家,一百一十二歲往生,學佛九十二年,九十二年,念佛的功夫好!
  念佛這個法門,我們這一生遇到了,不能空過。世間太苦,要認識,想做一點好事,障礙重重。所以我們要記住,做好事是應該的,但是要隨分隨力,沒有這個能力要去做,那就很苦。要做事,要有財力,還得有人力。我今天早晨看到,澳洲同學給我寄了一份資料給我看,他們想辦學,辦個小學,辦個一條龍的學校,政府可以批准。錢從哪裡來?我沒有這個能力。人從哪裡來?辦個學校,請誰去做校長?請哪些人去教學?我沒人,孤家寡人一個。澳洲淨宗學院也不過就十幾個人,你們能教嗎?正式的教員是政府承認的,你們沒有這個資歷,怎麼辦?有力量要做,好事,沒有這個力量不能做。
  我這一生沒有伸手跟人要過錢,到了晚年,這樣的年齡了,還問人要錢,講不過去。供養是有,不多。我在香港成立了一個基金會,這個基金會專門是去做文化教育事業,佛教是文化教育事業,多元文化,宗教都是文化教育事業。我們從事這個工作有不少年了,從一九九九年,我們就正式跟新加坡九個宗教接觸,在一起辦活動、交流,做出一些成績,對社會、對國家都有利益。這些年來,這個工作沒有間斷,費用不多,我們能夠負擔。現在到處想辦漢學院,好事情,馬來西亞辦起來了。我沒錢,是馬來西亞的一位賴居士,他是華僑,這個學校,土地是個同修送給我的,建築他一個人負責,他是個企業家,這個好辦。我不敢向他化緣,自己發心做,好,我們歡喜。
  漢學,從基礎上扎根,那就是文字學,首先要認識漢字。課程用什麼?用《說文解字》,用這個來扎根。今年五月,我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斯里蘭卡主辦的衛塞節,我們跟世界各友好的宗教,在這個地方做了三天的聚會,大家都非常歡喜。這個活動結束之後,我順便到英國去看看,過去去過二次,這次第三次,看看有沒有緣分對漢學有一點幫助。遇到了一個大學,這個大學的校長來看我,我們做了三個小時的長談。他對於漢學非常有興趣,對我們的理念、教學的方法、教材也都很歡喜,確實有意思想跟我們合作。
  合作,學校有土地,要辦個漢學院,我們要給它建一個學校,這就為難了,建學校這個錢從哪來?我沒有這個能力。我們今天十方供養的能力,只可以用做獎學金,這個學校我們一年送三十個獎學金,頂多可以到五十個,我們收的供養都是零零碎碎的。去英國那邊念書,一個學生一年要一萬英鎊,我不知道一萬英鎊換多少台幣。英鎊價值最高,一個英鎊我在香港是十二塊港幣,差不多應該相當人民幣十塊錢,一比十。這個獎學金是長年提供,不是短期的,每年都要發,我很樂意培養三十到五十個漢學的老師,漢學太重要了,現在沒老師。這個錢有,建學校的錢沒有了。
  前年,今天強帝瑪法師中午我們在一起吃午飯,下午他離開了。前年我們訪問他的國家斯里蘭卡,他們提議要建個佛教大學,我很贊成,我把銀行錢全部給他了。因為我問他,你這個大學,建這個學校預算是多少?他們用美金計算,二千五百萬。我把銀行去算一下帳,總共結出來二千七百萬,全給他了。這兩年物價上漲,要追加預算,我就告訴他,我沒有這個能力,但是我給他出主意,我說你不必全建,先建一部分,剩下一部分把地基打好,有錢就蓋,沒有錢就放在那裡。這個方法他接受了,先蓋教室,先蓋餐廳,先蓋宿舍,這個蓋好了,馬上就可以上課,開始上課,其他的建築慢慢來。辦公室可以慢一點,圖書館可以慢一點,這個不要緊,你把學校辦好了,我相信有人幫助你。現在進行得很不錯,今天來的時候,把一些照片拿來給我看,教室、餐廳、宿舍,很難得,依照這個方法去建。
  所以,圖文巴這邊的學校就難了。大家對我的狀況要了解,我們相處這麼久了,這麼多年了,還不知道嗎?我能想到的事情很多,未必能做到,就是剛才講的,第一個沒有人手,第二個沒有財力,一定要知道。國內也有同學辦學,也為了建立校舍也是需要錢。我在香港,我們組織了一個漢學院,漢學院的院所怎麼來?有個企業家很發心,想做好事,我說這樁好事給你做,財產是你的。買一個學校,財產是你的,借給我漢學院用十年,這個好,財產是你的,我喜歡這樣做法。十年我們做得很好,希望再做十年,你就再借十年,如果我們不做了,你就收回去。這方法好,乾淨俐落。
  早年,我也在香港住了十年,我住的房子是一個老居士的,她的私人產業,我借用,她說我願意住多久他都供養我,我在那住了十年。最近就有一個同修,三年前,他在農村裡頭有個小房子,很小,這棟房子的總面積還沒有這間房子大,大概只有三分之二。沒有,一半,有一半大,總面積,在農村。這個老居士往生了,囑咐他太太,一定要把這個小房子供養給我,希望我在香港長住。我一看很歡喜,住在山上,面對著青山,花草樹木,聽不到人說話的聲音,也聽不到車聲,老實念佛很好的一個小房子,我接受了。我把尖沙咀那個房子還給老太太。這麼大年歲,說走就走了,不再找麻煩了。想做一些事情,讓我提供一些建議,這個可以,我也很歡喜。實際上年歲太大,不能操心,要操心年輕的時候幹,到這個時候操心叫大錯特錯,那惹人笑話。所以我願意幫助大家。
  台南極樂寺,這是我心裡想像到的台灣唯一的一個學校的寺院,希望在這邊成就一批年輕的法師,講經教學,希望培養這樣的人。這個地方夠用,條件都能符合,真正來學的人,我們供養他,吃住我們負責,他在此地好好的學經教。這裡沒有人教,怎麼學法?用光碟教學。我們每堂課都錄的有光碟,都保存在這個地方,如果你要學《無量壽經》,這光碟全部給你,你每天聽,每天聽十個小時。像東北劉素雲居士一樣,她專門聽《無量壽經》,一天她是聽一片光碟,那個時候,二十年前,一片光碟只有一個小時,聽十遍,其他的時間就念阿彌陀佛。聽了十年,沒有間斷,每天十個小時,所以這部《無量壽經》聽了幾十遍。現在到處講演,講得很好,非常受歡迎,法緣殊勝。這是用光碟學習成功的例子。
  我也常常在想,二十年之後,可能大學裡頭沒教授了。為什麼?學習的人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以我們自己做例子,我這一代,上一代李炳南老居士、方東美教授、章嘉大師,我跟他們比差太多了,差距太大了!我們這一生當中所帶的學生,跟我比也是很大差距,那他們下一代怎麼辦?沒人教了。好在現在有這些科學技術,有這種我們可以利用的媒體,那就不怕了。我們用中國的老辦法,老辦法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學只要學一樣,一樣學十年沒有不成就的。劉素雲成就了,胡小林成就了,胡小林專攻《大乘起信論》,也是將這部書從頭到尾念,念了千遍,註疏看上百遍。現在講《起信論》這是專家,雖然是在家居士,我看沒有法師能夠比得上他,他在這一部書上下十年功夫。現在找這樣的人沒有了。
  真正想學的人,這兩個榜樣擺在你面前,你只要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十年保證你成就,而且你成就非常殊勝,不是普通成就。這一部經通了,部部經都通了,沒有學過的經典,你拿到手不會生疏,你只要用短短時間去準備,你就能夠講得很好,一經通一切經通。要發心!真正發心,有三寶加持、有佛菩薩保佑,自己生活一切放下,不要去想它,讓佛菩薩安排。這樁事,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們只專心在經教的學習上,對自己明天該怎麼辦,怎麼活下去,不要去理會。今天過得很好就好,何必去想明天?你的心能專注,這個東西才能學好。我一生沒道場,住別人道場,有緣多住一段時期,沒有緣少住幾天,歡歡喜喜,互相尊重,互相尊敬。真正經教裡頭對我們要求的,我們盡力努力都把它做到。
  下面你看引用《大乘義章》第七卷說的,「善法鮮淨,名之為白」。《大乘起信論》註解裡面說的,祖師大德講的。鮮是鮮明,淨是清淨,沒有染污,鮮是沒有過時,挺新鮮的。佛法永遠不會過時,過去適合,現在也適合,未來三千年還是適合,所以叫鮮淨。稱之為白法,善法,真正的善法。《魏譯》,我們《無量壽經》康僧鎧翻譯的本子,「清白之法」,經文它用這個,清白之法。這邊這一句是「專求白法」,意思完全一樣。《淨影疏》,隋朝慧遠法師《無量壽經》的註解,《義疏》對這一句的解釋是「所顯之法,出離邪謗」。邪是不正,謗是毀謗,對於正法的毀謗完全沒有,這叫清白。
  「《嘉祥疏》曰:是無漏明,故云清白。」這都是給我們解釋清白兩個字的意思。無漏是善法,有漏是不善,這是用比喻說的,佛經上用得很多。漏,譬如茶杯,茶杯有破損,水放進去之後漏掉了,這叫有漏;無漏,這是很完善的器皿,水放進去不會漏掉。這是比喻我們學道,煩惱重,習氣深,這就是有漏,所學的怎麼樣?都漏掉了、漏失了。如果意志堅決,真誠、清淨、恭敬,你學這個法完全接受了,變成你自己得受用,這叫無漏。無漏法是清白,清是離開染污,白是離開邪惡,離開黑暗,智慧,白從智慧上講,清從戒律上講,戒律,持戒清淨,有定有慧。所以清白兩個字,也可以說就是戒定慧三學。「《會疏》云:大乘法,名為清白。」所以清白兩個字意思很廣,凡是大乘法都名清白。
  「惠利」,惠是惠施,布施,就是贈送給別人;利是利益,這個地方講利濟,是利益,是幫助別人,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去幫助他,這叫利濟。「故經義為:專求無漏大乘清淨之法,用以普施有情,利樂群生。」這幾句講得很明白,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說出來了,要專求。大乘無漏清淨之法是什麼?廣義的說,所有大乘經論都是。那今天我們學這個法門,是大乘裡面無比殊勝的一門,稀有難逢。為什麼?所有大乘法、小乘法都要斷煩惱證菩提,沒有一個例外的,斷煩惱難!我們的煩惱習氣能斷得掉嗎?你去試試看,看能不能斷掉?
  大小乘最低的階位,小乘是初果須陀洹,大乘是十信裡面的初信位菩薩,十信好比小學,有十年級,你是一年級。一年級的條件是什麼?見思煩惱五種見惑斷乾淨了,才能證得初信位,小乘才能證得須陀洹。我們能做得到嗎?太難了,一生都做不到,那麼這一生的修行不能證果。有沒有好處?有,什麼好處?可以幫助你生天,來生人天福報,這個就是利益。今天我們看到這個社會上,人天福報的人很多,什麼原因?過去生中修行沒上得去,這五種見惑沒斷掉,所以變成福德了,功德沒有了,變成福德,人天福德,是這麼回事情。真修,他不是假的,沒斷惑。
  這五種惑是什麼?我們要知道,不能忘掉,時時刻刻提醒、觀察就曉得這路走不通。第一個身見,哪一個人不把身看作我,我,我就是這個身,這個事情難了。有我就有自私自利、就有名聞利養,這個是煩惱的根。佛告訴我們,身不是我,為什麼?有我,有個真我,真我不能說是身,也不能說不是身。它到底是什麼?它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這我們很清楚,不會執著它是我,它是我所有的。這個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我不生不滅。這就搞清楚了,這個身有生有滅,我不生不滅。
  現代科學家也搞清楚了,也知道這個身是假的,不是真的,剎那生滅。我們看不到,它頻率太高,速度太快。我們今天看電視,電視一秒鐘畫面生滅多少次?有幾個人知道?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百次。電視的畫面,一秒鐘生滅一百次,也就是說一百個畫面一秒鐘播放完了,電視。那我們現實的環境,一秒鐘生滅多少次?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個念頭,前念滅後念生,三十二億百千念,一彈指,不是一秒。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每一個念頭是一次生滅,前念滅後念生,一個接著一個,一彈指。一秒鐘能彈多少次?年輕人體力好的可以彈七次,我大概能彈到五次,年老體力衰了,年輕可以彈到七次。三十二億百千念乘七,這就是一秒鐘生滅的次數,得出來的結果,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兆,不是萬。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一秒鐘,我們怎麼會知道它是假的?大概所有的物質現象都是在這個頻率裡面產生的幻相,不可得。《般若經》上說得好,「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還包括精神現象,精神現象是念頭,統統都是在這個頻率之下產生的。
  這個奧祕,宇宙的奧祕,被現代量子力學家揭穿了,也不過才二十幾年,科學家明白了。他們搞清楚、搞明白之後,看到佛經上說的,佩服得五體投地。科學搞了四百年,一代接著一代,到現在憑著經驗、先進的儀器觀察發現了。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沒有科學,沒有儀器,他怎麼會知道的?而且講得比科學家講得還清楚、還詳細。所以,大乘佛法是究竟科學,究竟就是到頂點了,再上去沒有了,究竟哲學。我們看到科學家的報告一看就懂,大乘佛法內容講些什麼,我們就完全明白了。
  佛法是教育,宗教是教育。中國這個宗,有三個意思,你們查字典都可以查到,宗有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這三個意思;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這兩個字連起來,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如果說得更清楚一點,上面加個人類,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它教什麼?佛法是最標準的,佛陀的教育它分兩部分,一部分是世間法,一般教育,一部分是高等教育,也就是出世間法。世間法,佛經上給我們講戒、定,世間智慧,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講這三種,三大類。向上提升,高等科學、高等哲學,全世界哲學跟科學都達到登峰造極,最高峰,上去再沒有了。我們有理由相信,再過二、三十年,科學家承認佛教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不再說是迷信了,這得認識清楚,搞明白。
  我們學的什麼?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通達明瞭,這叫成佛,大智慧現前。小智慧足以,也是聖賢說的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小智慧,小悟。大徹大悟,作佛去了,有能力去教化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最上面的包括法身菩薩,下面到無間地獄,你都有能力、都有智慧、都有方法去幫助他們。這就成佛了。
  你看成佛之後,以無漏大乘清淨之法,普施有情,利樂群生,這個群生就是剛才講的,從菩薩到三惡道,幹這個事情,這個事情是最有意義的大事,不怕沒老師。釋迦牟尼佛慈悲,為我們做出的示現,釋迦牟尼佛的老師是誰?沒人,他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他沒有找到老師。十九歲出家,放下煩惱障,出去幹什麼?求學,做一個苦行僧,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印度在那個時候,宗教之國、哲學之國,這兩樣東西印度非常發達,他去親近、去學習,所有宗教他都學了,所有的學派他也學了,用了十二年時間,發現怎麼樣?不能解決問題。什麼問題?超越六道輪迴的問題,學那些宗教,學那些哲學,出不了六道輪迴。放棄了,三十歲,這一年三十歲,放棄了,放棄了是放下所知障。這兩種障礙都放下了,他到畢缽羅樹下去打坐,入定。出定那一剎那,開悟了,見到天上一顆明星很亮,豁然大悟。畢缽羅樹以後就稱為菩提樹,因為佛在這個樹下示現開悟證果的。
  開悟之後他並沒有起來,他依舊在入定。在定中,二七日中,二七十四天,也有說三七日中,三七二十一天,都有這個說法,時間總不長就是了,最長也不過二十一天,定中講《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不是在我們世間講的,在定中講的,哪些人聽眾?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換句話說,沒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入不了他的境界,不能參加他這個活動;參加這個活動,一定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法身菩薩。這個經講完之後,出定,出定起來之後,到鹿野苑去找五比丘,這五個人是他的同伴。他出家,他的父王不放心,派了五個隨從,這就是以後的五比丘。在鹿野苑給他們講《阿含經》,講四諦苦集滅道,憍陳如第一個開悟,證阿羅漢果。那麼這個世間三寶具足,有佛、有法、有僧。從這天就開始辦學,每天講經教學,阿含這一個大的單元講了十二年,這是佛所辦的小學,大家程度都不夠,很低,要從扎根做起。
  像我們現在,希望在大學裡面辦漢學院,沒老師,怎麼辦?最好在大學下面設一個實驗班,漢語文言實驗班,培養什麼?培養基礎,漢學的基礎要從這扎根,三年到五年,最少三年,最多五年。這個根扎下去,他才能取得漢語教授的資格,就是他能拿到博士學位,有學位,他能接受大學聘請為漢學教授。我們希望這三、五年能培養三十到五十個人,能有三十個這樣的好老師,就可以把這個實驗班提升正式辦漢學院,這漢學院有三十個老師可以了,再大規模的招生,正式成立。我們有這麼個想法。諺語說得很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們有這個想法,有這個願望,天是什麼?要有人來幫助,要有人才出現,要有財力支援,這是天意。如果沒有人才、沒有財力支援,這就做不成了。
  所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哪一樣好?前面這樣好,為什麼?謀事在人,沒有人協助,也沒有財力幫忙,辦不成,你的功德是圓滿的。為什麼?緣的條件不合,功德是圓滿的,《楞嚴經》上說,「發意圓成,圓滿功德」,你只要發心,功德就圓滿了。不是不做,真想做,但是緣不足,沒有幫手,沒有財力,所以功德是一樣的。我缺乏這個外緣,有這個外緣我會做得很好,沒有這個外緣,逼著我做不成。但是我不是沒有心,有心,這個有心的功德不可思議。
  底下這一段也解釋這一句經文,『志願無倦』,我剛才講的。我們的志願是一定有的,不會懈怠,不會疲倦,問題就是有沒有幫手,有沒有財力。這是天意,這不是人意,為什麼?我們命中沒有,過去生中沒修。這個道理我們懂,六十四年前老師就告訴我,命裡沒有財,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命中還有一點智慧,過去生中修過法布施;壽命短,四十五歲就完了,過去生中沒有修無畏布施。所以老師幫助我把這個福慧補足,就教我要勤修財布施。我說沒有錢,生活都很困難,哪有錢布施?老師問我,一毛有沒有?一毛有。一塊有沒有?一塊有。你就從一毛一塊開始布施。這一毛一塊到哪裡去布施?寺廟裡頭有,寺廟裡面印經,你看有發心的人印經,在外面募捐,大家隨便寫,多少不拘,一毛他也收,他不是不收,他也收,一塊也收,這是個修布施的好地方。另外一個地方,放生,放生是修無畏布施,廟裡頭常有,常常遇到。所以身上有多少都可以拿多少,圓滿功德。
  老師告訴我愈施愈多,三種布施得三種利益,財布施,財用不缺乏;法布施,智慧增長;無畏布施,健康長壽。我就真幹,我能有一點成就,也就是有這麼一點底子,老實、聽話、真幹。我相信老師,老師不會害我,老師希望我好,真修。修五個月,半年,效果就出來了,收入就多了一些。這以後就發心出家了。佛法確實能改造一個人的命運,命運是自己造的,家運也是你一家人經營的,國運是全國人民經營的,大家都能斷惡向善,國運就好,一個道理。
  我出家,章嘉大師教我的,我一個人在台灣,沒有牽掛,沒有後顧之憂,他說最好的方法,出家。出家,學釋迦牟尼佛,教我看兩部書,《釋迦譜》、《釋迦方志》。這兩部書那個時候買不到,《大藏經》裡頭有,我就到善導寺把經書借出來抄,《大藏經》不能帶出門,只有星期假日去抄經。前後我還抄了十幾部,分量都不太大,老師教的。現在人福報大,台灣印的經書太多了,不是賣,都是結緣,跟全世界結緣。出家之後,我讀了《印光大師文鈔》,懺雲法師教我讀的。讀了之後,對淨土尊重,還是不願意學,但是印光法師的行誼我很佩服,我這一生學他。四眾對我的供養我幹什麼?我沒有蓋廟,我完全印經布施,幹這一樁。印光大師一生就幹這樁事情,遇到有災難了,旱災、水災這些災難,老和尚也救濟,救濟錢從哪來?印經款項裡面提出一點去賑災。是以印經為主,以救難為第二。這個我學到了。
  所以,我先後印的經書,大部頭的,《大藏經》,這些年來到現在大概應該有七、八千套了,我的目標是一萬套,送一萬套《大藏經》。還有,你們在我這個地方書庫裡看到,《四庫全書》、《四庫薈要》,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典,中國傳統文化這代表了。商務印書館印的,我向它買了一百一十二套,他算我特價,每一套美金五萬,差不多將近六百萬。世界書局出版的《四庫薈要》,分量是全書的三分之一,乾隆皇帝自己讀的,這個價值比《四庫全書》還要高。我這些年來,先後跟他買了三百套,送給全世界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給他們收藏。為什麼?我怕災難,災難的謠言太多,我是不相信,但是也不能不防著一點,萬一災難來的時候,這書沒有了多可惜,那真是人類無與倫比的損失。所以我印這麼多,到處放,災難不可能統統把它消失,總會留一些保存下來,我是這樣想的。古人藏諸名山,刻在石板上,埋在洞裡頭,像房山的石經,《大藏經》,我去看過。那一套石藏經雕刻了八百年,是一套完整的《大藏經》,如果一個大地震,就完了。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多印多散,到處都有,這就不會喪失。這是我幹的一樁大事情,希望把中國文化在這個世界上永遠傳下去。
  書沒問題了,這問題解決了,擺在面前一個大問題,誰去念這些書?這些書是文言文,現在人看不懂。我著急了,所以我想出漢學院,培養這些漢學家,他們有能力讀文言文。也就是標準他們將來能夠讀《四庫全書》、能夠讀《四庫薈要》,有能力把《四庫薈要》這些典籍翻譯成白話文,供養大眾,然後再從白話文翻譯成外國文。像現在我們的《群書治要》,有英文翻譯的、有德文翻譯的、有法文翻譯的,好像還有西班牙文翻譯的,現在有日文翻譯的。好的翻成白話文,再翻成全世界各個不同國家語言文字,全世界人都學《群書治要》,全世界的人都學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文化統一全世界,天下就太平了,災難就化解了。我們幹這個事情。
  所以學習漢學,《說文解字》這是漢學的根,就是首先要學習認識中國文字。中國文字怎麼來的,從文字起源,到這兩千年的演變,都要知道、都要認真學習。對於古聖先賢留下來的這些智慧、理念、方法、經驗,非常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才是真正的寶,世間所有的寶藏跟這個不能比,這是我們要知道的。希望年輕人發心,用十年的時間學習漢字、文言文,然後這部書就變成你自己的,你自家的寶貝,你有能力閱讀,你有能力翻譯、有能力講解、有能力弘揚。現在傳統文化迫切需要這些人,所以我們要把這一點不太多的金錢來做這個工作,照顧這些人,讓他們安心好好讀書。我們來請教授,教授很少,對文字學有研究的人不多,很少,只要有二、三個教授來教就能傳下去。「志願無倦」。
  「華嚴經》普賢大士十大願王,概括其願末之意為」,十大願王我們都很熟悉,從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到普皆迴向,最後的意思,「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至迴向)乃盡」。這個我禮是禮敬諸佛,迴向是迴向眾生、迴向法界、迴向菩提,到這個地方才圓滿。下面說,「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這真的,虛空界真的是無盡,普賢菩薩的禮敬,乃至迴向,也是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兩句話重要。你看念念相續,這個念念就是願心,他的志願,念念相續,永遠相續。無量劫前念念普施有情,利樂眾生,到未來際劫還是志願無倦,還是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這三業無有疲厭,身是身行,語是言教,意是弘願,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就是意。這個十願,都是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日常處事待人接物,範圍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普賢菩薩的大願。我們要學習,不是我們學佛成佛就沒事了,成佛那一天是我們普賢大業開始的那一天。我們現在雖有普賢願,做不到,為什麼?沒有德能,沒有智慧。
  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這個法門是什麼門?淨土法門,這個諸位要知道。淨土法門什麼意思?一生必定成就。能行嗎?能。憑什麼?憑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這個法門不靠自己,靠阿彌陀佛,全心投靠。靠自己不能成功,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成就,能夠成就人天,就是來生來世不失人身或者生天就不得了,就很難得了,成佛是不可能的。但是你遇到淨宗,你信願持名,你就能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能成佛,它太容易了,太簡單了!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證明。他的像我們印了很多張,這邊,掛在這邊,你天天看他向他學習。他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一生沒有念過一部經。他也沒有上過殿,他五堂功課不會,在別人寺廟裡頭,別人上殿,他站在殿門口念阿彌陀佛。
  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信、願就是取得往生的條件,我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就能往生,阿彌陀佛就會來接引你,臨終一念十念決定得生。平常我們念佛,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這個功德,是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你的品位高下。經上說得很好,念佛功夫深淺,不是多少,多少沒關係,一天念一聲佛號也行,不在多少,在功夫。功夫在哪裡?功夫在放下,你是不是能把這個世界放下?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是功夫,對這個世界沒有絲毫留戀,也沒有瞋恚,知道這個世界是虛妄的。記住《金剛經》上一句話做我們平常觀照功夫,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管是世法佛法,都包括在其中。經文還又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佛法這麼多,我們只取一門,其他的要放下;經典那麼多,我只取《無量壽經》,其他的統統放下。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兩句話是戒定慧,統統具足。讀書千遍是祖師大德教的,這是戒律,我們就持這個戒。這一千遍沒念錯,沒念漏掉,規規矩矩,這是修定;自見是智慧現前,其義自見,不要求人。所以在過去教學當中,很多高明的老師教學生,只是盯著學生念書念多少遍,講不講?不講。為什麼不講?講把他的悟門堵死了,他不會開悟。所以不講,就教他這樣一直念下去,把妄想念掉、雜念念掉,心裡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清淨平等現前。清淨心,阿羅漢的禪定;平等心,菩薩的禪定。定久了,不定什麼時候覺了,覺就是自見,就是明瞭了,這經全明白了。明白之後怎麼辦?講給老師聽,老師給你點頭,沒錯,講得很好,你就畢業了。老師給你印證,不給你講解。你所悟到的那個,老師也悟到了,你一說,跟老師一對,一點不錯,這就畢業了。你就可以離開道場,到四面八方去弘法利生,教化眾生去了,哪個地方有緣,多住幾天,沒有緣少住兩天。
  這個方法,東方人知道的人還有,不多,西方人沒人知道,他們可能完全不能接受、不能相信。你看我們今天做實驗,三年、五年,真的有一、二個開悟了,西方人就相信了,無師自通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你真的從定慧上下手,經幫助你開慧,讀佛經,選一部經,一天讀十個小時,愈讀愈熟。像《無量壽經》,剛剛開始讀,大概要兩個小時讀一遍,念上一年大概一個小時,一年半,大概就四、五十分鐘,最快的半個小時。但是怎麼樣?念到半個小時念一遍,一天還要念滿十個小時,這個重要,十個小時你念二十遍。開頭念,十個小時念五遍;一年之後,十個小時念十遍;一年半之後,十個小時二十遍。為什麼?你不念經就會胡思亂想,有妄想、有雜念,妄想雜念是煩惱。用念佛這個方法、念經的方法,把妄想念掉、雜念念掉,清淨心現前,這是功夫。這樣的功夫,往生極樂世界品位高。
  凡夫往生沒有功夫,我們去都是沒有功夫,沒有功夫生凡聖同居土。它那裡凡聖同居土是淨土,我們這個地方凡聖同居土是穢土,不一樣,完全不一樣。如果有一點功夫,清淨心現前了,也就是我們講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往生就不是同居土,方便有餘土,下面兩品,就是中品、中下兩品。如果念到事一心不亂,平等心現前,對一切萬物,人事物都不分別,不分別就平等了,這是菩薩的定力。這個人往生到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上輩往生,品位高了。如果念到開悟了,開悟就是覺,清淨、平等、覺,覺是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所以念佛功夫的淺深,是往生極樂世界你是哪一個品位,它那裡也是學校,同居土是小學,方便土是中學,實報土是大學,等覺是博士班。它也是一個階級一個階級,所以你到極樂世界插班,你插哪一個班、插哪一個等級,那是念佛功夫的淺深,沒說多少。
  由此可知,最重要的關鍵是要去,就是被他錄取,他錄取你的時候,真信、真願,我真想到極樂世界去,我不想再留在這個世界,這樣的心願就取得阿彌陀佛那邊錄取了。這是第一個條件,念佛功夫淺深是第二個。先要錄取,然後再談功夫,功夫再淺都不怕,哪怕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值得。為什麼?極樂世界雖然有品位,它待遇是平等的,這是跟一切諸佛剎土不一樣,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那什麼待遇?法身菩薩的待遇。所以你到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也是這樣的,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大士是平等的。不是你修的,是阿彌陀佛加持你的,所以彌陀的恩德太大了!這些人有這麼高的待遇,有這麼高的智慧、神通、能力,統統是佛力加持,如果不得佛力加持,那不可能。你要把這些東西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曉得淨宗多麼殊勝,淨宗遇到多難!遇到之後,真正相信,西方極樂世界錄取了,真正念幾聲佛,到那邊去插班了。決定不能放棄,如果放棄,真可惜!所以要發願、要立志。這個世間一無所求,真正是於人無所爭、於世無所求,每天能吃飽、能穿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夠了,不再多求。再求的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求早一天見阿彌陀佛。
  往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不管什麼品位,平等待遇。進入阿彌陀佛大講堂,彌陀在那裡講經說法,這講堂有你的座位,給你安排好了,你坐在座位上聽經。聽到什麼時候離開?聽到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才會離開;如果沒有徹悟,你不會離開的。換句話說,進入講堂是凡夫,離開講堂是佛,你成佛了,你不成佛你不會離開講堂。多長時間?不定,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有人時間長,有人時間很短。多難得!
  到極樂世界,身體不是肉身,肉身是個生滅身,還要補充營養,天天吃飯,還要休息、要睡眠;極樂世界不需要,金剛不壞身,身體是紫磨真金色身,法性身。我們這個身是法相,阿賴耶識的相分,有生有滅。到極樂世界的人,統統轉識成智,換句話說,轉八識成四智,所以他的身是法性身,法性身沒有生滅。所以你是無量壽,阿彌陀佛無量壽,每個往生的人都是無量壽,你說多難得!這個身體不需要吃飯、不需要喝水、不需要睡眠,精神永遠飽滿,體力充沛。在講堂,等到大徹大悟之後就拜佛離開了,離開幹什麼?到十方世界供養諸佛如來,修福,聽經聞法修慧,供養是修福,福慧雙修,很短時間就修圓滿了。
  自性裡面的福慧自然現前,就是圓滿,你就有能力在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幫助諸佛教化眾生,以聲聞、菩薩,不定什麼身分,像觀世音菩薩一樣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現什麼身。應該給眾生說什麼法,你一看就曉得他是什麼樣根性,你就給他說法,沒有不當機的,沒有聽不懂的,沒有不歡喜的,得大自在。我們一生當中,三年、五年就可以取得,為什麼不幹?這個要是不幹的話,真叫吃大虧,太可惜了!希望同修頭腦要清楚,這個機會百千萬劫難遭遇。前清彭際清居士說過,眾生有幸聽到這個法門,那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之一日,他怎麼會遇到?怎麼這麼好運?我們多少人遇到之後不知道珍惜,當面錯過,太可惜了!
  早年我在台中求學,李老師告訴我,台中蓮社是他創辦的,那個時候的蓮友有二十多萬人,我在台中住了十年,我離開的時候,蓮友增加到五十萬人。老師說,我們自己的同學、蓮友,一萬個人能往生的大概只有三、五個。萬分之三、五,也不少了,五十萬人,要是五個的話,有二百五十個人往生,真的很難得,往生就成佛了,度眾生成佛道。不能往生,就是沒有把這個機會抓住,對這個世間有留戀,放不下,這就苦了,我們不能幹這個傻事,這很重要。除非是阿彌陀佛有使命交給你,像海賢老和尚,這有使命,阿彌陀佛如果不是囑咐他長住世間表法,給大家做個好榜樣,他早就往生了。我們相信,他取得往生的把握,二十五歲的時候就可以取得。在世間住這麼多年,是阿彌陀佛囑咐他的,他修得很好、修得不錯,一直就這樣保持下去,給佛弟子做個好榜樣,給淨宗同學做個好樣子,給我們念佛人,他怎麼往生?怎麼那麼自在?
  所以我們今天修淨土,抓住三樣東西:第一個《無量壽經》,這是根本法。第二個黃念祖老居士《淨修捷要報恩談》,這本書,後面有個光碟,非常重要。這本書裡頭很簡單、很扼要把整個佛法都介紹出來了,顯教密教、大乘小乘、宗門教下統統都說出來,像一個佛學常識一樣,你就不外行了,你全都能懂得。第三種就是《來佛三聖永思集》,這一本,海賢老和尚的,已經整理成一本書,這是最後印的,裡面有個光碟。我介紹同學這三樣東西,這三樣東西常常讀、常常看、常常念,往生就有把握了。我們真正要做到,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就是真正「志願無倦」的意思。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時間到了。

回索引〉〉

229。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二九集)【日期】2015/8/7【地點】台灣台南極樂寺【檔名】02-041-022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六十三頁,從第三行看起,「忍力成就」,這一段裡面最後的一句,自利行,自利最後這一句。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忍力成就』。「忍力者,忍辱之力。法住師云」,法住是日本真言宗的祖師,他說「忍有三種:一者安苦忍,謂於世違事能受故」。違,違背自己的意願,能接受。凡是違背自己的,不見得是好事,不見得對自己有利,多半是自己不願意見到的,不願意聽到的,不願意遇到的,這些事都能夠忍受,這是安苦。第二種,「他不饒益忍,謂他於己有違損能受故」。對我們自己,別人對我們自己有損害,沒有利益,這種事情遇到了能不能忍?也要忍,菩薩忍辱要修到底。第三種「法思維忍」,這是修學佛法,佛法要有耐心,要長時間,「謂於法無分別故」。「此三忍成就,故曰忍力成就」,這是法住法師他說三種。
  「又《會疏》明十忍」,《會疏》裡面說得詳細,為我們說十種忍。「疏曰: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及。能行忍者,可名為有力大人」。這是前面解釋這個忍字。忍,世出世法都重視。世尊在講經教學當中,把它列為六波羅蜜之一,六波羅蜜就是六度,菩薩修行六大綱領,第一個是布施,第二個是持戒,第三個就是忍辱,忍辱才能精進,才能得禪定,才能開智慧。忍辱確確實實是修行成敗的關鍵,不能忍什麼都不能成就,世間法都不能成就,何況出世間的大法?所以一開端給我們介紹,持戒、苦行都比不上。能行忍者,能夠忍受的人,可名,可以說,他是有力的大人。這個「力」含義很深很廣,有智慧、有德行。沒有智慧的人做不到,沒有德行的人也做不到,所以這稱之為大人。大人也是佛經裡面稱為英雄,釋迦牟尼佛、諸佛如來殿堂稱之為大雄寶殿,大雄就是大英雄。大英雄什麼意思?常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哪些事情一般人做不到?這六度就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布施、持戒,特別是忍辱,布施、持戒容易,忍辱難。
  原本梵文裡面只是講忍,翻譯的時候加了一個辱。因為中國知識分子,古時候讀書人,最不能忍的是辱,你殺頭他覺得無所謂,侮辱不能忍受,把這個辱看得這麼重,所以翻譯經的法師就用這個辱。忍特別著重在辱,辱能忍,那還有什麼不能忍的?這是儒家,什麼都能忍,辱不能忍。「忍辱正治(治是對治)瞋恚,通斷三毒」,三毒是貪瞋痴,忍辱能幫助你斷貪心,能忍把貪欲就控制住了;愚痴,忍辱也能幫助斷除愚痴。所以它能夠對治三毒煩惱,就是通斷三毒,特別是三毒裡面的瞋恚。三毒煩惱所感的業報很重,貪毒餓鬼道,瞋恚地獄道,愚痴畜生道。換句話說,不能忍的人,跟三惡道的關係就很親近;樣樣都能忍,這個是遠離三惡道的好方法,不能不知道。
  忍辱才能知足,知足跟出世間法相應。你看看菩薩成佛,最後這一次我們叫最後身,他住在兜率天,一定要住兜率天。什麼意思?兜率是梵語、梵文,翻成中國意思叫知足。如果不知足,菩薩成不了佛;要知足,知足常樂,知足才有成就,所以要住兜率天(知足天)。菩薩一切知足,再沒有希求了,世出世間法都無希求,心地清淨,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他都現前了。清淨平等覺,法身菩薩的境界,法身是真菩薩、是大菩薩,他們修行的處所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也稱之為一真法界,這個報土,菩薩在那邊等待成佛。示現成佛,一定住在六欲天第四層知足天,就是兜率,兜率是示現成佛。為我們表法,菩薩什麼時候成佛?知足成佛。
  菩薩修行,戒定慧三學圓滿了,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開了,禪宗裡頭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怎麼成佛的?見性就成佛。在中國,惠能大師見性了,成佛了。能大師是頓悟,這種人很少見。漸悟的就多了,惠能大師座下有四十三個開悟的,這在中國禪宗史裡頭空前絕後。過去沒有,過去都是單傳,師父就傳一個學生;六祖之後也沒有,頂多三、四個,四十三個沒聽說過,十個以上的都沒聽說過,那不是頓悟,漸悟。能大師一接觸就開悟了,五祖忍和尚半夜在方丈室召見他,給他講《金剛經》大意。他不認識字,當然不需要經本,五祖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開悟了。正因為這個關係,《金剛經》在中國佛門裡面家喻戶曉。六祖會下這四十三個開悟的是漸悟,有人跟祖師二、三年開悟的,有人十幾年開悟的,有人二、三十年開悟的,不一定,那叫什麼?漸悟,不是頓悟。
  我們這一生當中遇到一個開悟的,稀有難逢,這個人是誰?海賢老和尚,這裡有他的相片。他不是參禪開悟的,他是念阿彌陀佛開悟的。我們知道這個事情,對我們會生起信心,能振奮起來,他能,我們都能。他一句佛號從來沒有丟失過,無論在什麼時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著一句,沒有念出聲音,心裡頭念。他工作是在農田裡面,他耕種,耕種可以念佛,不妨礙念佛,心裡念阿彌陀佛,身體在田裡面勞作,不間斷。這個人的本質,他之所以能開悟,他具足的條件是老實、聽話、真幹。凡是具備這個條件的,都有可能開悟,無論他修哪一個法門,諸位一定要知道。大乘八萬四千法門,甚至於包括淨土法門,統統在內,只要是真正老實、聽話、真幹,確實有開悟的可能,我們不要輕視自己。不能開悟就是不老實、不聽話、不肯真幹,原因在此地。為什麼?老實、聽話、真幹都需要忍力成就,我們忍不過,念念妄念就來了,念念雜念起來了,這就把我們的淨念破壞了。或者是念念忘掉了,忘掉叫失念,這個佛號沒有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忘記了,想起來的時候念幾句,念幾聲之後又忘掉了,問題在這個地方。
  為什麼我們不能成就?為什麼老和尚能成就?老和尚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他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跟惠能大師一樣,但是他老實、聽話、真幹,師父告訴他這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叫他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沒有間斷、沒有丟失,大概除了睡覺,他醒過來就念佛,跟別人應酬也是一樣。章嘉大師就有這個本事,我親近他老人家的時候,他接待賓客,給大家講開示,講完之後他念咒,他不是念佛,他是念咒。我們看他金剛持,他是嘴唇微微動,沒有聲音,不跟人講話的時候,你看他都在念咒,這不中斷,這叫功夫。所以往生的時候火化,我們看到的,一萬多顆舍利,這台灣找不到第二個,像黃豆那麼大的舍利兩千多個,最小的像芝麻、像米粒、像綠豆,差不多有八千多。這個是忍力的功夫,忍力的成就。不能忍耐,怎麼能成就?一句佛號念九十二年不簡單。
  淨宗,往生容易,信心難。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告訴我們的,往生的條件在於信願之有無。如果你真信西方確實有極樂世界,決定是真的,不是假的,沒有絲毫懷疑,這個條件比什麼都重要。第二個條件,相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行人;行人,修淨土法門這個人。真信、真願意往生,條件就具足了,到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念佛功夫高下,是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分在哪一個班級。極樂世界是個學校,不是天堂,極樂世界沒有天王、沒有上帝,沒有行政組織,也沒有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統統沒有,非常單純。它那裡面就兩種人,第一個是阿彌陀佛,老師,其他的全都是十方世界往生到那裡去的,到那邊去都是菩薩。這個世界只有佛、只有菩薩,除佛菩薩之外,沒有其他的雜人。菩薩都是了不起的菩薩,我們常講法身菩薩,這個不是你修行證得的,不是,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加持給你的。我沒有修,加持能管用嗎?能管用。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所以你真得受用。本來是佛,《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也是《華嚴經》上說的。
  《華嚴》是大本《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這三部經性質完全相同,文字廣略不一樣。《華嚴經》的分量太大,從頭到尾念一遍,如果不是念熟的話,大概要一個月念一遍。《阿彌陀經》最短,幾分鐘就念完一遍。《無量壽經》是最適中、最方便,文字不算太長,說得很詳細,方方面面都介紹到了。如果再想詳細的認識極樂世界,讀《華嚴經》,《華嚴經》念個十遍、二十遍,回頭再看《無量壽經》你就明白了。最重要的是知道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往生,你看多簡單,真信、真願,真相信、真願意去。念佛功夫不是說多少,沒有講多少,是講功夫,功夫是什麼?是放下。這個世間要放下,不能帶到極樂世界去。連這個身體都要放下,如果貪戀這個身體健康長壽,去不了,這是大障礙。身心世界,一切都要放下。世間人最難放下的是親情,要看破,親情也要暫時放下,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菩薩,然後再回來,菩薩身再回來,沒有障礙了,幫助你的家親眷屬,可以做得到。如果親情放不下,去不了,還搞六道輪迴,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那就太可惜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徹底放下,那就是有功夫了。功夫分三品,上、中、下三品,最下的下品,功夫成片,念到這個,往生極樂世界就插班了。毫無功夫,沒功夫,甚至於每天,像祖師說的,這工作繁忙的人,他沒辦法做功課,用十念法,早晨起來念十聲佛號,晚上睡覺之前念十聲佛號,這叫十念法,行不行?行。這沒功夫,生凡聖同居土。如果念到功夫成片,成片是什麼意思?平常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叫功夫成片,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樣的功夫往生極樂世界不是生同居土,是生方便土,方便土裡面三輩九品中下輩。如果是念到事一心不亂,這個功夫就提升了,事一心不亂見思煩惱斷了,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種放下了,不會生起來;思惑,貪瞋痴慢疑斷了。在一般法門裡面,這是阿羅漢的境界,證得阿羅漢,所以他往生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不在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是最容易去的。功夫再向上提升就是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地位是平等的,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到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這是最高的等級。好像他那裡辦學,小學、中學、大學,最高的等級到那邊去上大學,事一心不亂上中學,沒有功夫的從小學念起,小學一年級慢慢提升,好!這是人人可以做得到的。凡聖同居土遍攝十方一切剎土裡面六道眾生,六道裡頭人人有分,畜生道往生的不少,那些都是同居土的。我們一定要把它搞清楚,這一次的機會千萬不要放過,放過真錯了!
  我們一定要把這樁事情,看作這一生來到世間唯一的一樁大事,我這一生要作佛了。不是假的,不是狂妄,真能做得到,阿彌陀佛真幫忙。保證書就是這部經,阿彌陀佛給我們的保證書,就憑這本書所講的道理、方法,我們依教奉行,決定得生,在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就,什麼顧慮都沒有了。生到極樂世界不是這個肉身,這個肉身是生滅身,很麻煩,照顧它很麻煩,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法性身。法性身清淨,沒有染污;換句話說,不必洗澡,早晚也不必洗臉,無需要,一塵不染。不需要飲食,多省事,飲食給我們帶來多少麻煩;不需要睡眠。壽命無量壽,真無量,不是假無量。有人說,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無量是有量的無量。說得不錯,有量的無量是在極樂世界修行沒成佛,那叫有量的無量;成佛,有量的無量變成無量的無量,真無量,所以它是真實的無量講得通,成佛!決定不能放棄這個法門。
  海賢老和尚,他的功夫是漸修的,不是頓悟的。我看《永思集》他的光碟,功夫成片,二十五歲前後他一定得到,因為他念佛很勤快,他不中斷,真幹。三年,《往生傳》裡面我們看到,《淨土聖賢錄》裡面我們也看到,念佛三年往生極樂世界大概有一半。早年,我初出家的時候沒多久,有一次在台北西門町法華寺講《地藏經》,基隆有一個年輕法師,跟我年齡差不多,那個時候都是三十多歲。他曾經問過我,他看《往生傳》,看到許許多多的人都是三年往生,問我是不是他三年壽命就到了?我回答他,這個說法不合乎邏輯,講不通。應該是怎麼樣?他功夫念到成片,念到成片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會來找他,或是在夢中,或是在定中,阿彌陀佛現身會告訴你、會勉勵你,告訴你,你還有多少壽命,多長壽命,到時候我來接你。可是在這個時候,確確實實有很多人,見到阿彌陀佛就抓住不放,求佛,我的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走。阿彌陀佛很慈悲,你要真的這樣要求,他會告訴你,好,三天之後、五天之後我來接引你。這才能講得通。
  海賢老和尚如果想求往生,大概二十五、六歲他就可以走。他也求過,他不是沒有求,阿彌陀佛不答應,告訴他,你修得很好,修得很如法,希望你多住幾年,給學佛人做個好榜樣,給念佛人做個好榜樣。所以他是表法的,這一表法,把時間就拉長六、七十年。這個都是老和尚曾經跟大家說過的,他叫老佛爺,就是阿彌陀佛,老佛爺不帶我走,要我表法,做樣子給別人看。告訴他有一本書,這個書名字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你哪一天看到這本書,我就來接引你往生。所以他心裡也常常想著。很多人到山上去看他,帶吃的東西,沒有帶書的。二O一三年一月,有幾個信徒帶了這本書上山,老和尚一看到帶書,這書是什麼書?問他,他們說這個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老和尚聽到這個書,高興得不得了!為什麼?阿彌陀佛跟他約了,兌現了,這書送來了。趕快穿袍搭衣,拿著這本書,要求大家給他照相。就是這張照片,往生前三天,照了這張照片之後三天,第三天就走了。阿彌陀佛跟他約定的。
  這個表法用意很深很廣,為我們佛門裡頭做證明,這個會集本是真經,老和尚作證,字字句句都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會集沒有更動一個字,最忠實的。這個裡面雖然是會集,你挑不出毛病。夏蓮老用了十年的時間。最初會集的就是這個本子,我們也印出來了,這是三年會集成功的。以後這個本子又經過十次的修訂,才成為我們現在用的這個本子。這個本子很值得做紀念,最初的本子。這經是真經。經是可以會集的,不是不可以,佛經最初傳到中國來《四十二章經》,第一部,就是會集的,是許多經裡頭合起來,便利於初學,選集,不是一部經,是很多經的。那個時候不叫會集,叫合,和合的合,叫合經,合經就是會集。這有歷史可以作證的,《僧讚僧》裡頭說得詳細。第二個給我們證明,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正知正見,沒有懷疑。他註這部經,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來註解這部經,你隨時可以看到,這一段幾句從哪裡來的,他都括弧括出來。不是自己的意思,是經中的意思,或是祖師大德的意思,正知正見,不可以懷疑。第三個給我們做證明的,我們這些年,大概有二十年了,我們依照這個經、依照這個註解來修行,這個路子沒錯,是正確的。有很多人毀謗,有很多人反對,老和尚來做見證,太重要了!因為確實有許多人對這個本子、對這個註解動搖了,學了一段時期,聽到這些話放棄了,改學別的本子,老和尚是為我們做這個證明的。
  更深的證明,證明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四十八願真有,也給我們做這個證明,讓我們不能懷疑;懷疑,自己錯了。這個法門,就像彭際清居士所說的,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你怎麼會遇到?你遇到其他的經典,你一生未必能成就;遇到這部經典,依「信願持名」這四個字,你決定成佛。說到成佛,今天這一句經文「忍力成就」,海賢老和尚接受了阿彌陀佛的囑咐、教誨,在這個世間住了一百一十二歲,忍力。我不相信他有這麼大的年歲,一般來說,他的年歲也就是七老八十,你看他的師弟,八十二歲往生的,他的母親八十六歲往生,還有一個老德和尚,也是七、八十歲往生,應該是這個。他一直能夠活到一百一十二歲往生,這是阿彌陀佛把它延長的,不是他自己有的壽命。壽命延長好不好?你願不願意?如果你真正曉得極樂世界的殊勝,你巴不得趕快去,我現在就去,我明天就去,這個世間太苦了,有什麼值得留戀?所以他知道。我估計他是二十五歲前後功夫成片,三十歲左右事一心不亂,四十歲左右理一心不亂。到理一心不亂,往生極樂世界是自在的,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佛叫他留下來,他留了幾十年,等待淨土宗這個劫難,這個劫難就是有一些人來批評這部經,反對念老的註解,說我們修行錯了。老和尚在時節因緣成熟了,都是佛菩薩安排的,他走了,為我們澄清這些疑惑,無量功德,這個經現在沒有人反對了。
  下面,你看看念老註經,引《寶雲經》經文,佛說的。每一句他都註下來,從哪裡來的,所以他正知正見,不是他自己隨便寫的。《寶雲經》上說,「於菩薩所修法,各說十法。中說忍法」,也說了十法,「菩薩有十法,能淨於忍」,《寶雲經》裡頭。「何等為十」,先把名字列出來,「一內忍、二外忍、三法忍、四隨佛教忍、五無方所忍、六修處處忍、七非所為忍、八不逼惱忍、九悲心忍、十誓願忍」。下面,這個十條分開來說。第一個「內忍」,什麼是內忍?「云何名菩薩內忍?菩薩飢渴寒熱,憂悲疼痛,身心楚切,能自忍受,不為苦惱。是名內忍。」內忍,說我們身體,這就是身內,不是講身外,身內對於外緣,舉的這些例子,飢餓、渴、寒熱,寒的時候得不到足以保暖的衣服,這時要忍受。熱的時候,像現在這個氣候,有很多地方溫度不正常,熱起來超過四十度,這都是從前很少有的。現在旅行,四季衣服都要帶,不知道天氣怎麼變化。菩薩於這個要忍。菩薩為了教化眾生,自己要做出榜樣,別人才會相信。
  飲食不必那麼多,不必那麼豐盛。生活上如果不能夠節儉,節儉需要靠忍,忍力。釋迦牟尼佛在世,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飢渴寒熱都要忍受。日中一食行嗎?行。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李老師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我從聞佛法大概半年,我就把晚上這一餐斷掉了,佛門叫持午。所以我到台中,看到老師一天吃一餐,我把早晨那一餐也斷掉了。我吃到第八個月,我才向他報告,我說有八個月了。老師就問我,身體有沒有不適,不舒服的所在?我說沒有,很正常。他就告訴我,一直堅持下去。古人說,「人到無求品自高」。我們生活節儉,需要很少,就容易安身立命,一生不求人,你說多自在。我們需要的少,但是我還比不上老師,老師一餐飯兩個小饅頭就夠了,饅頭不大,小小的,兩個就夠,我得要吃三個,兩個不行。所以他一天在那個時代,每一天生活費用兩塊錢,我一餐飯要三塊錢,這一點沒辦法跟他比。體力一絲毫減損都沒有。李老師的工作量,他一個人做的工作量是五個人做的。他是孔子奉祀官府的主任祕書,每天上班。台中蓮社他辦的,信徒不少,我跟他那個時候,台中蓮社十年了,蓮友有二十萬人,每天都有人找他,他要分出時間來接見,你說工作量多大。還有兩個學校的教授,中興大學跟中國醫藥大學,兩個學校教授,他還上課。還有人找他看病,他的確是很高明的中醫,我們同學有病都找他,不會找別人。工作量,五個人的工作量。跟他見面,要一個星期之前預約,排時間,你臨時去找他找不到,他都有工作,插不進去。吃一餐。
  我在第八個月,我向老師報告我的心得,我說飲食是能量的補充,能量消耗大的補充要多,一天三餐還不夠,還要吃點心,消耗太大的;消耗少的,像是佛門消耗少。釋迦牟尼佛他就是教學,講經教學,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解答問題,沒有雜念,消耗量少,所以一點就夠了。能量的消耗,消耗到哪裡去了?消耗到妄念,妄想、雜念多,那個消耗能量很大,而且很快速;如果煩惱輕、妄念少,一點就夠了。我這個報告老師完全同意。所以我這一生,我就奉行三樁事情,這一生不管人、不管錢、不管事,我這一天就是讀經、教學,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心得,我幹的是這個,沒有雜念,就雜念很少。我們修行沒功夫,就得走這個路子。如果有個道場,你要管人、要管事,要管這些雜務,妄念就多,往生就沒把握。一生住別人道場,有緣多住幾年,沒緣少住幾天,到處做客不做主。這也要能忍,把名聞利養、身心世界統統放下。
  世間也有許多迫切需要的事情,我在講經的時候常講,常常提醒,希望有智慧、有能力、有財力的要發心去做,好事!譬如最近這一年來,全世界能看得到,大家都非常重視漢學,許許多多的國家都把中文列入必修的課程。英國就是個好例子,他們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把中文列入第一外國語,從小都要學。我聽了這麼一樁事情,我五月參加巴黎的聯合國的活動,參加完了之後,我就到英國去看看,看看他們怎麼學,真的還是假的。在英國也住了八天,是真的,太難得了,英國是一個有文化的國家。所以我就提醒他們,中文要從認識漢字開始,認識漢字,懂得文言文,要從這裡下手。《四庫全書》、《四庫薈要》我送了幾套給他們,這些書都是漢字文言文寫的,如果你看不懂,那很可惜。我告訴他,中國古聖先賢那些老祖宗留給後世,也可以說留給全世界、全人類,最珍貴的寶物是什麼?就是漢字、文言文。這部《四庫全書》是漢字文言文寫的,你如果能夠認識漢字,懂文言文,這個書就是老祖宗遺留給你的文化財產。這財產內容是什麼?第一個身心健康,要不要?身心健康,自在快樂。家庭和睦,你要不要?事業成功要不要?社會安定要不要?國家富強,天下太平,都要,沒有一樣不要。能夠圓滿解決這個問題的智慧、理念、方法、效果、經驗,都寫在《四庫全書》裡面,你有需要的東西到裡面去取,真能幫助你解決問題。它的載體是文言文跟漢字,所以你先要把這個學會。我到英國沒有別的,就宣傳這樁事情,希望大學裡面開文字學,開這個課程,從《說文解字》學起,三年到五年能夠培養一批漢字文言文的老師。這個要有人教,能夠有三、五十個老師,漢學專家、文字學專家,就可以辦一個漢學院。用漢學院來培養師資,這個師資全世界都需要,每一個國家都需要。我去幹這個事情,祖宗之德,祖宗庇佑、三寶加持,還有一點眉目,他們的學校這個月底要來找我,研究進一步我們怎麼落實,這個事情重要。
  書現在沒有問題了。早年台灣這些高級知識分子,學術界的,對於這部書非常關心,因為在台灣只有一套,故宮博物院收藏,《全書》全世界只有三套半,有一套殘缺不全,台灣有一套。《薈要》只有一套孤本,它總共就兩套,一套在圓明園,八國聯軍的時候燒掉了,只剩下乾隆皇帝自己書房裡面的一套,現在保存在台灣,無價之寶!這個東西要一損失丟掉了,人類完了,眼睛就瞎了。所以我對這個事情很關心。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時候,我沒人供養,那一部書要一百多萬,我們沒有能力,買不起。隔了好幾年,商務印書館剩下最後一套,有一個同修要送供養給我,我說你不要給錢給我,他說你要什麼?我說我想要一套《四庫全書》,你替我買。他就發心替我買了一套,這套書現在放在澳洲淨宗學院。第二次,民國一百週年,政府為了紀念這個,請他們這個書店再版,因為第一次印的三百套賣光了。《薈要》是世界書局印的,它只印了兩百套。部頭太大,價錢太高,愈少成本愈高。他們也很難得,為國家保存文化,所以成本盡量降低,那個時候《全書》一套美金五萬塊。《薈要》的分量少一點,是《全書》的三分之一,那是乾隆皇帝自己看的,特別選給他看的。這兩個書局重印,他們就想到我,告訴我這個信息,我說好事情,我說我跟你訂,要老價錢,你不能漲我的價。他說法師,你要多少部?我說我要一百套。《四庫全書》,我前後在他家裡一共買了一百一十二套《全書》;《薈要》在世界書局,前後給他買了三百套。幹什麼?分送給全世界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這樣子散開全世界,我就不怕災難了,什麼災難不可能全部消失,總會留幾套,我的目的在此地,不能讓這個東西丟失,世世代代要傳下去。
  現在既然漢學熱了,這是個機緣。有幾個人能讀?有幾個人能懂?有幾個人能把它講清楚、講明白?這個重要。現在學漢字、學文言文的人很少很少,所以我就想找學校,勸他們幹這樁事情。學校開課最怕的是沒有學生學,學生上學要繳學費,還有生活費用,英國倫敦生活水平都很高。我說十方給我的供養,我成立一個基金會,我發學生獎學金,三年到五年,我發三十名獎學金。這三、五年就是這三十個人,三、五十個人,當中沒有加進來的,為什麼?我要培養老師。中國教學的理念跟方法外國沒有,但是他們能接受,這學校能接受,這個很難得。中國教學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在自見,自見就是開悟。這門功課教你是教你讀,字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什麼意思不必講,只管讀,讀上一千遍,讀上二千遍,讀上三千遍,你就豁然明白了,你就懂了。你懂了之後講給老師聽,老師給你印證,你就畢業了。所以諸位看看《學記》,《禮記》裡頭的《學記》,那是中國的教育哲學,《學記》裡講得很清楚。好的老師教學生,學生很辛苦,老師很輕鬆,老師不要講給他聽。等你什麼時候自見了,其義自見,明白了,講給老師聽,老師點頭你就畢業了。
  東方教學跟西方不一樣,西方是知識,所以他需要吸收愈多愈好,中國是開悟。開悟要清淨心才開悟,平等心才開悟;清淨心是二乘,聲聞、緣覺,平等心是菩薩,心清淨平等了自然開悟。惠能大師的頓悟,心清淨,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所以他一聽就懂。他把他悟得的說給老師聽,老師給他印證,衣缽就傳給他了,那麼簡單!他到黃梅跟五祖只見過三次面,八個月,他真老實,分配他的工作,碓房舂米破柴,他就幹這個事情。別人看他是做苦工,而他自己,上上禪定,舂米是禪定,破柴是禪定。誰知道?他自己知道,五祖知道,沒有別人知道。所以傳法的時候半夜召見,怕人嫉妒,怕有障礙,半夜召見。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悟了,悟了只說了五句話,那五句話就是他的心得報告,就是他的博士論文。「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無量智慧,具足無量才藝、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具足是整個宇宙全具足了,他全知道了;第四句是「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就是自性本定,自性沒有動過,沒有搖晃過;最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整個宇宙從哪裡來?自性變現的,只要你見性,全宇宙你全明白、全知道了,自見,不要學。這一套理念跟方法佛教有,傳到中國來,中國的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變成中國傳統文化方法裡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五句話說出來之後,五祖就說行了,衣缽就給他,叫他趕快走;還囑咐他躲藏起來,不要讓人知道,隱居,等到緣成熟再出來。他跑到獵人隊裡面當伙夫,伺候別人十五年,十五年,緣成熟了才出來。
  自見很重要。你為什麼不能自見?你的煩惱太多,憂慮太多了,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受外面境界的影響。佛菩薩跟我們差別在哪裡?差別就在,佛見色不起心不動念,聽音聲也不起心動念,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那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能大師到這個境界,他才能說得出來,要不然他怎麼能說得出來?五句話講盡了。菩薩見色聞聲,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不起心不動念是徹悟,圓滿的大悟,沒有絲毫欠缺,也就是整個宇宙,過去現在未來,你問他什麼他都知道。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的一切經從哪來的?這個智慧自自然然的流露出來,沒有學過,沒人教他,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真實智慧,圓滿的智慧。菩薩比佛差一等,為什麼?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大悟,這叫大悟。大悟不能知道圓滿徹底,不能,他侷限在一部分,像釋迦佛在我們這個世間,人世間講的這些經典,大悟的人他全知道,比這個高的,徹悟的他不知道。還有小悟的,小悟是阿羅漢、辟支佛,他見色聞聲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就小悟。小悟管用,我們剛才講的,身心自在、健康長壽、家庭幸福、事業成功、社會安定、國家富強、天下太平,小悟就可以做到。小悟是什麼?清淨心。我們這個經的經題後半段,「清淨平等覺」,清淨是小悟,平等是大悟,覺是徹悟;覺是佛,平等是菩薩,清淨是聲聞、緣覺。功夫是什麼?放下。
  我們能不能放下起心動念?放不下。為什麼?起心動念太微細了,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才知道?大乘經上佛常說八地以上,太高了!《華嚴經》菩薩的階級,五十二個階級,好像念書,一年級、二年級,五十二個年級。它分五個階段,好像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研究所;佛學的名詞十信,這是第一個階段,十信好比小學,十住好比中學,十行好比高中,十迴向好比大學,十地好比研究所,等覺好比博士班,一級一級往上提升。最利的根性,像惠能,那是一步登天,他一下就爬到八地的位子,這麼高!在中國過去沒有,未來也不可能有,這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惠能特殊的天才,空前絕後,那個不能跟他學,他太高了,學不到。學不到怎麼樣?漸修,三年五載開悟的,十年八年開悟的,二十年三十年開悟的,都有。只要開悟,地位都是平等的。章嘉大師教我,佛法的修學,祕訣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什麼?就是開悟,了解事實真相。放下幫助開悟,開悟幫助放下,就是這兩個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沒有別的。所以我們知道了,知道就要做到,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放下,這個重要。放下了他就提升,提升上去,明瞭、通達又多了一些,智慧長;智慧長的時候愈放下,放得愈多智慧就愈往上長,這就是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五十二個階級,最高的那是圓滿的佛果。真的,大道至簡,不難。
  忍是成功的祕訣,有耐心,不退轉、不拐彎,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沒有一個不成就。第二個「外忍。云何名菩薩外忍」。這對外的,不是對內的。「菩薩從他聞惡言罵詈,毀辱誹謗,或毀辱父母兄弟姊妹眷屬、和尚阿闍黎師徒同學,或聞毀佛法僧,有如是種種毀訾,菩薩忍辱,不生瞋恚,是名外忍。」這一段不難懂,是別人有意無意,或者是惡意毀謗,統統要能忍受。很難!不忍,我們的修學就全功盡棄,不能往生,這個太可惜了。我們這一生既然求往生,求親近阿彌陀佛,接受阿彌陀佛親自教誨,不忍怎麼行?這些惡人,我們說他冤親債主,這是冤,冤家對頭,他為什麼找我不找別人?他為什麼毀謗我、障礙我,不去毀謗別人、障礙別人?我們要懂得三世因果,我過去生中,或者是無量劫前曾經這樣對過他,他今天遇到我來報復,果報。能想到這個,一報還一報,算了,帳清了,來生就不會有這個事情了。要看破,就能忍。還有一個提醒我們,佛說的,菩薩是平等法,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不平等,分別執著也不平等,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不但要忍辱,我還要恭敬他。普賢菩薩十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我自己要修,要把他看作佛。佛為什麼幹這個事情?迷惑顛倒。他本來是佛,現在迷惑顛倒,總有一天他會清醒過來,他會成佛。我們把他看作個糊塗佛,不能跟他計較,他怎麼樣羞辱我,我都接受。
  學著一生不跟人對立,別人跟我對立我們退讓,讓到底,讓過幾次大概業報就還掉了,他就不再找麻煩了。對人、對事、對物絕不對立,這幫助你成就。對立就是邊見,這個是重要的煩惱。還有成見,我們自以為是的。成見有因上的成見、果上的成見,因上的成見叫戒取見,果上的成見叫見取見,這個都是障礙,都是煩惱習氣。有成見就不能夠接納別人的勸導,不能接納老師的教誨,成見不能有。最後一個是邪見,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統統要放下。見惑破了,證小乘須陀洹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薩,小學一年級,你是真正的佛弟子。如果身見、邊見,就是對立沒有放下,你是門外弟子,沒有入門,還是凡夫,跟佛結了個緣。真正成佛弟子就是聖人。如果這五種見惑放下了,證得大乘初信位菩薩,雖然沒有出三界,他決定不墮三惡道,這叫位不退,小聖,小小聖人,無我。《金剛經》上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四相離了、破了,清淨心現前了,是這麼個境界,這是好境界。我們今天走這個路走不通,煩惱斷不掉,怎麼辦?念佛。別人毀謗我、侮辱我、羞辱我、陷害我,念阿彌陀佛,統統回歸到阿彌陀佛,把他看作阿彌陀佛,他本來是阿彌陀佛,心就平靜了,氣就消掉了,我們就能恢復正常,就能如理如法走在道上,在菩提道上,沒有走偏,沒有走邪。這比什麼都重要,修行要從這裡開始。
  自身遇到困難要能夠忍,外面來的這些煩惱也都要忍,總要讓自己二六時中不生煩惱,沒有怨恨,只有阿彌陀佛。前面你看到的是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講經教學,教化眾生,我們要常常看這個圖。後面這張圖就是極樂世界,描繪的這個圖像,它太好了,畫不出來,所以不能設色,白描,白描就是說它好到極處,沒有辦法畫出來。《地獄變相圖》用著色,看得非常逼真。對於羞辱我們自身,羞辱我們的父母,羞辱我們的師長,甚至於不信佛的,毀謗佛教,連阿彌陀佛他也毀謗,統統都要能忍。他討厭、不願意聽到念阿彌陀佛的聲音,我們就默念,不出聲,不惹他生氣,這就好。我們自己不生瞋恚,心平氣和。正是在考試我們,我們的忍辱到什麼樣的程度;沒有這個考試,你怎麼知道你忍辱功夫不錯?所以是好事,不是壞事,不通過考試過不了關,這都是來考試的。
  下面這條,第三,「云何名菩薩法忍」,這個法是修行。「佛於諸經說微妙義,諸法寂靜,諸法寂滅,如涅槃相,不驚不怖,作是念言:我若不解是經,不知是法,終不得菩提。是故菩薩勤求咨問讀誦。是名法忍。」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是佛最常用的,教化眾生,講經說法,上課,四十九年都是如此。遇到特殊的,佛認識,佛看人通三世,過去生生世世佛都能看得出來,所以知道他的底細,講經特別契機,是這麼個道理。我們看不出,只是憑經驗,問題真的是很多,所以要向老師請教。遇到什麼樣的人才,才用特殊教學法?特殊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是對所有人的,那個人的條件,最低的條件要老實、聽話、真幹,這是特殊的教學法,這是回歸自性的教學法,他能在一生當中大徹大悟。你看海賢這個例子就好,二十五歲左右功夫成片,三十歲左右事一心不亂,四十歲左右理一心不亂。不是老實、不是聽話、不肯真幹,那還得參加一般學習,大眾在一起學習。這是特殊的班級。中國古時候教學,私塾教學,老師看出來的,很聰明、記憶力好、理解力很強,用這個方法做實驗。實驗有效,就繼續不斷讓他學下去;實驗沒有效,再回過頭來研究討論,參加分享這個班。分享是每一個同學先把這個課文讀一遍,然後站起來,把大概的意思講給大家聽,老師也聽。我們年輕的時候在學校讀書,小學、初中的時候老師常常用這個方法,那個時候用,現在學校我就不知道了。這種教學法可以測驗出學生的根器,然後教學的方法就不一樣了,真正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他懂,這是中國古老的教學法。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第三「菩薩法忍」,我們下一堂接著這邊講。

回索引〉〉

230。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三O集)【日期】2015/8/8【地點】台灣台南極樂寺【檔名】02-041-023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六十三頁,從倒數第三行看起,倒數第三行當中,括弧三,「云何名菩薩法忍」,從這看起。
  前面我們學過,這十種忍裡頭的內忍、外忍。第三是菩薩法忍,「佛於諸經說微妙義,諸法寂靜,諸法寂滅如涅槃相,不驚不怖。作是念言:我若不解是經,不知是法,終不得菩提。是故菩薩勤求咨問讀誦,是名法忍。」這個意思說得很明白,那就是佛法確實有它高深的一面,不容易懂。要不要學?要學。為什麼?不學不能成無上菩提,所以一定要學。學要能忍,要有耐心,不是短時間能成就的。佛所說的經很多,並沒有全部傳到中國。古時候交通非常不方便,佛經幾乎全部都寫在貝多羅樹葉上,所以稱為貝葉。貝多羅樹葉,我們故宮博物院還有收藏,大家到故宮博物院去看,可以看一看。這個樹葉他給它裁得很整齊,長條的,通常寫四行,兩邊打兩個洞,用繩子穿起來的,這是過去梵文的經典。現在印刷裝訂比從前進步太多了,攜帶也方便。這些經書,印度的法師到中國來,中國法師到印度取經,精挑細選,找最重要的,尤其迫切我們需求的優先挑選出來,不是很重要的就不帶,減輕行李。以前這些經書都是馬匹、駱駝揹到中國來的,從印度走路到中國,差不多要走一、二年的時間,很不容易。這裡頭有不少大乘經典,講的是菩薩法,大乘經。
  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所以佛隨順眾生的根性,說八萬四千法門,說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是對我們人間講的,無量法門是對遍法界虛空界講的,真有,不是假的。世尊示現成道是三十歲,十九歲出家,放棄國王的繼承權,他父親是國王,他是長子,他要不出家,將來繼承王位。十九歲他不要了,這是年輕的王子,深深體會到人間太苦,他出去遊玩的時候,看到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看到這些人間苦難,想到如何能夠離苦得樂。所以佛教的教學目的是什麼?有人問到我們,我們一定要能回答,佛陀示現教化眾生的目的,就是幫助一切眾生,從天堂到地獄,六道輪迴裡面的眾生,還包括十法界,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離苦要離究竟苦,離得乾乾淨淨的,得樂要得到圓圓滿滿的快樂,佛一生給我們幹這個事情。苦從哪裡來的?從迷惑顛倒,迷失了自性,從這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樂從開悟來的,對於宇宙人生一切諸法的真相明白,樂就得到了。所以他用什麼手段?用教學。因為苦樂是果報,果上沒有辦法動,要從因上。因是什麼?因是迷悟。所以他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迷破了,苦就離開;開悟了,樂就得到,手段是教學。
  所以他老人家住世八十年,我們中國人講虛歲八十歲,外國人算實足年齡七十九歲,他七十九歲過世的。三十歲開悟之後就教學,三十歲開始,講經教學到七十九歲圓寂,整整四十九年。所以釋迦牟尼佛的身分我們要搞清楚、要搞明白。他講的這一切經沒有人教他,他怎麼會講?我們用《六祖壇經》這個例子,六祖惠能是中國人,唐朝時候人,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年輕的時候砍柴為業,樵夫。這個行業現在沒有了,抗戰時候還有,也就是二次世界大戰,中國這個行業有。還有一個行業,挑水,賣水的。城市裡面的水要靠人挑,沒有自來水,沒有電燈,沒有瓦斯,煮飯要燒柴火。所以,鄉下的農民專門有砍柴的,挑到城裡面去賣,叫樵夫;有挑水的,到城市裡頭去賣,家家都需要,民生必需品。這種苦力很辛苦,賺錢很少,一擔柴只幾個銅板。那個時候銅板很值錢,大概一擔柴、一擔水,他拿到幾毛錢,一、二毛錢,他就能過一天的生活。所以那個時候城裡面打工的,一個月能賺兩塊錢就可以養家,四口之家生活費用兩塊錢就夠了。那時的錢用銀元,不是鈔票,還沒有鈔票,錢是用銅板,銅板、銀元,一毛、二毛的,好像也是銀的,都是銀,不像現在,現在用紙錢。就有這種行業。
  能大師沒念過書,他賣柴。柴火賣掉之後,那一天他是賣給一個客棧。客棧就是現在的旅館,那個時代的客棧,大概也不過就有五、六個房間,有十幾個房間就很大的客棧,小客棧都是三、五個房間,住幾個客人,頂多大概十個人,十個人、二十個人就住滿了,小客棧。這些都是我們記憶得很清楚,我們經過這個年代。所以古書裡頭記載的我們能夠理解,能夠體會到。能大師離開客棧,出來的時候經過窗戶,房間的窗戶,裡面有人讀書的聲音。那個時候的窗戶沒有玻璃,用紙糊的,所以聲音能聽得見,人看不清楚,聲音可以聽得見。這個人在裡頭念《金剛經》,他聽了幾句,他聽懂了,就站在那裡聽一會,愈聽愈歡喜。一直等到他念完,然後他就敲門進去,這是一個住客棧的客人,就問他,你剛才念的是什麼?我聽得很有道理。這個客人感到很驚訝,《金剛經》是一部很有深度的經典,他能聽得懂,他就不是普通人。所以就問起來,他幹什麼的?他家裡只有母子兩個人,父親過世了,母子二人相依為命,砍柴為業。所以到這邊賣柴,聞到這部《金剛經》,聽了歡喜。這個居士看到這樣的人才,覺得很難得,那一年他二十四歲,很年輕,就勸他到黃梅去參學,去見五祖。那他生活沒有辦法,這個居士就送十兩銀子給他,十兩銀子,他一年的生活費用都夠了;再有念佛的這些朋友(佛友),聯絡幾個人,代他照顧他的媽媽,這樣他就放心了。
  他到黃梅去參學,在黃梅住了八個月,五祖衣缽就傳給他了。所以他得衣缽,也就是禪宗第六代祖師,二十四歲。這講到要忍辱,能不能出來弘法利生?不行,為什麼?人家瞧不起你,別人不服。跟五祖修行的人很多,有幾百人,當中以神秀是大師兄,每個人都認為繼承五祖的一定是神秀,不可能是別人。所以五祖宣布要傳法,叫大家每個人作一首偈送給他看,三天沒有人送。為什麼?大家都認為是神秀的,我們都比不上神秀,作這個是白作了。神秀自己心裡也有數,大家不敢呈遞偈頌都是為他,那他要不作說不過去。所以他也真是費盡心思作了一首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作這首偈,也不敢送給五祖,把它貼在牆上,心裡盤算著,五祖要說好,讚歎,就出來承認,是我作的;如果說不好的話,算了,我就不敢認帳,這麼一個心態。所以有人告訴五祖,有人寫了一首偈貼在牆上,五祖去看,看了之後很讚歎,不錯,很好,囑咐這個寺裡頭出家、在家的二眾,應該依照這個偈子修行,有好處。然後五祖就召見神秀,神秀承認了,五祖說沒見性,過兩天再寫個偈子給我看。
  這個信息馬上就傳遍全寺,上上下下的人都知道。惠能大師在碓房裡聽到了,有人念,聽到了,聽到之後,他也說(找一個人帶他),貼在什麼地方,帶我去,我也想在那裡磕三個頭,禮拜、恭敬、讚歎、供養。這個地方我們能看到,能大師老實、聽話、真幹,在黃梅住了八個月,廟裡面客堂貼這首偈子,他不知道客堂在哪裡,你就曉得這個人老實到什麼程度。五祖叫他在碓房舂米,他就在碓房,大概碓房附近其他的地方他沒去過。人家成就,這是定功,心裡沒有雜念,沒有分別執著,不好奇,師父叫我幹這個,我就天天幹。不叫我幹的,我就乖乖的把自己事情做好,在這個裡頭練功,真在那裡修禪定,沒有定哪能開悟?所以他就去了,去了在那裡拜了幾拜之後,他告訴別人,他說你們幫助我一下,我也有一首偈,我不會寫字,你們替我寫。他把神秀偈子改掉,「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個偈子一貼上去之後,立刻傳到老和尚那邊去了,老和尚馬上趕來,把這個偈子撕下來,把它擦掉,告訴大家沒見性,平息下來了。
  接著老和尚巡寮,巡寮,這是方丈老和尚他的工作,一個月總是一、二次,就是寺廟到處都看一看,了解狀況,這叫巡寮。巡寮幹什麼?不能單單去找惠能,用巡寮的方法,統統都看一遍,就到碓房。到碓房就問他,他舂米,米熟了沒有?惠能說:早就熟了,還沒有篩。欠一道,還沒有篩,早就熟了,他們說話別人聽不懂。五祖在碓上用他的拐杖敲了三下就走了。惠能知道,別人不知道,意思是什麼?三更到方丈室去見他。他懂,旁邊很多人,這個祕密不能洩露,他知道。三更,果然他到方丈室,門是掩著的,沒有關,一推就進去了,見到五祖。五祖很歡喜,你果然來了,門關起來,用袈裟把它圍起來,給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真開悟了,說了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第三句,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具足整個宇宙。宇宙從哪裡來?自性變現的。所以他後頭又說,第四句「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所以一定要修定,你才能見性,沒有定功,你的心是動搖的,見不到性。末後一句,「能生萬法」,萬法是全宇宙,全宇宙是自性變現的。五祖一聽,行了,衣缽就給他,叫他趕快走。
  而五祖在房間裡三天沒出門,沒有出房間,大家認為和尚身體不舒服,要多休息。實際上,五祖是給他三天時間,叫他走得遠遠的,怕人家追,讓人追不上。都清楚,什麼原因?嫉妒障礙。釋迦牟尼佛在世,有提婆達多、六群比丘,專門作惡,破壞釋迦牟尼佛的道風,讓人謗法,造業。惠能大師出現在唐代,那個時候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高僧大德太多了,還有嫉妒障礙,還有不服的。我們今天,你要是修得好,講經要是講得好,嫉妒障礙來了,要修忍辱波羅蜜。不能忍,那就沒法子了。好在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做出忍辱的榜樣給我們看。祖師大德真有成就的。緣不成熟,要藏起來,他躲在獵人隊裡頭十五年,不是短時間。十五年這麼久,嫉妒障礙慢慢平復、淡了,大家把這個事情忘掉,也不放在心上了,他這時出來了,出來教化眾生。禪宗興旺起來,興旺了一千年,在他手下大徹大悟的四十三個人,六祖。達摩祖師傳來的,一代就傳一個,傳到第六代,六祖傳了四十三個,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真的是空前絕後。六祖以後,這四十三個學生,他們所傳下來的,一、二個多,三、四個很少。可是六祖傳得多,四十三個,一個人傳二個,差不多就一百多個,開悟的大德!所以禪宗非常興盛。
  他末後說的這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一句很重要,宇宙不是神造的,不是上帝造的,是自性變現的。自性能生能現,現的是什麼世界?《無量壽經》上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自性現的,沒有例外。把自性現的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這是阿賴耶幹的。自性沒有,自性只是能現,能生能現,不能變。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自性是真心,這個諸位要知道。這裡講的自性是真心,真心沒有生滅,真心沒有染污,真心沒有動搖。真心在哪裡?遍虛空,遍法界,還遍一切時,過去、現在、未來,就在我們眼前,我們不認識,真心。六道凡夫用妄心。什麼人開始用真心?證到阿羅漢果開始用真心,不是純真的,帶了妄。我們也是的,純真帶妄,但是怎麼樣?我們只知道妄心,不知道有真心,迷了。阿羅漢知道有真心、有妄心,真中有妄,妄中有真,他偏於真。所以他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六道輪迴叫離究竟苦,離苦離乾淨了。向上提升,阿羅漢斷見思習氣就證辟支佛果,辟支佛破塵沙煩惱就是菩薩,菩薩把塵沙煩惱的習氣斷盡,在十法界裡面成佛。
  這個佛不是真佛,叫相似即佛,很像佛。為什麼不是真的?因為他還是用妄心,還不是用真心,用真心才叫真佛,用妄心,學得再好再像,人家稱你作佛,叫相似即佛,不是真佛。他要在這個地方,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就脫離十法界,這是真佛,大乘教裡稱為法身菩薩,他成佛,他住一真法界。但是還不圓滿,為什麼?無始無明習氣沒斷掉。這個習氣不好斷,沒有方法斷,如果你有方法,那個方法是錯誤的,自性裡頭一法不立,怎麼會有法出來?怎麼斷?隨它去。佛在經上舉了個比喻,好比一瓶酒,他用酒瓶做比喻,這個酒瓶裡面的酒,倒得乾乾淨淨,確確實實沒有了,擦得乾淨,聞起來還有味道,這就比喻習氣。怎麼辦?瓶蓋不要蓋,放在這裡,放個半年,放個一年,再去聞聞,沒有了。這個明心見性的菩薩(是佛,成佛,見性就成佛),用真心了,要到什麼時候習氣完全斷乾淨?要三個阿僧祇劫,很長!他要有這麼長的壽命,三大阿僧祇劫。這就是淨宗裡面所說的,有量的無量,這個壽命是有量的,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之後,他習氣斷了,那就自自然然變成無量的無量。所以極樂世界,有量的無量跟無量的無量它是連接的,當中沒有脫節的,從有量達到無量,真正無量壽。證得的果報,佛果,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
  於是我們就知道,極樂世界的人多,十方世界一切諸佛都給大家介紹極樂世界,也就是講這部《無量壽經》、講《觀無量壽經》、講《阿彌陀經》,淨土三經,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每天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十方世界不知道有多少!極樂世界是法性土,它是真的。咱們住的這星球是假的,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阿賴耶的相分,不是真的,是生滅法。西方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是真實的,是不生不滅的、永恆不變的,完全是真心所現。那個裡頭的人沒有人用妄心,妄心早就沒有了,在什麼時候沒有的?往生極樂世界坐在蓮花裡頭,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就沒有了,阿彌陀佛威神加持,幫助你轉識成智。彌陀的功德無量無邊,真的要感激!我們自己要轉識成智不是簡單的事情,這一生決定做不到,總得要多生多劫才能夠轉過來。
  我們遇到這個法門太殊勝!沒有淨宗法門,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一生成就,脫離六道輪迴,不容易,多半都是來生是人天兩道,還在六道,出不去。遇到這個法門,你能夠相信,你肯真正發願求生淨土,只要這兩個條件,真信,一點懷疑都沒有,真正相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我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你就決定往生。所以這個法門很容易去,很難相信,叫難信之法。我們要把握這個機會,一定要相信,相信佛菩薩決定沒有妄語,決定不欺騙我們,真正信,真正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愈早愈好。發心度眾生,也得要把極樂世界,我們現在講報名註冊,然後心就放心了。真信切願,極樂世界報名註冊了,你好好念佛。能不能往生是信願,往生極樂世界地位多高,那是念佛功夫的淺深,不是多少,念佛多少沒關係。
  念佛要有功夫,功夫是什麼?把這個世界放下,沒有留戀,沒有牽掛,這才行。如果還有牽掛,還有留戀,這個麻煩大了,這是一條繩索把我們捆在這裡,你離不開。功夫,淨宗說出三等。下品的,功夫成片,這個很容易得到,一般人三年、五年就得到,這是功夫成片。不要以為功夫成片很低,到極樂世界你就會知道了,沒有功夫的,從小學一年級念起,要念到十年級畢業;再念中學,中學也是一年級到十年級。功夫成片是中學一年級、二年級,不是小學。沒有功夫的人是小學一年級、二年級,就是下品下生,凡聖同居土九品往生,功夫成片是方便有餘土九品往生。所以在這個世間萬緣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念上個三年五載,到極樂世界插班,插中學的班,這個正確。再提升就是事一心不亂,得事一心不亂等於證得阿羅漢果,往生極樂世界是方便土的上輩往生,就是上三品。再提升到理一心,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這最高的等級。理、事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死心塌地。
  所以放下要靠什麼?要靠忍,你能忍你才能放下,忍不過就是放不下,跟放下的關係太大了,放下身心世界。心裡面功夫成片,什麼叫成片?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叫成片。這樣的功夫,大概一般人三年到五年可以得到,得到這個功夫,你就會見到阿彌陀佛,佛來給你報喜,會來告訴你,你還有多長壽命,等到你壽命到的時候,佛來接你往生,就預約了。如果事一心以上,事一心見思煩惱斷了,貪瞋痴慢疑沒有了。身見、邊見,身見是執著身是我,放下了,知道身不是我。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身體不是我,是我所有的,就很容易放下,到極樂世界是真身,假身沒有了。邊見放下了,邊見是對立,日常生活當中跟一切人事物決定沒有對立,沒有對立是什麼回事情?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真我、真心,整個宇宙是自性變的,所以整個宇宙跟我什麼關係?一體,一體就不能對立,對立就錯誤了。所以對立叫邊見,二邊,沒有二邊,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我知道了,他不知道,他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這要忍辱。
  他欺負我,他侮辱我,他陷害我,他毀謗我,統統要歡歡喜喜接受,為什麼?全是假的。他所說的、所作所為的要原諒他,為什麼?他迷惑顛倒,他現在妄心當家。我難得,我現在把真心、妄心搞清楚了,雖然真心還不能當家,已經往真心這邊靠了,妄心慢慢的遠離,這好事情!如果還跟人有爭論,還有競爭,就錯了。競爭不能要,那是造業,造惡業。不競爭,今天生活過不去。沒那個話,你能夠忍,你就能過去。你要不能忍,看到別人住大房子,你也想蓋大房子,你沒有這個福報,那你苦來了。別人收入很豐富,你收入很微薄,你不平,不能忍,這不行。他收入再多,豐富,他還不足,還有貪心。我這一點點就足了,我就不想多求了,每天能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遮蔽風雨,好!不要再求了。人到無求品自高,人到無求道業就成就。決定不跟人爭,不跟一切眾生爭,心平氣和,就養一個阿彌陀佛,心裡就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樣三年,功夫成片,阿彌陀佛來給你報喜。所以,如果是到事一心、理一心,到極樂世界,隨時想去,佛就來接引,你得大自在。
  在現前眾生苦難,你想去,佛如果看你修得不錯,你還挺有智慧、挺有福報的,佛就會加持你,叫你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壽命到了給你延長。海賢老和尚就是,他活一百一十二歲,他沒那麼大年歲,我看他也不過就是七老八十,七十多、八十多就這個樣子,他這麼長的壽命,佛替他延長的,佛叫他表法,叫他做個榜樣給我們看。我們,如果你有這個願,不怕苦,不怕困難,不怕受罪,可能佛菩薩會用得上你,也找你,希望你在這個世間多住個十年、二十年,多住個三十年、四十年,為什麼?幫助苦難眾生,給苦難眾生做好榜樣。你的功夫能不能向上提升?能,像海賢老和尚,我估計他,他得功夫成片,二十五歲前後。這個人念佛,他的根器很難得,真正老實、聽話、真幹。所以師父傳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你看,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九十二年,除了睡覺之外,佛號不間斷。不出聲,默念,心裡頭念,不妨礙工作,他的工作是農耕,種地,不妨礙。所以二十歲出家開始念佛,二十五歲得功夫成片,三十歲得事一心不亂,四十歲得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等級跟惠能大師證得的是平等的,惠能是頓悟,幾天就開悟了,他是漸悟,從念佛起,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二十年。四十歲,二十年,他能證得,我們從他的光碟,從他的《永思集》裡面可以看出來,給我們做證明。我們要修行證果走這條路,這是好榜樣。
  我們要弘法利生,那要走釋迦牟尼佛的路子,那個路也很苦。不能建道場,為什麼?建道場,你就被道場活埋了。為什麼?你要管人、要管錢、要管事,你每天妄想雜念很多,你要念到功夫成片,恐怕一生都做不到,換句話說,你往生就沒把握。這個要知道。世間不可以貪戀,假的。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就是你有智慧現前。智慧是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然後怎麼?放下,不再把這個放在心裡了。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十方的供養有因果,把這些供養用錯了要負因果責任。所以印光大師勸導我們,現代人建道場什麼?小道場,大家在一塊共修的,不要超過二十個人。好!省事,小道場,二十個人在一塊共修,有這麼大的一個佛殿就夠了,二、三個護法就能照顧,你一點心都不要操。二、三個護法很容易,他來護持你,照顧你們的生活;多了,就要操心,就要傷身,那就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都是負面的,不是正面的。所以決定不能夠搞名聞利養,不能建大道場。這些事情,我都是在初學佛的時候,老師教給我的,章嘉大師教得多,教我修三種布施;李炳南老居士教得多,我跟他十年。尤其是章嘉大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道場,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我們現在有個小茅蓬,一點點大就夠了,心滿意足。我這小茅蓬送人家人家不要,他嫌小,所以不操心。
  佛法,續佛慧命重要。中國傳統文化是世界上最優越的文化,這個地球上這麼多年來,多少國家族群,包括宗教,都沒有辦法跟中國相比。創造中國文化這些古聖先賢,歷史上記載的,三皇五帝、堯舜禹湯、孔子孟子、老子莊子,我總感覺到他們不是凡人,佛菩薩再來的,要不然怎麼能傳這麼好的東西傳下來。在中國用了幾千年,至少用了三、四千年,沒有出事情。近代滿清亡國之後,進入民國,民國把中國傳統都丟光了,出現了社會不祥和,群眾互相欺詐,沒有信用,社會的動亂,災難這麼多。古時候有,很少,這歷史上有記載。證明中國傳統這些東西管用!湯恩比博士說得好,整個地球社會動亂,他說中國人遇到困難,只要回頭找老祖宗,問題就解決了。在全世界,哪一個國家族群老祖宗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你去找,找不到。老祖宗懂得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只有中國這一個族群,沒有第二個。老祖宗留下來這些東西,這是真正的寶,其他的寶是假的。其他那些寶,沒有辦法幫助我們身心健康,幸福快樂,做不到,頂多帶給你的是一些財富。佛說財為五家共有,你命裡要沒有財,財再多,很快就散掉,那不可靠的。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育可靠,這個東西不會丟掉。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佛法裡面三皈、五戒、十善,加上這一句阿彌陀佛,問題全解決了。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經,大乘經典很多,只要你有耐心,你肯去學習。現在找不到好老師了,有光碟,可以幫很大的忙,利用這些科學工具。科學工具也不太可靠,一個大地震,一個大海嘯,一個城市幾分鐘就沒有了。所以教育要從小扎根,小時候沒有學,年輕補習也還可以,二十歲到三十歲,認真去補習,把這門課補出來,一生受用不盡。這就是我們想辦漢學院,想為古聖先賢繼絕學,為千年萬世開太平,弘傳中國傳統文化,弘傳大乘佛法。這是湯恩比教我們的,他說得很明白,解決二十一世紀的世界社會問題,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孔孟學說在中國,大乘佛法也在中國。孔孟學說是什麼?四書五經。大乘佛法,華嚴、天台、法相、三論、淨土,它東西太多,這五大類就行了,就能幫助社會安定,幫助地球化解災難。要真幹!誰來幹?菩薩來幹。誰是菩薩?你要發心,發個大願,我要當菩薩,這才行。求人不如求自己,求人,人不肯,沒辦法,求自己。真求自己,三寶加持你,祖宗照顧你。發心要緊,不怕苦,禁得起考驗。順境,遇到的環境好,對自己有利益;遇到的人也好,都是好人,會幫助我的。順境、善緣不起貪戀,要守本分。遇到惡緣,環境不好,很惡劣,想做事情,處處有障礙;遇到的人不好,都是騙我的,都是想佔便宜的,都是來做障礙的,不生怨恨。在這個境界裡頭把自己的心修到清淨平等覺,你就能夠實現代眾生苦,實現弘傳傳統文化,弘傳大乘佛法,你就能做到。不發大心大願,不願意吃苦頭,這做不到的,決定做不到。真正要吃別人不能吃的苦頭,要忍別人不能忍的恥辱,功德才能圓滿。
  要效法祖宗,三皇五帝那個時代,上古時代,人民沒有房子住,住在洞穴裡頭,生活靠打獵。到神農,神農嘗百草,發現植物可以養生,所以他教人農耕,定居。遊牧沒有定居,農耕的時候田地在這邊,所以就定居。定居,這就有了房屋,都是很簡單的,土牆上面蓋茅草。生活,一半靠打獵,一半靠農耕。我們祖先能受得了,能忍。隨著時間推移,慢慢的人愈來愈聰明,發明許多機械,帶來很多方便,生活逐漸改進。改進,老祖宗所說的,一切受用都要適可而止,不要把福享盡。享福還要修福,你的福才永遠享不盡;你要不修福,福享完了,苦難就來了。所以享福要懂得種福。中國人子子孫孫都遵守祖宗的教誨,所以這個地區在各個不同的朝代都會有太平盛世。
  這盛世怎麼出現的?教育出現的,我們對祖宗的教誨沒中斷,一直到清朝。罪魁禍首應該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傲慢,不講理,不好學。宮廷裡面,清朝宮廷裡面,常常禮請專家學者到宮廷裡講學,文武百官都在上課,像現在的黨校一樣。她把這個制度廢除,不聽這些人的,她迷信,她喜歡扶鸞,國家大事都求鬼神來指導,鬼神把她的國家滅掉了。清朝亡國,民國起來,中國社會都在動亂,軍閥割據,日本人的侵略,動亂不安,造成今天的災難。今天我們很感激習近平主席,他回頭了,找老祖宗,找到這一部《群書治要》,他跟唐太宗一樣手不釋卷,天天在讀,把這一門東西定作黨校必修課程。這就是湯恩比說的,回頭找老祖宗什麼都解決了。外國沒有,我們現在幫助外國,希望把這部書翻成外國文,我們老祖宗的恩德,他們也沾光。這都是我們眼前迫切需要做的事業。最重要的是發心作菩薩,作菩薩要受苦受難,能受苦受難才能救苦救難,不能受苦受難就不能救苦救難。現在人真的太苦、太可憐了。
  所以學弘法利生要記住,求學,經典很深,要有耐心,先讀誦。記住,老祖宗傳給我們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經選一種,不要選多。選一種,讀,先把它讀三千遍,一遍一遍讀。如果經分量太大,念一千遍,不能少過一千遍。像《無量壽經》,我們用的這個本子,要讀三千遍,因為它分量不多。讀熟了,大概讀兩年,讀一遍只要半個小時。所以你一天讀十個小時就二十遍,字念得準確,沒念錯,沒有念漏掉,這就扎根了。這是什麼?修戒、修定,用這個方法,讀書的方法來修戒定。因為你讀書,你不會胡思亂想,你不會犯戒,你想的都是經上的東西,這個世間的東西你已經不再想它了,這就真持戒。一門深入是修定,我不夾雜,我只有一門,修多久?十年。十年之後我再去修別的東西,容易了,你的根扎下去了。沒有十年這個根,基礎,你學東西,學多了樣樣都不會,都是一點皮毛,都不能深入。
  所以這一部經深入,入到底,然後看其他的東西觸類旁通,全都通了。我們現在有兩個人,兩位居士,東北的劉素雲居士,她專修專學《無量壽經》,就是這個本子。她十年,前面十年根扎下去了,現在人家請她講什麼經她都會講,通了,不敢說徹悟,也是在大悟、小悟之間,真開悟了。第二個北京胡小林,他最近大概有六年專攻《大乘起信論》,也是把這部經念上千遍,通了,大乘經論他看起來很輕鬆,統統能看得懂。他還得繼續幹四年,滿十年。我給他講的,十年根扎下去,滿十年。這些人真正是傳法的菩薩。
  所以這個苦你要不能忍,你沒法子。所以求學要忍,一天十遍不能少。開頭很生疏,念這部經念一遍大概要兩個小時,半年之後念一遍一個小時,你已經會背誦了,一個小時,念十個小時念十遍。現在剛開始十個小時念五遍,半年之後十個小時十遍,兩年以後十個小時二十遍,要真幹,佛菩薩加持你,祖宗保佑你。十年之後,你再去教學,弘法利生,無論教什麼經,你都沒有障礙。用《無量壽經》是很好的選擇,為什麼?自己往生決定有把握。對自己不操心了,可以專門幫助眾生,把佛法復興起來。復興起來,佛法八個宗派,大乘,小乘兩個宗派,統統要把它復興起來,你們有能力做得到。這個十年工夫值得,所以要忍耐。
  傳承國學也是一樣,中國傳統文化也是要從扎根教育。扎根一定是相同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傳統東西,過去私塾教童蒙養正的有十幾樣東西,像《千字文》、《百家姓》,這些東西都可以學。《百家姓》把每一個姓氏故事、來源講清楚、講明白,小朋友對於他的姓氏、他的家就會很愛護,好處多多。古籍裡頭可以選十幾種。所以現在不需要自己編教材,我們自己編怎麼編都比不上古人,古人編的教材用了幾千年不出事情,世世代代都用這個,咱們現在編教材出事了,用舊的好,不要找新的。舊的東西太多了,非常有價值。佛法,古人編的,明朝時候的,《佛教三字經》,我相信有一些人看到過,那個做入門很好,文字不多,十個宗派都介紹到了,真的是一部初學認識佛教,或者是佛教常識。不需要我們編教材,我們編教材有爭議,每個人都想編,編的時候都不一樣。用古人東西好,在古籍裡頭去選擇。這就是要求學,這叫法忍。
  第四,「云何名菩薩隨佛教忍。菩薩瞋惱毒心起時」,這常有,瞋恨、惱怒,這個毒就是三毒貪瞋痴,再加兩個,傲慢、懷疑,五毒貪瞋痴慢疑,這些念頭起來的時候,「作是思惟」,把念頭轉過來。「此身從何而生,從何而滅」,想自己,想到我這個身從哪來的,怎麼會到人間來?既然來了,免不了死亡,什麼時候滅?死亡,死亡是個未知數。「從我生者,何者是我?從彼生者,何者是彼?」我生的,我來投胎的,我是誰?如果說父母所生的,父母又是誰,他為什麼能生我?「法相如是」,一切萬法的現象是這個樣子的,「從何因緣生?」因緣生三個字重要,這是佛法說的,佛法認為整個宇宙都是緣生的,因、緣、果、報,因緣是能生,果報是所生。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善緣,下面果報肯定是善的;惡緣,下面果報肯定是苦的,這樣就知道能夠棄惡揚善。負面東西我們不要去想,不要去理會,也不要去說,更不能去做;對於善的、正面的,我們認真學習、認真培養,前途一片光明,真正的幸福。所以佛說,萬法因緣生,萬法因緣滅。
  「菩薩作是思惟時,不見所從生;亦不見所緣起;亦不見從我生,亦不見從彼起;亦不見從因緣生。作是思惟,亦不瞋,亦不惱,亦不毒。瞋怒之心即便減少」。這是用觀想,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這些事情,回光返照,別人傷害我,我是誰。傷害我的身,身是假的,剎那生滅,了不可得,他不能傷害的。用心去想一想,想明白了,煩惱就平息,就回歸自然,自然是清淨平等覺。佛教的修學最終極的目標就是清淨平等覺,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是成佛,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向上提升,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誰覺了?惠能大師覺了,你看五祖的衣缽就傳給他。所以我們常常要每天修懺悔,懺除業障,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的。懺悔一定是離不開人事,人事的境界我們接觸了,一切都是正的、善的不貪戀,如果貪戀極樂世界去不了;不善的、惡的不生瞋恚,生瞋恚也去不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怎麼去?心要清淨平等,用清淨平等心,用深信切願,就能往生。深信切願是條件,清淨平等也是條件。西方是淨土,淨土從哪來的?心淨則佛土淨,是阿彌陀佛的清淨心變現出來的,每一個往生的人也用清淨心,在淨土裡頭添一分清淨,這麼成就的。往生極樂世界對淨土有貢獻,不是沒有貢獻,清淨平等覺就是貢獻。所以我們平常要做到什麼?不瞋、不惱、不毒,這很重要,要常生歡喜心。像海賢老和尚,這他做到了,老和尚一生沒有發過脾氣,沒有跟別人紅過臉。所以老和尚真正做到,對人、對事、對物,沒有瞋恚,沒有煩惱,沒有不善的念頭。這個毒是三毒,貪瞋痴。瞋怒之心即便減少,「是名隨佛教忍」,這個教是教化,佛教導我們的。
  佛教給我們的,根本裡面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夠了,不用再多了,幾乎都包全了。三福是最高的指導原則,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要做到,這就是孝親尊師。現在的教育出了問題,問題在哪裡?學生不懂得孝順父母,不懂得尊師重道,所以老師不能教了。我是親身遇到的,六十四年前,我二十六歲,遇到一個哲學家方東美先生,桐城派的後裔,我就想跟他學。他約我到他家見面,告訴我,他說你要想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這什麼原因?現在的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那個時候我不了解這個狀況,以後我常常出國,在國外學校我接觸過,是這個樣子。學生在老師面前一點禮貌都沒有,甚至於有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理都不理他,當作陌生人,點個頭都沒有,這怎麼行?印祖告訴我們,中國傳統的學術,要用真誠心、恭敬心才能學到,所以一分誠敬(真誠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換句話說,現在學生對老師、對功課沒有誠敬心,老師怎麼?不教了。但是又不能不上課,老師,他是職業,他要靠這個生活,學生不願意學、沒有興趣學,學生要的是成績、是文憑,將來到社會上去找工作,老師對著學生玩,考試的時候把題目告訴大家,個個分數都好,各人願都滿了,東西沒學到。
  所以我們想學,老師一個學生也教。他跟我約的,每個星期天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給我講一堂課,兩個小時,總共好像有二、三個月,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非常訝異,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你年輕,你不懂,「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尤其是大乘)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又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學佛是在他老人家客廳裡面學來的,跟別人不一樣。他說的這些話,我從來沒有聽人說過,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這個課程結束之後,我就沒有再去了。為什麼?我認識章嘉大師,老師是把它當作哲學來研究,章嘉大師是真幹,真的是一位大德。所以我接著跟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對我也是一樣,也是每個星期給我的時間,一個小時到二個小時,他有工作的時候就一個小時,他星期天沒有事情,他就給我二個小時。我的佛法這麼學來的,非常難得,一個人也教。遇到真正想學的人,真正發心的人,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儒亦如是,我們一分錢的學費沒繳,老師認真給你講學。這六十四年過去了,老師的恩德永遠不能忘記。
  到現在,近代,不但大乘佛法是高等哲學,它還是高等科學,特別是量子力學,現在所發現的,佛經上全有,比它的報告講得更清楚、更詳細。所以我有理由相信,三十年之後,科學家承認了大乘是科學的登峰造極,佛教不再是宗教了,是高等科學。宇宙的奧祕有三個,就是科學講的,構成宇宙的三樣東西,第一個是物質,第二個是念頭,第三個是自然現象。大自然的奧祕,構成全宇宙。物質現象搞清楚了,這是最近二十多年,科學家把物質這個祕密揭穿了。我看的這份報告是普朗克的,德國的科學家,他一生專門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祕密揭穿了。揭穿了是什麼?是假相,根本就不存在,跟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金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金剛經》是三千年前佛陀說的,他們現在才發現。
  物質是什麼?用分析的方法,八十年前科學家發現原子,當時認為物質最小的是原子。隨著這些儀器不斷的在進步,精密的儀器能夠把原子打破,原子打破之後,看到有原子核、有電子、有中子,原子不是最小的,中子、電子是最小的。再接著,中子、電子、原子核也被打破,發現裡面粒子,叫基本粒子,五、六十種。這些很小的東西還能打破,打破之後,科學名詞叫夸克。夸克還不是最小的,再把它打破,最小的東西出來了,微中子。微中子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它的體積等於一個電子。也就是說,它是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這麼小,肉眼是決定看不到的,肉眼連原子都看不到。科學家這些儀器很厲害。再把微中子打破,沒有了,發現什麼?空的。這就跟佛經上說的,佛經講的最小的物質叫極微色,極微色打破之後就是虛空,就沒有了。所以它叫鄰虛塵,佛教用塵土的塵比喻小的,鄰虛它跟虛空做隔壁,它這一打破,虛空出現了。微中子打破之後,物質沒有了,看到什麼?看到是念頭波動的現象。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物質是從念頭上生出來的,是念頭生的幻相。
  念頭的頻率多高?科學家還沒說得清楚,佛經上很清楚。現在我們是用秒做單位,一秒鐘它生滅多少次?前念滅後念生,這個念頭存在的,念頭不是假的。前念滅後念生,頻率多快?佛經上講的,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兆,這麼高的頻率。也就是說物質的產生,是在念頭波動現象二千二百四十兆次,這麼高的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不是真的。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你就徹底知道身不是我,為什麼?一秒鐘,我們這個相變了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哪一次是我?如果次次都是我,我有何其多,哪有那麼多的我?這講不通。沒有,假相。這個發現對我們學佛很大的幫助,《金剛經》上兩句話再沒有懷疑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不再有疑惑,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科學,我相信有一天會跟佛學結合起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隨佛教忍,佛教是經典,經典說我們要忍,你像以前不忍,我們就犯了過失。現在科學家說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大家相信,不再懷疑了。所以我們希望著,科學再往前推進,把念頭是什麼(念頭也不是真的),阿賴耶的三細相找到,這是宇宙的奧祕,宇宙就這形成的,把它找到。我們迴向。

回索引〉〉

231。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三一集)【日期】2015/8/9【地點】台灣台南極樂寺【檔名】02-041-023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六十四頁,第四行,從第三句看起:
  「(五)云何名菩薩無方所忍。」這一大段跟我們說菩薩忍辱的功夫。大乘教裡頭常說,「一切法得成於忍」,世出世間一切法,真正做到究竟圓滿都要從忍,忍力成就才能辦得到。所以佛法,無論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忍這個字看得非常重,六波羅蜜裡頭忍辱波羅蜜。此地是將忍辱波羅蜜詳細說明,一共說了十條,這是第五無方所忍。方所,我們今天講空間,時間、空間,實在說,一切時、一切處都要學忍辱。最重要的,就是學佛的人決定不能跟別人發生衝突,衝突就是不能忍。
  我們看到海賢老和尚的《永思集》,親近他的人都告訴我們,老和尚一生不容易,出家學佛九十二年,他老人家走的時候一百一十二歲。二十歲出家,師父教給他一句佛號,囑咐他一直念下去。又跟他說,明白了,明白是什麼意思?開悟,開悟才明白了,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師父在他二十歲這個年齡已經看出來了,這個徒弟將來有成就,有大成就,不是小成就,但是時節因緣不許可他發揮,他一生一世只能做一個老老實實的念佛和尚,平平安安度過。但是功夫的提升是不能避免的,這個人的底子好,我們講本分,老實、聽話、真幹,現在找這樣的人不容易找到,具備這個條件,遇到真善知識沒有不成就的。
  我們就知道,功夫不能成就的原因,就是不老實、不聽話、不肯真幹,這就沒辦法了。如果真正具足這三個條件,老實、聽話、真幹,師父教他這個法門,他真的幹,九十二年未曾丟失,就是這一句佛號,除了睡覺之外,他這一句佛號沒有中斷過。工作,他種田,農民出身,父親很早就過世了,家境清寒。兄弟姐妹雖然有五個,但是他大哥被軍隊抓去當兵去了,再見面,二十六年,還有兩個弟弟,身體都不好,一個多病,一個體弱,真正能幹事他一個人。家裡沒有田地,他懂得耕作,家裡沒有田地,出家之後住在寺廟,寺廟在鄉下,鄉下荒地很多,沒有主的地,他開荒種植,種稻米、種蔬菜、種水果。這些收成都非常好,他沒有賣錢,他拿去救濟,哪個地方鬧饑荒,沒得吃的,沒得穿的,他把這些東西到處去布施,幹了一輩子。他開荒種的地一百多畝,非常勤勞。種地不妨礙念佛,念佛不妨礙耕種,所以他一句佛號晝夜都沒有丟失。
  這樣的老實人,修這個法門,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裡看到過,在《往生傳》裡面看到過,很多,不是一個,很多大概都是三年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剛才所說的,他白天、晚上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他沒有妄念、他沒有雜念,這就叫成片,功夫成片。念到這樣的功夫跟阿彌陀佛就有感應了,沒有這個功夫,跟佛不能感應,這是功夫最低的。佛來給你道賀,告訴你,極樂世界你已經註冊,到你陽壽終了的時候,佛就來接引你。你自己知道,極樂世界你有分了,等於說報名註冊了。有一些人,這聰明人,抓住這個機會,阿彌陀佛來給他送信息,抓住這個機會,跟阿彌陀佛說,我的壽命我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阿彌陀佛很慈悲,真正發心要求去,佛就答應你,跟你約定,三天、五天、一個星期我來接你,到時候他就來了。所以往生不難,真不難!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這個門徑是什麼?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門徑,都不容易,要很長時間去修行,不是一生一世,至少也是幾十生幾十世才能夠契入。可是淨宗很容易,淨宗往生的條件就是信心,你對極樂世界完全肯定,相信了,決定是有,佛菩薩不會講妄語,《金剛經》上說得很清楚,「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妄語者」。所以他的話都是真實的,決定沒有欺騙人,你要真正相信,沒有絲毫懷疑,這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真想去,不是開玩笑的,真想去,這個世界完全放下,希望早一天跟著阿彌陀佛走。這就行了,往生極樂世界條件就具足了,真的有壽命不要了,佛就真帶你去。所以《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面記載往生這些人,差不多有二分之一的樣子,一半都是三年往生。我不相信他的壽命只有三年,這不合邏輯,講不通,一定是什麼?他主動要求,我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
  劉素雲的姐姐劉素青前年往生,她壽命還有十年,她自動放棄,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要跟佛往生。大概約了一個星期,好像是八天,往生八天前,她聽到一個數字,沒有看到人,聽得很清楚。她是二O一一,二O一一年走的,二O一一,下面好像是十一月二十一號中午十二點鐘,這麼一組信息。真的,這是劉素雲聽到的,把這個記下來告訴她姐姐,她姐姐笑了笑,沒說話,收起來了。果然那天走的,一分一秒都不差。那天還大概有二十多個親朋好友在那裡聊天,時間到了,她跟大家告別,我走了,就真的就走了。所以像這樣子走的人不少,很多。
  至於念佛,念佛是品位,極樂世界好像一個學校,有小學部、有中學部、有大學部、有研究所,這就是四土三輩九品,不一樣。你到極樂世界是插在哪一班裡頭,這就是念佛功夫的淺深。功夫淺的,沒有功夫的,只有真信切願,念佛念了幾聲,沒什麼功夫,這種人到極樂世界是從小學一年級念起。也很好,也不錯,那個地方無量壽,決定不會留級,不會退轉,也很好了。但是念佛功夫要念到功夫成片,剛才講的,那就很了不起,他到那邊去他插的是中學,他不是小學。小學是功夫不到家的,真正到功夫成片,是中學一年級、二年級,插這個班。如果是事一心不亂,那就是方便土的上輩往生。念到理一心不亂,那是實報莊嚴土,那是最高的了,好比是大學。這是念佛功夫淺深。像海賢老和尚,我們就知道,他往生到極樂世界肯定是實報莊嚴土,法身菩薩。真正功夫念到一心不亂,無論是事一心、是理一心,往生沒有侷限,什麼時候想走什麼時候就可以走,你只真正想走,阿彌陀佛知道,他就來接你。
  現在這個世界亂了,人心壞了,怎麼辦?去年五月我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的活動,我有一個報告,一個主題講演,我就用這個題目,「社會亂了,人心壞了,怎麼辦?」學佛的人很幸運,學佛的人會到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去的時候,這個條件你要真正把它記住,真信切願,懇切的願望求生淨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做阿彌陀佛的學生。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講得非常清楚,這本書就是釋迦牟尼佛介紹我們往生淨土的說明書,說得夠詳細。我們要是有善根,真正相信字字句句都是真話,沒有一句是妄言,有這樣信心,條件就具足。
  念佛,盡量念,不拘多少,念佛是講功夫,不是講數字。所以,有人工作很繁忙,沒有時間念佛,佛可以教他,早晚,早晨起來念十聲佛號,晚上睡覺之前念十聲佛號,叫十念法,都行。功夫是什麼?功夫是看破、放下。看破是對於事實真相真的明白了,真了解了,這是看破。放下是功夫,真正放下身心世界,在這個世間,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幹這些事情,往生極樂世界都能幫助提升品位。起心動念不求自利,只求往生,對自己只求往生,不求自利;對現前苦難眾生,如果有緣,要幫助大家,沒有緣,念佛,不找事。找事麻煩,有緣就做,沒有緣就不做,心永遠是清淨。
  現在人最麻煩的,心浮氣躁,心浮氣躁學什麼都學不成。學科學沒有問題,可以,沒有真誠心、沒有恭敬心行,但是學聖賢教誨,中國的學術,學儒、學道、學佛都不行。它需要的條件,人要真誠、要老實、要聽話、要真幹,學習的態度要誠、要敬,真誠恭敬你才能學到東西。印光大師說得好,聖賢學問,「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要明白這個道理,沒有真誠恭敬學不到。
  所以我在六十四年之前,我二十六歲,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這個緣也很殊勝,在這個時代不容易遇到。我跟方老師見面,我給他寫一封信,寫了一篇文章送給他看,目的是希望到學校旁聽他的課程。他回我一封信,約我到他家裡見面,我就到他家去見他。他就告訴我,他說現代的學校,六十四年前的學校,不是現在,現在比那時更差了,比不上!他說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去旁聽,你會大失所望。我以為老師完全拒絕了,所以表情一定是很沮喪、很難過,希望沒有了。沒有想到,我們沉默了六、七分鐘,他就跟我講,這樣好了,你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們約定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他給我上課。學生只有我一個,老師一個,在他家小客廳、小圓桌,我們課是這樣上的。每個星期一次,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
  最後一個單元講到佛經哲學,我年輕的時候不相信宗教,認為宗教都是迷信,所以基本上沒有碰過宗教,尤其是佛教。佛教,我們以為它是多神教,多神教在宗教裡頭屬於低級宗教,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真神,什麼都拜的這是低級宗教。我很好奇,老師給我講佛經哲學,我說佛是宗教,是迷信,是低級宗教,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你還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特別是大乘,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在這個單元裡面認識了佛教,把它搞清楚了。老師又告訴我,兩百年前,寺院庵堂的出家人都是有道德有學問,都是好老師,你跟他學習,只要真誠,真想學,他就真教你;不是真想學,他不教你。一個人也教,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學生也教,真想學。
  那學校裡面,我那個時候對他講的這個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聽不懂,不知道他講的是什麼。若干年之後,我們自己走入學校,才真的發現了,小學生肯念書,準備升初中,初中學生念書,準備升高中,高中學生考取大學之後不念書了。為什麼?等著拿文憑,好在社會上找個好工作,念書那個情緒就低落了,所以學生不像學生,來混文憑。老師不教也要進教室,進教室,教沒用處,沒有人聽,那為什麼還要上課?老師要靠鐘點費、靠薪水生活,維持生活,沒有辦法,不能不去應付一下。所以統統存著應付的心,學生自然要好成績,考試把考卷先給學生看看,大家都拿好分數,皆大歡喜。教育淪落到這種程度,怎麼辦?我那個年代還有些好老師,真有學問的;現在學校老師,就像我們這樣程度,跟上一輩的比差很大,很大差距;我們這一代再看下一代,下一代比我們又滑坡,滑了很大差距。所以我想二十年之後,大學沒有教授了,可能高中都沒有老師了,這個不得了!
  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出現許許多多太平盛世,那是怎麼營造成功的?教育。中國人古人最懂得教育,最重視教育,家裡再窮也要讓小孩讀書。所以,中國在歷史上,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沒有辦法跟中國比,這就是中國人重視教育。中國的教育誰負責?過去是家庭負責,不是國家辦的,國家獎勵、督促,國家只辦考試,學都是你們自己家庭子弟學校,就是私塾。因為中國家庭是大家庭,不是小家庭,五代同堂,一般家庭人口大概三百人左右,興旺的七、八百人,衰的也有一、二百人,大家庭。大家庭要規矩,所以有家道、家規、家學、家業。所以中國人講齊家,你能夠把家庭管理好,就能治國,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個大家庭抗戰時期還有,我見過,我還在大家庭裡大概住過一年,一、二年的樣子,小時候,還有這個印象。這個家庭已經衰敗了,還有一百多人,將近兩百人,兄弟十個沒有分家。所以是家庭共產制度,任何人賺錢,除了自己生活費用保留之外,你都要匯到家裡去。家裡面拿這些錢置產業,買田地、買山地,山地可以造林,田地可以生產,有的自己耕種,自己沒有耕種的都是租,租給農民,收租。是這樣的方式,跟現在完全不一樣,現在教育沒有了。
  教育的基礎,扎根教育是從哪裡開始?大家族,讀書人家、做官的人家,從胎教做起。母親懷孕,就要端正心念、言語柔和、舉止端正,為什麼?影響胎兒。胎教在中國歷史上從周文王的母親太任,歷史上記載她的,懷周文王的時候,這十個月,端正心念,沒有不善的念頭,沒有不善的思想,這是心念,口不出傲言,眼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凡是負面的統統遠離。這十個月當中要叫小孩所接受的全是正念,小孩出生容易教,好養。小孩一出生,睜開眼睛他會看,他耳朵豎起來會聽,他已經在開始學習了,誰教他?母親。所以父母在小孩面前,一舉一動,一言一笑,都是正面的,小孩在學,你不能讓他學壞了。所有接近他的人,都跟他父母一樣,端莊,從小就,所以《弟子規》不是教小孩念的,《弟子規》是做父母,懷孕,小孩生下來,做給小孩看的。你怎麼樣孝順父母,小孩學會了,他將來也會孝順你。
  童蒙養正,母親要帶孩子三年,一千天,凡是負面的、不善的,不能讓他看見,不能讓他聽見,不能讓他接觸到;他所接觸的決定是倫理道德,純淨純善,這把小孩教好了。這個根,古諺語有所謂「三歲看八十」,三歲一千天,他這個根扎下去之後,到八十歲都不會改變。遇什麼樣的困難,他不會動搖,有氣節,仁義禮智信根扎下去了。
  最近這個兩百年,前面一百年疏忽了,這個罪魁禍首就是慈禧太后,她對教育不重視,對於老師不尊敬。清朝世世代代帝王都禮請專家學者,儒釋道的專家學者,到皇宮裡面去講學。這些講學的資料,《四庫全書》都有,有講義,收在《四庫全書》裡面,你看這些人在宮廷裡面,對皇帝、對於這些大臣講些什麼。這個制度慈禧廢除了,她不要聽,大概聽了都是她不喜歡聽的話,她不愛聽的,廢除。她迷信,駕乩扶鸞,所以宮廷裡面扶鸞,什麼國家大事請鬼神來指教,鬼神把她亡國了。這樣一做,大家對於學術就冷淡了,這一百年,到民國初年變質了,不但冷淡,沒有人講求了。還有幾個老人,他們聚集學生來傳,非常稀少,傳到現在沒有了,怎麼辦?
  我這次訪問英國,主要就是想看看英國有沒有這個緣分,我們辦一個漢學實驗學校,要做實驗。教什麼?教文字學,《說文解字》,音韻學,學這些東西。課本不要編,我們編出來的課本比不上古人,古人童蒙教學的這些課本十幾種,像《三字經》、《百家姓》這一類的,十幾種。教了二、三千年,社會沒出問題,現在編的教科書統統有問題,所以我就想,我們把古人那些教科書統統搬出來學習。這是小學,小學完成之後,我們就學文言文。文言文用什麼課本?用《群書治要》、用《國學治要》,就這兩種。這部《治要》唐太宗編的,《國學治要》是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剛剛創辦的時候,有不少專家學者,真有學問、有德行,他們編的,編得非常好,就是《四庫全書》裡頭選的,編了一套。治要這個名詞是從《群書治要》來的,《群書治要》是治國、平天下,《國學治要》那是做學問的,治學的。所以我們用古人東西做實驗,如果實驗成功了,咱們就推廣,實驗失敗了就算了,就別再搞了。
  沒有想到在英國還遇到這個緣分,有一個學校校長,威爾斯大學的校長,跟我談了三個多小時,對我們這個想法他有同感。他說確實西方人跟東方人教學的理念、方法完全不一樣,東方人求智慧,西方人求知識。求知識,不尊師重道沒關係,可以學得會,技術;東方,文字是學問,那個不行,一定要尊師重道。英國在去年,全國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全部學中文,把中文看作第一外國語。英國人很有眼光,看到這個世界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這個話是英國一個哲學家湯恩比說的。湯恩比,我覺得那個人是個菩薩再來,晚年最擔心的,因為他經過兩次世界大戰,他最害怕的是第三次大戰,如果第三次大戰要爆發,第三次是核武、生化,地球就毀滅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統統滅絕。他說這是人類愚痴到極處,集體自殺。
  所以他想這個問題應該想了十幾年,怎樣能讓這樁事情不發生。他是歷史學家,對中國歷史大概比中國人還清楚,他想到中國夏商周一千八百年,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這個一千八百年,三代,中國傳統文化興旺起來。那個時候國家並沒有統一,就是政治沒有統一,文化統一了,我們講中國的漢字,文字統一了。雖然有很多國家有不同的文字,但是創造文字的意識、理念都相同。到秦統一中國,秦始皇統一中國,政治統一了,頒布小篆為標準的文字,那就是文字統一。文言文的統一,文言統一,文言統一是在三代,夏商周時候就統一了。所以地方語言不相同沒有關係,寫的字大家都認識,寫的文章每個人都看得懂。
  他就想到這一層,這是個好事情,所以他就希望用文化統一全世界。誰來統一?中國人統一,中國文化是全世界各個族群文化裡頭最優秀的;換句話說,二十一世紀中國統一全世界,國際上戰爭就可以避免。中國人用文化,不是政治統一,不是軍事統一,不是科技統一,也不是經濟貿易統一,是中國文明。他說,還有三個衛星文明,中國衛星文明,韓國、日本、越南,這四個國家統一,就能領導全世界,帶給全世界幸福美滿,確實能夠化解戰爭,化解衝突。這個現在有一點跡象,現在國際上漢學熱,這就是開始有這個跡象,這個跡象好。我在國外,跟外國朋友在一塊,我都告訴他這個信息。湯恩比說的,很有道理,文化統一,不是政治統一,文化統一。
  那文化統一,就必須要把中國的漢字、文言文向全世界推廣,全世界都學漢字、都學文言文,這個目的才可以達到。是不是應該這樣做?我覺得應該,為什麼?中國文言文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全世界的文字找不到第二個能跟中國比,中國文字永恆不變。湯恩比舉了個比喻,說得很好,他說假設孔子,二千五百前的中國人,他復活了,碰到了毛主席,他那個時候毛主席在世,他說跟毛主席見面了,說話肯定不懂,寫字,問題解決了,一絲毫障礙都沒有。這是中國文化的特色。為什麼印度佛經大量流傳到中國,在中國統統翻成漢字、文言文來書寫,書寫之後,那個原本,梵文的原本不要了,就丟失了,真的,一部都沒有,沒有留下來,為什麼?連印度的法師都承認,中國漢字、文言文高明,用這個東西書寫,可以流傳千年萬世,不會變質。梵文怎麼樣?隔個三、五百年,梵文的說話的音聲變了,變了之後你就看不懂。現在歐洲,拉丁文的東西已經沒有人看懂,甚至於連莎士比亞所寫的這個,這才不過是幾百年,二、三百年的樣子,現在的歐洲人都看不懂了。這就是什麼?表音的文字它禁不起考驗,說話語音一定會轉變的,到時候,二、三百年的人就沒辦法聽得懂。文言文沒有這個問題,文言文只要學會,隔幾千年、隔幾萬年它都不會變。
  所以每個國家、每個族群,你們有好東西,希望流傳千年萬世,一定要用漢字、文言文來書寫,漢字、文言文有這種優越的條件。已經這麼多年了,中國三代東西留下來,現在人能看懂,不會會錯意思。所以,漢字、文言文是全世界、全人類,每個族群、每個國家所必須。許許多多的誤會,演變為災難,戰爭、災難,如果有一種文字全世界通用,大家看這個文,誤會都化解了,許多爭論的問題就統統消除了。這是真正世界和平,社會安定真實的基礎。所以漢字、文言文必須要提倡,要認真努力來推廣,中國能把這樁事情做好,是對全世界、全人類安定和諧做出最大的貢獻。
  韓國、越南,抗戰結束之後,他們沒有文字,完全用中文,非常可惜它現在改成他們文字。它要是不改自己的文字,用中文,現在我們都要向它請教,都要到他們那裡去請老師。日本丟掉得比較久一點,但是抗戰之前,日本人學習漢字、文言文的人很多,一般高等知識分子都懂。所以到日本去,言語不懂,寫字可以通。中國的國寶,要認識,這是真正的寶,要把它發揚光大。
  這一段講忍辱,就是一切時、一切處,無方所,統統要忍,菩薩無方所忍。或有夜間能忍,白天不能忍,白天能忍,夜晚不能忍;或是在這個處所能忍,換一個處所就不忍。或者在這一方能忍,彼方不能忍,這講空間。下面是人事,或知識邊能忍,不是知識邊他就不能忍。把我們這個世間人情統統包括了,統統講盡了,文字不多,什麼能忍,什麼不能忍,眾生毛病習氣嚴重。「菩薩不爾」,菩薩跟一般人不一樣。「一切時,一切方」,一切時是時間,無論是白天、晚上都能忍,方是講空間,無論在什麼場合他都能忍,所以「常生忍心」。這是無方所忍,無方所用現在的話,就是一切時、一切處,沒有不能忍的。
  下面,第六「云何名菩薩修處處忍」。處處忍是對人事,你看,「有人於父母、師長、夫妻、男女、大小、內外如是中生忍。餘則不忍」。不是自己的親屬,不是自己一家人,他就不能忍了。「菩薩忍者,則不如是。如父母邊生忍,旃陀羅邊生忍。是名修處處忍。」旃陀羅是個比喻,父母是最親近的人,旃陀羅在印度四種階級裡頭最低的,就是做奴隸這一類人,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沒有財富,貧窮困苦,社會上沒有人瞧得起的人。對他也要忍,也要有禮貌,不能輕視他們。
  第七說「云何名菩薩非所為忍。不以事故生忍」,不以事,「不以利故生忍,不以畏故生忍,不以受他恩故生忍,不以相親友故生忍」,這底下是羞愧的意思,不以羞愧處生忍。「菩薩常修於忍,是名菩薩非所為忍。」也就是菩薩忍沒有條件的,這些所說的都是人事上的關係。為什麼要忍?他是有所為,菩薩無所為,這一點非常重要。有所為,這裡頭有情識在裡頭,無所為是真心,大公無私。
  第八,「云何名菩薩不逼惱忍。若瞋因緣」,引起你發脾氣,這瞋因緣,「煩惱未起,不名為忍」。煩惱起了,動了念頭,能忍。「若遇瞋因緣時,拳打刀杖,手腳蹴踏,惡口罵詈,於如是中,心不動者,則名為忍。」這是我們常常看見。現在,這些不能忍辱愈演愈烈,演變為戰爭,戰爭毫無理由,而且這種戰爭沒有止息,不僅在中東,全世界許許多多地方都能看到。兒女殺父母,學生殺老師、殺同學的,濫殺無辜的,常常聽到,常常看到這些報導,這就是社會亂了,人心壞了。菩薩,修菩薩道的人能忍,能忍,大事化成小事,小事化成無事。所以《金剛經》上佛說,「一切法」,無論是世間法、出世間法,「得成於忍」,真正得到成就都靠一個忍辱,有耐心。求學也要有耐心,不忍不能成就。
  忍這個字,大乘佛教裡看得非常重。布施、持戒能成就一切善的,下面就是忍辱,忍辱能夠把你的善功德保全;如果不能忍,一旦瞋恚發作,全功盡棄。所以叫火燒功德林,瞋恚像一把火一樣,統統燒完了。要想成就一定靠忍力,這個非常重要。
  下面第九,「云何名菩薩悲心忍」,慈悲。「爾時菩薩若作王,若王等」,這是菩薩示現做國王,有地位、有財富,所以是「有大功業」,功是指地位,業是指財富,「為苦眾生而作其主」。一定要救濟苦難眾生,你在這麼高的地位,你所領導的群眾你不能不照顧他,他在那裡受苦,你怎麼能夠忍受?中國古聖先賢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站在最高領導地位的人,先要讓人民離苦得樂,自己才會享樂;人民沒有離苦作樂,你怎麼能忍心去獨樂樂?「是苦眾生,若來罵辱觸惱之時,菩薩不以我是主故,而生瞋恚。」苦難眾生他心裡不平,他來罵你,來批評你,來咒你,你不能生瞋恚,你要生瞋恚,就造成動亂,社會動亂。所以菩薩不以我是主故,而生瞋恚,他能忍受,他不會去懲罰這些人,怎樣?教化他,感化他,幫助他,救濟他。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教育他,所有的問題的根都是教育,不教他怎麼懂?中國國內稱為上訪,上訪就是告狀,這些受到苦難的人,他心抱不平,他要去找上級。這些不必到上級去麻煩,中、下級就把它解決了。「如是眾生,我當拔濟,常為擁護」,居上位的人,有財富的人,應該要幫他拔苦,應該要去救濟他們,這樁事情非常重要,常為擁護,「云何而得生於瞋惱」,不能生煩惱,不能生瞋心。「是故我今悲心憐愍,不生忿恚。是名菩薩悲心忍。」菩薩有大慈悲心,菩薩能忍受,忍受的同時,菩薩認真去幫助化解問題。
  最後一條,第十條,「云何名菩薩誓願忍」。菩薩曾經發過願,最普通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每一個菩薩都發過這個願,這個願是一切菩薩共同的大願。發的願要兌現,所以「菩薩作是念」,常常這樣想,「我先於諸佛前,曾作獅子吼,發誓願言,我當成佛」,我作佛為什麼?「於一切生死淤泥中,為拔諸苦眾生。我今欲拔,不應瞋恚,而惱於彼」。菩薩要想起自己初發心的時候,你發心是救眾生,現在眾生這麼苦,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方法幫助他。
  中國,特別是元、明、清這個三代,我在蒙古文《大藏經》序文裡面看到一段,它這個序文是用中文漢文寫的。元、明、清三代的帝王,把儒釋道很妥善都用上了,用儒治國,唐太宗這部書《群書治要》,以儒為主,主軸;以道祭祖先,道教的儀規祭祖先、祭天地鬼神;用佛,特別是大小乘佛法,教化人民。他都用上了,都派上用場。而管宗教是皇上親自管,不是宰相,宰相是總理,總理下面有教育部,他管儒家的,不管佛、道,佛跟道皇上親自管。所以佛跟道的道場都可以建皇宮那個樣子,琉璃瓦,做皇宮的樣子。那種建築,民間不可以,不可以的,宰相也不可以,但是佛跟道可以,因為佛跟道是皇上的老師,這是特別准許的。全用上了。三教都要有教師,中國的佛寺、道觀,道的道場叫觀,道觀,遍滿村莊山林,都市更不必說了,到處都有。那是什麼?那是歷代帝王教化人民的場所,把人都教好了。
  出家修行不簡單,元、明以上,出家人要參加考試,考試官是誰?是皇上。考兩個科目,第一個世間的,就是儒家的,那個水平要達到進士的水平,再考佛經,三藏經典。通過了,皇帝發文憑給你,這個文憑叫度牒。你拿到度牒,這是皇上准許你出家,你到哪裡去出家,跟誰去出家,皇上不管你,哪裡有緣哪裡去,但是出家一定先要呈度牒,沒有度牒,剃度是犯法的。這個標準是什麼?皇上承認你可以代我教化人民,你有這個資格。所以,度牒很難考。過去這些出家人,住在這個地方,地方的官員對他們很尊重,皇上的老師、人民的老師,很尊重。遇到疑難雜症可以向他們請教,他們是一切官員的真正的是顧問,沒有顧問名義的顧問,你什麼問題向他請教,他都會告訴你,他在社會上地位非常崇高。不像現在,現在淪為宗教,淪為迷信,社會大眾瞧不起,時代變了。這說明什麼?我們的教學失掉了,宗教不再教學,這怎麼可以?
  所以這個世界,要拯救世界,我想到這個方法就是宗教大團結。二OO五年我住在馬來西亞,跟老首相馬哈迪第一次見面,我們聊天談得很愉快,他最喜歡找我聊天。頭一次見面,問我一個問題,現在的社會亂了,和平好像沒有指望,問我這個問題,這個世界還會不會有和平?他對於和平,信心都動搖了。我當時告訴他,你能把四樁事情做好,世界就和平了。他說哪四樁?我說第一個,國家跟國家和睦相處,平等對待;第二個,政黨與政黨要和睦相處,平等對待;第三個是族群;第四個是宗教。這四樣事都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世界和平出現了。他聽了之後說不出話來,我們大概停了七、八分鐘,他說不出話來。我告訴他,我說是難,非常困難,非常棘手,但是如果從宗教下手就有希望,不是絕望。他問我,從宗教怎麼下手?我說宗教回歸教育,宗教互相學習,宗教的矛盾就化解了,宗教一團結,會影響政治、會影響政黨、會影響族群,世界就有和平。這個話他聽懂了。
  那個時候,我是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二OOO年,我住在新加坡,我在那邊住了三年半,然後移民到澳洲。我在新加坡,把新加坡九個宗教團結起來,做得很有效果,我才敢說這句話。現在愈來愈團結了。二OO六年,我們第一次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辦活動,我就把新加坡九個宗教都帶去。他們沒有猶太教,新加坡沒有猶太教,我把澳洲的猶太教找來,湊成十個,十大宗教。在聯合國大會堂為世界和平做祈禱,做得很成功。以後我們每年宗教有一次碰頭,就在聯合國,這麼多年來沒中斷。
  沒想到這次在英國,英國人建了個大道場,我只看到他們設計的圖,看到這個圖,叫富麗堂皇,很偉大。這個道場做什麼用?給全國所有宗教做活動的場所,就是宗教活動中心,讓每個宗教在這個中心設一個辦公室,他們教學、傳道統統在這個場所,這就真的是一家人了。我這次跟他們見面,我很歡喜。我在澳洲做了個小型的,是一個市,圖文巴市宗教活動中心,是我建出送給他們的。它這是全國,可能對全世界,全世界的宗教辦世界性的活動都可以用它的場所。它這個裡面有宿舍、有餐廳、有會議室、有講堂,大大小小講堂很多,人少小講堂,人多大講堂,最大的一個講堂是一萬個座位。沒有想到英國人會做這樁事情,我看到很歡喜。
  我提醒他,宗教團結,硬體設備有了,還要軟體,軟體是什麼?軟體是經典。經典分量都很多,誰能夠從頭到尾把它念一遍?這就難了。沒有經典,這個團結是不牢靠的,是表面的,不堅固,堅固一定要從經典,互相學習,那你要拿出教材出來。所以我就勸他們編36O,《聖經》編個36O,《古蘭經》編個36O,每個宗教都有個36O經典,這個36O將來可以印成一冊,厚厚一冊,所有宗教的精華都在這本書上,對全世界宣揚。宗教平等,每一個都第一,沒有第二。我提出四句話供養他們,那就是「眾神」,每個宗教都有造物主,都有個神,「眾神一體,宗教一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我這四句話贈送給他們,供養他們,希望他們認真把它做出來。真的要是明年蓋好了,我們的活動到英國去辦,就不要到聯合國了。很難得,確實能夠影響全世界。所以宗教團結,非常好的一個理念,沒有想到英國人搶先,他先做了。
  最後這一條,菩薩作是念,曾經,獅子吼就是比喻他們發的大願,這個大願就是為苦難眾生,我當成佛。成佛幹什麼?於一切眾生生死淤泥之中,這是指的六道輪迴。為拔諸苦眾生,你要為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才是菩薩。眾生有苦,你不能幫助他離苦,不能幫助他得樂,你已經就有愧了,違背你的誓願。怎麼現在眾生這麼苦,他心情不好,在那裡發洩,你聽了就發脾氣,這怎麼對得起他?所以說菩薩遇到苦難眾生,特別是三途,餓鬼、地獄、畜生,這個願要生起來。境界擺在面前,願到哪裡去了?發的這個願應該立刻就現前,把瞋恚的心趕快放下,要幫助他們,祝福,還得要有行為。
  宗教要團結,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從用這個名詞,用漢字,我們對於老祖宗、古聖先賢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把它說作宗教,宗教怎麼講法?你查查中國的漢字,宗有三個意思,第一個主要的,第二個重要的,第三個尊崇的,值得尊敬,值得崇揚,這三個意思;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宗教兩個字連起來,那就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佛陀教什麼?佛陀教育它分為兩塊,第一塊是入世的,就是幫助我們離苦得樂的,這個教育裡頭包括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聖賢教育,包括這四種,入世。另外一種是向上提升,向上一著,那就是離開六道輪迴、離開十法界,這向上。向上什麼?用現在的話說,究竟的哲學,究竟的科學,究竟兩個字是到頭了,沒有再上去了,是科學跟哲學的最高峰。這稱之為宗教,名符其實,真的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教化是從結果上看,把眾生無知、愚痴都化解了,每個人智慧生起來,道德生起來,道德是仁義禮智信,人要做個道德的人。仁者愛人,不能怨恨人,愛人,「凡是人,皆須愛」,他有苦難一定要幫助他,全心全力幫助他、照顧他,幫助他離苦得樂。
  苦從哪裡來的?苦從無知來的,這無知兩個字就是佛法講的愚痴。這次在聯合國,很難得,它把所有的宗教都邀請到,跟我舉行一個座談,圓桌會議。跟我坐在一起,靠著我左手邊的是梵蒂岡的主教,他是梵蒂岡駐聯合國的大使。說話當中說了一句,今天全世界這種動亂,根源是什麼?是無知。這句話說得好,我也對他很讚歎。無知就是佛法講愚痴,貪瞋痴,愚痴是沒有智慧,沒有見到事實真相,而自己猜測完全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也就做錯了,這社會變成這個樣子。所以佛知道,苦的根就是無知。而樂的根,樂的根就是有知,就是智慧。所以佛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用教學。教什麼?破迷開悟,佛就教這個,迷破掉,苦就沒有了,離開了;悟,覺悟了,樂就得到了。你看,佛教學用這個方法,針對的離苦得樂,離苦得樂是目的,手段就是破迷開悟;破迷開悟可以說是個理念,方法是教學,教育,一生搞教育。
  三十歲開悟之後他就開始教學,最初學生四個人,連他自己五比丘,包括他自己一個,在鹿野苑,講《阿含》。阿含就是講倫理、道德、因果,佛菩薩教誨,講了十二年,小學,釋迦牟尼佛的小學,辦了十二年。十二年,再接著往上提升,中學,中學講方等,方是方法,等是等於大學,不是大學,等於大學,就等於像中學,八年。這再提升,真是佛法最主要的了,智慧,般若,般若智慧講多久?二十二年。佛法幫助人開智慧,幫助人破迷開悟,二十二年,幫助所有眾生破迷開悟。最後的八年,那是研究所,那是再向上提升,成佛,八年,講《法華》,《法華》是成佛,講成佛的。四十九年,真是一條龍上去,這是佛陀教育。所以佛陀教育,所有寺院庵堂都要按照釋迦牟尼佛這樣一步一步的向上提升,辦教育,不辦教育怎麼行?要辦教育,出家人先要學教育,你不學你怎麼教?先要學。
  現在我們把教育,佛家的教育丟掉兩百年,方老師告訴我的,丟掉兩百年,現在出家人不學經教了。所以那個時候他告訴我,你要學佛,寺院裡頭沒有東西可學,那到哪裡學?到經典當中學,這是他教我的。這句話非常重要,他要不教給我,我到寺廟向出家人請教,他都不能教我,那我就會懷疑,老師的話有問題。他把話講在先,我心裡有個底子,出家人不學了,只是念經,不知道經文的意思,不懂得。真正學講經,兩百年前無論在家、出家,學佛的都懂得經教,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我們這麼多年來,緊緊抓住經典。經典的啟蒙是台中李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這走入經典。我三十三歲出家,出家就教佛學院,就講經,台灣各地方寺廟、念佛堂,請我講經我都去,要有場所、要有聽眾來學習,沒有中斷,到今年五十七年,五十七年沒中斷。障礙很多,不是一帆風順,障礙很多,要有耐心,要能忍辱,關關突破。一直到現在還是有障礙,但是我們自從用科學技術,我們用網路大概有二十年,用衛星電視十三年,這個效果出現了,全世界都能收到。現在收聽的工具進步,手機都可以收,收看衛星,收看網路,這個效果是我們沒有想像到的。知道這個東西好,這也是方老師教的。那個時候在老師家裡,他指著電視,電視還是黑白電視,他說你要曉得這個東西,它沒有善惡,善惡在人心,看你播出什麼節目,殺盜淫妄這就是造惡,倫理道德那就是行善,這個工具,如果有機會要利用它。這個話我是記在心裡,有這麼個機緣,我們就真幹了。真的,如果真能講經的人有個二十、三十個,有二十、三十個電視台,世界不一樣了。
  收聽這個節目的人還是不少,我們從什麼?我們的節目沒有廣告,不拉廣告,沒有人贊助,錢從哪裡來?是把銀行的戶頭號碼打在螢幕上,大家看了自動捐獻。這自動捐獻,數字是不大,但是人很多,所以居然能維持下來,維持了十三年,這是想不到的。當時他們做這個事情,我心裡想,能不能活一個星期、能不能活一個月?費用太高了。沒有想到能支撐這麼多年,這就說明,看這個節目的人不少。這些人支持,我們都不認識,他捐個十塊、二十塊,一百、兩百,就能把這個事情做圓滿、做成功。這些都是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釋迦牟尼佛在世天天講經,一天八個小時,他有那麼好的體力,我們做不到,我們只能短時期。早年我在美國,美國講經很困難,他們的星期假日只有星期天、星期六,平常工作繁忙,沒有時間來聽經。所以,講經一個星期只有兩天,聽眾不多,有三、四十個人就不少,上百人那就很興旺了。這就說明美國法緣比較薄,不興旺,他們造的業很重,化解不了。我們在東南亞講經,聽眾至少六百人到一千人,是這樣的場面,在美國看不到,美國能夠有三、五個人聽,就算不錯了。我在那裡住過十幾年,各個城市巡迴去走,所以知道得很清楚。
  我自從二OO五年,那時小布什做總統,兩次邀請我,我第一次沒去,第二次邀請,不好意思,就去了一趟。以後離開,就再沒有到美國去過。那邊聽眾少,不如歐洲,歐洲的聽眾多。現在中國大陸移民到歐洲的人不少,我在巴黎,同學們告訴我,巴黎這個都市,中國人就有大概一百五十萬,巴黎這個市區,倫敦有七十五萬。所以他聽說我要到倫敦辦學,為什麼不到巴黎?巴黎人多。好在倫敦到巴黎兩個小時,我去坐火車過去,從海底隧道。所以歐洲那邊,我相信很快佛教就能興旺起來。
  這個大學如果我們能夠談成功,好事情,在英國培訓漢字、文言文的老師。我們想辦一個實驗班,招收五十個人,專門學《說文解字》、音韻學、訓詁學,學這個,學文字學,再就是這兩本書,《群書治要》跟《國學治要》,三年到五年時間。我們不招生,就是第一次招生,當中五年學滿,讓他們能夠教文言文,我們就辦漢學院。辦漢學院就可以招生,有三十個老師就能做出來了。
  今天這一堂課裡頭,這堂課好像講了三次,六個小時,忍辱重要,不能忍什麼都不能成就,大事情要大忍,小事要小忍。所以小不忍則亂大謀,一定要學忍,不能忍的也要忍,要忍到底。絕不跟人做對頭,不對立,絕不埋怨任何人,他對我誤會再深,傷害再大,原諒他。為什麼?他沒有跟我接觸,他跟我接觸他就了解,他就明白了。不接觸就猜疑,聽到一般人是非愈猜愈錯,他對我這種怨恨心愈來愈深,沒見過面。這個就是像梵蒂岡主教所說的無知,一切都要從知才把問題化解。我們這一生幹我們這樁事情,到最後成就,他會看到,他會後悔,甚至於也會懺悔,這目的就達到了。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232。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三二集)【日期】2015/8/10【地點】台灣台南極樂寺【檔名】02-041-023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六十五頁第五行,科題,「利他行」,分兩科,兩小科,第一,「慈和勸進」。法藏比丘也就是法藏菩薩,圓滿修足忍辱波羅蜜,所以前面講的是「忍力成就」,意味著自度圓滿了,自度圓滿之後就要度化眾生。為什麼要成佛?是為了要幫助眾生,不是為自己。但是要幫助眾生,首先得自己成就,自己沒有智慧、沒有能力就不能幫助眾生,必須自己修行功德圓滿,戒定慧三學都得到了,這才能教化眾生。我們看這段經文:

【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顏愛語。勸諭策進。】

  這四句話非常重要,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解,上面就是前一段經文所說的「惠利群生」,這是慈,「忍力成就」是悲。「是故於諸有情,常以慈忍為懷」。慈,中國傳統文化裡面講的仁,所以我們常常把仁慈連在一起,仁是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慈是佛陀所說的,意思相接近。仁者愛人,推己及人,所以仁這個字它是會意的,人邊,這邊是二,就是二人,有自己一定想到別人,這叫仁。佛家講慈悲,慈是與樂,悲是拔苦。這慈悲兩個字都是仁,中國用一個字代表,佛把它分成兩樁事情,一個是幫助眾生離苦,一個是幫助眾生得樂。這就是佛陀教育的終極目標,最後希望做到的。幫助眾生離苦,眾生苦從哪裡來的?是從迷失了自性,對於整個宇宙所有一切現象,認錯了,看錯了;看錯了,於是就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這才惹了許多麻煩。
  我們今天的社會,現在住的這個地球,為什麼會搞成這個樣子?是人為的,不是自然有的。這個,中國傳統文化說得很清楚,佛也說得很清楚。現在量子力學家做出了證明,說得沒錯。宇宙從哪來的?生命從哪來的?我從哪裡來的?萬物從哪裡來的?諸位如果讀過《壇經》,《壇經》是六祖大師說的,他是中國人,他不是印度人,是我們中國土生土長的,他老人家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話,最後一句很重要,「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整個宇宙。全宇宙從哪裡來的?自性生的,自性現的。自性是什麼?我們常說真心,自性是真心。是從自性生的,所以明心見性了,對於這些萬法樣樣都知道,樣樣都明瞭,一點都不迷惑。這個也是佛陀教學的最高的目標,就是教你把自性找回來,明心見性,佛陀教育就圓滿了。見性之後,你對於一切萬法真正明白,沒有認錯,有能力自度。自度什麼?自己的苦沒有,樂現前,離苦得樂,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究竟是登峰造極,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了。所以苦跟樂佛知道,迷了就苦,覺悟了就樂。所以佛對於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理論依據,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或者是轉迷為悟,都行,總是要覺悟,不能再迷惑。用什麼手段?用教學。這一點一定要認識清楚。
  佛陀是教育,佛法不是宗教,現在一般西方人講的宗教,佛法不屬於,佛法屬於教育。釋迦牟尼佛在世,這歷史上有記載,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出現在北印度,現在的尼泊爾附近。當時都是部落,部落就是小國,他父親是個國王。他十九歲出家,為什麼出家?感覺到生老病死苦,這苦怎麼來的?能不能避免,怎樣避免?每天想這些問題。想到最後,看到有些出家人他們是真正在做這樁事情,離苦得樂,他深受感動,十九歲出家。出家之後,他給我們表法,他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喜歡求學,所以印度那個時候宗教之國,也是哲學之國,幾乎所有宗教學派,他都親近過,十二年,到三十歲。回頭再看看這些所學的、所修的,得不到結果。這個結果是什麼?不能超越六道輪迴,那就是沒結果。六道輪迴是苦的根源,能夠脫離六道,那就是離究竟苦,再也不受苦了。與樂,阿彌陀佛在西方建立一個道場,不要說一個國家,那不是國家,極樂世界沒有國王,沒有總統,它是一個道場,這個道場叫極樂世界,得究竟樂,這裡頭再也沒苦了。為這個來的。
  唐朝,我們淨土宗善導大師有一句名言說得好,「諸佛所以興出世」,十方三世諸佛到世間來了,來幹什麼?「唯說彌陀本願海」,說彌陀本願海就是這部經,就是為了說這部經而來的。他一生講了許許多多經典,換句話說,那都是附帶的,最主要的是這部經,而且這部經是講了很多次。我們中國古大德,細看《無量壽經》,現在《大藏經》裡收的有五種版本,五種本子對起來看,這個裡面有很大的差別,這就顯示不是一次說的,如果一次說的,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差異,一定是多次說的。這部經在中國有十二次翻譯,非常可惜有七種版本失傳了,《大藏經》上有經題,有這個經名,書沒有了,只剩下五種,七種失傳了。
  內蒙有一位金教授,現在是蒙古文的權威,他整理蒙古文《大藏經》,告訴我,蒙文《大藏經》裡面,《無量壽經》有二十多種譯本,比我們多得太多了。所以我就希望他能把這部分東西翻成漢文,提供給我們淨宗來做參考。真正證明釋迦牟尼佛這部經常說,四十九年每隔一、二年他都會講一遍,有的時候年年講。為什麼?佛說法契機,看到有人跟極樂世界有緣,那一定要告訴他,不能疏忽。為什麼?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成佛,這個人成佛的機緣到了,不能不幫助。一個人也要講,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其他的成不了佛,還在六道搞輪迴,慢慢來,不著急,這個人機緣成熟了,一定要幫助他。所以一個人也講,三個人、五個人也講。這是什麼?慈悲,慈悲到極處。
  我們這一生遇到這部經,也不是偶然的。大乘經上說得很好,凡是遇到這部經,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的人,都是有很大的、很深的善根。深到什麼程度?佛說了,都是過去生中,供養無量諸佛如來,今天遇到這個本子,得到諸佛如來的加持,你能信,能發願,肯念佛,不簡單!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這許許多多經典,像《大藏經》,每部經都要靠自己修戒定慧才能向上提升。這一部經,這個法門,是阿彌陀佛特別慈悲,不靠自力,靠佛力,完全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保佑,阿彌陀佛加持,縱然你造了很多罪業,只要你真正相信,不懷疑,真正求生淨土,阿彌陀佛還是來接引你,這個不可思議。所以離究竟苦,得究竟樂,就是這一門。這一門簡單,很有效,保證你一生成就,不必等到第二生。
  這個「忍力成就」之後,「惠利群生」,這就是普度眾生。下面說,是故於諸有情,常以慈忍為懷。佛陀用什麼態度對一切眾生?慈悲,忍辱。這兩個字好,這兩個字要學。慈連著就是悲,這是中國文字簡要詳明,那個悲字略了,再加上一個忍辱。為什麼?有情眾生,特別是在我們這個時代,沒有接受過聖賢教誨。古代有,方老師告訴我,兩百年前,寺院庵堂,就是佛的這些廟,不管大廟小廟,裡面的住眾都是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士,不簡單,這是真的。現在出家人把經教丟掉兩百年了,所以有出家這個形象,實質沒有了,沒有受過教育。換句話說就是,兩百年前的出家人,個個都能講經教學。皇上是護法,不是普通人,佛門這些人士,出家人,報皇恩,講經教學把人民教好,這皇上做太平天子。
  蒙古《大藏經》序文我看過,序文是漢文,特別裡面有記載著元、明、清三代,三代的帝王抓宗教。佛教、道教皇上親自掌管;儒交給總理大臣,總理衙門裡頭有一個部,教育部,那個時候叫禮部,禮部尚書就是教育部長。教學這樁事情完全是每一個家族自己負責任,國家只是每年舉行考試。考取的這些人才,像縣考秀才,錄取了叫秀才;省錄取的是舉人;皇上考試,殿試,國家考試,考取了叫進士,學位的名稱。好像我們現在博士、碩士、學士,秀才是學士,縣考及格就可以,就拿到了;省考及格,舉人,中間的這個學位;殿試,這是皇帝主考,考取的是進士,最高的學位,現在講的博士。出家人可不簡單,普通的學術要能達到進士的標準,然後還考佛經,不容易!考取之後,皇上給你文憑,叫度牒。你有這個度牒才有資格出家,你到哪裡出家,跟誰出家,皇上不管你。總而言之,你通過考試了,通過考試,皇上認為你可以做我的老師,可以教化人民。現在沒有了,國家也不考試了,這些出家人也沒有義務去教化人民了,丟掉兩百多年。
  這個話是從前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我跟他學哲學,他最後一個單元給我上的課是佛經哲學,把這些事情告訴我。現在學佛,他就告訴我,寺廟沒有了,在兩百年前學佛的話,寺廟裡的出家人個個都是大學問家,不是普通人。皇上認定的還會認錯嗎?所以都是非常傑出的專家學者。現在呢?現在不學了,也沒人教了。那要到哪裡去學?他告訴我,經典。現在你要學佛,你要從《大藏經》下手,在《大藏經》裡面選幾種專攻,才真正開智慧。哲學所求的就是智慧。
  所以佛法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每個人的緣不一樣,不是一個方法。所以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你適合哪個法門,你要選定了,成就很快;選錯了,不但一生不能成就,很可能一生把路走錯了,那苦不堪言。現在學佛難,我要不遇到方老師,不會走這個路,因為年輕的時候這誤會了,以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所以對於宗教就沒有碰過。接受方老師的教誨,才完全搞清楚、搞明白。我上課是在老師家裡,所以我就很留意,他說的話是真的還是假的?每個星期要到家裡去上這堂課,所以他家我就很熟,我看看他的書房,看看他書桌有沒有佛經。有佛經,那他是真幹;沒有佛經,就不可靠了。我從認識他,到他家去,書桌上一定有佛經,他是搞真的,他不搞假的。台灣在那個時候,日本的《卍續藏》出版了,這個信息我知道,我告訴老師,老師第二天就到那裡訂了一部。真難得!對於佛教經典這麼樣的愛護,這麼樣的歡喜。
  我出家是章嘉大師教我的,我學佛的扎根是在章嘉大師,我跟他三年,這是他給我奠定根基,他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那是我學佛所見到第一個出家人。我向他請教,方老師告訴我,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我向他請教,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能契入?我問了這個問題,第一天見面。他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等他開示。看了多久?我們兩個互相看了半個多鐘點。什麼原因?很多年後我才明瞭,我們年輕心浮氣躁,所以問他的話,這麼重要的話,心浮氣躁不能說。印祖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你心浮氣躁,沒有誠敬心,跟你講了也沒用處,得不到受用。所以他看我看半個鐘點,讓我那個浮躁的樣子,整個恢復到平靜他才說話。說了一個字,有。我一聽說有,這精神就振作起來了,他又不說了,不允許你有心浮氣躁,心情要平靜。我們又等了差不多十分鐘,告訴我:看破放下。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像走樓梯一樣,互相向上走,告訴我這個方法。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放下是放下煩惱習氣,放下一切錯誤,你才能向上提升。這些在一般地方學不到。
  要我去看《釋迦譜》、《釋迦方志》,這是《大藏經》裡面有這兩本書,分量不算太多,《釋迦方志》一卷,《釋迦譜》有五、六卷,那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老師告訴我,你要學佛,你得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才不會走錯路。讀了這個之後才完全明瞭,釋迦佛不像宗教那個樣子,他是教學。他十九歲出家,為什麼?放下煩惱障。去求學,廣學多聞,三十歲學了十二年,徹底放下,放下所知障。我們明白了,二障都放下,障礙沒有了。怎麼樣?等待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果然沒錯,他在菩提樹下入定,開悟了。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過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空過。他是一個職業教師,而且是個義務的教師,他教人不收學費,還是個多元文化,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也不分宗教,你只要跟他學,他就教你。你長時間跟他,他就長時間教你;你沒有長時間,短期,我只能住一個月,半個月,行,他也教你,來者不拒,去者不留,聖賢教育。他教育也有三個學位,那個學位就是佛陀,這最高的學位,博士;菩薩,第二個學位,碩士;阿羅漢,第三個學位,學士。所以學生當中,證阿羅漢的、證菩薩的很多。成佛的有沒有?有,比較少一點,你只看到是等覺菩薩,那就是成佛的人,他在極樂世界還是以菩薩身分出現,實際上他成佛了。
  所以這部書很不容易,太難得了,我們對這部書深信不疑。海賢老和尚,住世一百一十二年,他不認識字,他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九十二年。他念到什麼等級?給諸位說,成佛了,他念到理一心不亂。淨土宗三個學位,最高的理一心,第二個事一心,第三個功夫成片。他念了多久拿到最高的學位?我看他的光碟,看他的《永思集》,我估計大概二十年。二十年拿到,是真的不是假的。功夫成片是最低的一個階層,拿到之後,生到極樂世界插班去的,不是從小學一年級念起,他插中學,從中學一、二年級,是這樣去的。什麼時候得到的?我估計三年到五年。也就是說,他二十歲出家,二十歲念佛,出家那一天,師父傳他一句佛號,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真念,日夜不間斷,口裡沒有聲音,心裡頭念。功夫成片是什麼?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那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肯定阿彌陀佛來給你道賀,來給你囑咐,或是夢中見佛,或是定中見佛,佛會告訴你,你在這個世間壽命還有多少年,到時候佛來接引你。你自己很清楚,極樂世界已經註冊了,有你名字了,你的信心堅定,再不懷疑了。
  得到功夫成片,這還沒有往生,再向上提升,功夫不能間斷,就是這一句佛號不能丟失,一切時一切處,心裡就一句阿彌陀佛,再用個五年、十年,就能得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跟阿羅漢所證的果位平等,往生到極樂世界,方便土上輩往生,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地位就高了。最高的,再繼續努力,不會超過十年,念到理一心不亂。所以我估計海賢老和尚是二十年,念佛念二十年,功夫成就了,得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法身大士,一生成就。這是一般菩薩都不敢相信的,菩薩修到這個地位要無量劫,怎麼可能一生成就?一生當中二十年就能成就,海賢老和尚做榜樣給我們看。這才是一生的大事,其他的雞毛蒜皮,無論幹什麼,你出不了六道輪迴。這是我們遇到這個法門,對這個法門有相當認識,這一次的機會絕對不會錯過。
  我們自己學習,也要幫助別人,幫助人往生愈多愈好。可是要記住,不要忘了自己,光幫人,自己忘掉了,自己妄想雜念還一大堆,別人往生了,你去不了。這種情況在現代社會很多,不是少數。為別人很熱心,把自己忘掉了。是不是好事?是好事,但是自己不能往生,這個事可大了!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常常以慈忍為懷,這是念佛人對一切眾生要慈悲。眾生沒有受過好的教育,學佛了,也不懂經教,所以他還有習氣,他還有貪瞋痴慢,遇到不高興他發脾氣,甚至於他毀謗你、障礙你、陷害你。你怎麼樣?沒有怨恨,要忍耐,要原諒他。為什麼?他沒有受過好教育,他今天這樣做,這是社會上壞的風氣,在電影、電視、網路上學會的,不能怪他。他如果受到聖賢教育,他決定不會。這就是真正慈悲,原諒一切冤親債主,不能跟他計較,不能跟他對立。原諒他,還要感化他,你跟他講他未必會聽,你認真去做,做久了,慢慢他就明白了。冤家宜解不宜結,要把它化解,不能結怨,結怨對往生會產生障礙,他來擾亂、來干擾你,讓你臨命終時,心裡還有妄念,還有妄想,還有情執,這個麻煩就大了。
  「和顏,柔和之顏容。《會疏》曰:內離妄染」,妄是妄想,染是染污。染污是什麼?你心裡頭還有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還有五欲,財色名食睡,這些東西沒有忘掉,這就是清淨心不能現前,這些東西把清淨心染污了,這就是染。妄是妄想,是妄念。染就是情緒,習氣,聽到別人讚歎,歡喜,聽到別人侮辱,批評你,心裡就不高興,這個不行,這禁不起考驗。還是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會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這就壞了。學佛的人不幹這個傻事,知道這個境界是什麼?《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有為就是有生有滅,只要是有生有滅,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哪一樣是真的,是不生不滅的?統統是生滅法。
  現在量子力學證明了,物質現象從哪來的?從念頭變現的。這是被量子力學家發現的。科學家對這個問題,宇宙的祕密,第一個物質,究竟怎麼回事情,第二個念頭,第三個自然現象。這三個奧祕,第一個被揭穿也不過就最近二十年,科學儀器進步了,把最小的物質找出來了,佛經上講的極微色,也叫極微之微。這是物質的單位,整個宇宙所有的現象,都是這個單位組合變化出來的,所以《金剛經》說「一合相」,基本的物質確實是一,都是這一個組合的。八十年前科學發現了原子,認為原子是最小的,沒有想到最近這八十年,科學確實突飛猛進,儀器愈來愈精密,居然把原子打破,看到原子是原子核、中子、電子組成的,它不是單純的。這三樣東西各個打破,發現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有六十多種。每一個打破,還能打破,發現夸克。夸克還是把它打破,發現微中子。微中子把它打破,物質現象沒有了。那我們就知道了,微中子就是佛法講的鄰虛塵,最小的單位,它打破就沒有了,物質不存在了。這個被揭穿了。所以科學家的報告,根據他們研究的結果,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那物質是什麼?是我們的錯覺,它不是真的。
  我們用電視做比喻,電視上這些現象,它是在多麼高的頻率之下產生的?像幻燈片一樣一張一張的,一秒鐘多少張?一百張,現在電視一秒鐘一百張。跟從前電影,電影以前用的是動畫,這個膠捲拍攝起來的是動畫,一秒鐘在放映機裡面播放多少張?鏡頭打開一張照在屏幕上,再把它關起來放第二張,速度快了,一秒鐘多少張?二十四張。我們就以為好像是真的。電視比那個精密,早年的電視黑白的,五十張,現在電視彩色的,一百張。我們就以為是真的。我們現實這個環境,我們眼看的,能看的眼,所看的物質現象,這頻率多高?一秒鐘是多少個生滅?科學家知道,佛知道,佛經上所說的,用現在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不是萬,單位是兆,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在這個頻率之下,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
  佛知道,佛怎麼知道?佛看見了,這麼高頻率的時候,佛都看得很清楚。不但佛看見,佛說了,五種人看到,經上常講的八地以上,八地菩薩、九地菩薩、十地菩薩、等覺菩薩,再就佛陀,這五個位次的人全看到。那是極深的定功!那個定就是六祖所說的,開悟的五句話都重要,第四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自性,前面給諸位說了,就是真心,真心是不動的,真心沒有搖擺,這是真心。所以佛家用的方法,修禪定,要知道八萬四千法門,方法、門道八萬四千,修什麼?統統修禪定,沒有一樣不是修禪定。所以修禪定的方法很多,都能得定,佛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統統能得定,這個定統統能開慧,能開悟。所以用真心很重要,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要用妄心,妄心是分別執著,真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這樣在練。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學什麼?學不動,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成佛了。
  成佛是什麼?回歸自性,禪宗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就是佛,回歸自性,成佛了。不是從外來的,與外面境界不相干,外面境界只是干擾。你要是有分別執著,連佛菩薩都成干擾了。所以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佛的相,包括極樂世界的相,你可以受用,你不能執著,你不能分別。你要分別執著就造業,起心動念就迷惑,就是無明煩惱,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太微細了,你看,一秒鐘起多少個念頭?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個念頭。這是事實真相,物質現象是這種現象裡頭變現出來的,假的不是真的,念頭。我們相信再有二、三十年,科學可能發現念頭是什麼。念頭太微細了,那要發現,應該是可以的,因為大乘經上佛說過,用第六意識,科學家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就是分別心、執著心。用這兩種心,對內,可以緣到阿賴耶的三細相,就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能夠緣得到;對外可以能緣到宇宙的邊緣,宇宙是沒有限量的,沒有邊際的。
  所以佛不用這個方法,佛用禪定,只要你這個心如如不動,像六祖所說的這五句,第一個,清淨,沒有染污;第二個,沒有生滅;第三個,本自具足。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功德,無量相好,你什麼都會,什麼都不缺乏,本自具足,無量的壽命。如如不動是真心,動搖的是妄心。你心動了,起心動念,動了,無始無明,從這個裡面產生三細六粗,再產生整個宇宙。六祖只用了二十個字,這就是他聽經開悟的心得報告。這五句說出來,五祖就把衣缽傳給他,他就是禪宗第六代祖。當時的環境不許可他出去講,所以要忍,一切法得成於忍。他到獵人隊裡面躲藏,沒有人知道,沒人認識他,躲了十五年。十五年,機緣才好轉,他出來了。遇到印宗法師,印宗法師也是菩薩示現的,不是凡夫,那麼大的度量,拜他為師,水漲船高,這一下就抬舉起來了。印宗是閩南高僧大德,高僧大德拜他做老師,人家就相信了,這就是一捧,把惠能大師捧上天了,沒有人敢反對。教化大興,你看在他一生當中,他手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四十三個人,在整個佛教史裡頭空前絕後,太難得了!他這四十三個開悟的弟子,他們也教學,一生在他們會下一個、二個、三個,四、五個就沒聽說了。
  這是我們要記取的,我們怎麼個學習法?我們今天取淨宗,最容易的方法,但是要有耐心,要放下貪瞋痴慢,要放下是非人我。是非人我沒有忘記,貪瞋痴慢沒有忘記,不行,往生沒把握。徹底放下,為什麼?假的,不是真的。用真心處事待人接物,你騙我,我不騙你;你害我,我不害你。真心跟佛相應,跟極樂世界相應。要想著怎麼樣整人,怎麼樣報復人,這個是輪迴心,六道輪迴心,出不了六道輪迴,在六道裡頭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明白這個道理了,所有欺負我的人,障礙我的人,找麻煩的人,毀謗的人,統統以「和顏愛語」對待,決定沒有絲毫怨恨,把所有怨恨在這一生當中全化解了。化解不要從他那裡,從他那裡沒用處,從自己,我這裡化解了,他那裡就對立不上了,他要跟我對立對不上了,我化解了。對立什麼?他跟我對,我跟他對立,這就對上了,不跟任何人對立。他有苦難,我還全心全力幫助他。為什麼?因為他本來是佛。我沒有覺悟的時候跟他一樣,今天我覺悟了,他沒有覺悟,我就不能用從前這個態度來報復他,不可以,我要用佛菩薩大慈大悲去照顧他,這就對了。這個世界上沒有佔便宜的,沒有吃虧的,懂嗎?因為那是假的,吃虧等於零,佔便宜也等於零,零跟零是平等的,沒有差別,一定要知道。學佛改變我們的人生,我們怎樣處事待人接物。真的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一切順眾生,眾生喜歡什麼隨喜,叫隨喜功德。只有一樣,我的佛號不放棄,這他看不出來,這個一定要抓得緊緊的。
  《會疏》裡面講的,內離妄染,「故外常溫和」。表現在外面溫和,溫良柔和。「故云和顏」。《勝天王般若經》裡說,「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隨順佛清淨教」。這是菩薩行,菩薩沒有煩惱,充滿了智慧,般若波羅蜜是智慧。為什麼沒煩惱?他看破了,他放下了,他不跟任何人作對。別人縱然把他害死,殺掉他,他也不作對,也沒有對立的心,殺了他歡喜,感謝他。為什麼?提升了。至少從人道生到天道,有怨恨就下三途,那個要受果報,沒有怨恨,提升了,他幫助我早一天提升,要不然還得過幾年,怎麼會不歡喜?如果淨業成就了,正好幫助你往生,阿彌陀佛來接你。所以不可以怨恨任何一個人,不可以傷害任何一個眾生,蚊蟲螞蟻都不可以傷害,牠也是一條命,牠投胎到那裡去了,那是惡因惡報,要憐憫牠,要同情牠,怎麼可以傷害牠?這就是行般若波羅蜜。
  如是隨順佛清淨教,佛的教誨是清淨的。你看我們這個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念佛人修什麼?修清淨心。心不清淨,白學了;不清淨,所學的是世間善法,來生人天果報,你不會墮三途。如果心清淨,清淨是真心,不是妄心,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淨土,記住,經論上所說的,古大德所說的,「心淨則佛土淨」,我們心不清淨,怎麼能生淨土?這個道理要知道。清淨心生淨土是同居土、方便土,平等心生淨土是實報土,不一樣。念佛,經上沒有說念多少,多少不拘,第十八願說得好,臨命終時,十念必生。這個十念有兩種講法,一種是臨終的時候十念,他嚥氣了,這個往生;另外一種說法就是,你每天早晚課,你工作很忙,你沒有時間,你念十句佛號,不要中斷,一生不中斷,就能往生。應該取後面這個意思好。所以念佛不拘多少,念佛講究功夫淺深。功夫是什麼?你能放下,那是功夫。我們培養慈悲心,放下一切怨恨,不再責怪別人,這是功夫。
  修行人最怕發脾氣,瞋恚,這是最嚴重的煩惱。所謂火燒功德林,你修積的功德,一發脾氣統統燒掉了,所以功德不容易修成,功德一定要有忍辱波羅蜜,忍,它能保住,保住你的功德。如果一發脾氣,昨天發了一頓脾氣,昨天以前的功德全沒有了,昨天到今天就是修一天。如果臨命終時發一頓,全完了,這一生白修了,但是福德有,功德變成福德了,變成人天福報,這就很可惜,人天福報沒有離開六道輪迴。所以要學著處處跟人隨和,原諒別人,不跟人計較,修清淨心,修慈悲心,修忍辱波羅蜜。
  佛教導我們,「視諸眾生,面門先笑」。你們看到彌勒菩薩,通常都把他供在山門,旁邊是四大天王,這是表法,你進佛門的時候,一定從這個門進來,上第一堂課。第一堂課上什麼?彌勒菩薩笑面迎人,這是第一堂課,不能板著面孔進佛門,不可以,面門先笑。「曾無嚬蹙」。嚬蹙是不高興,板著臉,皺著眉頭,一臉不高興的樣子,這不可以的。「所以然者,心離穢濁,諸根清淨。不染離垢,心不瞋恚」。你看看,這講得多明白。為什麼你會那麼歡喜?心裡頭沒有染污,六根清淨。這個沒有染污,就是順心的沒有貪戀,不順心的沒有瞋恚,就清淨。不順心的有瞋恚,你的心被染污了;順心的你喜歡,你想得到,你的心也被染污了。所以一定要保持著平常心,平就是平等,常就是清淨。覺不容易,那是大徹大悟,清淨平等要常常留意。在哪裡修?特別在人事,人事是你最牽掛的。為什麼牽掛?因為你有我。無我多好!身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我,自性是真我,阿賴耶是假我,自性迷了就變成個假我,生生世世假我當家,假我作善作惡,這就是變現的六道輪迴。作善感得三善道的果報,作惡感得三惡道的果報,地獄、餓鬼、畜生。
  今天這個世界亂成這個樣子,所有這些不善的人,都要原諒他。為什麼?同情他,他沒有受過聖賢教育。如果他受過聖賢教育,他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我們年歲比他長一倍,我們還接受到邊緣,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也做得不好,別人譏嫌、毀謗是應該的,是替我們消業障的,我應當感謝他,我怎麼可以怨恨他?這就是修行的功夫,這就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戒律必定要遵守,三皈五戒。三皈,下面還會講到,底下一堂課講到。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面的五常。常是道,常就是永遠要做下去,不能夠丟失,這叫常。仁就是不殺生,義就是不偷盜,禮就是不邪淫,智就是不飲酒,信就是不妄語。這是中國人做人基本的條件。什麼是中國人?什麼是中國文化?五倫五常做到了,才算是個中國人。從五倫五常再往前發展,管仲的四維,秦漢的八德。四維是「禮義廉恥」,治國的標準,四維不張,國就滅亡了。治國用什麼?要用禮,要用義,禮義,要用廉潔,要用知恥。知恥是曉得哪些事情不應該做。義是曉得哪些事情應該做,應該做的要好好去做。八德,「孝悌忠信仁愛和平」。現在講的這些新的說法不如古的好,現在講,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沒有古時候說得好,古是孝悌忠信仁愛和平。必須遵守,中國人炎黃子孫,人人都遵守,沒有一個不遵守的,從小培養,在家庭、在學校、在公司、在社會統統要遵守,都把它做到。這些戒律,跟佛法的三皈、五戒、十善、沙彌律儀完全相同。儒釋道構成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這不能不知道。從誰做起?從我做起,不要依靠別人。我做好了會影響別人,身教勝於言教;自己做不到,要求別人做到,別人不服氣,不會接受你教誨,所以一定要從自心自身做起。
  這底下講的修學的效果,心離染污,不受外面感染,也就是講不受外緣影響,這心自己能做得了主。外面影響最嚴重的,喜歡的生貪愛,希望自己佔有,這就錯了,造業了,起這個念頭就是業;不善的起怨恨,甚至於報復,這就錯了。諸根清淨,不染離垢,心不瞋恚。「內無恨結」,沒有怨恨,不跟人結怨。
  「愛語,四攝法之一」。四攝是佛教導我們跟人相處的心態,「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個四攝如果用在家庭,這個家庭幸福美滿。我們這些年來,在國際上團結宗教,做得很成功。早年我住在新加坡,新加坡有個高級部長曾士生,他有一天來看我,問我這個問題,他說我們新加坡的宗教有個聯誼會成立五十年了,這五十年,他們的活動就是每年過年大家在一起吃一餐飯,以後就沒有了,什麼活動也沒有,各人搞各人的。我把他們九個宗教搞成一團,而且什麼?每個星期聚會,所有的活動,我們的活動都邀請他們來參加,他的活動我也去參加。政府歡喜,他來問我,你是怎麼搞成功的?我說我沒有方法,佛有方法。他非常驚訝,佛有方法?是,佛的方法叫四攝法。四攝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公共交際法,公共關係法。交際法好用,用在家裡,一家和睦;用在公司行號,就是一家人。所以用在九個宗教,團結起來了,宗教變成一家人了。要會用,對自己的幫助太大了!
  第一個,布施。這個布施跟六波羅蜜的布施,字是一樣的,意思不一樣。六波羅蜜的布施是把自己的貪心斷掉,擁有,貪愛,把這個斷掉,目的在這裡。此地的布施是結緣,就是多送禮,人與人往來要送,禮多人不怪;多請客,常常邀請他們,這就有機會了,常常在一塊聊天,什麼都談,才能變成一家人。我們在那裡做這個工作,怎麼做?到每一家每一個宗教去拜訪,預先跟他約好,拜訪的時候,小的禮物,吃的、用的東西,備一點小禮物,送一個大紅包。那個時候我送的是十萬塊錢,新加坡幣。為什麼?供養他們,幫助他們辦慈善事業,這些教會都辦的有養老院、幼兒園,還有辦的醫療,辦的社會慈善事業很多,我們知道他辦事業,這個錢就送給他們。那個時候,很多我們佛門弟子來問我,師父,我們信徒的錢也不是好賺的,你怎麼拿去送給外道了?我跟他說,我沒有送給外道,我那裡有利息。為什麼?他們做慈善事業,我們投資,事他們做,我們把錢財給他,他替我們做。你說到非洲,天主教有個醫療隊伍,有好幾個醫生到非洲去義診,修女跑來找我,我說好,我就送她五萬塊錢買醫藥,妳給我買醫藥。這好事情,我也不能到非洲去,也不能接觸病人,這個好,我們布施醫藥。第二天來找我,非洲很落後,交通很不便,需要一輛救護車,來找我,我說行,我送她一輛救護車。這才跟人家結緣,你不布施怎麼行?所以要曉得,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個布施是交際、是應酬,是建立關係,以後我們共同弘法利生,不再搞宗教對立。
  愛語是真正愛護他的言語,不是好聽的話,對他有利益的,愛護他的,說真話,沒有諂媚巴結。這個非常重要,對他尊重,對他愛護。利行,我們所作所為,對他都是有利益,沒有害處,有利益,無害,這他們歡喜。同事,是大家共同來做這樁事情,化解社會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諧,這我們共同的一樁事。怎麼做法?要學習經教,要出來講經,講經是教學。我們佛教天天講經,釋迦牟尼佛帶頭。基督教耶穌講經,他很可惜,只教了三年,被人害死;摩西大概教了二十多年,教學;穆罕默德教了二十三年,這都有記載。每一個宗教創始人都是偉大的社會教育家,都是從事教學工作,才受到社會大眾愛戴擁護。不教怎麼行?人家稱你牧師,師是老師,老師沒有教學生,這老師有名無實。在佛教裡稱你法師,法師不講經怎麼行?人家叫你一聲法師,你心裡多難過!所以要教學。而且教學在現在這個社會,跟從前不一樣,現在提倡整個地球是一體,那從宗教開始。我們「眾神一體,宗教一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我就用這四句團結宗教。這些年做得都還不錯,每一年一次大活動,在聯合國舉行,這個有影響力。
  我今年訪問英國,沒想到英國現在在做宗教團結,很難得。我這次去,他們替我安排十一個宗教,這些領導,有影響的人,跟我見面。他們,我不知道是國家還是企業界老闆發心的,建一個大的活動中心,就是一個道場,這個道場供給所有宗教在這裡活動。好,這才真正團結起來了,每一個宗教在這個中心裡面,設立一個辦公室,他們教學,人多有大教室,人少有小教室,在這邊教學講經,培養人才。大型的活動,跟著信徒一起大型活動,它有一個大的講堂,裡面有座位的,它也是一個台階一個台階,有一萬個座位,規模很大。我看到很歡喜。我提醒他們,你們的硬體設施好,我想了多少年,沒想到你們已經開動了。他們的圖畫起來了,我看到的設計圖。可是團結宗教,要從內才能扎根,才是真正團結。內怎麼個說法?要從經典,要回歸教育,要互相學習。每一個宗教的經典,內容都非常豐富,佛教的《大藏經》是最多的。怎麼看法?所以我就想了個主意,《36O》,在你的經典裡面選出最重要的三百六十個小段,編成一個小冊子,我們就用這個來團結宗教。這個《36O》,宗教經典《36O》,我們都應該學習,我們對群眾講演,也用這個材料,用這個教材,統一了。求同存異,跟其他宗教有矛盾的地方,我們暫時不用;相同的地方,我們把它節錄出來,編成一部聖經,所有宗教經典都在一起。好!這他們接受了。所以我希望能看到這個東西,你們編出來,我發心印,大量的把它印出來,贈送給宗教活動中心,讓大家都來學習宗教教育。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這是我們中國老祖宗把這樁事情定名為宗教。中國的宗有這三個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有教育、教學、教化,宗教兩個字合起來,就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宗教要團結,大家來發揚光大,可以救世界,可以化解社會一切衝突,帶給社會安定和諧,永續的太平盛世。這個有意義,宗教對人類做出最好的貢獻,最大的貢獻,不再是迷信。看樣子英國是真想搞,很好,英國做這樁事情會影響歐洲,歐洲會影響全世界,好事情。
  所以四攝法,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人與人的關係法,交際法,公共關係法,好!要好好去用它。「隨眾生根性,而善言慰喻」,安慰他,「使生親愛之心,依附我受道。謂之愛語攝」。對人決定是和顏愛語,你才能攝受眾生,讓他對你生起恭敬心,對你生歡喜心。「故《勝天王般若經》言」,講得更清楚了,教給我們怎麼對人,怎麼說話,你看,「下聲細語軟美之言」,柔軟,「順彼意語故」。要順他的意思,即使他做錯了也要順。為什麼?他歡喜,等到他歡喜的時候,你才能幫助他糾正,把利害得失說給他聽,他歡喜接受。你如果說,一聽到馬上就發脾氣,你做錯了,他掉頭而去,他錯得更厲害,他就不理你了。你就曉得佛他多麼有智慧,他有善巧方便。
  「勸諭,勸導」,你看還是安慰,曉諭他,「為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這是對待眾生目的。我們對待眾生,希望達到什麼目的?希望達到他開佛知見,示佛知見。示是指示,這是真正佛陀的教誨,佛陀教一切眾生,沒有這兩句話不行。這兩句話是《法華經》上說的,後面還有兩句開示,「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那兩個是學生。他真正開佛知見了,我們指示,他真明白了,他就能夠悟入,悟是菩薩,入是證果,這就是學生成績出來了,這個難得!所以我們要懂得開示。換句話說,我們自己沒有開佛知見,沒有示佛知見,拿什麼去開示?所以現在常常請法師,請大德來講開示。開示可不是簡單的,誰有資格講開示?至少阿羅漢以上,才真正有資格講開示,菩薩的事情,不是凡夫,凡夫做不到。凡夫在一起,我們現在最好的方法,就是一起分享,大家在一塊分享,這個分享裡面,就有開佛知見,示佛知見,就有這個意思在。示佛知見一定是依教奉行,我們做出好榜樣,要做樣子給人看,這是示,身行,開那是言教,這是身行,沒有做到,別人不相信。
  入,他真正聽懂了,他覺悟了,這是悟入,有悟他就入了,入,他完全依教奉行。這四個字,諸位細心,可以在海賢老和尚身上看到,你看他接引大眾,他非常巧妙。這個老人一生,沒有人看到他跟別人發過脾氣,沒有人看到他跟誰紅過臉,不高興,沒有,一生當中,九十二年,沒有看到過,見到人都是歡歡喜喜。做到了,所以他能夠開悟,他能夠明心見性,不簡單,他的行持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策進者,勉之使進」,勉勵他,常言講,「促進」,幫助他提升,幫助他進步,「令眾生悟佛知見,入佛知見」。策進兩個字裡頭有這個意思。這都是我們要學習的,要認真努力。先成就自己,接著就幫助別人,真正的佛弟子。
  一定要想到釋迦牟尼佛在世,他這個日子一生教學,這是佛教。教學沒有了,大乘經裡有這麼一段文,我也曾經跟諸位做過報告。佛說正法、像法、末法,另外一種講法,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依教修行的、有證果的,這叫正法,正法住世;有講經、有聽經、有修行,沒有證果的,這叫像法;沒有證果的,有講經、有聽經的,修行的人沒有了,這叫末法,現在是末法時期。如果講經、聽經的沒有了,佛法就滅了,叫滅法。現在是講經教學沒有了,沒有就是佛法滅了,佛法在存亡的邊緣上,我們怎麼樣去救它?像張載所說的,「為往聖繼絕學」,那我們就得發心出來講經。講得不好沒有關係,有勇氣出來講,慢慢的有很多人就跟進。我在台中發心出來講經,是一個老居士,李老師開個經學班培訓講經人才,二十多個學生裡面有一個老太太,那一年她六十歲,小學畢業,都在那裡學會了,而且在外面講,法緣很勝,聽眾很多,把我們氣打起來了。我們認為很難,不敢發這個心。老師勸我,我不敢發心,我說我到台中來是聽經的,沒有發心來講經。老師講,你去看看,我帶你去看看。到班上一看,這些同學一半都是小學畢業的。我說我還初中畢業,比他們強一點,年歲比他們輕,她六十歲,那個時候我才剛剛三十歲,三十一歲,她大我三十歲,小學畢業,都上去講。我這個氣鼓起來了,我就給老師講,我可以學了。我們班上最高學歷,朱斐居士,他大學念了兩年,最高的學歷,高中畢業的好像只有一、二個。老師所教的都是程度很低,他能把他教出來。所以孔德成先生到這來聽講經,聽學生講經,很佩服,真不容易。雖然是講得不好,沒講錯,這就及格了,他找不出毛病。這老師有一套教學方法,我們要汲取,這個教學方法,《內典講座之研究》,那個小冊子是教學法,講經的方法。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23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三三集)【日期】2015/8/11【地點】台灣台南極樂寺【檔名】02-041-023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六十六頁第三行,科題,「直心敬事」。請看經文:

【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諂曲之心。】

  這一段經文,接著前面「慈和勸進」,第二段「直心敬事」,說的是我們求學的態度。經文不多,意思很深很廣。我們要怎樣學佛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佛法的利益是開發性德,所學的、所得的一切都是自性本自具足,不是從外來的,要怎樣才能契入,這三句經文非常重要。第一個,『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諂曲之心』。印光大師常常教人,「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敬就是虛偽諂曲的反面,沒有真誠,沒有恭敬,佛來教你、菩薩來教你都沒有用,你所能聽到的,頂多只是一些常識而已,皮毛的常識,對於性德(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不能開發,為什麼?你有障礙。虛偽,假的,諂媚、委曲,這種觀念、心態都不能學佛。所以這些經文我們要重視。從哪裡入門?「恭敬三寶,奉事師長」。如果對師長有懷疑,最好你就不要跟他,為什麼?你跟他不但得不到利益,還要造罪業。對師長輕視,對師長沒有信心,甚至於還有批評,乃至於惡意批評,這個罪業重,結罪很麻煩。真正好的善知識,你要去障礙他,你自己不信倒也罷了,你會影響別人,影響別人對這個老師產生懷疑,失去信心,這就是斷人法身慧命,這個因果責任你要承當。殺人身命罪不大,斷人慧命這個罪可大了,《戒經》裡面說得清楚。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恭敬三寶,奉事師長』,「自謙曰恭」,恭的意思,自己謙虛,自己真誠,這都是恭。「尊人之德曰敬」,老師智慧比我們高,德行比我們大,閱歷比我們廣,看人看事他看得多,就講經驗豐富,我們比不上,所以對他的智慧德能要尊重,這叫敬。學生求學,他能得多少,完全看他對老師真誠恭敬的程度,他有幾分真誠恭敬。現在這個社會,好的老師真的感嘆找不到學生,到哪裡去找一個真誠、恭敬對老師的人?到哪裡去找一個老實、聽話、真幹的學生?老師找學生找不到了,學生找老師也找不到了,現在是這麼個社會。我自己感覺到非常幸運,在這個時代還能遇到三位好老師,無限的感激,對老師之恩念念不忘,這一生有這麼一點小成就。老師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體會到了,我感恩。如果沒有遇到老師,我對於宗教那個誤會是沒有辦法洗乾淨的,認為宗教是迷信,認為宗教對人類沒什麼價值,輕視,這怎麼能入門?我對於方東美先生非常尊敬,跟他學哲學,在課程裡面把佛教介紹給我,我們最後一個單元講的是佛經哲學,我才第一次真正跟佛法接觸,不是在寺院,是在他家裡。我跟他學,也可以算是得天獨厚,無比殊勝的緣分,這個課程是每個星期天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在老師家裡小客廳上課,學生就是我一個人,真正把佛法搞清楚、搞明白了。老師告訴我,佛法,特別是大乘,真實智慧,最高的哲學,哲學到登峰造極,大乘佛法。老師告訴我,「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這些話打動,虛心來探討、來學習,果然沒有錯,他講的是真話,這麼多年我深深的體會到。不但佛法是高等哲學,現在我們知道,佛法是高等科學,大乘佛教的經典講科學,登峰造極,講到究竟圓滿,講哲學亦如是。
  所以我們今天總結,很簡單的,人家要問你,佛講些什麼?我們一句話就解決了,佛對於世間人所講的,叫普世教育。對天下一切眾生所講的,三樁事情,倫理、道德、因果,就講這三樁。這三樁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我相信你一生會過得很幸福、很美滿,像方老師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的家庭幸福,你的事業順利,社會安定,國家富強,天下太平,得到這樣的果報,這對世間。超世間,禪宗說向上一著,那就是究竟哲學、究竟科學,究竟是到圓滿,沒有再高的,這是大乘,這個學問是到登峰造極。這怎麼回事情?佛告訴我們,智慧德相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本來有的,不是外頭來的,大家是平等的。《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德能,我們的相好,跟諸佛如來完全相同,他不比我們多一分,我們不比他少一分。所以總結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跟他沒兩樣。為什麼現在有這個差別,怎樣形成的?天壤之別,佛在天上,我們在地下,不能相比,什麼原因?是我們迷失了自性所造成的。
  自性也叫真心,我們迷了,我們現在用的是什麼心?是妄心,這要知道,這要承認。什麼叫妄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叫妄心。你是不是用這個?是。睜開眼睛看外面的色相,立刻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耳聽音聲,鼻聞香,舌嘗味,六根對六塵同時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是妄心的根,叫無明煩惱。無明是什麼?什麼都不明白,迷了,起心動念就迷了,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了。佛六根對六塵境界明瞭,為什麼明瞭?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他用真心,真心沒有起心動念,真心沒有分別執著。佛不起心不動念,圓滿回歸自性。一切諸佛如來,菩薩比佛差一等,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他雖然是用的妄心,迷失了自性,但是他能夠不分別不執著,這是佛教他的。只要不分別不執著,你就可以向上提升,提升到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了,就圓滿了。阿羅漢比菩薩又差一等,菩薩不分別不執著,阿羅漢有分別,沒有執著,比我們強。所以六道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而且執著非常嚴重,不肯放下,這就造輪迴業。
  輪迴業有善有惡,善的,身口意三業善,與倫理道德這個標準相應,這善業,與五戒十善相應,所感得的果報是六道裡面的三善道,人道、修羅道、天道;不善呢?不善就是五逆十惡,所感得的是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到這裡去了。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是我們六根接觸六塵所生的善惡之感應。這個善惡有感,六道輪迴就是應。實際上佛說得明白,這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像作夢一樣,夢中境界好像是真的,醒過來之後,你怎麼找也找不到。幾乎多數人,一生沒有同樣的一個夢,每一次作夢都不一樣,不是真的。這才把事實真相說明白、說清楚了。只有佛菩薩能說,覺悟的人能說,用真心的人能說,不能用妄心,用妄心錯了。我們今天想學佛,目的是想成佛,真正想成佛,頭一個條件不能用妄心,要用真心。真心是什麼?真心是如如不動,從來沒有動搖過,妄心是動的,妄心就是念頭,前念滅後念生。有的執著非常堅固,前念跟後念是相同的,好像相續相,但是怎麼同,到這一生壽命盡了,來生再投胎別的地方去,它就斷掉,他控制不住,斷掉了。這都是現象,事實的現象,要清楚,要明白。
  學佛頭一個就認識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不分別不執著是真的,不起心不動念是純真,那就差不多快要明心見性了。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境界?大乘八萬四千法門,淨土法門也不例外,淨土的特殊是靠佛力,不是靠自力,完全靠阿彌陀佛本願力成就的,所以它是個特別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要靠自力,沒有他力,全是自力,所以難!凡夫要修行成佛一世做不到,生生世世,大乘教上說的無量劫,才能修到菩薩的地位。菩薩要修成佛,也要無量劫,不簡單!我們現在慢慢的都搞清楚、搞明白了,明心見性的菩薩住在實報土。在實報土幹什麼?在實報土就斷無始無明的習氣,無明斷了,你才能生實報土。但是無明習氣沒斷,習氣不好斷,習氣沒方法斷,只有不要去理它,時間久了,自然斷了。要多長的時間?三個阿僧祇劫,所以叫無量劫。
  明心見性的菩薩,在實報土還要修無量劫。這個無量劫當中他們是修福修慧,福慧圓滿成佛,他修三個阿僧祇劫福慧。怎麼修福?供佛。此地講的恭敬三寶,奉事師長,修福。在西方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讓每一個往生的人,往生的人程度不齊,有菩薩往生,有聲聞、緣覺往生,有天人往生,有善人往生,有惡人往生,還有畜生、餓鬼、地獄,都有往生的,程度不齊,根性不齊。所以他無明煩惱破了,生實報土,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有四十一個等級,統統是法身菩薩。雖然等級不一樣,在極樂世界所現出來的智慧、神通、道力,沒有不相同的,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用我們容易懂的話來說,就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待遇是平等的,品位是有不齊,但是待遇平等。這什麼待遇?最高的待遇,就是法身菩薩的待遇,阿惟越致,統統是阿惟越致的待遇。這個可不得了,沒有人敢相信,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哪有凡夫平白能夠做到阿惟越致的待遇?這還得了!阿惟越致菩薩,也就是到極樂世界,沒功夫,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的待遇。阿惟越致像佛一樣有能力分身、化身到十方世界去供佛,供佛是修福;去聽佛講經,接受佛的教學,這是修慧。他們在極樂世界每天福慧雙修,同時能夠親近無量諸佛如來,天天得到無量諸佛的加持,所以不要多久他就成佛。緣太殊勝了,這個緣是阿彌陀佛加持的,阿彌陀佛幫助你的,彌陀的恩德太大了。
  想報彌陀的恩不容易,無法報,唯一的一個辦法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真報佛恩;不能到極樂世界,這個恩是永遠報不了的。所以那個地方成佛快,直捷。往生到極樂世界就等於成佛,在西方極樂世界必成正覺,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裡面,第十二願。十八願尤其殊勝,十念必生。每一天修十念法,對西方世界不懷疑,有信心;也有願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個條件就能往生。所以往生不難。念佛功夫高下,是你往生極樂世界品位的高下,你功夫深,品位高;功夫差一些,品位低,這個是關於品位。最重要的是往生,品位低一點沒關係,好在那個地方無量壽。那個世界沒苦,真的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極樂世界的日子很好過,到那邊人人是無量壽,有的是時間,從小學一年級念起都沒關係。那個地方沒有留級的,沒有被淘汰的,只是往上提升,提升有快慢不同,有人提升得快,有人提升得慢,決定沒有墮落的,沒有退轉。所以我們要感謝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要不給我們介紹,我們怎麼會知道?這個介紹人,大恩人,永遠不能忘記。
  念老引用《法華經嘉祥疏》第二卷解釋,「謙遜畏難為恭」,這四個字是恭的意思;「推其智德」,這是敬的意思,也說得很好。謙卑、恭敬,不僅是對於三寶、對於老師,應該在日常生活當中用謙卑恭敬對待一切人、對待一切事、對待一切萬物,這個恭敬奉事是你真做到了。為什麼要這樣做?幫助你這一生決定得生,你要這樣做。為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能不恭敬嗎?蚊蟲螞蟻也是眾生,蚊蟲螞蟻也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小動物有嗎?都有,牠迷得比我們還深,所以牠墮到畜生去了,我們比牠輕一點。如果我們迷惑要嚴重,來生就變成畜生道、變成餓鬼道,餓鬼比畜生還不如,地獄是最苦。所以謙虛恭敬對自己決定有利益,因為你恭敬別人,別人恭敬你,你稱讚別人,別人稱讚你,一定要修,這是性德,自性本有的德相。
  下面講,「三寶者,一切之佛陀,佛寶也」。佛多,遍法界虛空界,過去未來,數不清。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每一尊佛都在教化眾生,教化一方,那一方眾生跟他有緣,他到那個地方示現佛身。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你看幾乎在同一個世界,我們這個地球,中國人尊重聖賢,對聖賢人恭敬,佛菩薩在中國就現聖賢身而為說法;印度人仰慕佛菩薩、阿羅漢,佛在印度就現佛菩薩身、羅漢身而為說法。教學要懂得順眾生,眾生在過去生中學過,阿賴耶識裡頭有印象,順著他容易教,不順他教學就困難。所以佛法它一定出現在印度,然後從印度慢慢向四面八方去弘傳,這些弟子們傳法,兩千年前傳到中國,這些我們都應當要知道,這是佛寶。
  「佛陀所說之教法,法寶也」。這第二講法寶。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定要看清楚,他一生幹的什麼事業?他一生所做的事業是教學,他的身分是個教師,是一位老師。三十歲開悟,十九歲出家,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棄求學,印度那些宗教、那些哲學不學了,放棄了,到菩提樹下去入定,開悟了,放棄所學是放下所知障。佛講二障,兩種障,障礙我們的自性,不能明心見性。現在他把兩種障礙都放下,到菩提樹下入定,夜睹明星,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成佛就無所不通,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通了。怎麼通的?自己通的,這就是其義自見,沒有人教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現在我們把它編成為《大藏經》。《大藏經》裡面所收的我估計頂多三分之一,佛所說的,還有三分之二沒有傳下來,傳到中國來充其量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夠了,佛在經上跟我們說過,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明白這一句話,問題解決了。尤其是佛法教學的理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佛法教學的理念。無量法門你只能學一門,你不能學兩門,兩門就進不去,一門就進去了,進去之後全通了。為什麼?惠能大師給我們透了信息,他開悟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宇宙,全宇宙一樣也沒有漏掉,圓滿的宇宙從哪裡來的?自性生的。自性能生,萬法所生,所以只要你見性,性所生的萬法沒有一個你不知道,你全知道,要不要學?不需要學。所以大乘教裡告訴我們「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你要肯定,見性自然全都明白了,不可能見性還有一樁二樁事情還不知道的,決定不可能,那沒有見性。所以佛所說的一切經,是從自性裡流出來的。我們能不能理解?不能。我們所理解的,只是自己妄想裡頭相應的一小部分。真正理解呢?真正理解要見性,那就不一樣。
  所以佛法的教學,要求的是你明心見性,這才算畢業,宗門也叫開悟,大徹大悟。悟,真的,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明心見性是徹悟,成佛了,大悟是菩薩,小悟是阿羅漢。所以學佛這一生,縱然不能徹悟,大悟跟小悟是肯定有分,特別是小悟。在中國這兩千年,佛法是公元六十七年傳到中國來的,二O六七就滿兩千年,快到兩千了,很接近了。這兩千年,幫助中國人大徹大悟的,我估計大概有三千人,大徹大悟的,那大悟、小悟不計其數,太多了。悟有頓悟,有漸悟。頓悟的少,在中國只看到惠能大師一個,在印度釋迦牟尼佛,這屬於頓悟。他在很短的時間,甚至於一、二句話,他開悟了;沒有通過長時間的學習,甚至於短時間的學習都沒有,他學習的時間只幾個小時而已,他就開悟了。漸悟的人多,學三年五年開悟的,十年八年開悟的,二、三十年開悟的,四、五十年開悟的,都有,這歷史上例子很多。要以開悟為目標。
  怎麼樣能開悟?要把煩惱放下,煩惱把你的悟門堵死了,現在首先最重要的條件,就是把煩惱如何把它離開,沒有煩惱的障礙就開悟。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你看十九歲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下所知障,這都是給我們做榜樣,教我們怎樣走通開悟這條道路。練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練,練什麼?先練不執著,真正做到不執著,再提升一級不分別,不執著是阿羅漢,不分別是菩薩,最後再練不起心不動念,不練不行。眼怎麼練?在色塵裡頭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沒有起心動念。這是什麼?這是佛,完全是真心。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中等功夫,菩薩。像阿羅漢,小乘,他還有分別,他沒有執著,執著放下了。我們六道凡夫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同時現行,這就是六道凡夫。無量劫來都是這樣的,所以習氣很重,不需要提醒,自自然然它就冒出來。這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是真心。真心是真正的清淨心,經上所說的。這叫真用功。
  我們淨宗用什麼方法?淨土宗用三經一論,讓我們明白事實真相,生起信願,生起執持名號這種修行方法。真正功夫都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學什麼?學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而且怎麼樣?樣樣清楚,不是迷惑;迷惑那是愚痴,那是嚴重的煩惱。很清楚,很明瞭,沒有執著,沒有分別,這是菩薩;還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小乘。由此可知,六道輪迴從哪來的?執著來的。執著斷掉了,於一切法都不執著,為什麼?知道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包括這個身體,身體不是真的,身體不是我,身體是我所有的,像衣服,衣服是我所有的,我不喜歡我就把它脫掉,換一件,它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要搞清楚。這個要搞清楚了,對於身的生死就不留戀,不放在心上了。有這個身體很好,沒有這個身體,換一個,他知道人沒有死,為什麼?生命是永恆的,自性(就是真心)不生不滅,這身有生有滅,有生有滅都是假的,不生不滅是真的,我們要修那個不生不滅的,真身,真心。這個妄心,假身,這個東西沒有什麼價值,不要老是念著它。念著它,對它起貪心,這就是造作輪迴業,你很不容易脫離六道輪迴。知道它是假的,不當真,離開輪迴容易。所以佛陀所教的,都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法寶。
  「隨其教法而修業者,僧寶也」。僧本來的意思是團體,四個人以上在一起共修,就稱之為僧,僧團。不管在家出家,在家居士四個人在一起,依照六和敬去修行,也是一個僧團。出家人不依六和敬,那是假僧團,不是真的。這些道理都要懂得,都要明瞭。隨順佛陀的教誨,修學完全靠個人。老師重要,沒有老師自己修很困難,非常困難,你找不到門路。有老師指導,對老師真誠恭敬,老師所教給你的,你都能體會,你都能感受到。真誠恭敬到極處,老師沒有說,那個真實義你就悟出來了,為什麼?真誠跟真心相通,真心裡面的智慧就從這露出來了,沒有老師,它自己也流出來了,真實智慧。如果我們有雜念,有妄想、有執著、有分別,這裡面流出來的是知識,不是智慧,流出來的是煩惱、是知識,這個一定要知道。西方人的教學跟東方,跟中國、印度不一樣,西方人學知識,知識對老師不恭敬可以學到,智慧不行,因為智慧要跟真心相應。知識跟妄心相應,妄心跟妄心,行,可以能夠學得到。乃至於許許多多今天的哲學家、科學家都是學知識,沒有重視戒定慧。這個智慧是要靠戒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千萬年不會改動的,真理。
  持戒,簡單的講就是守規矩,要守老師教的規矩。我這一生,三十一歲,跟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學經教。拜老師的時候,老師給我三個條件,那就是戒律。第一條,我以前跟章嘉大師,跟方東美先生所學的,不承認,叫我要放下,從今天起跟李老師學。第二條,聽講經只能聽他一個人的,任何法師、大德、居士經過台中,在這邊講演,或者教學,不准聽。第三個條件,從現在起你看的文字,無論是世間的,還是佛法的(佛法是指經典),沒有經過他許可,不能看。三條戒律,我當時都呆了,完全接受,他才收我做學生;有一條不接受,他說你另外找高明,我教不了你。好在我們還學了一點謙虛恭敬,我沉默了大概三分鐘,接受了。接受之後,老師補充一句話,有時間性的。不是無限期的,有時間性的,多長時間?五年。以後我們才明瞭,古時候五年學戒就是守這個規矩,不是三皈五戒,不是那個戒,就是這三條。並不是李老師的專利,是古代師徒祖祖相傳。我那個時候沒問,不曉得。以後老師也過世了,我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演培法師在新加坡,我們是老朋友,早年間,他是台北善導寺的住持,那時我剛剛學佛,聽他講經,所以就跟他很熟。有一天我們聊天,談到這個故事,他就告訴我,他小時候,他是大概不到十歲出家的,是小沙彌,跟諦閑老和尚,諦閑老和尚也是給他這三條。他沒有聽,聽到太虛法師在閩南(就是廈門),開了一個閩南佛學院,他很羨慕,偷偷的就溜了,就是逃走了,跑到廈門去了,跟太虛法師去了。我覺得很可惜。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李老師跟過去這些長老所說的是一樁事情,跟諦閑老和尚說的是一樁事情。在香港晚年講經的倓虛法師,他是諦閑和尚的學生。如果他要不離開,要遵守這五年學戒,我們相信他是天台宗的一代祖師,這個緣非常可惜,失掉了。我如果當年李老師提出這三條要不接受的話,就不可能有今天。
  這很重要!要接受老師的教誨,老師要負完全責任,把你調教好,老師不能把你教好,對不起你。我們自己不遵守規矩,那是怪自己,不能怪老師。現在這個老師沒有了,現在連像方東美先生這樣的老師都沒有了,誰肯教你?我們對老師第一次見面,談了大概一個小時,我們就約定了,從下個禮拜開始,每個星期天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給我上這堂課,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五個單元,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認識佛教,也認識宗教。所以自己謙虛重要,恭敬重要。老師約你見面,就是看看你,老不老實,聽不聽話,最重要是這個。學了以後真幹,把所學的落實在生活,落實 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真學到了。
  所以這是佛法僧三寶。「至於佛滅度後,住於世間者,稱為住持三寶」。釋迦牟尼佛過世之後,這些弟子們把佛陀的教法,自己依照修行,成就自己,有證果的,證須陀洹、斯陀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統統都有,有證果的,這是佛的正法時期。佛滅度之後五百年,是佛的像法時期,沒有那麼純了。正法時期,依照規矩去做都能證果,證須陀洹也算是證果。淨宗法門往生就是證果,不能往生,那得來生後世繼續再幹,要看因緣。
  佛過世之後,我們造佛形像,「木佛畫像,佛寶也」。木雕的、泥塑的、畫像,都是佛寶。特別是現代,現前的社會印刷術發達,好的佛像,我們都用照片照下來,然後把它放大印成佛像,可以隨身攜帶,旅行也能夠不間斷,早晚佛像掛起來做早晚課。這是住持佛寶。法寶就是經典,「三藏之文句」。僧寶,這是出家人,「剃髮染衣者」,受持戒律,依教奉行的,這是僧寶。「所以名為寶者」,為什麼叫寶,稱為三寶?「據《寶性論》」,它有六個意思,這稱為寶。第一個,「世間希有」,這是真的,佛要不出世,這個世間哪來的三寶?一樣都沒有。佛什麼時候出世,一定有因緣,這個地區有眾生能接受,能接受、能修行,能弘揚度一切眾生,佛就來了,佛菩薩就來了。總而言之,這麼多有善根的人出現,佛住世間;沒有善根福德的,佛不現身,至少不現三寶之身,示現一個好的國王、好的老師,像示現孔子的身分,孟子的身分,堯舜禹湯這些國王的身分,來幫助眾生,也都是救苦救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所以這稀有。
  第二,「離垢」,垢是染污。佛法教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都是染污,心靈上的染污。身體染污沒有關係,所謂身外之物,它是附帶的,它不是主體,主體是心。妄心,念頭,它最容易被染污。我們開始修行就是修這個妄心,如何叫妄心離開染污?那就是順境善緣,境界很好,很喜歡,遇到的人都是好人,怎麼染污?你喜歡他,被染污了;你愛他,被染污了;你希望擁有他,不離開他,這都是染污。為什麼?清淨心裡頭沒有一樣東西,現在你有這麼多東西圍繞,你的心不清淨,被染污了。被染污是凡夫,搞六道輪迴。逆境,環境不好很惡劣,遇到的是惡人,冤親債主,你被染污了,被什麼染污?怨恨,甚至於求離開,還要想報復,這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糾纏不清。這些事情就在眼前,你只要留意,時時刻刻你都會看到,然後回過頭來看自己,自己就在染污當中沒離開。佛教我們斷煩惱求菩提,煩惱是菩提的障礙,菩提是智慧,有煩惱,智慧沒有了,智慧現前,煩惱就不見了。所以佛教我們修戒定慧,目的是開慧。戒律是手段,目的是得定。定還是手段,終極的目標是開智慧。你要不從戒定,慧不可能有,你生煩惱不生智慧,因為你沒有戒定;有戒定就會生智慧,智慧會把煩惱化解了。順境善緣沒有貪戀的念頭,沒有,遇到逆境惡緣也不會起怨恨,這就功夫,這戒定慧的功夫。功夫,戒定的功夫愈深,智慧也愈深,智慧也愈大,看得愈清楚。你所看到的都變成自己的功德,用這種功德就可以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垢。
  第三個,「勢力」。它有一股力量,無形的,這個力量幫助你斷煩惱,幫助你證菩提。第四,「能莊嚴世間」。世間,這個世間在這個地區,有一個真正有德行、有智慧的人住在這個地方,這個地區磁場就不一樣,讓人感到很舒適,這是莊嚴世間,有佛菩薩住在這裡,有阿羅漢住在這裡。在這個世間,這個地球上,我們相信在中國大陸,名山寶剎,佛菩薩修行的道場很多,朝山的人,有在家的,有出家的,到五台山三步一拜。像虛雲老和尚,他四十七歲,為報母恩,許願朝五台,把這個功德迴向給媽媽,三步一拜,從普陀山拜到五台,用了三年多的時間才到。這三年當中有兩次生病,病都很危險、很嚴重,在什麼地方?荒山曠野,附近村莊都沒有,需要人救他,不救,他活不了。遇到一個乞丐,這個乞丐救了他,乞丐討飯來餵他,跟他住了半個多月,一直到他身體調養好,可以再拜佛了,乞丐走了。第二次,隔了幾個月,第二次生病,又遇到這個乞丐,這個乞丐給他找藥草,幫助他調理,半個多月身體恢復了。老和尚問他,救命恩人,尊姓大名。他說他姓文,文章的文,名字叫吉,吉祥的吉,文吉。乞丐告訴他,他說我就住在五台山,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他就記住了,他拜到五台山到處問人,有一個乞丐叫文吉,沒人知道。一直拜到大雄寶殿,這很多出家人在一起,他向他們請教,其中有一個人說,那是文殊菩薩,他恍然大悟。你有急難的時候,菩薩化身,陪同他兩次,將近一個多月,天天在一起,非常難得。菩薩用應化身幫助他,完成他的孝心,完成他的心願。四大名山,地藏菩薩在九華,文殊在五台,普賢在峨嵋,觀音在普陀,這些名山,我相信菩薩住在那裡,阿羅漢住在那裡更多,一般沒有緣的人見不到。
  所以有人說將來會有全球性的大災難,哪個地方災難比較輕一點?中國。中國有佛菩薩住在那邊,沾佛菩薩的光,所以比較起來會輕一些,也就是比較起來中國比外國安全。我在國外,有很多同學問我這些問題,哪裡安全?我都告訴他中國安全。他問我為什麼?我是從邏輯上來分析,中國這個地區千萬年來,老祖宗都是修善積德,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中國人把老祖宗丟掉,不相信,頂多不過兩百年。老祖宗縱然是發脾氣,打你幾耳光,懲罰你一下,不會要你命的。像父母、老師對待子弟學生,不會要你命的,做錯了懲罰,希望你回頭,回頭他就歡喜,這一點要知道。所謂風水,這就屬於風水,絕對的真理。風水在人心,現在人心不好,兩百年前的那些祖先,他們的心地好,善良。中國人從來沒有欺負過人,沒有虐待過人,沒有征服過別人,這歷史上找不到。而且中國人度量很大,能包容,你得罪他,他會原諒你,他不跟你計較,不是記恨在心,天天想報復,中國沒有。所以有些外國學人,高等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非常讚歎,認為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外國人聽了不服,但是現在慢慢他們相信了,為什麼?科學將走到盡頭,不斷再往前提升的時候,副作用太大,會帶給全世界一切眾生存亡的危機,這個太可怕了。所以哪個地方最安全?中國這塊大地最安全,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在中國選擇香港做為我念佛往生的處所,我不到別的地方去,年歲這麼大了,求阿彌陀佛帶我到極樂世界,我就心滿意足了。
  五、「最上」的意思,沒有超過三寶。三寶的確功德無量無邊,為什麼?他不是人王,他不是慈善家,他是教師,老師。他不做人王,他不做天王,他用老師的身分出現在世間,一生從事於教學,而且身行言教,他所教的他做到了,三皈依他做到了,五戒他做到了,十善他做到了,沙彌律儀他做到了,小乘三千威儀他做到了,大乘八萬細行他也做到了,最好的榜樣,最上的示現。最後一個,「不變」。為什麼?它從真心流出,永恆不變。經典所講的道理,三千年前好,現在還是好,三千年之後它也不會變質,都能幫助人破迷開悟,幫助人離苦得樂,它不是假的。所以有這六個意思,這六個意思《寶性論》上說的。
  下面,「又佛者,覺知之義」。什麼叫佛?佛是覺悟的人,佛是有智慧的人,真能幫助我們,幫助我們離苦得樂,破迷開悟。他是個教育家,他的身分是老師,我們要認識清楚。「法者,法軌之義」。法是人生所履行的大道,這是個軌道,我們循著這個軌道,可以達到目的地。這個目的地是我們的願望、是我們的言行、是我們的念頭,能夠依照佛陀教誨的,必定能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八萬四千法門,最方便的法門,最簡單的法門,無過於念佛,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每個人都在一生當中圓滿成就的。其他法門難,靠自己;這個法門完全靠阿彌陀佛,靠定了。阿彌陀佛決定不會食言,不會妄語,他說話負責任,必定能幫助我們,帶我們到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修行證果。
  「僧者,和合之義」。所以叫和合僧團,修六和。這個六和就是「見和同解」,這是第一條,我們的看法、想法是一致的。怎麼來統一?經教,我們依照這一部經,大家共同學習這一部經,我們看法、想法都相同,就不會鬧意見。不和就是各人有各人的執著,各人有各人的想法看法,彼此不能相讓,這就引起鬥爭。所以和的基礎,和的根本,就是看法、想法要相同。修淨土,我們一個目標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們每天所想的,就這一句阿彌陀佛;我們有問題不能解決的,就這一部經典。這部經典常常讀誦,讀誦的時候不要求解義,什麼意思不管它,我只是念得清楚,沒有念錯字,沒有念漏掉。要念多少時間?真正要產生效果,一天需要念十個小時。初學的人念一遍大概要二個小時,十個小時念五遍,一年之後,大概一個小時就念一遍,換句話說,十個小時念十遍。兩年之後,大概半個小時念一遍,你一天念二十遍,念足十個小時。為什麼?心跟佛相應,好!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心,你怎麼能不往生?肯定得生。所以見和同解。
  下面五條是事。第一個,「戒和同修」,要守規矩。淨土宗的同學,早年我在美國成立第一個淨宗學會。這個是黃念祖老居士教我的,淨宗學會是夏蓮居老居士提出來的,在中國大陸沒有建成,所以希望我在外國,無論在哪個國家地區講經,幫助他們成立一個淨宗學會。所以早年我在美國、加拿大,總共好像有三十多個淨宗學會。美國淨宗學會成立的時候,我寫了個緣起。我們第一個是加拿大溫哥華,第二個是美國淨宗學會,在聖荷西,靠近舊金山。我寫了個緣起,提出行門,就是戒律,五科,五個科目:第一個淨業三福,第二個六和敬,第三個戒定慧三學,第四個六波羅蜜(六度),第五個普賢十願。戒律這麼多夠了,就行了,真正能把這五科落實,這個僧團是和合僧團。戒,也就是我說的這五門,統統落實,統統做到,起心動念想想跟五科有沒有違背,違背了不可以,不違背就好好修。下面,「身和同住」,我們住在一個道場;「口和無諍」,我們只聽到念佛的聲音,沒有聽到爭論;「意和同悅」,法喜充滿;最後一條是「利和同均」,十方的供養大家平等,沒有哪個多哪個少。這一條就是共產主義,這是說物質享受是平等的,每人都有分。所以戒律要遵守,守這六條這是和合僧團。世界上有一個和合僧團出現,全世界人都受到佛菩薩、護法神的保佑。你就曉得這個和合僧團功德多大,能幫助多少人減輕災害,佛法的威神不可思議。「恭敬三寶,欽仰其德也」。這是無比的恭敬,用真誠心,仰慕出家人的德行;就是這五樁事情,五科,就非常難得,出家人真正修這五科,社會災難就沒有了,人心就平了,太平盛世就出現。過去歷史上,這種例子很多很多。
  「奉者」,這個意思「尊崇奉養」。「事者,承侍」,侍奉,承侍、侍奉。「奉事者,敬養服侍也」,對父母要盡心,對老師也不例外。「師者,教我以道者」。「長者」,德行高,或者是輩分高,或者是年歲高過我的,都應該以老師來看待,以對待老師的態度來對待這些老人。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裡頭有一段說,「若無世間師長,則不知禮義」,沒人教你。禮義是什麼?五常,仁義禮智信。這是中國人老祖宗古聖先賢給我們留下的標準。什麼是中國人?中國人是什麼樣子?中國人知禮,中國人仁慈,中國人講義。義是什麼?義是隨順大自然的法則,不能違背。像種植,春生,春天播種,夏天長成,秋天收割,春夏秋冬,這是大自然的規則,什麼時候該播種,什麼時候該插苗,什麼時候收成,不能錯過時節。處事待人接物都有規律,這個規律就是倫理、道德、因果。不違背倫理道德,不違背因果,不違背聖賢教誨,這就對了。這是什麼?老師教的。「若無出世師長,則不解佛法。不知禮義,則同於異類」,跟畜生沒有兩樣;「不解佛法,則何異俗人」,世俗人不懂佛法,起心動念都在造輪迴業,他將來來生還搞六道輪迴,生生世世脫離不了六道輪迴,多苦,太苦了。「師長恩重,故應奉事」。奉事師長,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他的教誨常常記住,不能違背,要把師長的教誨落實在生活,我真用上了,用在工作,用在待人接物,真受用了,才知道師長恩重。
  「又密宗以恭敬上師為根本戒」。密宗對於師長特別尊重,為什麼?師長是直接教你的人,佛菩薩那是久遠,不是現前教你的,他留下來的是經典、經論,老師教導我們,所以老師是根本戒,恭敬上師是根本戒。「又謂」,這密宗說的,「一切供養功德中,供養上師最為勝。可見奉事師長,實為修行要務」。修行人不懂得尊重老師,白修了,他怎麼會有成就?「又《會疏》云:此中」,此中就是指奉事師長,「含攝孝養父母之句」。換句話說,奉事師長,孝養父母,是一樁事情,孝養父母裡頭有奉事師長,奉事師長裡面有孝養父母,是一不是二。「師者,出世大本;父母,世間福田。菩薩必須恭敬奉侍故。此說亦有所據」,有根據。「如《觀經》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是淨業三福第一條,下面「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下面說,『無有虛偽諂曲之心』,「虛者,虛妄不實」,不誠實,不老實。「偽者,詐現假相」。這要有修養,能看破,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諂者,佞也」,巴結人,「逢迎人意而吐其言」,阿諛奉承,他不是真心,他是有目的的,有求於你,他才這樣做法;無求於你的時候,他貢高我慢,目中無人,那是他的本來面目。這個都是現前社會,無論國內國外,到處都能看到的。「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無有虛偽、諂偽、諂曲,則心端直無過」。那是我們沒有虛偽,沒有諂偽,沒有諂曲,心端正沒有過失。「如《淨影疏》云:無有虛偽諂曲之心,明離心過。」身口意三業,這是意業,意業的過失我們能夠遠離,這就很難得。「肇公」,僧肇大師,他的註解裡頭說:「直心者,謂質直無諂。此心乃是萬行之本也。」這句話重要,無論世法佛法就是講要用真心,真心是萬行之本。這是僧肇大師,他是「以質直無諂之心,為萬行之本。語至切要,未可忽之。」這兩句話是黃念祖老居士勸我們的。肇公的話說得非常好,真心是萬行之本,完全要用質直,沒有諂曲,用這個心做學問。中國傳統文化要用這個心,學佛要用這個心,沒有這個心,學佛、學儒都學不到。這個要用真的,跟西方的學術完全不一樣。西方學術,這些虛偽他也能得,因為西方所得到的這些科學技術,統統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只有佛法。佛法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有心性,只有倫理道德是真的,聖賢教誨是真的,他們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些人不欺騙我們。好,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

回索引〉〉

234。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三四集)【日期】2015/8/14【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23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六十七頁最後一行,辛三,「二利行」,前面所說的是自利,自利之後這是利他,自利利他,二利行。分為三個小段,第一個小段「軌範具足」。經文只有兩句:

【莊嚴眾行。軌範具足。】

  這裡八個字包羅萬象,一切諸佛如來身行言教,都包括在這一句當中。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莊嚴眾行』者,「《淨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彰是彰顯,展現在外面叫彰,佛家叫表法,表法就是給大眾做個榜樣,做個模範。這是行成就,彰行成就。「莊嚴者,福智二嚴」。用什麼來表現?福報,就是福德、智慧,這兩樣東西叫二嚴,兩種莊嚴。「莊嚴眾行」,眾是多,行是行為。行為再多不出三大類:第一個是身的行為,身的動作都是身的行為;第二個是言語,口的行為;第三個是念頭,意業的行為。你看,行為總不外乎這三類,身、口、意完全都包括了,眾行。下面舉出,「」,檀是檀那,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布施。「檀等」,就是菩薩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個等,就是等下面的五大類,一共是六大類,這六大類是菩薩行,菩薩所修的。我們要學佛,就得從這裡下手,修菩薩道。這個意思是說,「福與智」,六波羅蜜前面五條是福報,最後般若波羅蜜是智慧,所以福智都可以給大眾做好榜樣。這個榜樣就是「莊嚴」,你看「布施等度及萬行」,萬行是細行,八萬四千細行,綱領只有六個。
  下面,「《涅槃經廿七》曰:二種莊嚴,一者智慧,二者福德」,這兩種。福慧同時要學,有智慧沒有福報,不能教化眾生,教化眾生,有智慧要有福報,兩者俱全。單有福報沒有智慧也不行,有智慧沒有福報也不行,所以菩薩福慧雙修。你看看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們做得圓滿,因為他們智慧大,福報也大。智慧,能真正明瞭通達諸法實相,萬法的真相;福報,能現無量身,跟阿彌陀佛一樣,能分身、能化身無量無邊,到十方世界去供佛,修福。修福沒有比供佛更大的了,那些菩薩天天在修。供養的供養具,就是供佛的這些禮物,也都是變化所作,隨心所欲,從手裡頭自然就生出來,這修福。供佛之後,一定是坐下來聽佛講經說法,這是修慧,你看福慧雙修。誰講經?佛講經。這極樂世界人你說有多大的福報!十方世界,過去現在未來,諸佛無量無邊,他同時可以供養,每一尊佛的面前都有他的化身,化身真管用。諸佛所說的經不是一樣,真叫千經萬論,同時接受了,同時消化,同時明白了。
  我們看到經上這些記載非常羨慕,羨慕,怎麼辦?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生到極樂世界,就跟他們一樣,沒有差別。所以最重要的,祖師大德都提醒我們,要把往生的條件掌握到,真能往生。品位高下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不好,為什麼?還要增高品位,好像還有競爭的意思在,競爭是煩惱。要像蕅益大師一樣,往生到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意了。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是老師,跟他學習,從哪個班級學起?從一年級學起,小小班一年級學起,就非常滿意了。我們要有這個心,不要去爭品位。但是佛要念,念得有功夫,到極樂世界自然插班,不是有意的,無論是哪個品級往生,都是自在的,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必須如是,念佛才有功夫。如果有意,我要上上品往生,拼命念佛,目的就是上上品,很可能到臨命終時你去不了,為什麼?煩惱沒斷,還有競爭。這個念頭不好,怕的是在臨命終時有魔障現前,去不了。所以我們要一心求往生,不計品位,不要把品位放在心上,好,蓮池、蕅益大師,都給我們做了示範。經要搞清楚、要搞明白,確確實實是這麼說的。
  我們要留意到,往生就是信跟願,《要解》上講得多清楚,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我們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沒有懷疑,如果有懷疑要聽經,經幫助我們斷疑,懷疑是真相沒搞清楚、沒搞明白。不懷疑的人善根深厚,懷疑的人善根比較薄,要在這上面補,補功課,那就是多讀經、多聽經。經,聽個三十遍、五十遍、一百遍、二百遍不算多,聽多了,信心真的相信了,真的堅固了,你就決定得生。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淺深,念佛的功夫分三等,第一個功夫成片,就是清淨心現前;第二個,平等心現前;第三個,覺,覺是大徹大悟,理一心不亂,平等是事一心不亂,清淨心是功夫成片,這是功夫。我們不求,念久了自然得到,這是好事。可是障礙功夫的,是對於這個世間的留戀,在這個世間要看破,樣樣都要放下。
  這一段註解裡頭,念老講得很好,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註解後半段,「若有菩薩具足如是二莊嚴者,則知佛性」,這句話重要,有智慧、有福德就知道佛性。我們看看這個世間人,有智慧、有福德的我們見到,他知不知道佛性?未必都知道,有知道的,有不知道。佛性是什麼?佛性是自性,佛性是真心。我們常常勉勵同修,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待人接物用真心,不用妄心。怎樣用真心?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要執著,不要分別,就是真心。不起心、不動念,真心就現出來;起心動念是無明,叫無明起來了,起心動念。但是起心動念很微細,我們自己不能夠覺知。大修行人也未必能知道,為什麼?見性的人是法身菩薩,權教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都沒有見性,你才曉得難。那些人在哪裡?在四聖法界,四聖法界裡面的佛、菩薩是權教。那我們這樣微細的就不理會,功夫用在分別、執著,盡可能的不分別、不執著,以平等心、以清淨心過日子處事待人接物就好,這樣慢慢的就能見性。先知道有佛性,然後就見性了。
  「又《探玄記三》」,第三卷,《華嚴經探玄記》上面說莊嚴,「莊嚴有二義:一是具德義,二交飾義」。「故知莊嚴眾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從性起修、全修在性也。」這個說法意思很深,不是我們能做到的,這是菩薩才能做到。為什麼?一一行中都是從性起修,全修在性,什麼菩薩?明心見性的菩薩,像六祖惠能大師一樣。這個地方我們要知道,能大師是頓悟,頓悟不容易,在中國像能大師這樣的人,只有出現這麼一個,之前沒聽說過,之後也沒聽說過。但是漸悟多了,不管是頓悟、漸悟,悟了之後境界是平等的。能夠漸悟的,老同修都知道,不是一生一世,多生多劫修行,在這一生成熟了,是這麼個意思。半生半熟的,在這一生也遇到這個緣遇得好,他也能大徹大悟,但是要時間。我們看宗門的這些典籍,像《五燈會元》這些書你去看,有幾個月開悟的,不是一下就開悟,幾個月,有三年、五年的,有十年、八年的,有二、三十年的,還有四、五十年的,不一樣,很多。這就是說明,我們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根性沒關係,不要放在心上,認真努力一直修下去,會有開悟的一天。也不必求開悟,因為求開悟這個心、這個念頭是障礙,不求,自自然然他就開悟了。關鍵的是要放下,別認真,一定要知道,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下面經文會說到。
  「故《淨影疏》謂莊嚴眾行,是彰明所行成就」,著重在「成就」這兩個字,他真的成了菩薩,身口意三業是菩薩行,用來教化眾生的。「軌範,軌則與模範」。軌則就是原理原則,像車,現在的火車它有軌道,不能夠越軌;範是模範、是典範。「又軌者,法則也;範者,法也,常也。」這字拆開來,分開來講,軌有法則的意思,範有法的意思,跟前面軌的意思相同,它有常的意思,常是不變。
  「由於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說所教,皆成軌則。」這一句話我們今天讀到,心裡有很大的觸動,為什麼?中國古聖先賢教給我們一些原理原則,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甚至於過去孩童上私塾所學的這些教科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些東西,童蒙教學的教科書。古聖先賢編的這些教材,總共大概將近二十種,至少用了兩千年,沒出毛病。為什麼?編這些課本的人,編教材的人「皆具福智」,他們真有大智慧、真有大福德,給小孩編的這些東西幾千年不出問題。現在人編個教材,問題出來了。
  不但是幼稚園、小學,即使是中學、大學,我們中國古人所用的這些教材,世世代代不改變,天下太平。民國才一百年,這個教材是不斷在改。我念小學的時候我還記得,我在高雄還有個同學,我們小學三年級同學,好像三、四、五這三年都在一起,我們的教材常常換。德行這一門的,我上二年級的時候叫修身,有這門課,三年級就改了,不叫修身,改的名字我記不得了,四年級又改了,改叫社會,我還記得。常常在改,沒有定課。古人修身就是一部《弟子規》,你看看,那真是修身課本。因果教育就是一部《感應篇》;對於傳統文化基本的認識,就是《三字經》,《三字經》內容非常豐富。真正叫扎根。《三字經》是國學概論,最淺的給你說了一個輪廓,你有個概念。《百家姓》,四百多個姓氏,是我們漢族,你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對於這個族群就非常愛護,你知道它的根柢。哪個姓氏從哪裡來的,這個姓氏祖先是誰,在歷代出了多少名人,非常有味道,老師把這些故事講給學生聽。
  課程,有些是要講的,有些不需要講,讓學生自己去悟。孩童要講,十歲以上,就要幫助他悟入,少講,讓他多讀,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念掉,讓他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生智慧,清淨心是福德。啟發他、開發他的福慧,這種老師善教。有些做老師做了一輩子,三家村,他考功名考不上,考得個秀才,一輩子做老秀才,他的事業多半都是教學。課本是古聖先賢定的,不是現在人寫的,也不是他自己寫,給社會帶來的安定和諧,長治久安。現在為什麼亂成這樣的?由於對古聖先賢這個教科書不相信了,認為那是過去的,不適合於現代。殊不知,科學技術,小孩十五、六歲之後很快就學會,但是這個倫理道德的扎根必須要從小,要從出生就得要開始。這個不能錯誤,錯誤了,影響一生。
  看到這一句的開示,「由於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說所教,皆成軌則」,這四句話多重要。「所行所示」,示是示範,「為眾模範,故云軌範。悉是常法,無可變易,無所欠少。故曰軌範具足」。這四個字分量很重。我們現在把這個東西丟掉了,要摸索、要創新,大概一直要把地球搞毀滅,自己還不知道自己過失。完全不知道,孩子不知道父母對他的愛,小孩懷疑父母,不知道祖宗對後代那種恩。中國傳統文化,古聖先賢,每一家的祖先都是寬宏大量,不是為他自己一族,是為我們整個族群,乃至於為整個人類,他是這樣的胸襟,這樣的懷抱。他沒有害人的心,只有成全人,利益眾生,這是中國文化的根。
  所以你看,悉是常法,常,永遠做下去,不要去改它的,不能變易,你一改問題就出來了,為什麼?你沒有那個智慧,你沒有那個福德;他們這些立法的人都是大福德、大智慧。你看幾千年來,多少人看過都認同,都沒有把它改變,怎麼可以到我們手上就改變?所以中國有一句諺語說,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今天就是不聽,認為老人是過去了,是那個時代也過去了,跟不上現代化了。那現代,現代要不孝父母,現代可以不尊重師長,現在人可以無法無天,現在人可以無惡不作,是不是這樣的?你也不見得同意。怎麼辦?大乘經裡面內容太豐富了,世出世間法盡有,看你用什麼眼光去看,你能看得出來,能得其受用。下面這一段:

【觀法如化。三昧常寂。】

  這兩句是大乘佛法的核心。大乘學什麼?就學這個,就是要學『三昧常寂』。修淨土的要得念佛三昧,學天台的要得法華三昧,學賢首的要得華嚴三昧,修般若的要得金剛三昧。三昧是什麼?三昧是定,常寂,定生智慧,因戒得定。剛才講的賢首、天台、念佛都是方法,修什麼?統統是修「三昧常寂」,用什麼法門,就三昧前面加上去,我學法華三昧,我學華嚴三昧,我們今天是念佛三昧。修三昧的方法不一樣,但是得三昧是一個,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任何一個法門都可以得三昧。三昧是什麼?心地寂靜,心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寂。常寂,常寂就是常在定中,心地清淨。定中什麼境界?清淨平等覺,得三昧,清淨平等覺全有,小定開小智慧,大定開大智慧,圓滿的三昧就明心見性。
  要怎樣才能夠得到?前面這句重要,『觀法如化』,這是智慧。念老的註解,「觀一切皆如幻化也」,看整個宇宙看一切法都是幻化。「觀者,智之別名」。觀是智慧,揀別跟我們凡夫講見解不一樣,見解每個人不相同,觀照每個人都是相同的,所以它是真心,它屬於智慧。見識是阿賴耶的妄心的起用,那是個生滅心,所以看的一切法不一樣,以為它是真的。你要是真正看清楚了,一切法如幻化,全是假的。海賢老和尚常說,遇到認識的同修都會跟他說,提醒他,「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往生就是成佛,往生極樂世界真的,「其他的全是假的」,幻化是假的。
  《大乘義章》第二卷裡頭,有兩句話給我們說明覺觀,「粗思名覺,細思名觀」。這就是念頭,粗的念頭是覺,細的念頭是觀。一般人用心都是粗,粗念,微細的念頭是觀。普通人這個粗思,可以說從早到晚不間斷;細思,細思是很冷靜,不夾雜煩惱在裡面,這是觀。學會了要會用功,在生活上用上了,生活裡面的煩惱可以放下,工作上用上了,工作很認真,做得很好,心是清淨的,很少雜念,這是觀,叫觀照,照見。
  「又《遊心法界記》曰:言觀者,觀智。是法離諸情計,故名為觀也。」這個就是告訴我們,觀這個意思裡頭,什麼才叫觀。情是情執,計就是分別,計度分別,這個東西要放下,這才是觀。凡夫沒有觀照的功夫,他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有情執,就是我們一般講執著,他有計較,計較就是分別,這個好,那個不好,這個我喜歡,那個我討厭。他有這些,這些都是煩惱,生煩惱的。這把生煩惱的統統放下,這才叫觀。觀生智慧,生什麼智慧?把外面這些境界真相看清楚了,真相是什麼?真相不可得。
  「又《會疏》曰:觀之字,即三觀也。蓋夫三諦三觀者,萬行之要樞,菩薩之肝膽也。」這是天台宗修行的方法,三諦三觀,修法華三昧,這個下面會講到,是菩薩一切行門的樞紐。換句話說,六度萬行修什麼?就是修三諦三觀。諦是講真實的,不是虛妄的,這個是理,是諸法實相;觀是說你怎麼個看法,你能把事實真相看出來,真相就在眼前。「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非情是無情,無情就是指的樹木花草、山河大地。佛把眾生分為兩大類,有情是動物,植物、礦物是非情,是沒有情識的眾生。如果單單講眾生,全包括,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統統叫眾生,所以眾生包括動物,包括植物、礦物,統統是眾生。「生死涅槃諸法」。這個法字包括的範圍很大。「如化」者,《會疏》說:「非空非假、而空而假」,這是譬喻,則是中諦。「意謂:既言如化,則非絕對空無,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則只如幻化而已,並非實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現假有。既是幻化,則所現舉體是空。」這是大乘經教裡頭常講的,都是現實,我們一般俗人說現實,現實的環境,現實的萬法,確實是如幻如化。
  讓我們感觸最深的,是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佛問彌勒,他們的問答都是教化眾生的,眾生問不出來,也答不出來,讓釋迦牟尼佛來問,讓等覺菩薩來回答。佛問這句話說,「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問這麼一句話,這句話裡頭問三樁事情。心有所念,這一個念裡面有幾念?有幾個相?有幾個識?他問這麼多事情在裡面。凡夫心有所念,那個念頭很粗,我動了個念頭,微細的念頭不知道。這一念裡頭有多少微細念頭,你才覺察到,感覺到有個念頭,有幾念?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你看「拍手彈指之頃」,這麼短的時間,這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得出的數字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多少個念頭?三百二十兆的念頭,我們怎麼會知道?所以起心動念別去管它去,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它太快了,太微細了。我們今天要知道的,我們睜開眼睛看鐘,你看鐘上那個秒針,一秒鐘一秒鐘過去。我們注意在這看,你看這一秒過去了,那一秒又過去了,過去的永遠不再回來。人不是十年十年老的,也不是一年一年老的,就是一秒比一秒老,只有這樁事情不間斷,從你出生到死亡根本不休息,一秒一秒過去,一個念頭跟一個念頭,這是事實真相。
  你要把它看穿了,這是真的還是假的?你就會跟佛答覆一樣,你要說它是假的,真有,你要說它是真的話,它根本不存在。你看,一秒一秒就過去了,上一秒不是這一秒,前一秒不是後一秒,這就是細的,這叫觀。觀就生智慧,就了解萬法皆空,佛說萬法皆空就是這個意思。又告訴我們,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般若經》上說的,「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頭一個什麼不可得?身不可得,你看一秒一秒過去,不可得。這個我們細心觀察能體會、能承認,真的,一秒一秒過去,每一秒都得不到。同樣一個道理,這個身不可得,命不可得,一切法統統不可得。你不能說它沒有,你也不能說它有,你說它空、說它有都是偏在一邊,都是過失。不能說空也不能說有,空有不二,空有一如,空即是有,有即是空。
  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彈指,一秒鐘能彈多少?我以前講大概以四次到五次,我們這樣彈,實際上有年輕人體力很強的,他彈得很快,他一秒鐘可以彈七次。如果彈七次,這就可觀了。彈七次,三百二十兆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鐘,你看那個秒鐘是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生滅。這是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現在六根六塵六識統統在這個頻率上出現的,根本就不是真的,全是假的。假的無所謂,沒關係,它不礙事,假不妨礙真,真也不妨礙假,沒事,只要你不要去理它就好,你把它放下,真的就現前。真的是什麼?真的是本性,自性,真的是智慧,這是真的。你要不是用真的,用假的,假的就是煩惱習氣,你在這個現象裡面生起貪瞋痴慢疑,你有喜歡、有討厭、有七情五欲。七情五欲也不是真的,就是這些東西勾起來的,把你的性德變成了煩惱。所以佛經上說煩惱即菩提,煩惱裡頭加上阿賴耶,加上這些東西,煩惱習氣,就叫煩惱。這些東西離開了之後,煩惱就是菩提,菩提就是智慧。所以,煩惱跟智慧是同體,作用不一樣,不帶附加品,它是智慧;帶這些染污,它就變成煩惱,就這麼個道理。
  「故《會疏》謂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顯中道之義。」中道也是假設的,把這二邊,空假二邊當作一邊,這是中道,中道又跟二邊對立了。所以才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說不出來,說不清楚,思想達不到這個境界,不能想,一想就是二邊,就不是中道。真正的中道就不是二邊,二邊都不可得,中道也不可得。
  「觀法如化者,即觀一切法,皆是中道。」觀一切法非空非有,不生不滅,為什麼?生滅劃等號,等於同時。你想想看,一秒鐘有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你能知道那一個生滅嗎?現在的電視,我們天天看的,屏幕上顯示的,這個畫面一秒鐘多少次?這個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次,你能夠看到其中的一次嗎?看不到。十分之一秒我們沒辦法看到,十分之一秒是十次,一秒鐘十次,畫面我們都看不到,這眼睛不行。我們可以做實驗,幻燈片,從前電影,我們這個地方有這個,這是電影的底片。在放映機裡面播放的時候,它的頻率,這就是動畫,它的頻率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鏡頭開關二十四次。每一次這個畫面打到銀幕都是完整的,都是圓滿的,我們看到好像很逼真,實際上它是動畫,一秒鐘二十四張。如果我們把它做實驗,我們將它,把二十四張裡面二十三張都把它抹黑,只留一張,在電影機裡面播放,那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會看到個什麼?會看到是光閃一下,光裡面有什麼東西完全不知道,完全沒有看到,只看到光亮了一下,很快就沒有了。你再想去看的時候,東西沒有了,光沒有了,二十四分之一秒就看不到了。現在把你提升到百分之一秒,你當然更看不見了。我們現實的環境,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單位是兆。所以真的是假的,佛說的沒錯。
  佛是怎麼會知道的?今天量子力學家對於佛陀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沒有科學,沒有這些儀器,他怎麼會知道這麼清楚?你看,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個頻率,他們沒有說出來,他們說是非常快,高頻率,我們無法想像的。彌勒菩薩能說出來,科學家還沒說出來。佛是怎麼知道的?佛是「三昧常寂」看到的,佛的心不動,沒有念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森羅萬象他看得清清楚楚。我們為什麼看不到?心動了,前念滅後念生,這個生滅就是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這麼高的頻率,我們生活在這裡頭,事實真相完全不知道。
  過去讀佛經,有個籠統的概念,半信半疑,現在科學家給我們證明了,我們不懷疑,我們相信了,可是不是我們自己證得的,那就是什麼?不得受用。受用是什麼?受用是智慧,是般若智慧,受用是福德,這個福德就是我們常講的神通廣大。你看,你能看到宇宙萬法的真相是在波動,什麼波動?我們還不知道。佛經上講的,真心、自性起了波動,叫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是個波動。這麼快,那個一念不覺誰知道?就是自性裡頭起了這麼一個波動,這叫一念不覺,那個一念就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鐘的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這樣高的頻率動了一下,這叫無始無明。無始什麼意思?它沒有開始,無明起來了。沒有開始,說明什麼?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如果有始有終,是真的了。無始無終,你找它的開始找不到,你找它的終結也找不到,它的生滅等於劃平等的等號,生滅了不可得。
  誰見到了?大乘經上講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的菩薩都見到,不是佛一個人見到,那是五個人,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妙覺就是佛,這五個位次都能看到。七地以前都沒有親自看到,聽佛所說,沒見到,我們今天也是剛剛聽到佛所說。所以常常有這樣的看法,你的心就清淨了,心就平了,跟三昧愈來愈接近,這叫功夫。這個功夫到極樂世界是往生品位,這真功夫。所以我們最低限度要把這個世間看成是什麼?天天看電視,跟電視畫面一樣。電視在這兒播放,實際上?實際上它已經消失了,那個影像已經不存在,已經消失了,留下這一點痕跡給你回味一下。這個重要。
  下面這一段給我們解釋底下這一句,「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三昧是梵語,梵文,從音譯過來的,叫三昧,中國叫正定。「常寂,真體」,真體就是自性、就是真心,真體常寂。惠能大師明心見性,為我們介紹,第四句他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沒有動過,沒有搖晃過,那就是常,常寂,常寂就是本定。我們的真心本來是定的,沒動過,所以一定要修定,才能回歸自性。佛法的教學終極的目標沒有別的,就是教你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大圓滿了。為什麼?自性本自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你見了性,整個宇宙,全宇宙,包括過去現在未來都在裡頭,你沒有一樣不知道,為什麼?你找到能生,所生全明白了,就這麼回事情。
  所以我們要相信,中國老人教給我們的,有一樁事情,無師自通,你要相信,這句話是真的。惠能大師是無師自通的,他的佛法跟誰學的?完全是自通。通了之後提出報告,他所看到的境界,讓老師給作證,作見證。老師點頭,沒錯,你說的一點都沒錯,就通過了,衣缽就給他,他就是第六代祖。所以真有無師自通的。無師自通的,頓悟的中國歷史只有惠能一個人,漸悟的很多,《五燈會元》裡面就一千七百人,一千七百則公案,漸悟的。不管是頓悟、是漸悟,悟入的境界是相同,沒有兩樣。所以這是佛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這麼多開悟的人,開悟是真智慧,不是假的。這些人縱然沒有給我們留下東西,傳統文化他接觸到了,他沒有否定,那就是他承認了,承認這個東西是善的、是好的,應該保留的,應該傳給後代。這就對了,他有資格做審查,他有權講話。那個沒有智慧、沒有福德的人不行,他說話不能算數。
  今天這個時代,這些有大福德的佛、菩薩、阿羅漢還在不在?我相信在,在哪裡?在中國那些名山山上,他有道場,我們人間見不到,跟我們不同維次,有些有緣人偶爾去碰到了。近代的黃念祖老居士《淨修捷要報恩談》裡面講到,有個出家人朝山,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拜到山上看到有個洞,洞的門題的有三個字,叫金剛洞。他看了很好奇,也很歡喜,這裡有個金剛洞,他就走進去,進去看裡面別有天地,裡面很大的空間,有宮殿樓閣。可是看看裡面也有不少人,他也沒有跟他們打招呼,到大殿上去看,大殿上沒有佛像。他不曉得什麼意思,但是他在大殿上還是繞了三匝,那也是敬禮,沒有佛像他就沒有拜。
  離開的時候走出來,聽到有個小沙彌叫他名字,他很驚訝,我從來沒有來過這個地方,你怎麼知道我名字?小沙彌告訴他,我師父叫我來叫你進去。跟著小沙彌進去,看到有個老和尚,跟老和尚頂禮。問老和尚,怎麼你們這裡佛龕上沒有佛像?他說我們不需要。那是文化大革命之前,就示現這個境界告訴他,以後廟裡頭沒有僧,佛龕裡頭沒有佛,會有這些事情出現。他說這地方很好,我能不能在這掛單?他說不行,你得要離開我這裡,你不能在我這兒住,以後有緣再來。
  辭別之後,走了沒多遠,遇到一個好像是西藏的喇嘛,住在個小廟裡頭。天黑了,這小廟人告訴他,你不能再走了,山上很危險,你在這住一晚上。住一晚上就談到,他就問,你們五台山有多少個出家人?他就告訴他,我們每年打千僧齋,都沒有辦法湊足一千人,幾百個人而已。他說不對啊,我剛才看到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就有七、八百人。他說沒有這回事情,沒聽說過。搞了半天,吵了半天,到最後有個人說,你莫非是見了文殊菩薩?他一聽這話就流眼淚,真的,他見到文殊菩薩道場,這是特別有緣分。他趕緊打著個燈去照,再去找找不到了,這洞就不見了。所以我們相信,文殊菩薩在五台,沒離開,普賢菩薩在峨嵋,地藏菩薩在九華,觀音菩薩在普陀,這些菩薩、羅漢在中國大陸,沒有緣的人見不到。他坐鎮在那裡幹什麼?坐鎮在那個地方,這個地方少災少難。
  我們雖然對不起菩薩,菩薩不會怪我們,菩薩知道,我們從小長大受的是錯誤的教育,所以才幹錯事情,菩薩要原諒,菩薩不計較這些。畢竟中國人過去老祖宗對得起菩薩,我們這輩人把老祖宗捨棄掉了,信心失掉了,對佛法信心也失掉了,才遭受現在這個社會動亂。到處有這些小災小難,沒有什麼大事情,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多少人問我,現在大家慢慢警覺到了,地球上災難愈來愈多,哪裡比較平安?我給他介紹,中國平安,中國縱然有災難,是小災小難,你們要想躲避災難,就回到中國去。我說的是真話,不是假話。這幾年我住在香港,沒有住在外國,也就是我看到這些事實真相。
  「常寂者,真體離生滅之相,謂之常。」真體是自性,自性不生不滅,這叫常,永遠常住。「絕煩惱之相,謂之寂。」煩惱是什麼?念頭。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寂,真的回歸自性了。《唯識述記》裡頭說:「不生不滅,絕名相於常寂之津。」津就是渡口,門徑。不生不滅,名相放下了,名相不是真的,是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為了方便聽眾的理解,假設一些名相,就是名詞術語。所以是講經的一種工具、一種方便,不是真的,不可以執著。《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教給我們,看經,不執著文字相,不執著名字相,不執著心緣相。心緣相是什麼?你所體會到的、領略到的,那也不是真的,也都是假的。是好事,但是不必放在心上,常寂,與自性相應。自性,它有隱現不同,隱的時候一法不立,現的時候能生萬法。它在哪裡?它遍一切處,遍一切時,沒有一法能超越自性,我們全在自性裡。自性沒有大小、沒有先後,就是說它沒有空間,它沒有時間。是沒有辦法去想像的,你想不到,你不想會明白,開悟之後完全明白了,你愈想愈錯,愈想妄念愈多,慢慢就墮落到六道去了。言語說不清楚,真相是要離言說、離思惟,你就見到了。
  「是故《淨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就是修止,止是終止、放下,就是放下,萬緣放下,止心一處。我們今天修淨土,這一處就是阿彌陀佛,心放在佛號上,佛號就是我們的心,心就是佛號,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能見性成佛。這個括弧是「修止之行。止心一處曰止,乃禪定之異名」。「絕名相,離煩惱,不生不滅,住於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這是很深的禪定。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現出來了,我們細心看他的碟,看他的《永思集》,看的遍數多了,慢慢的會體會到,老人修行功夫的漸進,他不是頓悟,他是漸進。
  我看了大概有五、六十遍,我的體會,老和尚應該是在二十五歲前後得功夫成片,不是一心不亂,功夫成片。也就是說,他心裡頭乾淨,所有一切染污放下了,只有一句佛號,這叫成片。這種功夫就決定得生淨土。阿彌陀佛多半在這個時候會在定中或是夢中跟他見面,告訴他一些信息,主要的是他還有多長壽命,佛會告訴他,到你壽命終了的時候,佛來接引你往生。你自己心定了、踏實了,知道極樂世界那裡已經註冊,不但蓮花上有你的名字,講堂上有你的座位,就等著你去。這是成片。如果他還沒走,他功夫向上提升,我相信五年、十年他就能得事一心不亂。得事一心不亂,往生到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上輩往生,這地位就高了。再向上提升,頂多十年得理一心不亂,往生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那就是法身菩薩。所以海賢老和尚,從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理一心,大概是二十年,這屬於漸修。
  你看,常常跟他在一起的人,留下來老和尚一些形象,我們聽到的,聽聞到的,老和尚一生沒有跟人發過脾氣,一生沒有毀謗過人,一生沒有跟人紅過臉,你怎麼樣羞辱他、毀謗他、辱罵他,他不會生氣,你傷害他,沒有怨恨。所以人家提到忍辱波羅蜜,都讚歎老和尚忍辱波羅蜜可修到家了,真能忍。為什麼?你想想看,四十歲到大徹大悟,什麼都清楚了,這個世間相,這是假相,他不會當真,所以他很歡喜。他來幹什麼?來做好榜樣的,本來早就該往生了,阿彌陀佛讓他多住幾年,告訴他,他修得很好,多住幾年給佛門弟子做榜樣,給念佛人做榜樣,他是奉阿彌陀佛之命來表法的。
  應該是,我們相信是阿彌陀佛告訴他,到哪一天你見到有一本書,這個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老和尚手上拿著照相的,見到這本書,阿彌陀佛就接他往生。二O一三年一月有幾個同修到來佛寺去看他,帶了這麼一本書,他看到有人帶書來了,就問這書什麼書?人家說這個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他高興得不得了,好像盼望多年,盼望的寶貝現在出現了。趕快穿袍搭衣,手上捧這個書,要求別人給他照相。老和尚一生沒有主動要求別人給他照相過,一次都沒有,只有這一次。這張相照了第三天,他就走了。所以我們想到是阿彌陀佛跟他約定的,看到這本書,你表法功德圓滿了,阿彌陀佛接他去了。
  那麼這本書給我們做證明的,老和尚給我們表法的最重要的,第一個,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真有,他去過,他看過好幾次,不是假的。第二個告訴我們,阿彌陀佛真有,我相信他跟阿彌陀佛至少見面十次以上,九十二年。他想見佛,想看極樂世界,只要動個念頭,極樂世界就現前,他就能看到。理一心不亂了,大徹大悟。什麼都知道,老師曾經警告他,剃頭的那天,傳法的那天,傳法就是傳給他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叫他一直念下去。又告訴他,明白了,明白了就是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不能說,不能亂說,不能說。所以他一生不說,偶爾現一點小神通。表演得真好,真讓我們歎為觀止,真的是圓圓滿滿,圓滿了阿彌陀佛對他的期望,給我們證明極樂世界真有,信願持名是真的不是假的。
  更重要的,對我們最大幫助的,是這麼多年來我們學的這個夏老的會集本,多少人批評,多少人毀謗,說這是錯誤,不應該會集,念這個本子沒有功德,不能往生。這個書就是護持會集本的,舉出許許多多的證據,證明會集本上每一個字都是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是真經。這是夏蓮居老居士用了十年的功夫,三年會集,然後十次修訂,最後完成定本,我們今天所讀到的。所會集的都是原文,沒有改動經典上一個字,所以字字是真經,如同佛說沒有兩樣。第二個,為我們證明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是正知正見。老居士有智慧,沒有用自己的意思來註經,用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也是集註,你看每一句都有括弧說明出處,這幾句話從哪來的,正知正見,大家沒話說。第三個是給我們做見證,我們這些年來,依照這個經本、依照這個註解修行,沒有錯誤,一定要堅持下去,將來決定得生淨土。是傳這個信息給我們的,讓我們信心十足,讓那些毀謗的人再無話可說了。
  所以《僧讚僧》這本書,就是護持淨宗,夏蓮老給我們的淨宗學會,這個法門的,淨宗學會是他老人家意思。我跟念老第一次見面,他就把這個事情囑咐給我,讓我在海外弘法的時候,順便讓大家組成淨宗學會。以前都是蓮社、念佛堂,統一都稱為淨宗學會。教學的,用學院,學院只有一個;學會,在美國、加拿大有二、三十個,在南洋多,南洋單單馬來西亞就有一百多個會,現在歐洲也不少。末法時期,這個法門可靠,靠得住,容易學,但是它難信。所以讓海賢老和尚表法,讓我們斷疑生信,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決定有成就。
  所以是不執著言說相,不執著名字相,離煩惱,不生不滅,住於常寂,這就是禪定,念佛三昧,所以叫深。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於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觀」,這一句重要,這個觀是妙觀。什麼是妙?非有非無,非空非有,一切境界相如幻如化,不要執著。活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就好,不要認真。只有一樁事情認真,念佛認真,求往生認真,其他的都不認真,都不放在心上,這就是住於一切如化的妙觀。「自然入於不生不滅甚深常寂之正定」,這個正定就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我們的自性沒動過,沒有搖晃過,所以這叫正定。
  「又《遺教經》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爾。為智慧水故,善修禪定,令不漏失。」這是《遺教經》上一句話,很好懂。舉了一個比喻,修行人要跟這個比喻愛惜水的這人家一樣,把你池塘修好,不要讓水漏掉。行者,修行人為智慧水故要修禪定,有定,智慧就不會漏掉,如果沒有定,智慧不會現前,現前是煩惱,這個不能不知道。「本經《大教緣起品》」裡面說:「如來定慧,究暢無極」,這個經文前面我們念過,這是「果德」。往生到極樂世界,如來無論是因中修行的,果上圓滿的,他得到了我們也全都能得到。一定要信經上所說的,如來沒有妄語,不會騙我們,臨終十念必生,第十八願。第十二願定成正覺,第十三願光明無量,十五願壽命無量,十七願諸佛稱歎,十八願十念必生,善導大師說這個五願是阿彌陀佛對一切苦難眾生最真實的大願。
  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不一樣沒有關係,待遇相同,品位有高下,待遇是平等的。什麼待遇?最高的待遇,阿惟越致菩薩。所以我們就知道,生到極樂世界,即使凡聖同居土下品下生,怎麼樣?智慧、神通、道力跟阿彌陀佛是平等的。佛有多大智慧,他加持你,你跟他一樣,他有多大的神通,你也有多大神通。這個地方怎麼能不去?這個世間,不要說是人間,往上去二十八層天都不值得留戀,決定要往生淨土,生淨土是每個人都有把握的,只要你真信、真願意,資格就取到了。念佛當然愈多愈好,少念也沒有關係,都能往生。只要不計較品位,十念必生。這個十念有兩種,一種,臨命終時十念;另外一種,我們早晚就念十句,早晨起來念十句阿彌陀佛,晚上睡覺之前念十聲阿彌陀佛,跟十八願相應。非常簡單,真的是中國人所說的大道至簡。佛門裡大道至簡無過於此經,無過於淨宗。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235。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三五集)【日期】2015/8/16【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23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七十頁第五行,科題「善護三業」,請看經文: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這幾句話,世尊在大小乘經論當中常說,不知道說了多少次,但是排列的順序,都是依身、口、意三業,第一句一般都是「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這個地方排列的順序跟一般不一樣,不一樣,我們就要能體會到世尊的用意。三業很容易造,特別是口業,所以把口業擺在第一,這個用意很深。千萬不要小看口業,一般人在一生當中,口業給你帶來無量的過失,嚴重的,無間地獄去了。佛法講的五逆,五逆最後一條是毀謗三寶、破和合僧,最重的。破和合僧,口業佔的最多。和合僧團可貴,這個地區有一個和合僧團出現,它得三寶護法神的加持,這個地區沒有災難,你說這個功德多大!和合僧團最低的要求是什麼樣子?四個出家人,四個人叫一眾,就是僧,僧是團體,四個人在一起共修是個小團體,最少的人數,多沒有限量,這四個人能遵守六和敬,真正做到。六和敬如果不持戒是做不到的,這四個出家人一定是清淨比丘。
  來佛寺出現過,海賢老和尚與海墨幾個法師,也是四個法師,很難得。四個人修學不同的法門,一個是參禪的,一個是學教的,學《楞嚴經》的,他是禪淨雙修,一個修禪的,老和尚是持名念佛的,四個人在一起,和合僧團,彼此互相尊敬、互相讚歎,沒有聽到毀謗的。這是海賢老和尚在末法時期,為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現在這個僧團裡面,四位法師都走了,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最後的歸宿都是求生淨土。《無量壽經》本經說得好,在三輩往生末後一段,慈舟法師判作「一心三輩」,這段是什麼?不是專修淨土的,是修其他法門,將所修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有信有願。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講求功夫,或者是修行的功德,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增高品位,跟《無量壽經》上講的沒有衝突。才知道這個法門廣大,阿彌陀佛無盡的慈悲,依法不依人。「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任何一門的功夫,都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品位。
  往生的條件就是真信真願,我真正相信淨土,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沒有懷疑,我願意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萬德萬能,無論我們想修學哪個法門,到極樂世界他都親自教導我們。我們喜愛《華嚴》,《華嚴經》在這個世界修有困難,時間太長,我們沒有那麼長的壽命。到極樂世界就容易了,極樂世界無量壽,佛也無量壽,菩薩無量壽,我們往生的人個個都無量壽,有的是時間,再長的時間都不成問題,所以到極樂世界才能完成自己所修的學業。不能不爭取,那麼爭取,這三句是淨土宗的戒律,非常重要,說得很簡單,一定要非常認真去做。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善護口業』下六句,一直到『清淨無染』,「表菩薩身口意三業清淨。三業之中,則以善護意業為首要。是即菩薩善護己念之正行」。三業哪一個最重要?念頭,念頭是主宰。念頭善,言行哪有不善的道理?念頭不善,言行決定有過失,不能不造業。念頭重要!淨宗用什麼來修這個念頭,修意業的清淨無染?妙極了,它就是一句佛號,教導我們這句佛號一切時一切處不能丟失,不能丟掉。一切時一切處口裡頭不出聲音,心裡頭有,心上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一樣東西都沒有,善惡念頭全沒有。一定要記住,心上有念頭就是造輪迴業,有善念是三善道,有惡念就是三惡道,不能有念頭。三善道好不好?不能出輪迴就不好。為什麼?六道輪迴是苦的根本。離苦要離究竟苦,離究竟苦是什麼?離開六道輪迴你就離究竟苦,永遠不再受苦,這個不能不知道。離不開輪迴,眼前得一點樂,將來還要受苦報。為什麼?咱們每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己冷靜下來去多想想,是善多還是惡多?善是利生,惡是利己,自私自利,哪個念頭多?
  現在世間風氣,真誠恭敬沒有了,到處你看到都是虛偽的,虛情假意,你稍稍不小心你就上當。哪些地方?到處都是。真是應了左丘明的一句話,「人棄常則妖興」。人把五常丟掉了,五常是什麼?五常是做人的根本,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是中國人的根本,你是個中國人,必須遵守這五個字,一生都不離開。仁者愛人,義者循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合禮。現在這個社會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五個字全都沒有了,這是什麼世界?人都變成妖魔鬼怪了,妖魔鬼怪就是這五樣,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不是正常人。
  我們這一生,生在這個時代,遇到了佛法,不但遇到佛法,還遇到淨宗,遇到了夏蓮居的會集本,遇到了黃念祖的集註,這個福報可不得了!不是一生一世稀有難逢,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天,你怎麼會遇到?這個話是彭際清說的。為什麼?遇到就得救,遇到不但能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這一生到極樂世界就作佛去了,這還得了嗎?問題是你肯不肯相信。黃念祖老居士這個註解,太難得了!引經據典,用一百九十三種書會集成這部註解,比夏老有超過,沒有不及。夏老會集是五本書,念老會集經論是八十三種,祖師大德的註疏是一百一十種,一共是一百九十三種。你看,每一句他都把出處告訴你,在括弧裡頭,這幾句話出自哪裡,有憑有據,沒有一句話是隨便說的。所以我讚歎經,夏蓮老會集的經,真經。為什麼?一個字都沒有改動,全部是五種原譯本的經文,真經。集註太難得了,是佛菩薩、祖師大德的正知正見。我們有幸遇到,遇到要輕易放過,那這個過失太嚴重了!天天要想到,把這個機會要抓好,不能讓它空過,那就是此地所說的,把我們的意業管好(念頭),必須要讓它念念都是阿彌陀佛。
  失念沒關係,失念是忘掉了,不要自己責備自己。為什麼?這是煩惱習氣產生的現象,才知道自己煩惱習氣有多重。知道之後(這種煩惱習氣是叫我們繼續搞六道輪迴,出不了三界,出不了輪迴),那我們就得非常認真,把這樁事情當作自己第一樁大事來辦,其他的全是小事,可有可無,可以辦、可以不辦。為利益自己的事情決定不要去幹,為什麼?決定障礙自己往生。你還要利益,你捨不得離開這個世間,你對於娑婆還有留戀,這要不得。為利益眾生的可以;為利益眾生,做了也不要放在心上,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就對了。為什麼利益眾生的事情要幹?要報眾生恩,現在眾生多苦,有機會幫助他離苦得樂,這個事情不能不幹。幹了等於沒幹,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這是善業,來生所感的是三善道。這是真正學佛人最基本的一個理念,一定要守住。
  所以這裡念老說,善護意業為首要。「是即菩薩善護己念」,自己的念頭,這是正行。「由於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達真源,遠離生滅。自然遠離一切煩惱之垢,是以意業,清淨無染」,這是一段,這一段是註解裡頭最重要的一段話。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就是由於善護念頭是深契中道。中道是二邊不住,就是清淨無染,跟經題上「清淨平等覺」相應,清淨平等覺是真正的大菩提心。我們沒有能力,我們守不住,不得已就用阿彌陀佛名號來代替,這是淨宗無比殊勝的方便,也唯獨這個法門專有,其他法門裡頭沒有。
  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一句咒語,六字大明咒,藏傳佛教,跟我們念阿彌陀佛一樣,到處都是,「唵嘛呢叭咪吽」。老師教我念,我向大師請教這句咒語什麼意思,他告訴我:唵,這梵語翻過來的,代表身,嘛呢是蓮花,叭咪是保持,後面那個吽是意,意業。你把這翻成中國意思就看懂了,身蓮花保持意(意業),口業在身裡頭,身裡頭包括口業。外國的文法是這麼排法的,身蓮花保持意;我們中國人的是,保持身意像蓮花一樣,我們中國人是這樣說法的。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清淨的意思。這句話常常放在心上,幫助你自己回歸清淨心;再提升,回歸平等心,好!所以藏傳普遍,不管學哪一派,統統都念這一句,唵嘛呢叭咪吽,到處都看得到,他們寫在牆壁上、寫在石頭上、寫在樹上,到處你都能看到。
  這個意思也很好,但是不如念阿彌陀佛好。阿彌陀佛的意思你看,翻成中國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諸佛讚歎,龍天善神擁護,比六字大明咒要殊勝,往生決定提升品位。蕅益大師說得好,品位高下,決定在念佛功夫的淺深。我們現在沒功夫,念念就忘掉了,念念就忘掉了,念個幾分鐘就忘掉了。如果能念個半小時不忘掉,念一小時不忘掉,念兩小時不忘掉,就是能夠相續,不失念,這就是功夫,這個功夫都幫助你提升品位。沒功夫是下三品,下三品也有上中下三品。所以要能夠一天不丟失、兩天不丟失,養成這個習慣。為什麼會丟失?說老實一句話就是沒放下,還有牽腸掛肚,許許多多的事情在纏繞著你,把你這個念頭不知不覺轉過去了,就這麼個原因,所以根本還是在放下。真正放下,我們只走一條路,求生淨土,其他的統統不要了。在這個世間學菩薩,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只把這句佛號放在心上,這叫真正善護意業。
  「意業清淨,身口隨之。於口業云不譏他過」,不會批評人,不會譏刺人,也不會毀謗人。我們把念頭回過來只顧自己,就能夠不譏他過。一定要自己回頭,自己要反省,時時刻刻反省,時時刻刻改正自己的過失,那就是念頭。為什麼我佛號又丟掉了?看念到什麼時候佛號能夠相續,能夠不丟失。海賢老和尚念佛幾十年,從來沒有把佛號丟失過,他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成就,道理就在此地。想學的東西很多,到極樂世界再學,現在暫時把它都放下。最好能做到不聞不問,那是大福報的人,沒有福報的人做不到。只把這句佛號管好,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憑據就拿到了,自己心就安了,就心安理得,自己有把握決定得生。為什麼?經上所說的條件我們具足。
  底下這句話說得好,「口業不譏他過者,實由於意業之不見他過」,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惠能大師說的。這些修行人,他不知道別人過失嗎?他知道。他看到別人過失,他不想別人,他回過頭來想自己,我有沒有這個過失?我要有,趕緊改過來;我要沒有,歡歡喜喜,阿彌陀佛,還是這句阿彌陀佛,這就對了。海賢老和尚心目當中,所有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哪有過失?阿彌陀佛示現一點過失是給我們看的,是叫我們反省,想一想有沒有,沒有很好,有則改之,他是來提醒我們的。如果能作如是觀,三業就清淨了;三業清淨,戒成就了,戒定慧三學,戒學成就了。戒再多,出不了身口意這三個範圍,佛用這三個字統攝一切修行人所說的戒律,這就是持戒念佛。所以「不見他過」這四個字,我們要非常重視。諸佛菩薩做到,海賢老和尚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見他過實際上就是自己的過失,不見他過就不見自己過,修行功夫要從這個地方去練。沒有那些人表演,我們到哪修行?所以,無論示現善、示現不善的,統統是菩薩大慈大悲來教我一個人,他不是教別人,教我的,我完全要接受,接受之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他者,一切有情」,這「他」所指的,這一個字裡包括一切有情眾生,我們今天講動物,範圍再縮小點就是一切人。「進言之」,這是進一步說,「則包括有情無情,萬事萬物之一切法」。為什麼?這個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現。《華嚴經》上說的,全宇宙從哪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現相是自性,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能生能現,這個萬法在其中變化,千變萬化,剎那剎那不停,那是什麼?那是阿賴耶,那是識,唯識所變。識變沒有停止的時候,頻率很高,我們現在知道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就是一秒鐘它有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沒有例外的。這個現象,大乘經上佛說八地就見到了,我們修行修到八地的時候你統統看見,不需要用儀器,不需要用數學來引導,從定中就見到了。定中,這種大定沒有時間限制,就是沒有先後,過去、現在、未來就在當下,超空間、超時間。就在當下,這句話說得好。
  看清楚了,「一切無過,本自無染。清淨本然,本自圓成」。這幾句話完全是明心見性,大菩薩的境界,法身菩薩所見到的。一切沒有過失,不但沒有過失,一切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般若經》上給我們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它有什麼過?它有什麼染?換句話說,過跟染從哪裡來的?是從我們妄念裡頭來的,我們如果沒有這個妄念,哪有這種事情?你心裡有這些妄念,諸法實相永遠見不到。為什麼?你自己築了一道障礙,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道障礙障礙了自己永遠不能見性,念佛永遠功夫不能成就,沒看破!我們這些叫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是最難度的,妄想、分別、執著特別嚴重。不如農村裡頭的老太婆,她沒有妄想,每天吃飽了、穿暖了,睡得很舒服,她沒有妄念,我們妄念太多了。這個社會,多少人晚上不能睡眠,妄念太多,要吃安眠藥,天天都要吃,不吃安眠藥他就不能睡覺,必須用麻醉藥把他的腦神經麻醉了,他才能休息,你說多可憐!這些是什麼?富貴人。
  念老這四句話是經上說的,我們要常記得,「一切無過,本自無染。清淨本然,本自圓成」。《楞嚴經》上這麼說的,「如首楞嚴」,首楞嚴這三個字的意思,首楞嚴是梵語,意思是「一切事究竟堅固」,這四句就是究竟堅固。你看看,萬事萬物之一切法,一切無過,哪來的過失?一切法,實際上存在的時間是多久?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裡頭去找過失找不到。我們動一個念頭,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那一念你能找到嗎?一念不存在。不能說不存在,也不能說它存在,你說它存在,它沒有,消失掉了;你說它消失掉了,確實有這麼回事情。你能說它有過失嗎?你能說它有染污嗎?它確確實實本自圓成,清淨本然。一切萬法,我們身上每一個細胞,細胞太大了,一個細胞是多少微塵集聚的,佛經上講極微色,一個細胞是多少極微色,極微色就是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的微中子。一個電子的體積等於一百億個微中子,也就是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大小像一個電子,肉眼看不見。你在這個裡面去找它的染污、找它的過失,你能找到嗎?找不到,這是真的。他一個不善的念頭,不善的一句言語、一種行為,不知道多少微中子集聚,讓我們感覺到,太多太多聚集在一起,讓我們感覺到怎麼會有這麼一樁事情?你要細心去觀察,它們存在的時間只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我們如果有這麼個概念,你就曉得一切法不可得、畢竟空、無所有。所以世尊講清淨本然,本自圓成,這說一切法圓滿成就。在哪裡?無論從體上講、從相上講都講得通,但是都不可得。都不可得就叫你徹底放下,你就成佛了,你就成菩薩了,為什麼?事實真相你完全看到了。「首楞嚴」是印度話,意思就是一切事究竟堅固。究竟堅固是你不能破壞它,為什麼?它無所有,它畢竟空。
  又如《圓覺經》上說,「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梵行是菩薩行。如果六道凡夫犯了淫怒痴,墮三惡道,修戒定慧生三善道,是不是梵行?統統不是梵行。梵行是什麼?前面所講的,一切無過,本自無染,淫怒痴、戒定慧都不可得,你到哪裡去找?性相裡頭都找不到。相,你想想看,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的生滅,那個淫怒痴哪一個是的,你能找到嗎?戒定慧亦如是。所以佛法也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總而言之教導我們,大乘佛法,眼在色相上修戒定慧,耳在音聲裡面修戒定慧。戒定慧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那是自性般若智慧,清楚,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哪來的戒定慧,哪來的淫怒痴?這才叫真正的梵行。鼻聞香、舌嘗味,身體的覺觸,第六意識的分別,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是如來,八地以上。所以一切法中修梵行,證圓滿的戒定慧三學,沒有起心動念。降一等,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他不造業,他不造輪迴業,不造十法界的業,他與這個沒有感應,他與諸佛如來的實報土有感應,稍稍往上提一級,他就到實報土去了。再降一等,小乘阿羅漢,阿羅漢脫離六道輪迴,沒有出十法界,他只是不執著,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學不執著。不執著,什麼都好,真正做到隨喜功德,普賢菩薩十願裡隨喜功德,他能隨喜,自己沒有意見、沒有成見。他能不能看清楚?能夠看清楚,比我們清楚,他知道全是幻化。雖然他沒有見到,八地才見到,他沒有見到他知道,像我們現在一樣,我們現在知道,沒有見到,要登到八地才見到。
  「又一切煩惱,畢竟解脫」。煩惱是假的,煩惱是我們累積那個煩惱習氣變現出來的,不是真的,真的不可得。它存在的時間,這個煩惱習氣也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也是在這個頻率之下,所以你要想到,這麼高的頻率裡頭什麼都沒有了。「是故一切平等,無有可譏。」法法平等,十法界平等,一切眾生平等,一切眾生跟佛平等,為什麼?眾生不可得,佛也不可得。這是自性,回歸自性。《金剛經》上講這四句話完全真實,「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世出世間一切法,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真的。八地以上就是究竟佛果上的受用,他全得到了。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律者,戒律。儀者,儀則」,威儀。《大乘義章》第十卷,這幾句話,「言律儀者,制惡之法,說名為律」。一個字一個字的解釋。什麼是律?制是禁止,佛禁止眾生造惡,譬如說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不妄語,這是屬於律,教我們不要作惡。「行依律戒」,這叫律儀。我們的行為,言語是口業的行為,身體動作是身業的行為,起心動念是意業的行為,叫身口意三業行為,所以叫律儀。
  「其意謂:所謂為律儀者,防惡止非之法,稱為戒律」。戒律是什麼?防止我們作惡,禁止我們做非法,就是與法相違背的,這個主要就是律法。三皈、五戒、十善,沙彌律儀、比丘戒、菩薩戒,三聚淨戒,這都是屬於戒律。遵守戒律這叫律儀,決定不能夠違犯,養成一個好習慣。律儀它的目的是什麼?目的是幫助我們得定,得三昧。我們用念阿彌陀佛名號的方法來修身口意,此地講的善護三業,得到的定就稱之為念佛三昧;如果我們用天台的止觀,那就是法華三昧;我們用《華嚴經》的止觀,五止六觀,那就是華嚴三昧。名稱不一樣,是你依的方法不一樣,三昧是完全相同,三昧就是禪定。換句話說,佛法無論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八萬四千法門統統都是修禪定,包括念佛也不例外。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得到定就平等,不得定的時候不一樣,得定的時候相同。
  定的目的是什麼?開智慧。諸位要曉得,定是真心,就是自性,目的都在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圓滿的智慧現前了。這智慧從哪來的?自性裡頭本有的,沒有一樣東西在外頭,這是大乘教上告訴我們的。你向外求一無所得,一定向內,佛法是向內的,稱為內明,這個學問稱之為內學。我們首先要能相信,不能懷疑。惠能大師的《壇經》給我們做證明,他開悟的時候第三句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才藝、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一切都是無量。在這個境界裡面,佛才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所以佛法真正的目的就是達到這個境界,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僅是禪宗要求,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要求。只要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管用什麼方法修成,所以法門平等,沒有高下,每個法門都能達到,這個道理要懂。
  又《行事鈔資持記》裡面所記載的,這個是律教裡面的必修課程,祖師大德修學的心得,可以給後人做參考資料的,這叫《行事鈔》,資是資助,可以幫助大家。這裡頭說,「通禁制止名律」,律的意思多半是禁止,不准你做的,比丘戒、沙彌律儀屬於這一類的;「造作有相名儀」,這叫作持,多半是菩薩戒。菩薩要教化眾生,所以菩薩戒的理念、精神跟比丘戒不一樣,比丘著重自度,菩薩著重利他。所以稱之為律儀。
  「又律儀戒者,乃三聚淨戒之一。」這個三聚,下面有解釋。第一個是「攝律儀戒」,受持五戒、八戒、十戒、具足等一切戒的這些戒律,這是釋迦牟尼佛所制定的,你統統要遵守。第二種「攝善法戒」,佛沒有制定的,「修一切善法」。這一切善法是利益眾生的,不一定利益自己。自他兩利的當然更要做、更要守;利他,對自己不利的,菩薩也做,菩薩是以慈悲心為主,所以修一切善法。第三「攝眾生戒,又云饒益有情戒」,饒是豐饒,非常豐富,益是利益。就是對眾生有利益,有大利益,有真實利益的,佛沒有說,要做,要把它看作戒律。上面講的三條,「為大乘菩薩通受之戒,於(一)攝律儀戒中,在家菩薩受五戒與八戒。出家菩薩須受(一)中之十戒與具足戒」。十戒是沙彌戒,具足戒是比丘戒。
  《涅槃經》第三十一卷裡面有一句,「戒是一切善法梯橙」。橙是墊腳的,向高處攀援所用的工具。戒律是一切善法的梯橙,就是你用戒律幫助你提升。沒有戒律就無法向上提升,所以戒是無上菩提本,道理就在此地。又《瓔珞本業經》下卷說,「一切眾生,初入三寶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這幾句話都非常重要。現在佛法衰了,衰在什麼地方,諸位從這裡就看到了,初入三寶沒有信,住在道場不持戒,這是佛法的衰相。兩百年前寺院庵堂,無論出家在家、男眾女眾,沒有不遵守戒律的,沒有不信佛的。現在信佛信得再好,他還是有懷疑,疑根沒斷,疑情沒斷,這就是今天佛法衰的原因。我們想求個五比丘,大乘經上所說的,五個比丘在一起修行,修六和敬,這才叫僧團,那個僧跟六和是連在一起的,沒有六和不叫僧團。我們皈依三寶最後一條,「皈依僧,眾中尊」,這句話怎麼講?僧是僧團,四個人以上,最少四個人。四個人叫一眾,我們一般中國人講三個人,佛法是四個人,四個人叫一眾。四個以上遵守六和敬,遵守戒律,就是戒律上,三皈、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薩戒、三聚淨戒,這他們一定遵守,還加個六和,這才叫僧團。這個僧團,大家在一起修一個法門,依止一個老師,如理如法的修行,好!也有不同的,這很少,像海賢老和尚,他們這個道場四位法師,修的法門不一樣,兩個修淨土,一個修教的,《楞嚴經》,禪淨雙修,還有一個專門參禪的,四個人在一起住了好幾年,互相尊重、互相讚歎,他們實實在在是菩薩到這個世間來表演給我們看。我們現在同是修一個法門都不能包容,都自讚毀他,為什麼?搶信徒、拉供養,說我們好,別人都不如我們。這是破戒,這是破和合僧。
  經上說得很好,一個僧團出現在這個地區,這個地區應該是幾百里範圍之內沒有災難,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守護這個地方。有真佛弟子在此地,修行真有功德,跟大乘經教真正相應,它影響之大,能叫這個大地區化解災難。我們要相信經上所說的,這是出家人對於地方安定和諧、化解災難做出最大的貢獻,不要花一分錢,也沒有多做一樁事情,只是自己認真修行,將功德迴向就好!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隨時隨地都可以在修,我們要懂得。特別是在這個時代,很有這個必要。不能看眾生受苦,不願意看到有災難,希望能化解,僧團出現,那是最大的力量,肯不肯發心?這一章就是一個六和敬僧團的教誨,是六和敬僧團的章程,這段經文。
  《佛祖歷代通載》,這裡面有幾句話,「法要有三」,法是佛法,重要的有三樁事情,「曰戒定慧。以上經論,廣顯戒德」。《普超三昧經》裡面有一句說,「被戒德鎧,化度生死」。這句經文,「此正為善護身業,不失律儀之真意」。這個「被」在此地念披,披在身上。這就是出家人的袈裟,代表什麼?代表戒定慧。這才化度生死,這生死就是眾生,度自己,也要度一切眾生,這是說「善護身業,不失律儀」真正的意思。常常想到輪迴可怕,怎樣才能脫離輪迴?末法時期最有把握、最靠得住的,就是念佛求生淨土。其他的方法當然好,但是要根性猛利。我們這樣的根性,學了多少年自己要清楚,不是真正的利根,沒有真實智慧,走這個路穩當。我年輕的時候,老師介紹淨宗法門,我對它尊重,我不學它。到自己八十歲的時候想想不行,為什麼?想到自己的生死事大,脫離輪迴沒希望、沒把握,這才回過頭來專修淨宗,回歸到念佛法門,不違背老師的教誨。
  此地說到了鎧甲,「戒鎧於此有二義:一者,護持義。以戒德為鎧甲」,這是比喻,「如消防隊員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濟群生,無所畏懼」。這是用比喻,這個比喻淺顯,我們都能懂。真正要入今天的社會,要度眾生不容易,太難了!古人沒想到,念老也沒想到。我們將度眾生的這個方法,講經教學,放到攝影棚裡頭,跟聽眾不接觸,我們才能保持這個鎧甲管用。如果我們是在個大會堂裡面講經,聽眾幾百人、幾千人,就沒有這麼簡單,為什麼?外面誘惑的力量太大了。財色名食睡,你有把握能逃避嗎?一樁逃不過就墮地獄。所以我們現在用這個方法好,攝影棚裡面沒有人,常常是一個人面對著螢幕,自己看自己,自己對著自己講。跟古人相比,他們有真功夫,我們用這個方法來避免外緣,跟外緣盡量的少接觸,求什麼?清淨平等覺,求這一句佛號不丟失,不丟失就是清淨平等覺。這樣拯濟群生,無所畏懼。
  第二個意思,莊嚴的意思。「以持戒德,而自莊嚴。不失律儀,軌範人天,令眾欽仰歸止,來受教化。慕我戒德,學我戒行。進修定慧,而度彼岸」。這是真正有大德行、有大智慧,真正開悟了的佛菩薩。大徹大悟就是分證佛,次一等的這大悟。老師過去告訴我,徹悟是三藏十二分教完全通達,沒有障礙,那是大徹大悟;能夠通達一個宗派的,與這個宗派有關聯的這些經論都能通達,這是大悟;小悟是通達一經一論。由此可知,在今天的社會求小悟就很難,求一個能夠不受外面環境影響的不容易找到,社會變了。兩百年前,名利這兩個字讀書人說不出來,難為情,哪裡像今天,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擺在口頭上,沒有感到羞恥,這個多可怕!老祖宗所傳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佛所傳的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六度沒人學了;不但學的人沒有了,講的人都沒有了,你說這個問題多嚴重!我們憂慮就這樁事情,沒有別的。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有幸遇到了習主席,看到這個人,他的言行、他的作為,我們感到有救了。沒有遇到這個人之前,說老實話,我們對中國前途是抱著悲觀,無可奈何,怎麼辦?不是我一個人這樣想法,有這個看法的人太多太多了,日常生活當中,無論在國內、在國外,所接觸的都有這種憂慮。他出來了,這兩年的表現我們歡喜,歡喜的人很多,我接觸的外國朋友談到的時候,大家對他都有信心,這難能可貴。對他有信心的當然追隨,贊成他的教誨,在這同一條路上邁進,希望他帶給全世界安定和平,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夠過到幸福美滿。這個地方,莊嚴義這幾句經文,「以持戒德,而自莊嚴。不失律儀」,這是自利;「軌範人天,令眾欽仰歸止,來受教化」,這是利他;「慕我戒德,學我戒行。進修定慧,而度彼岸」,這是自行化他的圓滿。
  我們看下面這段,「前引《圓覺》」,這段補得好,怕人起誤會,把這段講清楚、講明白,「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與今不失律儀,互相照映,正顯中道,理事無礙,圓解圓修之妙行」。這是大菩薩,這不是凡人,一般人做不到。什麼人?明心見性的菩薩。如果沒有明心見性,你把淫怒痴代替戒定慧,認為它是一不是二,你決定墮阿鼻地獄。你不能怪佛經,佛經沒有過失,沒有錯,是你自己把意思解錯了。要什麼樣的人?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典範,《華嚴經》上是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有淫怒痴。善財是什麼身分,這個要知道,圓教初住。圓教初住是什麼地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人如果不往生極樂世界,他到哪去?他不在六道,不但不在六道,他超越十法界了。他要是在娑婆世界,決定往生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這個要知道,不是在這個階層不可以說,你不要把梵行搞錯了。
  《華嚴》五十三參,伐蘇蜜多女代表淫欲,甘露火王代表憤怒、瞋恚,勝熱婆羅門代表愚痴,這三個都是明心見性的大菩薩,所以他們真正了知戒定慧與淫怒痴平等平等,他們真知道,為什麼?不可得。講到究竟處,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不可得,萬法是假的,剎那生滅不可得;自性,自性也不可得。自性不生不滅,自性是常寂光,一片光明,在哪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所以兩面都不可得,這才平等平等。淫怒痴放下了,戒定慧也要放下,戒定慧是專門,世尊教我們來對付淫怒痴的,戒斷淫,定斷瞋恚,慧斷愚痴,三毒煩惱,用這個,但是淫怒痴沒有了,戒定慧就沒用了。病好了藥就不要了,病好了還要吃藥又壞了,又變成病了,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現在還有淫怒痴的念頭,那就必須要守戒定慧。見性的菩薩平等了,我們沒見性,沒見性不平等,自己要知道。
  我們往下看,「雖嚴持律儀,軌範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無取捨,更無愛憎。不見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我們看到一個人,海賢老和尚真持戒。現在出家人過失很多,老人家對大家都非常恭敬,滿面笑容,沒有一句批評的話。除非他來求教,勸他幾句;不是他來求教,一句話不說,口裡只念阿彌陀佛,做榜樣給大家看。這裡頭一句話說,「不見己是,不道人非」,這兩句話太重要了!自己有沒有是處?沒是處。什麼時候自己有是處了?佛號不丟失算是有是處。佛號常常丟失就不能夠道人是非,沒有資格,你憑什麼說?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賢行」。普賢行還得了?普賢行是菩薩究竟圓滿的大行。第一個,「禮敬諸佛」。普賢跟其他菩薩為什麼不一樣?哪裡不一樣?用心不一樣。普賢菩薩的用心是包羅遍法界虛空界,所以他禮敬諸佛,這個諸佛就是遍法界虛空界。為什麼?一切萬法本來是佛。佛是什麼?佛是佛性,自性。有情眾生有佛性,無情眾生有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性就是真佛,所以他沒有一樣不禮敬。我們做不到,我們看到佛像禮敬,不是佛像,禮敬的念頭就生不起來,不知道這些萬法跟諸佛是一體,沒有絲毫差別,都是自性圓滿顯現的。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都是自性所生,都是自性所現;換句話說,統統是諸佛。普賢菩薩的禮敬跟我們不一樣。
  「稱讚如來」。稱讚會影響別人,所以不能像前面這句,前面用諸佛,諸佛是平等,如來就有差別。如來從性上說的,諸佛從相上說的,相上平等,那性上?性上就有善惡,我們只能讚善,不能讚惡。非常明顯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對於淫怒痴這三個人,這三位善知識,有禮敬沒有讚歎,表演得非常明顯。五十位,每一位善知識都有禮敬、有讚歎,為什麼他沒有?怕的是菩薩一讚歎,大家認為是好事,那這些六道眾生就受害了,個個都走向三途去了,人天福報都得不到。所以如是修行,是普賢行。
  「如是知見」,知見重要,「方契中道」。他見到中道就是見到了真相,真相是什麼?真相是畢竟空、不可得。法相不可得,你看它存在的時間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一秒鐘它已經產生多少變化?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變化,哪一個是它?沒有,這是相。性是如如不動,也不可得。性相都不可得,所以他心定了;性相二邊都不緣,這契入中道。中道就是自性,契入是圓滿的見性,沒有絲毫欠缺,這就是證得妙覺佛果。「若人稍聞平等之意,便謬斥持戒為著相,誹謗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讚毀他,侈談他人過失。是皆以病為藥者也」。
  「上三段為法藏大士嚴淨自心之德行。下為成就眾生之德行。」這底下這一科,上面所說的是成就自己,下面我們下次就學到了,「成就眾生」、「現生成就」、「無住生心」、「一切無著」,看看他怎麼樣把他的成就落實在生活,特別是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般若經》上所說的「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兩句也說盡了。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236。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三六集)【日期】2015/8/17【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23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七十二頁最後一行,科題,「成就眾生」,分兩科。庚一,「無住生心」,也分為兩段。辛一,「一切無著」。請看經文:

【所有國城。聚落。眷屬。珍寶。都無所著。】

  這一段經文,告訴我們成就自己的德行。前面善護三業是就事上說的,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身口意的三業要守住,這個是莊嚴清淨三業的德行。成就眾生,這一大段是菩薩教化成就眾生的德行。有人問,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出現在這個世間?他來幹什麼?我們這些眾生到這個世間來是業力來的,前世造的業因,這要酬償業報,不來不行。佛早就超越了,無始劫以來的業障習氣他都斷盡,再也不造業了,為什麼要來?佛菩薩之來是應感而來的。眾生有感(眾生苦,求佛菩薩),眾生起這個念頭,佛菩薩就感應到了,所以他來現身。現法身、應身、報身完全看機感,他的德行。法身菩薩求佛加持,佛現報身;真正有修養、有德行的人,求佛菩薩加持,佛現應身;像我們這些眾生沒有德行、沒有智慧,遇到苦難的時候,沒有遇到苦難把佛菩薩都忘掉了,心上沒有,遇到苦難的時候就臨時抱佛腳求佛菩薩,佛菩薩非常慈悲,來了多半是化身。經上說的這些,佛菩薩為我們示範的,我們應當認真努力學習。
  『所有』是都說到了。下面舉幾個例子,舉了四個例子,這四個例子包括所有一切。『國城』,國城是都會,都市;『聚落』是村莊,鄉鎮;『眷屬』是人事;『珍寶』是物質,玩物。都取一個代表,統統都不著。這個不著,最重要是心不著。註解裡頭說,「著者,執也。有所執著,則難離捨」。佛菩薩沒有執著,所以用這些東西布施,沒有一樣不可以布施的。布施是四攝法裡頭的第一法,是度眾生的手段。四攝法是佛菩薩度眾生的手段,這四種裡頭頭一個就是要布施,不布施怎麼行?自己對於這些世間法,如果有貪戀,你就捨不得布施,你度化眾生的緣不深。所以一定要學布施,什麼都能施,自己才自在,統統可以放下。所以這一段,「一切無著」,我們的科題,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如果究其真相,諸法實相,那是像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四句要常常記在心上,布施的時候很管用,什麼都能施,最愛的、最喜歡的都可以施,為什麼?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真正能得到,永遠屬於你的,那可以,說得過去;假的,包括身體都得不到。
  修行人,教下學的是止觀,天台是止觀,華嚴五止六觀。止觀就是看破放下,觀是看破,止是放下。看清楚了,看明白了,自性有沒有?有,真的,不生不滅,它是真的,永遠不會變化。它是什麼樣子?它是一片光明。在哪裡?無所不在,無處不在,為一切萬事萬物的本體。惠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我們相信他這句話,自性是真的,不生不滅,本自清淨,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你能不能抓得到它?抓不到。六根緣不到,六根沒離開它,它是六根、六塵、六識的本體。它變的現相,現相是假的,剎那生滅。說剎那的時間很長了,現在我們看了彌勒菩薩的報告,用現在的方法計算出來,一切萬法住世時間多長?實際上它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換句話說,一秒鐘它已經生滅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你說哪一次是自己?哪一次是你能夠擁有的?不可能。不但我們不可能,諸佛菩薩也不可能。八地以上把這個事情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有沒有能把這個東西掌握住?掌握不住。常作如是觀,你就能放下,你就能捨得。捨得,跟戒定慧相應,跟善護身口意相應。放下不難,看破很難。看破是智慧,真實智慧,從戒定慧裡面流露出來;眾生的煩惱習氣,是從阿賴耶裡頭流露出來,不一樣。阿賴耶是習氣種子,種子起現行,現行變成種子,那個速度也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沒有例外的。所以海賢老和尚說得好,簡單明瞭,常常勸人,凡是見人的時候都會給他一句,「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啥都是假的。」這句話好!全是假的。
  我們這個科題上,這一段說「無住生心」,首先這一段是教你無住。你看,後面這一段就生心了,「六度化眾」,就生心了。無住當中生心,生心時候就是無住,這就是菩薩。凡夫無住就不能生心,生心就不能無住,只能管一個,不能管兩個。菩薩有本事,無住跟生心融成一體,修六度萬行,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心裡面呢?沒放在心上,無住就是不放在心上,把所做的東西都不放在心上。好,乾淨,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作跟不作又畫成等號。利益眾生的事情要做,做完了怎麼樣?心裡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阿賴耶裡頭不落謝種子,就是法身菩薩,權教菩薩做不到,沒有轉識成智,圓初住以上轉識成智,就是這段經文所說的境界。
  下面這一段,「六度化眾」。教化眾生,感化眾生,就是用這六個方法,不必再求多。這個方法,是十方世界一切諸佛都用這個方法。這是六個科目,每個科目裡面包羅萬象。我們把經文念一段:

【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

  佛教真正可以救人,個人的身心,可以救家庭,可以救社會,可以救國家,可以救全世界。用什麼?這一條就夠了。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於布施下」,接著說的是持戒、忍辱,五度。「因諸度咸以無著為本」,不執著,不執著就是無住,修這六樁事做得非常認真、做得圓滿,不放在心上就是無住、就是不執著。執著怎麼樣?執著就變成福德,來生人天福報。不執著是功德,來生呢?來生就作菩薩;不是普通菩薩,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大菩薩。我們是願意求明心見性,還是願意享人天福報?人天福報,不離開執著,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袁了凡先生每一天寫功過格,哪些事情做錯了,哪些事情是好事,統統記載,天天比較,善比惡多,惡少善多,這是對初學。對真正發大菩提心的不是這個,善惡二邊都不住,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心上沒有念頭,無住為本。我們修淨宗的是心上只准許一尊阿彌陀佛,比其他法門容易,其他法門什麼都不能住,難修。淨宗的妙處就是用一法代替一切法,這一句名號,只要名號二六時中不曾丟失,功夫就成片。功夫成片,真信切願就保證得生,這個法門多簡單、多容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一生成佛。經上所說的,真的,不是假的,四十八願第十二願「定成正覺」,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成佛,正覺就是成佛,而且快速,不必三大阿僧祇劫。我們幹什麼都迴向求生淨土,這就對了。
  「是即《金剛經》宗旨,遠離四相,修一切善法,故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金剛經》上說的。《金剛經》前半部離四相,後半部離四見,得要從四相下手,然後熟了(四相破了),四見自然現前,不但四相沒有了,四相那個念頭都沒有了。前半段聲聞、緣覺的境界,後半段是菩薩。「此六度,乃菩薩究竟自他兼利之大行,能到涅槃彼岸。菩薩自行此法,亦以此教導利益眾生」。自行,身行。釋迦牟尼佛在世,示現的是應化身(應身),在我們這個世間住世八十年,八相成道,給我們做榜樣。生在帝王家,世間人所希求的功名富貴,他一出生垂手而得,樣樣得到。得到怎麼樣?放下,教給我們能捨,國城、聚落、眷屬、珍寶統統能捨,十九歲捨了,給我們表演的。十九歲懂事了,成年了,出家去了,過苦行僧的生活。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過這種生活。到處去參學、去拜訪,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統統親近過。這種生活過了十二年,到三十歲,知道不究竟,為什麼?親近許多這些宗教學派,最高的能到四空天,出不了六道輪迴,大多數欲界天跟色界天。所有宗教這些修行,大概都是以色界天為主,修禪定,四禪八定。知道這個什麼?示現告訴人,這個東西不究竟,捨棄了,到菩提樹下入定,畢缽羅樹,在這個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見性了。
  這一見性,一切通達明瞭了,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第三句講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智慧(無量無邊的智慧是自性本有的,心外去求求不到,心外能求知識,不能求智慧,智慧跟知識是兩樁事情)、德能、相好。把一切萬法分為這三大類:智慧、德行、相好,三大類全包了,自性統統具足。所以我們要相信中國古人所謂的無師自通,要相信這句話是真的,這不是假的。釋迦牟尼佛是自通的。開悟之後,三十歲,到鹿野苑把五個陪伴他的人找回來,給他們說法。憍陳如就證阿羅漢果,第一個開悟的,以後沒多久,這四個統統證阿羅漢。這三寶具足。他所說的這些法跟誰學的?往後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沒人教他,全都是自己通了。弟子們學他的,都是學一樣、二樣,那是表法表給我們看的,老師是無師自通的。
  所以我這些年來跟很多宗教往來,我把這個道理講給他們聽,他們都相信,相信到最後神是一個,眾神一體。伊斯蘭教穆罕默德無師自通,他也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看他說出一部《古蘭經》,他不認識字,跟我們能大師一樣,寫出來是旁人給他寫的,叫無師自通。我們再想耶穌,耶穌跟誰學的?摩西跟誰學的?他們當年在世教化眾生,跟佛陀在印度示現沒兩樣。再回過頭來看看中國,咱們中國往古代去,三皇五帝,文武周公,堯舜禹湯,孔子孟子,都是大徹大悟。你把四書打開來看看,那跟佛的大乘經沒有兩樣,用佛法可以解釋經典,用經典可以解釋四書五經。一通一切都通了,還有障礙那是沒通,通了哪有障礙?一切法不離自性,自性是一切法的本體,只要見了性,哪有不通的道理!
  於是我們就知道了,從印度傳來的這種教學的理念方法,佛教傳來的戒定慧三學,中國的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所以這些大儒都學佛,用佛經來解儒家的經典,把儒家經典提升了。《大學》,你看開頭「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句就統攝全經,全經是細說、註解,解釋這些。明德就是本性,明明德這個意思跟佛法講的,明德不明,不明就是迷惑,就是無始無明煩惱,現在要怎樣?要把它恢復光明。所以明明德,第一個明字是動詞,第二個是名詞,明德不明了,現在把它恢復明德。怎麼恢復?恢復的目的何在?目的是親民,就跟佛陀出世目的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親民也是這個意思。終極的目標是止於至善,要做到盡善盡美,那就是佛家講的,止於至善就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離究竟苦就是決定要脫離六道輪迴,不離開六道輪迴,苦是受不完的,一定要幫助眾生脫離六道輪迴;得究竟樂,那就是極樂世界,你能幫助他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教化眾生叫圓滿,叫止於至善。你看用這個解釋,用佛法來解釋講得通,把儒家東西提升到佛法,提升了。所以圓人說教,無法不圓,他圓通。下面八目,跟佛法講的修行旨趣完全相同。
  學佛從哪裡開頭?從放下,就像經上所說的,「所有國城、聚落、眷屬、珍寶,都無所著」。這是什麼?格物。這都是欲望,物欲。格是什麼?格鬥。要把欲望打敗,統統放下。這個東西放下之後,智慧就現了,所以致知。智慧是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就是這個東西障礙了,這個障礙的去掉,智慧就現前。這個東西用什麼東西放下?用戒律,戒律就是對付這些的。三昧就開智慧了,心地清淨,心地平等。清淨平等生智慧,不生煩惱;妄想分別執著生煩惱,不生智慧。所以你慢慢細心去觀察整個世界,無論在學術,聖賢的學術跟宗教都能夠貫通,沒有矛盾,沒有對立,沒有衝突。那些衝突、對立都是人不通,執著經教,對經教不能執著。「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教化眾生的手段,佛菩薩教化眾生的手段,這個要知道。手段用完了,下一次遇到的時候,要另換方法,不是一個方法可以做到底的,方法是活活潑潑的。你說它真的,不是真的,把病治好了就是真的。病治好了,藥就不要了,那叫無住。如果藥還要保留著還會生病,就又生病了,必須要把它捨掉。
  所以這六個科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菩薩自他兼利的大行,菩薩為我們眾生表演的,就是表演這六種。眾生吝嗇,菩薩不吝嗇;眾生作惡,菩薩持戒不作惡;眾生狂妄自大,菩薩能忍辱;眾生懈怠,菩薩精進;眾生心地散亂,菩薩禪定;眾生生煩惱,菩薩生智慧。智慧從哪來的?從布施來的,從持戒來的,從忍辱來的,從精進來的,從禪定來的,他這六樁事情自行化他。他自己教別人這六個科目,這六個科目他做得很圓滿,大家相信他,不會懷疑他。如果他教別人做,自己沒有做到,別人就不會相信了。所以這是教導利益眾生,「教化安立眾生」。教導跟教化安立,一個在因上,一個在果上。開頭是教導利益眾生,久而久之,自自然然就教化安立眾生。眾生都學會了,都能夠依教奉行,都達到菩薩教學的目的,那就是破迷開悟,他不再迷惑,他開悟了。破迷開悟,他自然修菩薩行,他住在這個世間,無論時間長短,幹什麼?就這六樁事情。運用得非常活潑,有單獨用一科的,有兩科合起來的,有三科合起來的,有六個科目統統融合在一起的,引導眾生。《會疏》裡頭說得好,「以道授他為教,轉惡成善為化」,這是教化兩個字的意思。道是道理、是方法,真正轉惡成善、破迷開悟,「引導眾生安住正道,建立大心」,發大菩提心,「故云安立」。
  今天的社會問題,許許多多人關心,這個方法就提供給我們了。從哪裡做起?不要灰心,要從自己做起。不從自己做起,研究這些方法教給別人,沒人相信,到最後你還是失敗。我只從自己做起,不要問別人,這就對了。做到能感化人的時候,效果就出現了。別人看到我們自己學習有成就,成就表現在哪裡?表現在日常生活,表現在法喜充滿。早年我住在美國,有一段時間住在舊金山,我們住在鄉下小鎮,這個小鎮環境非常好。我們在那裡買了個小房子,跟韓館長的房子住對門,一條街上。我們常常往來,歡歡喜喜,叫法喜充滿。我們的鄰居看到我們,看了幾個月,有一天敲門來問我們,你們是幹哪個行業的,為什麼你們這麼快樂?問這個問題。我說:我們是學佛的,學淨土宗的。他說:淨土宗是什麼?我說:淨土宗,學心清淨。他說:這個我也要。淨土宗講快樂,極樂世界。這個我們也要。將來往生淨土。他聽了很歡喜,他看到我們了,看到我們在日常生活,見到都是歡喜,從來沒有愁眉苦臉的,這樣我們給他講清淨快樂。然後我就告訴他,你既然喜歡,你邀你的朋友(他們都是基督徒),你們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到我們佛堂,我們給你們開課。我們教什麼?教歡喜,教清淨,教身心健康。那些佛學名詞咱們不談,那個不好懂。然後告訴他,佛教是教育,我們跟釋迦牟尼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跟你們信教不衝突。你們跟上帝,上帝是天父,你們是父子關係,我們跟老師是師生關係,沒衝突。我相信你們能夠學佛,你們的上帝一定很歡喜,你看我這個兒子跟釋迦牟尼佛學習,一定是很歡喜的。我們在美國有一段時間,幫助他們,他們也有十幾個人,常常到我們的淨宗學會來走動。時間久了,他看到了,他就真的想學。這叫安立。
  「蓋大士以六度教導與攝受眾生,使之轉惡成善,發起大心,安住正道。此道非是小道,蓋為無上真正之道」。大道,要從小處去接引眾生,讓他有興趣,不能讓宗教對立,不能讓族群對立。我們告訴他,我們都是一家人。他們自私自利,我們非常大方,常常有禮物送給他,送久了,他也會買禮物送我們。我們送給他的多,他送給我們的少,慢慢來,慢慢感化。這些都在經典上,可以學得到的。佛法是大道,開頭點點滴滴去接引眾生,要恆順眾生,要隨喜功德,不能批評,批評他不能接受,他可能跟你對立,要尊重他。你看我團結宗教的時候,跟很多宗教往來,這些人在宗教裡都有很深、很大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問我,釋迦牟尼佛既不是神,那他是幹什麼的?也問我一個問題,你們佛教講人死了以後,最後的審判,這怎麼解決?他們相信最後審判。我說最後審判是上帝的事情,不是釋迦牟尼佛的事,釋迦牟尼佛是專管教育,教學這樁事情他管,好像他是管教育部的,那個是司法部的,那是屬於上帝的。他們很高興,上帝有權。這樣就很好處,我們還是一家人。
  「無上者,無有更能勝過之者」。這個道是無上道,再上去沒有了。再上是什麼?就是明心見性,是無上,見性之後就沒有再無上的。只要見性,你才真正知道,智慧、德能、相好統統是自性現的,自性所生所現,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自性所現這一切法,這一切法跟自性不能脫離,就跟我們現在看的屏幕一樣,電視屏幕,色相跟屏幕是一體。色相跟屏幕是兩樁事情,互相不妨礙,色相一定要藉著屏幕它才能顯相,沒有屏幕它顯示不出來。屏幕在哪裡?屏幕就在色相當中,色相就是屏幕,屏幕就是色相,不即不離。屏幕是真的,永恆不變,色相剎那剎那在生滅。電視,現在大家知道,一秒鐘一百次,畫面生滅是一百次,百分之一秒,我們看不出它是假的。自性,自性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就是沒有念頭),也沒有自然現象,三種現象都沒有,但是三種現象都能夠變現,這個要知道。知道怎麼樣?才曉得色相是假的,高頻率當中產生的。自性是空的,自性不能說假。自性空就是它沒有現象,自然現象沒有,精神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沒有,所以不可得。
  真正到不可得,你全得到了,明心見性的人全得到了。海賢老和尚憑著一句佛號,我估計他念二十年證得。證得之後那個境界,跟惠能大師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是同一個階層、同一個境界。只是他不肯說,這是老師教他的。二十歲,老師就看出來(老師不是凡夫,凡人做不到),對他認識,知道他有成就,告訴他這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又說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明白了是什麼?理一心不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環境不一樣,環境不容許你說。你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你說出這些大道理,人家說你著了魔,你是妖魔鬼怪附體,不承認你,所以不可以說。現在他走了,我們說沒有關係,他要在我們也不能隨便說,說替他找麻煩。
  《淨土論註》,曇鸞法師的,「無上者,言此道窮理盡性更無過者。」窮是窮究,追根到底。這個道就是自性、就是真如,中國人講本性,本性本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是讚美,實在找不到言辭來讚歎,用一個善字,就是太好太好了,就這個意思,再沒有比它更好了。窮理盡性,性就是本性,理是天地萬物之理,有個道理。有事當然有理,有理才有事,理事是一體的兩面,沒有超過的。佛是把這個東西找到了,找到告訴我們什麼?每個人都有,這個是平等的。所以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你迷失了自性才變成這樣的。所以佛來幫助你覺悟,是你自己覺悟,不是佛覺悟,覺悟與佛沒關係,是你自己。佛首先教我們放下萬緣,把這些障礙統統撤掉,讓自性恢復,醒悟過來。盡性,這個盡字用得好。哪些人見性了,沒有到盡性?見性,《華嚴經》上圓教初住菩薩就見性,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生實報莊嚴土。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就是實報莊嚴土,四土三輩九品,但是這個事上是有,極樂世界有階級,但是怎麼樣?雖然有階級,待遇是平等的,縱然是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極樂世界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法身大士,所以它那個地方居住的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方便土、同居土,雖然沒有明心見性,他們是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神的加持,享受阿惟越致菩薩的待遇。也就是說同居土即使是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待遇,就是說智慧、神通、道力、德能、相好都跟阿惟越致菩薩平等,一直到窮理盡性。窮理盡性是無上菩提,這個是什麼?這是妙覺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實報土,那是圓教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四十一個位次。盡性的是再上去一層,妙覺如來,這就再沒有超過他的,他是最高的。他住哪裡?常寂光淨土,他離開實報土,融入常寂光,這就是窮理盡性。
  入常寂光之後,沒有身相,常寂光就是他的相。這個光明遍照,永遠不會退轉,妙用無窮,眾生有感,常寂光就有應。我們在此地,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切的一切沒有離開常寂光,我們看不到常寂光,常寂光看到我們。所以你要曉得,阿彌陀佛天天看到我們,一秒鐘也沒有空過,別說一秒,像彌勒菩薩所說的,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他也沒有放過,他對我們很清楚,我們點點滴滴他都知道。到必要的時候,他給我們一點信息,譬如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信願成就了,真信切願,沒有絲毫懷疑,對這個世界沒有絲毫留戀,他就會現身。阿彌陀佛就現身來告訴我們,告訴我們極樂世界那一邊已經註冊,有你的名字,告訴你壽命還有多長,到時候佛來接引你。你聽了很安慰,佛沒有白念,是真的,不是假的。有人在這個時候,他就向阿彌陀佛要求,我現在跟你走,我對這個世界沒牽掛了,我現在跟你走。大多數佛一定會同意,跟你約定三天、一個星期,這幹什麼?讓你有時間通知你的親戚朋友,讓他來助念,讓他親自看到念佛人走得這麼自在。
  海賢老和尚跟我們說過多少次,他是多少次的見佛,都要求佛帶他去,佛不帶他,佛勸他,你修得很好,表法表得很好,多住幾年,給佛門弟子做好榜樣,給念佛求往生的人做好榜樣,他真做到了。在我們想像當中,肯定阿彌陀佛有告訴他,你什麼時候遇到一本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佛就來接引你往生。他在二O一三年一月,有幾個信徒帶著這本書到山上,他一看到有人帶書,他就問:你們帶的什麼書?別人把書名一告訴他,歡喜。那個歡喜的樣子,許多人說,老和尚從來沒有這麼歡喜過,好像盼望著得到的寶貝,盼望多少年這寶貝終於到手了,用這個來形容他。你看馬上穿袍搭衣,最心愛的一件袈裟,穿上之後拿著書,請大家給他照相。這也是頭一次,一生當中老和尚從來沒有主動叫別人給他照相,沒有過,就這麼一次。三天他就走了,沒有生病,不要人助念。他告訴人,助念不牢靠,我自己念佛走,我何必要人幫助?一切正常,說走就走,做榜樣給我們看。這個表法的意義很深,告訴我們的信息,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有,他見過好多次;阿彌陀佛真有,跟阿彌陀佛很熟悉。我相信,他跟阿彌陀佛見面,我估計十次以上。你看九十二年,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
  對我們的幫助就太大了。我們這些年,淨宗依照會集本修行的人遭難,多少人批評毀謗,確實有少數人受影響,不敢學了,趕快換別的本子。他來給我們做證明,證明夏蓮居老居士所會的經是真經,裡面每一個字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會集經,開這個例子很早,漢朝時候就有,翻譯經的時候,那個時候叫合經,幾部經會合在一起,合經,就有,怎麼能說不可以?哪有這種道理!但是合經是可以,不能改動文字,改文字這是忌諱的,絕對禁止。因為你要改,別人也會改,過個幾百年之後改的地方很多,那就無所適從,所以決定不能改字。過去,王龍舒的本子,魏默深的本子,都改動了,都改動幾個字,改得沒錯,改得很好,但是這個犯規矩,不可以這樣做法。夏蓮居老居士三年把經會集起來,經過十次的修訂,細細檢查,沒有改動一個字。所以真經,不是假的。第二,證明黃念老的註解正知正見。他的註解沒有用自己的,它是集註,你看註解,這一段的文字從哪裡來,他都標得很清楚。他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一共是一百九十三種,這些資料來會集註解,正知正見,無話可說。第三個,為我們證明,我們這十七年,將近二十年,依照這個本子修行,依照這個本子學習,沒有錯誤。所以他要等這部書出來,這部書給我們作證。這部書是宏琳法師寫的,用了十幾年的時間,蒐集許許多多資料,好多資料我自己都忘掉了,替我們辯別,替我們解釋,有根有據,解釋得很詳細,大家沒話說了。
  所以夏老的這部經,國家宗教局翻印淨土五經合訂本裡頭《無量壽經》就是用會集本,這個就是給大家說國家承認了,非常難得。所以我們淨宗信心最重要,沒有信心就不能往生。真正有信心,真正有願心,想往生極樂世界,對這個世界沒有留戀。有留戀又想去,這是腳踩兩隻船,不牢靠。要真正相信,真正發願求生,這個世間一切放下,條件就具足了。念佛功夫淺深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往生條件就是信願,真的有信有願,這是往生條件。所以念佛功夫的淺深,到極樂世界插班,你插哪個班?如果真念到功夫成片,你生方便有餘土,不是同居土,品位高了。功夫成片大概是方便土下三輩;得到事一心不亂是方便土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品位高下;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亂,生實報土。這個是真有其事,但是不要緊。早年間,蓮池大師在世,蕅益大師在世,這兩位大師都是我們心目當中非常敬仰的。我記得好像有人問過蕅益大師,你往生極樂世界,生到什麼樣的品位你就滿足?他的回答說:我只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滿足了。這個用心好,不爭品位。那是什麼?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學校,阿彌陀佛辦的學校,有小學、有中學、有大學、有研究所,我從小學一年級念起,我就喜歡了,蕅益大師給我們信息就這個意思。為什麼?無量壽,有的是壽命,從一年級扎根,這多好,有長時間親近阿彌陀佛。不要爭品位,要爭趕快往生,這個重要。這是說明往生極樂世界信願是大事,念佛是小事。念佛,臨命終時十句佛號都能往生,這是十八願,平常不念佛的。還有一個說法,平常十念,早晨起來念十聲佛號,晚上睡覺之前念十聲佛號,早晚都不忘記阿彌陀佛。但是最重要的是佛號不能丟失,那是決定往生,往生的品位高。海賢老和尚不認識字,農夫出身,二十年佛號不丟失,他就能夠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得大成就。我們看到形相,沒有看到他的根本,說不定他是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再來的,觀音勢至。我們這部經前面列的十六正士,都在西方極樂世界,他們都是證等覺菩薩,說不定是這些菩薩化身而來幫助我們,我們遇到災難、遇到困難,他們來幫助我們解決,堅定信心,無量功德。
  又《華嚴大疏鈔》第十三卷,清涼大師的,這裡面說的,「無有能過者,故號為無上。」解釋無上這兩個字。「真者,真實,無迷無妄」。凡夫不是迷就是妄,迷是迷失自性,妄是妄想、妄念。「正者,於理無差曰正」,理是標準,理是真理,理就是自性。「又無邪無曲曰正」,沒有偏,沒有邪,這也是正的意思。「又禪門解正法眼藏中之正字曰」,說這個正字的標準,「正者,是佛心之德名。此心徹見正法,故云正法眼」。也有人把這個後面加一個字,正法眼藏,意思都相同,正法眼藏。佛心之德名,佛的心是什麼?我們的真心就是佛心。我們今天所用的是妄心,不是用真心,妄心是眾生心、六道輪迴心,這講得明白一點。佛心是作佛的心,佛心是什麼?什麼是佛心?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那個心就是佛心。起心動念是迷,是偏,是邪。所以給你講最簡單的修行方法,你要想成佛,眼見色看得清楚,耳聞聲聽得清楚,看清楚、聽清楚是自性般若智慧,心怎麼樣?如如不動。沒有起心動念是佛;菩薩降一等,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菩薩見色聞聲不分別、不執著;我們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起心動念是根本無明,分別是塵沙無明,執著是見思無明,所以六道裡頭翻不了身,出不去。阿羅漢能出去了,阿羅漢再斷煩惱,就是見色聞聲他有起心動念,他有分別,他沒有執著,沒有執著是萬緣放下,阿羅漢真放得下。所以他能脫離六道輪迴,不再造輪迴業,執著是輪迴業,不造輪迴業。
  你看這修行多簡單,與誰都不相干,完全在自己,你真能這麼做就自覺了。佛菩薩千經萬論教什麼?就教這個。我們明白了,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總要知道,我們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希望比去年輕一點,比上個月輕一點,比昨天輕一點,好,就有進步。如果還是這麼嚴重,還是這麼固執,今天一天白過了。縱然是念佛,佛號不曾丟失,也不起作用。為什麼?煩惱習氣太重了,佛號雖然是一天沒有丟失,敵不過煩惱。就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人事上,為什麼?看順眼的喜歡,看不順眼的討厭。這個麻煩在哪裡?跟眾生結怨,不知不覺就結怨了。這個怨要不離開六道輪迴、不能往生,來世還會遇到,遇到怎麼樣?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你說你冤不冤枉。他造業是他的事情,他能接受勸告,我們勸告他,他不能就隨他去!見了面還是笑面迎人,歡歡喜喜,這就對了。像海賢老和尚,一生從來沒有怨恨過任何人,都是歡歡喜喜,笑面迎人。沒有看到老和尚發過脾氣,沒看到老和尚跟誰紅過臉,這是老和尚的功夫,這功夫得力了。
  貪瞋痴是三毒煩惱,再加上慢疑,貪瞋痴慢疑,五毒。希望我們這句佛號,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能把這五毒化解。他有,我沒有,我化解了。貪毒,餓鬼道的因;瞋恚,脾氣大,地獄的因;愚痴,畜生;傲慢是修羅,那是有福報的,沒有修福就在地獄;懷疑也很可怕,沒有信心,感得山崩地裂。現在很多地方大地突然一塊下去了,懷疑,那個地區的人疑心很重;山,現在講土石流,山倒下來了。沒有自然災害,都是人的業力感召,我們相信佛這個話。人心好,人心有轉變,災難就輕了;大的轉變,災難就沒有了。我們在國外聽到很多人說,這個災難是全球性的,不能避免。那中國呢?中國比外國輕,為什麼?習近平主席在帶頭斷惡修善,帶頭把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再恢復起來。只要有這個念頭,這一個國家災難就輕;真正能做到,這地區沒災難了。眾生不再造惡業,貪瞋痴慢疑都斷掉了,他怎麼會有災難?佛經上告訴我們,貪感得的是水災,它跟水相應;瞋恚,火災,火山爆發,氣候反常,多少地方聽說四十度以上,這是什麼?火,這屬於火;愚痴,風災,常常看到外國的龍捲風,那個損失很慘重;傲慢感得的是地震;懷疑,山崩地裂。佛法說人心所感。大自然是最美好的、是最健康的,怎麼會有災難?人要相信因果,善因善報,惡因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下面解釋「」字,有兩個意思。第一個,「能通為義」,道是道路,成佛之道,是通往成佛的一條道路。「《俱舍論二十五》曰:道義云何,謂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故。」涅槃是比喻,涅槃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不生不滅,叫涅槃。什麼不生不滅?自性不生不滅,除自性之外全是生滅法,只有自性不生不滅。所以佛法這個道路就是幫助我們回歸自性,明心見性。心是阿賴耶,阿賴耶迷了;如果覺悟了,阿賴耶就是自性,阿賴耶就是自性帶著迷變現出來的妄心。阿賴耶有多大?跟自性一樣大,沒有邊際。迷悟,迷了叫阿賴耶,悟了叫自性。明心見性能往涅槃城,涅槃城在淨土宗就是常寂光淨土,往生極樂世界最高的境界就是回歸常寂光。「又《華嚴大疏十八》曰:通至佛果,故名道。」佛道就是用這個方法幫助你成佛。第二個意思,「二者,涅槃之體,排除諸障,無礙自在,謂之道。」這第二個意思。涅槃之體、相、用,佛家講體相用,體是理體,相用是從體起用。理就是淨宗講的常寂光,儒家大學裡面所講的明德,這都是從體上說的。中國古人常講「本性本善」,都是從體上講的。它沒有障礙,無礙自在,真正得大自在,這叫道。雖然無礙自在,自在能現一切相,遇到緣它起作用,雖起作用,像《金剛經》上說的,永遠是無住生心、生心無住,這個要知道,就是說它永遠自在。你看看,我們今天這個六道輪迴,今天這個地球上這麼混濁,從哪裡出現的?從常寂光出現的,體是常寂光。常寂光能隨一切眾生的心願,你想什麼它就現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的能量,無量的相好,從極樂世界到阿鼻地獄,它統統能現,真的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無礙自在,這是道。
  《涅槃無名論》這上面說的,「夫涅槃之為道也,寂寥虛曠,不可以形名得。微妙無相,不可以有心知。」微妙無相,不可以有心知,這兩句話,不可以形名得,沒有辦法說出來,無法形容,它真能起作用。這一段話就是六祖大師所說的末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雖生萬法,不可以形名得,你得不到它,它的形狀,它的名字得不到。微妙無相,不可以有心知,它不現相的時候,不起這個作用的時候,微妙無相,一片光明,大乘經上稱之為大光明藏,用這四個字來形容,大光明藏。能不能想?想不出來,你的思想第六意識,範圍很窄小,包不過它,它太大了。這個就是不可得,無所有,不可得。無所有、不可得就得放下,不但放下,想都不能想,這叫無住生心。真正無住,應緣現相是他生心,他雖然生心,心裡沒有念頭。如果以為心裡有個念頭,那就錯了,是自然的。經上有比喻,好比我們擊鼓,我們鼓捶下去,鼓的聲音響,鼓它有沒有念頭,你敲我我要響一下?沒有。敲鐘亦如是,自性現相亦如是,它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妄心,阿賴耶起心動念,自性不起心不動念。我們的修學最大的難關,就是阿賴耶的障礙,起心動念。什麼時候練到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恭喜你,你見性了,到不起心不動念就見性。
  不起心不動念是大定,是什麼?自性本定。惠能大師的第四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沒動過,沒有搖晃過,本定。所以要求定才能夠入得了這個門。換句話說,八萬四千法門,實在講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都在修禪定,念佛的方法也是在修禪定,讀經的方法也是在修禪定。知識分子喜歡讀書,佛菩薩、祖師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部經,不要改,就這一部經天天念,念上幾百遍、幾千遍、幾萬遍,豁然開悟了。不要想經的意思,只要字沒念錯,句子沒有念漏掉,就行了。念到會背那是自然的,那是副作用,目的不是叫你背誦的,目的是叫你得定。得定是什麼?心裡沒有妄念、沒有雜念,就這個意思。把雜念妄想念掉,豁然開悟,就起作用了。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在修禪定,海賢老和尚一句佛號念了二十年得定,得定才開悟,叫念佛三昧;我們念《華嚴經》,叫華嚴三昧;念《法華經》,叫法華三昧,目的是在三昧。三昧得定,定到一定的程度,不定碰到什麼緣,豁然開悟,目的達到了。我們是什麼根性,用什麼方法,對了根性容易修,容易成就。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237。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三七集)【日期】2015/8/19【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23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七十四頁第六行,最後一個字看起:
  這解釋道,第一個,道是能通之義,這個大家容易懂,「二者,涅槃之體」,這就不好懂了。涅槃之體,大乘法裡稱之為道,「排除諸障,無礙自在,謂之道」。這是大乘經教裡面常常用的,是這麼一個意思。涅槃是梵語,翻成中國,有翻作滅,像四諦法裡頭苦集滅道,那個滅就是涅槃。苦集滅道裡頭的涅槃是小乘,大乘裡面的涅槃也稱道。像《涅槃無名論》這裡面所說的:「夫涅槃之為道也,寂寥虛曠,不可以形名得。微妙無相,不可以有心知。」這個意思就深了。它的體清淨寂滅,這個裡面什麼都沒有,我們常講的,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精神現象就是念頭,也沒有自然現象,所謂的波動,統統沒有。它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的本體,也就是說,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它現出來的,沒有它,不能現前。像我們現在看電視,屏幕,屏幕什麼都沒有,打開屏幕是一片亮光,什麼也沒有,打開頻道,它能現一切相。從哪裡現?從屏幕現的,離開屏幕它不能現相。
  十法界依正莊嚴,大乘經的範圍講得更大,講法界虛空界,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統統都是從這裡現的。這個體跟相不能說一也不能說二,你要說一、二都錯了,都不是事實真相。體能現能生,不能說它無,所生的一切相全是幻相,換句話說,統統不可得,物質現象不可得,精神(就是念頭)的現象也不可得,自然現象也不可得。所以,只能體會,不能言傳。你說它本來沒有名字,說個涅槃,那是假名,縱然這個地方講得細一點,寂、寥、虛、曠,也是四個形容詞,是不是這個樣子?它沒有名字,加什麼名字都是假的。所以真的是不可以名名之,也無法想像,古大德所謂「起心便錯,動念即乖」。不起心、不動念你就見到了,你完全體會到了,起心動念,錯了,怎麼教別人?
  我們今天比古人幸運,古時候科學技術還沒有發展到這個時候,我們今天天天對著屏幕,對著電視屏幕,這是最好的一個比喻,真看懂了,有一點像。從這個地方可以能體會到一些概念,涅槃的概念,就是自性的概念,所謂的涅槃就是自性,中國人講本性,本性本善。那也是無以用名詞術語來顯示,也沒有辦法用心念去感受,沒有,統統沒有。所以它確實是自在無礙,它沒有障礙。障礙是什麼?起心動念是障礙,分別執著是障礙,起心動念是微細的障礙,是根本的障礙,分別執著是嚴重重大的障礙。這叫做道。
  下面念老告訴我們,「由上可知」,《涅槃無名論》裡說得好,「道者,通至涅槃之路」。那這個道就是成就涅槃之道,這道是個道理,也是方法。「又即是涅槃也」,這句話說得好,就是涅槃,涅槃就是道,道就是涅槃。再換一下,涅槃就是自性,自性就是涅槃,涅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涅槃,決定沒有絲毫虛妄。「綜上經論,住於無上真正之道者,真正者,真實無差也」。住在這上好,住在這個上面生智慧,無論什麼問題現前,自自然然智慧去應付。
  現在這個世間問題多。四十年前,我出家還不是太久,但是也有十二年了,四十多歲的時候。有一年夏安居,基隆大覺寺主辦的,老和尚邀我去講《楞嚴經》,我在山上住了差不多半個多月,得了一場病。在山上聽到老和尚,老和尚很了不起,這個寺廟完全是退伍軍人學佛的,退伍下來之後都到那裡出家。退伍軍人素質不齊,沒有一天不吵架,這些人天天跟老和尚告狀,老和尚怎麼應付?老和尚說都對,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維繫那個道場真不容易,今天道場,無論是大道場是小道場,他算是個大道場,住了一百多人,小道場兩個人,不和,兩個人也有爭執,也不能和睦相處,人多就更不必說了。家和萬事興。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那個僧團不小,一千多人,也有鬧事的,六群比丘,提婆達多帶頭的,佛用什麼方法對待他們?叫默擯。默擯就是一切隨他去,不要理他,他幹好事也好,幹壞事也好,都不要說,都不要放在心上。這個僧團就能維持,就不會被破壞。我想,釋迦牟尼佛早就看到今天的社會,示現那個方法給我們看,都好,沒有一樣不好,都點頭,沒有搖頭的。必須要他自己慢慢把心定下來,把妄念放下來,他就明白了。佛為什麼不說法?說他沒用,他不聽,他聽不進去,只有用這些方法。看樣子好像是妥協,實際上是很深的教育。人會不會回頭?會,只要我們有耐心等他回頭。
  在這麼多年教學經驗當中,湯池的這個實驗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也給我們很大的信心。那個時候我們沒有把握,沒有信心,傳統文化丟掉兩百年了,前面一百年疏忽,滑坡,十年十年來算,一個十年不如上一個十年。到民國時代,滿清亡國,民國時代,大陸上軍閥割據各霸一方,誰也不聽誰的。接著對日本的抗戰,日本發動侵略中國,原先認為三個月可以把中國滅亡,中國就投降了。南京大屠殺把中國人驚醒了,中國人真正團結起來,真正來對付日本。一直都是在動亂當中。傳統文化教學丟了這麼久,我們現在做實驗想把它找回來,至少也得個二、三年,還要靠祖宗、三寶加持,能看到效果。沒有想到三個月效果出現,我們的同學,叫老師,沒有一個不驚訝,怎麼可能?
  所以我聽到這個信息,我回去看這些老師,我跟大家說:我們要謙卑,我們要低姿態,絕不能驕慢,這個成功,不是我們有智慧、有德行,不是的,我們樣樣都缺,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效果出現?我說這是祖宗之德、三寶加持,要感謝我們地方領導,要感謝人民聽話、合作,我們的要求,人民都跟我們合作,教他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四維八德、三皈五戒、十善業道,他都奉行,很難得這麼一個效果出來了。一連續我都覺得,路是祖宗鋪的、三寶加持的,讓我們在二OO六年,當年十月份順利在聯合國把這樁事情在大會裡頭宣布,還做了三天展覽。說明那個時候我們辦這個活動,目的就是兩句話,在聯合國裡頭告訴各國大使,對中國傳統文化要有信心。我們丟了這麼多年,現在把它恢復,三個月就見效,效果就出來了,說明這個東西管用,非常管用。
  我們做了三天展覽,做成功了,我們自己才有信心,在這個之前,別人問我們,我們也沒有信心,回答都是模稜兩可。這個實驗成功之後,我們對人講話就斬釘截鐵,非常肯定,再沒有模稜兩可了。今天這個社會,祖宗看到了,佛菩薩看到了,比過去,十年前,正好十年,二OO六年,今年二O一五年,比十年前難多了。十年前那個緣好,能做得成功,今天去做未必能做成功。
  我們很幸運,生在這個年頭,遇到佛法,遇到淨宗,知道佛門裡面這個法門是無上大法,確實是難信易修。如何培養我們的信心?我這一生的經驗是經教。這個法門,早年懺雲法師,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出家,他就介紹這個法門給我。我在他茅蓬裡面住了半年,真正是茅蓬,牆是竹籬笆編的,糊上一道水泥,就那麼簡單,上面蓋的茅草,就是一排,一共五間,當中是佛堂。那時候住在山上五個人,我跟朱鏡宙兩個是在家的,還有三個法師,懺雲法師、達宗法師、菩妙法師。我沒接受,我原先對淨宗排斥,懺雲法師叫我讀《印光大師文鈔》,我讀了《文鈔》之後明白了,不排斥了,也不毀謗了,也很讚歎這個淨土法門,但是自己沒有發心修學這個。
  從埔里,我到台中親近李老師,他那邊一個星期講經大概二、三次,他自己講一次,再一堂課是教國文,用的課本是《古文觀止》。在台中住了十年,李老師把這個法門介紹給我,勸我修學這個法門,不止一次,至少有五、六次,我都沒有能接受。難信之法!什麼時候才相信?所以這就是沒有離開經本好。我在台中學了幾部大經,《楞嚴經》三年,《法華經》是我自修的,《華嚴經》是我們幾個同學,周家麟、徐醒民我們幾個同學,我記得八個人聯名啟請老師講這部大經,老師接受了。這些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後我在台北講《華嚴經》,講到五十三參,看到文殊、普賢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成佛的,感到非常驚訝!文殊、普賢是我們年輕時代最仰慕的兩位菩薩,他們兩位是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成佛的,真沒想到。回過頭來再仔細看看善財童子,你看,以前講過這一遍囫圇吞棗講的,沒看出來。現在掉過頭來一看,善財童子第一位參訪的善知識,是吉祥雲比丘,修什麼法門?專修念佛法門。第一個重要,第一個什麼?先入為主。就是說,善財童子主修的是什麼課程?念佛,求生淨土,是他主修的。再看五十三參最後,最後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一個頭一個尾,恍然大悟,當中五十一位善知識是代表八萬四千法門。善財童子大徹大悟之後門門都學,但是門門他只完全搞清楚、搞明白了,他就放下了,他主修的就是念佛,往生淨土。
  我們才在《華嚴經》末後這一品裡看出門道,最後這一章。這一章我記得我也講過好幾遍,用的是清涼大師的《疏鈔》。真的,難信易行。可是我一接受,我真幹了,我不是迷信接受的,不是人家勸我接受的,我是搞了不少年,搞了好多年才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對懺雲法師、對李老師感恩。眾生根性不相同,我要不把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你叫我相信,我不會接受;真搞清楚、真搞明白,真實無差。
  「無上」的意思是「此道窮性盡理」,這四個字一點都沒說錯。性是真性,真如本性,真如本性窮性,窮是研究,研究到底了。諺語所謂是打破砂鍋問到底,這就是窮的意思,徹底搞清楚、搞明白。盡理,宇宙萬物,世出世間一切的原理,統統明白了。窮性是真性,像我們現在講屏幕,搞清楚了;盡理就是畫面,屏幕上顯的這些色相,這怎麼回事情統統搞清楚了。這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全知全能。全知全能是一般宗教讚美上帝的話,佛法用在明心見性上來說,說得好,窮理盡性就是圓滿的明心見性。什麼果位?妙覺如來,沒有在他上面了,他真的是無上。「更無有能過之者」,沒有能超過他的,他到了頂端。
  「大士教令眾生,登涅槃彼岸,安住涅槃道果。」這是《涅槃無名論》上所說的,《華嚴經大疏》第十八卷所說的,是教我們登涅槃彼岸,安住涅槃道果,這就是明心見性達到究竟圓滿。明心見性,初住菩薩就開悟,就見性了,他六根在六塵境界裡把起心動念放下了,這就是圓教初住。達到究竟圓滿那還要通過四十二個階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個,上面還有個等覺,再上面妙覺。這些理事我們都搞清楚、搞明白,就能接受了,歡喜接受。
  今天我們沒有能力安住涅槃道果,這一句話,安住涅槃道果,是八地以上的境界,我們今天是明瞭涅槃彼岸,還沒登上。但是,如果你要是抓住名號,信願持名,那你就是登涅槃彼岸了,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那就真正安住涅槃道果。這是難信之法,只要相信你就有分,我們要把這個當作正路,這是我們一生決定不能放棄的。跟一般人相處,我們的心安住在阿彌陀佛,相信的人,我們勸他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不相信的人,現在不相信,也許過個兩年相信了,過個三年、五年相信了,有。他看到我們死心塌地,一點都不動搖,慢慢他會體會,這就是身行言教,才能勸人相信。那個時候他真相信,他真感恩你,你真的是救了他,把他從六道輪迴救出來。
  底下,「下明,由於如上之殊勝妙德,而感如下增上勝果」。沒有德不能感果,一定要有德。
  底下這個科題,「酬因感果」,第一個「福智」。福是什麼?念佛;智是什麼?認識念佛法門,知道,真正知道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第一門。這一門不能接受不相信,再給你講無量法門,讓你慢慢去挑選,種善根,這一生脫離不了輪迴。我們看經文:

【由成如是諸善根故。所生之處。無量寶藏。自然發應。】

  念老的註解,『如是諸善根』,「指上文積功累德之種種善根,是為能感。感必有應。果必酬因」。有因就有果,有感就有應。菩薩所行,念念為苦難眾生,沒有為自己。為自己也有感應,感應不殊勝,不為自己為眾生那個感應非常殊勝,是你自己想不到的。可是,因地上的福智是不能少的,積功累德這一句不能忘掉。雖然積功累德,最好都不要放在心上,做一切善事,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不放在心上,做等於沒做,這個果就殊勝了,這就是智慧。做了多少好事還要把它記下來,哪年哪月哪日我做的些什麼好事,像了凡先生的功過格,天天記,好不好?很好,我們不能做,為什麼?那是人天福報,感的是這個。如果不放在心上,這就叫無住生心,生心無住,那就變成功德,不是福德,功德能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咱們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念念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對了,沒錯。
  「是故法藏菩薩感得勝果。生生世世,所生之處,均得如下文所得之妙果。」底下講得多了,這個地方籠統講一句『無量寶藏』,就是他所得的妙果。「首云」,開頭就說,「無量寶藏,自然發應」。這一句讓我們都想到,現在量子學家所發現的境隨心轉,這就是無量。寶藏是什麼?資助我們德行。《箋註》裡頭說,「累積珍寶之庫藏也」,這個寶藏就是珍寶的倉庫。如果著相,阿賴耶裡面落謝的種子,善根福德的種子;不著相,那就是性德,回歸性德,就是前面所講的涅槃道。安住涅槃道是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幹一切善事都是這樣的心態,沒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那這個寶藏儲存在哪裡?儲存在極樂世界,儲存在阿彌陀佛功德之藏。
  《箋註》說,「累積珍寶之庫藏。妙法能濟眾生之苦厄,故以為喻」,這比喻。這個意思很深,是真的不是假的。眾生有需要的時候,隨時現前,智慧現前、德能現前、資具現前,需要用財力幫助眾生的,自然就有人送錢來,需要糧食救濟苦難的,就有人送糧食來。不必自己操心,一切境界真的是隨心所欲,境隨心轉。現在科學家提倡這個,跟這個意思是一樣的,他是「以心控物」,提出這四個字,知道什麼?物質從哪裡來的?物質是從念頭產生的。所以念頭善,物質就善;念頭不善,物質就有毒,就不善。所以人得重病,癌症,甚至於比癌症更嚴重的,他心地一端正,念佛了,病不想了,那病幾天就好了。為什麼不用治他病就好了?那是什麼?念頭轉了。念頭把,因為這個身體是物質現象,把整個身體這個物質現象重新改造,那些病毒統統都沒有了,不見了。科學給我們做證明,我們對這樁事情深信不疑,確實是如此。可是還有些人不放心,還要找其他的一些方法來補助,也好,不要去攔阻別人。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統統不放在心上,這就好!我們的心行跟大乘教相應。
  下面,「發應者,相感而自然開發也」,這是發應。《會疏》說的:「菩薩於多劫積布施持戒功,故自感寶藏涌出應其德。」菩薩到十方去供佛,伸出手掌手上自然就有供養物出現,沒有起心動念,這個供養物一定是諸佛很歡喜的。菩薩能做到,大概阿羅漢也可以做到。那不是變化,那是感應,我需要禮物供佛,禮物自然出現,這是應其德。需要幫助苦難眾生,幫助苦難眾生需要用的,財物也自然從手中心就出來了。一定要相信,一切法從心想生,對一切法從心想生有懷疑的話,就現不出來,他有障礙。決定不能不相信,不能有懷疑,不能有雜念。
  下面我們看「感果」。請看經文:

【或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為剎利國王。轉輪聖帝。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

  你看,感果。欲界天、色界天這些天王多半都是菩薩化身,菩薩在那裡面積功累德,他教化眾生。現『長者』身,這就是大富長者,『居士』身,在家學佛的,『豪姓尊貴』,或為『剎利國王』,國王身,或者是『轉輪聖帝』,輪轉王,或者是欲界天主。『梵王』是四禪,色界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梵王。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長者,乃印度古時,對年長並具德財者之通稱」。年長,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許多人尊敬他,這稱之為長者。居士,在家學佛的通稱。長者未必學佛,居士一定是學佛的在家人。《法華玄贊》第十卷說:「守道自恬,寡欲蘊德,名為居士。」在家真修,而且真有相應的,那就是什麼?寡欲蘊德,蘊是蘊藏,這是真居士。在家學佛真成就,我們這個經本開端有賢護等十六正士,統統是在家的,等覺菩薩,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地位是平等的,在家的。「又《會疏》曰:姓貴位高」,這是我們講貴族,在社會地位很高,「大富年耆」,耆是七十歲吧,還是八十歲,七、八十歲,稱之為長者,「多積財寶,深歸佛乘,居家豐盈,名居士」。在家居士,古印度要有財物,也就是是富貴人家,皈依三寶,稱為居士。
  「豪姓,指名門、望族、大姓、貴家」,括弧裡面念老說的,「如鄉里之貴者,稱鄉豪」。「尊貴,指高官顯吏」,地位很高,聲望也高。「剎利」,這是印度四姓之第二。印度自古以來就有很嚴格的階級,四姓,第一個是婆羅門,婆羅門地位最高;第二是剎帝利,剎帝利是皇族,也就是說國家統治的階級,叫剎帝利。「據《西域記》」,《西域記》是玄奘大師作的,意思是「王種」,就是貴族。「即今所謂王家貴族」,中國歷代帝王之家,現在在西方,像英國還是有帝王,馬來西亞有國王,那都屬於貴族,他們的國王稱蘇丹。《智度論》三十二卷有對於剎利的解釋,「剎利者,王及大臣也。」大臣,像現在政府的組織部長以上,這是大臣,王及大臣。「二義稍違」,這兩種說法,《西域記》跟《智度論》裡頭說法不一樣,「或古印度大臣多是貴族歟?」這很有可能。
  我們看到西方有些學者對中國歷史的研究,中國政治制度他們大家都讚歎,跟西方人不一樣。西方人的貴族,地位高的多半都是貴族出身的,這些大臣都屬於貴族。中國不是的,中國從漢武帝開始就用考試的制度,平民都可以參加考試,考中之後一樣重用。先考秀才,省考舉人,到皇上親自來主考,考進士。所以,你是個平民百姓,考取之後,確實可以任命你為大臣。這個制度好,不是完全貴族包了,所以讀書人有前途,讀書人做到宰相的很多。古時候尚書就是現在的部長,那就是大臣,這些人,首相,很多都是很貧窮人家讀書人考取的,一路提拔上去。這個制度好,不像外國,外國是被整個貴族,把這些王公大臣的位子他們包了。
  下面說,轉輪聖帝。「國王者,一國之主。轉輪聖帝,或稱轉輪王、輪王,身具卅二相,即位時從天感得輪寶。」這就是說這個輪寶不是他自己造的。「輪有金銀銅鐵四種,依其次第,統領四三二一之大洲。」有統領一洲的,那就是鐵輪王;統領兩個洲的,這就是銅輪王;統領三個洲的是銀輪王;統領四個洲的,四大部洲的,這叫金輪王。「如金輪王領四洲,餘依次例減」,剛才我所說的。「轉輪王者,四洲之主」,四大部洲,「由輪旋轉,威伏一切故」。這個用我們現在科學技術,有一點相似,當然這不是感應的,這是技術提升製造的。但是動就離不了輪,輪的作用太大了。今天科學技術都從輪開始的,都在轉動,由一個輪帶動一個輪,那帶動許多輪,這是機械的原理。今天科學技術裡面最尖端的,飛行,飛機的製造,還是需要製造的。輪王的四寶它不是自己製造的,它是福德所感應。這個輪寶是他的交通工具,也是他統治的屬於武力這部分,像現在我們的飛機,有民航、有軍用的,轉輪聖王也不例外。
  「六欲天王」是欲界六層天,這我們都常常講到。我們上去是四王天,四王天再上去忉利天,忉利天再上去夜摩天,第四層兜率天,第五層化樂天,第六層他化自在天,一層比一層殊勝。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靠修福生天,最高只能到忉利天。忉利天中國人稱為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都屬於這一層天的。夜摩以上是要修禪定,禪定功夫不到家,生在欲界。禪定修成了,初禪修成,他就生到初禪天去,屬於梵王,二禪修成,他就生二禪天。有禪定的功夫,達不到四禪的標準,都在欲界天。所以,欲界最高的是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化樂天就很自在了,他所一切的受用全是變化所作,真的,像我們人所說的心想事成,他想什麼就現什麼,不需要製作,像變魔術一樣,要什麼有什麼。他化自在天定功更深,福報更大,他一切受用不需要自己去變化,第五天化樂天變化之後供養他,所以叫他化自在天。那個他就是第五天,就是化樂天,化樂天變化供養他。所以他最自在,動個念頭,他所希求的東西就在他面前。
  「梵王,大梵天王之異稱。梵天總指色界諸天。」色界有十八層天,初禪、二禪、三禪每一禪都有三層天,九層天,第四禪很特殊,第四禪有九層天,除了正常的這三個天之外,它有一個五不還天。那是小乘三果聖人居住修行的地方,在那個地方修成功了,證阿羅漢果,他就超越六道輪迴,這是根性利的。根性不利的,按部就班的,他還要生到四空天,四空天有四層,時間比較長,證阿羅漢果,脫離六道輪迴。
  四禪還有一個特別天,叫無想天,哪些人去往生?無想定。他修禪定,什麼念頭都沒有,所有一切念頭統統放下,叫無想天。無想天還不如禪定,禪定裡頭有定有慧,它這裡有定沒有慧。這種天壽命也很長,壽命到的時候,上面他上不上去,多半都墮落到下面,爬得高,摔得重。他墮落到哪一道?墮落到地獄道。為什麼會墮地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些人遇到這個境界,他毀謗聖教、毀謗佛法,說:佛菩薩騙我,你看我們修禪定,修到最高的禪定了,應該是證阿羅漢果,入般涅槃,為什麼我們壽命到了,什麼都得不到,還要往下墮落?這個念頭一生,這叫謗佛、謗法、謗僧。毀謗三寶,無想天墮無間地獄,就這麼回事情,這種因果我們都要清楚、要明白。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大段,「多生成就」,第一小段「上供」,上面供養諸佛。

【於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如是功德。說不能盡。】

  布施供養是因,現在人很多人不知道,有財富不曉得布施。福報從哪裡來的?財物從財布施來的,聰明智慧從法布施來的,健康長壽從無畏布施來的。我初學佛,那時候還在軍中服務,每個星期天到章嘉大師那裡去,他老人家教我修三種布施。為什麼?命裡頭沒有財富,幹什麼事情都賺不到錢,別人做生意賺錢,你做生意蝕本,你命裡沒有財。所以教我修財布施。那個時候軍隊待遇很微薄,我們地位很低,哪裡有錢布施?老師說,一毛有沒有?我說一毛可以;一塊有沒有?一塊也行。大師告訴我,永遠要有布施的心,緣遇到了,隨分隨力都是圓滿。你只有兩塊錢,兩塊錢統統布施了,是圓滿功德,只要有誠意、有愛心、有恭敬心,修福報。我們很聽話,就真幹,確實,你看這麼多年愈施愈多,自己不敢想像,愈多愈施。所以財物叫通貨,通是像水流通,有進有出,有進沒出會犯水災,會氾濫,一定要有出有進。出得多進得就多,出得少進得就少,一定的道理。
  法布施,像現在的這些典籍、書籍,不能有版權,有版權是生意買賣,你有價錢的,沒有版權是無價之寶。為什麼?利益眾生,能叫眾生得利益的,希望知道的人愈多愈好,翻印的愈多愈好,愈多你功德愈大,果報是智慧。所以我是,應該是還沒有學佛之前,我看書就習慣,第一翻開什麼?版權頁,上面寫了「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書我就不要了。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心量太小,他能寫出什麼好東西?我不看。有德行、有智慧、有文化的人,他的法布施是救世,愈多愈好。
  我就在台灣受兩個老師的恩德,我們一生不會忘記,頭一個是方東美先生,第二個是章嘉大師。教我,學生就一個,不是很多,就是一個,一個也教,不是說一個不教,你真想學他就真想教。勸我出家,章嘉大師,後頭還有一句話,學釋迦牟尼佛,要我出家,要我學釋迦牟尼佛,叫我去讀《釋迦方志》、《釋迦譜》。這兩本書當時台灣市面上沒得賣,《大藏經》裡頭有,到善導寺去借經,那個不能拿出來,《大藏經》不可以出門的,在裡面抄,好在這兩樣東西分量不多。讀完之後才曉得釋迦牟尼佛是個老師,是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他本人是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義務工作者,我給他是這樣說法的。為什麼?他教學不收學費,不要錢,也是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一個也教,人多也教,少也教,一個也教。這是什麼?慈悲、愛心,沒有條件,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你信什麼宗教,你跟他學,他都教你,你想學什麼,他就教你什麼。
  所以這三種布施,這三種增長,財用增長、聰明智慧增長、健康長壽增長。無畏布施我們是從素食開始,我學佛六個月就吃素食,知道這個好處。我沒有求長壽,壽延長了。年輕的時候,看相算命的給我算的壽命都超不過四十五歲,現在差不多是延長一倍了,延長了四十五年。所以這樁事情交給了阿彌陀佛,自己不再去想這個問題,阿彌陀佛做主,需要我在世間表法,行,我能夠忍耐,我能夠受得了,給修行同學做個好榜樣。
  我們看下面念老的註解,「以上蓋表菩薩以善根力,感得生生尊貴,德高望重,財富充足,乃至或為人王,或作天帝,上宏下化,能滿所願」。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是為社會造福,都是為救濟苦難眾生。釋迦牟尼佛出現於世間,這個代表佛,佛出現在世間為什麼?為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就為這樁事情。苦樂從哪裡來的?迷了事實真相就苦,為什麼?迷了之後,你想錯了,你看錯了,你說錯了,你做錯了,所感得的那是苦,不是樂。樂從哪裡來的?明白了,明白是你想對了,你也說對了,你也做對了,一切是善沒有惡,福報就現前,智慧就現前。佛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佛用的這些教學的理論依據是破迷開悟。怎樣能達到離苦得樂?要破迷開悟。用什麼做手段?用教育,教學為先。他真做成功了,他的目的達到了。
  經典流傳到中國,意義重大,佛陀的法運一萬二千年,如果佛經不流傳到中國來,佛經沒有辦法留到一萬二千年,大概兩千年就滅亡了。為什麼?梵文是拼音文字,跟現在英語一樣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湯恩比告訴我們大概壽命是兩百年,兩百年以後說話音聲變了,那個字就不認識,不懂什麼意思了。所以必須要那個時代的人,再把它用現代言語重新把它寫一遍,再傳兩百年,麻煩!兩千年就得十次翻譯,你說多苦。用中國這個表意的文字,文言文寫出來,就能傳千年萬世,不變味,中國文字有這麼好。我們家裡有這個寶,也不能吝惜,希望供養全世界的人,讓全世界人都學漢字、文言文,把他們族群、把他們國家的寶貝,好的這些文化作品,統統用中國漢字、文言文寫出來,再往下傳就沒有問題了。
  所以佛法當年傳的時候四面八方,世尊的弟子,世尊滅度之後都去傳,為什麼只有中國這一個生根、茁壯、開花、結果?其他傳的地方,有些真的二、三百年沒有了,四、五百年沒有了,六、七百年沒有了。傳到西藏這一支,唐朝時候傳過去的,不是很早,西藏文是從梵文演變過來的,也是拼音文字。好在西藏高原很保守,現在還有些人在學這個文字,如果一開放,交通再一方便,到時候人一多了,大概藏文就保不住了。我對這個事情很著急,當年趙樸老在世的時候,我跟他談過這問題,希望把藏文裡頭,中文《大藏經》還沒有的那部分,不多,趕快翻成漢文,最好用文言文寫,這樣才能夠傳之久遠。我估計再過五十年,西藏文沒有人認識了。這是中國的文字學對全世界做出最偉大的貢獻,把這個東西教給外國人,真的是把中國寶貝贈送給他。他慢慢會知道,這是真正的寶藏,其餘都是有生滅性的,這個也有生滅,但是時間長,地球不會毀滅,文化就不會毀滅。所以這種發明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真實智慧,真實的福德。
  這些人,無論他們是什麼身分,都是上宏下化,出家弟子、在家弟子,能滿所願,這是佛的好學生,教化眾生,在家裡面要教一家人。從前大家庭,家裡上上下下幾百人,家長也常常禮請法師、居士來家裡講經。這個源起是宮廷,皇上帶頭的,禮請高僧大德宮廷裡頭講經。「更以善根力故,大願力故,常得值佛。」他們這些人常常遇到佛,這個緣殊勝,緣是感應。『於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對佛的供養,最重要的法供養,怎麼供養?依教奉行就是對佛的供養,佛唯一希望的,是希望我們依教奉行。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這是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共同的願望,這個供養是真供養。發這種心,每天讀誦經典、稱念佛號,遇到有緣,都能伸手幫助眾生救苦救難。「所作功德,無量無邊,說不能盡。」我們要知道,怎樣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底下一段「下化」,這裡頭有三段。「妙香普薰」,妙香從哪裡來?從性德,性德感化別人。我們看經文:

【身口常出無量妙香。猶如栴檀。優缽羅華。其香普熏無量世界。】

  這一段,我們看念老註解,「大士廣修不可思議普賢大士之德,故其勝感,亦不可思議」,勝是殊勝,殊勝的感應不可思議。普賢大士之德就是十大願王,管用。十大願王是「禮敬諸佛」,對於任何人真誠禮敬。明明知道他騙我,我對他還是禮敬,還是真誠,永遠不衰不退。他這一生沒有覺悟到,他來生會覺悟到。幫助眾生回頭是件難事,有時候要很長時間,要有耐心,不能三次五次、十次八次沒效,算了,就把他丟掉了,全功盡棄。為什麼要有耐心?因為人性本善,他會回頭。為什麼他現在不回頭?他迷得太深,習氣太重,需要長時間,需要慢慢感化他。我們真的要是感化不了,介紹他到潮州謝總那裡受一個星期訓練,他就被感化了。那邊是個冶爐,像煉金的地方,到那個地方一鍛鍊,渣滓淘汰掉,黃金就出來了。
  所以,要有耐心,人一定要承認、肯定他,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聖賢。為什麼搞到這樣子?沒有學,過失在沒有人教他,他沒有學到。《三字經》上前面八句話,是中國老祖宗教化天下人、教化後代,教學的理念跟方法。首先第一句,跟佛講的一樣,「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華嚴經》上說的,真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在人之初那裡你看到本性本善,你能看到你才會相信。可是「性相近,習相遠」,論到性都一樣,個個都是佛,要看習慣那就不一樣,每個人不相同,跟自己的本性相去就有距離了。有人距離得很遠,不相信自己是善人,無惡不作,他也知道作惡是錯誤的,他就是轉不過來,還是在拼命做。所以,教育起作用了。人是教得好的,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證明,許許多多這些宗教的創始人,統統都是社會教育家,他們懂得教育,他們的教育都成功。所以留下這個宗教,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我們從這個角度去看就對了,沒看錯。
  「教之道,貴以專」,這就是教學的道理,怎麼教法?貴以專,決定不許可同時學兩樣、學三樣,不可以。主修的課程決定是一樣,旁邊的,譬如寫字、畫畫、彈琴這些,甚至於武術,都可以,那是副科,副科沒有關係,陶冶性情,鍛鍊身體。主科決定是一門,決定不能兩門,專!他專心在一樣,他會得三昧,得到三昧之後豁然大悟,他開悟了。中國教學確確實實是以開悟為目的,就是方法上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在自見。不是老師教你,是你開悟了,你把你的悟處向老師報告,老師給你做證明,點頭,你不錯,真開悟了,你就畢業了。為什麼老師不給你講?老師給你講,你開悟不了,把你的悟門堵死了。這個方法,特別禪宗用得多,教下也不例外,高明的老師教學,只是看著你讀書,讀遍數,不給你講,等著你開悟,開悟之後可以跟老師討論。觸類旁通,真正開悟了,沒有學的科目,你拿到手上也能完全通達明瞭,這真開悟了。如果這樣東西懂,換一部經你就不懂了,你沒開悟,那不是開悟,開悟通了,全通了。
  所以普賢菩薩頭一個禮敬,第二個稱讚,只稱讚別人好處,絕不提別人的過失。「如來」,所以他不用諸佛,諸佛從相上說的,如來從性上說的。他的所作所為,與性德相應,讚歎;與性德不相應,不提。像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去參訪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只有禮敬,沒有讚歎。做給我們看的,我們要學會,用它來處事待人接物,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不做出榜樣沒有人相信。
  底下,「旃檀者,乃印度香木之名,我國所無,譯作與樂」。檀香,現在交通方便,印度這些東西在中國市場上也能看見,品質不如從前。為什麼?人心不一樣,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為什麼不如以前?人心不一樣,相信境隨心轉。古人人心淳厚,檀香特別香,能治病,現在人心險惡,對這些事情根本就不相信,所以它自自然然變質了。好在現在量子力學家為我們做證明,真正證明境隨心轉,所以他們提出「以心控物」,用我們的念頭來控制外面物質環境。外面物質環境,這些種種災難我們不希望看到,不希望它發生,能不能叫它不發生?答案是肯定,能。
  美國布萊登博士,他是量子力學家,只要我們地球上的居民「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就能讓這地球上災難,大大小小災難統統化解。這話是真的,我們相信,因為我們佛經上有境隨心轉,心好,山河大地都變好,心不好,山河大地都出毛病,就這個道理。所以了解這個,佛陀教育、宗教教育對人生確實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這話說得不錯。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238。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三八集)【日期】2015/8/21【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23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七十七頁倒數第五行,從第二句看起:
  「旃檀者,乃印度香木之名,我國所無」。旃檀這兩個字翻成中國意思是「與樂」。怎麼個與樂?下面有註解,「據《慧苑音義》此木有赤白二種」,有紅色的、有白色的,白色的旃檀「能治熱病」,紅色的旃檀「能去風腫」,所以叫「與樂」。這是香料裡面非常貴重的一種,我們中國簡稱叫檀香,檀香種類很多、很雜,不是印度這種旃檀,印度這種旃檀中國沒有。這是形容菩薩教化眾生,身口常出無量妙香,這個妙香能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是教學,用它來做比喻。菩薩妙香是從性德裡頭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由此可知,自性妙不可言,我們都無法想像。自性是整個大宇宙的本體。惠能大師開悟所說的五句話,是個最簡單的形容,告訴我們,自性就是真心。我們中國古人,佛教沒到中國來,中國古人稱它作本性,「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就是說的自性。能大師告訴我們,自性是清淨的,永遠沒有染污,真心永遠沒有染污。在淨宗法門裡面稱它為常寂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終極的目標是回歸常寂光,回歸常寂光就證入妙覺果位,在等覺之上,上面沒有了,叫無上,妙覺如來,妙覺證得究竟圓滿的法身,法身佛。法身佛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就是法身佛。法身佛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他永遠不受干擾,不生不滅。
  我們知道,所有一切現象是生滅法。科學家把宇宙萬物歸納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物質,物質現象有生有滅,沒有一個物質是不生不滅的,找不到,都有生滅。心理現象,這第二類的,就是念頭,前念滅後念生,念念相續,每一念的內容完全不一樣;換句話說,念念都是獨立的,沒有兩個念頭是相同的。我們可以在水實驗裡面找到證明,同樣一個念頭,念頭跟念尾都不一樣。這個不是真的,有生有滅是假的,妄心現前,物質、念頭、自然現象,統統是妄心變現的。所以《華嚴經》上告訴我們,整個宇宙是心現識變,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心所現的就是實報莊嚴土。常寂光裡頭談不上土,就是一片光明,它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什麼都沒有,什麼都能現,而且隱現非常自在,遇到緣就現,沒有緣就不現,就隱了,它不是生滅,它是隱現。我們知道,自性不可得,你能夠證得,證得有沒有東西可得?沒有,為什麼?它三種現象都沒有,所以不可得。阿賴耶所變的這三種現象,剎那生滅,也不可得。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生滅的頻率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換句話說,一秒鐘它生滅多少次?它生滅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單位是兆。所以不可得,真的、假的都不可得。
  事實真相明白之後,有個最大的好處,你不再著相了,假相,同夢中境界一樣。夢中境界的頻率有多高我們不知道。《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阿賴耶變的,有生有滅,就像作夢一樣,夢幻泡影,可以受用,不可以執著。執著是什麼?我想據為己有這是執著,這就錯了,這一個念頭就是造業的根源。不了解事實真相,誤會是真有,想佔有它,想擁有它,這都是錯誤觀念,真錯了,它確確實實不存在。學佛的同學很多,有幾個人契入這個境界,真肯放下?由此可知,真正懂得了,明白了,我相信沒有不放下的。還放不下就是沒有真正懂得,沒有徹底懂得,總還是認為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就在我們面前,六根、六塵、六識,假的。我們在等待,相信我們這一生當中,可以看見,看見量子力學家把念頭是什麼找出來,公開發表,我們明白了,跟佛經上說的一樣,不存在,不可得。佛經用科學來做證明,我們相信了,斷疑生信,斷疑生信底下就是離苦得樂,那個苦的根拔掉了,苦的相,六道輪迴,不見了,超越六道輪迴了,那個時候找六道輪迴不可得,找不到了,明白就找不到了。
  佛告訴我們,佛菩薩,這種佛菩薩都是應化身,報身我們見不到,報身在實報土,必須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才能見到,凡夫見不到。凡夫所見到的,也就是六道所見到的,十法界所見到的,統統是應化身。應化身,性德從應化身上流露出來,像旃檀妙香。我們有理由相信,虛雲老和尚,有很多人告訴我是高人,不是普通人,老和尚沒開悟,沒有見性,老和尚修禪是得禪定,所以開悟不容易,得禪定不難。他得的禪定,有能力上升兜率天見彌勒菩薩,定中見彌勒菩薩,還見到有幾個老同參、老朋友,他們先往生到兜率內院,到那邊遇到了,碰到了,幾個熟人。講堂裡面給他留了一個座位,他坐在那個位子上聽了一堂課。彌勒菩薩告訴他,你還得要回去。他說我不想回去,人間太苦了。彌勒菩薩跟他說,你的塵緣未了,你還有任務,你必須得回去。這才再回來了。這些事情都記在《虛雲老和尚年譜》裡面。他的年譜我看過很多遍,我剛剛學佛的時候,幫助我建立信心。老和尚不會騙人,真有兜率天,真有彌勒菩薩。這麼說起來,世尊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是假的了。佛菩薩,連這些高僧大德,哪有說假話騙人的?沒這個道理。
  所以老和尚一百二十歲往生,到哪裡去了?到彌勒內院去了。他一生修彌勒淨土,滿了他的願望。在彌勒內院等待,彌勒菩薩壽命到了的時候,捨兜率,到我們人間來示現成佛,是娑婆世界賢劫第五尊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他是第五。虛雲老和尚這班人,會跟著彌勒菩薩一起下來,示現做佛的弟子,像釋迦佛面前的舍利弗、目犍連他們那樣的身分,又到人間來了,這不是假的。就是虛雲老和尚,得禪定還沒開悟,他身上有香味,他的衣服有香味。老和尚曾經到香港來住了一個月。那時候香港的同修都希望把他留下來。他說不行,我要回去,大陸佛教有災難,他要回去承當,代眾生苦,住一個月就回去了。在這一個月當中,有很多人親近老和尚,我一九七七年到香港來講經,很多同修告訴我,他們親近虛雲老和尚,虛雲老和尚不常洗澡,衣服領子上都是一層很黑的垢,但是聞起來是清香,而且可以治病,很多人小毛病,聞聞他的香,病就好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那是什麼?那都是自性流露出來的,不是我們肉體裡頭的汗、那個垢很骯髒的東西,不是,它可以治病。
  下面『優缽羅』,優缽羅翻成中國是「青蓮花、紅蓮花」,都稱優缽羅花。「其花香氣芬馥」。《慧苑音義》裡頭有介紹,「優缽羅,花號也。其葉狹長,近下小圓」,靠近它下面是圓的,「向上漸尖。佛眼似之,經多為喻」,很多經上都用它來形容佛的眼睛,佛的眼睛細長,跟優缽羅花的樣子很像。「大士身口常出妙香,是乃戒德之所感」。這就說出來了,大士是普賢菩薩的化身,這個香從哪裡來的?香的根是自性,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但是沒有見性的人,香它從哪裡來?戒定,戒德之所感。持戒修定,定共戒,為什麼?人在定中不會作惡,不會破戒;道共戒,道是證果,證得阿羅漢,證得菩薩的果位,那就自自然然具足戒德,是這個感應的。戒德能感,性德能應,一切法不離自性。
  「《觀佛三昧海經》曰:常以戒香,為身瓔珞」。瓔珞是裝飾,世間人用瓔珞裝飾,富貴人家,佩戴在身上的叫瓔珞,在手上的叫首飾。修行人是以戒香為瓔珞,像虛雲老和尚,你接近他,你就聞到他身上有香,戒德所感。「《戒香經》曰:世間所有諸花果,乃至沈檀龍麝香」,沉檀是沉水香,檀香,它比水重,一般這些草木比水輕,都浮在水面上,沉香放在水裡面它會沉下去,比水重,沉檀龍麝都是香的名稱,龍麝香。「如是等香非遍聞,唯聞戒香遍一切」。這個世間花草樹木的香,再好的,也不過就是此地所說的旃檀、龍麝。但是怎麼比也比不過佛門修行的這些大德,真修行,無論在家出家,身體都有妙香。
  釋迦牟尼佛在世,他示現的是出家修行人,同時還有一位在家居士,跟釋迦牟尼佛的地位是平等的,維摩居士,維摩詰居士沒有出家,也證得了佛果,居士身。由此可知,出家、在家是形式,證得佛果是實質,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個道理要懂,要尊重。在家真正證果的人,要把他當佛一樣看待。所以維摩居士講經,釋迦牟尼佛派弟子,目犍連,舍利弗,率領大眾去聽經,這些出家的阿羅漢,見到維摩居士都要頂禮三拜,右繞三匝,那個禮節跟見佛沒有兩樣。這說明什麼?說明佛教重師道,不重形式,他雖然是在家身分,他是你的老師,你是他的學生,那就應當要行師生之禮,這一定要懂。決定不能說我是出家了,我是佛弟子,他是在家居士,那不行。居士要看什麼身分,如果是升座講經的時候,這代佛說法,他是佛的身分。現在我們看到很多場合當中,居士升座講經,出家人不拜,這是錯誤的。佛給我們立下的規矩,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跟見佛完全一樣。所以尊師重道,消除自己的貢高我慢。
  真正有德行的大居士,他是我們的老師,像夏蓮居老居士,為我們會集這部經的。這部經不好會集,王龍舒是了不起的大德,會集不是盡善盡美;魏默深也是大德,第二次會集還是有瑕疵,被別人批評;夏蓮公三次會集,第三次花十年的時間,三年完成會集本,十次修訂,整整用了十年時間。會集經裡頭的文字,字字句句都是原譯本所用的字,沒有更動一個,忠於會集,挑不出一點毛病出來。法師裡頭沒人做,他做出來了,做出來之後現在多少出家人依照這個本子來學習,他怎麼不是老師?我們不能忘恩負義,我們要頂禮、要感恩。黃念老的集註不簡單,聚集了一百九十三種資料給你做參考,他就用一百九十三種資料用它來註解這一部大經。說明什麼?這不是他的意思,經論上的本義,祖師大德的教誨。這是有智慧,高明,不容易做到,他做到了。我們得受用。做這個註解,整整花了六年的時間,完成之後他走了。這兩位老人出現在世間,有任務的,就是要幹這樁事情,功德圓滿他離開了,對我們的幫助太大了!我們如果沒有得到這個會集本,沒有得到念老的集註,我們唯一的方法只有跟著古人,以《彌陀經》為主修。《彌陀經》的三個註解,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黃念老還囑咐我,希望把窺基大師的《通贊疏》加上去,《彌陀經》的四大註解,很有道理。窺基大師是用法相宗來註解的,法相到最後也導歸極樂,也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對了,一點都沒錯。
  所以什麼樣的香比不上戒香,比不上定香。這個地方所流露出來的香,戒定慧香,遍一切處。「本經曰:其香普熏無量世界。故知其香應是戒香」。我們念佛人持戒,需不需要去受戒?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譬如五戒,你真正能做到一條,你就受了一條了。有沒有人來給你授,做儀式,沒關係,佛菩薩承認。你能做到兩條,你就受了兩條,完全在自己。佛的根本戒,五戒是根本戒,擴大就是十善業。淨業三福裡頭第二條,就是戒香,圓滿的戒香,「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就這三句話,這就告訴我們,具足眾戒是什麼?三皈、五戒、十善、沙彌律儀,六和、六度、十大願王,三聚淨戒統統具足了,能遵守,好!能遵守時必定有戒香。我們再看下文,「隨類現身」。

【隨所生處。色相端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

  我們看到這裡就知道,菩薩示現在人間以應身,應身是以佛身出現世間,提倡教化眾生,八相成道。註解裡頭,「端者,端正。容色端正。嚴者,莊嚴」。『三十二相』,「就佛丈六化身而言」,這是應化身,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我們這個地球上,丈六之身,大個子。一丈六是有我們人兩個人高?不是的,印度的尺短,我們中國的尺長。這樁事情弘一大師有「周尺考」,他有考據,有一篇文章,給我們說明,周朝那個時候的尺,合我們現在的市尺,大概是六寸。那這樣子說要打六折,就曉得個子是高,不是很高,我們看到會歡喜,太高了我們看到覺得奇怪。所以那個時候的丈六,大概現在是我們一丈多一點點。若是報身,那這是《觀經》上所說的,報身的相有多好?六十四億一千六百萬隨形好,這個是報身,八十隨形好,這下面文我們沒有念,「若就報身,則有八萬四千相」。
  『八十種好』,「指八十隨形好,此亦就丈六之身而言」。這個都是講的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在世有這樣的相好。「若是報身,則有六十四億一千六百萬隨形好」。《觀經》上這一句經文,「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這是阿彌陀佛的報身。與我們有關係,有什麼關係?我們生到極樂世界,身相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我們到那個地方的身也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裡面都能看到十方世界諸佛在講經教學,弘法利生,在身相裡面看到全宇宙。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我們對經上這些話愈來愈相信了。八十年前,電視沒有發明,那個時候最進步的是電報,無線電收音機那個時候有了,有收音機,這些機器都很笨重,體積也很大,很不方便,那個時候就很進步了,非常先進的了。今天科學技術,八十年前作夢也想不到。我們看到這些東西,對極樂世界所說的我們能夠接受,能夠不懷疑了,極樂世界科技的進步,我們望塵莫及,不能相比。
  「又《法界次第下》云:相好乃同是色法」,離不開五蘊,「皆為莊嚴顯發佛身。但相總而好別」,有總有別。相如果沒有好,這個相不圓滿。轉輪聖王、忉利天主,這個釋就是忉利天主,梵是色界的梵王,也有相,就是三十二相,有相。「以無好故,相不微妙」,他雖有相,沒有好,所以相就不能說微妙了。因為這些人,像此地所講的轉輪聖王,釋就是釋提桓因,忉利天主,大梵天王,他們有福報,他們沒有戒定慧,福報感得是相,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沒有,隨形好是戒德所感的,可見這個不相同在這個地方。「又《智度論》曰:相粗而好細」,我們講粗看,粗看的是相,細看是好。「眾生見佛則見其相」,我們凡夫見到佛,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很清楚,八十隨形好看不清楚,所以好(細相)難見。細相什麼人見到?有修行的人,有定功的人,能夠看到細相,他心清淨。像小乘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三果、四果我相信就能見佛的相好,初果、二果跟我們凡夫差不多,能見三十二相,見不到八十種隨形好。在大乘至少也是十信位裡面,四、五信位的菩薩能見到相好。眾生見佛則見其相。「好則難見故。又相者餘人共得。好者或共或不共」,共是一切修行人都能夠得到的,不共也就是你修的戒定慧沒有達到圓滿,好是戒定慧所感得的,戒定慧不到這個程度,八十種好不會出現。「以是故,相好別說」,分開來講,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
  「由上可見,相乃其粗者,共者,顯而易見者。好乃細者,不共者,微妙難見者。法藏菩薩因地,於卅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無有缺少」,非常難得!法藏比丘生生世世修行,不是這一次剛剛發心,這個在前面我們都讀到過,阿彌陀佛的因地很遠,我們無法想像,最近這個十劫他成佛了,成佛時間並不很長,到現在才十劫,無量劫跟十劫,十劫就太短了。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將來在極樂世界都是元老,我們什麼時候來的?阿彌陀佛十劫我們就來了,不是幾百劫、幾千劫,不是,十劫就來了。這都說明緣殊勝,我們跟佛的緣殊勝。下面第三個小段「最上利樂」。

【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利樂有情。】

  在我們全屬感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上兩個月,兩個月前,有同修送來一套書給我看,一共是十四冊,它是十五冊,丟掉了一冊,缺少一冊,十四冊,這套書全是講因果報應,文言文寫的。我看到很歡喜,我們藉這個書可以學文言文,又學到因果報應。這個因果報應不是講現在的,應該是講清朝以前的。也都是真人真事,古人不造謠言,古人不喜歡說妄語,也不喜歡跟人開玩笑,玩笑叫戲論,佛戒律裡面所禁止的,雖然沒有罪,他有過失,這罪過,罪重過輕。所以是一套好書,丟掉一本也沒有關係,我交給世界書局印一萬套。下一次再辦祭祖法會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給大眾結緣。一舉兩得,文言文學到了,內容是講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真的是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一到,一切總報。這個書好。真的有感應,沒有多久之前,有人送一筆錢來,跟估價的數字相當,正好,你看看,感應不可思議,印經的錢馬上就足了。這些我們都稱為隨緣,隨緣不攀緣,攀緣很苦,隨緣很自在,一切現成安排,我們遇到了。
  我們看這個經文,最上利樂。『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利樂有情』。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手出諸寶,如《維摩經》中之寶手與妙臂二菩薩」,手臂。「羅什大師曰:寶手者,手中能出無量珍寶也。又云:以施報故,手出無盡寶物,如五河流,故名妙臂」。鳩摩羅什大師為我們說明寶手妙臂這個意思,手中能出無量珍寶,以施報故,手出無盡寶物,下面說,五河流是比喻,這稱之為妙臂,寶手。「義寂師判此為十地菩薩之行」,不是凡夫,凡夫做不到,「以智度成故。妙智融通,故隨意無礙」,這講十地菩薩,他們能做到。十地,是從初地到十地。別教初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像惠能大師這樣的人,在別教是初地,在圓教是初住。從初地到十地,叫十地菩薩。他們般若現前,我們平常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的人,俗話說他有神通,他能變化!需要什麼他能變現什麼,變現真管用,不是不管用,妙智融通,隨意無礙,眾生需要什麼,他就能施捨什麼,不是見性的人做不到。《淨影疏》裡面說,「手出供具,供養諸佛」。義寂法師說,「施諸有情,供養三寶」。這個手中出無量之寶,它的作用有兩種,一個是布施有情眾生,苦難眾生需要幫助,用這個來施捨。另外一個是供養三寶,供養三寶是修福,三寶是福田。一切有情眾生稱之為悲田,你以慈悲心去幫助他、去救濟他,佛給我們講施報。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布施,還是第一次見面教的,頭一堂課。我向他老人家請教一個問題,我從方東美先生那裡知道,佛法是高等哲學,我們對它尊敬,我說佛門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契入境界?老師告訴我,「有,看破,放下」。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放下,不放在心上,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再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用的這個方法。怎麼放下?他就舉菩薩六波羅蜜,六波羅蜜就是放下,布施,放下貪戀,貪心;持戒,放下惡業;忍辱,放下怨恨;精進,放下懈怠;禪定,放下散亂,全是放下,放下這個意思很廣。到最後,《金剛般若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什麼?佛所有一切法都要放下。為什麼?那是善巧方便建立的,自性裡頭沒有佛法,如果有個佛法,自性就壞了,自性什麼都沒有,哪來的佛法?所以佛法是藥,給治病的,病治好了,這藥不能再吃了,再吃不又長病了!
  所以佛教給我們,佛法是方便法,真實法?真實法你自性本有,不是從外頭得來的。一切法要從內去求,外面沒有,外面哪有?心外無法,這個要記住。這些道理只有佛講得清楚、講得透徹。講完之後真正是萬緣放下,心裡面什麼都不能放,你才能明心見性,你才能大徹大悟。但是大悟徹悟難。這個裡面有頓有漸,頓超的很少。我們在佛法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是頓超的,菩薩當中有少部分是頓超的,多分的是漸修的。以惠能大師為例子,能大師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是頓悟,時間不長,但是能大師會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有四十三個人,這四十三個人都是漸悟,有根性很利的,但是也差不多是一年就開悟,有一些根性不利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開悟的都有。但是開悟之後,境界是平等的。佛門在中國所出的聖賢不少,中國跟佛緣很深,禪宗《五燈會元》裡面一千七百則公案,那就是一千七百個大徹大悟的人,他們都是漸悟,不是頓悟。頓悟的很難,千載難逢一個,漸悟的行。
  海賢老和尚大徹大悟,他不是頓悟,他是漸悟。我們看老人一生的事蹟,看他的碟片,看他的《永思集》,這個人的本事就是根性好,老實、聽話、真幹,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凡是老實、聽話、真幹的人,要是遇到善友都會成就,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成就早晚各人不一樣,緣不相同。海賢老和尚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又附帶交代他一句話,「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那個明白了是什麼?就是開悟了,開悟了的時候,緣不具足不可以說,他就不說,他有智慧,他有神通,不說,一般人不知道。所以我們細心觀察,你看這麼樣一個天分的人,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一句佛號念念不間斷,除了晚上睡覺睡著了,醒過來他就接著又念了,一句一句未曾丟失,這個功夫好,功夫得力了。這樣的念佛人,一般大概三年就念到功夫成片。念到功夫成片就有往生的條件,他要是求往生,阿彌陀佛真帶他走。這個是我們能相信的,不會懷疑的。
  我們在淨土聖賢錄上看到,在《往生傳》裡面看到,許許多多的念佛人三年就往生了。絕對不是三年壽命到了,沒那麼巧,那講不通的,而是什麼?拿到功夫成片,阿彌陀佛就會給他送信息,或在夢中,或在定中,他見到佛了,佛會告訴他,你還有多長的壽命,壽命到的時候我來接你。這個時候有一等人警覺性高,見到阿彌陀佛可不容易,這下遇到了就不肯放手,就求阿彌陀佛帶他往生,我還有那些壽命不要了。這樣帶走的很多,例子很多。不是三年壽命都到了,不是的,三年壽命到了,那是很巧,有,不是沒有,大多數都不是的,他不要壽命,他要走。他沒有走,功夫再提升,頂多五年到十年,功夫成片就提升到事一心不亂,這個好。功夫成片生西方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中下品,六品,位置在這裡。如果到事一心不亂,他生方便有餘土上三品,地位高了。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亂,再延長個五年到十年,理一心不亂,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海賢老和尚早就想往生,有壽命也不想要,他是受到阿彌陀佛的囑咐,佛對他獎勵,你修得不錯,是很好的榜樣,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表法給大家看,這個表法就是做榜樣給大家看,給佛弟子看,給念佛同學看,他這麼就留下來了。我相信他的壽命也不過就是七老八十,哪有這麼長?這麼長的壽命,是佛陀幫他延壽,壽命是阿彌陀佛幫他延長的。一直延長讓他看到一本書,佛就來接他往生,這本書就是《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你遇到這本書了佛就來接你。他是二O一三年一月,有同修帶這本書到山上,他看到有人帶書來,就很歡喜問這什麼書?人家一告訴,這本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歡喜,非常歡喜,如獲至寶,立刻穿袍搭衣拿著這個書要求人給他照相。這張照片是他最後一張照片,他一生從來沒有主動請人給他照相的,就這一次,這張照片照完了,第三天走了。
  這個老人不是普通人,他的表法告訴我們什麼?第一個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真有。為什麼?他見到過很多次,不止一次,九十二年,去過很多次,阿彌陀佛真有,有十幾次見面,哪裡是假的?更重要的為我們證明,我們現在用這個本子,夏蓮居的會集本,這十幾二十年反對的人多,毀謗的人多,許許多多人聽到這個負面的信息,不敢再學了,換別的經本。還有黃念老的註解,都遭到批評。他給我們證明,夏蓮居居士的會集本是真經,字字句句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的;念老的集註,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正知正見,沒話說。我們這些人學習這個經本,學習這個註解,學了十幾二十年了,沒有錯。他延壽,延到見到這本書,這本書就是給我們辯別的,跟大家解釋的,經是真經,註是正知正見,不需要懷疑,認真好好學下去,決定得生淨土,像他一樣,常常遊淨土,常常跟阿彌陀佛見面。
  這一段,義寂師的判斷很有道理,只有登地菩薩才有般若波羅蜜智慧,妙智融通,隨意無礙。布施重要,財富從哪裡來?早年章嘉大師教我,我命裡頭沒有財富,可是弘揚佛法需要財富,財富不必自己享受,要做好事,這就對了,財富從哪來?財布施。沒有錢布施,我跟老師說,我收入微薄,生活費用都很困難,哪有錢布施?老師問我,一毛錢有沒有?我說有,可以。一塊錢有沒有?我說還行。你就從一毛一塊開始布施,要常存布施的心,遇到有緣,隨分隨力就是圓滿功德。因為那個時候開始去寺廟,去寺廟主要的目的是借經書來讀,抄經書,藏經借大部借不出來,怕遺失,就借來抄;小部頭的,分量多的,可以借回家來看。就遇到有印經的這個機會,印經有人發心,拿了一張紙,大家寫名字,捐錢,捐多少錢,我們一毛、二毛、五毛、一塊也收,不拒絕,還有一個放生,我就做這兩樁事情。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老師教我這三樁事情,叫我一生要做。愈做,愈施愈多,真的不是假的,感應不可思議,這三樁事情都產生了效果。
  財富財用不缺乏了,我學印光法師,只做一樁事情,印經布施。我不蓋道場,蓋道場,我覺得把人家供養的錢埋在地下,不起作用,我一生不搞道場,統統印經。印光大師一生就印經,還有善書,勸人行善的,以這個為主要的一樁事業。救濟要做,有災難救濟的時候,都是從印經這個項目之下提出一部分的錢拿去救災,都這麼做法。以老和尚做榜樣。我們偏重在教育。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出好榜樣,一生教學,他也沒有道場,沒有建過一個道場,他過的是遊牧生活,晚上是樹下一宿,白天是日中一食,生活非常簡單,有學生,我相信不少過三千人,這麼大一個團體,每天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放假過。他教學循序漸進,把學生帶起來了,先辦小學,阿含,講《阿含經》就是小學,打基礎,十二年;十二年之後講方等,提升了,好比是中學,向上提升了,八年;基礎你看二十年,二十年扎的根才講般若,般若是等於大學,是他主要要講的,沒有二十年根柢不能學般若,你聽不懂,你會產生誤會;最後的八年好比是研究所,專門幫助具足戒定慧的提升到成佛,就是幫助他們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拿到最高的學位,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這個意思。這都是我們要知道的。
  所以佛法的行就是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遇到緣,一個人也要施,多人也要施,歡歡喜喜。幫助人,成就人,佛氏門中不捨一人,真正一個人想求學,不能不幫助他,真肯學的人,真要幫助他。現在真肯學的人少,太少了!如何來培養,這是我們現在遇到的一個大問題。扎根一定要從小,但是現在人從小都疏忽了,把這個時間錯過了,多半都是二十出頭,三十、四十,才來學,這叫半路出家。我們都是屬於這種人。我是二十六歲才接觸到,二十六歲之前就空過了。小時候還沾一點傳統文化的,沾了一點,抗戰之前我們住鄉下,這鄉下還不錯,桐城派的根據地,桐城是明清兩代學術非常興旺的一個地區,所以農村民間都讀書,不讀書的人很少,都有機會讀書,私塾,我在私塾讀過一年,這就沾到一點邊。以後沒有了,抗戰勝利回家去一看,沒有了,大家庭沒有了。我小時候住的家庭是大家庭,我們自己的家敗了,住在我姑媽的家裡,我姑父兄弟十個沒有分家,他們這一家那個時候有一百多人,所以大家庭有印象,在他們祠堂私塾裡頭讀了一年,所以對傳統文化有個概念,提起來有個概念。許許多多人,年齡比我小的,這種機緣全沒有了,他沒有見過,沒有接觸過,根本就不知道。
  接著,義寂師所說的,施諸有情,供養三寶。「可見手中所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所須最上之物,端為上供與下施也」。這些珍寶,我們今天沒有菩薩這種感應,但是接受十方供養,十方供養拿來幹什麼?來種福田的。我們有沒有給他種福田?這就關鍵之所在了,如果沒有給他做真正種福田,修福的事情,因果要負責,這個錯了因果,往往最後都還是要墮到地獄,墮三途,很可怕。所以三寶門中的財物是十方僧人共有。今天這些意思看不到了,今天廟都是所謂子孫廟,出家人不能隨便進去住,跟他不認識、沒有關係,他不接待你,能供養你一餐飯算不錯了,住在那裡他不敢接受,長住更不可能。真正修行人,自己一定要知道。過去出家是好事,現在出家修行,往往比在家困難,在家沒有人干涉你,出家干涉的人太多。
  下面是五種原譯本唐譯的,唐譯本子裡頭有這麼幾句話,「諸寶香華、幢幡繒蓋、上妙衣服、飲食湯藥,及諸伏藏珍玩所須,皆從菩薩掌中自然流出。普施眾生,利樂有情」。這就說出,這出家人有神通,他會變魔術,這些東西都從他手掌當中出現了,像魔術一樣,魔術我們知道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這就是有神通,六種神通具足。「於一手中流出如是無量無邊種種最上之物,正顯《華嚴》一多相即,圓明具德之玄旨」。後面這一段念祖註得好,用《華嚴經》來做證明。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菩薩不思議的境界,不是凡夫小乘所能夠知道的。
  末後這一段是講效果,「受化發心」,接受教化的人真正發菩提心了。我們看經文:

【由是因緣。能令無量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一段重要!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由是因緣』,「總指以上種種殊勝因緣,能令所化之眾生,發起無上菩提之心」。這個是布施的目的,怎樣才能讓他發菩提心?這個裡面就應該要知道,布施,三種布施是以法布施為主,財、無畏都是補助,法是主。所以大經上常常說,種種布施,用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的七寶布施,這財布施,那個功德比不上為眾生說四句偈的功德。四句偈超過無量無邊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什麼原因?財布施再多,心發不起來,受用有限。法布施幫助他覺悟,覺悟了他能成佛,他能超越輪迴,能超越十法界,自己成就必定化他,他將來度無量無邊眾生,這功德多大。我們在三種布施裡頭,一定要知道,法布施是主要的,財跟無畏那是配當的,最重要的是法布施,決定不能沒有法,沒有財沒有關係,決定不能沒有法。法布施太殊勝了!法裡面包含著有財,即使我們沒有給人家一分錢,不能解決他現前生活的環境,我們說法,我們用我們的精神,用我們的體力,用我們的時間,這叫內財布施。內財比外面外財果報還殊勝。都得搞清楚,你才喜歡。你要真正能把這個事情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讓他歡喜布施,你就救了這個人,真的救了。為什麼?只要他肯修三種布施,這個人財用就源源不斷而來,身心健康,法喜充滿,這是人都歡喜的。
  所以一定要勸人,不要只顧自己,要顧我們家親眷屬,度人先度自家人,自己家人度不了,你怎麼能度別人?鄰里鄉黨都要照顧,再擴大,社會,國家,民族,乃至於全世界。今天科學技術發達,交通便捷,資訊發達,全世界哪個地方發生一點事情立刻就知道,旅遊非常方便。這個工具要善用,要好好用,成就無量無邊功德;如果用得不善,用得不好,要是造業的話,成就無邊的罪業。是罪是福、是災是禍,全憑自己起心動念,為自己就有麻煩,為眾生就有大福報。今天有個同修拿了三片光碟給我,是印尼悟聞法師講解《內典講座之研究》,大概是錄像,錄影,我還沒有看,我看它上面印了幾個字,「沒有版權,歡迎翻印」,好,這就對了。如果寫上「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那就完了,這就心量。版權沒有是利益全世界,這個福報多大,無量無邊。版權一有,你得多少利益?人家印一次,收一點版權費,無量無邊的功德當面錯過,那就太可惜了!我這一生讀書,學佛之後,也就是二十六歲以後,我看書不多了,很多書我都不看了,但是新書拿到我手,我第一個就看版權頁,如果印上「版權所有,翻印必究」,我就不看了。有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看?他心量太小,不是真智慧,我讀他這個書浪費時間,不想看。
  我教許許多多同學,真正有德行的人,他是希望東西能流傳久遠,有生之年他決定不出版。方東美先生,我親眼看見的。李老師我跟他十年,我了解他,東西很多,不印書,問他為什麼?怕裡面有錯誤,別人笑話,貽笑大方。李老師的詩、文,每年找時間出來,他自己都要看看,看了修改。他自己告訴我們,他作的詩,可以趕上唐代,盛唐。一直到他往生之後,學生替他出版。如果是現在一般人,早就拿出去了,知名度就高了。他不要,他希望能夠永遠流傳後世,而不是一時。一時大家讚歎,再過個幾十年、一百年,人家丟掉了,不再印他東西,毫無價值,這就沒意思了。這是前人給我們做榜樣。我這一生一本書都沒寫過,外面出版的東西,是我講解的東西,別人照著這個錄音帶、錄像帶、光碟寫出來的,我沒看,我不贊成,為什麼?不成熟,對初學有幫助,對向上提升幫不上忙。不要名聞利養。名聞利養怎麼傳出去的?電視傳出去的,網路傳出去的,這些東西。所以希望同學們在這裡,在一起學習,得到利益之後有耐心,過個十年、二十年之後,現在可以寫出來,放在書櫃裡頭,過個二、三年翻出來看看,不妥當地方修改,改個十遍之後出來,大概可以像個樣子了。你要問我,我絕不幹,我沒有時間,我要念佛求往生,我才不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所以多不如少,少不如沒有,這樣才好,著重在現前。慢慢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了,問題真解決了。
  此地「深表法藏大士,以無量心,發無量願,起無量行。一一皆稱真如法界。是故願無虛發,功不唐捐。故能令無量眾生,亦稱法界,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個心就是求無上道的心,求大徹大悟的心。大徹大悟可不可能?可能,海賢老和尚都可能,做榜樣給我們看。他大徹大悟,大概用多少年的時間?我的估計二十年。你看二十歲念佛,二十三歲到二十五歲得功夫成片,三十歲左右,事一心不亂,四十歲左右,理一心不亂,當然之事。為什麼?他用心專,他沒有第二個念頭。只要像他那樣的專心用心,個個人都能成就,沒有不能成就的。修行在哪裡修?我們常常報告,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修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功夫就得力了。還是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一輩子都不能成就,念佛、往生都會有障礙。所以要放下,心裡乾乾淨淨。善緣,利益眾生的,有這個機會就做,沒有機會不做。有這個機會,說明三寶加持,眾生有福;眾生沒有福,三寶不加持,我們想做也做不成。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239。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三九集)【日期】2015/8/23【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23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八十一頁,從第一行看起,「果德圓滿」,從第九品到四十二品,分五大段。第一大段,「丙一、總示成佛時處」,第九品到第十品兩品經,這裡面也分四科。我們看經文,品題:

【圓滿成就第九】

  念老註解,「第九品,名圓滿成就。以上從第四至第八品,皆顯法藏大士因地願行」,法藏大士就是阿彌陀佛未成佛的前身。彌陀佛因地的大願大行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能幫助我們往生,每個往生的人,心同佛、願同佛、行同佛,所以這段經文我們也很細心去學習,得益很多。從這一品開始是說「果德成就」,有因有緣,必定感得有果。這品經的內容有三個,第一個「佛讚法藏因圓果滿」,第二個「阿難啟問」,第三段「世尊正答」。我們看第一個小段,「功德無量」,這是釋迦牟尼佛讚歎。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修菩薩行。積功累德。無量無邊。】

  末後這兩句話我們要記住,諸佛菩薩無量劫來無不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才有這樣的成就。我們如果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要記住彌陀的大願大行,至少要把善導大師講的五個最真實的願記住,就是第十二「定成正覺」,語氣是多麼肯定,絲毫懷疑都沒有;第十三「光明無量」,這是智慧;第三句,第十五願「壽命無量」,真佛,光明無量是真土;第十七願「諸佛稱歎」,這是信,我們的信心從哪裡來?諸佛稱讚,不是一尊佛、二尊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稱讚,這還能不信嗎?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這在最近,謝總父親往生,為我們表的法就是十念必生,就在我們眼前,我們看到的。放下萬緣,一心真修,這一生能成就。往生到極樂世界才叫圓滿,不能往生麻煩很大,為什麼?繼續搞輪迴。輪迴是一點把握都沒有,完全隨順業力。善有善果,惡有惡報,那個果是假的不是真的,善生三善道,惡生三惡道,都不是真的。
  前面開頭這五句經文是讚歎法藏比丘無量功德,『佛告阿難,法藏比丘,修菩薩行,積功累德,無量無邊』。我們要學,要真學。在哪個地方積功累德?在我們日常生活,在工作,在處事待人接物。怎樣積功累德?要練,「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是真正積功累德,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是一句佛號。大菩薩,他們根塵相接觸的時候不起心、不動念,法身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那是權教菩薩,別教裡面的三賢位菩薩;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聲聞、緣覺,阿羅漢跟辟支佛,咱們得學這個,這是真的。換句話說,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假的,那是造輪迴業。我們真能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了不得,這是跟阿彌陀佛同德同行,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一句佛號希望常常保持而不失掉,學海賢老和尚未曾丟失。
  念老的註解,這一段文不多,文在後面,第一,「世尊總結前文,盛讚法藏比丘修普賢菩薩之大行,積累無量無邊種種功德」。特別提到的,普賢菩薩的大行。我們學,學不到,為什麼學不到?心量太小了。普賢菩薩跟其他菩薩有什麼不一樣?不一樣的就是他的心量太大了,他所想的是遍法界虛空界,起心動念那個念頭的範圍是全宇宙,一個地方都沒有漏掉。我們想想自己,我們起心動念都想自己,頂多再想到你的家庭、你這一家人,這是輪迴業,出不了六道輪迴。學佛,佛菩薩包括阿羅漢也不例外,都是想到一切苦難眾生,這個念頭就積累無量功德。為自身著想,這個念頭心量太小了。世界為什麼會這麼亂?大家都是小心量,彼此不能包容,競爭、鬥爭、戰爭全都來了,這是我們今天的社會。
  中國歷代古聖先賢的教誨,都講天下,很少講國家。中國人的心量大,開口閉口天下。古時候,那個時候講天下,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全中國。因為那個時候政治上沒有統一,都是諸侯國,諸侯國推選一個有道德的,給我們做好榜樣的,這個國君尊稱他為天子。夏商周三代,一千八百年,這歷史上可以看到,政治沒統一,文化統一了,教育統一了。所以湯恩比博士,他晚年念念所想的,希望這個世界經歷兩次世界大戰,決定不能有第三次,悲天憫人。為什麼?第三次世界大戰是核武、生化,是把整個地球上的生物統統滅盡,這太殘酷了。所以他就想,如何能夠化解這個災難?唯一的方法就是學周朝。周天子統一天下,不是政治統一也不是軍事統一,不是經濟貿易也不是科學技術,文化統一,這個好。他是一個專門研究世界文化史的,將全世界文化分為二十多種不同的類型。最優秀的,他最讚歎的,中國傳統文化。
  這整個地球上許多國家,有一個統一的政府,世界政府,統一的。這個統一不是政治統一,每個國家都是主權國,不是武力統一,剛才講了,不是經濟貿易也不是科學技術,是文化。文化,首先第一個就是文字,他提倡用中國的漢字文言文。好!這種文字在世界上是最優越的文字,超越時間、空間,不受時空的限制,三千年前中國古聖先賢寫的書本,現在我們能看得懂,沒有把意思錯會,這個東西好。你可以保存你的國語,像現在中國的方言,方言怎麼回事情?就是古時候的國語。但是統一用的是用漢字文言文,那個時候用小篆、文言,這個好,這樣子文化統一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宗教統一,非常重要。我們上一次到英國去訪問,看到英國人在團結宗教,我們看到很歡喜。他們要為宗教建一個大道場,這個大道場就是宗教活動中心。所有宗教在一起活動,那就真團結起來了。我們這些年做實驗,我在圖文巴做了這個實驗,建了一個活動中心,送給圖文巴十幾個宗教,他們辦活動都在這個活動中心。中心有每個宗教的辦公室,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教室,教學用小教室,辦大活動的時候用大教室。我在圖文巴只做一個縣市,英國這個很大,英國我看它是全國的,也可能是全世界的,這個非常有意義、有智慧,我非常讚歎。
  宗教團結,我送他們一句話,在英國,我跟他們英國十幾個宗教見面,我贈送他們的,「眾神一體」,每個宗教都有神,一體,「宗教一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宗教與宗教之間永遠不會發生衝突,因為我們的神是一體,是一個真神,在每個宗教的化身不相同,實際上是一個神。我們看到許多不同宗教的經典,你仔細去看看,內容裡頭十分之七、八是相同的,這就證明眾神一體。不相同的,是因為古時候沒有交通工具,沒有信息,很多人老死不相往來,所以神必須要分很多化身,在每個族群裡面跟他們現同樣的身,就是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神沒有一定的身,沒有一定的形相,這大家都能承認。所以這是好事,非常難得。神聖的這些經典,我們都應該學習,特別是宗教徒。宗教徒裡面神職人員,學自己的經典,也要學別人經典,這樣子完全能夠明瞭,衝突自然就化解了,不可能有衝突,才能給世界帶來永續的安定和諧。
  我們看下面這段經文,科題是「於法自在」。

【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

  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很難懂,很難令人接受。我們看念老註解,『於一切法而得自在』,「世尊自稱我為法王,於法自在」,王是比喻,主要的是比喻自在的意思。一個國家國王,他發號施令,人人都必須聽從;別人聽從他的,不自在,他自在。世尊用這個比喻,世尊於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都通達明瞭,沒有障礙,所以說於法自在。「今以此語讚因地之法藏,乃讚歎之極也」,這是念老所說的。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到,佛用這句話讚歎,法藏比丘是在因地,沒有成佛之前。這樣的讚歎,讚歎到極處了。一切自在,就是一切無礙,也就是一切圓滿成就。下面看這個,「圓滿成就,融通無礙」,這才自在。
  下面舉例說,「又觀自在菩薩之聖號」,就是觀世音菩薩,也稱觀自在。為什麼稱觀自在?他於一切法通達明瞭,沒障礙。所以觀自在是觀世音菩薩的內證,觀世音是說他慈悲救世,對他事業上來稱,稱觀世音;對他自己功夫上,稱他為觀自在,這樣大家就很明白了。如果沒有真正證得觀自在,怎麼能用觀世音?怎麼有能力去度眾生?必須內自在,外面才能幫助別人。
  下面為我們解釋,「自者,自性也,自心也」。這個心是真心,自性就是真心,人人都有,只要用真心就自在了。世間人,六道眾生用的什麼心?用阿賴耶、用末那、第六意識,這叫三心。中國人所謂的「三心二意」,三心就是阿賴耶、末那、意識;二意,不提阿賴耶,就是意識跟末那。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識,末那執著,意識分別。阿賴耶是資料室,所有一切資料(起心動念),全部這個檔案都在阿賴耶裡頭,阿賴耶是資料庫,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有記錄,我們自己根本不知道,那邊記錄得很詳細,統統在。不出輪迴,在輪迴裡面捨身受身,就是這個業力牽引,善業引導你生三善道,惡業引導你墮三惡道,非常可怕。
  起心動念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它太微細了。我們要常常記住,《菩薩處胎經》上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要記住,要常常用這個來觀照,對我們修學就有很大幫助。「佛問彌勒:心有所念」,凡夫心裡起一個念頭,「幾念幾相識耶?」心有所念,有個念頭,這裡頭有幾念、有幾相?相是色,識就是受想行識。念、相、識合起來,就是《心經》上講的五蘊,五蘊是個單位,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最基本的單位。其實物質跟精神是一體,是不能分的,就是五蘊,五蘊不能分。色是物質現象,是相分;受想行識是精神這部分,受是感受,想是思想,行是相續不斷,識就是個倉庫,它不會丟失的。西方人把它分作兩個,二分法,物質、精神,物理、心理,分作兩個項目來研究,這是錯誤的,物質跟精神是一不是二,決定不能分。
  到最小的,佛經上講的極微色,科學界講中微子,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體積等於一個電子。電子我們肉眼看不到,原子裡頭有電子,是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那麼小的東西,佛經上講的五蘊,或者叫五陰,都可以。這個東西念念在造業,那個念頭頻率之高,我們也計算了一下,換成秒,一秒鐘這個念頭生滅多少次?每個念頭都是一個業,有果報的,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兆。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我們怎麼知道?不但我們不知道,阿羅漢、辟支佛也不知道,權教菩薩不知道。誰知道?佛知道,佛告訴我們,八地以上知道。不是佛一個人見到,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都看到、都知道,不是假的。我們今天看電視,電視的屏幕一秒鐘是一百次的生滅,就是波動現象一百次。一秒鐘的百分之一我們看不到,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我們無法想像。這是事實真相,你什麼時候證到八地,你就見到了。
  科學這些報告幫助我們作觀,也就是幫助我們看破,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可別當真,當真就錯了。什麼是真的?放下是真的。為什麼?放下你就見性。你看,阿羅漢放下見思煩惱,就超越六道輪迴。權教菩薩放下十法界,就證果,是法身菩薩,禪宗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果了,他們住實報莊嚴土,叫一真法界。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晚上看到太空當中無數的星球,全是假的,全是阿賴耶的相分變現出來的。所以科學的報告幫助我們斷疑生信。
  自性重要,惠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宇宙從哪來的?萬物從哪來的?自性所生,自性所現。自性是能生能現,宇宙萬法是所生所現,都不是真的。自性雖然是真的,不生不滅,它沒有現象,痕跡都沒有,在淨宗稱之為常寂光,一片光明。這光明在什麼地方?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是我們的真心;離了妄,你就見到、就證得了。妄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見性。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學佛了,怎麼樣才叫真學佛?放下妄心用真心,用真心生活,用真心工作,用真心處事待人接物,活菩薩、真菩薩。有榜樣?有,海賢老和尚就是榜樣。他從二十歲幹起,就一句佛號,師父傳給他的,心裡只有一句佛號,除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全放下。一百一十二歲往生,這句佛號就念了九十二年,一天未曾丟失。無論什麼事情都不放在心上,好事、壞事都不放在心上,歡喜!完全用真心,用自性清淨心待人接物,見到每個人都是好人。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本來是佛,他現在變成凡夫,那是迷了本性才變成這個樣子,只要他把迷惑顛倒放下,他立刻就成佛。所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真的不是假的。
  下面就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者,了了見性,了了見心也」,這就是明心見性。「是即甚深般若,故能照破五蘊,度一切苦厄」。海賢老和尚一生沒有發過脾氣,沒有跟人紅過臉,你怎麼樣欺負他,打他、罵他、羞辱他,他怎麼樣?他心裡念阿彌陀佛,你罵的這些話,他都沒放在心上,他心上乾乾淨淨的,清淨平等覺;他也不會回你一句話,儘管你罵,罵累了你自然停止。不容易做到,會用心的人做到了,我們不會,我們用妄心,他用真心。用真心的人,你那全是虛妄的、全是假的,我這是真的。真的如如不動,假的剎那變化、剎那生滅。你看一秒鐘已經換了二千二百四十兆個面孔,哪個面孔是你?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如是,一定要知道。
  下面說,說的觀音菩薩,這修行有成就了,「度一切苦厄」,自己先度了,才能幫助別人,「亦即於一切法而得自在」。「是則以自在為因,仍以自在為果。因果同時,不可思議」,這真的,因自在,果自在。我們從海賢和尚身上去看,你能看得出來,他為什麼那麼自在。物質環境,他們是最貧苦的,完全靠自己的勞力,種糧食、種蔬菜、種水果。賢公老和尚非常勤奮,老而不衰。往生的那一天是晚上走的,白天還在菜園裡做了一天,在菜園整地、澆水、拔草,幹了一天,晚上走的。這都是給我們做榜樣,對他做的工作認真負責。他不告訴別人,不希望別人給他助念,他說助念未必可靠,我自己念佛往生就行了,不需要麻煩別人。特別是「因果同時」,這一句講得好。
  「又《會疏》注曰:今言於一切法而得自在,成就世自在王佛之果故也。言一切法者,即四十八願之法也。謂莊嚴淨土法,攝取眾生法,莊嚴法身法等也」。「意謂法藏四十八願悉皆圓滿,願中所攝一切之法悉皆圓融無礙,成就世間自在王佛之果覺,故云一切自在」。《會疏》說得好,這是日本淨宗祖師說的,這些祖師大德在唐朝時候都是善導的學生。法藏比丘,他的老師是世間自在王佛,說他的修行,他在因地,他的老師在果地,因果同時,說明法藏比丘所證得的果德跟老師相同,提升到這麼高的地位。
  「清彭際清居士,於此經文亦有深解。簡錄於下」,簡是簡略,「法藏以無量心,發無量願,起無量行,無不一一稱真如法界」。這幾句值得我們學習,我們的心是有量的,無量的心發不出來。這個世界,社會上為什麼變成這樣的動亂?地球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災變?都是我們心量太小,不能包容,不能包容就發生衝突,衝突就能發生鬥爭,道理在此地。每個人起心動念都為全球人民福祉著想,它什麼事都沒有了。不要太大,你這個心量能包全地球,地球人就有福了;念念不是想我自己,不是想我一家,不是想我一個國家、一個族群,我為全世界著想。湯恩比能做到,這是世間人,他不能說無量心,他是有量的,但是人家那個量是包地球。
  佛菩薩的心是無量的,所以阿彌陀佛的成就,極樂世界包容遍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苦難眾生。這苦難眾生業障深重,修行不能一生證得,這些人可憐,他建立極樂世界就是為這個,希望這些不能成就的眾生統統到極樂世界,接受他的教化。他不但教你,而且極樂世界這個道場也在幫助你,無論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能叫你不生煩惱。那就是什麼?貪瞋痴慢疑不會生,你有這個習氣,到極樂世界生不出來,沒有緣。七情五欲生不起來,那就好辦了,我們這個地方修行不能成就,就是被這個東西障礙了。這個障緣一起來的時候,馬上就退轉,佛號提起來的時間少。障緣生起,退心的這個事情多,而且常常在犯,沒有辦法把它止住,這是為什麼功夫不得力,就在此地。我們對這個世界希望的太多,要求的太多,不能像海賢老和尚,他沒有要求,住的是茅蓬,穿的是補了不能再補的衣服,不多,只有幾件,往生的時候疊得乾乾淨淨放在旁邊。平常他不疊衣服,這天走的時候,衣服疊得整整齊齊放在旁邊,那就是他全部財產。所以要發大心,要為全世界一切苦難眾生著想,怎麼樣幫助他離苦得樂。
  佛出現在世間為什麼?就為這四個字,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怎樣離苦得樂?佛知道苦是從迷惑顛倒來的,樂是從開悟來的,所以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就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用什麼方法?教學,一生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這就是咱們中國人講的,古聖先賢是教學為先,「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記》上寫的。不僅是建國君民,所有一切都要教學為先。我在馬來西亞跟華校的校長做過一次談話,我提出十個教學為先,最後兩個,「諸佛剎土,教學為先;極樂世界,教學為先」。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現的,教學為先。佛的事業是什麼?就是教學。釋迦牟尼佛一生表現的,就是佛他幹什麼事,就是教學。
  方東美先生,我初初跟他的時候,他把佛教介紹給我,告訴我,兩百年前中國這個地區寺院庵堂,無論是大廟小廟,那裡頭的出家人都是真正有道德、有學問。他們的使命是傳播佛陀教育,要教人,所以哪有寺院庵堂不講經的?住在裡面的出家人輪流講。但是在那個時代,農村裡面,農村裡必須得休閒的時候他才能聽經,什麼時候?冬天。秋收之後,農民大概有兩個月的時間,遇到過年,那一段時間沒有工作。多半什麼?寺廟裡面這些講經的法會,就像現在我們講辦活動,一個星期、兩個星期,一個月、兩個月。講一部經、講兩部經,不收供養,一般供養也就是農民家裡自己種的一點米、菜,送一點過來。所以它是教育,對社會貢獻很大。
  這個教育,特別是在元明清三代,誰管?皇上親自管。不是交給宰相,皇上親自管。你們到現在故宮博物院,你去參觀,裡面還看到佛教跟道教的辦公室,它是寫僧錄司,出家人稱僧,僧錄司、道錄司,那就是他辦公地方,在皇宮裡面。所以,活動場所稱寺,你們到故宮裡面去看,寺是什麼意思?皇上親自管轄的一級單位都稱為寺,稱寺是永久設立,不能改變的。宰相底下稱部,部不是永久的,可以增加、可以減少、可以取消,寺不可以,寺是永久設立的,除非這個政權失掉,國家亡了;國家存在一天,這個寺就存在一天。多麼尊重!元明清這三代帝王用儒治國,儒家的學說是由宰相主管;佛跟道,皇上自己管,用佛教化人民,用道祭祀祖先、祭祀山川天地鬼神,它統統派上了,那是因果教育。佛是倫理道德,智慧教育。道是因果教育,城隍廟屬於道教的。倫理道德的教育,人學了不好意思做壞事;因果教育效果更殊勝,他學了之後不敢做壞事,所以社會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幸福。現在的宗教有名無實,不教了,過去那種學習的盛況也見不到,這就是佛法衰了,可以說佛法滅了。我們要再把它興起,從哪裡?從我自己做起,從我這個小道場做起。
  我們這麼多年來,連小道場都沒有。韓館長往生之後,我把道場這個觀念就放下了,哪裡有緣哪裡去。這些年有同修,他們建立一個電視台,華藏衛視,轉播我講經的錄影帶,十幾年了,二OO三年元旦開播,今年二O一五年,十三年了。我們自己有網路,網路也很方便,能收看得到。用這個做道場,跟同學們在屏幕上見面,大家認識我,我不認識大家,好。我們常常想到,釋迦牟尼佛沒有建道場,為什麼不建?現在我們知道了,有道場就有負擔,要管人、要管事、要管錢,心不在道上。萬緣放下是真心,只要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那是妄心,用妄心怕不能往生。還是往生是頭等大事,決定不能放棄。世法、佛法一切隨緣,有緣,我們很認真努力做一點奉獻;沒有緣,好好念佛。
  我連經教都不再看了,為什麼?到極樂世界去再學,現在暫時放下,就是一部《無量壽經》、一句佛號。平常偶爾看看的,黃念祖老居士的《淨修捷要報恩談》,我常聽,聽了幾十遍,海賢老和尚的《永思集》。我帶頭,希望淨宗同學有這三部書,夠了,其他都可以放下。海賢老和尚給我們作證,這個法門是真的不是假的,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他不會騙我們;他又給我們作證,證明會集本是真經,念老的集註正知正見,不能懷疑,不可以懷疑。完全相信,這一句佛號念到底,保證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如果能發無量心、發無量願,那就跟阿彌陀佛沒兩樣。
  「起無量行,無不一一稱真如法界」,這真菩薩,悲憫一切眾生,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我受過老師的恩德,我的體會很深。我跟方先生學哲學,學生就我一個,不捨一人;我跟章嘉大師三年,每個星期見一次面,學生也是我一個,不捨一人。不是說一個人就不教,真想學,他真教你。「眾生無量,國土無量。菩薩隨順眾生,經不可說不可說那由他劫,入不可說不可說恆河沙佛土,悉以無量行海而嚴淨之」。重要就這一句,菩薩隨順眾生,以無量的行門,這個無量行就是八萬四千法門,或者說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的法門,幫助一切眾生。
  「所以者何」,為什麼?「以法界本無量故」。自性無量,自性所現的法界也是無量。能不能緣到?緣不到。眾生可以緣到的,第六意識,相應的心所五十一個,自性所變現的法界它沒有緣不到的,就是緣不到自性,自性所現的相它都能緣到。所以這是說對科學家講,科學家也很了不起,他能緣到阿賴耶的三細相。境界相已經搞清楚、搞明白了,跟經上講的沒有兩樣。轉相,就是精神現象、念頭,現在正在這上下功夫,我相信一、二十年之後,念頭的真相會被揭開,這是宇宙第二個祕密。第三個祕密,自然現象,阿賴耶的業相,佛在經上說過第六意識,用第六意識可以緣得到。佛說的,科學家證明;科學家所發現的,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所以法界無量。
  「如是嚴淨無量佛土,度脫無量眾生,而實無佛土可嚴,亦無眾生可度」,這末後兩句話,《金剛經》上說的。告訴菩薩,菩薩真正覺悟了,莊不莊嚴道場?莊嚴。莊嚴怎麼樣?不放在心上,這就對了。如果放在心上,錯了,放在心上著相了,著相是凡夫,不著相的是菩薩。要學海賢老和尚,做了之後心裡坦然,什麼也沒有,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就對了。佛土,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跟極樂世界一樣本自清淨莊嚴,我們想像的莊嚴加不進去,它自然莊嚴。所以實無佛土可嚴,亦無眾生可度,為什麼?眾生本來是佛,他要一回頭,他就是佛。「所以者何?以法界即非法界故。斯則悲智雙融,理事無礙,故能於一切法而得自在」。上面的兩個說法可以互相參考,彭際清的說法意思很深,法身菩薩的境界;前面《會疏》所說的,這是日本淨宗祖師講的,都說得好,我們都應當學。
  下面解釋末後這一句,『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這句話,黃念祖老居士說「此語真是金剛王寶劍,直下斬盡眾生情見」,不是言語分別之所能知,言語說不出,分別是用我思惟想像,都達不到,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與《妙法蓮華經》中,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是一個意思。「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這是什麼法?是一切法,一切法包括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依正莊嚴,就全包了。一真法界不可思議,十法界六道輪迴也不可思議,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什麼時候你才能知道?你明心見性就知道了;沒有明心見性之前,怎麼說都是隔一層。另外一種,往生到極樂世界你也知道了,為什麼?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有能力見到,如來五眼圓明,你能看到,你能夠接觸到。
  到極樂世界,神通變化跟阿彌陀佛幾乎是平等。阿彌陀佛時時刻刻化身、分身無量無邊,為什麼?到十方世界去接引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那些小菩薩。佛不接引,他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一定要等佛接引,佛的化身沒有中斷過。每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哪怕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有跟阿彌陀佛一樣的神通能力,以無量分身,幹什麼?到十方世界去供佛、去聞法。阿彌陀佛的分身是接引眾生,每一個人的分身是到一切諸佛剎土裡頭,供佛是修福,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所以那個地方成佛快。老師是誰?老師是諸佛如來,不是菩薩,是諸佛如來。
  要說到功德莊嚴,我們只好望文生義,真實相想不到,無法想像。所以它跟《法華經》上「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直是一句。一味一音,等同無異。此非偶合」,不是偶然相合的,「實因體同」,這是真的。《無量壽經》就是《華嚴經》,古人稱為中本。這一段的意思,《無量壽經》就是《法華經》。研究經教的,人家一提起來佛經,《華嚴》、《法華》,總代表。《無量壽經》跟它們是同體,一樣的,沒有兩樣,《無量壽經》就是《華嚴》,《無量壽經》就是《法華》。
  「故下引《法華》,以證經義」。下面引用的,「法華經》云: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佛說法,佛無有定法可說。佛法能不能執著?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所以佛在《般若經》上講,他沒說法,誰要說他說法,叫謗佛。這叫人很難懂,明明講經教學教了四十九年,為什麼沒說法?這就告訴我們,真理,宇宙萬物的真理不可思議。不可思就是不能想,為什麼?你想,想錯了,不能想,想錯了。為什麼想錯了?它根本不存在。你看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在高頻率波動下產生的幻相,一秒鐘的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這裡產生的,它怎麼會存在?真的,真的是一片光明,裡面什麼也沒有,三種現象都沒有,所謂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沒有。你怎麼說?你怎麼能去想它?這個才叫事實真相。
  所以諸佛隨宜說法。佛的意思,佛說法是什麼?逗機,幫助對方開悟。一下開悟,好了,目的達到了,還有沒有說法?沒有說法。他悟的是自性裡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細心體會,要有這麼一個概念,然後什麼?然後你佛法就放下了。《金剛經》上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就好了,佛法一放下,成佛了。佛所說的是自性般若裡頭自自然然流出來的,眾生起什麼念頭,還沒有說出來,自性知道,自性把應對就流出來了,對方就得利益,豁然開悟。這裡頭也說出佛陀的教學方法,無有定法。佛現身,沒有一定的形相;佛說法,無有定法可說。你碰到佛,那太幸運了,佛說法最契機,菩薩都比不上,正對你的機,幫助你回歸自性。我們今天了解這些事實真相,到什麼地方求?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這裡頭所說的全都實現了。
  下面說,「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能契入,為什麼?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個時候是真心,佛法從真心流的,你用真心接受,就悟入了。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佛這些法從真心流露的,我們是用妄心,我們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隨著我們迷悟淺深,看經的意思不一樣,煩惱習氣輕、清淨平等心有,悟入深;如果是煩惱習氣充滿,根本就沒有悟入,我們看到的是文字,文字裡面所含的義理我們體會不到。所以佛經為什麼讀不厭,讀一輩子都不會厭?我們自己在學習過程當中有進有退,有進,我們看到很深的意思,很喜歡,法喜充滿;有些地方看不懂,也聽不懂,因為什麼?業障障住了。修行談功夫,無比殊勝的法門,淨宗,一句佛號,這句佛號裡頭決定不能有夾雜、不能有執著;起心動念沒有辦法,我們自己控制不住,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幫助我們得念佛三昧,幫助我們開悟。
  後面兩句話說得好,「唯有諸佛,乃能知之」。佛所說的,誰能夠完全了解?諸佛,他們明心見性都達到圓滿,不帶絲毫無明煩惱,無明煩惱習氣斷盡了,所以諸佛完全知道。菩薩還有無明煩惱習氣在,他就要差一點,不能完全知道,或者知道也模糊,不是很清楚。唯有諸佛乃能知之,諸佛真放下了,知之,真看破了。下面說,「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這個大事就是教化眾生,幫助眾生開悟,佛出世的目的就達到了。佛雖然做了這個事情,也不會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真正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天天都在做,沒有一樁事情放在心上,這就是用真心。有事放在心上是妄心,無事是真心;真心見性,妄心不見性。
  我們再往下面看,「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這問得好。「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佛出現在世間,主要的目的是幫助眾生成佛,開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開示悟入。開示是佛的事情,佛幫助我們,我們自己要能夠悟、要能夠入。悟就是看破了,真正看破;入就是徹底放下了,世出世間法都放下了。入哪裡?入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常寂光是究竟圓滿。妙覺果位才入常寂光,等覺還不行,還不能入。所以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
  下面進一步,「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這個示是指示。佛是開佛知見,但是你不知道什麼叫佛知見,必須要得佛指示、告訴你。像我們到故宮博物院去看這些古蹟,故宮博物院門打開,我們進去了,進去歡喜什麼?我相信,相信一定是明清的玉雕,非常精美。這就是外行,不知道什麼是寶。寶是什麼?破銅爛鐵,夏商周或者更早出土的,這些東西你看的時候你很不喜歡,那叫珍寶,那裡頭含藏著幾千年的文化,絕不是金玉能夠比得上的,那是無價的,這個我們要知道。
  中國真正的寶是什麼?《四庫全書》,什麼樣的寶都不能跟它相比,它能救人。幫助個人身心健康,你說這是不是寶?幫助你家庭幸福美滿,幫助你事業蒸蒸日上,幫助社會安定和諧,幫助國家富強興旺,幫助世界安定和諧。那些珍寶,物質的珍寶做不到,只擺在那裡好看,一樣實惠都沒有,要那幹什麼?我學印光大師,印祖當年在世,十方的供養統統印經,法寶布施,世間七寶布施比不上法布施,法布施救人慧命,能幫人開悟,一生幹這樁事情,樂此不疲。我這一生也是,十方供養都拿去幹這樁事情。中國這個法寶,《四庫全書》、《四庫薈要》,還有兩樣東西,《群書治要》、《國學治要》,這四樣東西是國寶,管用,能救全世界。所以我就把印經的錢分了一半買這些書,《四庫全書》我們買了一百一十二套,《四庫薈要》我們先後一共買了三百套,分送給全世界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目的,這樣分散收藏,縱然世界有災難,不可能完全消失,總會有幾部留下來,等同法身慧命,我們幹這個事情。
  現在我們迫切急需的,這些書誰能看得懂,誰能講得清楚、講得透徹,這個書才起作用。如果沒有人能讀,那不就是一堆廢紙?所以積極希望的,就是培養一批年輕的老師。我們現在在做,請老師在教文字學。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學習《說文解字》、學習音韻學、學習訓詁學,這三樣東西是中國文字學的根。有這三個基礎,《四庫全書》沒問題了,你能看得懂,你能講得明白。往後,就是要把它講出來,讓大家都懂,寫成白話文,翻成外國文字,向全世界流通,這就是中國文化統合全世界,湯恩比的願望就兌現了,這個事情比什麼都重要。
  下面是《法華經》上的話,這段經文全是的。開佛知見,開示悟入,我們把這段念下來。「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什麼大事?「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開示悟入。「佛之開示,既是佛之知見,故唯有諸佛乃能如實知之。眾生在情見中,起心動念皆是妄想分別。故佛雖有種種譬說,但眾生於佛之知見如聾如盲,不能真實解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下一堂我們接著,接著看倒數第三行,就是「佛之開示,既是佛之知見」,我們從這個地方來學習。

回索引〉〉

240。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四O集)【日期】2015/8/24【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24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八十三頁,倒數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上明諸佛唯因一大事因緣,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出現於世」。這一段很重要,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他來幹什麼?答案就在這句經文。佛說得很具體,不是他一個,一切諸佛如來包括菩薩到這個人間來,以應身、化身。應身,像釋迦牟尼佛是應身,也來投胎,也經過十個月懷孕,生下來跟我們一般凡人沒有兩樣,叫示現八相成道。來幹什麼?來有一樁大事,叫大事因緣,就為這個來的。大事因緣是什麼事?說得簡單一點、明白一點大家好懂,就是離苦得樂。眾生在這個世間太苦,佛幫助我們離苦,幫助我們得樂,就為這樁事情而來的。苦由哪裡來?苦由迷惑。我們對於這個世間事實真相一無所知,完全憑著自己的妄想、念頭,所以迷了。迷了不知道真相,迷了之後我們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這些錯誤招來苦報。樂從哪裡來?如果對於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的真相都搞清楚、搞明白,你就快樂。為什麼?不再受環境的干擾,就得自在。所以佛陀了解事實真相,一點都沒有錯誤,原因找到了,用什麼方法幫我們解決?用破迷開悟。這個地方講的開示悟入,就是破迷開悟,為我們開導。開導我們還聽不清楚,經本看不清楚,聽講聽不清楚,必須要佛指示,一樁一樁把它指出來,於是我們這才恍然大悟,才明白了。明白之後把所有錯誤都放下,就入佛知見,跟佛同一個知見,正知正見,決定沒有錯誤。
  苦,苦的根源是六道輪迴。六道真有,人不是在這個世間一生就了了,不是,死了以後又去投胎去了,永遠在投胎,永遠在輪迴。投胎自己做不了主,誰做主?不是佛菩薩,也不是玉皇大帝,也不是閻羅王。什麼人做主?自己造的業做主,自己起心動念妄想、言語造作造業,業有善惡,造的是善業,善業引導你到三善道;造的是惡業,惡業會引導你到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生生世世無量劫來,我們都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迴。佛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幫助我們脫離六道輪迴,這叫離究竟苦,真的離苦了;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得究竟樂,這個樂再不會失掉。用什麼方法?用教學。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的身行言教,身行是做榜樣給我們看,你看看,他十九歲離開家庭,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他做國王。十九歲出家,捨棄王位,捨棄榮華富貴的生活,為什麼要捨棄?要為眾生真正做出救護的工作,幫助眾生離究竟苦,得究竟樂。如果不做榜樣,我們不相信,他得要做出來給我們看,我們看到這真的,不是假的,就相信了。
  出家,離開煩惱障。佛給我們講,我們不能明心見性,不能了解事實真相,兩大障礙:第一個是煩惱,第二個是所知。所知的都不是智慧,知識,而且裡面很多是錯誤的,不是正確的;出家是放下煩惱障。他給我們做出的榜樣是知識分子,在這個社會上知識分子佔大多數,影響最大,所以他表演是一個知識分子。出家之後參學,印度在那個時代是宗教之國,是哲學之國,所有的宗教宗派他學過,哲學的學派他也學過,學了十二年到三十歲。真正發憤努力求學,這十二年下來全明白了,宗教不能解決問題,解決什麼問題?脫離六道輪迴的問題。離究竟苦,得究竟樂,宗教做不到,哲學、科學也做不到,放棄了,三十歲放棄了,放棄這就表演放下所知障。放下之後怎麼辦?到大樹底下入定,這個樹叫畢缽羅樹,佛在這個樹下入定,夜睹明星,大徹大悟,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問題解決了。就開始教學,回到鹿野苑,鹿野苑還有五個同伴,他出家的時候父母不放心,派了五個人照顧他,這五個人就是最初得度的五比丘,憍陳如尊者帶頭。到鹿野苑把這五個人找到,把他自己開悟的境界講給他們聽,他們聽懂、聽明白了,憍陳如證阿羅漢果,其他的幾個證初果、二果,地球上佛教僧團出現了。
  世尊展開教學,沒有休息,教了四十九年,七十九歲過世的,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也是辦班教學,我們現在叫辦班,有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首先講阿含,十二年,初級班,小學。這十二年是基礎,教的是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育。十二年之後提升,中級班,教方等。方等教了八年,方是方便,等是平等,講這些大道理。八年之後,跟前面連起來二十年,二十年都叫做扎根教育。真正教我們東西是第三個,高級班,這個班二十二年,世尊講學四十九年,差不多是一半的時間,這就知道這個階段是佛主要教化眾生的,幫助眾生真正解決問題,二十二年般若。最後八年是講怎麼成佛,怎麼成佛意思就是怎樣修到究竟圓滿,跟他一樣,這個要八年。所以加起來四十九年。這個八年講法華,以法華為主。法華講什麼?成佛之道。般若是菩薩道,阿含是阿羅漢道,畢業了叫阿羅漢,方等進入菩薩道,般若圓滿,進入法華,成佛之道。所以它是有次第的,慢慢幫助我們提升。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幫助我們真正離究竟苦,得究竟樂。他是搞教育的,不是搞宗教的,這點要認識清楚、要搞明白。
  世尊,世界上最偉大的教育家。我是從這個門進來的,我二十六歲跟方東美教授學哲學,方老師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講「佛經哲學」,告訴我「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大乘經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這樣進門的。原來誤會以為佛教是迷信,以為它是多神教,沒有意願接近它,不想接近它。所以從來也不上廟,看到那,那是迷信,沒有想到我們搞錯了。老師告訴我,兩百年前中國佛教大大小小寺廟庵堂,裡面住的人都是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他們真能教化眾生。最近這兩百年衰了,大家不學經教,把經教放在一旁去做經懺佛事,為鬼神工作,把佛教的本質高等教育丟失了。所以我常講,現在社會的佛教至少有六種:第一種,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佛陀教育,這個很少,不多見了;第二種就是為鬼神服務的,宗教的佛教很普遍;第三種,學術的佛教,大學哲學系裡面有用佛經開課,把它看作一門哲學來研究,這個在古時候佛教跟哲學幾乎是平等的,說它是佛教行,說它是哲學也行,都承認,社會大眾普遍承認,這是學術;第四種,現代出現的企業的佛教,像公司一樣,有總公司,有很多分公司,甚至於還跨國,這是企業的佛教;還有一種,觀光旅遊的佛教;最後一種,邪教的佛教,打著佛教的旗號,欺騙善良的信徒。有這六種,要記住,我們是學哪一種?
  早年我有幸認識章嘉大師,這是中國四大喇嘛之一,分布在蒙古、西藏。西藏前藏是達賴,後藏是班禪,內蒙就是章嘉大師,外蒙哲布尊丹巴。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圓寂了。每個星期見面一次,給我的時間是一個小時到二個小時,我學佛的基礎是他給我奠定的。我在台灣一個人,沒有眷屬,所以他勸我出家,要我學釋迦牟尼佛。最初的兩本書是他指定叫我讀的,《釋迦譜》、《釋迦方志》,唐朝人寫的,在《大藏經》裡面有。這書什麼內容?講釋迦牟尼佛的生平,像傳記一樣。大師告訴我,你要學佛要認識釋迦牟尼佛,如果對他不認識,你會走彎路,那個虧就吃大了。必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才不會走彎路,這個教導好,讓我們歡喜接受。讀了之後才曉得,那用現在的話來說,釋迦牟尼佛是什麼樣一個人?他用現在的話說,他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他是什麼身分?那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一生教學,沒有一天休息,不收學費,而且心量很大,能包容,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信仰,你只要想學,他就會教你。無論時間長短,他沒有拘束,真是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一生教人,這是佛陀的事業。
  經典上講佛事,就是教化眾生這樁事,這個諸位要知道。超度佛事法會這一類的很晚才有,佛陀在的時候沒有,佛教傳到中國來的時候,大概在唐朝之前也沒有,唐朝之後偶爾一年有個一次、二次。好像我們今天辦祭祖活動,一年三次,我們的時間排在清明、中元、冬至,這三個節日我們來做祭祖,提倡孝道。這種祭典到底是什麼原因,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在早年初出家的時候曾經向一位老法師請教,台灣的道安老法師。這個人很難得,早年在台灣辦一個大專佛學講座,他邀請我擔任主講。我有一次問他,經懺佛事什麼人興起來的?什麼時候興起來的?他告訴我(大概他也沒有把握),大概是開元年間,唐朝唐明皇。唐明皇的妃子楊貴妃,大家都知道,引發安祿山之亂,唐朝幾乎亡國,靠郭子儀這些將軍把這個動亂平定。明皇在每一個戰場建一個寺廟,叫開元寺。現在這個寺廟還有不少留下來的,開元寺。這個開元寺就是追悼死亡的軍民,戰亂裡頭死亡的軍民,請出家人做一次祈禱,大概就是這樣興起來的。國家提倡追悼過去死難的人,所以民間老人過世了,也請法師去念經做個超度,應該是這麼興起的。那個時候附帶的,要邀請出家人來做祈禱也不是容易事情,多半都是達官貴人,一般平民不可能。這樣子慢慢的興起來,到了明清就很普遍,清朝中葉以後,有很多寺廟把經教也放下了,專門搞這個。這個什麼?這個可以賺錢,是營利事業,一堂佛事要多少供養。不知道佛教寺院庵堂以前都是學校,殿堂是教室。這個我們要知道。
  我們把根本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就下定決心,我們要學釋迦牟尼佛的教育,這就對了。釋迦牟尼佛的教育在經典,不能離開經典,經典要有老師教。我這個年齡,年輕的時候,出家在家還有一些好老師,人數不多,我們很榮幸遇到了,我遇到三個老師,跟老師學習十三年。方東美先生,啟蒙的,是哲學家,不是佛教徒,台灣大學的教授。他學得很好,晚年在學校用佛經開課,他講過大乘佛學、華嚴哲學,開了幾個大單元,晚年幾乎所有課程都是佛經,非常難得。我跟章嘉大師三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經教主要是在李老師十年當中完成的。那現在?現在沒有了,現在學佛很難。你要跟我學,年歲大了,但是每一天我還不願意空過,至少有兩個小時我們在一起學習經典。我們選擇的,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我們選擇精華篇,最重要的一部,《無量壽經》。在這個之前,我講過《華嚴經》,講過四千多個小時,這是佛門第一大經。《無量壽經》古大德說得好,它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時間不夠用了,來日不多,八十五歲之後我把《華嚴》放下,專講《無量壽經》,自利利他。自利,一心一意求生淨土,沒有別的念頭,同時對於淨土有興趣想學的人,我們可以在一起學習。我們用網路、用衛星電視,全世界都可以收看到,這個方法好。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道場,我明白他的意思,專心在修行上,不分心。我這一生,老師既然叫我學釋迦牟尼佛,這一點我學到了,一生不建道場。一生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用一個清淨心來學佛,你才能有收穫。心地不清淨,用一輩子功夫也學不到,充其量學一點皮毛常識,不能入門。入門得放下萬緣,要把六道、十法界統統放下,才能契入。
  《法華經》上把這樁事說得很明白,用「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八個字,佛到世間來幹這樁事情。開是打開,打開什麼?打開自己的心性,或者我們說真心。有真心還有妄心,六道凡夫用妄心;聲聞、緣覺用真心,用少分;菩薩用真心用多分,比阿羅漢高;法身菩薩才用真心,所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佛就是法身菩薩。所以把心性的門打開,世尊所說的這一切大乘經都是幫助我們打開心性的。每個人迷進去的淺深不一樣,緣也不相同,所以佛為我們開八萬四千法門,由你自己去選擇。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是自己所愛好的,學習起來就比較容易。自己不喜歡、沒興趣,學起來很辛苦、很難,入不進去,你就放下,去選擇另外一個門。佛告訴我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你看哪個門你能進去,你很容易進去,你就選擇這個門,方法教給我們。
  我這一生也換了幾次,最後覺得那些門,《華嚴》、《法華》、《楞嚴》,這些大經大論都喜歡,只能到悟,入不進去。入不進去,真實受用得不到,最後怎麼辦?在《華嚴》、《楞嚴》、《法華》裡面發現,發現淨土。《華嚴經》普賢菩薩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是從這裡相信淨土,不再懷疑了,從這個地方真正一心一意來學這個法門,但是還是喜歡讀《華嚴經》。到八十五歲這一年,自己感覺來日無多,怕耽誤往生,《華嚴》捨掉了,專攻《無量壽經》,選擇夏蓮公會集本,選擇黃念祖老人的集註,專修專弘。為什麼?這有把握。往生到極樂世界兩個條件,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假的,真正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接引遍法界虛空界有緣眾生,什麼叫有緣?真信,真想往生,這就有緣。這個對我來說很契機,我很喜歡,不找麻煩。這真簡單,真容易,念佛的功夫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的高下。記住,往生的條件就是信、願;念佛呢?念佛是往生之後品位高下,是這麼回事情。
  你要問我:法師,你想什麼品位,你就滿足?我告訴你: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意了。為什麼?我發的心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習,我要學一個完整的課程,那就是從小學一年級念到研究所。小學一年級就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極樂世界無量壽,有的是壽命,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給我扎根,那個根扎得一定好。所以我不想插班,我是想從頭念起,從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我要這樣學法。這是真有把握。我也不求功夫成片,我也不求一心不亂,我只要真信切願,臨命終時一念、十念佛都來接引。這個話是佛說的,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佛沒有妄語。所以這個法門你要遇到了,人人有分,個個圓滿成就。我們走一個穩穩當當的一條路,不跟人競爭。你們要爭品位,我連品位都不爭,老老實實到極樂世界好好學,這就對了。這個也不是我第一個人,我是跟到祖師大德的後面,蓮池大師如是,蕅益大師亦如是,這都是我們心目當中最佩服、最敬仰的老師。
  把佛出現於世因緣說清楚了。「佛之開示,既是佛之知見,故唯有諸佛乃能如實知之」。這就跟我們解釋,佛講的這些經,四十九年所說的這麼多法門、方法,這些方法全是成佛之道。要老實講,誰能完全聽得懂?能明佛的意思?那個人也成佛了,他才知道;那個人要沒有成佛,他不能夠如實知之。淨宗法門好,不知道也能往生,我只要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沒有絲毫懷疑,往生的條件就具足。別的經論,我們是不是真正像開經偈上所說的「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就是此地講的如實知之?不敢講。誰能說如實知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才能說。我們現前有一個,海賢老和尚,他是能如實知之。為什麼?他念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惠能大師平等的,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他對諸佛經教,他不認識字你念給他聽,他能如實知之;念的人不知道,他知道,不是凡人。凡人能知,知幾分之幾而已,不能完全知道。
  我們這一生用了不少時間在大乘經教裡,所獲得的如此而已。我們的幸運,路走回來了,繞了一圈,回歸淨土,我們才有把握,才有信心。既然要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連這個身體都不能帶,身體都要放下,何況身外之物。這個大家要知道,想往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才能往生,有一樣牽掛放不下都不行。所以我們要學菩薩,學菩薩什麼?學菩薩的放下。一切時,一切處,一切行為,或者說行事,可以做,不放在心上,這叫真放下。心上不能有,心上放不下,極樂世界去不了,那就可惜了。必須要放下,放得乾乾淨淨,學這一點就好了。也可以用一句佛號,這句佛號是幫助我們放下,那就是心裡只裝佛號,不裝別的,無論是善是惡、是染是淨、是世法是佛法,統統放下。《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我過去學《華嚴》、學《法華》、學《楞嚴》、學《圓覺》、學法相唯識,學得很多,統統放下了。現在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才能往生。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可以染著,讓我們的清淨心出現。經題上五個字「清淨平等覺」,那是修學的功夫,這個功夫是普遍的,不是專講淨土,所有大小乘法門都包在其中。清淨心是阿羅漢、辟支佛,平等心是菩薩,覺是法身菩薩,也就是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得什麼?也在經題上,第一個「大乘」,大乘是真實無量的智慧,自性本有的;「無量壽」是福德,無量的福德用無量壽來做代表;「莊嚴」就是自在、美好、快樂。你看,離苦得樂,往生到極樂世界大乘無量壽莊嚴得到了,證得了。我們用什麼證?信、願、念佛,就證得無量壽。
  下面說,「眾生在情見中,起心動念皆是妄想分別。故佛雖有種種譬說」,像《法華經》上講的三車,「但眾生於佛之知見如聾如盲,不能真實解了」。這個話我們看起來,看出黃念祖老居士無盡的慈悲。我們今天在一起學習,我們有個學習班,隔一天上一次課,學習班的同學把自己的心得報告寫出來供養大眾,跟大家一起分享,讓我們能體會到有契入的,有真正聽懂了。有契入的難得,對我們是很大的鼓勵。「《圓覺經》云」,這也是一部大經,宗密大師有豐富的註解,《圓覺經大疏》、《圓覺經略疏》,有好多種。這個經跟《楞嚴》同性質,開智慧。這經裡頭有幾句經文,這個地方有四句,「未出輪迴而辨圓覺」,辨是辨別,「彼圓覺性即同流轉。」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一般凡夫沒有開悟,沒有出輪迴,六道凡夫,要給你講什麼是圓覺,你聽到了似懂非懂,在你概念當中圓覺性,性是本體,圓覺的理體,即同流轉,流轉就是六道輪迴。「此顯思量分別不能解了圓覺」。我們都是用第六意識思考,一落到思考就不行了。為什麼?凡夫知見,不是佛菩薩。告訴我們,佛菩薩沒有思考的。所以經一遍讀下來,不要去想,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愈想愈錯,不能想,直覺,不能拐彎,那是智慧。什麼時候能得?心地有一點清淨就能得。所以有這個境界的同學很多,不難。我們自己好好的學,特別是學講經的人,講上個十年,這個境界會出現。聽經、讀經,如果經聽上十年,每天不間斷,不要多,一天兩個小時,十年不間斷,他會有悟處,他聽經、讀經都會有悟處,這就很可貴。
  下面舉這南泉禪師,他說這句話說得好,「喚作如如,早變了也」。括弧說,「說出個如如,其真實義早已變失了」,不是如如了,如如兩個字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如果你心地清淨,沒有染污,平常常常有佛法的薰修,一聽到這兩個字就了解,這說的什麼?如如。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我們把黃金比喻作如,如之體,把金器,相,用黃金做的這個金器,黃金就是金器,金器就是黃金,這叫如如,是一不是二,這個比喻你容易懂。然後再告訴你,惠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什麼?宇宙,圓滿的宇宙,沒有一絲毫缺陷,這宇宙圓滿的。我們佛法裡面講遍法界虛空界,這是佛經所說的。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哪裡來的?《華嚴經》上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真心,就是自性,跟惠能大師講的一樣,「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能生能現,全宇宙,包括自己的身體,自性現的。誰知道自性?見性的人知道。這問題你沒見性不知道,見性的人知道。所以見性的人你要問他,性什麼樣子?他隨便比劃一下,真的,不是假的。老和尚給他做證明,他真見性,就在當下,當下就是。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為什麼說喚作如如早就變了?你起了分別,你起了執著,就變了,佛菩薩、羅漢講的這個話你就聽不懂了。你聽了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那真的是如如,你在這兩個字當中大徹大悟,充滿了法喜。為什麼?真相看到了。看到之後,從此以後不再迷失。從什麼地方來看?不再起心動念了。這是什麼?佛知佛見。見色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當然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是真心,用真心。諸佛菩薩就這樣的,除此之外跟我們沒有差別。我們跟他不一樣的,我們見色聞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們不起心動念,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人就成佛,這個人如如。我們看這個如如,如如一個是性、一個是相,相如性,性如相,這是什麼?這都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六道凡夫在講如如,不是大乘菩薩。大乘菩薩講如如,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他永恆不變。
  「故云非語言分別之所能知」。《大乘起信論》上告訴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是佛;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是阿羅漢;六道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具足。佛、菩薩、羅漢、凡夫就是這麼形成的,你是在哪個等級上,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教我們聽經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那就是菩薩。讀經離文字相,對文字沒有分別,也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法身菩薩在念經。念得清清楚楚,一個字沒有念錯,一句沒有念漏掉,這樣念有什麼好處?會得定。念《無量壽經》得念佛三昧,三昧會開悟,大徹大悟,會起這個作用。如果我們讀這個經有分別、有執著,凡夫在念佛經,念一輩子不會開悟,不得三昧。為什麼?他還裡頭夾雜著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著,他有這個東西在,心不清淨,心不平等。所以佛所說的一切經,菩薩所說的一切經,祖師大德所作的這些註解,統統都不是言語分別之所能知。這講真話,不是講假話。
  「當知此之一件大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是大事,這個大事,凡夫成佛。成佛怎麼樣?言語道斷,相上說的;心上呢?心行處滅。心行處滅是不起心不動念,言語道斷是不分別不執著。他知不知道?他真知道,什麼都知道。他說出來的你還不懂,就像我們今天看佛經,不懂裡頭到底什麼意思。為什麼我們不懂?我們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是障礙、是迷惑,我們分別執著,所以愈迷愈深,愈想愈錯,是凡夫知見,不是菩薩知見。
  「法藏果覺,實非語言之所能宣,亦非眾生生滅心、思量分別之所能及」。這講法藏菩薩,法藏菩薩是什麼人?早就成佛了。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久遠劫就成佛了,這一個階段正好遇著地球上這麼多人,有不少跟他老人家有緣分,有緣就不能不照顧,有緣就感應道交。所以這個地方有緣的人很多,眾生有感,他自然有應,感應道交,他來了。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現應身,跟我們凡夫同樣的身,父母所生,從小長大,再由壯而老,有生有死,住世八十年。中國人算虛歲,外國人說七十九年,中國人講八十年。八十年當中,為我們做種種示現,然後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的。跟眾生的緣有,大家都有緣,緣有淺深不一樣。所以,有些人跟著佛十年、二十年,開悟了;有人跟佛三十年、四十年,開悟了;有很聰明的,一、二年就開悟。悟了之後,哪個地方他有緣,他又去教化眾生了,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四面八方教化眾生。教化眾生,一個人都不放棄,一個人都要教,叫「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佛在世有個好處,雖然學生到處都去講經教學去了,每年一定跟佛在一起住三個月,夏安居。這三個月是印度的雨季,出門不方便,所以大家不出門,統統回來跟釋迦牟尼佛,佛為大家講經說法,進修教育,幫助大家再向上提升,每年辦一次。佛的教育確實非常完美、完善,想得真周到,學生在外面教學,如何幫助他提升,這個班就是提升,年年提升,同學們回來互相交流心得感想,也能幫助大家提升。
  所以我們在這裡看到法藏是果覺。這一類的人多,不少,我們要有緣遇到,遇到之後要認識,要跟定他,這些都是緣分。「實非語言之所能宣」,很難講得清楚。「亦非眾生生滅心」,凡夫,現在凡夫的麻煩,凡夫的心,佛教的名稱叫阿賴耶,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生滅心,前念滅後念生。「思量分別之所能及」,思量是執著,末那識,分別是第六意識,生滅心是阿賴耶,三心二意。佛說這個三心二意功能很大,整個宇宙它都能緣,就是緣不到自性。所以法相宗它的方法,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轉過來就成功了。每一個往生的人生到極樂世界就轉識成智,不是你自己的修行功夫,完全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什麼時候轉的?在你臨終的時候,身體放下了,不要了,坐上蓮花(就是神識坐上蓮花),蓮花就合起來,佛把這個蓮花帶到極樂世界,放在七寶池中,花開見佛就轉識成智。自己不知道,不知不覺,你看坐在蓮花裡面,得佛力加持,到極樂世界就轉了。所以在極樂世界,佛說話你能聽得懂,你不會錯解其義,為什麼?自己也不起心不動念。佛沒有起心動念說出來的,聽眾也沒有起心動念,自自然然心心相印。彌陀講堂這是無比殊勝莊嚴,沒有人能比。
  「在凡夫分上,語言不能知,無語亦不能知;分別不能知,無分別亦不能知」,這都是真話。「法藏究竟法身妙果,唯有如如與如如智」。如如是轉八識,如如智是成四智,這就入了,前面所說的開示悟入,這就入了。到極樂世界才能入,在我們這個世界,有智而入,入不進去,為什麼?沒有如如智。如如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法藏究竟法身妙果,所以唯有如如與如如智,「故非凡情所能測」,凡夫沒這個能力。
  再看下面這段,「誓願成就」。

【所發誓願。圓滿成就。】

  這個誓願是四十八願,他就用四十八願加持十方世界一切有緣眾生。『圓滿』者,「圓妙具足也」。圓就是圓滿,微妙具足,這是自性的性德,就是我們常常所講的,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圓滿具足,就是圓妙具足,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圓妙是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統統具足。大乘教裡佛常說「法外無心,心外無法」,全都是自性本來有的。《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跟佛完全平等。我們錯就錯在迷失了自性,自性並沒有喪失,迷了,你不知道,它不起作用。悟了之後,好像又把它找回來了,從來沒有離開過,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離開它不能建立。
  『成就』者,「嘉祥《法華論疏》云:具足無餘」,具足就是圓滿,「不可破壞,故云成就」,沒有東西能破壞,叫成就,一切法圓滿。「又《往生論註》曰: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本願,「今日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願以成力,力以就願。願不徒然,力不虛設。力願相符,畢竟不差,故曰成就。」這幾句話說得好,把成就簡單詳細說清楚了。阿彌陀佛自在神力,這一句總說。神力得大自在,哪些神力?下面所說的都是的,四十八願圓滿成就了,願成了力,用這個力加持十方世界一切有緣眾生,接引他們到極樂世界。成力了,力跟願相應,願不是假的,願是真的,力不是虛設的,有願有力,力跟願相符,畢竟不差,這才能夠接引一切眾生,在極樂世界成就圓滿的佛果,這叫成就。
  「又《法華經普賢勸發品》云: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法華經》是講成佛,極樂世界就是成佛的,所以極樂世界跟法華沒有兩樣。善男子、善女人要成就四法,下面提出四個條件,如來滅後,你也有緣遇到《法華經》。釋迦牟尼佛滅後到現在,依照中國的算法,佛滅度到今年三千零四十二年,《法華經》還在世間,有緣的人你能見到。「一者,為諸佛護念」。我們如何獲得諸佛護念?真正能做到淨土宗所提倡的信願持名,你就得諸佛護念,《無量壽經》講得很清楚,這四個字蕅益大師提出來的,信願持名。「二者,植眾德本」。德本是什麼?德本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名號萬德莊嚴,一切菩薩包括文殊、普賢,包括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統統都是念佛生淨土成佛的,它是真正的德本。「三者,入正定聚」。正定,把心定在信願持名上,再也不會動搖,再也不會丟掉。就像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做出榜樣給我們看,師父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就真幹。九十二年就一句佛號,從早到晚,大聲、小聲、默念,沒有丟失過,入正定聚。心裡除這句佛號之外,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句佛號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不亂。功夫成片不生同居土,至少是方便土下品下生,到極樂世界插班去了,不是從小學念起,至少也是初中一年級;如果功夫好的,念到事一心不亂,那是方便土上輩往生;念到理一心,往生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法身菩薩,正定聚。
  不能搞雜,不能搞亂,一個老師,一部經。一個老師,誰呢?我給諸位推薦黃念祖老居士。他講的經,《無量壽經》註解就是他講的,註解這部經,他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所以他這個註解是集註,正知正見。還有一個著作,他晚年最後的一種,《淨修捷要報恩談》,要讀,那個裡面把佛教常識講清楚、講明白了,有大乘有小乘、有宗門有教下、有顯教有密教。你要想多少了解一點,這個《報恩談》裡面統統說到了,佛學常識夠了,幫助我們有能力應付,別人來問我們,多少我們能說上幾句,不至於完全不懂。難得!這個老師就夠了,他是密宗上師,我們跟他學淨土,一個老師。一部經典,《無量壽經》;一部註解,黃念老的註解;再加一個《淨修捷要報恩談》,再加一個海賢老和尚的《永思集》,他是給我們做證明,幫助我們堅定信心,幫助我們堅定願心,必定生淨土。經要每天聽,那兩種也要常常聽,不要忘記,愈聽愈歡喜。
  「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這就是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現在眾生太苦了,為什麼地球上會變成這個樣子?我這次在聯合國遇到羅馬梵蒂岡教廷駐聯合國的大使,我們在一起交流,他說出一句話,我很佩服他,「今天全世界的動亂,真正的原因就是兩個字,無知。」說得好,無知,才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感來這個不善的果報。這跟佛法講的是一樣,佛法提倡破迷開悟,悟沒有開,迷沒有破,不就是無知嗎?他說兩個字,佛說四個字,破迷開悟。眾生果然迷破了,災難就沒有了,悟開了,就得樂,身心快樂,家庭幸福,事業圓滿,社會安定,國家富強,天下太平,多好!但是那個根要破迷開悟。
  「上《法華》云成就四法,當得法華經。今則法藏大士,所發一切誓願,悉皆圓滿成就。故得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末後這四句是果。這果說什麼?就是講的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是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願願都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圓滿成就,所以得的這個果報。如實安住,這是真實的,十方世界是假的、是生滅法,極樂世界不是生滅法,所以它無量壽,人無量壽,花草樹木都無量壽,山河大地也是無量壽;具足莊嚴,這經上介紹得很多;威德廣大,清淨佛土,這四句讚歎西方極樂世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頁首〉〉【編註】歡迎轉載流通,功德無量!本檔未經精確校對可能有所錯漏,煩請告知修正,以利更多同修大德! 【E-mail】anita399646@hotmail.com